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07-25 浏览次数:50 类型:期末考试
一、抄写题。
  • 1. 抄写题。

    请用楷体将以下句子抄写在横线上,做到正确、端正、美观。

    人活着就要给社会添上一点光彩,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巴金

二、读语段,根据拼音写词语。
  • 2. 读语段,根据拼音写词语。

    元宵佳节,一场钱塘江畔的烟花灯光秀引爆杭城。yè mù降临,人们从四面八方huì jí而来,wéi kǒng稍一dān gē就错过这场表演。当夜空中百花,齐放的时候,人群fèi téng了,欢呼声、惊叹声此起彼伏。夜空璀璨,江影huàng dòng上火树银花之中jì tuō着人们最淳朴的xīn yuàn :愿新的一年wàn xiàng gēng xīn ,国泰民安。

三、选择题。
  • 3. 下面词语读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jīng)    拨弄    通宵    焉知非福 B . (chóu)怅    惊惶    防御    思空见惯 C . (jiàn)断    斗篷    严峻    技高一筹 D . (xuē)    书藉    缝隙    暴露无遗
  • 4. 毕业典礼上,老师给同学们赠言:“桐花万里丹山路,chú凤清于老凤声。”根据字典解释,这句话中“chú”字的正确书写应该是(    )。
    A . 雏chú 幼小的鸟,生下不久的:~鸡。~燕。 B . 刍chú 喂牲畜的草,亦指用草料喂牲口:~秣(饲养牛马的草料) . C . 躇chú (踌~):犹豫,拿不定注意。 D . 滁chú (~河)水名,源出中国安徽省,流至江苏省入长江。
  •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小说中,首屈一指的当推曹雪芹的《红楼梦》。 B . 这次艺术节比赛中,我校舞蹈队表演的节目以最高分摘得桂冠 C . 在这次学术研讨会上,张老师的论文观点拔得头筹 , 在同行中引起了争鸣。 D . 我们公司凭借人才和技术,生产的手机在市场上独占鳌头
  • 6. 赵孟頫的糟书运笔自然,点画四湘多姿,具有行书的笔意。下列作品中哪一幅是他的撒书代表作《三门记》? (    ) 。
    A . B . C . D .
  • 7.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 . 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 B . 贝琪直到星期天才能够到户外走走,看上去好像得了一场大病似的。 C .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D .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人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 8. 几位同学在整理本学期的语文学习收获,其中不太准确的一项是(    )。
    A .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写文章时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景物中。 B . 读作品梗概,能帮助我们快速了解主要内容。为了节省时间读更多的书,我要多读作品梗概。 C . 边读书边思考,用旁批或笔记及时记录读书心得,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D . 成长纪念册可以用“编年体”或“栏目式”来整理,最好能体现自己的独特个性与创意。
四、根据提供的语境填空或选择。
  • 9. 根据提供的语境填空或选择。
    1. (1) [诗中有情]重阳佳节,孤身一人,王维以“独在异乡为异客,”表达了身在他乡对亲人的思念;春雨如酥,春草萌发,韩愈不禁发出“”的感叹,抒发了对早春景色的喜爱和赞美;平沙万里,明月当空,李贺以“”表达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怀才不遇的愤慨。
    2. (2) [名句警心]

      ”告诫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以避免“上,老大徒伤悲”的境况;莫等需要用到知识的时候,才醒悟:“,事非经过不知难。

    3. (3) 下列诗句所描写的事物没有被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的是(    )。
      A .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B .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C .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D .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五、阅读鉴赏
  • 10. 阅读《今天你“低碳”了吗?》,完成下面小题。

    ①现在,“低碳”无疑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词语之一。所谓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每个公民都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

    ②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会责任。一个人节约一度电、一杯水,意义可能并不显见,但是,人人都自觉践行,汇聚起来,其效益就不可低估。以塑料袋的使用为例,仅限塑令实行后的一年间,超市塑料袋使用量减少了2/3左右,相当于节约石油240万一300万吨,减排了二氧化碳120万-150万吨。 再以夏季提倡的调高空调温度为例,据测算,当空调从24℃提高到26℃,仅北京就可以节约4亿度以上的耗电量,减排二氧化碳35万吨。

    ③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是一种环保理念。当下不妨先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8年对个人采取“低碳生活方式”提出的7项小建议做起--使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每天可减少大约48克的碳排放量;使用传统牙刷替代电动牙刷,每天可减少48克碳排放量;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比乘坐汽车减少1700克的碳排放量……低碳生活不仅能够精确计算出人们生活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且能够以自己的生活细节的改变来证明:气候变化不只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1. (1) 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当空调从24℃提高到26℃,可以节约4亿度以上度电量,减排二氧化碳35万吨。

