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楚雄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3-07-31 浏览次数:42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①我的一位周姓朋友的妻子周太太特别害怕蜘蛛。每次看见蜘蛛,她都几近歇斯底里的边缘,直到周先生捉到蜘蛛并将它驱逐出公寓。她也不喜欢蟑螂,但那仅仅是厌恶,只有蜘蛛能激起她内心深处真正的恐惧。然而细究起来,这种恐惧的产生并没有特别的理由。她自己这样描述道:“我想这种恐惧来自我的DNA,可能我的祖母经历过与蜘蛛有关的恐怖事情,然后她将这个遗传给了我。”

    ②这解释很有意思,不过,恐怕绝大多数生物学家会对这个所谓“祖母遗传”的解释不屑一顾,因为这与分子生物学中的中心法则背道而驰。中心法则,是指由DNA编码的遗传信息转录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这一信息流是严格的单向传递。DNA的序列可能发生改变(突变),但这是随机的。因此,周太太对蜘蛛的恐惧遗传自害怕蜘蛛的祖母,这一解释是站不住脚的。迄今为止,人们尚未发现任何机制能实现非随机性的DNA编码突变。

    ③早在18世纪有人提出一个观点——后天获得性状遗传,即人们可能会遗传祖先们在生活过程中受环境影响而后天获得的性状。此观点得到法国著名博物学家让-巴蒂斯特·拉马克的推崇,因此也被称为“拉马克主义”。这一观点在19世纪极为流行,甚至达尔文也赞同该观点。然而,随着对遗传机制的逐渐认识,人们发现遗传信息是按照DNA-RNA-蛋白质进行传递,很显然后天获得的性状是不可能遗传的。也有大量证据表明这类遗传不会发生。比如,如果某个人在车祸中不幸失去一条腿,他之后生的孩子不会生来就少一条腿。后天获得的性状(一条腿缺失)不会反向将信息传递到DNA继而影响该个体的后代。

    ④可能有人会提出反驳,上述获得性状没有得到遗传是因为其不具有选择优势。拉马克主义认为获得性状特指有益的性状。如果一个人在车祸中失去一条腿,他的后代出生时也少一条腿没有任何益处。20世纪20年代,科学家们做了许多实验来验证大鼠是不是能获得具有选择优势的性状。其中最著名的一系列实验来自哈佛大学的生物学家威廉姆·麦克杜格尔。麦克杜格尔训练了一批大鼠,然后让其繁育后代,再训练它们的后代并让后代继续繁育,这一过程持续了32代,用了整整15年的时间。他发现,接受训练的大鼠的后代学习该项任务的速度比亲代更快,并且随着代数的增加,学习速度越来越快。因此,拉马克主义和获得性有利性状的遗传也不成立,这些结果倒是支持了后来出现的中心法则。

    ⑤基于上述背景,最近在《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报道了一些让人震惊的发现。两位来自美国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的科学家,凯丽·雷斯勒和布里安·迪亚斯研究苯乙酮对小鼠的影响。这种化学物质具有一种特别的气味。他们将雄性小鼠暴露于苯乙酮的气味下,同时对小鼠施以少量但疼痛的电击。小鼠很快就将气味和疼痛联系起来。最后,仅仅是苯乙酮的气味就足以使其战栗。令人吃惊的是,雷斯勒和迪亚斯的实验中受训练小鼠的后代也出现了同样的恐惧特征。当苯乙酮的气味飘到它们的笼子里时,它们居然因恐惧而战栗。

    ⑥这项研究意义重大,同时也引出大量的问题,特别是这种遗传的机制是什么?怎么可能以如此戏剧性的形式打破中心法则?研究者发现,因训练导致害怕这种气味的小鼠的大脑中发生了一些变化,与气味感知系统有关。让人费解的是,这一性状为什么会遗传给后代?这一信息怎么可能反向传给DNA?

