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2023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06-26 浏览次数:20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元谋人”作为世界级文化资源,具有唯一性、专属性和独特性,被评为云南省第一张历史名片。元谋人的唯一性和独特性主要体现在该远古人类(   )
    A . 是迄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古人类遗址之一 B . 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 C .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D . 会直立行走和使用打制石器
  • 2. 《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一情况得益于(   )
    A . 大禹治水 B . 都江堰的修建 C . 灵渠的开凿 D . 大运河的开通
  • 3. 下组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 . 江南开发 B . 民族交融 C . 科举取士 D . 重文轻武
  • 4. 元朝的什么制度为今天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奠定了基础?(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三省六部制 D . 行省制度
  • 5. 下表反映的是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某国割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的概况,该国是(   )

    时间

    1858年

    1860年

    1864年

    1881年

    总计

    面积(平方千米)

    60多万

    约40万

    44万多

    7万多

    150多万

    A . 沙俄 B . 法国 C . 美国 D . 英国
  • 6.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这是因为洋务派(   )
    A . 创办了近代民族企业 B . 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 C . 接受了民主思想 D . 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 7. (2022·大庆) 海洋历来是各国争夺的焦点,为“开拓万里波涛”,1894年,日本联合舰队突袭北洋舰队。随后双方在黄海海面上发生激战。此战役中为国捐躯的清朝将领是:( )
    A . 林则徐 B . 李鸿章 C . 邓世昌 D . 曾国藩
  • 8.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下列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 .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B . 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 . 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D . 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 9.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经过五四运动,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1919年发表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是(   )
    A . 李大钊 B . 蔡元培 C . 陈独秀 D . 孙中山
  • 10. 1926年,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下,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这次北伐主要是为了(   )
    A . 讨伐满清王朝 B . 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C . 消灭资产阶级 D .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 11. (2022·巴中)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该诗反映的是(  )
    A . 辽沈战役 B . 平津战役 C . 淮海战役 D .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12. 某记者在一篇报道中写道:“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材料中的“消息”指的是(   )
    A . 西藏和平解放 B . 解放战争取得胜利 C . 港澳顺利回归 D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 13. 下组图片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建设成就?(   )

    A . 抗日战争时期 B .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C .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D . 改革开放以后
  • 14. 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   )
    A . 新中国成立 B . 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C .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D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 15. 一位同学为制作手抄报搜集到的资料有“歼20战斗机”“战略核潜艇”“东风系列导弹”“辽宁舰”“山东舰”,据此可知他的手抄报题目最有可能是(   )
    A . 社会生活日新月异 B . 科技强军钢铁长城 C . 新中国成立 D . 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 16. 20世纪70年代,“中美之间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这始于(   )
    A . 田中角荣访问中国 B . 不结盟运动兴起 C . 万隆会议召开 D . 尼克松访问中国
  • 17. 青蒿素问世以来,为全球疟病防治、佑护人类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发现了青蒿素的药学家是(   )
    A . 袁隆平 B . 屠呦呦 C . 杨利伟 D . 钱学森
  • 18. (2022·铜仁) 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组建法典委员会,编纂法典,先后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及《新法典》。法典中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了明确规定。

    这套法律文献统称为(   )

    A . 《罗马民法大全》 B . 《十二铜表法》 C . 《汉漠拉比法典》 D . 《拿破仑法典》
  • 19. (2022·贵阳) 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古代埃及文明发源于(    )
    A . 尼罗河流域 B . 两河流域 C . 印度河流域 D . 黄河流域
  • 20. 下图是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引发的变化。在空格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 . 乡镇企业 B . 现代工厂 C . 手工工场 D . 手工业作坊
  • 2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而马克思主义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精神武器,其诞生的标志是(   )
    A . 《资本论》的完成 B .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 . 《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完成 D . 《人权宣言》的发表
  • 22. (2022·益阳) 如图人物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他是(    )

