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宿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3-08-08 浏览次数:18 类型:期末考试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园林艺术是在中国特有的人文思想与地理环境影响下形成的。这种园林艺术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园林意境的营造之中。造园者通过园林意境的营造,追求人间仙境的效果,在人间营造仙境的信念便在园林中的山峰岛屿、亭台楼阁之间存在。当仙境化身为花园,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便在园林中得以实现。

    山与水构成了中国园林的骨干,中国人对于意境的追求,首先体现在筑山与理水之间。蓬莱仙境奠定了中国园林“一池三山”的山水格局,使中国园林在诞生之初就具有诗情画意。古人对于仙境的渴望,对神话传说中长生不老的追求,都浓缩在园林中,他们用山水打造心中的理想世界,营造出园林意境之美。中国人对自然山水充满向往之情,这种情感深入民族血脉,像是中国人诞生之初本能具有的情感反应。人与自然共生,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从中孕育出中国人对于自然山水的独特情感。将这情感带入园林景观的营造,便形成了中国园林独特的意境美。

    中国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并不是简单搭配花草树木,而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特有的植物配置方式。中国园林中的植物多有高尚的情趣,使植物配置产生的“景”对应烘托出的“意”。中国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常常与诗词歌赋联系,产生耐人寻味的意境之美,也与中国的山水画卷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人铸造园林的主旨,在筑山理水和植物配置中并不完全采用对自然界的照搬照抄,而是赋予它们一定的寓意。中国园林的植物配置重在意境的营造与情感的表达,不求形似、只求神似,让植物自然生长,体现山林野趣,在园林中亲近自然。同时,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并不是简单的美学架构,而是体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文人情感。如松、竹、梅这三种植物在寒冬之中依然挺立,被文人誉为“岁寒三友”,莲“出淤泥而不染”,梅花“香自苦寒来”,菊花被誉为“此花开尽更无花”等等。这样的诗句还有许多,源于自然界中的植物被诗人赋予了丰富的寓意,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抱负,从而达到“高于自然”的意境追求,烘托出园林的意境之美。

    中国古典园林将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结合,将建筑设置与筑山理水、植物配置统一,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能够达到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具体到园林景观构建,则体现为“天人合一”的造园观念。在这种哲学思想的直接影响下,中国古典园林将山石、建筑等“硬元素”和植物、理水等“软元素”融为一体,体现出独特的意境美。

    意境营造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之深远、情感之丰富、表述之精准,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园林通过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设置营造的意境。意境是对园林艺术的升华,将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融入现代园林设计,可以丰富设计的文化内涵,与游园者产生精神上的共鸣。

    (摘编自丁启豪《中国人的“花园意境”》)

    材料二:

    “怡红快绿”这一名字正是因怡红院的室外环境得来的,贾政携一众人进入怡红院时,看见“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芭蕉、海棠形成一红一绿的强烈对比,于是便有了“怡红快绿”。

    潇湘馆原名“有凤来仪”,在曹雪芹笔下,潇湘馆里的这片竹林引来了清雅高贵的凤凰——林黛玉。第三十七回中,众人所起的号都与自己的住所有关,探春为黛玉起号时说起了湘妃竹的典故,黛玉既住在潇湘馆,又爱哭,“将来她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她作潇湘妃子就完了。”除了种植竹子,潇湘馆室内也有很多竹制的物品,竹子木质而中空,且竹竿笔直,可在寒冷的环境中生长,这也与黛玉孤高自傲、不食人间烟火的气质相符。第十七回对潇湘馆的室外环境进行了描写:“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可以看出潇湘馆内的曲折与幽静,园中种植的竹子孤标傲世、宁折不弯,与林黛玉愤世嫉俗、叛逆桀骜的性格相得益彰,而翠竹掩映下的一条曲径,也是她寂寞、孤单时的徘徊之处。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中是这样描述蘅芜苑的:“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因而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清凉瓦舍”“一株花木也无”似乎将抹去了蘅芜苑的色彩,虽显淡雅却也透出一丝阴森,蘅芜苑的整体风格是“冷翠”,整座建筑如寒冰侵骨,让人不寒而栗,更是映衬了宝钗从骨子里透出的冰冷个性。再加上大块山石将房屋遮蔽,也透露出主人试图压抑个性以适应社会法则,以“藏”存身,以“蓄”媚俗的性格。

