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

更新时间:2023-06-17 浏览次数:24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

    从古至今,无论是文学名著还是戏剧经典,总是以令人难忘的经典艺术形象征服读者、观众,并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

    回顾中国文学史,大量传世经典之作往往与经典人物形象合而为一、彼此成就,小说、戏剧尤为突出。大约在金元之际,元杂剧形成并逐渐流行起来,而关汉卿等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专业编剧队伍的出现,使人物刻画实现了新的突破与提高。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窦娥冤》对主人公窦娥的塑造可谓登峰造极。这样一个经典人物形象之所以流传至今,原因在于作者借“窦娥”之经历揭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抨击了封建社会对贫苦老百姓的残酷压迫,表达了广大民众对公平秩序和安宁生活的向往。

    我国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古代小说作品莫过于“四大名著”,它们成功的原因就在于丰富的人物图谱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比如在《三国演义》中,智慧多谋的诸葛亮、宽厚仁爱的刘备、雄豪奸诈的曹操……这些“脸谱化”“类型化”的极致刻画成为某种典型形象的代名词,一直为后世传颂。而《水浒传》在塑造人物方面又有新的突破,“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金圣叹评),无论是108位梁山好汉,还是高俅等大小人物形象,其身份、经历、说话习惯等各有特点,人物的丰富性也有明显体现,比如鲁智深虽暴烈,却常常粗中有细、机智过人。到了明清,《西游记》《红楼梦》等作品掀起了白话小说流行新高潮,尤其在神魔刻画、人物的成长描写等方面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学史,对后世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早期共产党人就对文艺工作格外重视。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之后,广大文艺工作者更是掀起了创作高潮,推出了《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等一大批广为流传的经典作品。作为民族歌剧的开山之作,《白毛女》不仅在艺术形式上进行了全新尝试,更是用一个个精彩唱段塑造出全新的白毛女形象,唱出“旧社会将人变成鬼,新社会将鬼变成人”的全新主题,唱出一个全新中国,喜儿、杨白劳、黄世仁等正反面经典角色也持续散发着艺术魅力。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广大文艺工作者如何塑造更多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的艺术形象,如何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如何为时代留下令人难忘的艺术经典,这成为新的挑战。近年来,一批典型人物被搬上舞台和荧屏,鲜活的艺术形象传递着新的时代精神,如沪剧《敦煌女儿》展现以樊锦诗为代表的敦煌人的“莫高精神”,话剧《深海》展现“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为国家事业隐姓埋名的默默无闻,电影《守岛人》展现“人民楷模”王继才32年为国守岛的爱国奉献精神等。还有一些文艺作品回应时代,塑造出属于新时代的平凡英雄,如电视剧《山海情》中的脱贫攻坚基层干部马得福、电影《中国医生》中的“抗疫”英雄张竞予等。

    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当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明确文化和文艺的使命责任,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把更多经典艺术形象留在人民心中。

    (摘编自柳杨《新时代呼唤深入人心的文艺形象》,有删改)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学艺术以形象取胜,经典文艺形象会成为一个时代文艺的重要标识。一切有追求、有本领的文艺工作者要塑造更多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的艺术形象,为时代留下令人难忘的艺术经典”。在文学创作中,艺术形象如何“典型”?

    其一,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马克思强调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我们认知和判定典型人物的重要依据。

    其二,艺术典型应当具有美学内涵和深刻人性。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艺术形象要靠高尚的情感打动观众,要靠人性的魅力感染观众。文艺创作者要写出人物的精、气、神、韵。创作者自身没有感动,便无法创造出感动他人的艺术形象。

    其三,典型形象的价值体现,有赖文化的积淀和创新发展。文艺工作者一方面要善于吸纳新资源、新方法,适应新时代、新生活,反映新形势、新气象,追求新目标、新高度;另一方面也要脚踏实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用情用功、努力创作“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不断提升其艺术水准,涵养其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向时代艺术的高峰不断前进。

