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锦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3-07-31 浏览次数:12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字赓续着厚重的历史文脉,是中华民族文明智慧的结晶和世界文化宝库中独具魅力的瑰宝。2月17日至22日,“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在河南举行,全国网络媒体与广大网友共同探寻文字起源,活动历时六天,登上微博热搜榜,阅读量突破3亿,在互联网上掀起中国汉字热潮。记载和凝聚着中华民族历史风采的古老文字,跨越历史长河,在网络世界闪烁着璀璨光芒,等待着人们的品阅。

    出土于中国河南的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文古典文献遗产,传承着中国基因,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正如网友们在活动互动区的评论所说,“古老的汉字萌发新潮魅力!”借助“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汉字独有的形式之美和厚重的历史沉淀,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永恒的魅力。

    “一片甲骨惊天下”,在中国文字博物馆里,通过专题陈列可以看到甲骨文发展演进以及发掘、研究的全过程;在“网红打卡地”安阳殷墟考古文旅小镇,独具风韵的殷墟文明与现代化数字多媒体科技碰撞出“独特花火”;作为中国首部字典的《说文解字》共收录了多少字?又是如何架起古老文字与后世文字沟通的桥梁?在河南漯河许慎文化园“字圣”故里,你能找到答案;走进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实验室,让甲骨学研究进入智能化时代,插上了智能化“翅膀”。

    “了不起的中国汉字”系列海报、创意视频、Vlog、深度专访……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网络媒体报道带着鲜活的温度,在网络空间掀起了“最潮中国范儿”。在“甲骨文里的24节气”专栏里,网友们可以了解节气字形的来龙去脉。在“晒出我的中国字”微博话题中,创作者们用书法、篆刻等形式共同参与传扬汉字之美。广大网友沿着历史长河溯源,如同“打卡”一场汉字寻根之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而作为传统文化的根脉,汉字的源头,甲骨文正在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正是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的重要举措,作为全国开年六个重点项目之一,让网友们沉浸式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中华文字之美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穿越时空,解码文字里的中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互联网也一定能为中国汉字文化的传播提供更多可能性。让我们共同努力,探寻汉字起源,揭开数千年的文明“密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中国汉字在新时代迸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摘编自章艾威《探寻汉字起源,让中华传统文化“火”起来》,光明网2023年2月24日)

    材料二:

    汉字是保留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汉字是一面镜子,其独特的造字方式,映射出古人认识世界、表达意愿的途径和方法。汉字的创造和使用,承载了中华民族独特而严谨的思维方式和基因密码。

    我们可以从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两个角度揭示先民造字与用字的特点。一个汉字可以用一幅图画表示,或源于日常生活,或源于自然山水,也可以源于人体自身。透过这幅“画”,我们可以窥探其中的深意。这里以“夺”字为例,说说它的造字理据,由此看古人是如何通过具体画面来表达抽象含义的。

    从字形看“夺”(奪)的造字之义:“奞”表示鸟展翅欲飞,“寸”就是右手,整体表示手里抓着的一只大鸟一下子飞走了。其蕴含的特征义是“失落,离开”,“夺”的所有词义都由此展开。校勘学术语“夺文”指文字脱落;“泪水夺眶而出”,指泪水离开眼眶;“夺目”指目光离开原来所视之物,即目光转移。失去与夺走这两者本质上是一体两面。使一方失去的手段,便是另一方进行逼迫或夺取。李密《陈情表》“舅夺母志”是说,舅舅让母亲失掉了不再嫁人的志向(想法),换言之就是逼迫母亲改嫁。夺走对方的东西,也就意味着使对方丧失原有的东西。“失落——丧失(使失落)——夺取(使对方丧失而自己获得)”,这就是古人思考的线索。

    (摘编自王云路《汉字蕴含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基因》,《光明日报》2023年02月26日)

