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高中语文 高考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 《旧五代史》专...

更新时间:2023-05-26 浏览次数:114 类型:复习试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安元信,字子言,代北人。元信以将族子,便骑射,幼事武皇克用,从平巢、蔡。光启中,吐浑赫连铎寇云中,武皇使元信拒之,元信兵败于居庸关。武皇性严急,元信不敢还,遂奔定州;王处存待之甚厚,用为突骑都校。乾宁中,处存子郜位。时梁军攻河朔三镇奔命不暇梁将张存敬军奄至城下既无宿备郜惧挈其族奔太原元信从之武皇待之如初用为铁林军使梁将氏叔琮之攻河东也,别将葛从周自马岭入,元信伏于榆次,挫其前锋。梁将李思安之攻上党也,王师将壁高河,为梁军所逼。别将秦武者,尤为难敌,元信与斗,毙之。由是梁军解去,城垒得立。武皇赐所乘马及细铠仗,迁突阵都将。庄宗嗣晋王位,元信从救上党,破夹寨,复泽、潞,以功授检校司空、辽州刺史,赐玉鞭名马。柏乡之役,日晚战酣,元信重伤,庄宗自临傅药。庄宗平定河南 , 移授横海军节度使。时契丹犯边,元信与霍彦威从明宗屯常山。元信恃功,每对明宗以成败勇怯戏侮彦威,彦威不敢答。明宗曰:“成由天地,不由于人。当氏叔琮围太原,公有何勇!今国家运兴,致我等富贵。”元信乃起谢,不复以彦威为戏。明宗即位,以元信尝为内衙都校,尤厚待之,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明年,移镇徐州。王师之讨高季兴,襄帅刘训逗挠军期,移授元信山南东道节度使以代训。岁余,改归德军节度使 , 就加兼侍中。明宗不豫,求入。末帝即位,授潞州节度使,加检校太尉。清泰三年二月,以疾卒于镇,时年七十四。大师。晋高祖即位,以元信宿望,令礼官定谥曰忠懿。

    1. (1) 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时梁军攻河朔三镇/奔命不暇/梁将张存敬军奄至城下/既无宿备/郜惧/挈其族奔太原元信/从之/武皇待之如初/用为铁林军使/ B . 时梁军攻河朔/三镇奔命不暇/梁将张存敬军奄至城下/既无宿备/郜惧/挈其族奔太原/元信从之/武皇待之如初用/为铁林军使/ C . 时梁军攻河朔/三镇奔命不暇/梁将张存敬军奄至城下/既无宿备/郜惧挈其族/奔太原/元信从之/武皇待之如初/用为铁林军使/ D . 时梁军攻河朔三镇/奔命不暇/梁将张存敬军奄至城下/既无宿备/郜惧/挈其族奔太原/元信从之/武皇待之如初/用为铁林军使/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嗣,本义指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文中“处存子郜嗣位”中的“嗣”指继承。 B . 河南,历史上一般对黄河以南地区的统称,具体范围广狭有异。秦汉时称今河套以南地区。 C . 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时,朝廷赐以旌节赋予调度的全权,故称。 D . 赠,此处指封赠,指古代朝廷对妃嫔、诸侯和大臣等的亲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的爵位或官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安元信幼事武皇却曾弃李克用而去。安元信在侍奉武皇李克用时,因兵败居庸关而不敢回去,于是去投奔定州王处存,受到优待。 B . 安元信作战勇猛有功,受到宠赏。他复归李克用,挫败梁军,保全城垒,受到赏赐;庄宗时救上党有功,柏乡之役受伤,庄宗亲为敷药。 C . 安元信虽曾居功自傲却能从善如流。当明宗批评告诫他决定成败的是天地而非人时,他起身表示感谢,并认清错误不再戏弄别人。 D . 安元信经历多位君主均受到重用。他在明宗时受到特别优待,末帝即位后又对其加官,后晋高祖即位后因其素有名望而定谥忠懿。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梁将李思安之攻上党也,王师将壁高河,为梁军所逼。

      ②元信恃功,每对明宗以成败勇怯戏侮彦威,彦威不敢答。

  •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德威,字镇远,朔州马邑人也。初事武皇,胆气智数皆过人。久在云中 , 谙熟边事,望烟尘之警,悬知兵势。以功加检校左仆射。

