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07-24 浏览次数:22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运用(30分)
  • 1. 古诗文默写。

    诗之情,有的奔放直白,如“,君子好逑”(《诗经•周南》);有的委婉含蓄,如“,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诗之志,有兼济天下,如“!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坚守本心,如“,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诗之境,通达者寻得“曲径通幽处,”(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而愚钝者只能“”(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学诗如探桃花源,由“初极狭”,方能升到“”(陶渊明《桃花源记》)。

  • 2.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我曾在旅途中邂逅泉。泉水像一些绿色的透明的藤    , 不时地从脚下的石缝里爬出,从头顶的峭壁上挂下来,或滴珠,或几绺,或成瀑。它在大地上漫步时,随时随地会把山体的不同情态,用水质的声音演奏出来,像琴,像笛,像钟    。立于澄澈的泉边,以泉为镜,让泉水映照着身影,我掬泉浣面,饮泉入腹,端xiáng    自己“水色”丰足、zhòu      然变美的脸。

         青年时代的我们渴望挣脱一切羁绊,像泉水一样奔流,汇入大江,奔腾入海。【甲】哪怕这样的旅程是多么地曲折艰险,我们更要实现那壮美的梦想。青春的我们更渴望拥有一汪心泉,用它来熄灭如火的嫉妒,冲尽如尘的虚荣  【乙】  , 生命才会愈加丰盈生动。

    1.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藤    ②钟    ③端xiáng    ④zhòu

    2. (2) 文中画线的【甲】句有语病,请写出你的修改意见。
    3. (3)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乙】处填写一句话,使上下文连贯。
  • 3. 兴宿中学将围绕“以和为贵”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 (1) 【诗文摘录】古诗文往往承载着丰厚的民族精神文化,请你填写相关名句。

      以和为贵

      是《论语》中“,不亦君子乎”的宽以待人;

      是《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往来翕忽,”的共生和谐;

      是《大道之行也》中“选贤与能,”的和平安宁。

    2. (2) 【转述信息】6月20日上午,学生会主席邀请你们班班主任周老师于明天下午2点到大会议室参加主题为“以和为贵”的座谈会,但周老师不在,学生会主席请你代为转告。20日下午,你找到周老师会怎样对他说?请把转告的话写下来。
    3. (3) 【挑选论据】下面是“以和为贵”演讲稿提纲,三则材料作为分论点的论据,把字母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

      B.事父母者莫善于顺,宜兄弟者莫善于让。(徐祯稷《耻言》)

      C.敬则小心翼翼,事无巨细,皆不敢忽。恕则凡事留余地以处人,功不独居,过不推诿。(曾国藩《与鲍春霆》)

      中心论点:以和为贵,“和”是修身之道,是兴家之本,是强国之根。

      分论点一:“和”体现修身正己,推己及人的道德观。    C    

      分论点二:“和”体现和睦孝顺,融洽和美的家庭观。

      分论点三:“和”体现世界大同,天下为公的理想观。

    4. (4) 【制作海报】在制作宣传海报时,同学们搜集了两张图片选做封面,你认为哪一幅图效果更好?请结合选图阐述理由。要求:理由充分,语句通顺。

二、诗歌赏析(8分)
  • 4. 阅读

    湘口送友人

    【唐】李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苇岸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 , 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连。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释】诗人在湘江流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写下了这一首送别诗。①湘口:指湘江入洞庭湖的渡口。②云梦雪:云梦泽的积雪。

    1. (1) “离人独上洞庭船”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2. (2) 尾联的“梅花”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其与陆游《卜算子·咏梅》的情感相同吗?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19分)
  • 5. 阅读

    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卖炭翁/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 (1) 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死于槽枥之间(        )(        )手把文书口称(        )(        )

    2. (2) 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 真无马邪?/翼若垂天之云 B . 求其能千里也/子非鱼,知鱼之乐? C . 驾炭车辗冰辙/家喻户晓         D . 宫使驱惜不得/心比心
    3. (3) 翻译下面语句。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

    4. (4) 小文认为“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体现了宫使的举止洒脱,你同意她的看法吗?请说出理由。
    5. (5) 下面是小语同学的阅读心得,请将下面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同样是关注现实生活的经典作品,这一文一诗却呈现出不同的特色。《马说》运用①的写法,以千里马未遇伯乐,比喻②,行文之中流露着作者强烈的不平和悲愤之情。《卖炭翁》则在叙述和描写中蕴含真情,特别是结尾处“一车炭,千余斤”之重和“半匹红纱一丈绫”之轻的③写法,表达了作者对④以及对统治阶层罪恶的控诉。