    1. (1) 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两段介绍“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的盛况以及活动的组织者、活动地点和时长,评论这次活动的意义。 B . 文章第三、四段记述在这次活动中,广大网友通过网络,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安阳殷墟考古文旅小镇等各处了解和传扬甲骨文之美。 C . 文章第五段进一步指出本次活动是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D . 文章最后一段指出:通过这次活动,广大网友“穿越时空”,探寻汉字起源,发现了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密码”。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汉字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文明智慧的结晶和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因为它具有独有的形式之美和厚重历史沉淀。 B . “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掀起了中国古汉字热潮,人们从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C . 记载和凝聚着中华民族历史风采的古老文字甲骨文,承载了中华民族独特而严谨的思维方式和基因密码。 D . 透过源于日常生活、自然山水或人体自身的汉字的一幅幅“画”,可以窥探其中的深意,了解先人的思维方式。
    3. (3) 下列不能看出古人是如何通过具体画面来表达抽象含义的一项是( )
      A . “得”的甲骨文字形表示一只手拿着一个贝壳,后来表示在路上捡到一枚贝壳。“贝”在远古时代曾是通用货币,“拾贝”是获得,更是快乐与满足,“洋洋自得”就是这么来的。 B . “牧”的甲骨文字形表示一只手持棍棒驱赶牲畜,本义指放养牲口,引申指放牧的场地、郊外。后来衍生出统治、管理的意思。古代的“牧民”即指统治民众。 C . “日”的甲骨文字形是一个圆圈中加一横,这一横并非有什么特殊含义,恐怕只是为了让它区分于一般的圆圈物体。 D . “水”的甲骨文字形是四个点之中有一条曲线,表示弯弯曲曲的水流之形。许慎明确将“水”定义为“准”,即准则、法则。“水准”一词现在依然被使用。
    4. (4) 材料一中作者说“甲骨文正在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原文中有哪些依据?请简要概述。
    5. (5) 我们应该怎样去探寻汉字蕴含的文化基因?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老宅里的树

    张强勇

    那年春天我十一二岁的样子,一位堂叔不知从哪里带回来一捆树苗,小树苗连根儿正好和我的身高差不离。看着堂叔在他家院子的房前屋后挖坑栽树,我想要是我也能栽种一棵树苗该多好啊,却终究是不敢说出来。我讨好地跟着堂叔,帮他扶幼小的树苗,有时还学着他的样子,朝着栽下的树坑用力地踩几下土。我看到堂叔拿起一棵树苗,随手扔在一边,拿起另外一棵树苗栽了下去。我看到被扔掉的树苗有明显的异常,树苗的根部还有一个巨大的树瘤,于是怯怯地问堂叔,这棵树苗能给我吗?堂叔说这树苗怕是栽不活,成不了材,你要就拿去吧。

    与树的情缘,就从这一刻开始了。

    老家很多无主的土地,都被勤劳的乡亲们开成了一丘一丘的菜地。我还小,便在老家宅子的前面寻到了一块小小的空地,找来一把锄头,就在这空地上挖了个小坑。我拿了一把砍刀,就将那个巨大的树瘤切了下来,种下了这棵被堂叔扔掉的树苗。

    我并不知道椿树的适应能力很强,更不知道,那小小的空地,对于幼小的椿树苗来说,竟然是它的“风水宝地”。它离房子太近了,只要把门打开,我们就能看到它,就能把水抛洒在它的根上、枝丫上。此外,椿树还吸收着大量的雨水。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早晨,这棵树似乎突然长大了,枝条上爆出了绿茸茸的叶芽,它伸展枝叶,吐露芬芳,散着幽幽的清香。我看到那点点绿叶开始疯一般的舒展腰身,小小的幼芽,让我的心里萌生着微微的喜悦。

    椿树的美在春天鲜嫩的椿芽是赐给我们的美味。

    母亲说,椿树在初春吐出的幼芽是鲜嫩嫩的,可以用来做菜。天气乍暖还寒,我就会抬起头,仰着脸,去寻找树枝上的椿芽,看到椿树的芽苞就在枝头上开始萌动,我的心是欢喜的。不知道是在哪一天,在哪一根枝丫上,就冒出一朵一朵嫩嫩的、绛红色的椿芽来,我兴奋地告诉母亲,母亲会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细长的竹竿,在竹竿的顶端,绑上铁钩子,站在椿树下,把椿芽钩下来。后来,椿树长大了长高了也长胖了,在母亲的注视下,我爬上高大的椿树,站在树杈上,一手搂住树干,一手用钩子去钩椿芽。母亲告诉我,一次不要摘得太多,够做一道菜就行。