    天复中,汴将氏叔琮来逼晋阳。时诸军未集,城中大恐,德威与李嗣昭选募锐兵出诸门,攻其垒,擒生斩馘,汴人枝梧不暇,乃退。李思安之寇潞州也,筑夹城,围潞州,内外断绝。德威以精骑薄之,进营高河,令游骑邀其汴人。汴军闭壁不出,乃自东南山口筑甬道树栅以通夹城,德威之骑军,倒墙堙堑,日数十战,前后俘 , 不可胜纪。

    初,德威与李嗣昭有私憾,武皇临终谓庄宗曰:“进通忠孝不负我,重围数年,又似与德威有 , 以吾命谕之,若不解重围,殁有遗恨。”庄宗达遗旨,德威感泣,由是励力坚战,竟破强敌,与嗣昭欢爱如初。以功加检校太保、同平章事、振武节度使。

    七年十二月,帝亲征,进薄汴营,营于野河上。汴将韩勍率精兵三万,铠甲皆被缯绮,金银炫曜,望之森然,我军惧形于色。德威谓李存璋曰:“贼结阵而来,观其形势,志不在战,欲以兵甲耀威耳。此时不挫其锐,吾军不振矣!”乃遣存璋谕诸军曰:“尔见此贼军否?是汴州天武健儿,皆屠沽佣贩,纵被精甲,十不当一。”德威自率精骑击其两偏,左驰右决,出没数四。是日,获贼百余人,贼渡河而退。

    八年正月,德威率骑军致师于柏乡,令三百骑以压汴营。王景仁悉其众结阵而来亭午两军皆阵庄宗问战时德威曰汴军气盛造次较力殆难与敌。古者师行不逾一。今贼远来决战,纵挟糗鞴,亦不遑食。晡晚之后,饥渴内侵,士心既倦,将必求退。乘其劳弊,以生兵制之。以臣所筹,利在晡晚。”诸将皆然之。汴军自至申,阵势稍却,德威麾军呼曰;“汴军走矣!”庄宗等因冲其阵,夹攻之,大败汴军,杀戮殆尽。

    十五年,晋军将大举以定汴州。德威自幽州率本军至。庄宗使问战备,德威奏曰:“以我深入之众,抗彼激愤之军,不以方略制之,恐难必胜。”庄宗曰:“河上终日挑战,恨不遇贼,今款门不战,非壮夫也!”乃率亲军成列而出,德威不获已,从之。谓其子曰:“吾不知其死所矣!”汴之游军入晋辎重,众骇,奔入德威军,因纷扰无行列。德威兵少,不能解,父子俱战殁。庄宗恸哭谓诸将曰:“丧我良将,吾之也!”

    天成中,诏与李嗣昭、符存审配飨庄宗庙廷。晋高祖即位,追封燕王。

    (选自《旧五代史(唐)列传八》)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景仁悉其众结阵而来亭午/两军皆阵/庄宗问战/时德威曰/汴军气盛/造次较力/殆难与敌 B . 王景仁悉其众结阵而来/亭午/两军皆阵/庄宗问战时/德威曰/汴军气盛/造次较力/殆难与敌 C . 王景仁悉其众结阵而来/亭午/两军皆阵/庄宗问战/时德威曰/汴军气盛造次/较力殆难与敌 D . 王景仁悉其众结阵而来亭午/两军皆阵/庄宗问战时/德威曰/汴军气盛造次/较力殆难与敌
    2. (2) 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馘:敌人   B . 隙:隔阂 C . 竟:最终 D . 咎:责任
    3. (3)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云中,古郡名,秦时置郡,治所在云中县。有时泛指边关。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一句中,“云中”指的是云中郡。 B . 舍,舍本义是简易的居所,给人临时歇息所用。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也可用作谦辞。 C . 未,古人根据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总结出十二时辰计时法,“未”对应的是十五时至十七时。 D . 配飨,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后来在皇帝的批准下,功臣的神位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称为配飨。
    4.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周德威骁勇善战,不畏强敌。汴军逼近晋阳、进犯潞州时,他均主动出击,杀敌无数,锐不可当。 B . 周德威忠于国家,大义当先。他在国家危难之际,感念武皇重托,全力以赴,力克强敌,与同侪尽弃前嫌。 C . 周德威能谋善断,相机行事。对于炫耀军威的汴将,他伺其气势消退后出兵制胜;对于奔袭而来的汴将,他立即出兵挫其锐气。 D . 周德威深为君王倚重。他为庄宗在出战时机和作战方案上出谋划策。可惜在平定汴州时,庄宗逞气使性冒然出击,最终周德威战死。
    5.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德威以精骑薄之,进营高河,令游骑邀其汴人。