四、阅读下面演讲稿,回答问题(10分)
  • 6. 阅读

    大人能向小孩学到什么

    ①首先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上一回别人说你幼稚是什么时候?像我这样的小孩,可能经常会被人说成是幼稚。每一次我们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做出不负责任的行为,或者展现出有别于普通公民的惯常行为之时,我们就被说成是幼稚。这让我很不服气。

    ②我们小孩并不像你们大人一样,在自己想做的事情面前,畏畏缩缩,孩子们心里有着激励人心的抱负和希望美好的想法,就像我希望世上没有人挨饿,或者一切都是免费的。在座的有多少人依旧心怀梦想,并相信其可能实现?但孩子们依然梦想着完美,这是件好事,因为要将任何事情变为现实,你必须心怀梦想。

    ③在很多方面,我们的大胆想象帮助我们在幻想与现实之间又拉近一步。例如,华盛顿州塔可马市的玻璃博物馆里有一个项目叫“孩子们设计的玻璃”计划,孩子们自由创作自己的玻璃作品,将最好的创意展现出来。小孩已经从大人身上学到许多,我认为大人应该开始向孩子学习。

    ④但不幸的是,现实和理想背道而驰,这与信任或缺乏信任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你不信任某人,你就会给他设限。我若是怀疑我姐姐没有能力偿还我借给她的一笔百分之十利息的贷款时,我就会限制她再向我借钱,直到她还清借款为止。(笑声①)大人呢,似乎普遍地对小孩持有这种限制性的态度,而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两者相互尊重,也就是说大人应该了解并认真对待小孩的愿望。

    ⑤然而比限制更糟糕的是,大人常常低估小孩的能力。我们喜欢挑战,但假如大人对我们期望很低的话,说真的,我们就会不思进取。我自己的父母对我和姐姐抱有很高的期望。当然,他们没有让我们立志成为医生或律师诸如此类的。我从四岁开始爱上写作,六岁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装有微软软件的笔记本电脑。我用那台电脑写了300多篇小故事,我当时还想将它们出版,一个小孩想发表作品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我父母没有嘲笑我,也没有说等你长大点儿再说,他们非常支持我。但许多出版社可不这么给面子。一家很大的儿童读物出版社讽刺地说:他们不为儿童作者出书。儿童出版社不跟儿童作者打交道?怎么说呢,你这是在怠慢一个很大的客户群体啊!(笑声②)然而,有一家出版社愿意作出突破,信任并听取我的想法。他们出版了我的第一本书《飞扬的手指》。

    ⑥我十分感谢各位今天到场听讲,这表明你们是真的关心孩子。无论你们在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你必须给孩子们创造条件与机遇,这样我们才能长大并让你扬眉吐气。

    ⑦在座的大人们,你们需要倾听并向小孩学习,学习我们的心怀梦想和大胆想象,信任并对我们怀有更高的期望。

    【注释】本文演讲者邹奇奇。这是她14岁时的演讲稿,有删减。

    1. (1) 大人能向小孩学到什么?根据演讲内容,分点概括。

    2. (2) 小语同学发现这篇演讲词和课内所学的《最后一次讲演》《我一生中重要扶择》一样,都是现场“记录稿”。除了演讲词外,还记录了听众的反应。结合上下文,请你给她分析演讲稿画线处赢得“笑声”的原因。
    3. (3) 关于演讲的开场白,有一个著名的“七秒法则”:在听众决定是否关注你的讲话之前,你只有七秒钟的时间可以利用。这篇演讲稿的开头是否能体现这一法则?请你代表演讲者给大家做简要介绍。
五、阅读下面游记,回答问题(14分)
  • 7. 阅读

    幽古龙居崖
    张雄文

    小径裹满苔藓,像往上蠕动的青褐色蚯蚓,曲曲弯弯,悄然伸入陡峻的山崖间。盛夏的阳光淌在峰峦之上,苔藓便洒满斑驳而层叠的竹影。山风习习而起,浓密的竹林簌簌有声,竹影轻摇,仿佛踏着碎步的温婉矜持女子。

    ②我循着一两声似乎沾染了浓翠的鸟音抬头而望,竹梢上的峰顶壁立,仍然隐在白云深处;挨挤的竹林漫延而上,又与它合围而来争夺地盘树们短兵相接,或退避三舍,或迂回而进,目光尽处只有浸透绿意的袅袅云霭。再回首登临之初的山脚,早已与村落、稻田、池塘及尘世的喧嚣一道,消隐在浩漫的绿海里。

