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宣威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6月第三...

更新时间:2023-07-04 浏览次数:28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在一般认识中,媒介就是信息的载体。对于阅读来说,重要的是信息本身,而非其载体。因此,传统语文教学注重的是符号(主要是文字)修辞。可是,自从进入电子媒介时代以来,人们对媒介的认识就出现了质的飞跃。尤其是北美媒介环境学派对“什么是媒介”有着极为深刻的论述。从加拿大传播学家哈罗德·伊尼斯提出“传播的偏向”开始,媒介被看作是超越了一般信息载体的特殊文化形态。此后,麦克卢汉、波兹曼、梅罗维茨等学者又纷纷提出见解,大致可归为以下几种:

    其一是“媒介即讯息”。这是伊尼斯的学生马歇尔·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1964)中提出的重要论述,它扭转了传统注重媒介内容而忽视媒介形式的弊端。而事实上,当今社会的媒介之重要早已超越了具体讯息,成为一种参与主体塑造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文化形态。因此,“认识媒介”与古希腊神庙上“认识你自己”的铭文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其二是“媒介即隐喻”。这是麦克卢汉的学生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出的基本观点。“隐喻”具有强大的暗示作用,它意味着媒介在讲述现实的同时,也赋予了其比叙事本身更高的权威,使人们误以为媒介叙述的“现实”才是现实,是比真实更真实的拟态环境。“媒介即隐喻”这就需要人们具有高度的媒体讯息识别能力,勘破“隐喻”背后的秘密,从而真实地把握真实。

    其三是“媒介即情境”。这是波兹曼的学生约书亚·梅罗维茨在《消失的地域》(1985)中提出来的。梅罗维茨把媒介看作场景(情境),而不同的场景会导致不同的社会行为,尤其新媒介将导致新的场景,从而诞生新的社会关系。

    这三种媒介认识具有一以贯之的师承立场,那就是把“媒介”看作是具有价值偏向的、并非冷冰冰而纯然客观的文化形态。也就是说,“媒介”本身有着值得深刻挖掘的内涵,甚至可以认为它具有本体意识,它在故意引导受众朝着某种方向前进。

    无论“媒介即讯息”还是“媒介即情境”,它们所着眼的媒介都是围绕电视所展开的电子媒介。而新世纪头十年之后,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端新媒体已经超越讯息、隐喻和情境,它变成了人的一部分,或者说人成了媒介的一部分。这可以称为“媒介即人”或“人即媒介”。

    在互联网的自媒体时代,媒介参与往往被等同于现实参与,越来越多的“键盘侠”游荡在网络上,而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却乏善可陈。隐匿在屏幕之后的语言(包括文字、图片、弹幕、表情包、短视频等)交往,可能导致更多的偏见、娱乐和狂欢,从而消解了社会议题的严肃、真实与有效。

    (摘编自林玮《“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本体意义:--种传播共同体的视角》,有删改)

    材料二:

    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凝结了中华民族的美学思想。传统戏曲的发展史可以说是戏曲借助不同媒介的传播史。当戏曲传播媒介一旦发生改变,戏曲艺术的表演、剧场和观众等都会发生相应变化。人类社会从口语时代、印刷时代、电子时代发展到互联网信息时代,5G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智能新媒体软件应用成为人们休闲娱乐、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传统戏曲与日益涌现的各种媒体形式的邂逅,给自身带来了新的生机。

    自宋、元、明、清直至近代,戏曲的传播与接受,既有承继关系,又存在时代差异。媒体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使得中国戏曲艺术呈现多元形态并存的格局。20世纪初戏曲唱片兴起,百代公司便为谭鑫培、汪笑侬等录制唱片。戏曲影片《定军山》的拍摄,标志着电影与戏曲的联姻。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电视机在我国的普及,具有代表性的电视戏曲栏目《梨园春》《秦之声》走进了千家万户。可以说,利用多媒体平台,传统戏曲实现了剧场演出、网络传播并存的演出格局。观众可以在新媒体平台欣赏梅兰芳的《生死恨》,聆听王瑶卿的唱腔,也可收看央视《空中剧院》戏曲展播。