      ②是汴州天武健儿,皆屠沽佣贩,纵被精甲,十不当一。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文本一:

    赵凤,幽州人也。少为儒。唐天祐中,燕帅刘守光尽率部内丁夫为军伍,而其面,为儒者患之。儒者多为僧以避之,凤亦落发至太原。顷之,从刘守奇奔梁,梁用守奇为博州刺史,表凤为判官。唐庄宗闻凤名,得之甚喜,以为护銮学士。后庄宗即位,拜凤中书舍人。及入汴,改授礼部员外郎。庄宗及刘皇后幸张全义第,后奏曰:“妾五六岁失父母,每见老者,思念尊亲泣下,以全义年德,妾欲父事之,以慰孤女之心。”庄宗许之,命凤作笺上全义,定往来仪注。凤上书极谏,不纳。天成初,置端明殿学士,凤与冯道俱任其职。时任圜为宰相,为安重诲所倾,以至罢相归磁州。及朱守殷以汴州叛,驰驿赐圜自尽。既而凤哭谓安重诲曰:“任圜,义士也,肯造逆谋以雠君父乎?如此滥刑,何以安国!”重诲笑而不责。明年春,有僧自西国取经回,得佛牙大如拳,褐渍皴裂,进于明宗。凤扬言曰:“曾闻佛牙锤锻不坏,请试之。”随斧而碎。时宫中所施已逾数千缗,闻毁乃止。及车驾还洛,留知汴州事。长兴中,安重诲出镇河中,人无敢言者,惟凤极言于上前曰:“重诲是陛下家臣,其心终不背主,五年秉权,贤豪俯伏,但不周防,自贻浸润。”明宗以为朋党,不悦其奏。重诲获罪,乃出邢州节度使。及闵帝蒙尘于卫州凤集宾佐军校垂涕曰主上播迁渡河而北吾辈安坐不赴奔问于礼可乎军校曰:“唯公所使。”将行,闻闵帝遇弑而止。清泰初,召还,授太保。凤性豁达,凡士友以穷厄告者,必倾其资而饷之,人士以此多之也。既而病足,不能朝谒。疾笃,自为蓍筮 , 卦成,投蓍而叹曰:“吾家世无五十者,而复穷贱;吾年已五十,又为将相,岂有遐寿哉!”清泰二年三月卒。

    (选自《旧五代史·赵凤传》)

    文本二:

    安重诲为边彦温等告变,明宗诏彦温等廷诘,具伏其诈,即斩之。后数日,凤奏事中兴殿,启曰:“臣闻奸人有诬重诲者。”明宗曰:“此闲事,朕已处置之,卿可无问也。”凤曰:“臣所闻者,系国家利害,陛下不可以为闲。”因指殿屋曰:“此殿所以尊严宏壮者,栋梁柱石之所扶持也。大臣,国之栋梁柱石也,且重诲起微贱,历艰危,致陛下为中兴主,安可使奸人动摇!”明宗改容谢之曰:“卿言是也。”

    (选自《新五代史·赵凤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及闵帝蒙尘于卫州/凤集宾佐/军校垂涕曰/主上播迁/渡河而北/吾辈安坐不赴奔问/于礼可乎/ B . 及闵帝蒙尘于卫州/凤集宾佐军校/垂涕曰/主上播迁/渡河而北/吾辈安坐不赴奔问/于礼可乎/ C . 及闵帝蒙尘于卫州/凤集宾佐军校/垂涕曰/主上播迁/渡河而北/吾辈安坐不赴奔问于礼/可乎/ D . 及闵帝蒙尘于卫州/凤集宾佐/军校垂涕曰/主上播迁/渡河而北/吾辈安坐不赴奔问于礼/可乎/
    2. (2) 下列关于文中加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黥,又名为墨黥,是一种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的刑罚,文中指防止士兵逃跑的措施。 B . 皇后,又称椒房、坤极、梓童,是皇帝的正妻,统摄六宫,母仪天下,地位极显赫。 C . 太保,古代三公之一,职位次于太傅;亦指辅导太子的太子太保,与太尉共掌兵权。 D . 蓍筮,指古人用筮草占卜吉凶以便趋利而避害,如《氓》中“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赵凤早年避世,后遇明主。燕帅刘守光征兵时,他选择落发隐匿太原;后因名望受唐庄宗赏识,又为唐明宗所重用。 B . 赵凤恪守礼法,有识有谋。他极力反对刘皇后以侍父之礼待张全义;他鼓励别人摧毁佛牙,阻断了宫中的浪费行为。 C . 赵凤为人耿介,正直敢言。任圜遇害后,他当面质问安重诲;安重诲获罪,没有人敢替他进言,只有赵凤为他辩白。 D . 赵凤乐善好施,豁达知命。他常常慷慨解囊,周济穷厄;病情加重时,还能自己占卜命数,并不因不能长寿而遗憾。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凡士友以穷厄告者,必倾其资而饷之,人士以此多之也。