    (摘编自宋宝珍《以典型形象映现艺术的时代之光》,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学名著或经典戏剧总是靠经典的艺术形象征服读者或观众,并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 B . 关汉卿笔下的窦娥这一艺术形象与《窦娥冤》这部作品相互成就,都成为传世经典。 C . 在人物塑造方法上,人物各有特点的《水浒传》比“脸谱化”的《三国演义》更高超。 D . 歌剧《白毛女》既塑造了一个全新的白毛女形象,也塑造了杨白劳、黄世仁等正反经典角色。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以《窦娥冤》为例,旨在论证典型的艺术形象是成就经典作品不可或缺的条件。 B . 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是经典艺术形象的特征,塑造这样的形象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 C . 材料二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论述经典艺术形象的重要性和文艺工作者的使命,由此引出话题。 D . 文艺工作者一方面要在“求新”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努力创作出优秀作品。
    3. (3) 下列选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 《大卫·科波菲尔》中的米考伯先生爱慕虚荣、得过且过、盲目乐观,在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中,他代表了当时底层社会中一批没有远虑、幻想走运的小人物。 B . 《老人与海》中的老人认为“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他用渔叉、刀子、船桨等与血腥贪婪的鲨鱼搏斗,散发出百折不挠、永不服输的人性光辉。 C . 《党费》通过交通员“我”的回忆,展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图景,揭示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必然取得胜利的主题。 D . 《荷花淀》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妇女形象,她们既有中国传统妇女勤劳能干、热爱生活的优良品质,又有特殊时期需要的深明大义、保家卫国的意识。
    4.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 (5) 请结合材料,分析《山海情》中“马德福”这一艺术形象具有“典型性”的原因。

      扶贫剧《山海情》在一片好评声中收官。《山海情》讲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宁夏西海固的移民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和兄弟省市的对口帮扶下,攻坚克难,将黄沙弥漫的“干沙滩”建设成为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剧中男主角马德福从学校出来就投入到了移民工作中,为了兑现那句“塞上江南”的承诺,历尽风沙却不减风骨。“扶贫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这是贯穿《山海情》的一句真言。作品饱含生活气息的细节和充沛的情感,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

  • 2. 现代文阅读Ⅱ

    除夕的夜

    阿成

    漫天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整座城市变成了雪国。我总觉得夜里的雪下得静悄悄的,俨然背景音乐,令人有一点迷茫和感伤。

    老伴重病已住了半年多的医院。医生说,看能熬过这个年吧,要是能,或者有可能再延长一段时间。我暗自落泪,内心依然巴望奇迹发生。

    除夕,我请求回家过年,医生摇了摇头。回不了家,那就在病房里守岁吧。我想,无论如何也要过一个像点样的年啊。我知道老伴吃不下东西了,但哪怕是摆摆样子,让她看一看也好啊。于是,我上街寻找饭店,去买几个老伴爱吃的菜。

    大雪甫落之后,东北的除夕夜更加寒气袭人。我踏着雪向前走着,内心很凄凉。现在,这条十里长街上只有我一个人的脚印。

    边走边寻找着。街道两旁大商家、小商店、饭店,等等,都关门了。在如此清静的大街上,孤寂、凄凉和失落始终伴我一同寻找。但是,想到今年的除夕或许就是老伴的最后一个年了,我心里就不觉得冷了,我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十里长街寻遍。记得小时候,为了逃避父亲的打,离家出走,在下雪的夜里我躺在天棚上,看着从瓦隙中飘落下来的雪花,那种孤凄与今夜的感受是何其相似啊。现在自己有家了,就会深深地爱上这个家。

    这条路可真长呵,加上是难走的厚厚雪路。最后,路过一个胡同口,我看到几个流浪汉正在用小铁桶涮“火锅”,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对我说,兄弟,过来喝酒呀,咱们一块儿过年吧!

    我说,谢谢,不了,我还有事。

    大过年的有什么事啊?你看这么多吃的呢,都是区政府白给我们的,我们就喜欢在大街上造(吃),这才来脾气呢。说着,他们举起了啤酒瓶,兄弟,过年好!过来喝一杯吧!

    我说,过年好!你们尽兴吧,我真的是有事。对了,附近有还开门的饭馆吗?我想弄几个菜给住院的老伴儿。

    他们答道,往前走到头有一家小饭馆开门,我们的佐料就是她给的呢。

    我离开时,那几个流浪汉在喊,祝你老伴儿早日康复!

    我听了,眼泪就流下来了。自老伴儿患病后,我第一次听到陌生人祝福我老伴早日康复。老伴儿得了重病之后,我没有通知单位的任何人。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困难永远是自己的,要自己去面对。

    雪愈下愈大。果然,在街的尽头我看到了那家小饭馆,我又禁不住热泪盈眶了。

    年轻的老板娘见我进来,便站了起来。我问,我想买几个菜带走可以吗?给医院的病人。

    饭馆的老板娘说,当然可以,你先选菜吧。然后她说,我给厨师打个电话。

    我点了几样老伴儿平时爱吃的菜。哦,只是不知道这家饭馆能不能做,这大过年的。老板娘说,没问题。

    厨师很快就回来了,他冲我点了点头。是啊,若是这时候对方的表情里稍微有一丝的不满,都会伤害到客人——这个除夕夜里脆弱的人哟。

    我问,今天的和平时还是一个价钱吗?老板娘说,大过年的,不能乘人之危,平时卖什么价还是什么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些才对呀。