    (摘编自李畅《基于文化原形视角的大观园建筑意象――以怡红院、潇湘馆、蘅芜苑为例》)

    1.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特有的人文思想与地理环境影响着中国园林艺术的形成,只要营造出园林的意境,就能体现中国园林艺术的价值。 B . “天人合一”的境界孕育出中国人对于自然山水的独特情感,继而影响园林景观的营造,形成中国园林独特的意境美。 C . 中国园林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一套特有的植物配置方式,植物都有高尚的情趣,产生的“景”对应烘托的“意”。 D . 现代园林的设计一定要融入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否则无法丰富设计的文化内涵,更无法让游园者产生精神上的共鸣。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蓬莱仙境是人们心中的理想世界,奠定了中国园林“一池三山”的山水格局,体现人们对仙境的向往和长生不老的追求。 B . 中国园林中植物配置与中国山水画卷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在意境的营造与情感的表达上下功夫,追求隽永的意境之美。 C . 探春为黛玉起号时说起了湘妃竹的典故,侧面说明竹子与林黛玉的关联,表明园林中植物配置具有特定寓意和文人情感。 D . 蘅芜苑在淡雅中透出阴森,整座建筑如寒冰侵骨,虽体现出作者对宝钗有意的贬低,但也能反映出建筑设置与人物的关系。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 苏州沧浪亭营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景致,将山水、花草、树木融为一体,创造“一径抱幽山,居然城市间”的境界。 B . 北京颐和园的建筑与环境的结合原则是因地制宜、天人合一,建筑安排讲究“依山之势多是高楼崇阁,依水之形多是长廊小榭”。 C . 圆明园西洋楼建筑以意大利巴洛克和法国洛可可风格为主导,在细部装饰、园林布局等方面融合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D . 扬州个园以笋石、湖石、黄石、宣石叠成四座假山,象征春夏秋冬。园中遍植翠竹,形成“天气涵竹气,山光满湖光”之境。
    4. (4) 阅读材料一,请从语言的严谨性角度举两例加以简要赏析。
    5. (5) 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怡红院、潇湘馆、蘅芜苑”对中国园林意境美的体现。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请你看日出

    赵长春

    许吉祥在早晨五点半给我发来了一条短信:请你来看日出,六点半前到我家。这条短信来得有点儿不是时候。昨天晚上,刚和妻子生了顿闷气,人家觉得这半月多了没有得到我的关心;可是你想关心了,人家又不需要了,说是“送给谁谁吧”,她说“谁谁”时狠看我的手机,我就把手机放到了客厅去充电……这一大早的寂静时刻,这么“叮咚”一声,她忽地从枕头上昂起头,看着我瞪大的眼睛。我的眼睛是随着那声提醒而瞪大的:周末,谁来短信?

    短暂的沉默中,妻子很理解,继续躺下,给我一个脊梁,有些凉风,表明她动作的幅度较大。我就去取了手机,回来,站在床前,读了这条短信。

    我说:“许吉祥请我看日出?”我的的语气有些迟疑,表达着疑惑和不肯定,同时,也有些向她请示的意思。周末,一般是请吃饭、喝酒……看日出?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她嘟了一句,继续睡觉。我就回了个“?”,许吉祥接着就来个“!”。我们俩的默契就是如此。如此之后,我就洗漱、穿衣,半个小时后,行驶在通往许吉祥家的郊区公路上。

    关于许吉祥,我们虽然是好朋友,但他确实有些怪。四十岁生日的那个夜晚,他请我们在郊区小山村一家院子里的月光下喝清茶。然后,他宣布了一个决定:这是他自己的院子了。半年前买下的,后院的羊是他的,放养了半年,还有我们所吃的鸡鸭。他举起陶杯,“我的辞职报告在今天下午下班前就放处长的办公桌上了。伙计们,请为我庆贺!”那茶,是他在山上自采自制的,很香。