      ②从2008年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要求个人采取“低碳生活方式”。

      ③“今天你‘低碳’了吗?”这个题目中带引号的低碳含有“低碳生活”的意思。

    2. (2) 什么是“低碳生活”?请根据短文内容,给“低碳生活”下个定义。

      “低碳生活”是指

    3. (3) 短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作用是
    4. (4) 这篇文章表达的中心意思是哪一句?(    )
      A . 每个公民都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 B . 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C . 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是一种环保理念。 D . 气候变化不只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 11.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王子与贫儿》,完成下面小题。

    目录

    第一章王子和贫儿的诞生

    第五章汤姆当王子

    第三十一章新王出巡受贺

    第二章汤姆的幼年时代

    第六章习礼

    第三十二章加冕典礼

    第三章汤姆和王子的会见

    ……

    第三十三章爱德华当了国王

    第四章王子开始遭难

    第三十章汤姆的进步

    尾声

    [节选] (有删减)

    后来,终于到最后一项仪式了。

    坎特伯雷大主教把英国的王冠从垫子,上捧起来,举在即将受礼的国王汤姆·康第头上……

    正在这令人难忘的时刻,一个惊人的身影闯入教堂里来了。那是个男孩子,没戴帽子,鞋袜都不像样子,身上穿着一套到处破成了布片的粗布平民衣服。他庄户地举起手来,那种神情与他那副满身油污的可怜相是很不相称的,同时他发出了一声警告。

    “我不许你们把英国的王冠戴在那个假冒的国王头上,我才是国王!!”

    立刻就有几个愤怒的人伸手抓住了这个孩子;但在同一瞬间,汤姆·康第穿着他那一身帝王的服装,迅速地向前走了一步,用响亮的声音喊道:“快放了他,不许乱动!他的确是国王!”

    “不要听陛下的话吧,他的毛病又发作了,把那野孩子抓起来!”摄政王(代国君处理政事的公爵)用一种权威的声调喊道。

    全场都吓瘫痪了,谁也不动,谁也不说话。只见,汤姆·康第满脸喜色地跑过去,在那个孩子面前跪下来说:“啊,国王陛下,让允许我首先向您宣誓效忠吧,请您戴上王冠,恢复王位吧!”

    盯着这新来的孩子的脸,大官们惊讶极了。他们互相望了一眼,不知不觉地后退了一步,“他怎么跟国王这么相像,真奇怪!”

    摄政王不知如何是好,沉思了一两分钟,走到那个孩子面前,严肃而又恭敬地说:“请您恕我冒昧,我想问您几个问题……”

    “我可以回答,公爵。”

    公爵就问了许多问题,有关于朝廷的,有关于先王的,有关于王子和公主们的。这孩子都回答得很正确,而且毫不迟疑。他向这个衣衫褴褛的候补国王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国玺在什么地方?”这只有真正的前太子才能回答得对。

    那孩子从从容容说:“这个谜根本没有什么难解。”然后,他就转过脸去向圣约翰勋爵发了一个命令。

    过一会儿,圣约翰勋爵回来了。大家静得连气都不敢出,每个人的眼睛都盯着他。他走到教坛上,踌躇了一会儿,向汤姆·康第走过去,行了个深深的鞠躬礼,说:“陛下,国玺不在那里!”

    ……

    阅读链接:《王子与贫儿》,又名《王子与乞丐》,是美国作家马克 吐温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描写了一个贫苦儿童和一个富贵王子交换社会地位的故事。爱德华王子从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汤姆靠乞讨为生。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交换了身份,在交换身份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不一样的人生,也经历不一样的成长。这部小说以贫儿在王宫的生活经历和王子的流浪生活为两条线索,折射了人性的良善、正直和勇气。

    1. (1) 由情节推测,节选片段最可能是出自本书目录中第章的内容。
    2. (2) 作品的字里行间暗示着那个衣衫褴褛的流浪儿可能是真正的王子。请从上述所有材料中,尽可能多地找到不同信息证明。(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阐述,并标上序号。如:①汤姆·康第承认流浪儿是真国王)
    3. (3) 关于文章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野孩子”“新来的孩子”“衣衫褴褛的候补国王”等称呼的变化,表达了人们对这个孩子的不同态度。 B . 摄政王不断提问是为了制止流浪儿成为王位继承者。 C . 我猜测:“陛下,国玺不在那里!”之后,又将掀起新的波澜。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引发了读者的阅读期待。 D . 有人说,《王子和贫儿》是马克·吐温送给全世界孩子的礼物,一个关于良善、正直与勇气的人生寓言。
    4. (4) 文中有两处划横线的句子,请选择其中一处,分析汤姆.康第是个怎样的孩子。
    5. (5) 《王子和贫儿》与“快乐读书吧”推荐的《骑鹅旅行记》《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共同点是(    )。(多选题)
      A . 这几本外国名著都讲述了主人公奇妙而曲折的人生经历。 B . 它们不仅有引人入胜的情节,还有复杂的内涵,越读越有乐趣。 C . 所有故事的结局主人公都从幻想回到了现实。 D . 阅读这类名著,如果结合名著的写作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
  • 12. 阅读《爱美》,完成下面小题。

