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

更新时间:2023-06-10 浏览次数:43 类型:期中考试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自从古代朝廷采用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以来,“金榜题名”与“名落孙山”始终结伴而行。于是,针对考生开发的“补习班”便应运而生。

    说起古代的“补习班”,书院无疑名气最大、招牌最亮。书院始于唐,完备于宋,废止于清,前后有千余年的历史,产生了许多学霸,培养出诸多政治、学术、文学等大咖。范仲淹、魏源、左宗棠等历史名人都曾就读于书院。

    书院分官私两类。私人书院最早为私人读书的书房,官办的书院则是官方修书、校书或偶尔为皇帝讲经之场所。唐末至五代期间,战乱频繁,官学衰败,许多读书人避居山林,遂模仿佛教禅林讲经制度创立书院,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进而打破了集藏书、教学等于一体的官办书院“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私人书院主要是给业余时间愿意学习或是没有考中的学生提供的学习场所。据清嘉庆年间官修《全唐文》收录的南唐文字训诂学家徐锴《陈氏书堂记》载,五代时期,著名的“高考补习班”是南朝陈文帝第六子宜都王陈叔明后裔创办并不断扩大的位于浔阳县(今江西省德安)的“陈氏书堂”。“堂庑数十间,聚书数千卷,子弟之秀者,弱冠以上,皆就学焉……四方游学者,自是宦成而名立,盖有之。”

    进入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北宋初期,私人开办书院的现象越来越多,陆续诞生了睢阳(应天府)、岳麓、白鹿洞、嵩阳、石鼓、茅山、象山等知名书院。其中睢阳(应天府)、岳麓、白鹿洞、嵩阳书院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据史料记载,两宋时的书院达700所,且大多为地方上热爱教育和文化的人出资兴建。他们花重金聘请已回乡或致仕的举人、进士或有名气的学者担任老师,欧阳修、梅尧臣、朱熹等都给书院的学生上过课。书院除了要求学生熟读四书五经,还锻炼学生们写“八股文”的能力,熟悉“八股文”的格律、步骤等。唐朝和宋朝的科举考试,策问一科是学生们的重点复习对象。于是,一些“年度热点问题”(如当年的自然灾害、河运海运、粮食问题、边界争端等),便成为学生考前必须掌握的重中之重,有的学生考前就针对可能的考题做好并背熟文章,一旦考到,直接默写出来。明清时代,科举更为火爆,明代各类书院发展到1000多所,针对科考“八股文”,这些书院纷纷高薪聘请“名师”和已考取功名的才子担任辅导老师,那些科场老手根据自己的考试经验,精心选编诸多标准的“八股文”训练学生,并装订成册供学生学习模仿,以便科考取得高分。

    更有趣的是,古代也有“押题”达人。史上最牛的“高考补习班”老师吕祖谦“押题”简直神乎其神。他与朱熹、张栻齐名,时称“东南三贤”。吕祖谦著有《古周易》《春秋左氏传说》《东莱博议》《吕氏家塾读诗记》《东莱集》等。朱熹的儿子、张栻的女儿都曾投其门下求学。针对科考,吕祖谦专门创立了类似现代中学的“AA班”,并量身定制了一册“模拟复习大纲及考题”,因封面为黄色,所以又称“黄册子”。传说一名学生拥有“黄册子”且能正确解答里面的题目,科考就能顺利过关。于是,前来“补习”的学生“至千百”。当然,吕祖谦这种专门针对考试而施教的做法也备受诟病,同时期的温州乐清诗人刘黻就讥讽道:“区区黄册子,所事惟夺魁”。