    ⑦但是这个解释还有很多问题。首先,对刺激的恐惧反应是如何恰好改变了与那个刺激有关的基因的甲基化水平,特别是在精子中如何做到这一点的,我们一无所知。其次,假设甲基化的改变是做记号的方式,我们依然不知道这种甲基化的差异为什么或如何被解释成“害怕苯乙酮”的意思。

    ⑧或许周太太是对的。可能她的祖母确实经历过与蜘蛛有关的恐怖的事,而这现在被记录在她的DNA里——或者更准确地说,大概是甲基化在她的DNA上产生了这个效果。他们的子女也会怀有同样的恐惧吗?这还不知道,但是研究者们正在试图弄清对苯乙酮的恐惧会在小鼠中保持多少代。我们的恐惧真的可能是来自过去的一团恐惧。

    (摘编自约翰·斯皮克曼《来自过去的恐惧》)

    材料二: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生物体在后天获得的生理特性是不能传给后代的,比如一个人爱吃辣,他的后代不一定爱吃辣;一只猫失去了尾巴,它的后代一般是会有尾巴的。然而,近年来,后天获得性状的遗传理论得到了支持。

    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科学学院研究表明,无论是双环毛毛虫还是成年双环蝴蝶,如果在发育过程中或在生命早期接触到新气味,它们都会偏好新气味。研究人员还发现,暴露在外的毛毛虫和蝴蝶的后代显示出与父母相同的新偏好,即使它们自己没有暴露在外,这表明它们的父母已经将它们新获得的偏好传递给了它们的孩子。

    研究者将毛毛虫和蝴蝶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很少出现的新气味中。在实验中,毛毛虫在整个发育过程中都被用玉米叶喂养,这些玉米叶通常被香蕉或芒果精华包裹。这些毛毛虫大多喜欢在暴露几天后吃含有水果精华的叶子。

    研究者将年轻的雌性蝴蝶暴露在新的信息素混合物中,这种信息素由雄性产生,用来引诱雌性蝴蝶。结果表明,暴露后的雌性更喜欢具有新信息素混合物的雄性。

    “这些结果意义重大,因为它们表明昆虫不仅受本能的驱使,而且可以从以往的经验中学习,并相应地调整未来的行为。他们的学习能力对他们的生存和繁殖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者表示。

    研究结果表明,新一代的蝴蝶对新的食物气味或新的信息素混合物也表现出同样的偏好,尽管它们自己从未接触过这些气味。研究小组得出结论,后代继承了父母的偏好。

    虽然这些学习和遗传过程被假设有助于昆虫饮食多样性的进化,以及昆虫多样化过程中的配偶选择,但这种遗传机制对进化的影响仍然是未知的。

    研究者说:“我们现在正在研究这种行为传递是否能维持一代以上,因为这些仍然是进化生物学领域中最令人兴奋的问题。”

    (摘编自网络)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没有特别的理由”这句话耐人寻味,指周太太害怕蜘蛛可能跟遗传因素有关。 B . “反向”在文中指后天获得的性状只能保留在本人的基因里,无法传递给下一代。 C . “戏剧性”在文中指美国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很意外,像戏剧情节那样出人意料。 D . “最令人兴奋”在文中指新发现的遗传机制很多未知值得探索,可能会有新发现。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开头写周太太看见蜘蛛的反应,使读者产生好奇,引人入胜,进而提出一个科学论题,避免了科技文的枯燥乏味。 B . 生物后天获得的一些性状,比如爱吃辣椒,或失去某个部位,一般不会遗传给下一代,但是这种观点现在受到挑战。 C . 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科学学院研究发现,双环毛毛虫和成年双环蝴蝶能把后天获得的新气味偏好遗传给它们的后一代。 D . 研究人员发现,把毛毛虫和蝴蝶放入新气味中,能使它们获得某些经验,这些经验能提高它们后代的生存和繁殖能力。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后天获得性状遗传”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 研究者在瑞典的一个小村里发现,祖父辈经历过饥荒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普遍比那些祖父辈没有经历过饥荒的人低。 B .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荷兰出现大面积饥荒事件。长期处于饥饿状态的母亲生出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肥胖和其他代谢紊乱疾病,这一患病风险延续到了他们的后代。 C . 现代社会许多人从未见过野生的蛇或毒蜘蛛,但对蛇和蜘蛛的恐惧仍是一种普遍现象,一些科学家认为人们在成长过程中学会了害怕这些危险动物。 D . 后天的生活习惯、环境等多方面条件都可以对人类的基因产生迅速而直接的遗传影响,换句话说,如果当爹的10岁那年开始吸烟,会殃及子女的身体健康。
    4. (4) 材料一第②段中的“中心法则”和第③段中的“拉马克主义”分别指什么?
    5. (5) 材料一结尾既说“或许周太太是对的”,又猜测说“他们的子女也会怀有同样的恐惧吗?”这样说自相矛盾吗?为什么?请结合文意分析。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在别墅 李广田

