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广安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一次...

更新时间:2023-05-25 浏览次数:21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60.0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类似,现今中国的地理格局则与一次大碰撞息息相关。约65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撞击速度极快,能量极大,引发了超大幅度的地表隆起。地球上最高、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诞生了。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地壳厚度可达80千米。其环境之独特,可与地球南、北极并列,被称为“第三极”。

    在青藏高原上,许多巨大的山脉次第隆起,囊括了地球上14座8000米级山峰、绝大多数的7000米级山峰,以及数不胜数的5000~6000米级山峰。因此,这次大碰撞堪称5亿年来最重要的造山事件。然而,大碰撞的“洪荒之力”还没有释放完毕。青藏高原诞生的同时,大碰撞的力量也开始向外围扩散。此前已经有了一定海拔高度的另一些地方也受到挤压,进一步抬升,包括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至此,中国大地上出现了显著的三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最高,为第一级阶梯;海拔为1000~2000米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构成了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以东,大部分海拔在500米以下,为第三级阶梯。中国地理格局就此形成。三级阶梯的差异,使得地貌景观极富变化。万千山岭、大美江河,就在这三级阶梯上依次显现。

    大碰撞对中国的影响不止于地貌。科学家们发现,作为大碰撞的最大产物,青藏高原的上空生成了一台超级“风机”,它将颠覆原本控制中国的行星风系。如果不考虑地形等诸多因素,地球上接近地面的大气将以一种非常规律的方式流动,这便是行星风系。在北纬30°附近的亚热带地区,行星风系控制下的气流不断从高空下沉至地面。温度越来越高,水汽也越来越不易凝结,难以形成降雨。受此影响,北纬30°附近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地带,从北非到西亚,几乎连成一片。如果没有意外,同样位于北纬30°附近的中国南方地区,也会比现在干燥得多。

    但是“意外”还是降临了。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青藏高原,比平原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更多。夏季,高原表面吸收的太阳能不断加热地表上方的空气。大气受热上升,地面气压降低,高原开始“抽吸”外围的气流进行补给,一个大型“抽风机”制造完成。南亚季风、东亚季风都被“抽吸”进入大陆。南亚季风裹挟着大量的水汽弥漫群山。气流或从山间峡谷鱼贯而入,形成汹涌的水汽通道;或在喜马拉雅山脉南缘聚集,形成大量降水。东亚季风从海洋深入中华腹地,充沛的水汽驱散了北纬30°的干旱,一个烟雨江南诞生了。但大自然是追求平衡的,烟雨江南诞生的同时,青藏高原也阻挡了印度洋水汽的北上。地处内陆而干旱少雨的中国西北地区变得更加干旱。不仅如此,冬季,强劲的西风也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不得不改变路径。它吹起西北沙漠中的沙尘,沿着青藏高原北部边缘向东推进,沙尘颗粒在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降落,形成了黄土堆积厚度最高达400米的黄土高原。烟雨江南,大漠西北,再加上气候高寒的青藏高原,中国的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就此成形。

    高原“抽风机”重塑了中国的气候。一座“超级水塔”又在高原上竖立起来,中国的水系也将为之一变。随着海拔的上升,青藏高原大气层中的水汽凝结,形成了大量降雪。降雪日积月累,压实形成冰川,厚度可达数百米,犹如绝境长城。其长度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不等,如一条条巨龙,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又好像树枝一样延伸,漫流无际。青藏高原究竟有多少冰川?答案是4万多条。其覆盖面积约4.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冰川面积的80%以上。青藏高原还拥有地球上海拔最高、数量最多的高原湖泊群。如此众多的冰川、湖泊,再加上地下水、地表河流,青藏高原化身为一座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超级水塔”。当水塔的闸门打开时,水流便可以高屋建瓴之势向四周奔流,中国乃至亚洲的水系布局由此奠定。在中国西北部,石羊河、黑河、疏勒河,流向河西走廊,塔里木河则汇入塔里木盆地,它们各自滋润出一片绿洲。在中国东部,黄河、长江顺着三级阶梯奔流而下,孕育出中华文明;在中国西南部,澜沧江、怒江、独龙江、雅鲁藏布江、象泉河、狮泉河及孔雀河,流出国门,成为亚洲诸多文明的源泉。