    自宋仁宗执政末开始到清朝取缔科考止,封建朝廷也多次打压私人开办的书院,但都未能根绝。

    (摘编自赵柒斤《古代科考也有人押题》)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书院产生于唐代,到清代才废止,历史悠久,培养的人才分布于众多领域。在古代“补习班中”,书院的名气最大。 B . 唐末至五代,一些避居山林的读书人创立私人书院,战乱频繁和官学式微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 C . 五代时期,位于浔阳县的陈氏书堂颇具规模,“堂庑数十间,聚书数千卷”,当地已成年的“子弟”都可以来这里修习。 D . 吕祖谦针对科考,对书院的教学方式大胆创新,教学内容紧密贴合科举,于是前来学习的人很多。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前两段从科举“补习班”出现的背景说起,继而论证书院的历史和它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 B . 第三段比较了官私书院的不同,并用例证法论述了私人书院数量增多、规模扩大的现象。 C . 文章第四段引用史料记载,按照时间顺序,呈现了各历史时期的私人书院为迎合科举考试的需要而功利施教的做法。 D . 文章虽然在“谈古”,但语言富有时代感,论证方法多样,论证结构清晰,具有辩证意味。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官办书院集修书、校书与教学等于一体,私人书院则主要为没有考中的学生提供学习场所,以提高他们参与科举考试的应试能力。 B . 因为宋人吕祖谦“押题”神乎其神,所以朱熹的儿子、张栻的女儿都曾投其门下求学。 C . 虽然吕祖谦自创的备考模式很受考生追捧,但同时期的诗人刘黻却对这些应试做法颇有微词。 D . 封建朝廷为了遏制私人书院对科举考试公平性的干扰,自宋仁宗执政末期始多次打压私人书院,但都未能使其根绝。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氢能作为一种二次能源,与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的化石能源不同,难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取。既然如此,氢能为何又成了燃料呢?

    这是因为氢的热值很高(120.0MJ/kg),是同质量焦炭、汽油等化石燃料热值的2-4倍,也就是说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时,氢所产生的热量是焦炭、汽油等化石燃料的2-4 倍;同时氢能具有能量密度高、存储形式多样的特点,可以调配太阳能、风能等作为能源载体。

    最重要的一点是,氢气仅仅含有氢元素,燃烧的产物中只有水,而传统的化石燃料因为含有碳元素,所以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氢气作为燃料可以彻底实现零碳排放,在“绿色环保”方面意义重大,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绿色二次能源。

    (摘编自《氢能这么好,为什么现在才开始用?》,“人民网”2022年7月29日)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迅速,基本涵盖了氢气“制——储——用”全链条。氢能产业链的上游为制氢,我国是世界第一产氢大国,氢气产能约3300万吨。根据制取过程的碳排放强度,氢被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灰氢是指通过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氢气,在生产过程中会有大量二氧化碳排放;蓝氢是在灰氢的基础上,应用碳捕集和封存技术,实现低碳制氢;绿氢是通过太阳能、风力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电解水制氢,在制氢过程中没有碳排放。目前,我国氢气制取以煤制氢方式为主,占比约80%。未来,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持续降低,绿氢占比将逐年上升,预计2050年将达到70%。

    氢能产业链的中游是氢储运,高压气态储运技术已商业化,是最为广泛的氢能储运方式。长管拖车运输灵活性高,适用于短距离、小体量输氢;液氢存储和固态储氢无需压力容器,运输便捷,是未来实现大规模氢能储运的方向。

    氢能产业链下游为氢的综合应用,氢气作为一种工业原料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子、医疗等领域,此外,氢气还可通过氢燃料电池或氢内燃机转化为电能和热能,可覆盖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到2060年,我国氢能需求预计达1.3亿吨,其中工业需求占主导地位,占比约60%,交通运输领域将逐年扩大规模达到31%。

    (摘编自杨勇平《氢能,现代能源体系新密码》,“光明网”2022年5月5日)

    材料三:

    随着氢能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不断提速,氢能应用的推广也在持续加快,氢能逐渐成为全球竞争与合作的“新赛道”。“根据国际能源署(IEA)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为了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氢能将被广泛应用在多个能源部门,并且需要提高到目前应用水平的六倍以上。”澳大利亚教授甄崇礼介绍,作为世界第三大能源出口国,“澳大利亚希望新能源、氢能能在未来成为其能源出口的重要部分,把丰富的‘阳光’出口到全世界。”

    在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智蓝新能源总裁秦志东看来,全球氢能产业处于初期示范和商业模式探索阶段,预计2030年后,将进入商业化阶段。“随着产业的逐步完善,我国商用车氢能时代已经拉开序幕。”秦志东表示,不同于国外以乘用车为主的发展路径,中国氢燃料以商用车为切入点,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同时,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21年,中国建成加氢站数、在营加氢站数、新建加氢站数实现全球三个“第一”。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已建成加氢站超270座。