    ③此刻,我立在这座叫龙居崖的峰峦半山腰,听凭幽绿一寸寸浸润衣衫与肌肤,山泉般洗涤周身残存的尘灰与疲惫,忽然想寻一块青石而枕,体会一番古人A“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的意趣。

    ④作枕的青石一时不可得,洪荒远古的空寂却渐渐侵逼而来,我蓦然有了陈子昂“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感喟。不过,空寂只是一瞬,我很快依稀听见传来飞漱的水声,似鼓角击鸣。我好奇心顿起,循声寻路,斜穿竹林,下坡上坡,到几米外一处平地立定,一帘瀑布赫然挂在了右侧。银白的水幕从峰顶倾泻而下。与瀑布贴近的崖壁是一整块巨石,呈湿漉漉的深黑色。瀑布滑向的谷底,底部也是一整块硕大青石,经亿万斯年的飞漱冲刷,已凹陷为一处深潭。潭水溢出,顺深谷流成小溪。小溪左岸的碎石滩,存有几处柴火烧过的黑色痕迹。在这深山幽壑间,舀瀑布流泉烹茶,择竹笋野菇充饥,也算是人生难得的洒脱了。

    ⑤收回目光,我才发现脚边草丛隐伏一条浅浅的水渠,从瀑布的腰身处引水。于是顺水渠悠然而行,想着渠水尽头会是怎样的人家。峰回水转,几栋木质青瓦的房屋隐在浓荫深处。山路一侧悬着柄木牌:龙居崖水寨。我瞬间有了偶适水泊梁山的时空错觉,疑心屋边碗口粗的枫树后会跃出一个手持板斧的黑脸大汉。

    ⑥黑脸汉子确有一个,是房屋的主人,姓王,憨憨的笑脸。他引我来到青石板屋,门口一左一右立着两个木水桶,板壁上悬着诸如斗笠、竹筛、簸箕等山外早已消失的竹制旧物。另一侧则挂着老辈木匠用的刨子、手摇钻、墨斗、木锉、角尺、画规,地坪上则放着犁耙、打谷机、手摇纺纱车……四十年前的时光似乎并未流逝,而是凝固在这深山。我须臾间也似乎回到了童年。唐人刘禹锡一日山行,为烂漫的山花惊叹:“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我则想说:“C长恨童年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⑦疑惑之下问主人,才知眼前旧物多是祖传,也有从邻舍们那里淘来。他家开了民宿,思量着用满山的葱碧与幽寂、清澈的瀑布和远去的旧物引来游者,不想正击中了我的心房。我展颜而笑,欣然进屋,歇宿龙居崖……

    1. (1) 阅读③~⑦段,补全作者的游踪。

      游踪:→斜穿竹林,下坡上坡→→顺水渠而行→

    2. (2)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子。
    3. (3) 文中多处引用或化用诗句,请从B、C中,任选一句,参照示例,结合作者的处境,说说作者的感受。

      A句:写“我”身处漫山的苍碧中,忘却了尘世的繁杂与疲惫,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4. (4) 第⑥段作者为什么——罗列屋内的陈设?
六、整本书阅读(9分)
  • 8. 下图概括了保尔的成长历程,请你根据小说内容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情节。

  • 9. 结合下面四则材料,至少从三个角度分析保尔的精神品质。

    材料一

    他用刀背狂抽着已经疲惫不堪、满嘴是血的战马……向厮

    杀得最激烈的地方冲去……

    第一部第八章

    材料二

    “我只剩下一条路:领抚恤金退休。但是我决不走这条

    路,你们无法让我离开工作岗位……”保尔的声音越来越激动,越来越响亮。

    第二部第七章

    材料三

    既然他已经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一战斗的能力,那活着还有

    什么意义?……该不该毁掉这个已经背叛了他的肉体?

    第二部第八章

    材料四

    当他躺在手术台上,切除一倒的副甲状腺时,死神的黑色超膀曾经三次碰到他。几小时后,达雅见到了丈夫,他脸色苍白,但仍然很有生气。

    第二部第九章

    保尔精神:

  • 10. 下面有关《经典常谈》的内容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 )
    A .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们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B . 陶渊明是“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诗教人怎样赏味田园。 C . 古代所说的“言志”是现在所说的“抒情”。 D . 《说文解字》里对造字和用字的六个条例做出了详细的解释,被称为“六义”。 E . 《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先河,叙述了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首尾三千多年的历史。
七、写作(60分)
  • 11. 按要求写作。

    请以“我不由得停下脚步”为开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写本试卷上任何语料;④不要在文中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等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