    因为养病,住在乡下的别墅里,同来做伴的,只有母亲。

    叫作别墅,也只是说着好听罢了,其实也不过是旷野的几间农舍,四围又绕上了一带短垣。这农舍,距我们的市镇尚有十里,举目四望是绿树,是田禾,农舍附近,就是自家的农田之一角。在农田之一角,有自家的一片榆林。

    “娘,我将做些什么来自己消遣呢?”时常向母亲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像三岁的小孩似的,觉得什么事也不能做,除非得到了母亲的允许或帮助。这时,母亲便照例地回答我,说:“医生再三嘱咐,不准你做什么事,你只要晒晒日头,睡睡觉,就已经够了。”

    实在地,同母亲住在一块,我还能有什么可做呢。书,是不让读的,信,也不许写。一切文具,都不在手下,就是偶尔想写下点什么记号之类也不可得。原先住在镇上,那里有许多可以谈天的人,无论是那些吸着长烟管的农夫或踢毽子打球的孩子们,都会给我以欣慰。然而,怕我受不起那些烦扰,才终于搬到了野外来,虽然自己最怕寂寞,为了养病,也不能不安于寂寞了。而母亲呢,终日只打算着我饮食起居的事,便已操劳不少,老年人只为了儿子的病而担忧的心情,我已深深地体察到了,我不愿意在任何事情上违背母亲的意思。

    有一天,当吃着晚饭的时候,母亲忽然想起来似的,说:“明天是镇上的市集了,我想去买些菜来,如能买到一只鸡便好,因为昨天镇上的王家伯母来,说你是应当吃鸡的,可作药物,又可以当饭吃的呢。”说着,显出很得意的样子,征求我的同意。次日清晨,用过早点之后,母亲便独自到市集去了。回来时日已晌午,母亲很得意地说:“不但买了鸡来,还学了吃鸡的方法来呢。”便从麻袋里放出一只肥大的公鸡来,黑羽毛,金颈项。顶上的冠子大而且红,昂了首,抖擞着精神,是一只很可爱的公鸡。可惜在腿上还系着只破鞋,像戴着脚镣一般,使它不能十分自由,不然我想它怕要逃去了。

    “是今天就杀呢,还是等到明天?”母亲问。

    “不,”我摇头回答,“且养它几天再说罢。”

    母亲又接着说:“养它几天也可以,或者还可以养得更肥些呢。”我听了这话,觉得颇不舒服,但也不好说出什么,心想:“这只鸡,终于是要为我而死的了。”

    次日清晨,不等母亲呼唤,我便起床了,出乎意料的喜欢,因为我听到了被买来的那只公鸡的早啼。对这只即使将要被杀,也还尽着这司晨的义务的禽,觉得很可感激,但同时又觉得很可哀怜,“让它活下去罢,”就有这样的心思。当散步归来时,看见母亲撒些谷粒给那鸡吃,那鸡也就泰然地啄食,对于那饲养它的人,表示出亲昵的样子。

    “听了鸡叫,所以才早起的呢。”

    “真的吗?那么就留它叫五更好了。”母亲这样回答,仿佛很体谅我的用心。

    午饭后,我把这鸡带到榆林间去,因为那里有东西可以啄食,如草叶、草实、野葡萄粒之类,在荒草里也可以找得青色的小虫,这更是很好的鸡的食饵了。当这鸡在那草地上任意啄食时,我也在帮它寻取,每当捉得一只青虫或蚂蚱之类时,便咕咕咕咕地把鸡唤来,并给它吃。它每是绕在我身旁不去。并时常抬起它那带着红冠的头来向我注视,也在喉间发出很轻微的咕咕鸣声。

