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茂名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5月...

更新时间:2023-06-25 浏览次数:18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中国茶文化自唐代陆羽《茶经》吹响号角起,已历数千年。相比较咖啡般浓郁重彩的西方文化,以“清幽隽永”著称的茶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文明使者。

    茶学典籍的外译构成了中华茶文化海外传播的主体媒介。以最具代表性的陆羽《茶经》为例,该书向来为各国奉为茶书经典,流传甚广,国外《茶经》译本达36种之多。2009年,“大中华文库”系列之《茶经·续茶经》发行,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翻译并在本土出版的英译本,标志着中国向世界推介中国茶文化的进阶。此外,其他如宋徽宗《大观茶论》、蔡襄《茶谱》等茶学类典籍的不同译本也成为向世界传播中国茶文化的优秀读本。

    据美国学者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记载:中国的茶叶贸易始于4世纪的四川省,5世纪末,中国与土耳其商人在蒙古边境贸易时,以茶叶为首要贸易物品,开启了茶叶的对外贸易历史,这是中国茶叶外销的最早记载。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期间,葡萄牙人来中国进行包括茶叶、丝绸、瓷器等在内的贸易活动,此为我国茶叶海上贸易之最初记录。边境市场、“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开辟,使得中国可用茶叶、丝绸、瓷器等各类商品换回他国的象牙、香料、宝石等特产,既实现了“以物易物”的贸易功能,又达到了中华茶文化海外传播的功效。

    茶文化传播题材的影像多以纪录片为主。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名片”,纪录片的创作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于宏大叙事中体现细致入微,从局部真实中梳理整体认知,在现实中体察本质,在弘扬文化的同时又能够揭示文化内涵。茶文化纪录片客观、多方位地展现了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成为茶文化立体化传播的有力载体。

    中国茶叶和茶文化向世界的传播,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这种贡献,体现在茶已超越一种物质产品的存在,更是与中国人的文化传承、审美趣味、精神追求相结合而成为一种具有鲜明特点的中国文化样品。国家领导人多次将自己家乡的茶叶作为“国礼”赠予来访的外国政要,并以“茶叙”形式共话友好未来;浙江农林大学和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合作共建了全球首家以传播茶文化为特色的孔子学院。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到今天的“一带一路”,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从文化到外交,一杯清茶,正是中国“和而不同”理念的彰显。

    (摘编自刘晓萍《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路径研究》)

    材料二:

    随着“云消费”时代的来临,流通的时间障碍、距离障碍和渠道环节消失,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同时也增加了竞争强度。“零时差、零距离、零渠道”的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极大缩短了茶叶的流通环节,流通与消费新特征使中国茶产业的竞争格局发生根本改变,竞争态势更加激烈。国外茶叶品牌、跨界的创新茶叶品牌直接加入到传统茶产业竞争当中,以产品为核心、以产地为根本的单一竞争要素被打破,产品的轻量化、个性化包装,文化附加价值乃至话题营销、事件营销策略的引入,使传统茶企业在竞争白热化的同时也面临着“云消费”时代快速创新、持续变革带来的巨大挑战。

    中国饮茶、制茶工艺源远流长,每个产茶省、产茶县都有结合当地种植条件与饮茶习惯的名茶,形成了“一地一品”的独具中国特色的茶文化。茶叶的原产地优势成为传统茶市场竞争的主导因素,使得传统茶叶品牌绝大多数由产地品牌构成。

    “一地一品”的传统茶文化赋予产地品牌天然的发展优势,但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传统品牌的跨区域发展。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相关数据,目前茶产业头部品牌市场份额均不超过5%,缺乏一统市场的茶叶品牌,这从侧面印证了传统茶市场品牌扩张的难度。产地品牌的竞争应根植于当地传统文化与饮茶习惯,一些品牌跨地域盲目扩张往往以失败告终。“云消费”时代线下消费体验化、线上消费便捷化的二元商业模式,带给了产地品牌原产地扩大发展、线上销售布局的新竞争思路。依托于强大的文化和原产地认证优势,以及更低的生产成本、更可控的产业链安全度、更便捷的产品开发与更新,产地品牌充分挖掘资源优势,谋求产业链的复合化延伸,以产品创新与文化输出赢得全国市场,取代了过去直接涉足其他省市、门店直营化的扩张思路。

