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二单元 /8 /8.1 荷花淀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8.1《荷...

更新时间:2023-05-30 浏览次数:23 类型:同步测试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材料一: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地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

    材料二: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节选自铁凝《哦,香雪》)

    材料三: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也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

    (节选自孙犁《荷花淀》)

    1. (1) 下列对选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中的新媳妇有着笑而不语、美丽娴静的别样韵致,“半晌”二字足见新婚被子的珍贵和她情感上的不舍,也因此更见出人物形象的真实。 B . 材料二中“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的自动铅笔盒,象征着文化、知识、现代文明,体现了香雪对新生活的向往。 C . 材料二写到“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香雪端详铅笔盒之后,希望同伴们盘问她,这是少女虚荣心的表现,也意味着纯真而质朴的乡村文化的失落。 D . 材料三中“柔滑修长的苇眉子”“在她怀里跳跃着”,这两句活画出了水生嫂有着优美的劳动姿态和娴熟的编席手艺。
    2. (2) 下列对选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选文写新媳妇的肖像、神态、动作以及“我”的解释,但不写新媳妇的语言,目的是写出新媳妇在贫寒中仍然保持着温润的美好。 B . 材料二,作者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山村少女纯真善良、洁白无瑕的心灵,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 C . 材料三,在皎洁的月光下“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两个充满想象的比喻,把水生嫂的劳动场面诗化了。 D . 材料一写新媳妇的神态、材料二写香雪的动作、材料三写水生嫂的劳动场面,都有着清新的笔调、温婉的用词以及灵动的叙述节奏,勾勒出一幅“文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画面。
    3. (3) 请根据小说的特点,分别给三则材料拟写标题,每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小题。

    荷花淀(节选)

    孙犁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女人抬头笑着问:

    “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

    “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

    女人说:“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

    “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

    ……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这几个女人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

    “你看说走就走了。”

    “可慌(高兴的意思)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娘也没见他这么慌过!”

    “拴马桩也不顶事了。”

    “不行了,脱了缰了!”

    “一到军队里,他一准得忘了家里的人。”

    “那是真的,我们家里住过一些年轻的队伍,一天到晚仰着脖子出来唱,进去唱,我们一辈子也没那么乐过。等他们闲下来没有事了,我就傻想:该低下头了吧。你猜人家干什么?用白粉子在我家影壁上画上许多圆圈圈,一个一个蹲在院子里,托着枪瞄那个,又唱起来了!”

    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唉呀!那边过来一只船。”

    “唉呀!日本鬼子,你看那衣裳!”

    “快摇!”

    小船拼命往前摇。她们心里也许有些后悔,不该这么冒冒失失走来;也许有些怨恨那些走远了的人。但是立刻就想,什么也别想了,快摇,大船紧紧追过来了。

    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的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

    后面大船来的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哗哗,哗哗,哗哗哗!

    “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的一摇,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就在她们的耳边响起一排枪声!

    整个荷花淀全震荡起来。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一准要死了,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

    但是那些隐蔽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半眼也没有看她们。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

    手榴弹把敌人那只大船击沉,一切都沉下去了。

    妇女们带着浑身水,又坐到她们的小船上去了。

    水生对着荷花淀吆喝:“出来吧,你们!”

    好像带着很大的气。

    她们只好摇着船出来。忽然从她们的船底下冒出一个人来,只有水生的女人认的那是区小队的队长。这个人抹一把脸上的水问她们:“你们干什么来呀?”

    水生的女人说:“又给他们送了一些衣裳来!”

    小队长回头对水生说:“都是你村的?”

    “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

    小队长开了个玩笑,他说:

    “你们也没有白来,不是你们,我们的伏击不会这么彻底。可是,任务已经完成,该回去晒晒衣裳了。情况还紧的很!”

    战士们已经准备转移。一人摘了一片大荷叶顶在头上,抵挡正午的太阳。几个青年妇女把掉在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战士们的三只小船就奔着东南方向,箭一样飞去了。不久就消失在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

    1. (1) 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用诗意的语言描写水生嫂月下编席的场景和月光下的白洋淀,表现了白洋淀的地方特色,营造了一种优美、宁谧的氛围。 B .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手指的“震动”实际上就是心灵的“震动”,通过这一细节可以透视人物内心复杂而激动的情感活动。 C . 敌人突然出现,妇女们拼命地往前摇船,摇得小船飞快,体现了她们的紧张与害怕。 D . 小说战斗过程的转换与妇女们由紧张到惊疑到愉快的心理过程的转换相结合,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水生和女人简单朴素的对话,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女人虽震惊不舍,但也识大体,明大义。 B . 文章的景物描写,比如开头作者借助两个充满想象力又贴切的比喻,把这个场景诗意化了。 C . 敌人突然出现,妇女们拼命地往前摇船,小船也“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一样迅猛前行,这一段描写非常精彩,人物形象突出,动作描写、景物描写与神态描写相结合,表现了人物的英勇品质。 D . 以现实主义为根基而揉进浪漫主义情调,把时代风貌的真实画面同作者的真挚感情交融在一起,表现了人性的善、人性的美和人伦的和谐。
    3. (3) 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多种手法,请加以分析。
    4. (4) 有人说,孙犁的文章“平中见奇、淡而有味”,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看法。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小题。

