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宝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3-07-23 浏览次数:18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应用5分
  • 1. 按要求填空。
    1. (1)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2. (2) 《阿房宫赋》中“”两句采用质问语气,谴责秦朝统治者贪婪掠夺天下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不知怜惜的行为。
  • 2. 下列诗句中最适合用来概括《红楼梦》中宝玉与黛玉初见时“黛玉惊与笑”的内涵的一项是(   )
    A .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B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C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D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二、阅读55分
  • 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①中国色彩观尤其是“五色体系”理论的形成及发展,不仅促使了艺术风格的形成,也广泛影响着当时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宗教、礼仪诸多方面,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色彩观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色彩观一直贯穿于中国传统色彩美学之中。在民族色彩文明史上。两家色彩观记录着中华民族审美精神的发展过程。

    ②儒家色彩现的一大特色是从“礼”的规范出发,最终实现“仁”的目的,极力维护周朝时期建立的色彩典章制度。儒家把“五色”定为正色,并赋予尊卑、贵贱等级的象征意义,分别代表君、臣、民上下等级关系,更不可颠倒。除了用色彩来规范“礼”这一特点之外,儒家色彩观亦推崇其斑斓绚烂的“纯粹”美。两千年来,山水画固然不能例外。古人寄情山水,期望在自然之中培养完美的人格。山水,展现出来的是一片平和的静态之美。

    ③孔子极力提倡中庸哲学,中庸是最高的道德境界,儒家“中庸”观态在色彩上体现为“文质彬彬”的适度的色彩装饰,即用色彩暗示人的品德,这一象征性手法在后世中国色彩艺术哭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中国戏剧脸谱色移,暗示剧中人物性格和品德,形成特有的用色程式:红色表示忠勇,黑色表示刚直不阿,白色表示奸诈阴险。儒家色彩观把色彩美与“德”“善”融为一体,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④道家以黑色为道的象征色彩,认为黑色高居于其他一切色彩之上。道家对黑色的选择本质上是从道家的“自然天道“观出发的,是“法自然”的色彩观。老子曰:“玄之又玄,是幽冥之色。天色为玄,因为“天”在道家思想中具有产生万物的功能(黑)色也自当有派生一切色彩并高于一切色彩的功能,所以道家的建筑以及服饰多用黑色。道家对黑色的审美态度直接影响到中国绘画的色彩美学思想

    ⑤《道德经》中指出“五色令人目盲”,五色令人眼花缭乱,而趋于无彩色——黑白、玄素、水墨……中国文人画家大都政治失意,有的学道参禅,避居山林,对黑色更为崇拜,主张“黑分五色(即焦、浓、灰、淡、清),光彩照人”,运用墨色之变化,追求以墨造型,达到黑墨虚白的艺术境界。唐代画家、绘画理论家张彦远最先确认墨的正统地位——“运墨而五色具”,仅用水墨便可传神写意,因而中国水墨山水画整体呈现深邃却也荒寒淡远之境。中国水墨山水画色彩是哲学色彩观,飘然出尘、静默如禅、空灵如水的中国画色彩开辟了中国文人画家的心灵世界。

    (改编自王志惠《论美轮美奂的中国传统色彩美学》)

    材料二

    遍检《红楼梦》衣着色彩的配伍绝无混浊之弊,不仅符合色彩配伍规律,而且是人各有色。虽然丫鬟多是穿“青绸掐牙背心”符合人物的地位,青缎坎肩,白绫细折裙”、是红白黑三色匹配,青缎子背心,束着白绉汗巾儿”是红黑两色中加一白色色带,肯缎子掐牙子背心,下面水绿裙子。