      ②且重诲起微贱,历艰危,致陛下为中兴主,安可使奸人动摇!

    5. (5) 两则文本中,赵凤替安重诲说情时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文本二的言辞技巧更为高超,请简要分析。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建,陈州项城人。唐末,隶名于忠武军。秦宗权据蔡州,悬重赏以募之,建始自行间得补军候。初,杨复光以忠武军八千人立为八都,鹿晏弘与建各一都校也。建与别将韩建友善,晏弘益猜二建,伪待之厚,引入卧内。二建惧,夜登城慰守陴者,因月下共谋所向。因率三千人趋行在 , 僖宗嘉之,赐与巨万。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溪洞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忧,谋于监军田令孜。即飞书招建。建大喜。或谓敬瑄曰:“彼建雄心,终不居人之下,公如以将校遇之,是养虎自贻其患也。”敬瑄惧,乃遣人止建,遽修城守。建怒,遂据汉州,领轻兵至成都。时光启三年。居浃旬,建尽取东川之众,设梯冲攻成都,三日不克而退,复保汉州。月余,大剽蜀土,十一州皆罹其毒,民不聊生。建军势日盛,复攻成都,敬瑄患之,顾彦朗亦惧侵己。昭宗即位,彦朗表请雪建,移敬瑄他镇,乃诏宰臣韦昭度镇蜀,以代敬瑄。敬瑄不受代,天子怒,命顾彦朗、杨守亮讨之,时昭度以建为牙内都校,董其部兵。及王师无功,建谓昭度曰:“与其劳师以事蛮方,不如从而赦之,相公盍归朝觐,与主上画之。”昭度持疑未决。建阴令军士于行府门外擒昭度亲吏,脔而食之,建徐启昭度曰:“盖军士乏食,以至于是耳!”昭度大惧,遂留符节与建,即日东还。月余,敬瑄启关迎建,以蜀帅让之,建乃自称留后,表陈其事。移敬瑄于雅州安置。既行,建令人杀之于路。建雄猜多机略,意尝难测,既有蜀土,复欲窥伺东川。大顺末,建出师攻梓州。自此军锋益炽。天复初,建外修好于汴,指李茂贞罪状,又阴与茂贞间使往来,且言坚壁勿和,许以出师赴援,因分命诸军攻取兴元。比及梁祖解围,茂贞山南诸州皆为建所有。或劝建因取凤翔,建曰:“茂贞虽常才,然名望宿素。适宜援而固之,为吾盾卤耳。”及梁祖开国,蜀人请建行刘备故事 , 建自帝于成都,改元永平。在位十二年,年七十二。

    (节选自《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六·僭伪列传第三》,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溪洞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 B . 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溪洞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 C . 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溪洞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 D . 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溪洞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行在”即“行在所”,指封建时代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巡行所至之地。 B . “节度使”为官名,宋代正式设立,因受职时朝廷赐旌节得名。“节度”意为节制调度。 C . “符节”是朝廷用来传达命令、征调兵将等的凭证。使用时双方各持一半,合之以验在假。 D . “故事”即旧事,以往的事情,例行的事;也可指先例、成法、旧日的典章制度等。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建对出任壁州刺史一职很不满意,他纠集豪强势力攻下阆州,又进攻利州,利州刺史弃城而逃。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很担忧王建进犯。 B . 王建调来东川全部兵力,架云梯冲击、进攻成都,未攻下,再据守汉州。一个多月,大肆抢劫蜀地,十一州都遭受他的荼毒,民不聊生。 C . 王建杀了韦昭度的心腹官吏,陈敬瑄因害怕将蜀帅的职位让给王建,并向朝廷禀告。朝廷调陈敬瑄到雅州安置,被王建杀死在赴任路上。 D . 王建疑心重又足智多谋,他表面与梁太祖修好,指责李茂贞的罪状,又暗中与李茂贞互派使者交往,并要他坚守城墙,不向梁太祖妥协。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建谓昭度曰:“与其劳师以事蛮方,不如从而赦之,相公盍归朝觐,与主上画之。”

