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5月“...

更新时间:2023-06-08 浏览次数:27 类型:竞赛测试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英文世界以瓷器(china)命名中国(CHINA),而中文世界对此“未持异议”,体现的正是双方对瓷器于世界文化意义的高度共识。

    散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等地的大量瓷片说明,我国瓷器开始成规模地输往国外,不晚于 9 世纪下半期,即唐代后期。当时,越窑青瓷、邢窑白瓷、长沙窑青釉褐彩以及唐三彩等,已经通过“丝绸之路”,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大量输往这些地区。国内外文献资料进一步证实,中国瓷器输出,在宋元两代官方的大力提倡与鼓励下得到快速发展,至明清时期登上巅峰。遗憾的是,随着中国瓷器烧造技艺于 17 世纪在欧洲的广泛传播,在工业革命推动下,从 18 世纪后期开始,欧洲的瓷器烧造水平不断提升,中国瓷器的海外市场开始走弱。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瓷器独占世界市场整头千年的辉煌历史已然不再。

    就中国瓷器输出线路与范围而言,总体上遵循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的路线。“近水楼台先得月”,中国瓷器输往朝鲜和日本时间最早,品类、数量最多。在明代初期之前,中国瓷器以输往东亚、东南至、南亚、西亚、北非等地为主,明朝永乐、宣德年间,郑和虽然七次下西洋,依然没有越过这一范围。

    中国瓷器大量输往欧洲大约始于明代中期。这与欧洲航海家于 1492 年到 1522 年间成功开辟新航路有关。新航路的开辟,大大扩展和延伸了“海上丝绸之路”。此后,中国瓷器输往欧洲、美洲呈现日益旺盛之势。从这个角度讲,以新航路开辟为界,可以将中国瓷器输出史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比简单按照中国历史朝代划分更合理。

    就品类而论,瓷器输出基本实现“全品类输出”,甚至在生产与市场之间基本同步。在瓷器输出品类变迁上,14 世纪中前期,即元代后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此之前,中国瓷器输出品类以青瓷、白瓷、青白瓷等体现中国审美特征的单色釉瓷为主。这与“镇瓷在唐宋,不闻有彩器”的中国瓷器生产状况完全吻合。从元代后期青花瓷成熟开始,彩瓷品类逐渐超越单色釉瓷,成为中国瓷器输出阵容中的主力——欧洲许多大型博物馆都收藏有大量青花瓷,明清时期专为欧洲市场生产的外销瓷,如“克拉克瓷”“中国伊万里瓷”等也多为青花瓷。“无青花,不瓷器”,标志着世界进入彩瓷时代。

    瓷器与生俱来的实用性与审美性齐备的双重特征,预示着瓷器输出不仅是商业贸易,更是文化交流。历史告诉我们,最持久、最成功的文化交流,往往是通过商业手段与途径得以实现的。因此,中国瓷器输出,实际上是借助瓷器这种特殊商品的商业贸易行为,达成的一次规模空前的文化交流。

    (摘编自侯样祥《瓷,中国审美文化走向世界的代表》)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英文世界以瓷器的英文来命名中国是英文世界对中国瓷器于世界文化意义的认同。 B . 早在 9 世纪下半期以前,我国瓷器就开始通过“丝绸之路”成规模地输往世界各地。 C . 宋元两代,我国瓷器输出得到快速发展,这与当时官方的大力提倡与鼓励是分不开的。 D . 元代青花签成熟后,我国瓷器输出品类逐渐由单色釉瓷为主转变为以彩瓷品类为主。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论证中国瓷器输出总体上遵循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的路线时是按时间顺序推进的。 B . 文章以欧洲许多大型博物馆收藏的瓷器为事实依据,论述了我国瓷器输出品类的变迁。 C . 文章从输出时间、输出线路与范围、输出品类等角度论述了我国瓷器输出的历史进程。 D . 文章结尾指出中国瓷器输出实际是文化交流,目的是论证商业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关系。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欧洲的瓷器烧造技艺虽受中国瓷器烧造技艺的影响,但伴随欧洲工业革命实现了超越。 B . 中国瓷器独占世界市场整头千年,如今已不再辉煌,主要是因为受鸦片战争的影响。 C . 新航路的开辟不仅扩大了瓷器输出范围,甚至可以说是改变了中国瓷器输出史的划分。 D . 瓷器的实用性与审美性双重特征决定了我国瓷器输出是文化交流而不是商业贸易。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6 月 7 日,由科大讯飞牵头的 863 国家高考答题机器人项目内的 A1-MATHS 高考机器人在成都参加了2017 年高考数学的测试,在掐断题库、断网、无人干涉的情况下通过综合逻辑推理平台来进行解题。最终,机器人分别用时 22 分钟和 10 分钟答完 2 份高考数学试卷,分别获得了 105 分和 100 分的成绩(满分 150分)。考试结果显示:机器人在不依赖大数据的前提下,逻辑分析能力远超人类,但在文意理解、多样性思维上要比人类逊色得多。

