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月...

更新时间:2023-07-14 浏览次数:2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 1. 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长城从山海关由东向西南延伸,写下“阳刚雄健的一撇”;大运河则从北京由北向南沿海缓缓流淌,写下“阴柔深沉的一捺”;两大人工奇迹组成了中国汉字中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伴随着河南省运河段申遗工作的开始,大运河再次引起我们的瞩目,下列关于大运河开通的意义说法最准确的是(  )
    A . 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B . 有利于加强对南方的军事统治 C .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D . 导致了隋的灭亡
  • 2. “隋炀帝下扬州,三千美女拉龙舟。一心想把琼花看,万里江山一旦丢”。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
    A . 隋炀帝的暴政 B .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C . 美女、琼花皆出自江南 D . 隋朝的灭亡及其原因
  • 3. (2022七下·雷州期末) 下列图片所示我国古代重要成果反映出的共同信息是(    )

    A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 . 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C . 农业科技著作十分丰富 D . 农业生产技术比较先进
  • 4. 诗歌往往能在—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或社会风貌,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 .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陈桥兵变 B .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玄奘西行 C . 故乡若问登科事,便是当初老榜官——分封制度 D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开元盛世
  • 5. (2021·镇江) 据史料记载,唐太宗晚年拒绝纳谏,武则天耗费巨大财力建造佛教器物,唐玄宗在位后期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我们从中获得的历史认识,正确的是(   )
    A . 三位帝王成就了“贞观之治” B . 他们“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 . 封建帝王有明显的历史局限 D . 武则天时朝政迅速走向腐败
  • 6. 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选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大运河的开通

    加强了我国东西部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B

    科举制的创立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C

    唐蕃和亲

    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D

    鉴真东渡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A . A B . B C . C D . D
  • 7. (2022·铜仁) 下图是某班王同学整理的历史资料,请为他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   )

    A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B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C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8. (2020·广东) 唐太宗时期增订完成“十部乐”,分别为燕乐、清商乐、西凉乐、扶南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这体现出唐代(    )
    A . 皇帝安于享乐 B . 奢靡之风盛行 C . 文化兼容并包 D . 尚武风气流行
  • 9. 下图所示为中国某朝代的社会现象,据此可以推断该朝代是(  )                                 

    ◆实行三省六部制度       ◆妇女打马球

    ◆海上丝绸之路兴盛       ◆出现曲辕犁

    A . 唐朝 B . 宋朝 C . 元朝 D . 明朝
  • 10. (2021·衡阳) 李白《秋浦歌》第十四首写道:少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赧nan: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明月夜,歌曲动寒川。”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李白的诗歌豪迈奔放、激情飞扬 B . 该诗描绘了冶金矿场欢快劳动的生动场景 C . 该诗饱含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D . 李白诗歌成就辉煌,被称为“诗史”
  • 11. (2021·菏泽) 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下面两首诗反映了唐朝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其转折点是(  )

    A . 八王之乱 B . 安史之乱 C . 黄巢起义 D . 藩镇割据
  • 12. (2022·郴州) 书院是古代进行教育、学术研究和书籍校勘的重要场所,始于唐朝中后期,兴盛于宋。北宋有著名的“四大书院”,其中位于长沙的是(    )
    A . 石鼓书院 B . 濂溪书院 C . 白鹿洞书院 D . 岳麓书院
  • 13. (2022·荣县模拟) 北宋建立后,为根除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将专权等弊端,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其中,与“杯酒释兵权”这一典故对应的是(    )
    A . 经常调换军队的将领 B .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C . 分化事权以削弱相权 D . 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 14. (2021·河南) 与唐代长安相比,北宋东京的城市格局和内部管理已完成由坊市制到厢坊制的转变,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市”,“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也被打破。这主要是由于(   )
    A . 草市的出现 B . 商业的发展 C . 纸币的使用 D . 商帮的形成
  • 15. (2021·齐齐哈尔) 元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发生在元朝的是(   )
    A . 建立郡县制 B . 设置西域都护 C . 建立行省制度 D . 设置伊犁将军
  • 16. (2021·临沂)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摘自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白话译文)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俘,被关押在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文天祥作此诗时(  )
    A . 蒙古正和南宋结盟夹击金朝 B . 南宋与元朝的对峙局面形成 C . 忽必烈即将把都城定于大都 D . 元军已经攻占南宋都城临安
  • 17. (2022·达州)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状况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使纸张价格便宜 B . 南宋时期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C . 宋代指南针的运用促进世界航海技术发展 D . 明朝出现“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18. (2021·烟台) 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存在一个“唐宋变革期”。在唐宋时期,古代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发生着全方位的变化,这种变化的转折点在唐朝。下列史实可用于实证该观点的是(   )
    A . 科举制正式确立 B . 曲辕犁的发明 C . 景德镇成为瓷都 D . 元曲空前发达
  • 19. (2023·泰兴模拟)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解读下面的中国历史时间轴,关于古代史上朝代及其阶段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①是秦汉时期,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 . ②是宋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 . ③是隋唐时期,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D . ④是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繁荣与对外开放
  • 20. 下图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确立与强化示意图。其中相关措施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 秦朝 B . 汉朝 C . 明朝 D . 清朝
  • 21. (2021·镇江) 下图是《榜葛剌进麒麟图》,它描绘的是15世纪早期南亚地区的榜葛剌国王来中国进献长颈鹿的场景。当时的中国人将长颈鹿视为瑞兽麒麟。与这一场景的出现有直接关联的事件是(   )