    最后该轮到生命登场了。可是,像青藏高原这样的高寒之地,又将如何对生命产生影响呢?西藏阿里扎达盆地,沟壑纵横,看起来干旱荒芜,了无生机。2010年,科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几块化石,它们属于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豹类——布氏豹。一些科学家认为,豹亚科动物起源于青藏高原,它们曾走下高原,进入东亚、南亚,演化出了古中华虎、云豹;后又进入美洲,演化出了美洲豹;还进入非洲,演化出非洲狮、花豹。不仅豹亚科,许多“北极动物”同样起源于青藏高原。原来,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高原上的动物们为适应寒冷的环境,不断演化,譬如长出厚厚的皮毛。距今260万年前,大冰期降临,原本温暖的北极地区变得寒冷。但在青藏高原上的动物们早已适应寒冷的环境,包括北极狐、披毛犀在内的动物,顺利从青藏高原扩散到北极,并开辟出了全新的家园。如今,在青藏高原广袤的土地上,在众多的垂直山地之间,依然生活着中国40%的维管植物、43%的陆栖脊椎动物,堪称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基石。

    大碰撞碰出了一个“大中国”,并影响到中国的地貌、气候、水系、生命等诸多方面,且这一影响目前还在继续。

    (摘编自星球研究所/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这里是中国》)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洪荒之力”在文中是指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后产生的巨大能量。 B . “意外”在文中是指青藏高原的地形给中国的气候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C . “超级水塔”的“超级”体现在水资源的数量、覆盖面积和海拔方面。 D . “北极动物”在文中指的是起源于青藏高原的动物。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类似于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现今中国的地理格局则与一次大碰撞息息相关。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无一不受到大碰撞的巨大影响。 B . 位于北纬30°附近的中国南方地区由于受到青藏高原的影响,气候变得适宜,而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的其他一些地方,却降雨骤减,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地带。 C . 青藏高原冰川有4万多条,长度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不等,厚度可达数百米,其覆盖面积约4.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冰川面积的80%以上。 D . 青藏高原的隆升对生物圈的演化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为物种的起源、全球迁徙创造了条件,奠定了第三极和更广阔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基石。
    3.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在青藏高原产生之前就已经有了一定的海拔高度,受到挤压后土层堆积厚度进一步增加。 B .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分别属于第一阶梯、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这三级阶梯就是根据海拔不同所进行的分类。 C . 行星风系是指地球上接近地面的大气的一种流动方式,它的流动本来是非常规律的,但特殊的地形等因素会打破其规律。 D . 较之高原,平原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更少,因此行星风系控制下的气流可以从高空下沉至地面,这让降雨难以形成,气候会变得较为干燥。
    4. (4) 东部季风区夏季气候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青藏高原在其气候的形成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5. (5) 好的科普文应该具备哪些要素?请结合文本材料进行分析。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试题。

    墙上的春天

    张金凤

    日头偏过了正中,爹从年集上归来。把别的物品交代完毕,他慢慢地展开了画卷,孩子们的眼睛里放出异样的光彩。经过一年烟呛火燎的土屋,此刻被年画这一轮太阳照得亮堂堂的。吉祥可爱的胖娃娃,珠光宝气的仙女,娇艳美丽的花儿,五谷丰登的粮仓,眼前一晃,仿佛都变成了真实的存在。娘轻抿微笑,画卷被隆重地重新卷起,放在棚子上。