    荷花淀(节选)

    孙犁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硕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女人抬头笑着问:

    “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

    女人说:“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屑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懂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这才是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第二天,女人给他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那几家也是这些东西,交水生带去。一家人送他出了门。父亲一手拉着小华,对他说:“水生,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

    全庄的男女老少也送他出来,水生对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小说开头写女人在院里等丈夫回来,是因为因为水生外出开会,会带回来党组织最新的消息,而很晚未回去,说明斗争形势严峻,她为自己的丈夫担心。 B . 女人听说丈夫要赴前线打击日寇,编席时手指划破、鼻子发酸、为丈夫打点包裹等细节,真实地表现了她把对丈夫的依恋与离别的感伤转化为理解和支持的心理过程。 C . 小说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外貌和心理描写等多种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抗日战争时期一位留守农村的妇女形象。 D . 作为“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小说风格清新淳朴,散发着潮湿湿的水气,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弥没着浓郁的诗意。 E . 小说的语言华美而真挚,夫妻话别时语短情长,“平中见奇,淡而有味”。
    2. (2) 小说中的女人(即水生嫂)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3) 小说划线处写水生回到家,问完了父亲和儿子的情况后“笑了一下”,你如何理解水生的“笑”?
    4. (4) 小说开头两段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荷花淀

    孙犁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很晚丈夫才回来了。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女人望着丈夫的脸,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

    “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说:

    “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

    “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

    “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

    “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

    “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

    (编者按:水生离开后,水生女人和几个同伴一起偷偷划船去看望各自的丈夫,可惜没有遇到。在回来的路上,她们遇上日本鬼子的追击……)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的一摇,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几只野鸭扑楞楞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就在她们的耳边响起一排枪声!整个荷花淀全震荡起来。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一准要死了,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

    但是那些隐蔽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半眼也没有看她们。

    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

    手榴弹把敌人那只大船击沉,一切都沉下去了。妇女们带着浑身水,又坐到她们的小船上去了。水生对着荷花淀吆喝:

    “出来吧,你们!”

    好像带着很大的气。她们只好摇着船出来。忽然从她们的船底下冒出一个人来,只有水生的女人认的那是区小队的队长。小队长回头对水生说:

    “都是你村的?”

    “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一泅,又沉到水底下去了,到很远的地方才钻出来。

    小队长开了个玩笑,他说:

    “你们也没有白来,不是你们,我们的伏击不会这么彻底。可是,任务已经完成,该回去晒晒衣裳了。情况还紧的很!”

    几个青年妇女划着她们的小船赶紧回家,一个个像落水鸡似的。一路走着,因过于刺激和兴奋,她们又说笑起来,坐在船头脸朝后的一个噘着嘴说:

    “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见了我们爱搭理不搭理的!”

    “啊,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

    她们自己也笑了,今天的事情不算光彩,可是:

    “我们没枪,有枪就不往荷花淀里跑,在大淀里就和鬼子干起来!”

    “我今天也算看见打仗了。打仗有什么出奇,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呀!”

    “打沉了,我也会凫水捞东西,我管保比他们水式好,再深点我也不怕!”

    “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

    “刚当上兵……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这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亩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听到丈夫要去到大部队上,水生女人心中十分震惊。吮手指既是下意识的举动,也是为了掩饰内心的波动。 B . “你总是很积极的”内涵十分丰富,既有对丈夫“先斩后奏”的埋怨,又有对丈夫前往大部队后安危的担忧。 C . 水生对妻子很冷漠。他不仅在伏击敌人时,半眼没看女人们;而且击退敌人后,还训斥她们是“落后分子”。 D . 小说以女人们成立队伍,配合子弟兵反围剿为结局,蕴含了妇女解放的主题,展现了抗日根据地的新风气。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划线处的景物描写有象征意义。“铜墙铁壁”“监视白洋淀的哨兵”都暗示荷花淀里有埋伏的战士,为下文伏击敌人的情节做了铺垫。 B . 作者在情节安排上匠心独运。次要情节简笔带过,重要情节不惜繁笔;情节安排上注重波折,扣人心弦,如“夫妻话别”这一情节。 C . 本文洋溢着革命浪漫主义精神。作者回避战场的残酷厮杀,代之以旖旎的风光和人物的从容谈笑,使读者感受到战争中诗意和温馨。 D . 语言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作者善于使用语言描写塑造人物,以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口语词和方言词的使用,使本文充满生活气息。
    3. (3) 从全文看,小说前两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4. (4) 以水生女人为代表的荷花淀女性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嘱咐

    孙犁

    与日寇殊死搏斗了八年的水生,随部队经过平原时,请假回家。他在门口遇见了水生嫂,亲热地喊了一声:“你!”