    创新茶产品市场兴起,跨界竞争带来全新的商业发展模式。近年来对茶的定义越来越宽泛,茶产业消费市场愈加多元化。除了即食茶饮,花草茶、口味茶、保健茶等都是传统茶的潜在竞争替代者。一些新兴的电商茶叶品牌乃至跨界茶叶品牌,不但迅速崛起抢占传统茶市场份额,更带来全面兴起的商业发展模式,使传统茶企遭遇市场冲击。

    随着中国茶消费市场潜力的进一步释放,以及受年轻消费者快速变化的口味与体验化、时尚化的消费需求影响,未来中国茶产业将迎来更加白热化的竞争与市场变局,传统茶企业也将面临更大的转型压力。对此,应积极转型突破以应对“云消费”时代的竞争挑战。

    (摘编自李馥佳《“云消费”时代中国茶产业竞争与发展趋势分析》)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茶经》是“清幽隽永”的中国茶文化的发端,也是第一部由中国人向世界译介中华茶文化的经典。 B . 茶文化是极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代表,茶叶外销,既是商品的交易,也包含了茶文化的对外传播。 C . 当下茶产业的竞争,正从产品为核心的竞争转变为产品包装的竞争,轻量化、个性化包装受到重视。 D . 年轻人消费方式的变化,导致传统茶产业面临更大转型压力,也促使消费市场潜力的进一步释放。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与材料二内容侧重点不一样,前者侧重介绍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后者侧重分析茶产业的竞争与发展。 B . 材料一中,美国学者《茶叶全书》关于中国茶叶外销的记载,反映了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具有悠久的历史。 C . 材料二指出,中国“一地一品”的茶文化特点致使一些品牌在其他省市开设直营门店扩张以失败告终。 D . 材料二以“云消费”时代为背景,分析了当下中国茶产业竞争的新现象,提出应积极转型突破以应对挑战。
    3. (3) 下列选项,最符合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 《茶界中国》在主题为“共享一带一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第六届中国国际短片电影展上播出,并享誉海外。 B . 诗句“晴窗细乳戏分茶”中的“分茶”,是宋代流行的用爪、匕等在茶汤上划出图像的游戏,体现了宋代茶文化的繁荣。 C . 北京人艺演出的话剧《茶馆》,在德国、法国、瑞士三国十四座城市,历时50天演出25场,受到了欧洲人民的热烈欢迎。 D . 美国茶商托马斯·沙利文为节约成本开发的袋泡茶满足了人们便捷饮茶的需求,中国养生品牌受此启发推出了袋泡养生茶。
    4. (4) 与古代相比,当下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请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
    5. (5) 某茶品店开业后生意火爆,请结合两则材料与下图分析其火爆的原因。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送阿宝出黄金时代

    丰子恺

    阿宝,我和你在世间相聚,至今已十四年了,在这五千多天内,我们差不多天天在一处,难得有分别的日子。我看着你呱呱坠地,嘤嘤学语,看着你由吃奶改为吃饭,由匍匐学成跨步。你的变化微微地逐渐地展进,没有痕迹,使我全然不知不觉,以为你始终是我家的一个孩子,始终是我们这家庭里的一种点缀,始终可做我和你母亲的生活的慰安者。然而近年来,你态度行为的变化,渐渐证明其不然。你已在我们的不知不觉之间长成了一个少女,快将变为成人了。古人谓“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我现在反行了古人的话,在送你出黄金时代的时候,也觉得悲喜交集。

    所喜者,近年来你的态度行为的变化,都是你将由孩子变成成人的表示。我的辛苦和你母亲的劬劳似乎有了成绩,私心庆慰。所悲者,你的黄金时代快要度尽,现实渐渐暴露,你将停止你的美丽的梦,而开始生活的奋斗了,我们仿佛丧失了一个从小依傍在身边的孩子,而另得了一个新交的知友。“乐莫乐于新相知”,然而旧日天真烂漫的阿宝,从此永远不得再见了!