    在国内氢能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大型能源央企的入局给产业走向成熟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其中,中国石化正在以建设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为发展目标,大力发展氢能产业。据中国石化北京石油分公司副总经理贾文利介绍,中国石化具有丰富的制氢用氢经验和较强研发实力,氢气生产和利用规模国内领先,具有发达的交通能源销售网络,具备上中下游产业链一体化统筹发展的优势。目前,中国石化正加快构建规模最大、科技领先、管理一流的中国第一氢能公司。

    (摘编自《我国氢能产业链初具雏形未来将带动形成十万亿级新兴产业》、“新华网”2022年9月23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难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氢能,之所以能成为不同于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的最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是因为它具有120.0MJ/kg的高热值。 B . 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迅速,基本涵盖了氢气“制一储一输一用”全链条,在制氢方面,我国以约3300万吨的氢气产能成为世界产氢大国。 C . 高压气态储运技术是目前氢能储运最广泛的方式,无需压力容器、运输便捷的液氢存储和固态储氢会是未来实现大规模氢能储运的方向。 D . 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其中建成加氢站数、在营加氢站数、新建加氢站数在2021年实现全球三个“第一”,领先世界。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灰氢”“蓝氢”和“绿氢”在制取过程中碳排放的强度依次降低,从有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发展到没有碳排放,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B . 通过太阳能、风力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在制氢过程中没有碳排放的绿氢虽然环保,但由于其制取成本较为高昂等,目前占比大约为20%。 C . 作为世界第三大能源出口国的澳大利亚把氢能广泛应用在了多个能源部门,希望氢能在未来成为其能源出口的重要部分,能出口到全世界。 D . 中国石化作为大型能源央企,凭借在氢气生产和利用规模方面的领先优势,正加快构建规模最大、科技领先、管理一流的中国第一氢能公司。
    3. (3)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氢能逐渐成为全球竞争与合作“新赛道”的原因。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老马

    冯子豪

    ①陈旧的马棚里,圈着匹老马。那马已不像马,像一堆支起的骨头,只有那双浊眼一轮间,我们才能确定它是个活物。马棚外,站着个年过半百的中年男子,他叫老王,是马的主人。他两眼瞅着老马,木呆着,手里的烟袋快要熄灭,半死不活地冒着细烟,但仍含在嘴里。过了良久,他把马从棚里放出,解去了笼头,还了它自由。

    ②老马出生在20世纪七十年代,接生人就是老王,当时老王是队里的饲养员。老马刚出生,生它的母马就死了,没奶的小马驹是很难成活的,老王见小马可怜,便主动地接受了养活它的责任。那个年代,生活相当困难,老王买了只奶羊,挤羊奶喂小马。人人都说小马不能成活,就连老王自己也不相信小马能活,然而,它居然活了。七八个月后,居然出落成了一匹像样的公马:浑身枣红,白鼻梁、白眉、白蹄、白尾巴梢。村里人有说它是桃花马,是樊梨花的坐骑,也有说它是赤兔马,是关云长的坐骑。唯独老王叫它老马。老王说:“人喊我老王,我喊它老马,怪有趣的。”

    ③老马性子刚烈,人们很难接近它。刚学拉车时,它十二分不愿意,凭借着力气,它独自拉着大车跑了几里地,最后挣脱了缰绳,把老王从车上掀了下来。跑了一里地,它回头见老王摔倒,又跑了回来,嘴衔着老王的衣领,把老王拉了起来。最后乖乖地跟老王回家,把老王感动得直擦眼泪。老王说:“这马生错了时,要搁三国时代,它必是关云长的坐骑,一定能建功立业,留下美名。”

    ④在老王的调教下,老马的活样样出色,是万里挑一的好马,就是性子烈,难使唤,一点不好,它就发脾气,把车踢得咣咣响。生产队把它交给了老王,老王是个老光棍,一生没有啥爱好,就喜欢马,尤其喜欢烈马,所以老马正合他的口味。在老王的呵护下,老马越发漂亮,枣红色的毛油光可鉴,白鼻梁、白眉、白蹄、白尾巴梢,鲜亮耀眼,笼头上配上铃铛,装饰着红缨,鞍、瞻、镯、环样样讲究,跑起来就像一团火,架在一朵白云上。