    近年来,国际科技巨头纷纷“发力”人工智能领域,国外以微软、谷歌等为首的巨头们已经抢先一步,国内科大讯飞、百度、阿里、腾讯等公司也紧跟步伐。2016 年 7 月,在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人工智能被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的一项列入规划。“未来 5 至 10 年,人工智将像水和电一样无所不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将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全球话语权。”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说。

    (摘编自《人工智能改变世界》,2017 年 6 月 13 日《安徽日报》)

    材料二:

    从 1956 年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到现在已有 61 年的历史,经历过至少两个“冬天”。一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人工智能仍然走不出实验室。人工智能遭遇的技术瓶颈,一方面有着时代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们对它的期待太高。

    在脑科学尚未取得重大进展时,受益于互联网和计算机新一代技术创新,人工智能从更加实用的层面进入了发展快车道。互联网大数据、强大的运算能力和深度学习模式的突破,被认为是人工智能赖以突破的三大要素,它们造就了语言、人脸识别准确率的惊人提升,人机对话像人与人一样更加自然,乃至可以像“阿尔法狗”一样去找寻规律、自我决策。

    (摘编自《人工智能,新起点上再发力》,2017 年 4 月 17 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预言:“未来 100 年内,电脑将凭借人工智能把人类取而代之。我们的未来就是这种科技力量和人类智慧之间的较量。”1997 年,IBM 研制的超级电脑“深蓝”在标准比赛时限内以 3.5 比 2.5 的累计积分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震惊世界。2011 年 2 月 16 日,在美国智力竞猜节目《危险边缘》第三场比赛中,IBM 另一超级电脑“沃森”以三倍的巨大分数优势力压该竞猜节目有史以来最强的两位选手肯·詹宁斯和布拉德·鲁特,夺得这场人机大战的冠军。理论上人脑的利用率是有限的,人工智能的大脑却要容易开发很多,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人工智能在未来都极有可能比人类更“聪明”。

    (摘编自《人工智能生存还是毁灭?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材料四:日本人工智能学会在 2014 年成立了“伦理委员会”,探讨人工智能与社会伦理观的联系。日本机器人学会提出“实现、维持健康社会”的理念,要求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应符合人类现实生活中的世俗观念与伦理道德。

    德国美因茨大学哲学教授托马斯·梅辛革认为,目前人类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担忧,大多是基于人工智能高度“类人”这一前提。如果人工智能朝着与人类能力互补的目标发展,就不用担心人工智能变成“人造烦恼”。他还认为,“我们不应该致力于发明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这样就能绕过人工智能“是机器还是人”这样的伦理难题。

    德国人工智能研究所柏林分所所长汉斯·乌斯克莱特强调说,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不是要取代人类,而是要与人类互补,增强人类的能力。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因为只有人类才具有创造力和目标,而机器只关注如何解决眼前遇到的问题。要让人工智能避免犯下道德层面的错误,关键在于人类自己。

     (摘编自《用好人工智能,关键还在人类自身》)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高考机器人在不依赖大数据的前提下,在文意理解、多样性思维方面的表现要比逻辑分析能力逊色。 B . 面对国际科技巨头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力”,我国科技公司和政府同时加大投资力度。 C .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新一代技术的创新,在技术实用的层面,人工智能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D . 人工智能发展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过坎坷,遭遇过技术瓶颈,受到过时代的限制。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决定人类未来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一个国家未来的全球话语权,它受到各国极大的关注与重视。 B . 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对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的种种探讨,这些探讨进一步促使人类思考如何合理利用人工智能。 C . 得益于互联网大数据、强大的运算能力和深度学习模式的突破,当前人工智能可以像人一样很自然地识别对方的语言和脸型。 D . 霍金的预言有些危言耸听,因为人工智能打败人类是低概率事件,更何况我们不会致力于发明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
    3. (3) 请结合材料谈一谈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人类。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傻穄子