    记得去春有一天,我拉了你的手在路上走。落花的风把一阵柳絮吹在你的头发上、脸孔上和嘴唇上,使你好像冒了雪,生了白胡须。我笑着搂住了你的肩,用手帕为你拂拭。你也笑着,仰起了头依在我的身旁。这在我们原是极寻常的事:以前每天你吃过饭, 是我同你洗脸的。然而路上的人向我们注视,对我们窃笑,其意思仿佛在说:“这样大的姑娘儿,还在路上教父亲搂住了拭脸孔!”我忽然看见你的身体似乎高大了,完全发育了,已由中性似的孩子变成十足的女性了。我忽然觉得,我与你之间似乎筑起一堵很高、很坚、很厚的无影的墙。你在我的怀抱中长起来,在我的提携中大起来;但从今以后,我和你将永远分居于两个世界了。一刹那间我心中感到深痛的悲哀。我怪怨你何不永远做一个孩子而定要长大起来,我怪怨人类中何必有男女之分。然而怪怨之后立刻破悲为笑。恍悟这不是当然的事,可喜的事吗?

    记得去年有一天,我为了必要的事,将离家远行。在以前,每逢我出门了,你们一定不高兴,要阻住我,或者约我早归。在更早的以前,我出门须得瞒过你们。你弟弟后来寻我不着,须得哭几场。我回来了,倘预知时期,你们常到门口或半路上来迎候。我所描的那幅题曰《爸爸还不来》的画,便是以你和你的弟弟等我归家为题材的。因为我在过去的十来年中,以你们为我的生活慰安者,天天晚上和你们谈故事、作游戏、吃东西,使你们都觉得家庭生活的温暖,少不来一个爸爸,所以不肯放我离家。去年这一天我要出门了,你的弟妹们照旧为我惜别,约我早归。我以为你也如此,正在约你何时回家和买些什么东西来,不意你却劝我早去,又劝我迟归,说你有种种玩意可以骗住弟妹们的阻止和盼待。原来你已在我和你母亲谈话中闻知了我此行有早去迟归的必要,决意为我分担生活的辛苦了。我此行感觉轻快,但又感觉悲哀。因为我家将少却了一个黄金时代的幸福儿。

    以上原都是过去的事,但是常常切在我的心头,使我不能忘却。现在,你已做中学生,不久就要完全脱离黄金时代而走向成人的世间去了。我觉得你此行比出嫁更重大。古人送女儿出嫁诗云:“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你出黄金时代的“义往”,实比出嫁更“难复留”,我对此安得不“结中肠”?所以现在追述我的所感,写这篇文章来送你。你此后的去处,就是我这册画集里所描写的世间。我对于你此行很不放心。因为这好比把你从慈爱的父母身旁遣嫁到恶姑的家里去,正如前诗中说:“自小闺内训,事姑贻我忧。”事姑取甚样的态度,我难于代你决定。但希望你努力自爱,勿贻我忧而已。

    约十年前,我曾作一册描写你们的黄金时代的画集(《子恺画集》)。其序文(《给我的孩子们》)中曾经有这样的话“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曲地说出来,使你们自己晓得。可惜到你们懂得我话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写这些话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而现在你果然已经“懂得我的话”了!无常迅速,念此又安得不结中肠啊!