    A . 牛顿 B . 达尔文 C . 法拉第 D . 爱迪生
  • 23. 历史叙述包括史实与评价。下列是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卡片的内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 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刺杀 B . 一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C . 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 D .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 24. 1927-1928年,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认为危机出现的原因是富农阶级的蓄意破坏。为此,斯大林(   )
    A . 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完善经济管理体制 C . 发动玉米种植运动 D . 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
  • 25. 1935年,美国政府成立农村电气化管理局,提供低息贷款发展农村供电系统。1941年,美国五分之二的农场用上了电。这得益于(   )
    A . 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 . 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 C .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 .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 26. 以下是小史同学复习“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时设计的手抄报内容。请你阅读后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时间轴:

    史海拾贝: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忽必烈时代通过著名的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在元朝生活了17年。马可·波罗回国后讲述他在中国的经历,形成《马可·波罗行纪》一书。书中记载了大都、西安、济南、开封、杭州、福州、泉州等许多城市的情况,描述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物产,反映了中国的富庶和先进。马可·波罗游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极大向往。

    地图中的历史:

    相关史事:

    郑和7次远航,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少的一次也有60余艘。其中最大的海船可乘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海船。郑和的船队有严整的编队,船只分工明确,分别承担载人、载货、运粮、装淡水等任务,还有战船护航。仅首次下西洋时,就有27000多人,其中有使臣、官兵、航海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宗教人士、翻译、医生、厨师、工匠等。郑和的船队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洋航海技术,能够准确地测定航区、航线和船位,有效地利用季风、海流进行航行。

    1. (1) 你认为在时间轴上还可以增加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并简单说明理由。(10分,要求:

      选取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中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在答题卡上的时间轴上分别标出这两个历史事件;时间轴上时间顺序要正确)

    2. (2) 阅读手抄报后,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有了什么进一步认识?
  • 27. 维护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人类历史发展永恒的追求与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因此,我们在大陆会议上集会的美利坚合众国代表,以各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并经他们授权,向全世界最崇高的正义呼吁,说明我们的严正意向,同时郑重宣布:这些联合的殖民地是而且有权成为自由和独立的国家,它们取消一切对英国王室效忠的义务,它们和大不列颠国家之间的一切政治关系从此全部断绝,而且必须断绝。

    材料二:战争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如果美国在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失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节选)

    材料四:2016年以来,台湾当局加紧进行“台独”分裂活动,致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势头受到严重冲击。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 (1) 材料一出自哪部法律文献?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法律文献发表的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争”对美国产生的深远影响。
    3. (3) 材料三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列举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上的一场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
    4. (4)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二共识”的核心精神。谈谈你对当今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
  •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部分)

    时间

    事件

    时间

    事件

    1921年

    中共一大

    1992年

    中共十四大

    1927年

    八七会议

    1997年

    中共十五大

    1935年

    遵义会议

    2002年

    中共十六大

    1945年

    中共七大

    2007年

    中共十七大

    1956年

    中共八大

    2012年

    中共十八大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017年

    中共十九大

    1982年

    中共十二大

    2022年

    中共二十大

    1987年

    中共十三大

       

    ——整理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下册》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及影响。
    2. (2) 阅读以上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29. 人类社会是在矛盾冲突中不断向前发展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宗教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

    ——(英国)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中的历史学》

    材料二:进入19世纪以来,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列强为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急于开辟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攫取高额利润,当时非洲、美洲大部分国家已经沦为他们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中国这个地大物博、尚未受到世界殖民浪潮全面冲击的东方大市场,成为他们的重要侵略目标。

    ——郭卫民《资本主义列强挑起的四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材料三: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对外发表电视讲话,决定在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并呼吁乌克兰军队放下武器。普京在讲话中还表示,30年来俄罗斯一直试图就北约不东扩达成协议,但却受到欺骗、施压和讹诈,北约的战车正在朝着俄罗斯边境移动。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四: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迈入大洋”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西方国家大规模侵华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应对“北约”威胁苏联所组建的政治军事组织名称及其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
    4. (4) 材料四中的“过渡期”国际格局演变的趋势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个新“力量中心”。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