    日子该怎么忙活还怎么忙活,尽是这家棚子上的年画让一家人的忙碌都有了底气和希望。“日子会像画上一样好的。”每年贴年画的时候,娘总是这样说。爹就憨憨地笑。

    贴年画是最隆重的。腊月的最后一天,屋子已经扫过尘,四壁也干净了。娘用小锅煮了糨糊,爹开始糊墙。他用旧报纸把卧室四壁糊好,独留下贴年画的地方。年画要最后贴,就像戏台上的高潮,总要留在吊足胃口的时刻,爹比量好上下左右的位置,用铅笔在土墙上将画的四角位置描上四个点,然后把画取下来,放在小桌子上,用小刷子在画的背面均匀地涂满薄薄的糨糊。而后,将崭新的画贴上去,用新的希冀翻过旧的光阴。贴年画的时候爹非常小心,轻轻抻着,用力大了,半湿的年画容易破,抻得轻了容易起褶。糊了一上午墙爹都不说累,贴年画的时候鼻尖却冒出了细密的汗珠。贴上新年画,爹用一把新笤帚仔细将年画扫一遍,被扫过的年画,就像被熨斗熨过的衣裳,平展得一点纹都没有。爹又裁好一溜儿二指宽的大红纸,给年画的四边镶上红边,就更辉耀四壁了。

    我家的年画是分主题的。炕头是娘的年画区:手执莲花在水中嬉戏的“荷花娃娃”,骑着小金马的“美好前程娃娃”,背依硕大金元宝摇拨浪鼓的“富贵娃娃”,不管背景如何,主角永远是一个穿红肚兜、胳膊像嫩藕一样的栩栩如生的俏丽娃娃。炕尾的墙是爹的园地,他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布置它,爹喜欢花鸟画,炕尾年年是花样不同的四季联,画工细腻精致,《梅兰竹菊》清雅高洁,《梅花争春》的花蕊细致生动,《松鹤吉祥》的松树干风凛然,而鹤的情态从容谦和,各样水果逼真到似乎能闻到香气,我常常近距离地逼视它们,恨不得趁没人的时候啃一口。

    年画打开了我的眼界,我很早就认识了北方乡村没有的花儿,牡丹、荷花、菊花、山茶、梅花、兰花还认识了佛手、枇杷、香蕉等南国水果,认识了如意等普通老百姓绝没有机会认识的物件。年画这本教科书,给了我美好的想象,还给了我那么多故事。《岳母刺字》《连环计》《西厢记》《西游记》《卧冰求鲤》,一幅幅生动鲜活,我看这些有故事的年画时,总是央求主人给读一下画的题目,讲一下画里面的故事,那些民间故事他们讲得无比生动,给了我最早的文学启蒙。

    年画是年最鲜艳的花朵,人们把它擎在炕头上,擎在心里最高的地方。每年到了除夕这天,家家都换了新年画,我最快乐的事就是逐家去看年画,逐一检阅他们的喜庆。爷爷的炕头贴的是《松鹤延年》《太极仙翁》;二叔家的年画是电影剧照加文字,简直是一本墙上的彩色连环画;八爷爷是个老党员,他家的年画是《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等,总有李玉和神情里的果敢和智慧,李铁梅手擎红灯的坚不可摧,还有红色娘子军用脚尖点地的舞蹈场面,六奶奶读过学堂,她家的画有《梁红玉》《文姬归汉》《搜孤救孤》等。有时候,走进一户人家,见墙纸是旧的,年画也是去年的,被灶屋流进的烟熏得颜色枯黄、毫无精神,这时候,我会很失落,小小的心里会替他们黯淡一会儿。没有年画的年就像没有花开的春天,那一定是他们的亲人去世不到一年,不贴年画是一种哀思和缅怀。