    (选自《丰子恺散文精选》,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面对女儿的成长,作者怀有复杂情感:既欣喜于孩子的日渐成熟懂事,又悲伤于孩子童真烂漫的逐渐消逝。 B . 身体的变化、性别的差异、世俗的眼光……这些俨然已成为作者与女儿之间情感正常沟通的主要障碍。 C . 作者为阿宝今后将面对的婚姻生活、婆媳关系等问题感到忧心,同时亦勉励女儿努力自爱,积极面对。 D .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纵观全文,作者以绘画、撰文等实际行动为这句话做出了情真意切的诠释。
    2. (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呱呱”“嘤嘤”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阿宝儿时学走路、学说话时的情状,拟声词的运用亲切自然,使读者身临其境,增加叙事语言的音乐性。 B . “渐渐”“微微”等叠音词在反复重申的同时,还让句子语气缠绵,表现了作者对阿宝黄金时代的留恋,同时协调音韵,增强语言的节奏感。 C . “匍匐”“烂漫”等双声叠韵词表现出阿宝儿时的行动方式和形象特征,节奏和音韵回环荡漾、和谐悦耳,易使读者在听觉上形成审美感受。 D . “谈故事、作游戏、吃东西”,展现了温暖和谐的家庭生活场景,恰当的停顿让读者  有时间一同回味咀嚼,使语言灵活、舒缓,充满音韵美。
    3. (3) “闲话”语境是中国现代散文创作的一大特色。丰子恺总能从一般的闲谈起笔,在不经意的话语中给人以警醒,虽为“闲话”但并非无聊之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一特色。
    4. (4) 丰子恺的漫画具有丰富的人文思想。请概述漫画《爸爸回来了》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画作的含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也。荣本齐桓公后。桓公作伯,支庶用其谥立族氏焉。少 学长安,治《欧阳尚书》,事博士朱普。贫窭无资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窥家。桓 荣勤学,讲论不息。桓荣拜议郎,入侍太子,每朝会,辄令荣于公卿前敷奏经书,帝称善,曰:“得卿几晚。”《欧阳尚书》博士缺,上欲用桓荣,荣叩头让曰:“臣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闳、扬州从事皋弘。”帝曰:“俞,往,汝谐。”因拜荣为博士,闳为议郎。车驾幸太学,会诸博士论难于前,荣服儒衣,温恭有蘊藉,明经义,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人,儒者莫之及,特为加赏赐。建武二十八年,以桓荣为少傅,赐以辎车乘马。荣大会诸生,陈车马印绶,曰:“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乎!”初,桓荣遭仓卒困厄时,尝与族人桓元卿俱捃拾,投闲辄诵《诗》。元卿谓荥曰:“卿但尽气尔,当安复施用时乎?”荣笑而不应。后荣为太常,元卿来候荣,荣诸弟子谓曰:“平生笑君尽气,今何如?”元卿曰:“我农民,安能预知此。”显宗即位,尊桓荣以师礼。常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骠骑将军东平王苍以下、荣门生数百人,天子亲自执业,时执经生避位发难,上谦曰“太师在是”。即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其恩礼如此。永平二年,辟雍初成,拜荣为五更。

    每大射养老礼毕,上辄引荣及弟子升堂,执经自为下说。明帝诏曰:“五更沛国桓荣,以《尚书》辅朕十有余年,《诗》云:‘日就月将,示我显德行。’其赐爵关内侯,食五千户。”

    (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五)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贫[A]窭[B]无[C]资[D]常[E]客[F]佣[G]以[H]自[I]给[J]精[K]力[L]不[M]倦[N]十[Q]五[P]年[Q]不[R]窥[S]家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命,指命名,与《琵琶行》中“命曰《琵琶行》”的“命”字意思相同。 B . 引,文中指举荐,与《归去来兮辞》中“引壶觞以自酌”的“引”字意思不相同。 C . 被,意为“穿”,与《屈原列传》中“被发行吟泽畔”的“被”字意思相同。 D . 邑,指封地,与《六国论》中“小则获邑,大则得城”的“邑”字意思不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桓荣为齐桓公后人,后拜为议郎,侍奉太子;皇上想任用桓荣为博士,桓荣叩头推辞,认为自己的学问比不上同门彭闳和皋弘。 B . 博士们在太学辩论诘难,桓荣谦恭有礼地讲明经义,不强词夺理,他虽不善言辞,却是各位儒生难以企及的,皇帝为此奖赏他。 C . 显宗在桓荣官署聚集百官和桓荣的学生,并亲手拿着经书听讲,事后将太官供具赏赐给桓荣家,皇上就是如此敬重礼待桓荣。 D . 桓荣担任五更后,皇帝下诏书褒扬桓荣,诏书引用《诗经》语句肯定桓荣辅助天子不断进步、养成美好德行的功劳,并予以赏赐。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乎!