    ①20世纪80年代的小镇,时尚还没有光顾这里。小女孩们,至多穿一条简简单单的布裙,不好意思转圈,甚至不好意思照镜子。更多的时候,只穿长裤,在泥地里用力奔跑。

    ②姑姑是个裁缝,那时在上海工作。她来看奶奶,给我捎来一条半身裙。水红水红的几朵大花,开在奶黄色的绒布上,像极了黄昏下还一直开的粉芍药。直筒,长度刚刚遮起膝盖。

    ③穿在身上,小小年纪,便觉得自己端庄得要命,连步子也不肯迈大,说话也有意压低嗓门儿。我在衣柜的镜子前,照了又照,穿着裙子,却像住在春天的花园里似的。在学校的朗诵会上,靠着它,我觉得自己挣足了目光。

    ④女儿爱照镜子了。母亲当然是敏锐的,责令我不要再穿:小女孩还没到爱美的年纪,心思就歪了!不穿就不穿,哪怕看一眼,也会莫名兴奋啊;哪怕只是放在衣柜里,也叫身边的女孩羡慕不已。这样,就足够开心了。

    ⑤美在小镇上还是“禁忌”,可我总是忍不住。花是乡间常有的,放学路上和小伙伴随手摘上几朵野花,不管好看不好看,把花戴在头上,站在镜子前,自得其乐。

    ⑥少女,不一定懂得美,但一定懂得快乐。

    ⑦衣柜一侧,有一排抽屉。最高的那个,母亲很少打开,于是,也就装满了我的好奇。时机一旦成熟,好奇心可就再也关不住了。

    ⑧我搬来椅子,探进抽屉,却意外发现角落里的一串珍珠项链,白晃晃,亮晶晶。我围在脖子上,临镜照着,顾盼自赏。远远不够,还得换上好看的裙子,戴好项链,抬头扬眉,假装受万众瞩目。

    ⑨终归是件提心吊胆的事,于是草草“谢幕”。项链,也要在被发现之前,“完璧归屉”。不想,戴时容易解时难,搭扣怎么也解不开了。心里一急,手下就更没了分寸,好像也没用多大力,项绳就被撕断了,大珠小珠落玉盘。

    ⑩我慌张至极,心想:一顿痛打,恐怕在所难免。边边角角,一通寻找,也不知道找齐没有。匆匆忙忙穿回一串,次序也顾不上,挽个死结,送回抽屉……奇怪的是,此事竟然就此不了之,没了下文。母亲为何没发现,至今,仍旧是个谜。爱美,无疑是人的天性,可在美的蒙年代,也是少女忐忑的秘密。

    ⑪如今,方才知晓,那美,原来不是一种需要,而是一种快乐。

    1. (1) 文章围绕“爱美"写了“我”的哪几件事?
        爱美  
      ①爱穿姑姑送的半身裙

      这几件事中,(填写序号)写得比较详细,作者之所以要花大量笔墨写这件(这些)事,是因为

    2. (2) 如果给短文的第②至④自然段配上插图,你认为画面中最有可能出现的是哪一组景物?写出你的理由。

      A.湛蓝的天空    灿烂的阳光    绚丽的花朵

      B.灰蒙的天空    夕阳的余晖    飘落的树叶

      我选组景物,因为

    3. (3) 阅读⑦-⑩自然段,梳理相关信息,体会作者自然流露的情感。
      情节
      心情
      不知抽屉有何物 (1) 项绳撕断 (3)
      好奇 自豪、快乐 (2) 奇怪、庆幸

       

    4. (4) 文章最后一句“那美,原来不是一种需要,而是一种快乐”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 就像妈妈说的那样:小女孩不能太爱美,不然心思就歪了。 B . 因为当时美在小镇上是“禁忌”,所以不被需要。 C . 美是一种生活态度,只有永葆一颗爱美的心,才能获得快乐。 D . 生活中并不需要美,只需要快乐就够了。
六、习作表达
  • 13. 亲爱的同学,小学六年的语文学习,一定有让你印象深刻、对你影响深远的人或事吧。

    作文本上的红色波浪线,课堂上声情并茂的朗读,没完成作业时对你“恨铁不成钢”的批评……正是这个人,将你领进了语文学习的大门。

    绞尽脑汁写作文的“痛苦”、表演课本剧的“欢乐”、忘写作业时的“忐忑”……正是这些事,让你品尝语文学习的酸甜苦辣。请以“我的语文学习故事”为话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①先想清楚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围绕中心意思选择一个印象最深的故事来写。②把故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并表达出真情实感。③题目自拟,习作中不出现真实校名及人名,字数在400字以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