    参加工作后,我的椿树已长大成材,树干挺直、粗壮,树皮闪耀着青涩的光芒,树冠圆圆的,远远看去.好像一把张开的大伞,生长得更加茁壮,似乎全身都在蕴藉着无限的力量。是的,它已经长大了,它有着足够的强大。那时的我已经很少回家,偶尔给父母打个电话写封信,大多也是问问父母的身体,劝他们只做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不要太劳累了,并没有问起过屋门前的椿树。只是有一天,父亲来信说要把屋门前我的椿树砍了,还说那些专门来乡下买树的人已经打过了好几次主意,能卖四五百元钱。我赶紧回信说家里需要钱我可以寄回去,一定要留下我的椿树。椿树的身上有我儿时的影子,有可口的菜肴,能守望着整个村庄,每当想到我的椿树,我就想到了我的家。可是大山深处书信往返一趟就要二三十天,收到父亲下一封来信时,我的椿树早已倒在了砍树人的斧锯之下。

    后来回老家,我很多次都在为椿树之死与父亲理论,不管父亲说出多少理由我都无法释怀!有时母亲也站在父亲那一边,帮着父亲说话。父亲每次都耐着性子和我解释,说椿树会在某一个夜晚的暴风雨中连根拔起轰然倒下而压垮自家和邻家的房子;说椿树每年落在瓦面上的叶子与细碎的枝丫会腐烂屋面的房梁;说夏天的时候,那满树的枝丫和树叶遮住了阳光,房子采光受到影响;还说树木越来越不值钱。父亲说的理由往往是越来越多,也是越来越荒唐,一次又一次,在和我理论的时候,父亲的眼神越来越混浊,眼泪越来越少。

    如今我再也不是爬树如猴的机灵少年,那个做主砍树的父亲也跟被砍的椿树一样回归尘土。当长夜梦回,我的椿树还依然挺立在老宅的屋门前,那个机灵疲弱的男孩仍旧坐在高高的树杈上,微风吹拂、阳光和煦。现在,我的椿树不在了,但我养成了喜食椿芽的习惯。春天里,我就会想起生长在老宅里的那棵椿树。有时想,乡愁在哪里?或许也藏在椿芽里吧。

    很多的村庄都是依附着树而生长着的,有大树有小树,有古树,也有刚刚栽种的幼苗。那一座座小小的宅子就隐没在树丛里,笼罩在树荫下。儿时村庄的宅子里有许多的树,它常常伴随着一个婴儿的降生或一个老人的离世而落地生根。久而久之,树会像这个院子里生活的每个人一样,融入一个家族的历史。

    三毛在《如果有来生》一文中写道:“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是的,如果有来生,做一棵树吧,生长在岁月的永恒长河里,生长在故乡的老宅里,沉默而骄傲。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篇写“我”帮堂叔种树苗,“帮他扶幼小的树苗,有时还学着他的样子,朝着栽下的树坑用力地踩几下土”,充满童趣,表现了“我”的好奇天真。 B . “我”与母亲用椿树芽做菜的相关内容,是文章的一个叙事背景,也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文章以此将做椿芽菜的个人记忆跟特定时代连接起来。 C . 对离家工作后的境况,作者先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而当父亲来信中提到要把屋门前椿树砍了时“我”感到着急,波澜突起,行文曲折有致,饶有兴味。 D . 文章结尾抒情的笔调富有诗意,传达了作者对家乡树木的深深眷恋之情,这强化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人与故乡难以分离却又不得不分离的悲凉之感。
    2. (2) 文中关于父亲把树卖掉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父亲坚决卖掉门前椿树的描写,表现父亲不顾儿子反对,为了生活一意孤行。 B . 作者无法接受父亲卖树的各种理由,本质的原因是椿树凝聚着作者儿时记忆。 C . 椿树影响房屋采光,危害房屋安全等因素可能是客观存在的,并非父亲虚构。 D . 对父亲眼神和眼泪的描写,表现了父亲的逐渐衰老,也暗含他内心的自责。
    3. (3) 文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 (4) 文末引入三毛的《如果有来生》的一段表述,有何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帝在兵间久,厌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非警急,未尝复言军旅。皇太子尝问攻战之事,帝曰:“昔卫灵公问陈,孔子不。此非尔所及。”邓禹、贾复知帝偃干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拥众京师,乃去甲兵,敦儒学。帝亦思念,欲完功臣爵土,不令以吏职为过,遂罢左、右将军官。耿弇等亦上大将军、将军印绶 , 皆以列侯就第,加位特进,奉朝请。邓禹内行淳备,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艺,修整闺门,教养子孙,皆可以为后世法,资用国邑,不修产利。贾复为人刚毅方直,多大节,既还私第,阖门养威重。硃祜等荐复宜为宰相帝方以吏事责三公故功臣并不用。是时,列侯唯高密、固始、胶东三侯与公卿参议国家大事,恩遇甚厚。帝虽制御功臣,而每能回容,宥其小失。远方贡珍甘,必先遍赐诸侯,而太官无馀,故皆保其福禄,无诛谴者。