      ②常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

    5. (5) 桓荣的成功得益于学习。请结合文本对其学习之道加以简要概括。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过故人陈羽山居

    戴叔伦

    向来携酒共追攀,此日看云独未还。

    不见山中人半载,依然松下屋三间。

    峰攒仙境丹霞上,水绕渔矶绿玉湾。

    却望夏洋怀二妙,满崖霜树晓斑斑。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诗从昔日拜访友人、饮酒欢聚写起,以昔日相聚之乐点出今日拜访之因。 B . 诗人以友人看云未还,表现其隐居山间飘逸自在、超然出尘的高士形象。 C . 颔联、颈联意象相对密集,既写山中景色的美好,又写思见友人的急切。 D . 本诗以归路所见霜树斑斑的景象收束全篇,表现诗人停留顾望不愿即去。
    2. (2) 金圣叹评此诗,认为访友不得“于怀虽不大佳,于兴亦不大恶也”,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旧日好友重逢饮宴,重话当年情谊是人生一大快事。在曹操《短歌行》中

       ”两句也有相似的表达。

    2. (2) 在《六国论》中,作者用“ , ”两句写出诸侯国割让土地还不能满足秦国的贪欲,却换来秦国更加急迫的侵犯。
    3. (3) 古人写诗词讲究炼字,既用“空”字写景状物,如“”,又用“空”字表达情感,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作为最能体现程派表演风格和唱腔特色的扛鼎之作,京剧《锁麟囊》问世八十余载,久演不衰,传承至今,是   ①    的经典。近日,北京京剧院程派名家郭玮在长安大戏院震撼上演《锁麟囊》,让古老的中华戏曲艺术再次迸发出新的时代价值和文化内涵。

    《锁麟囊》的特点是人物生动传神,叙事起伏跌宕,情节丰富婉转。在唱腔设计上更是独具匠心、    ②     。郭玮的行腔圆润婉转,音质明净甘醇,娴熟自如,抑扬顿挫,用声音强弱和节奏的变化精准把控抒发人物的内心情绪。时而荡气回肠、意气磅礴,时而凄炎哀婉、催人泪下;情急时跌宕起伏、错落有致,情缓时声声入耳、字字含情:将人物表现得     ③   、鲜活灵动,显出较高的艺术造诣。

    《锁麟囊》是经多位艺术大家精彩演绎且艺术风格早已深入人心的程派经典之作。如何寻求突破、在守正中有所创新和发展,成为程派传承人必须思考和不能回避的问题。作为一名优秀的程派传人,郭玮深谙艺无止境的艺术真谛,善于从每次演出中汲取经验,认真揣摩人物,精心研磨唱腔,深刻理解人物的内心情感,将声腔演唱和身段功架化为刻画表现人物的手段和方法,不断提升自己驾驭把控和表现人物的能力。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三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眠紊乱 , 会导致大脑认知能力受损、运动协调性下降、免疫力降低,诱发精神类和心血管疾病等。睡眠到底是如何被调节的?睡眠的调节分为。昼夜节律通过内在的生物钟控制一天中睡眠觉醒的时间;睡眠稳态主要由睡眠压力进行调控,控制机体获得一定的睡眠量。睡眠行为最核心的特征就是睡眠稳态调控。我们之所以会觉得很困,是因为随着清醒时间的延长,;在睡眠过程中,这种压力则被逐渐清除。睡眠稳态调节系统会在睡眠受到干扰时发挥作用,比如,熬夜之后睡得更“香”,并且时间更长。睡眠调控的神经机制非常复杂,科学团队需要继续深入研究,进一步确定睡眠调控机制的普适性。这将有助于最终揭开“睡眠质量谁做主”这一睡眠领域终极问题的答案。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2. (2) 下列各句中双引号,和文中画线句中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
      A . 孔子认为,对于人的教化,主要有三个步骤:“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B . 考古,为我们揭示了文明的来处,为我们寻回华夏文明根脉的一块块“拼图”。 C . 清太祖努尔哈赤于1925年举办的冰上比赛,成为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冰上运动会”。 D . 在中国诗词中,最忌“浅、白、直、露”,而以含蓄内敛为核心审美准则。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下雨了,没带雨具,你暂且可以躲在别人的屋檐下避避雨。与伞比较起来,屋檐大,伞小,屋檐能更好地为你遮风挡雨。

    但屋檐毕竟是别人家的,是固定的,你无法带走,倘若有一把自己的伞,虽然小,但灵巧,方便随身携带,什么时候有雨了,可以随时打开伞为自己遮挡风雨。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