    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抽抽搭搭地哭了。水生看见她的白布鞋,知道父亲准是不在了,两个人在那里站了一会儿。还是水生把门掩好说:“不要哭了,家去吧!”他在前面走,女人在后面跟,走进院里,女人紧走两步赶到前面,到屋里去点灯。

    水生看着她。离别八年,她好像并没有老多少,今年29岁,头发虽乱而黑,脸孔苍白,可两眼里的光还是那么强烈。他望着她身上那自织自纺的棉衣和屋里的陈设,身上心里,都表现出是一种深藏的志气支撑,闯过了无数关口。

    水生告诉女人,自己在外想家。“我们可常想你,黑夜白日,你能猜猜我们想你的苦情吗?我们想你,可没有想叫你回来,那时日本人在村边。可夜里一觉醒来,我就想,你能像天上星星在我眼前晃一晃就好了。可能够吗?”

    “这不回来晃一晃吗?明天早上起去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同志们都来了。”女人呆了。

    她低下头去,又无力的仄在炕上。过了好半天,她说:“明天我撑冰床去送你。”

    鸡叫三遍,女人给水生做了饭吃。这是一个大雾天,地上堆满了霜雪。女人背上冰床,锁了梢门,送丈夫上路。出了村,她要丈夫到爹的坟上去看看。水生说等以后回来再说,女人不肯。她说:“你去看看,爹这一辈子为了我们。八年,你只在家里待了一个晚上,爹叫你出去打仗了,是他一个人照顾了全家。这是什么太平日子呀?整天介东逃西窜。因为你不在家,爹对我们娘俩,照顾得唯恐不到。只怕一差二错,对不起在外抗日的儿子。每逢夜里一有风声,他老人家就先在院里把我叫醒,说,水生家起来吧,给孩子穿上衣裳。不管是风里雨里,多冷多热,老人背上孩子跑,累得哮喘咳嗽。是这苦日子、遭难的日子、担惊受怕的日子把老人家累死的。还有那年大饥荒……”

    在河边,他们上了冰床。女人轻轻跳上后尾,像只蜻蜓爬上草。轻轻用竿子一点,冰床就飞起来,像离开冰面行走,推起的冰屑打起团团旋花。她的围巾向后飘起来,脸冻得通红,嘴里却冒着热气。前面一条窄小的冰缝,水在里面汹汹的流,她只说了声“小心”,两脚轻轻用劲,冰床像受惊的蛇,抬起头来窜了过去。水生警告她:“你疯了吗?慢些!”女人没言语,呆望着丈夫,停了一会儿,轻轻的喘了两口气,说:“你知道,我心里很乱。八年我才见到你,又送你去。我为什么撑得这么快?为什么急着把你送到战场去?是想你快快去,快快打走了进攻我们的敌人,你才能再快快的回来,和我见面。我们这些留家里的女人,最盼胜利。我们在地洞里、在高粱地里等这一天。这天来了,我们的高兴是不能和别人说的。进攻我们的敌人,是坐飞机来的;他们(国民党)躲在后方,妻子团聚了八九年。他们来了,可把我们的幸福打破了,他们打破了我们的心,他们罪孽这么重,一定要把他们全消灭!”

    太阳从冰面升起来,冲开了雾,形成了一条红色胡同,照在冰床上。女人说:“爹活着时常说,水生出去是打开一条活路,打开了这条活路,我们就能活,不然我们就活不了了。八年,他老人家焦愁死了。如今国民党又和日本一样,想把我们活着的人逼死。你记着爹的话,向上长进,不要分心,好好的打仗。八年过去了,时间不算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

    水生上了岸,望着呆呆站在冰床上的女人说:“村里去吧。”女人忍住泪,笑着说:“快去你的吧。记着,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胜利的消息。”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一个“你”字,生动再现了水生见到多年未见的妻子后既高兴又显得有点木讷,不知道从何说起的情景,具有个性色彩。 B . 水生八年抗战回来,在门口和女人打招呼,女人先是因为水生的回来而欣喜得笑了,然后又因想起八年来的不容易而哭了。 C . “低下头去”“无力的仄在炕上”,写出了女人听说水生明天就要去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时,内心充满了失望和怨恨。 D . 在送水生去参加战斗的路上,女人坚持一定要水生去爹的坟前看看,是因为八年来,爹为了支持水生的革命,付出了太多。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离奇,跌宕起伏,在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中,表现出了主人公情感的起伏变化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B . 本文善用细腻的神态描写,比如多次用“呆”字揭示水生嫂的内心情感世界,“呆”中见深情,“呆”中凸显人物性格。 C . 作者借水生嫂的叙述,将水生爹这样一位理解革命、支持亲人投身革命、期盼革命胜利的老人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D . 作者善于运用平原地区农村生活的口语,使文章读来通俗易懂,既增添了文章的乡土气息,又符合人物的特定身份。
    3. (3) 孙犁是“荷花淀派”创始人,其小说被誉为“诗化小说”,结合选文及你对诗歌特点的理解,谈谈孙犁“诗化小说”的特征。
    4. (4) 这篇小说以“嘱托”为题有哪些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
三、选择题
  • 6.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地一摇,小船     进了荷花淀。