    剧场是戏曲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中国传统戏曲从宋元的勾栏瓦舍发展到明清的茶园戏楼,见证了戏曲艺术传播载体的发展演进。新媒体时代,传统戏曲的传播模式又被打破了。当以互联网数字技术为表征的新媒体与中国戏曲邂逅,我们看到了戏曲载体的极大丰富性。新媒体融合了戏曲唱片、戏曲电影、电视戏曲等海量的信息资源,戏曲门户网站、微博、微信、抖音等拓展了传统戏曲的传播空间,观众可随时利用互联网资源跨时空欣赏经典剧作,构成了对戏曲剧场演出美学效果的有益补充。

    多媒体业态下,戏曲艺术观念和生产主体的创新也在发生。许多戏曲名家也认识到移动互联网的传播效应,有时直播平台可以吸引数以万计的观众在线观看,受众人数远远超过实体剧场观众。戏曲、名角们纷纷在抖音、快手、陌陌等社交软件直播平台上开通网上直播。有的戏曲名角吸引了数以万计的“粉丝”在线,摇身一变,成了“网红”。由于新媒体“粉丝”不受地理空间限制,往往来自全国各地,甚至还有国际友人。可以说,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在场性和交互性极强的特点,传统意义上的戏曲演员借助互联网实现了与观众的在线互动。在直播过程中,观众随时可以给喜爱的演员发“弹幕”交流。

    (摘编自李有军《当戏曲邂逅新媒体》,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讯息”的观点,认为媒介之重要早已超越了具体讯息,“认识媒介”与“认识自己”同样重要。 B . 媒介即隐喻。只有人们具有高度的媒体讯息识别能力,才能明白“隐喻”背后的强大暗示性,从而真实地把握真实。 C . 戏曲传播媒介的改变带动传统戏曲艺术的表演、剧场等发生变化,在互联网信息时代,戏曲艺术观念和生产主体的创新也在发生。 D . 现当代中国戏曲的传播与接受呈多元形态并存格局,除剧场演出外,还能借助唱片、电视、网络等多样化媒介传播。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传统语文教学注重的是信息本身,而非媒介,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语文教学将在关注信息的同时也关注信息载体。 B . “媒介即人”或“人即媒介”的说法表现了互联网信息时代人与媒介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反映出人们对于媒介认识的深入。 C . 中国传统戏曲由唱片、电影、电视戏曲栏目等媒介传播发展到现在的抖音、快手等新媒体传播,说明戏曲越来越受大众欢迎。 D . 多媒体业态下,戏曲名角吸引数以万计的“粉丝”在线观看互动,反映了互联网信息时代媒介参与被等同于现实参与的特点。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不能反映戏曲艺术多元形态并存格局的一项是(   )
      A . 大连京剧院演员任思媛抖音直播《甘露寺》,网友打赏鼓励“国粹代代传”。 B . 益阳市花鼓剧团在清溪剧院演出《补锅》,票房爆满,现场观众掌声不断。 C . 大型豫剧经典戏曲《花木兰》在CCTV-11戏曲频道《戏曲影视剧场》播出。 D . “蒲景苑”百姓剧场通过现场播放和网络直播方式播出蒲剧电影《窦娥冤》。
    4.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5. (5) 你所在的学校计划开展“传统戏曲进校园”的专题活动,如何在本次活动中更好地借助新媒体,让传统戏曲赢得观众?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 2. 现代文阅读Ⅱ

    人世间(节选)

    梁晓声

    “十一”前,光字片人家全部清空。“十一”过后,光字片的大拆除全面展开。那是颇壮观的场面,动用了几十台重型机械——也是相当痛快的拆除。

    周秉义赶到现场。当然不用他亲自指挥,他只是去看热闹。许多光字片的人也回去看热闹,不少人百感交集,有些老人还直掉眼泪。直到那时,光字片的人才觉得周秉义可亲可敬,争着与他合影。周秉义很高兴,笑容灿烂。不觉想起了刚任命的时候。