    ⑤一个黄昏,老王家里有急事,从外地赶着回家,因为天黑,路还很远,老王心里特别着急。车催得紧,老马很理解主人的心情,跑得特别快。跑着跑着,老马突然停了下来,任凭老王吆喝,它屁股往后撒,四腿撑开,紧紧地把拉梢的两匹马往后拽,急得两个伙伴“咴咴”长啸。老王急了,心想:“老马呀老马,你今天是怎么了,存心跟我捣蛋!别怪我不客气了。”老王真的气了,他双手攥鞭,用力甩去,只听“啪”一声,正打在老马的耳根处,老马仍不动,拉梢的两马前蹄跃起,但车丝毫不能前进。老王觉得奇怪,平常老马不是这样的,今天怎么啦?莫非前面有问题?想到这儿,老王跳下车,往前看去,噢,他明白了,路中间躺着个熟睡的孩子,距车不到两米了。老王赶快叫醒孩子,跳上车,老马飞快地跑了。卸车后,老王像往常一样,让老马打个滚,用扫帚给它打扫卫生,发现老马耳根下面,有一道血印。老王心里酸酸的,把老马的头紧紧地贴在脸上,双手紧接,眼泪夺眶而出。当晚,老王没有吃饭。

    ⑥由于机构的变动,生产队决定卖掉老马。老王说啥也不愿意,甚至于要同队长拼命。但生产队还是在老王外出的时候,把老马卖了。老马被牵走的时候,不时地发脾气,前踢后扒,无人靠近。最后,买马的人把老马骗进马厩,捆了,放在车上拉走了。

    ⑦老王回来后,听说老马被卖了,忧郁起来,他常常一个人面对天花板,一天不说一句话,有时跑到马厩里转悠。队长说老马被卖到了涡阳,他赶了过去,可是不巧,涡阳人说老马不听使唤,又把它卖到了徐州,他又赶到了徐州,可是没找到。

    ⑧时间一天天过去,老王也一天老似一天,他到处打听,可就是没有老马的消息。渐渐地老王从寂寞与思念中解脱出来。八年后,生产队施行了责任田,老王有了钱。有一天,他到徐州卖粮,那天人很多,队排得很长,老王来得晚,只好在最后头。他看着漫长的队伍,心里有些急。这时,他觉得背后有人扯他,他本能地用手向后挠了一下,觉得毛茸茸的。他吓了一跳,急忙回头,蓦然间,一个熟悉的名字在他心里腾起:“老马!”他急忙退出队伍,仔细打量着这匹憔悴的马:虽然浑身脏兮兮的,但枣红毛,白鼻梁、白眉、白蹄、白尾巴梢,仍依稀可见。“不错,是老马。”老王有些激动,双眼湿润润的,他急忙找到马的主人,把它买了回来。但老马确实老了,它骨瘦如柴,浑浊的双眼,泪迹斑斑,就像一个病危的老人。