    这样的日子,过了三五天,母亲不曾提起过杀鸡的事,只有时候说,“这鸡更肥了,”并不再说别的。我呢,也乐得来这样下去,病虽依然如初,说是吃掉一只鸡便可痊愈的事,谁能相信呢。我每天带着这只被留下来的公鸡到榆林间去,在那里游戏,在那里休息,不但忘却了寂寞,且也过了些有趣的日子。仿佛一只鸡也就懂得人的心思似的,对自己表示出那样的友情:几乎是不能相离的,它永是跟在我脚后,坐下来,它伏在我的身旁,有时,竟要飞到我的身上来了,捉到青虫时,便可在我的手心里啄食,很是可喜。有时,它迷失在那些榆林的荒草里去了,只要听到咕咕的呼唤,便摇摆着肥重的身体向我奔来。夜里就宿在屋前的坩中,清晨便把我从梦中唤醒。

    是某日的晚间,天空阴得颇浓,好像就要下雨了。用过晚饭之后,母亲说:“天很冷,早些上床去睡罢。”还不等入睡,便听到窗外沙沙的雨声了。明晨醒来,已是早饭时候,外面的雨声还是不停。对于自己的这样懒起,觉得很不高兴,好像在后悔着什么,又好像在怨恨着那雨。仔细想时,原来既未听到母亲把我唤醒,又不曾听到鸡声,为什么今天会没有了鸡声呢?觉得很是可疑。当我随便地洗过手脸之后,看见母亲很慌忙地冒着雨从厨房里走来,两手上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东西放在我的面前,并说:“快点吃罢,鸡已煮好了。”

    我很久地沉默着,望着那碗上的热气向上蒸腾,眼前只是一片模糊。在雨声中,听到母亲在一旁用颤抖的声音说:“怎么还不快吃呢?等会就要凉了。好容易,费了一夜的工夫才给你煮好,而且还是神煮!”说着,也坐在了一旁沉默着。我们都沉默着,而且沉默了很久。

    所谓神煮者,这便是母亲所说的,学来的那煮法了。把鸡杀死洗净之后,并不切碎,也不加些油盐之类,只放在清水里煮熟,而所用柴薪,又只限于用谷楷七束,在锅里煮过一夜之后方取食,据说,这样煮法就可以医病。

    听了母亲的再三督促,觉得很是难忍。最后,母亲竟哭着说:“原是希望给你治病的,既这样,我还有什么希望呢。”说着,就不能自已地呜咽起来。我也只有忍着泪,服从了母亲的命令。

    又过了几日,母亲说:“再去买只来吃罢。”我说:“吃过一次,病也不见好,也就不必再买了。”此后,便不再提起关于吃鸡的事。至于自己的病呢,确也不曾见好,医生说还须继续静养,很想早一些搬回镇里去住,也不可能,只是依然过着那幽静的日子,在野道上缓步,在榆林间徘徊或沉思。

    (选自《画廊集》,有删改)