    许吉祥就在山上住下了。院子内外有香椿树、花椒树、杏树、桃树、核桃树,院前半坡上,有片菜园,旁有一石塘,存着雨水,水草青黄,蛙鸣夏秋。院后半坡上,几分地上,种着麦子、土豆、苞谷、小米。这里山清水秀,适宜居住,但就是没有网络,没有超市,没有车水马龙,寂寞得很。小山村基本没有人了,人家都去城里买房了,许吉祥却上了山,放羊,刨地,收割。好在他带了不少书,在落叶缤纷的院子里读书,在满目花色里写字,也不错。

    不过,许吉祥的朋友少了,甚至是没有了。还有他妻子,虽然没有离婚,但是把孩子牢牢地带在自己身边,唯恐受他影响,虽然孩子很喜欢在周末带着作业上山。来了,他就带孩子满山跑,认识诸多的花花草草,一种又一种的树。

    许吉祥在放羊养鸡之余,给我寄了一封信,手写的,是托一位到山里的骑行者寄出的。信到单位的时候,同事们都惊讶:信?我拆开,许吉祥。大家就不再觉得怪异。是的,许吉祥是会这样做的。不过,信就一页,几行字:我不戴手表。我看星星。树们,和我说话。公鸡把我叫醒,我不需要匆匆忙忙,我知道第一朵花的问候,我记住第一缕春风的温柔,我看见第一枚嫩芽……像是诗。一个刚分配来的小女生朗诵得很激动,眼睛里汪了些湿润。

    快一年没和许吉祥联系了。他为什么突然请我看日出?对此,我觉得这是他歉意的表达。他在山上发现了一棵茶树,野茶树。自采的茶特别香。那个生日当天,我想去山上,陪他,更想喝茶。他不让去,问急了,他说:“今晚无月,有雨。”他的意思是说,喝他的那种茶,必须有月,无风,三五颗星星,还有暗香来自石墙角……

    唉,他呀!

    车进村口,公鸡正鸣,晨曦初露。远远地,许吉祥走了过来,就让我把车停了,说怕汽油味熏了他的几只母鸡。他带我去了院子前面的山坡上,草金黄,菜青翠,露珠晶莹。我们往前面看,等待日出。层云半厚,被太阳一点点地染红。

    好看不?

    我被他的兴奋点燃:好看!

    一片阳光里,许吉祥随手拔了棵白菜,包得瓷实实的白菜,清炒了,香,透出甜。

    霜菜好吃。许吉祥说,白菜、萝卜,霜降过了才好吃。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许吉祥邀请“我”看日出,是想和“我”一起分享日出之美,也可能是他向“我”表达歉意。 B . 四十岁的许吉祥向我们宣布买了院子并递交了辞呈,这些行为让我们觉得他“确实有些怪”。 C . 许吉祥在山上住下后,朋友很少,妻子与他关系不和,反映城里人对他这种生活方式的厌恶。 D . 许吉祥迎接“我”时说“怕汽油熏了他的几只母鸡”,表明他对自己经营的绿色生活的珍视。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写“我”与妻子闹矛盾,表现了“我”的不满,与下文许吉祥和妻子不合相互映衬。 B . 小说用大量笔墨插叙许吉祥的生活状态,为下文“我”和他看日出作铺垫,形成延宕的效果。 C . 小说中对日出场景的描写,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给人以视觉冲击,并照应标题,引人深思。 D . 小说句式长短、整散结合,多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写环境、勾勒人物,努力做到不动声色。
    3. (3) 小说中叙写的许吉祥信件的内容,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 (4) 有人为小说加了一个结尾:“这时我的手机响了,是同事打来的,提醒我下午三点前一定要把负责的工作完成,否则后果很严重。”你认为合适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
  • 3.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河西王蒙逊欲伐凉,先引兵攻秦浩亹;既至,师还屯川岩。

    凉公歆欲乘虚袭张掖;宋繇、张体顺切谏,不听。太后尹氏谓歆曰:“汝新造之国。地狭民希,自守犹惧不足,何暇伐人!先王临终,殷勤戒汝:深慎用兵,保境宁民,以俟天时。言犹在耳,奈何弃之!蒙逊善用兵,非汝之敌,数年以来,常有兼并之志。汝国虽小,足为善政,修德养民,静以待之。彼若昏暴,民将归汝;若其明,汝将事之。岂得轻为举动,侥冀非望!以吾观之,非但丧师,殆将亡国!”亦不听。宋繇叹曰:“今兹大事去矣!”