    ⑨夕阳在天边勾画着,映在老马的身上。老王跟在老马的身后,烟袋锅彻底熄灭了,老王没有再次点燃。老马走走停停,不时地回头看它的主人,浊眼里似乎流出了泪水,终于老马倒下了……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对老马的外貌描写、对老王的神态描写,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也自然引出下文老王与老马的故事。 B . 小说多处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如“跑起来就像一团火架在一朵白云上”“泪迹斑斑,就像一个病危的老人”。 C . “老马被牵走的时候,不时地发脾气,前踢后扒”,这说明老王调教有方,老马很通人性,奋力反抗不想被卖。 D . 小说情节生活化,虽不是在讲述波澜壮阔的故事,但也写得跌宕起伏情节节奏相合,浑然天成,引人入胜。
    2. (2) 小说第⑤段老王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3) 请简要分析小说结尾的作用。
四、文言文阅读(34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范纯仁以国用不足请再立赏平钱谷敛散出息之法朝廷用其言司马光方以疾在告不与也已而台谏共言其非皆不报光寻具劄子言:“先朝散青苗,本为利民,并取情愿;后提举官速要见功,务求多散。今禁抑配,则无害也。”苏轼奏曰:“熙宁之法,未尝不禁抑配,而其为害也至此。民家量入为出,虽贫亦足;若令分外得钱,则费用自广。今许人情愿,是为设法罔民,使快一时非理之用,而不虑后日催纳之患,非良法也。”会王岩叟、朱光庭、王觌等交章乞罢青苗,光始大悟,力疾入朝,于帘前奏曰:“是何奸邪,劝陛下复行此事!”太皇太后从之。皇太后谕辅臣曰:“台谏官言近日除授多有不当。”光曰:“朝廷既令臣僚各举所知,必且试用。待其不职,然后罢黜,亦可并坐举者。”公著曰:“近除用多失,亦由限以资格。”光曰:“资格亦不可少。”公著曰:“资格但可施于叙迁,若升擢人材,岂可拘资格邪!”九月,丙辰 , 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司马光卒,年六十六。太太后哭之恸,帝亦感涕不已。光居洛阳十五年,及为门下侍郎,辽人敕其边吏曰:“中国相司马矣,切毋生事、开边隙。”光自见言行计从,欲以身徇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宾客见其体羸,举诸葛亮食少事烦以为戒,光曰:“死生命也。”为之益力。病革,不复自觉,谆谆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天下事也。既殁,其家得遗奏八纸,皆手札,论当世要务。百姓闻其卒,罢市而往吊,鬻衣而致奠 , 巷哭而过,车盖以万千数。京师民画其像,刻印鬻之,家置一本,饮食必祝焉。归葬陕州,四方来会者数万人。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初/范纯仁以国用不足请再立常平钱谷/敛散出息之法/朝廷用其言/司马光方以疾在告/不与也/已而台谏共言/其非皆不报/ B . 初/范纯仁以国用不足请再立常平钱谷/敛散出息之法/朝廷用其言/司马光方以疾/在告不与也/已而台谏共言/其非皆不报/ C . 初/范纯仁以国用不足/请再立常平钱谷敛散出息之法/朝廷用其言/司马光方以疾/在告不与也已/而台谏共言其非/皆不报/ D . 初/范纯仁以国用不足/请再立常平钱谷敛散出息之法/朝廷用其言/司马光方以疾在告/不与也/已而台谏共言其非/皆不报/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熙宁是北宋时期宋神宗赵项使用的一个年号,以王安石在此期间变法而闻名。 B . 台谏,唐宋时期御史台官员在帝王做出错误选择时直言规劝,被称为“台谏”。 C . 朔,指农历每月初一。古人将每月月亮变化的四种状态称为朔、弦、望、晦。 D . 致奠,祭祀时的一种仪式,陈设祭品举行仪式向死者致祭,表达对死者怀念。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司马光认为前朝散发青苗钱,本意是有利于百姓,并且要求百姓主动贷款;后来提举官们急功近利,千方百计地要大量散发,才成为弊端。 B . 苏轼认为百姓生活自给自足,如果准许他们主动贷款,这就是颁布法律来欺骗百姓,使他们快活于暂时的花销,却不考虑官员催缴本息的祸患。 C . 针对当时官员不够称职的情况,司马光主张让朝官各举所知,加以试用。等到出现不称职的情况,然后再罢免,也可以连同举荐人一起治罪。 D . 宾客们见司马光身体瘦弱,就拿诸葛亮吃得少、事务多告诫他,司马光仍带病坚持工作,把生死置之度外,临死前,昏睡中仍关心国家大事。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资格但可施于叙迁,若升擢人材,岂可拘资格邪!

      ②京师民画其像,刻印鬻之,家置一本,饮食必祝焉。

  •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画鹰①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②。