    ……

    帝以太子舅阴识守执金吾,阴兴为卫尉,皆辅导太子。识性忠厚入虽极言正议及与宾客语未尝及国事。帝敬重之,常指识以敕戒贵戚,激厉左右焉。兴虽礼贤好施,而门无游侠,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裒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其忠。上以沛国桓荣为议郎,使授太子经。车驾太学,会诸博士论难于前,荣辨明经义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胜人儒者莫之及 , 特加赏赐。又诏诸生雅歌击磬,尽日乃罢。帝使左中郎将汝南钟兴授皇太子及宗室诸侯《春秋》,赐兴爵关内侯。兴辞以无功,帝曰:“生教训太子及诸王侯,非大功邪?”兴曰:“臣师少府丁恭。”于是复封恭,而兴遂固辞不受。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五》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识性忠厚/入虽极言正议及与宾客/语未尝及国事/ B . 识性忠厚/入虽极言正议/及与宾客语/未尝及国事/ C . 识性忠厚入/虽极言正/议及与宾客语/未尝及国事/ D . 识性忠厚入/虽极言正议/及与宾客语/未尝及国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本义为应答。此处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率尔而对曰”的“对”意思一致。 B . 印绶,印信和系印的绶带,也借指官爵,按等级分为金印綟绶、金印紫绶、银印青绶、铜印黑绶及黄绶。 C . 公卿,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后来也泛指高官。秦汉时期的九卿不一定是确指。 D . 幸,有宠幸、宠爱、希望等义。此处与《阿房宫赋》中“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的“幸”意思一致。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刘秀厌倦战争,久在军旅的他考虑到老百姓战后疲惫贫困、渴望休息的情况,在平定陇、蜀之后,便不再谈论军事。 B . 刘秀维护功臣,撤销左右将军官职,以免他们因职务而有过失,让他们都以侯爵的身份离开朝廷,且最后都得以保全爵位和财产。 C . 阴识和阴兴都是忠君爱国之人,在处理与宾客的关系时,均懂得克制。他俩或得到皇帝的褒扬,或得到世人的称赞。 D . 钟兴有功而不居功,皇帝认为钟兴教导太子和王侯有大功劳,封他为关内侯,而他自始至终都坚决推辞,没有接受。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硃祜等荐复宜为宰相,帝方以吏事责三公,故功臣并不用。

      ②荣辨明经义,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胜人,儒者莫之及。

    5. (5) 刘秀非常重视太子的教育,请根据选文信息概括他教育太子的核心思想,并指出他的具体做法。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登凌云高处