    张港

    穄,读作“记”,曾经的常用字。嫩江流域地广人稀时,遍地种穄子,学校里老师教这个字。可到了搞生产队时,这东西就种不得了,产量太低,交不上公粮。因此,穄子渐渐绝迹。

    奔小康了,脱贫致富了,家家都想多打粮、多卖钱。可老田头却偏偏种上了穄子,还是傻穄子。

    傻穄子不用铲,不用耥,籽一撒,即可坐等收成。就像农村里的傻小子,野着、散着才壮实、厚道,走多远都不忘村里乡家;若伺候着、惯着、宠着,就会来一身毛病,长大了跟爹娘抢房子的都有。可这傻穄子,产量太低不说,种容易,吃却难,没有人会吃,卖不出钱来。

    贫困户一个一个摘了帽,只剩老田家。

    老田因种傻穄子返贫,惊动到县里。县长下基层,训村主任:“问题得解决,不解决不行,不能不解决。旱改水,千斤稻,不能再种那傻穄子了。”

    村主任苦得很:“县长啊,老田的工作好做,问题是老田上边还有老老田。”

    “老老田?”

    “老老田是老田的爹。老田家原来也种稻子,也不穷,不知中了哪门子邪,老老田非要种傻穄子,90岁的人了,哪个犟得过他?让他骂了事小,把他气犯了病,事就大了!”

    县长决定一竿子插到底,亲自做老老田的思想工作——不能让一个老老田拖了全县的后腿。

    在村乡干部的陪同下,县长来到田家。

    县长讲脱贫工作的重大意义,讲思想解放开新路,讲发财,讲致富。

    老老田傻傻地听着,不作声,无表情。

    村主任说:“老田爷,这可不是我,可不是乡领导,这是县长。你点头!你同意!”

    老老田冷不丁来了一句:“光知道发财!光知道钱!”

    这是把人顶撞上南墙的话。县长尴尬不?乡书记小声地说道:“按现代科学,这就是阿尔茨海默病。”

    60 岁的老田搓着手说道:“大县长,我爹都这岁数了,别跟他犟了,再依他几年。”

    县长与老老田握手,祝老人家长命百岁,就告别了。

    老田跟他爹发火:“我说爹,那可是县长,咋给大县长冷脸?”

    老老田也怒:“县长?省主席我也见过。大热天西装革履的,也不怕捂出痱子。县长就这样?呸——”

    老老田自然种不动田,但他天天坐在地头看傻穄子。傻穄子长得倔强,山苏子、红蓼子都让傻穄子压得抬不起头。傻穄子支棱开来,吐出嫩嫩的、浅淡的穗穗儿。老老田手捋着苗苗,稀罕地嗅味道。

    “嚯!傻穄子!”

    老老田这才发现,旁边有个人,也在捋着苗苗,很稀罕。这人脸黑,头发白,穿着露手臂的 T 恤、老年运动鞋。

    “嚯!还有认得傻穄子的!”老老田不能不吃惊。

    那人仰天长叹一口气,道:“这东西好吃,小时候——俺娘会吃穄子。”

    “你吃过傻穄子?”

    “这是市长!”老老田这才看到,还有几个人,说话的是乡书记。

    “市长!你说穄子捞饭是啥味儿?”

    市长说不明白傻穄子捞饭的味道,鼻子对着苗苗猛吸气,道:“吃不到那种味道了哟!”“你想吃?那中,跟我到家!”

    一行人跟到了老田家。

    老老田亲自动手,给这些人煮傻穄子捞饭。

    老老田忙活着,老田打着下手。市长抚着田家的小小丫头,问:“闺女,傻穄子,好吃不?”

    “不好吃——拉嗓子,咽不下去。”

    “饭好了哎——傻穄子捞饭做得了——”

    一种香气,清清的香,跟着老老田进屋了。

    这世上呀,最难用嘴说明白的正是嘴里的味道。傻穄子捞饭啥味道?这么说吧,清晨钐刀打下的带露水的五花草,当年竹叶当年米包成的绿粽子,半嫩冒浆黏苞米煮熟掀锅盖时的那股子热气,这三样儿混到一起,兴许有傻穄子捞饭的八成清香。

    吃上傻穄子捞饭,市长问了:“田老伯,为啥偏偏种傻穄子?这事我解不开疙瘩。”

    “大市长哟,事是这么个事。嘴甭闲,听我说就中。那年哪,刚刚解放,刚刚分到地。那个谁,嫩江省的省主席——那时不叫省长,他姓于,于主席下乡,派饭派到我家。于主席吃好了俺娘煮的傻穄子。临走时,于主席说了,还要来吃傻穄子,就是自己不来,也有省里人来。还跟我拉了钩,一百年不变。这事我一直记着,共产党说话算话,说来吃傻穄子就肯定会来吃。早些年,饿怕了,要的是产量。现在日子好了,我脑子里全是傻穄子。不种傻穄子,真有省里人来,我拿啥给人家吃?这不你来了。”