    春节过后,组织部门下达了正式任命,周秉义担任副市长,名次还排得比较靠后。他的分工只有一项,主抓招商引资,尽快改造城市面貌,消除土坯房,促进本市房地产业发展。

    一天下午,周秉义来到弟弟家,让秉昆陪他在光字片走一走。那天降了一场大雪。

    秉昆说:“哥,这么大的雪,改天吧。”

    秉义说:“我正是因为下这么大的雪才来的啊。没人出门,也就没人注意咱们嘛,想看哪儿看哪儿。”

    秉义没坐专车,也没骑自行车。雪大,公共汽车开得慢,又不容易等到,等到了也不一定能挤上去,他干脆走到了弟弟家。于是,老哥儿俩逛起光字片来。

    光字片的面积比以前大了,有几平方公里,人口也比以前稠密多了。大雪覆盖之下低矮的土坯房一片连一片,东倒西歪,横七竖八,如同历史回到了白垩纪,雪下覆盖的是成群体型怪异的恐龙僵尸;又如同无数明碉暗堡,为了迷惑敌军,偏要筑得不三不四,内中埋伏着整师整师的士兵,只等冲锋号响……

    白茫茫一片大地好干净,这不适用光字片。稍一细看,谁都会从积雪之下发现外露的种种肮脏——垃圾堆,各种令人作呕颜色的泔水结成的冰面,公厕四周的尿冰……

    兄弟二人并肩走时,周秉昆忽然心中对哥哥产生出同情来——仅差半步就熬成副省级干部了,偏偏给了个北方省会城市的副市长当,排名还那么靠后。

    秉昆问:“哥,你对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满意吗?”

    秉义说:“你这话问得很肤浅,太矫情,太幼稚。古今中外,对自己人生感到满意的人少之又少,即使无忧无虑当皇帝的人,他还想长生不老永远当下去呢!我又凭什么会感到满意呢?”

    秉昆接着问:“那就是不满意咯?”

    秉义说:“也不能说不满意。我的人生道路尽管有时身不由己,但组织培养我,信任我,我在组织安排的不同岗位上,一向认认真真、克己奉公地工作,从来没有混过日子,所以,我对自己的人生也有满意的方面。人如果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两点满意的地方,那也就应该感激生命了。”周秉义谈兴颇浓,他对弟弟每一句话都给予了愉快、耐心的回答。

    秉昆突然失声一笑。秉义奇怪地问:“你笑什么?”

    秉昆说:“你跟我说话,更像老师跟学生说话。”

    秉义愣了一下,也笑道:“这辈子当不成老师咯,年龄过咯!”那一刻,秉昆从哥哥的话中听出了相当遗憾的意味,和一种类似晚秋的心境。他不由得扭头看了一眼哥哥——两只皮面羊剪线的帽耳朵之间,哥哥的脸比以前瘦多了,嘴角两边的皱纹明显多了,刀刻一般。他心里不禁有些难受——普通百姓家的儿子,当官当到哥哥那份儿上,太不容易了。

    秉义颇为兴奋,他把秉昆带到了离家挺远的地方。那些地方秉昆从未去过,也没有同学朋友,不曾有过一个熟人。

    “哥,咱们光字片就没有一个你的高中同学吗?”

    “没有,我高中时的学校是全市排名靠前的重点校。据我所知,除了我,当年还没有第二个光字片的高中生。”

    “哥,你当年太幸运了!”

    “是啊,我当年学习真刻苦啊!”

    在周秉昆记忆中,哥哥从来没有与他聊过那么久。他对那个雪天很感激。

    老哥儿俩在光字片走啊走,转啊转,不知不觉天黑了。远处是铁道,过了铁道,不再是光字片了。除了铁道是各个区域的分界,路灯也是。铁道那边有路灯,已经亮了。光字片这边却只有极少的路灯,大部分地方被夜幕笼罩。像样的路才配有路灯。光字片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实在不配有路灯。人们似乎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常识,包括家住光字片的人。望着前方笔直的马蹄石道和成行的路灯,秉义问:"知道那边的街是怎么形成的吗?"

    秉昆说:“知道,从前那边是俄国人住的地方。”秉义问:“知道那些街名吗?”