    ②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     出头来。

    ③忽然从她们的船底下    出一个人来,只有水生的女人认得那是区小队的队长。

    ④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的船上,一泅,又沉到水底下去了,到很远的地方才     出来。

    A . 驶    露    冒    伸 B . 驶    冒    露    伸 C . 窜    露    冒    钻 D . 窜    冒    露    钻
  • 7.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sè)     午(xiǎng)   脸(jiá)      生(chù) B . 白(kòng)   尸(hài)     荒(zhǒng)   罗(hóu) C . 唐(tuí)     蓬(hāo)    念(dào)     告(wū) D . (zhǎo)   紫(jiàng)   听(líng)     抵(wǔ)
  • 8.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初秋的芦苇荡别有情趣。你看,____________,如绿透了的海,____________,那是阳光爱意下羞涩的点缀。雾霭溶溶的、柔柔的。苇穗已在拔节,_____________,犹如待开待展的高粱穗。芦苇荡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阳光里变幻着奇彩。你惊叹大自然的万千神奇,但眼前的一切只不过是大自然的随心所欲。

    ①无边无际的绿在晨曦下浩浩荡荡  ②苇尖上挂上了一层淡淡的亮色  ③新穗抹了浅浅的绿  ④红的敷抹  ⑤黄的点染  ⑥绿的底色

    A . ①③②⑥⑤④ B . ③①②⑥④⑤ C . ①②③⑥④⑤ D . ③②①⑥⑤④
  • 9. 下列句子顺序已打乱,请重新排列,选出语意最连贯的一项(   )

    ①孙犁的《荷花淀》则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荷花淀中一群温柔多情、坚贞勇敢的农村妇女的形象,她们仿佛是荷花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

    ②一群采莲的少女,她们的裙子绿得像荷叶一样,红润的脸颊与盛开的荷花相映增美,人荷相杂使人难以分清,悠扬的歌声从荷花丛中飘出。

    ③“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④王昌龄的《采莲曲》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活情趣的采莲图画。

    A . ①③④② B . ①④③② C . ③②①④ D . ③④②①
  • 10. (2020高一上·龙海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中国各种艺术形式中,篆刻是一个___________的门类。篆刻是从实用印章的应用中发展而来的,中国的印章最初用在制陶工艺方面,上面镌刻的是图案、花纹或族徽,到春秋战国时期,刻有官职名或人名的文字印章得到普遍使用,唐宋以后,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 印章不再局限于用来昭示身份与权力,而是通过镌刻人名字号,斋馆名称、成语警句等来表达情趣志向,印章也就超越实用功能,成为文人表达自己审美追求的独特方式。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华——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明清时期,众多_______的艺木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再加上他们对印面布局的精心设计,对各种刀法的熟练掌握,篆刻艺术迅速走向成熟并孕育出_______的流派风格。篆刻艺术的发展及成就,使印章成为与中国画、中国书法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中_______的组成部分。

    一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 别具匠心   才思敏捷   异彩纷呈   弥足珍贵 B . 别具匠心   才华横溢   奇光异彩   不可或缺 C . 十分独特   才华横溢   异彩纷呈   不可或缺 D . 十分独特   才思敏捷   奇光异彩   弥足珍贵
  • 11. 下列各句中,表达最得体的一句是(   )
    A . 市教育局有关领导认真答复了家长关于学生体育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否影响高考录取这一问题的垂询。 B . 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要善良诚信,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地做人。 C . 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改进意见,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D . 某出版社有意请某著名作家出席为他召开的作品研讨会,该著名作家谢绝说:“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 1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载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 , 变废为宝。

    ②当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献爱心的时候,你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 , 你这样做,不感到羞愧吗?

    ③为了不使中华民族处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危险境地,我们只有奋起反抗,把侵略者赶出国土。

    ④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 , 在此一举!”

    ⑤老李头教训儿子说:“你整天不学无术 , 就知道上网玩游戏,长此以往,怎么好啊?”

    ⑥经过各方势力的压迫,再加上他们内部的竞争调整,这三大房地产公司实力相当,在市场上已形成了鼎足之势

    A . ①③⑥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⑤ D . ②⑤⑥
  • 13.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吸吮  按装  泽被后世  贻笑大方 B . 凫水  暮蔼  胜券在握  恼羞成怒 C . 蹿蹦  赡养  闻过饰非  漠不关心 D . 噘嘴  妨碍  阴谋诡计  再接再厉
四、语言表达
  • 14. 根据《荷花淀》课文前四段中的词句,组合成一首描写荷花淀美好风光的绝句或律诗。要求:符合绝句和律诗的格式特征。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

    “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五、文学类阅读-双文本
  • 1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孙犁