    歆将步骑三万东出。蒙逊闻之,曰:“已入术中,然闻吾旋师,必不敢前。”乃露布西境,云已克浩亹,进攻黄谷。歆闻之,喜,进入都渎涧,蒙逊引兵击之,战于怀城,歆大败。或劝歆还保酒泉,歆曰:“吾违老母之言以取败,不杀此胡,何面目复见我母!”遂勒兵战于蓼泉,为蒙逊所杀。歆弟酒泉太守翻、新城太守预、领羽林右监密、左将军眺、右将军亮西奔敦煌。

    蒙逊入酒泉,禁侵掠,土民安堵。以宋繇为吏部郎中,委之选举;凉之旧臣有才望者咸礼而用之以其子牧犍为酒泉太守敦煌太守李恂翻之弟也与翻等弃敦煌奔北山。蒙逊以索嗣之子元绪敦煌太守。

    蒙逊还姑臧,见凉太后尹氏而劳之,尹氏曰:“李氏为胡所灭,知复何言!”或谓尹氏曰:“今母子之命在人掌握,奈何傲之!且国亡子死,曾无忧色,何也?”尹氏曰:“存亡死生,皆有天命,奈何更如凡人,为儿女子之悲乎!吾老妇人,国亡家破,岂可复惜馀生,为人臣妆乎!惟速死为幸耳。”蒙逊嘉而赦之,娶其女为牧犍妇。

    (《资治通鉴·宋纪一》,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凉之旧臣有才望者/咸礼而用之/以其子牧键为酒泉太守/敦煌太守李恂/翻之弟也/ B . 凉之旧臣/有才望者咸/礼而用之/以其子牧犍/为酒泉太守/敦煌太守/李恂翻之弟也/ C . 凉之旧臣有才望者/咸礼而用之以其子/牧键为酒泉太守/敦煌太守李恂/翻之弟也/ D . 凉之旧臣/有才望者咸/礼而用之/以其子牧键为酒泉太守/敦煌太守/李恂翻之弟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潜师还屯川岩”中的“潜”与“舞幽壑之潜蛟”中的“潜”字含义不同。 B . “若其休明”中的“休”字与成语“休戚相关”中的“休”字含义相同。 C . 吏部,古代主管官员的官署。东汉始置吏曹,改自尚书常侍曹,魏晋后称吏部。 D . 行,代理官职。古代汉语中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语还有“权”“摄”“署”等。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凉公歆想乘着河西王蒙逊带兵攻打西秦浩亹之际,进攻张掖。宋繇劝谏,他没有听。 B . 蒙逊为了打败凉公歆的军队,先声东击西,后散布言论迷惑对手,可见其足智多谋。 C . 蒙逊进入酒泉后,禁止士兵抢劫,人民生活安定,任命宋繇负责科举考试选拔人才。 D . 尹氏面对国亡子死,没有像普通人那样作儿女般悲恸,只求速死,蒙逊却赦免了她。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歆已入吾术中,然闻吾旋师,必不敢前。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5. (5) 太后尹氏劝说凉公歆不要攻打张掖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四、古代诗歌阅读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刘景文见寄