    1. (1) 儒家色彩观用《乡土中国》中的下列哪一理论解释最为适宜      
      A . 差序格局 B . 时势权力 C . 礼治秩序 D . 名实分离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不可能属于“五色体系”理论范畴的一项是      
      A . 《礼记》:木盈,天子丹,侯黝,大夫苍 B . 《周礼》:“东方谓之青,西方谓之白,南方谓之赤 C . 《宋史》:“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九品以上服青 D . 《布经》:“业染者云,青黄赤诸色随人而变,亦随天气燥湿、技手巧拙而变。”
    3. (3) 结合材料一中的内容,分析材料二中曹雪芹在设计红楼众人物衣着色彩时体现“人各有色”特点的用意。
    4. (4)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结合材料简要分析郭靖、黄蓉的色彩观。

      只见数十丈外一叶扁舟停在湖中,一个渔人坐在船头垂钓,船尾有个小童。

      黄蓉指着那渔舟道:“烟波浩淼,一竿独钓,真像是一幅水墨山水。”

      郭靖问道:“什么叫水墨山水?”

      黄蓉道:“那便是只用黑墨、不着颜色的图画。”

      郭靖放眼,但见山青水绿,天蓝云苍、夕阳橙黄、晚霞桃红,摇了摇头,茫然不解其所指。

      (金庸《射雕英雄传》第十三回)

  • 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外公的打火机

    ①我外公有一个Zippo打火机。

    ②就是那种最朴实无华的款式,早就已经残破不堪,我怀疑这玩意儿实际上就是个“忒修斯之船”,很可能只有那个党子还是原装的。然而外公对它是十分的珍视,轻易是不会给我们这些晚辈碰一下的,在适当的时候才会掏出来,啪嚓一下打着

    ③这个“适当的时候”就是一群志愿军老兵喝盖碗茶的时候。

    ④小镇上的茶馆自有小镇茶馆的江湖,赶集的时候一般不会有旁的人跑来跟他们掺和,于是一群穿着各色老式军大衣的老汉各泡了一碗茶,一边聊点农事家务之类的东西。到了晌午时分,远一点的几个老兵也都到齐了

    ⑤俗话说老小孩老小孩,在我看来这群志愿军老兵也是小孩子脾气,尽管一个二个白头的白头、佝偻的佝偻,一旦聊到了朝鲜战场,立马就成了一群小孩子。他们中间有缺胳膊少腿的,我外公算是最全乎的,只是被炮弹震掉了牙,争强好胜的样子就一点都没有老汉该有的恬淡,尽是咄咄逼人的新兵蛋子造型。

    ⑥立过功的看不起空手回来的,带残疾的看不起全乎的,上过前线的看不起待在后方的,我们团掩护你们团撤退啊,我们打主攻你们打助攻啊,整个茶馆里全是他们的大嗓门,气氛眼看就要控制不住了。

    ⑦就是这个时候。我外公会慢悠悠从怀里掏出他的Zippo,“啪”的一下顺手甩开盖子,食指一勾,冒出一串闪亮的火星子,火苗腾得一下冒起来。他再不急不慢的给一圈老汉点燃叶子烟。所有人都沉默了。

    ⑧“一切缴获要归公”,能把战利品带回家的人那都不简单,用今天的话说这种行为就是赤裸裸的“凡尔赛”,尽管打火机的主人一言不发,真正懂行的人却都知道其中的涵义。

    ⑨茶馆气氛立刻就进入下一个阶段:追忆往事。也不争强好胜了,也不吐沫星子横飞了,现在才有点老兵样子,气氛融洽和谐,革命的灰谊又一次经历了老小孩脾气的考验。

    ⑩后来,这群老兵就少了起来,谁都没办法抵抗时间

    ⑪那个打火机也开始老态龙钟,光亮的外壳不知道什么时候染上了岁月的痕迹变得赔淡起来,在漫长的岁月里它一点一点地磨损着,修无可修。外公叹了口气,为它举行了一个小小的“退役仪式”,卸下弹黄,取出火石,郑重的放在自己的柜子里。