    秉昆说:“当然知道!安和街、安发街、安德街、安定街、安正街、安良街……”铁道那边是安字片,安字片砖房多。长期以来,安字片是光字片人家向往的街区。秉义又问:“你知道那些街从前的街名吗?”秉昆反问:“从前不也是安字片吗?”

    秉义说:“你想错了!从前的街名是俄国人起的,它们的俄文说法是:吉别斯卡亚、阿尔巴津斯卡亚、阿尔贡斯卡亚、米哈依洛夫卡亚、依戈尔纳卡亚、日托米尔卡亚……”

    那时,兄弟二人正站在高坡上。

    秉义指着远方又说:“看那边,也有街灯……”

    秉昆说:“那是河宇片,有河洛街、河洲街、河曲街、河鼓街、河图街……”

    “托尔斯泰纳亚、契诃夫纳亚、罗蒙诺索夫纳亚、谢甫琴科纳亚、涅克拉索夫纳亚……但是咱们光字片,咱爸他们那一辈中国人居住的地方,却至今没有几条像样的街、像样的路,路灯也还这么少。可咱们光字片的街名,却正是不折不扣的中国街名,咱爸那一辈中国人起的。光仁、光义、光礼、光智、光信、连起来是孔子的话——仁义礼智信!你好好想想,能明白咱爸那一辈闯关东落户于此的农民,当年为什么那么起那些街名吗?当年,咱们光字片还是有街可言的。如今,咱俩走了这么久,走过了几条算得上是街的道路吗?原先有过的街也被私搭乱建的土坯房占没了!"秉义一句接一句地说。

    “可人们没办法啊!”

    “是啊,没办法啊……”

    秉义转身望着光字片,天色已完全黑下来了,光字片稀疏的几点亮光,让人不愿接近。秉昆问:“哥,你今天算是考察吗?”

    周秉义说:“对。”

    秉昆又问:“之后呢?”

    周秉义说:“灭了它!”

    在秉昆家小院外,秉义感慨道:“光字片还有这么个小院的人家,太少了。”

    秉昆说:“是啊,冬天起码可以为家门挡挡风。”

    秉义说:“你托咱爸的福了。”

    秉昆说:“哥,进屋歇会儿吧。”

    秉义说:“不了,谢谢你陪我。”秉义拍一下秉昆的肩,转身走了。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周秉义新官上任低调行事,微服私访,趁着下雪没人注意才出门考察,不坐专车、不坐公交而选择走路便是其表现。 B . 周秉昆因为哥哥的任命而生出同情,于是便问哥哥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是否满意,周秉义的回答透露出与秉昆相似的遗憾之情。 C . 周秉义对父辈时期光字片的回忆让故事有了历史的沧桑感,他言语中强调当年光字片街名与"仁义礼智信"有关,意味深长。 D . 小说中“光字片”虽然“私搭乱建”“肮脏”,但它是两兄弟成长的地方,承载着他们很多回忆,所以周秉义立志要整顿。
    2. (2)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光字片大拆除的场景开篇,使用倒叙的手法主要是为了凸显老百姓百感交集的情感和争着与周秉义合影的热情。 B . 文中画线句运用比喻手法描绘了一幅震撼的场景,成群的恐龙僵尸、无数的明碉暗堡,写出了光字片土坯房的稠密杂乱。 C . 周秉昆说出了安字片和河字片的街名,周秉义又说出了它们的俄文名称和光字片当年的街名,街名的背后蕴含多重对比。 D . “脸比以前瘦多了”“嘴角两边的皱纹明显多了”“心里不禁有些难受”等语句借秉昆眼中所见和心中所感表现弟弟对哥哥的关心。
    3. (3) 《解放军报》曾评论“周秉义的样子就是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样子”。请结合文本分析周秉义具有党员干部应有的哪些特点。
    4. (4) 小说主要以哥俩对话的形式展开,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德行:颜渊,闵子骞。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论语·先进》)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 , 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论语·子路》) 

    材料二:

    昔者,陈成恒齐简公,欲为乱,惮齐邦鲍、晏,故徙其兵而伐鲁。鲁君忧也。孔子患之,乃召门人弟子而谓之曰:“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颜渊辞出,孔子止之。子路辞出,孔子止之。子贡辞出,孔子遣之。