    菜做好了,品相不错,我决计打车回医院。上车后,司机说,过年好!去哪儿?我说,第一医院。司机说,家里有人住院?我说,老伴儿。

    司机长叹了一声,这年哪,有人欢喜有人愁哇。刚才我拉了一位老大娘。我问,大娘咋才回家过年哪?老太太一听就流泪了。我就跟她说,大娘,大过年的,咱得高高兴兴的,对吧?临走时,那个老太太非要给我一百块钱。我说,我怎么能要您钱呢?您留着吧。老太太说,就当是我给你的压岁钱了。我一听,眼泪哗哗的。最后,我还是悄悄把钱塞到老太太的包里了,看她进了进站口才走……人人都有犯难的事呀。老哥,你看我,媳妇在家等着我呢,可我为了家人还在路上奔波哩!

    回到医院,病床上的老伴儿很高兴。看着一桌子的菜,她说,大年三十儿还有饭店开门?

    我说,这是托你的福,说明你的病很快就要好了,好事就从今天开始啦。

    老伴儿听了也蛮高兴的,她竟然慢慢地坐了起来。零点的钟声响了,我们老两口儿举起酒杯祝福彼此。老伴儿闪动着泪花说,难为你了。我说,别这么说,我愿意,高兴着哪。

    老伴儿说,好好活着。

    我说,什么?

    老伴儿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

    (选自2019年第1期《长城》,有改动)

    1. (1) 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交代“我”老伴的病情严重,既是“我”在除夕夜外出买菜的原由,也暗示了“我”在特定环境下的伤感心情。 B . 文中插叙“我”小时候逃避父亲的打而离家之事,意在用那时的感受来突出“我”现在的孤独无依以及对家的眷恋。 C . 文章两次写“我”流泪,第一次突出了“我”受到陌生人祝福时的感动,第二次表达了“我”找到小饭馆时的感喟。 D . 出租车司机的感叹,意蕴丰富,既有对生活艰辛的感慨,又有对“我”的劝慰,从而揭示出人们对人生无常的哀痛。
    2. (2) 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但叙述时却将其它人物推到前台,让读者来认识其言容笑貌,而“我”隐身其后,不再参与其中,处于次要地位。 B . 文章开头点出“迷茫和感伤”,它是“我”心情的写照,又让读者产生疑问,从而自然引出对老伴病情的叙述。 C . “街上商家、饭馆等都关门了”一句蕴含了“我”的失落、凄凉与孤寂之情,又与最后找到小饭馆形成了对比。 D . 文章构思巧妙,以“我”买菜为线索,将所写人物及事件一一展现,使得文章既层次分明,又脉络清晰,浑然一体。
    3. (3) 文中对雪夜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4) 从本文人物的身上可看到浓浓的人性之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 3. 文言文阅读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B . 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C . 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D . 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能进于是矣”中的“进”和《庖丁解牛》“进乎技矣”的“进”意义不同。 B . 明君,文中是对有名位者的尊称,和“明公”“圣上”“陛下”等意思相近。 C . 庠序是古代的地方学校,“设庠序以化于邑”,有别于后世的太学、国子监。 D . 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儒家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孟子主张重视农耕,认为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就不可能要求人民保持一定道德水准:“民无恒产因无恒心”。 B . 孟子提出实行王道的良策是“制民之产”。合理地发展生产,使百姓吃得好穿得暖,老者有人照拂,这样就可以“王天下”。 C .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与原文开头的“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相呼应,形成完整的结构。 D . 以“明君制民之产”和“今也制民之产”两种不同措施下的不同情况的对比,反映了人民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 (5) 从选文内容看,孟子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的?请加以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 4. 阅读下面这首词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注】此时毛泽东已经离开红四军的领导岗位,他深入上杭、永定的农村,一面养病,一面领导地方土地革命斗争。