    年画是看得见的好日子,日子不论贫富都要用心挑选吉祥年画。集市上的年画摊子摆着、挂着几十种年画,看着哪幅都好,拿到手里就不舍得放下,她想要《五谷丰登》,也想要《花好月圆》,看好了《凤还巢》,还惦记着《木兰从军》,她喜欢那水嫩嫩的胖娃娃,也想要那生动的四季联。挑挑拣拣,拿起放下,赶集的女人,包袱还轻飘飘的,还有许多东西要置办,却被年画的迷宫缀住了脚步。最后,她舍弃了自己的一双新鞋,又舍弃了一条擦脸手巾,把那些现实日子里的用品变成了她手中多出来的年画。买上自己喜欢的年画,她的脸升上祥云,仿佛那富裕美好的日子从此像手中的年画一样跟定了她。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当我遇见这首古诗的时候,几乎是一遍成诵。它说的是我们家家户户墙上的年画啊,那是我们墙上永不老去的春天。

    (有删节)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爹“把别的物品交代完毕”,才“慢慢地展开了画卷”,因为年画对全家人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B . 娘说“日子会像画上一样好的”,“爹就憨憨地笑”,表现了爹因自己买的年画得到夸奖而喜悦。 C . 年画是乡村社会朴实的教育资源,孩子们可以通过年画涨知识,开眼界,获得文学艺术的熏陶。 D . 除夕时“我”“逐家去看年画,逐一检阅他们的喜庆”,展现出一幅欢乐和谐的乡村生活图景。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采用渲染的笔法,对父亲贴年画的过程进行细致描写,把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B . 文章中用了多个比喻来指称年画,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对年画的心理感受,揭示了年画对生活的价值。 C . 文章运思巧妙,通过大量列举年画名称,体现了年画的时代感和丰富性,也表现了村民生活品味的高下。 D . 文章从“我”家贴年画开始,笔触逐渐拓展到邻居、亲戚直至集市,由点到面,呈现出浓郁的乡土心息。
    3. (3) 文章最后一段引用古诗的作用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4. (4) 贴年画这种民俗,反映了人们哪些生活态度?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母曾呕吐,疑为中毒,因跪而尝之。伯父玚,深所嗟尚,称曰:“此儿吾家之颜子也。”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和士开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退而相谓曰:“ 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 他年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收埋骸骨,所见无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节选自《隋书•隐逸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 B . 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 C . 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 D . 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
    2. (2)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

      故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

      B . 兄弟愧惧,更相推让,为善士

      盈虚者如彼,而莫消长也

      C . 士谦知而辞,得免

      其闻道也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D . 或谓士谦曰,子多

      , 济水东流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士谦乐善好施。他周济乡里无钱办丧事的人家。还曾在某兄弟俩因分割财产不均,互相诉讼的情况下,自己拿出钱财化解了那兄弟俩的纠纷。 B . 李士谦有君子德行。他遵循孔子、荀子重黍稷的习俗,曾在一次社日聚会上,李士谦面对丰富的食物,却先摆上黍米饭,令前来聚会的老少自愧不如。 C . 李士谦是个大孝子。他幼年丧父,侍奉母亲以孝闻名。他曾经为弄清母亲呕吐的原因,而尝食她的呕吐物,伯父为此深受感动。 D . 李士谦性格宽厚。他把闯入家田里的牛牵到阴凉处喂养,比牛主人养得还要好;有人偷割了他的禾苗,他却不加阻拦,甚至放走被家仆抓住的盗粟者。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

      ②他年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

    5. (5) 李士谦的德行深得乡人爱戴,他死后,人们为他做了哪些事情?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小题。

    秋兴

    陆游(南宋)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 , 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释】①1180年,江西水灾,陆游开仓放粮,被小人借机弹劾。陆游愤而辞官,回到山阴。这首诗就是闲居山阴后所做。②迮(zé):狭窄。③桐江:在浙江桐庐县。汉代严光曾隐居在此地,在桐江垂钓。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人眼中看见的秋山、狭窄天地,耳中听到的五更画角声都让人感到悲凉压抑。 B . “乾坤”既指天地也象征朝廷和官场,“迮”囊括诗人仕途不顺、朝廷言路狭窄之意。 C . 本诗塑造了一个中年多病、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法施展的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 D . 本诗沉郁顿挫,近似于杜甫诗歌的风格,印证了刘应时“放翁前身少陵老”的评价。
    2. (2) 尾联是怎样抒发作者情感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动人的画面“ ,咏而归”。
    2. (2) 《短歌行》中化用《诗经》中的诗句“ ”,表达对人才的渴求。
    3. (3) 《归园田居》(其一)中,“ ”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性格,这也是诗人进入官场却最终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 6. (2022高一上·重庆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45°人生”这一网络新词进入人们视野,用以描述当代年轻人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的状态。有人认为“45°人生”是仰卧起坐中的不上不下,这个姿势是颤抖的,是尴尬踌躇的半摆烂姿态;也有人认为“45°人生”更像是起跳前蓄势待发的下蹲;还有人认为“45°人生”是年轻人在卷和躺中反复横跳后的理性……