    赵庄村南有三间土坯房,一圈篱笆墙,面临着滹沱河,那是赵老金的家。

    自从敌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楼,老人整天到河边去,有鱼没鱼,就在这里呆一天。看看天边的山影,看看滹沱河从天的边缘那里白茫茫地流下来,像一条银带,在赵庄的村南曲敛了一下,就又奔到远远的东方去了。

    “五一”以后,这里一向是常住八路军和工作人员的。这些日子,每逢赵老金睡下了,母亲和女儿小菊到了东间,把窗户密密地遮起来,一盏小小的菜油灯挂在机子的栏杆上,女儿登上机子,母亲就纺起线来。

    现在是九月底的天气,夜深了,河滩上起了风,听见沙子飞扬的声音,窗户也呼打呼打的响。屋里是纺车嗡嗡和机子挺拍挺拍的合奏。

    母亲忽然听见窗户上啪啪地响了两下,她停了一下纺车,以为是风吹的,就又纺起来。立时又是“啪啪啪”的三下,这回是这么清楚,连机子上的女儿也听见了,转眼望着这里。

    母亲把耳朵贴到窗纸上去,外面就有这么一声非常清楚、熟悉又亲热的声音:

    “大娘!”

    “咳呀!李连长来了!”母亲一下就出溜下炕来,把纺车也带翻了。女儿又惊又喜地把机子停止,两手接着柱板,嘱咐着母亲:“你看你,小心点。”母亲摘下灯来,到外间去开了门,老李一闪进来,随手又关了门,说:“大伯在家吗?”

    “在家里。干什么呀,这么急?”

    “我们有十几个人要过河,河里涨了水,天气又凉不好浮。看见河边有一只小船,我们又不会驶,叫起大伯来帮帮忙。”

    小菊听着,连忙从机子上下来到西间去了。

    “十几个人?他们哩?”大娘问。

    “在外边。我是跳墙进来的。”老李说。

    “那你就快点吧!”大娘向着西间喊了一声。

    “来了。走吧,同志。”老金已经穿好衣服,在外间等候了。

    大娘掩好门,回到屋里,和女儿坐在炕上。她听着,河滩里的风更大了,什么声音也听不见。风杀了,一股寒气从窗子里透进来。

    老金回来,他的胡子和鬓角上挂着一层霜雪。他很忧愁地说:“变天了,赶上了这么个坏天气!要是今黑间封了河,他们就不好过来了。”

    一家三口,惦记着那十几个人,放心不下。

    早晨,天没亮,大娘就去开了门。满天满地霜雪,草垛上、树枝上全挂满了。树枝垂下来,霜花沙沙地飘落。

    当大娘正要转身回到屋里的时候,在河南边响起一梭机枪。这是一个信号,平原上的一次残酷战斗开始了。

    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中间是清脆沉着的步枪声。一家人三步两步跑到堤埝上,朝南望着。

    赵老金忘记了那飞蝗一样的子弹,探着身子望着河那边。他看见那一小队人退到了河边。当他们一看出河里已经结了冰,中间的水又是那么凶的时候,微微踌躇了一下。但是立刻就又转过身去了,他们用河岸作掩护,开始向三面的敌人疯狂地射击。老金看见就在那烟火里面,这一小队人钻了出来,先后跳到河里去了。他们跳进结冰的河里,用枪托敲打着前面的冰,想快些扑到河中间去。但是腿上一阵麻木,心脏一收缩,他们失去了知觉,沉下去了。

    老金他们冒着那么大的危险跑到河边,也只能救回来两个战士。他们那被水湿透的衣裳,叫冷风一吹,立时就结成了冰。

    “你们昨晚上过去了多少人?”

    “二十个。就剩我们两个人了!”战士们说。

    “老李呢?”

    “李连长死在河里了。”

    这样过了两天,天气又暖和了些。太阳很好,赵老金吃过午饭,一句话也不说,就到河边去了。他把网放在一边,坐在沙滩上抽一袋烟。河边的冰,叫太阳一照,乒乓地响,反射着太阳光,射得人眼花。老金往河那边望过去,小麦地直展到看不清楚的远地方,才是一抹黑色的树林,一个村庄,村庄边上露出黄色的炮楼。老金把眼光收回来。他好像又看见那一小队人从这铺满小麦的田地里渡过来,纵身到这奔流不息的水里。

    他站立起来,站到自己修好的一个小坝上去。他记得很清楚,那两个战士是从这个地方爬上岸来的。他撒下网去,他一网又一网地撒下去,慢慢地拉上来,每次都是叹一口气。

    他在心里祝告着,能把老李他们的尸首打捞上来就好了,哪怕打捞上一支枪来呢!几天来只打上一只军鞋和一条空的子弹袋。就这点东西吧,他也很珍重地把它们铺展开晒在河滩上。

    这些日子,大娘哭得两只眼睛通红。小菊却是一刻不停地织着自己的布,她用力推送着机子,两只眼狠狠地跟着那来往穿送的梭转。她用力踏着蹬板,用力卷着布。

    有时她到河岸上去叫爹吃饭,在傍晚的阳光里,她望着水发一会呆,她觉得她的心里也有一股东西流走了。

    老头固执得要命,每天到那个地方去撒网。一直到冬天,要封河了,他还是每天早晨携带一把长柄的木锤,把那个小鱼场砸开,“你在别处结冰可以,这地方得开着!”于是,在冰底下憋闷一夜的水,一下就冒了上来,然后就又听见那奔腾号叫的流水的声音了。这声音使老人的心平静一些。他轻轻地撒着网。他不是打鱼,他是打捞一种力量,打捞那些英雄们的灵魂。