    “田老伯,做穄子捞饭,可是难哟。”

    “大市长,我年年吃旧米,留新米,等着你们来。孩子们年年吃的是陈米,陈米可就难吃了。跟别的米不一样,穄子米,先煮个半熟,炕干了,再做饭,说道太多。现在,除了我,没人煮得出穄子米香了。”

    后来,市长端着碗吃傻穄子捞饭的照片见报,人们便认得了这个“穄”,并且想知道这东西的清香。

    村里大量种植傻穄子,办了加工厂,老老田坐镇指挥。虽然傻穄子的产量还是很低,但是人们认了,因为它的价钱上去了。后来,老田家富了,村子也富了。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虽然傻穄子容易种,但由于产量太低,加之没有人会吃,卖不出钱来,所以,农村家家户户渐渐地就不愿再种傻穄子了。 B . 老田家的贫困户帽子摘不了,原因在于他的父亲老老田对种傻穄子情有独钟,而且还听不进包括村主任在内的干部的劝说。 C . 市长深入群众的做法,较之于其他干部的做法更能赢得群众信任,这才能有老老田讲述往事的情节,难题最终得以圆满解决。 D . 市长端着碗吃傻穄子捞饭的照片上报后,傻穄子重新获得了新生,种傻穄子也成为了农民致富的途径之一。
    2. (2) 文中画横线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 (3) 小说题目“傻穄子”中的“傻”字有什么内涵?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吴兢,汴州浚仪人。少厉志,贯知经史 , 方直寡谐比,惟与魏元忠、朱敬则游。二人者当路,荐兢才堪论撰,诏直史馆,修国史。迁右拾遗内供奉。

    神龙中,改右补阙。节闵太子难,奸臣诬构安国相王与谋,朝廷大恐。兢上言。

    累迁起居郎,与刘子玄、徐坚等并职。玄宗初立,收还权纲,锐于决事,群臣畏伏。兢虑帝果而不及精乃上疏寻以母丧去官服除自陈修史有绪家贫不能具纸笔愿得少禄以终余功有诏拜谏议大夫复修史。睿宗 , 实录留东都,诏兢驰驿取进梓宫。以父丧解,宰相张说用赵冬曦代之。终丧,为太子左庶子。

    开元十三年,帝东封太山,道中数驰射为乐。兢谏。

    始,兢在长安、景龙间任史事,时武三思、张易之等监领,阿贵朋佞,酿泽浮辞,事多不实。兢不得志,私撰《唐书》、《唐春秋》,未就。至是,丐官笔札,冀得成书。诏兢就集贤院论次。时张说罢宰相,在家修史。大臣奏国史不容在外,诏兢等赴馆撰录。进封长垣县男久之,坐书事不当,贬荆州司马,以史草自随。萧嵩领国史,奏遣使者就兢取书,得六十馀篇。

    累迁洪州刺史,坐累下除舒州。天宝初,入为恒王傅。虽年老衰偻甚,意犹愿还史职。李林甫嫌其衰,不用。 , 年八十。

    兢叙事简核,号良史。晚节稍疏牾。时人病其太简。初与刘子玄撰定《武后实录》,叙张昌宗诱张说诬证魏元忠事,颇言“说已然可,赖宋璟等邀励苦切,故转祸为忠,不然,皇嗣且殆。”后说为相,读之,心不善,知兢所为,即从容谬谓曰:“刘生书魏齐公事,不少假借,奈何?”兢曰:“子玄已亡,不可受诬地下。兢实书之,其草故在。”闻者叹其直。说屡以情祈改,辞曰:“徇公之情,何名实录?”卒不改。世谓今董狐云。