    苏轼

    淮上东来双鲤鱼,巧将书信渡江湖。

    细看落墨皆松瘦,想见掀髯正鹤孤。

    烈士家风安用此,书生习气未能无。

    莫因老骥思千里,醉后哀歌缺唾壶

    【注】①刘景文,苏轼友人,仕途不顺。58岁时因苏轼力荐,担任濕州知州职位。②缺唾壶:指击节咏叹,或喻壮怀激烈。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第二句“巧将”二字,灵动鲜活,表现了诗人接到友人刘景文书信时的喜悦之情。 B . “细看”“想见”两句一实一虚,由眼前遒劲挺秀的笔墨联想到友人写信时的闲适惬意。 C . “烈士”“书生”两句意在劝勉友人不能丢了“烈士家风”,要做个有节气有壮志的人。 D . 诗人用“老骥”这个意象来比喻已经58岁的友人刘景文,体现了其对友人的激励之意。
    2. (2)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与本诗中的“醉后哀歌缺唾壶”,都写到了“醉”,试分析两句在表达意义上的异同之处。
五、情景默写
  • 5. 默写
    1. (1) 《劝学》中荀子以“木”和“金”为喻来论证君子可以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句子是“”。
    2. (2) 曹操《短歌行》中,以明月的可望不可即来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的句子是“”。
    3. (3)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在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即破灭后,诗人感到只有“”,才能在山水中抚慰失意的心灵。
六、选择 简答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皮影艺术地域性特征十分鲜明,以陕西为代表的中国西北部地区传统皮影,人物造型精细秀丽,而以河北为代表的中国东北部地区的传统皮影,人物造型淳朴、粗犷而不失____。灵宝道情皮影则____,在汲取各地传统皮影艺术精华的同时,又突出地方特色。

    由于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的原因,灵宝道情皮影和许多濒临失传的其他民间艺术一样,在今天已显落寞:艺人们逐渐衰老,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无论从艺人数量上,还是从演出场次上,都无法与兴旺时期____。为了保护和继承灵宝民间艺术,灵宝市文化局精心将道情皮影的渊源、变迁、艺人现状等情况制成了光碟,并准备向国家申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争取专项资金扶持。

    “掌中千秋史,驱使百万兵。”斑驳的木架、雪白的幕布、恍惚而温暖的灯影、慷慨激越的锣鼓、____的皮影……仿佛是遗落在人间的童话,这一方小小的舞台,承载了一代皮影艺人的理想,也曾无数次震撼人们的心灵。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典雅 和而不同 等量齐观 惟妙惟肖 B . 典雅 兼收并蓄 相提并论 栩栩如生 C . 雅致 和而不同 相提并论 栩栩如生 D . 雅致 兼收并蓄 等量齐观 惟妙惟肖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受到现代文化冲击的原因,灵宝道情皮影和其他许多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一样,在今天已显落寞 B . 受到现代文化冲击的原因,灵宝道情皮影和许多濒临失传的其他民间艺术一样,在今天已显落寞 C . 由于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灵宝道情皮影和其他许多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一样,在今天已显落寞 D . 由于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灵宝道情皮影和许多濒临失传的其他民间艺术一样,在今天已显落寞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对西藏巨柏和沙棘植物进行了多年的研究,____,引发了我对青藏高原植物株高的思考——沙棘近缘种的株高依海拔高度从10米到10余厘米呈梯度变异,取决于每一株植物的生境。那些生长在海拔5000米以上、株高不足20厘米的沙棘更令人感怀,在这里生存已属不易,____,由于缺乏传粉的昆虫,它们甚至需要在不同的群体中变换性别的比例。我们在向这些矮小而顽强的生命致敬的同时,不禁要问:它们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生存?

    随着我们对喜马拉雅山的雪莲——鼠曲雪兔子的研究不断深入 , ____。1938年,德国探险家在海拔6300米左右的珠穆朗玛峰南坡采集到一棵几厘米高的鼠曲雪兔子,将其记载为世界上分布最高的高等植物,被国际高山植物学专著和教科书奉为经典。然而,鼠曲雪兔子还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和西北各地以及邻近国家,其中不乏低海拔和环境优越的种群。仅从生物学特性看,青藏高原种群明显要差得多,但这些矮小的植株竟能耐受干旱、狂风、贫瘠的土壤以及45℃的昼夜温差。生物学上的合理解释是:它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分布最高的植物就是靠这些一群又一群不起眼的小草承担着“先锋者”的任务,向新的高地一代又一代地缓慢推进。

    1. (1)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通讯员在战斗时,除了送信,还干什么——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些没意思的问题。(茹志娟《百合花》) B . 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唉,天可真凉了——”(郁达夫《故都的秋》) C . 听到吵闹声不必捂住耳朵——在许多场合未必能做到这一点。(利哈乔夫《论教养》) D . 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七、材料作文
  • 8. (2023高一下·双鸭山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姚鼐在《登泰山记》中有“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的记述。有人认为“大风扬积雪击面”太严酷了,知难而退才是智者的选择;也有人认为这恰能彰显人的伟大,迎难而进才是勇者的选择。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