    那浑黄的水,那卷走白沙又铺下肥土的河,长年不息地流,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站立在河边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纪念碑。

    一九四六年春于冀中

    (有删改)

    文本二:

    整个荷花淀全震荡起来。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一准要死了,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

    但是那些隐蔽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半眼也没有看她们。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

    手榴弹把敌人那只大船击沉,一切都沉下去了。水面上只剩下一团烟硝火药气味。战士们就在那里大声欢笑着,打捞战利品。他们又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来的拿手戏。他们争着捞出敌人的枪支、子弹带,然后是一袋子一袋子叫水浸透了的面粉和大米。水生拍打着水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是一包用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

    ……

    “出来吧,你们!”

    好像带着很大的气。

    ……

    “你们干什么来呀?”

    水生的女人说:

    “又给他们送了一些衣裳来!”

    小队长回头对水生说:

    “都是你村的?”

    “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

    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一泅,又沉到水底下去了,到很远的地方才钻出来。

    (节选自孙犁《荷花淀》)

    1. (1)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讲述赵老金一家帮助八路军战士渡河,在战士牺牲后执着打捞战士遗体遗物的故事,展现了群众饱满热忱的抗战情绪。 B . 孙犁善于使用细微动作去表现人物,如小菊“望着水发一会呆”可以看出她为战士的牺牲而伤心难过,但又矜持内敛的性格特征。 C . 碑是小说标题,寓意丰富。它既指在河边固执打捞的赵老金,他是此次战斗的见证者和纪念者,也指八路军英雄,昭示他们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D . 小说精心穿插多处环境描写,如“树枝垂下来,霜花沙沙地飘落”既写出了天气的恶劣,也烘托老百姓水深火热的生存处境。
    2. (2) 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滹沱河是文本一的重要物象,结尾“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寄寓的是当地军民击退敌军的决心和信心。 B . 文本二中“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的“长在”有“生根”“坚定”之意,此处用比拟手法写出了战士们稳站水中专注战斗的英姿。 C . 两篇小说同为表现冀中抗日斗争的作品,《碑》表现出了一种凝重悲壮的艺术风格,它改变了孙犁以《荷花淀》为代表的清新明快的审美特征。 D . 两篇小说均体现了诗化小说的特点,截取战争之外的寻常场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群众语言来表现军民鱼水情,语言朴素却不失美感。
    3. (3) “李连长”在文中出场次数不多,但其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这样设计的艺术效果。
    4. (4) 《文心雕龙》中说:“深文隐蔚,余味曲包。”强调文章贵有含蓄之美,文本一、二都体现了这个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 16.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各小题。

    文本一:

    孙犁

    赵庄村南有三间土坯房,一圈篱笆墙,面临着滹沱河,那是赵老金的家。

    自从敌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楼,老人整天到河边去,有鱼没鱼,就在这里呆一天。看看天边的山影,看看滹沱河从天的边缘那里白茫茫地流下来,像一条银带,在赵庄的村南曲敛了一下,就又奔到远远的东方去了。

    “五一”以后,这里一向是常住八路军和工作人员的。这些日子,每逢赵老金睡下了,母亲和女儿小菊到了东间,把窗户密密地遮起来,一盏小小的菜油灯挂在机子的栏杆上,女儿登上机子,母亲就纺起线来。

    现在是九月底的天气,夜深了,河滩上起了风,听见沙子飞扬的声音,窗户也呼打呼打的响。屋里是纺车嗡嗡和机子挺拍挺拍的合奏。

    母亲忽然听见窗户上啪啪地响了两下,她停了一下纺车,以为是风吹的,就又纺起来。立时又是“啪啪啪”的三下,这回是这么清楚,连机子上的女儿也听见了,转眼望着这里。

    母亲把耳朵贴到窗纸上去,外面就有这么一声非常清楚、熟悉又亲热的声音:

    “大娘!”

    “咳呀!李连长来了!”母亲一下就出溜下炕来,把纺车也带翻了。女儿又惊又喜地把机子停止,两手接着柱板,嘱咐着母亲:“你看你,小心点。”母亲摘下灯来,到外间去开了门,老李一闪进来,随手又关了门,说:“大伯在家吗?”

    “在家里。干什么呀,这么急?”