    放眼世界,奥密克戎环绕我们周围,神舟十四号已安全返航,卡塔尔世界杯在欢腾……挑战、突破、融合,世界如此多元!

    作为新时代新青年,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你结合自身经历或社会实际,谈谈你对“45°人生”的看法。

    要求: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六、其他(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钟扬的“暖”是① _____的。这体现在他对学生的关爱上。他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更会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为他们②_____一套个性化的发展规划,不让一个人掉队。钟扬曾说:“培养学生就像我们采集种子,每一颗种子都很宝贵,你不能因为他外表看上去不好看就不要,说不定这种子以后能长得很好。”

    当钟扬的工作重心转到西藏时,他承认,自己的招生名额渐渐倾向他心目中的这所“世界学府”。钟扬的学生、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徐翌钦回忆道,实验室里有很多学生是钟老师从少数民族地区招进来的。“这些同学由于底子薄,知识基础与上海本地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刚开始都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联系了钟老师,钟老师总是鼓励他们报考自己的研究生,他说,‘读我的研究生基础差一点没关系,我帮你补,你只需要有一颗热爱植物学的心。’”

    于是,钟扬的学生就像古代的门客一样“③ _____”,有做科学研究的,有做科普的,有从事创新创业的。 钟扬停不下来的点子,就这样在他每个学生中生根发芽,变为现实。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当钟扬的工作重心转到西藏时,他承认,自己的招生名额渐渐倾向这所他心目中的“世界学府”。 B . 有一天钟扬的工作重心转到了西藏,他承认,自己的招生名额渐渐倾向他心目中的这所“世界学府”。 C . 当钟扬的工作重心转到西藏时,他承认,自己的招生渐渐倾向他心目中的这所“世界学府”。 D . 有一天钟扬的工作重心转到了西藏,他承认,自己的招生渐渐倾向这所他心目中的“世界学府”。
    3. (3)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表达效果。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水是生命之源。然而,凡事过犹不及,如果空气中① ,也就是湿度较大时,就不一定是好事了。这不但会使人们体感不适,而且会对环境中物品的品质或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那该怎么破解呢?(  )

    这些干燥剂的成分是什么呢?文献报道,目前国内 85%以上的药用干燥剂为硅胶干燥剂。这里所说的硅胶又是什么物质呢?这要从硅元素说起。硅是地壳中含量居于第二的元素。硅的氧化物是大家熟知的二氧化硅(SiO2),二氧化硅通常可分为结晶型和无定形两大类。② 是结晶型二氧化硅,其典型代表是水晶;结构单元排列无序的是无定形二氧化硅,其典型代表就是硅胶。要注意,我们这里所说的“硅胶”③ 尽管在很多时候,硅橡胶也被简称为“硅胶”。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 (2) 下面是文中括号内的四个句子,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药品中的有效化学成分是治疗疾病的关键,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则是让这些化学成分保持自身稳定性的重要条件。②此外,我们还会在有些药瓶里发现一些袋装或者塑料小瓶装的干燥剂,上面标着“不可食用”等字样。③最简单的办法是吸收掉多余的水分。④因此,药品说明中都要求将药品保存在阴凉干燥处。

      A . ③①④② B . ③①②④ C . ①③④② D . ①④③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