    子贡行之齐,见陈成恒曰:“夫鲁,难伐之邦,而伐之,过矣。”陈成恒曰:“鲁之难伐,何也?”子贡曰:“其城薄以卑,狭而浅,其君愚而不仁,其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有恶闻甲兵之心,此不可与战。君不如伐吴。吴城高以厚,池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弩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此邦易也。君不如伐吴。”成恒忿然作色曰:“之所难,人之所易也,子之所易,人之所难也。而以教恒,何也?”子贡对曰:“臣闻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内。臣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听者也。今君破鲁以广齐,堕鲁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焉。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而求成大事,难矣。且夫上骄则犯,臣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却,下与大臣交争也。如此,则君立于齐,危于重卵矣。臣故曰不如伐吴,且夫吴王刚猛,毅而行其令,百姓习于战守,将明于法,齐之愚,为禽必矣。今君悉择四强之中,出大臣以环之,黔首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黔首之士,孤立制齐者,君也。”陈恒曰:“善。虽然,吾兵已在鲁之城下,若去而之吴,大臣将有疑我之心,为之奈何?”

    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见吴王,使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陈成恒许诺,乃行。

    (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内传陈成恒》)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 B . 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 C . 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 D . 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四方,文中指四方诸侯之国,与成语“志在四方”的“四方”意思不相同。 B . 相,文中指辅佐帝王的最高官员,与“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的“相”意思不相同。 C . 池,文中指四周高中间洼的地方,与“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的“池”意思不相同。 D . 子,古代表对男子的尊称,文中的“子”与“吾不能早用子”的“子”意思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齐国宰相陈成恒有谋逆之心,又忌惮齐国的鲍氏、晏氏,于是调遣他们的军队去攻打鲁国,鲁国的国君和孔子对此十分忧虑。 B . 子贡到齐国去游说陈成恒,告诉他鲁国难攻,吴国容易攻伐,劝其攻打吴国,陈成恒欣然采纳了子贡的建议,放弃进攻鲁国。 C . 子贡告诫陈成恒,如果攻占鲁国,只会让齐国国君骄傲自负,让大臣恣意妄为,其在齐国不仅难成大事,处境还会十分危险。 D . 子贡认为,解决内部矛盾应进攻强国,而吴君刚猛勇毅,令行禁止,吴民熟习攻战、守城之道,吴将法令严明,攻吴对陈成恒有利。
    4.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选自《齐桓晋文之事》)

      ②今君破鲁以广齐,堕鲁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焉。

    5. (5) 鲁国危难时,孔子的学生颜渊、子路、子贡先后请求出使,孔子只同意子贡出使,这是为什么?
  • 4. 古代诗歌阅读

    赋得鱼登龙门

    元稹

    鱼贯终何益,龙门在苦登。有成当作雨,无用耻为鹏。

    激浪诚难溯,雄心亦自凭。风云潜会合,鬐鬣忽腾凌。

    泥滓辞河浊,烟霄见海澄。回瞻顺流辈,谁敢望同升。

    [注]①鬐鬣,qíliè,意思为兽畜的鬃毛,此处指鱼的背鳍。

    1. (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赋得”,借古人成句命题作诗,诗题前常冠以“赋得”二字;其亦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 B . 诗歌开篇用“鱼贯”来批判循规蹈矩、不思进取的人,说其像游鱼一样一个接一个地游走。 C . 鹏在古代诗歌意象中常指怀有远大志向的人,这首诗中,诗人用鹏来劝诫人们失败后不放弃希望。 D . “鬐鬣忽腾凌”一句中,“鬐鬣”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本句句意是指鱼已腾凌而起,正化龙而飞。
    2. (2) 作为一名高一学子,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鱼跃龙门”?请结合本诗进行分析。
  • 5. 名篇名句默写
    1. (1) 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2. (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这样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弟子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
    3. (3) 杜牧在《阿房宫赋》结尾总结秦亡的教训,并借古讽今,以“”两句告诫今人如果不从秦的灭亡中引以为鉴,仍要重蹈历史覆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Ⅰ