    “我们有十几个人要过河,河里涨了水,天气又凉不好浮。看见河边有一只小船,我们又不会驶,叫起大伯来帮帮忙。”

    小菊听着,连忙从机子上下来到西间去了。

    “十几个人?他们哩?”大娘问。

    “在外边。我是跳墙进来的。”老李说。

    “那你就快点吧!”大娘向着西间喊了一声。

    “来了。走吧,同志。”老金已经穿好衣服,在外间等候了。

    大娘掩好门,回到屋里,和女儿坐在炕上。她听着,河滩里的风更大了,什么声音也听不见。风杀了,一股寒气从窗子里透进来。

    老金回来,他的胡子和鬓角上挂着一层霜雪。他很忧愁地说:“变天了,赶上了这么个坏天气!要是今黑间封了河,他们就不好过来了。”

    一家三口,惦记着那十几个人,放心不下。

    早晨,天没亮,大娘就去开了门。满天满地霜雪,草垛上、树枝上全挂满了。树枝垂下来,霜花沙沙地飘落。

    当大娘正要转身回到屋里的时候,在河南边响起一梭机枪。这是一个信号,平原上的一次残酷战斗开始了。

    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中间是清脆沉着的步枪声。一家人三步两步跑到堤埝上,朝南望着。

    赵老金忘记了那飞蝗一样的子弹,探着身子望着河那边。他看见那一小队人退到了河边。当他们一看出河里已经结了冰,中间的水又是那么凶的时候,微微踌躇了一下。但是立刻就又转过身去了,他们用河岸作掩护,开始向三面的敌人疯狂地射击。老金看见就在那烟火里面,这一小队人钻了出来,先后跳到河里去了。

    他们跳进结冰的河里,用枪托敲打着前面的冰,想快些扑到河中间去。但是腿上一阵麻木,心脏一收缩,他们失去了知觉,沉下去了。

    老金他们冒着那么大的危险跑到河边,也只能救回来两个战士。他们那被水湿透的衣裳,叫冷风一吹,立时就结成了冰。

    “你们昨晚上过去了多少人?”

    “二十个。就剩我们两个人了!”战士们说。

    “老李呢?”

    “李连长死在河里了。”

    这样过了两天,天气又暖和了些。太阳很好,赵老金吃过午饭,一句话也不说,就到河边去了。他把网放在一边,坐在沙滩上抽一袋烟。河边的冰,叫太阳一照,乒乓地响,反射着太阳光,射得人眼花。老金往河那边望过去,小麦地直展到看不清楚的远地方,才是一抹黑色的树林,一个村庄,村庄边上露出黄色的炮楼。老金把眼光收回来。他好像又看见那一小队人从这铺满小麦的田地里渡过来,纵身到这奔流不息的水里。

    他站立起来,站到自己修好的一个小坝上去。他记得很清楚,那两个战士是从这个地方爬上岸来的。他撒下网去,他一网又一网地撒下去,慢慢地拉上来,每次都是叹一口气。

    他在心里祝告着,能把老李他们的尸首打捞上来就好了,哪怕打捞上一支枪来呢!几天来只打上一只军鞋和一条空的子弹袋。就这点东西吧,他也很珍重地把它们铺展开晒在河滩上。

    这些日子,大娘哭得两只眼睛通红。小菊却是一刻不停地织着自己的布,她用力推送着机子,两只眼狠狠地跟着那来往穿送的梭转。她用力踏着蹬板,用力卷着布。

    有时她到河岸上去叫爹吃饭,在傍晚的阳光里,她望着水发一会呆,她觉得她的心里也有一股东西流走了。

    老头固执得要命,每天到那个地方去撒网。一直到冬天,要封河了,他还是每天早展携带一把长柄的木锤,把那个小鱼场砸开,“你在别处结冰可以,这地方得开着!”于是,在冰底下憋闷一夜的水,一下就冒了上来,然后就又听见那奔腾号叫的流水的声音了。这声音使老人的心平静一些。他轻轻地撒着网。他不是打鱼,他是打捞一种力量,打捞那些英雄们的灵魂。

    那浑黄的水,那卷走白沙又铺下肥土的河,长年不息地流,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站立在河边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纪念碑。

    一九四六年春于冀中(有删改)

    文本二:

    整个荷花淀全震荡起来。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一准要死了,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

    但是那些隐蔽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半眼也没有看她们。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

    手榴弹把敌人那只大船击沉,一切都沉下去了。水面上只剩下一团烟硝火药气味。战士们就在那里大声欢笑着,打捞战利品。他们又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来的拿手戏。他们争着捞出敌人的枪支、子弹带,然后是一袋子一袋子叫水浸透了的面粉和大米。水生拍打着水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是一包用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