    (选自《新唐书·吴兢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兢虑帝果而不及精/乃上疏寻以母丧去官服/除自陈/修史有绪/家贫不能具纸笔/愿得少禄以终余功/有诏拜谏议大夫/复修史/ B . 兢虑帝果而不及精/乃上疏/寻以母丧去官服/除自陈/修史有绪/家贫不能具纸笔/愿得少禄以终/余功有诏拜谏议大夫/复修史/ C . 兢虑帝果而不及精/乃上疏/寻以母丧去官/服除/自陈修史有绪/家贫不能具纸笔/愿得少禄以终余功/有诏拜谏议大夫/复修史/ D . 兢虑帝果而不及精/乃上疏/寻以母丧去官/服除/自陈修史有绪/家贫不能具纸笔/愿得少禄以终/余功有诏/拜谏议大夫复修史/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经史”泛指古代的典籍,“经”指儒家经典著作,“史”指正史,唐代以后多沿袭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 B . “神龙”为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念的一种名号,文中的“开元”“长安”“景龙”都是年号。 C . “崩”指皇帝死。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文中用“卒”指吴兢去世很符合其身份。 D . “县男”官名,即县尉。文中皇帝进封号为县男以示重用。在古代县尉仅次于县令,主管治安事宜。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吴兢少年有志,为人正直。他年轻时就磨炼意志,为人正直,在著史时秉笔直下,不曲私情,被誉为当时的董狐。 B . 吴兢精通经史,热爱写史。他贯通经史,曾在国史馆修史,曾在家中私下完成《唐书》《唐春秋》两部史书。 C . 吴兢忠于朝廷,多次进谏。他因节闵太子之乱后朝廷恐慌、担忧唐玄宗果决而不够精细以及皇帝在泰山封禅路上打猎取乐而上奏。 D . 吴兢仕途坎坷,遵守孝道。他在朝中任职多年,几次被贬,曾因事受牵累而降任舒州刺史;遇到父母去世都回家服丧。
    4. (4) 把文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奸臣诬构安国相王与谋,朝廷大恐。

      ②久之,坐书事不当,贬荆州司马,以史草自随。

  • 5.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代赠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句“楼上黄昏”点明时间是薄暮时分,地点是在高楼之上。主人公在黄昏时分登上高楼,想凭栏远眺,最终却凄然作罢。 B . “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心上人被阻,不能来此相会。 C . “月如钩”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对有情人的不得相会。 D . 芭蕉的绿叶展不开丁香的花蕾,指丁香花尚术绽放,暗示主人公欲语还休的羞涩心绪。
    2. (2)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女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 6.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1) 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
    2. (2) 杜甫在《登高》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又暗含时光易逝之感叹的句子是“”。
    3. (3) 曹操的《短歌行》中借用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北宋王安石笔下特长少年方仲永的遭际,代有其事。受虚荣心、名利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一些“望子成龙”“望女成星”的家长,热衷于______,奔走在童星制造的路上,对有特长的孩子,倾尽一切资源,带孩子参加花样繁多、“套路”很深的娱乐活动、选秀比赛,让孩子日常生活也处在夸张的模仿和表演状态中。

    前不久,据研究机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而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仅有两成。有观点指出,在少年儿童的培养教育上,一些家长正走在______的路上!

    有家长认为,不都说“出名要趁早”吗?让孩子尽早出名,积累财富,也没啥错!但是俗话说,早熟的果子撑不到丰收的金秋。银河星布,______的星也就那么几颗。( )。身为家长,如果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寄望早成名挣大钱,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方仲永的悲剧就可能______。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快马加鞭 背道而驰 璀璨夺目 屡见不鲜 B . 揠苗助长 南辕北辙 光彩照人 屡见不鲜 C . 快马加鞭 背道而驰 光彩照人 层出不穷 D . 揠苗助长 南辕北辙 璀璨夺目 层出不穷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研究机构调查显示: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而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 的孩子仅有两成。 B . 据研究机构调查显示: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而仅有两成的孩子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 C . 据研究机构调查:超过七成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而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仅有两成。 D . 研究机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而仅有两成的孩子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
    3.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就是在孩子塑造人格及“三观”时,过早地让孩子游走于名利场 B . 过早地让孩子游走于名利场,对孩子人格及“三观”的塑造,有百害而无一利 C . 过早地让孩子游走于名利场,有百害而无一利,在孩子塑造人格及“三观”时 D . 对孩子人格及“三观”的塑造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是过早地让孩子游走于名利场
  •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青蒿素的抗疟疾作用,氧气压力越大,青蒿素对于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的半数有效浓度会降低。活性氧不仅可以直接对疟原虫起到破坏的作用,而且会损坏红细胞,从而导致疟原虫死亡。,对其他寄生虫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0 世纪 80 年代初,科研人员研究发现,,在整个服用阶段中青蒿素药物都能对幼虫期的血吸虫产生杀灭作用。

  • 9.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 个字。

    2020 年 2 月 23 日,农历二月初一。一场特别的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分会场一直设到了县、团。面对关键战“疫”,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出的第一条要求,就是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

四、写作(60分)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开学第一天,有学生在教室的黑板上看到了这样一些留言:

    ①不奋斗,你的才华如何配上你的任性。

    ②不奋斗,你的脚步如何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③不奋斗,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看。

    ④一个人老去的时候,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

    ⑤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海,自己不扬帆,没人帮你启航。

    ⑥只有拼出来的成功,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据说,写下这段话的是暑假期间在学校进行维修施工的农民工。读了上面的留言,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

    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