    喜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大众一般解作笑剧或笑片,它常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引起人们对丑的、滑稽的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

    为了打出喜剧地方特色,铁岭人发扬①    的精神,当地文化主管部门于1983年将铁岭曲艺团和话剧团合并为铁岭市民间艺术团,这项大胆改革的举措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此辽宁的戏剧和曲艺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多方面人才的整合为辽宁喜剧小品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铁岭市民间艺术团有着良好的创作班底,汇聚了大量的人才。话剧导演张惠中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将专业的戏剧理念运用于拉场戏;舞蹈演员出身的乔杰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由他导演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独创个性,令人②    ;后来成为著名编剧的张超、崔凯创作了大量的拉场戏和小品。赵本山、潘长江后来调入该团,连同原有的何广顺、李海、李静等优秀演员,构成强大的表演团队。著名编导李春明戏曲演员出身,百年老戏《瞎子观灯》为基础创作了拉场戏《大观灯》,连演几百场,创造了当时全国剧场演出的最高纪录。从此,铁岭民间艺术团形成了编剧、作曲、导演、演员一条龙的格局,可谓阵容强大,③    。大量的拉场戏被创作出来,《双扣门》《双送鸭》《闹鱼塘》《麻将豆腐》都是该团创作的优秀作品。从此,具有鲜明辽北风格的拉场戏正式形成。

    1. (1) 请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成语,使内容恰当,逻辑合理。
    2. (2) 根据画横线句子,请以单句形式为“喜剧”下定义。可以增减部分文字,但不得改变原意。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戏曲演员出身的著名编导李春明以百年老戏《瞎子观灯》为基础创作了拉场戏《大观灯》,连演几百场,创造了当时全国剧场演出的最高纪录。 B . 著名编导李春明戏曲演员出身,以百年老戏《瞎子观灯》为基础创作了拉场戏《大观灯》,该戏连演几百场,创造了当时全国剧场演出的最高纪录。 C . 戏曲演员出身的著名编导李春明以百年老戏《瞎子观灯》为基础创作了拉场戏《大观灯》,该戏连演几百场,创造了当时全国剧场演出的最高纪录。 D . 著名编导李春明戏曲演员出身,以百年老戏《瞎子观灯》为基础创作了拉场戏《大观灯》,连演几百场,创造了当时全国剧场演出的最高纪录。
  • 7. 语言文字运用Ⅱ

    《红楼梦》十二金钗中,有稳重大方、八面玲珑的薛宝钗,    的林黛玉,也有精明能干、圆滑世故的王熙凤,心地善良、性格懦弱的贾迎春等。许多人会问:“十二金钗,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

    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最喜欢”和“最不喜欢”,可作者没有“嘲笑”或“不喜欢”,只有“悲悯”与“包容”。他引领我们去看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    , 善良的、凶恶的,美的、丑的。

    宝玉关心每一个人,关心每一种生命的不同处境。即便是地位卑微的丫头、仆人,在他的心目中,    。他在繁华的人间,看到芸芸众生,似乎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像自然中的一朵花,他没有比较,只有欣赏,只有欢喜与赞叹。

    多读几次,回到现实人生,看到身边的亲人朋友,原来也都在《红楼梦》中,每个人背负着自己的宿命,走向自己的命运。由此,我们或许会有一种真正的同情,不再随便说:最喜欢谁或最不喜欢谁。

    1. (1) 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走至周萍前,抽咽)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B . 美丽的奥菲利娅!在你的祈祷中,不要忘记替我忏悔我的罪孽。 C . 中国传统戏曲多姿多彩,学习中你体会到戏曲的独特魅力了吗? D . 请你在年级选三名学生参加今年五月的“青春和梦想”演讲比赛。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如果说国外是“低欲望社会”,那我会把中国称为“高欲望社会”。人民的幸福标准,都在“既要,又要,还要”,并不存在“这世上有很多我不要的东西”。

    ——《普通人的“幸福标准”是什么》

    将生活里70%无用的部分剔除,才能将真正有意义的30%修炼到极致。

    ——《生活中的“三七法则”》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