    ⑫后来我考上了军校,也穿上了军装。第一次休假回家的时候外公看着我,连皱纹都在散发出光泽,穿着他那件老军大衣带着我在老家的山梁上一前一后的走着。

    ⑬一老一少两个军人在静谥的山岗上慢悠悠地走,外公给我讲野生植物的识别和用途,讲怎么挖战壕,讲面对机枪和炮火要怎么做,一会儿又端起拐杖教我怎么持枪,刺杀动作却有板有眼,拐杖头划过一道优美而精准的弧线恶狠狠地刺向虚空,仿佛要刺破时间本身

    ⑭那是我记忆里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⑮外公离世的时候是在自己家的床上,走的很安详,被美军炮火震得四十岁就掉光了牙齿的嘴微微的翕开

    ⑯一大家人哭哭啼啼地整理他的遗物,我却没有哭,只是默默地找那个装着Ziopo打火机的铁皮盒子。终于找到了,自从外公不再把它揣在衣服口袋里,它仿佛就脱离了时光的河流,把它重新组装起来,它冷冰冰的,压手。我把它紧紧地握在手里,体温让它逐渐地温暖起来

    1. (1) 与聚焦单个人物形象不同,第④—⑩段塑造了一群老兵形象,分析这种写法的作用。
    2. (2) 第⑬段画线句的语言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3. (3) 结合全文,分析“打火机”在文中的作用。
    4. (4) 学校文学社公众号的“英雄人物”栏目将向同学们推荐本作品,作为栏目编辑,请你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推荐语。
  • 5.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三首

    秦观

    其一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其二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注】①菰(gū)蒲:茭白和蒲草。②瀹(yuè):烹茶或泡茶。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一首前两句由“霜寒”二字领起,不需点出“秋”字,而题意自在其中。 B . 第二首前两句写主人公碾茶烹茗和课儿读书两件家庭小事,自有闲适情趣。 C . 两诗都写秋日,时间都在秋夜,而地点有别:“其一”为舟中 D . 两诗写的都是琐细的生活题材,但都已主人公观察细致入微见称,语言清新动人。
    2. (2) 两首诗都体现了“动静结合”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 6.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食积粟,居大庑之下,在所自处耳!”

    ②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英大于卑贱久处卑贱之位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书舍人,任以为郎。李斯因以得说秦王。秦王拜斯为客卿。会韩人郑国来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④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夷郡县城,示不复用。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1. (1)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楚王不足事

      并天下

    2. (2) 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 

      A.追逐

      B.奔走

      C.得意

      D.满足

      ②会韩人郑国来秦。

      A.间隔

      B.暗中

      C.做间谍

      D.找机会

    3. (3) 把第③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任以为郎。

    4. (4) 第②段画线句需加三处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久处卑贱之位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

    5. (5) 联系文本,分析第①段的内容对刻画李斯形象的作用。
  • 7.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移风易俗,民以殷盛,百姓乐用,诸侯亲服,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包九夷,制鄢、郢,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强公室,杜私门,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②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此所谓“藉寇兵而贵盗粮”者也。

    ③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不可得也。

    (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

    1. (1) 第②段画线句分析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运用类比论证法,说理更加明白晓畅。 B . 运用排比修辞手法,说理更加有气势。 C . 运用对仗的句式,说理更加缜密充分。 D . 以太山河海为喻,说理更加形象生动。
    2. (2)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针对秦王驱逐客卿的政令发表意见,意在劝说秦王嬴政收回成命。 B . 李斯历数秦国过去因用客而变强的史实,切中了秦王一统天下的雄心。 C . 本文立意高,能站在“跨海内、制诸侯”的高度看待逐客的利弊得失。 D . 文章情理并重,既缠绵悱恻,又气势雄浑
    3. (3) 刘勰《文心雕龙•论说》评价“李斯之止逐客”说:“顺情入机,动言中务,虽批逆鳞,此上书之善说也。”结合这条评价,分析李斯能够说服秦王的原因。
三、写作40分
  • 8. 有人说:“一个民族有太多的英雄意味着太多的苦难,是不幸的。”也有人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情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自拟题目;⑵不少于7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