    1. (1)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将乡下的几间农舍称为“别墅”,并描述了其周围的景色,透露出随遇而安的心境。 B . “像三岁的小孩似的,觉得什么事也不能做,除非得到了母亲的允许或帮助”,这表明“我”对母亲的严厉管束有点抵触。 C . “我”心想“这只鸡,终于是要为我而死的了”,这既是一种无奈和不安,更是悲悯情怀的自然流露。 D . 鸡煮好后,“我”和母亲“都沉默着”,“我”沉默是因为一个生命因“我”逝去,母亲沉默是为“我”的病而担忧。
    2. (2) 下列对散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回忆了“我”在镇上的生活场景,虽然烦扰,却感到欣慰,与下文“很想早一些搬回镇里去住”形成呼应。 B . 公鸡“泰然地”“任意”“在我的手心里”啄食,这些描写生动地描绘出动物与人类的和谐相处图景。 C . 文章的主题往往有多元性,本文对“神煮”做出了比较详细的解释,揭示了文章反对封建迷信的主题。 D . 作者在行文时,不刻意求工,注重真情实感的流露,全文呈现出朴实、自然、平淡、真挚的语言风格。
    3. (3) “我”和母亲对待公鸡的态度有何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文本对此加以分析。
    4. (4) 本文虽然只写了在乡下养病的简单经历,但其过程却蕴含了作者丰富而深沉的情感。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刘茂忠,其先彭城人。后世徙居庐陵安城,因家焉。氏族寔繁。时庐陵鹧鸪洞盗有吴先者独奸猾凡计诱皆莫之信捕之不获。茂忠遂鞭所亲信二人,诈得罪奔先,示以创,先果信而勿疑,未逾月斩先首,其徒遂溃,州里庆之。郡录功复入金陵,后主[注]署吉州在城兵马都押卫,锡赍优厚。复遣还,与郡守同修营版筑 , 众方数,皆悦从之,后未期而就。复召入,授袁州萍乡制置使,委以捍湘潭之境。既至抚缉士庶,明法令,步骑精练若指其掌。王师初围金陵,茂忠抚巡界上,因兴兵纵猎,无何,逐兽出界。而潭人拒之,茂忠怒乘胜掠至沣陵而还。时潭衡巡检使祖泪谋欲袭取。会冬至日茂忠必宴会,乃率步骑及潭民迨数千而至,缘边营栅,皆遁望楼,烽烟骤起,报骑亦至。茂忠乃会群吏议,众汹汹不能谋,唯茂忠颜色自若,因命酒,既数行,报骑又至,众请行,茂忠笑谓之曰:“今日将旰,如出师则主将不利。”遂使间道往设伏兵,焚绝桥渡。亭午,而行十许里,与潭师遇,遂合战。迨晡胜负之势未决,茂忠乃舍骑,亲入敌阵。少却,因乘胜急击,众大奔溃退,遇伏兵,桥道既绝赴水溺者几尽。后主加茂忠功绩迁袁州刺史,其余军佐僚属进职有差。寻以建康不守,后主为虏。时吉州刺史申屠令坚结之,以抗不顺,属令坚死而事寝。既至京师,上曰:“江南被陷,国已亡矣。何仍掠朕边邑而残贼士卒?”茂忠对曰:“臣受李氏国恩,唯忠勇是奋。虽陛下亲征,亦当殒身不顾。”太祖见其诚悫,待之颇厚,乃授登州刺史之任。

    (选自《江南野史》,有删改)

    [注]后主,南唐末代君主李煜。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时庐陵鹧鸪A洞盗B有吴先者C独奸猾D凡计诱E皆莫之F信G捕之H不获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因家焉”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荀子·劝学》)两句中的“焉”字含义相同。 B . 版筑,我国古代修建墙体的一种技术,把土夹在木板中间,用杵捣坚实筑成墙。 C . “众迨方数”与“迨诸父异爨”(《项脊轩志》)两句中的“迨”字含义相同。 D . “唯茂忠颜色自若”与“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并序》)两句中的“颜色”一词含义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刘茂忠抓住吴先的两个亲信并鞭打他们,他们逃回去后取得了吴先的信任,结果吴先中计,吴先的部属溃散,州里的人都表示庆贺。 B . 消灭吴先后,郡里记功行赏,又让刘茂忠回到了金陵,后主任命他为吉州在城兵马都押卫,给了他很优厚的赏赐,后来又派遣他回来任职。 C . 后来刘茂忠又被召入朝廷,被授予袁州萍乡制置使的职务,朝廷委托他捍卫边境。他到任之后安抚百姓,修明法令,并且他对步兵骑兵的作战都很熟悉。 D . 刘茂忠在边界上安抚巡逻,趁机带兵围猎,不久,追逐野兽而越出了边界。而潭人抗拒他们,刘茂忠大怒,乘胜掳掠,直到沣陵才还师。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吉州刺史申屠令坚结之,以抗不顺,属令坚死而事寝。

      ②臣受李氏国恩,唯忠勇是奋。虽陛下亲征,亦当殒身不顾。

    5. (5)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刘茂忠的形象特点。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海棠花 齐己