    刘过

    摄衣更上一层楼,才到层霄最上头。

    方识乾坤真转毂,好知身世付虚舟。

    九秋草木岚烟湿,万里山川海气浮。

    更欲杖藜穷望眼,眼中何处认神州

    【注】①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词风与辛弃疾相近,饱含抗金抱负。②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诗人摄衣登楼,既是对诗歌题目的照应,又是下文所见所感的缘起。 B . 颔联以“转毂”喻天地运转,以“虚舟”喻身世沉浮,贴切形象,内涵丰厚。 C . 颈联描绘了草木湿润、山川辽阔的深秋景象,透露出诗人清醒达观的心态。 D . 全诗将叙事、写景、抒情等手法有机地融为一体,层次分明,意境高远。
    2. (2) 尾联两句“更欲杖藜穷望眼,眼中何处认神州”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六国论》中,苏洵认为六国如果一味赂秦求保,就会陷入“”的恶性循环之中,国家难免灭亡。
    2. (2) 《论语·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使之达到“”。
    3. (3) “帆”这一意象寓意丰富,在古诗词中运用频繁,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同是落雪,书里书外的场景,就有着____。眼前的大观园即使谈不上凋零也与热闹无干与当日书里的景象再不能相媲美。大观园是红楼众儿女____、吟诗作词的桃花源,没有了宝玉与女儿们栖身其中,____,这园子自然也就空落落的,感觉不到那纸墨上流出的属于《红楼梦》独有的气韵声息了。但,你还是能在某一瞬间发现那永恒的刹那时光的。记得在五十回还写到访妙玉乞红梅,栊翠庵里虽没了妙玉,乞不来红梅。然而,我还是依稀看见了山坡上着凫靥裘的宝琴和披着大红猩毡的宝玉,与那粉妆银砌世界里的红梅相映衬,就如同看到了贾母房中挂着的仇十洲的《双艳图》一般,美得____。

    世间的美常常如此,即便万事淡化凋零,它却还是梦一般的存在着,并在某一时刻跳进你的眼帘里,如黛玉葬花、晴雯撕扇、宝钗扑蝶……只是如今园子还在她们却香消玉殒一个一个的都去了……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天壤之别 修身养性 谈古论今 让人心动 B . 云泥之别 怡心养性 谈古论今 让人心动 C . 天壤之别 怡心养性 谈笑风生 让人心醉 D . 云泥之别 修身养性 谈笑风生 让人心醉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眼前的大观园虽然谈不上凋零,却与热闹无干,与当日书里的景象再不能相媲美。 B . 眼前的大观园虽然谈不上凋零,却与热闹无干,与书里当日的景象再不能相媲美。 C . 眼前的大观园即使谈不上凋零,也与热闹无干,与书里当日的景象再不能相媲美。 D . 眼前的大观园即使谈不上凋零,却与热闹无干,与当日书里的景象再不能相媲美。
    3. (3) 文中画线句子中的两个省略号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入夏后气温明显升高,大汗淋漓成了日常。不过夏季出汗别不当回事,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健身一族、儿童、佩戴饰品者等人群,更要 ① 

    健身一族夏季运动出汗量大,会带走大量的钠和钾。 ②  , 就会四肢酸软,严重的还会感觉心悸、胸闷、恶心。日常饮食中,可多食用含有丰富的钾的食物,如瘦猪肉、海产品、牛肉、小白菜、油菜等。

     ③  , 尤其与儿童生长发育、免疫功能密切相连。大量出汗会使锌丢失过多。儿童在正常饮食和没有疾病的情况下,每天从膳食中摄取的锌基本能达到标准。但多汗儿童,须增加富含锌的食物,如牡蛎、瘦肉、鱼虾及动物内脏等,也可适当补充一些锌剂。

    佩戴饰品的人们也要留心:耳环、项链等金属首饰中常含有镍、铬等成分,尤其是质量不好的合成金属饰品,添加成分更加复杂,一旦出汗,汗水便会和金属成分发生反应,容易致接触性皮炎 , 如出现红斑、水疱、瘙痒等。这时应及时摘去首饰,否则过敏症状加重,形成血疹、水肿甚至出现溃疡。

    1. (1) 下列句子中的“接触”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接触”,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电灯不亮、电脑起动不了,往往是线路接触不良,电流受阻的缘故。 B . 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多接触群众,干部才能增长才干、增长见识。 C . 越来越多的国外艺术家,接触到惊艳的中国画后,都称赞这种特殊的绘画形式。 D . 走进奇妙旅程“云上博物馆”,让你足不出户就接触到文明之光和艺术之美。
    2. (2)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2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2023高一下·通许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冲浪是冲浪者站在冲浪板上驾驭海浪的水上运动,已被列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在惊涛骇浪之上翱翔,需要具备以下条件:海浪够高够大,且在冲浪者可驾驭的范围内;冲浪板尺寸合适,能被冲浪者灵活操控;冲浪者有足够的勇气,也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时代的浪潮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好一名冲浪者?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