    A . 张骞通西城 B . 宋辽澶渊之盟 C . 郑和下西洋 D . 雅克萨之战
  • 22.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强调“商贾之事,阙而不录,花草之流,该不足存”;宋应星在《天工开物》序言强调“贵五谷而贱金玉”;徐光启在《农政全书》强调“凡农本三卷,皆百家有关民事之言,而终以明代重农之典”。这些记录主要反映了(  )
    A . 心存百姓思想 B . 农业为本思想 C . 农业科技思想 D . 农商并重思想
  • 23. (2021·怀化) 明代宋应星所著的一书中全面记载了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经验技术,他引用《尚书》的内容写道,“润下作咸,武王访箕子而首闻其义”,强调制盐是圣王也要重视的事,在一幅《治丝图)》中,他所绘的纺织工人戴着指套和绑腿,俨然知识分子装束。此书是(   )

    A . 《齐民要术》 B . 《天工开物》 C . 《农政全书》 D . 《本草纲目》
  • 24. 明清时期,出现了一批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其中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是(  )
    A . 《红楼梦》 B . 《水浒传》 C . 《西游记》 D . 《三国演义》
  • 25. (2021·青海)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回顾中国古代历史,每当政治腐败,百姓生活困苦之时,往往会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以下农民起义爆发的先后顺序, 排序正确的是(   )

    ①黄巾起义           ②大泽乡起义             ③黄巢起义            ④李自成起义

    A . ①②③④ B . ② ③①④ C . ②①③④ D . ②④①③
  • 26. (2022·常德)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明清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 . 政权分立民族交融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27. (2021·聊城) “吾侪本蒙古商,今俄罗斯种类不同,嗜好殊异,又复苦调丁赋,席不暇暖。今闻大皇帝普兴黄教,奚不弃此就彼,亦良禽择木智也。”说这段话的应是(   )
    A . 努尔哈赤 B . 噶尔丹 C . 五世达赖 D . 渥巴锡
  • 28. 山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境内的城,镇、院、府、窟、堡、庙、寺、陵、塔、殿、桥等齐全。下面是一组同学整理的相关研学记录卡,请据此为横线空白处拟定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
    A . 绝冠天下的古民居文化 B .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宝库 C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 D . 世界闻名的古代建筑奇迹
  • 29. (2021·广东) 据统计,明代平民出身的进士约占总数50%,清代则减至37.2%;而父祖三代有秀才以上功名者,则由明代的50%,升至清代的62.8%。由此可见,自明至清(   )
    A . 科举取士难度降低 B . 平民向上流动变难 C . 父祖身份无关紧要 D . 社会等级差别缩小
  • 30. 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选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安史之乱

    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B

    玄奘西行

    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C

    郑和下西洋

    堪称航海史上的壮举,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D

    闭关锁国

    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A . A B . B C . C D . D
二、非选择题(40分)
  •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贫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的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二:唐朝农用工具

    图一

    图二

    材料三:盛唐时期的部分文物

    图一 章怀太子墓壁画《礼宾图》

    图二 唐三彩骑驼乐舞佣

    图三 唐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

    图四 唐朝阎立本《步辇图》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
    2. (2) 分别指出材料二中生产工具的名称。
    3. (3) 材料三中的文物,能从不同方面印证盛唐气象。请参照范例,结合所学知识,从图二、图三、图四中任选其一进行解读。

      范例:图一:《礼宾图》呈现的是唐朝鸿胪寺官员接待东罗马帝国、高丽等使者的情景,见证了唐朝的博大开放(开放的对外政策)。

  • 32. (2023七下·德庆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唐太宗

    唐玄宗前期

    政治

    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

    增加科举考斌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材料二

    为了制造改革的舆论,在一片富国强兵的呼唤声中,宋朝日益被描述成为一个积贫积弱的王朝。但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而导致其“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事权的分割。

    材料三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授的“阵图”行军布阵……。

    ——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1. (1) 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繁荣强盛的原因。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宰相权力的变化,说明宋代是如何分割“事权”的。
    3. (3) 材料三反映的是宋朝的什么政策?该政策有何积极作用?
  • 33. (2021·临沂)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图

    材料二:中国传统建筑是以木结构框架为王的建筑体系。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相比西方古典的石结构、混凝土结构的建筑来讲,整体耐久性较差,保存较难。这就使得木结构建筑的维修、翻建、重建的频率很高。若相应的传统营造技艺消失,那么遗存至今的传统建筑,包括大量的文物建筑也终将消亡。2009年9月,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代表作》名录。

    ——摘编自《宣讲家网》

    材料三:现在的木结构建筑不是简单地用原木,而是用工程木材。工程木材和原木有本质区别,它是经过现代的工业手段和先进技术,加工成适合于建筑用的梁、柱等部品部件。比如,木板和胶合板不一样,虽然都是以木质为原料,但是有区别,胶合板是经过加工的。国际上发展现代木结构已经很长时间了,我们国家这几年也在发展木结构。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

    1. (1) 图是我国古代哪一都城的平面示意图?如此巨大的建筑群是谁决定营建的?当时该都城核心区域的名称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可以认识到图11所示古都的宫殿建筑具有哪些特点?可以得知中国的哪项文化遗产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代表作》名录”?这项文化遗产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史前时期的何种建筑?
    3. (3) 材料三表明,现在的建筑与我国的传统建筑有何异同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