    繁于桃李盛于梅,寒食旬前社后开。

    半月暄和留艳态,两时风雨免伤摧。

    人怜格异诗重赋,蝶恋香多夜更来。

    犹得残红向春暮,牡丹相继发池台。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寒食旬前社后开”一句介绍海棠花的花期,是在春社之后、寒食之前开放。 B . “艳态”一词写出了海棠花在温暖和煦的阳光下展现出美好艳丽的姿态。 C . “人怜格异诗重赋”写人们怜惜海棠花的零落,为它写下诗词歌赋来表达惋伤。 D . 尾联写暮春时分海棠花凋谢后还会有牡丹开花,“犹”字表现诗人的喜爱和不舍之情。
    2. (2) 全诗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海棠花?请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荀子·劝学》中,作者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如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对比鲜明的是“”;与“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对比鲜明的是”。
    2. (2) 杜牧《阿房宫赋》中,作者认为如果秦国爱护六国的人民,秦国的结果将会是“”。
    3. (3)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句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一句,虽然表现方式不尽相同,但都写大败敌人。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在乡下老家,最怕长辈们骂我们上过学念过书的晚辈:把书读进了狗肚子。这句话并不是说一个人在学校不好好念书而蹉跎岁月,而是书念了不少,大道理也懂得不少,但却做不来,用书面话来讲,就是在知行转化上出了差错,做不到①____。

    父母辛辛苦苦供你读书成人,你却不知感恩,不顾父母年迈,一个劲儿地索取,会被乡亲们骂作“把书读进了狗肚子”。你读书成才,猪鼻子插葱装象,看不起乡下的穷邻居穷亲戚,甚至欺负老实人,会被乡亲们骂作“把书读进了狗肚子”。别人对你有恩,现在他遇到难处向你张口,你却避而远之,甚至②____,同样会被乡亲们骂作“把书读进了狗肚子”。你书念得好,成了国家干部,却③____败了德行,或贪赃枉法坏了名声,更会被乡亲们骂作“把书读进了狗肚子”。……总之,但凡你是个读书人,如若做事坏了规矩,都会被骂作“把书读进了狗肚子”。

    “把书读进了狗肚子”这句话有很强的威慑力,它成了悬在我们这些读书娃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让我们时刻警惕着,保持一个读书人起码的道德底线。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段第二段运用了排比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2022年10月12日15时45分,“天宫课堂”再次开启,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将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用天地互动模式,航天员演示水球变“懒”等实验。

    本次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与以往大有不同,不光是“主讲老师”由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首次担任,①____。“天宫课堂”的“讲堂”在以往天和核心舱的基础上,新增了问天实验舱。

    为确保回传到地面的图像话音,科技人员制订了周密的方案,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向广大青少年呈现精彩的一堂太空授课。在设备层面,图像和话音传输都采用了主备份的实施方案,在链路传输上也采用了专线和联通线路的双备份方式。此外还采用了央视光端机作为第三路由,进一步提高②____和传输的可靠性。

    “天宫课堂”第一课主要面向小学生,注重趣味性。③____,向下辐射小学生,向上辐射高中生和全社会的爱好者,增加了有关空间科学实验的内容,在保持趣味性的同时,让大家了解科学家在上面干什么,科学实验做什么。“天宫课堂”第三课将更深入更立体,参与性更强。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 (3) 下列各项中的引号与文段中“懒”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日本旧军人的一个组织也送来了信和礼物,还称我是什么“活菩萨”。 B . “阿Q精神”也随着小说的传播,成了一个广为人知的代名词,融入人们的日常语言中。 C .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D . 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汉)佚名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唐)李白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宋)贺铸

    在无数星星的光芒下,世间的一切也只不过是蚂蚁的烦恼。——(英国)艾尔弗雷德·丁尼生

    中医认为人有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如果情绪过于激烈,就会影响脏腑气血功能,导致全身气血紊乱而引发疾病。

    忧愁烦闷是人们经常会碰到的情绪,怎样破解才显出“妙手”“俗手”?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