    (《荷花淀》节选)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讲述了赵庄村村民赵老金帮助八路军战士渡河,战士们被敌军围堵,大多命丧冰河,赵老金执著打捞战士遗体遗物的感人故事。 B . 母女俩夜间纺线前“把窗户密密地遮起来”,母亲“把耳朵贴到窗纸上”等细节照应上文“敌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楼”,暗示形势紧张。 C . 小说写到多种声音,“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中间是清脆沉着的步枪声”表明两军力量悬殊,揭示八路军此次战败的必然性。 D . 小说精心穿插多处环境描写,比如“树枝垂下来,霜花沙沙地飘落”就既写出了天气的恶劣,也表露出大娘担忧战士的沉重心情。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在构思和表达上都有“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比如李连长只出场一次,他与赵老金一家的亲厚已然传递出来。 B . 滹沱河是贯穿小说的物象,结尾处“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寄寓的是击退敌军的决心和信心。 C . 小说两次写到战士们跳进冰河的场景,一实一虚,强化了八路军战斗的艰苦和牺牲的悲壮,表现了赵老金的悲痛之情。 D . 小说独具匠心地运用了方言词语,比如“出溜”“风杀了”“黑间”“立时”等等,呈现出较为鲜明的地域特色。
    3. (3) 战士牺牲后,赵老金一家十分悲痛,但小菊和大娘表现并不相同,请结合前文分析作者这样刻画的合理性。
    4. (4) 有评论认为《碑》是孙犁小说中具有艺术个性的一篇,它不同于以《荷花淀》为代表的清新明快的审美风格。请对比文本一和文本二分析《碑》这篇小说的审美风格。
  • 17.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百合花(节选)

    茹志鹃

    一九四六年的中秋。

    这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我们文工团创作室的几个同志到各个战斗连去帮助工作。……

    我们刚到包扎所不久,来了一个乡干部,他一边放东西,一边对我们又抱歉又诉苦,他说的什么我就没大听清。好像是说什么被子的事,要我们自己去借。我这时正愁工作插不上手,便自告奋勇讨了这件差事,怕来不及就顺便也请了我那位通讯员,请他帮我动员几家再走。他踌躇了一下,便和我一起去了。

    我们先到附近一个村子,进村后他向东,我往西,分头去动员。不一会,我已写了三张借条出去,借到两条棉絮,一条被子,手里抱得满满的,心里十分高兴,正准备送回去再来借时,看见通讯员从对面走来,两手还是空空的。

    “怎么,没借到?”我觉得这里老百姓觉悟高,又很开通,怎么会没有借到呢?我有点惊奇地问。

    “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哪一家?你带我去。”我估计一定是他说话不对,说崩了。借不到被子事小,得罪了老百姓影响可不好。我叫他带我去看看。但他执拗地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我走近他,低声地把群众影响的话对他说了。他听了,果然就松松爽爽地带我走了。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的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的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的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的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

    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可是来不及了,那个媳妇抱了被子,已经在房门口了。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

    刚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就是她唯一的嫁妆。我听了,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通讯员也皱起了眉,默默地看着手里的被子。我想他听了这样的话一定会有同感吧!果然,他一边走,一边跟我嘟哝起来了。“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我忍不住想给他开个玩笑,便故作严肃地说:“是呀!也许她为了这条被子,在做姑娘时,不知起早熬夜,多干了多少零活,才积起了做被子的钱,或许她曾为了这条花被,睡不着觉呢。可是还有人骂她死封建。……”

    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呆了一会,说:“那!……那我们送回去吧!”

    “已经借来了,再送回去,倒叫她多心。”我看他那副认真、为难的样子,又好笑,又觉得可爱。

    他听我这么说,也似乎有理,考虑了一下,便下了决心似的说:“好,算了。用了给她好好洗洗。”他决定以后,就把我抱着的被子,统统抓过去,左一条、右一条的披挂在自己肩上,大踏步地走了。

    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的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有删改)

    荷花淀(节选)

    孙犁

    (几个女人的丈夫参加游击队,她们偷偷去看望,却没遇上。)

    几个女人羞红着脸告辞出来,摇开靠在岸边上的小船。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几个女人有点儿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可是青年人永远朝着愉快的事情想,女人们尤其容易忘记那些不痛快。不久,她们就又说笑起来了。……

    “哎呀!那边过来一只船。”

    “哎呀,日本!你看那衣裳!”

    “快摇!”

    大船追得很紧。

    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得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

    后面大船来得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

    “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1. (1) 下面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百合花》(节选)中的“我”是年轻的女文工团员,热情开朗,善于作群众工作。小说由“我”的所见所感展开,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B . 《百合花》(节选)“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这一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鲜活,也写出了当时的战争并不紧张,所以他才有这闲情在枪筒上插野菊花。 C . 《荷花淀》(节选)开篇的景物描写清新明朗,虽然作品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从作品所描画的背景中,我们看不到断壁残垣,看不到硝烟烈火。 D . 《荷花淀》(节选)“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一句中的“狠心贼”是反语,表现了女人们似骂实亲的心理活动,也流露了女人们没有见到丈夫的失望与伤心。
    2. (2) 《百合花》(节选)中作者为什么要安排“借被子被拒”这一情节?
    3. (3) 这两篇小说都是战争故事,却写到了普通劳动妇女,请结合文本分别赏析文中“新媳妇”与“几个女人”的人物形象。
    4. (4) 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荷花淀》(节选)最后一段文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