    绦镟③光堪擿,轩楹④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释】①这首题画诗大概写于713年~741年(开元年间)。②愁胡:一种说法指胡人(西域人)碧眼,其深而大,似一副发愁的模样。③绦(tāo):丝绳,指系鹰的绳子。镟(xuàn):金属转轴,鹰绳另一端系的金属环。④轩楹:悬挂画鹰的堂前廊柱。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风霜起”一词营造出了一种肃杀之气,一起笔就刻画出画鹰的气势,吸引读者,起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B . “㧐身思狡兔”指耸起身子,好像是在想猎取狡猾的兔子,生动描绘出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状态,真是传神之笔。 C . 诗中的鹰不只是一个画面形象,还具有主体精神的象征意义,传达出诗人思奋报国而不得的愤懑之情。 D . 本诗既描绘了诗人眼中所见之鹰,又写到了诗人心中所想之鹰,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使鹰的形象更加生动、丰满。
    2. (2) 此诗风格与《蜀相》“沉郁顿挫”的风格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忠恕之道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之一,《论语》中孔子对“恕”的解释是“”。
    2. (2) 在《论语·述而》中,孔子说“”,枕着胳膊睡觉,也可以乐在其中;而“”,则对其来说好像漂浮的云彩。
    3. (3)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寒蝉为例来说明“小年”的两句是“”。
五、语言表达(20)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人对于字有一种的崇拜心理,有字的纸是不能随便抛掷的。因此,家家都有一个字纸篓。这是一个小口、宽肩的扁篓子,竹篾为胎,外糊白纸,正面竖贴着一条二寸来宽的红纸,写着四个正楷的黑字:“敬惜字纸”。字纸篓都挂在一个尊贵的地方,一般都在堂屋里家神菩萨的神案的一侧。隔十天半月,字纸篓快满了,就由收字纸的收去。这个收字纸的姓白,大人小孩都叫他老白。他上岁数了,身体却很好。他背着一个大竹筐,推门走进相熟的人家,到堂屋里把字纸倒在竹筐里,转身就走,并不惊动主人。

    他把这些字纸背到文昌阁去,烧掉。

    文昌阁的地点很偏僻,在东郊。叫做阁,其实并没有什么阁。正面三间朝北的平房,北墙上挂了一幅大立轴,上书“文昌帝君之神位”,纸色已经发黑。香案上有一副锡制的香炉烛台。除此之外, ② ,显得空荡荡的。这文昌帝君司文运,是掌握读书人的功名的。谁该有什么功名,都由他决定。因此,读书人对他 ③ 。过去,每逢初一、十五,总有一些秀才或候补秀才到阁里来磕头。要是得了较高的功名,中了举,中了进士,就更得到文昌阁来拈香上供,感谢帝君恩德。

    老白收了字纸,有时要抹平了看看。近几年他收了一些字纸,却一个字都不认得。字横行如蚯蚓,还有些三角、圆圈、四方块。那是中学生的英文和几何的习题。他摇摇头,把这些练习本和别的字纸一同填进化纸炉烧了。孔夫子和欧几米德、纳斯菲尔于是“同归于尽”。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改成“这是一个小口宽肩,以竹篾为胎而外糊白纸,正面竖贴着一条二寸来宽写着‘敬惜字纸’四个正楷黑字的红纸的扁篓子”,与原句相比,原句的表达效果好在哪里?
    3. (3) 下列各句中的逗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逗号表达效果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夏衍《包身工》) B .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C . 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D .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孙犁《荷花淀》)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发生病毒性传染病时,科学家们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科学家通常会使用DNA比较,来确定动物宿主如何以特定病毒感染人类。从宿主动物到中间宿主动物再到人类的每一次转移,。突变会导致病毒结构发生变化,例如冠状病毒每次从一个生物传播到另一个生物时,都会形成一种新的突刺。新的突刺可以让冠状病毒感染蝙蝠以外的其他生物。随着新突刺的形成,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即便是同一种病毒,从蝙蝠到猫再到人类,其DNA的核苷酸排列也不一样。

    科学家需要跟踪病毒在所有这些动物之间的传播路径。他们借助谱系图来完成这项工作。但疾病爆发之初,不是只有一个人生病,这使得定位零号病人变得更加困难。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简述定位零号病人的困难的原因。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六、材料作文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23年是苏东坡诞辰986周年,2017年央视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苏东坡》播出后就颇受关注。近千年来,这位宋朝文人在他身后的历史中持续热度不减,也是少有的文化现象。

    为什么苏轼在千年传承中,得到后人的喜爱?王国维先生的一句话,或许可作为解释: “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

    人如其文,文如其人。有人说是伟大的人格成就了伟大的文章,有人说是伟大的文章成就了伟大的人格。对此,你怎么看?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