    1. (1)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起句仿用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诗句,突出了“天难老”,再用“天难老”与“人生易老”对比。 B . “战地黄花分外香”,调动视觉与嗅觉,作者在菊花中蕴含的情感心志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句中的菊花相同。 C . “一年一度秋风劲”,“劲”字力度极强,写出秋风摧枯拉朽、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 D . “寥廓江天万里霜”,以景作结。天朗气清,江澄水碧;一望无际,铺向天边,“胜似春光”,表现作者独特情怀。
    2. (2) 试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词。
四、名篇名句默写(6分)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侍坐》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
    2. (2) 《谏太宗十思疏》一开篇,魏征就用生活中的木与水作类比,其目的是为了向唐太宗说明“”。
    3. (3) “春”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因而“春”也成为古代诗文常描摹的对象,无数的文人伤春、惜春。含有“春”这一意象的诗句有“”。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成语填空。
    1. (1) 经过长达两个星期的鏖战,本届世界锦标赛最终,中国队在赛程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冠军。
    2. (2) 尽管我们都知道这件事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好处,但是我们应该,不能只顾眼前,要看看是否会有潜在的风险。
    3. (3) 他的心算能力很好,一看题便能地说出正确的答案。
    4. (4) 对于地球环境污染的加剧,仍有些人,漠不关心。
    5. (5) 许是收藏人共同的眼光,对彼此心爱的物件,他俩也都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

    春秋战国时期的侠士具有很强的政治依附性,他们在人身或活动上,直接或间接、或强或弱地服务并依附于诸侯权贵,结果成为诸侯权贵政治斗争的工具。但同时侠士以依附政治人物为工具性手段来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其政治依附性因其所拥有的侠义精神而独具特点。

    有些侠士,( )。春秋时专诸因伍子胥引荐被公子光赏识重用,后来舍身刺杀王僚只是为报公子光的知遇之恩,而客观上却帮助公子光夺取了王位。更多的侠士因其臣属或门客的身份,而导致行为直接以政治为导向。战国时唐雎面对骄横狂妄的秦王,怒发冲冠,以“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来威胁秦王,也是基于自身使者的身份,希望不辱使命。

    侠士的政治依附性还表现在侠士往往会成为政治人物的牺牲品。在他们的无畏的行为中常隐藏着不测风云。即便是一生追随劳苦功高,备受诸侯权贵的青睐,其结局也是其政治依附性的一种悲剧性体现。战国时聂政、荆轲等人皆在刺杀活动中殒命,成就了侠士英雄的悲剧形象。

    1.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他们在人身上或强或弱地依附于诸侯权贵,在活动上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诸侯权贵 B . 他们在活动上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诸侯权贵,在人身上或强或弱地依附于诸侯权贵 C . 他们在人身上直接或间接地依附于诸侯权贵,在活动上或强或弱地服务于诸侯权贵。 D . 他们在活动上直接或间接地依附于诸侯权贵,在人身上或强或弱地服务于诸侯权贵。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其行为主观上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客观上却不以政治为出发点 B . 其行为客观上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主观上却不以政治为出发点 C . 其行为主观上不以政治为出发点,客观上却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 D . 其行为客观上不以政治为出发点,主观上却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

    网上一种传言称,出现了过敏症状的人要注意忌口,不要吃海鲜、热带水果、鸡蛋、牛奶、坚果及豆类食物。那么,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呢?

    当人体出现了过敏症状,首先__________,而非盲目忌口。如果确实因吃某种食物而过敏,就需要忌口。__________,远超网上传言中罗列的种类,芹菜、西红柿、桃、樱桃、苹果等蔬菜、水果都会导致人体过敏。

    易过敏体质的人一定要注意,不要去“招惹”过敏原,不要吃过敏食物——包括含有过敏原成分的加工食品。购买加工食品时,__________。目前,大部分食品包装袋(盒)上都有配料表,配料表会注明可能引起过敏的食品成分,甚至会注明食品生产线曾加工过某种易导致过敏的食物。

    1. (1) 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你这幅画画得真好——你中午帮我带一份饭回来,我中午没时间去食堂。 B . 三只五只的白鸥轻轻地掠过,翅膀扑着波浪——一点一点躁怒起来的波浪。 C . 张大婶问老张:“今儿穿得这么整齐,您这是要——”老张笑着说:“不告诉你。” D . 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六、写作(60分)
  • 9.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2017年北京市文科状元熊轩昂,父母都是外交官,家庭条件优越,他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的状元就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此言一出,引发不少民众发出“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感慨。

    ②杰克嗜酒如命,后因罪被判终身监禁。他的两个儿子,年龄相差一岁。大儿子与父亲一样毒瘾很重,以偷窃和勒索为生,日前因罪被收监。小儿子不喝酒不吸毒,在一家大企业担任经理,家庭美满。当人们问起其中的原因时,两人的答案竟然是相同的:“有这样的父亲,我还能有什么办法。”

    ③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王宝池《劝学》)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以“家庭条件与个人成才”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