      ②或劝建因取凤翔,建曰:“茂贞虽常才,然名望宿素。适宜援而固之,为吾盾卤耳。”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高汉筠,字时英,齐州历山人也。曾祖诣,尝为是邑令,故家焉。汉筠少好书传,尝诣长白山讲肄,会唐末齐、鲁交兵,梁氏方霸,乃掷笔谒焉,寻纳于军门。未几,出为卫州牙校。唐天祐中,庄宗入魏,分兵谕其属郡,时汉筠以利病说卫之牧守,俾送款于庄宗,以汉筠为功,寻移洺州都校。其后改常山为北京,以汉筠为皇城使,加检校兵部尚书、左骁卫将军同正。明宗即位,除成德军节度副使,俄以荆门用军,促诏汉筠移倅襄州,权知军州事。长兴中,历曹、亳二州刺史。秩满 , 加检校司徒,行左金吾卫大将军。清泰末,高祖建义于河东,唐末帝遣晋昌节度使张敬达率师围太原,委汉筠巡抚其郡。及敬达遇害,节度副使田承肇率部兵攻汉筠于府署,汉筠乃启关延承肇,谓曰:“仆与子俱承朝寄,而相迫何甚?”承肇曰:“我欲扶公为节度使。”汉筠曰:“老夫耄矣,不敢首为乱阶,死生系子筹之。”承肇目左右令前诸军投刃于地曰高金吾累朝宿德不可枉杀承肇以众意难拒遂谢云与公戏耳遂与连骑以还高祖入洛,飞诏征之,遇诸途,乃入觐 , 寻迁左骁卫大将军、内客省使。天福三年正月,遘疾,终东京之私第,时年六十六。汉筠性宽厚,仪容伟如也。虽历戎职,未尝有非法之言出于口吻,多慕士大夫所为,复以清白自负。在襄阳,有孽吏常课外献白金二十镒,汉筠曰:“非多纳麳麰,则刻削闤闠,吾有正俸,此何用焉!”因戒其主者不复然,其白金皆以状上进,有诏嘉之。及莅济阴,部民安之,四邑饭僧凡有万八千人。在亳州三年,岁以己俸百千代纳逋租,斯亦近代之良二千石也。

    (选自《旧五代史·高汉筠传》)

    1. (1) 下列对文中加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承肇目左右令前/诸军投刃于地/曰/高金吾累朝宿德/不可枉杀/承肇以众意难拒/遂谢/云与公戏耳/遂与连骑以还/ B . 承肇目左右/令前诸军投刃于地/曰/高金吾累朝宿德/不可枉杀/承肇以众意难拒/遂谢云/与公戏耳/遂与连骑以还/ C . 承肇目左右令前/诸军投刃于地/曰/高金吾累朝宿德/不可枉杀/承肇以众意难拒/遂谢云/与公戏耳/遂与连骑以还/ D . 承肇目左右/令前诸军投刃于地/曰/高金吾累朝宿德/不可枉杀/承肇以众意难拒/遂谢/云与公戏耳/遂与连骑以还/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权”指暂时代理官职,“知”是主持的意思,“权知”合指暂时代理某官职。 B . “秩”指官吏的职位或品级,“秩满”也称“满秩”,即指职位已满暂无空缺。 C . “觐”最早指古代诸侯朝见天子,文中的“入觐”指地方官员入朝进见帝王。 D . “二千石”原是指俸禄等级,后称郡守、刺史等,“良二千石”文中指好刺史。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高汉筠少好读书,年高德劭。高汉筠年轻的时候喜好典籍和传述类著作,曾经前往长白山讲学研习,一生历经了多个朝代,年老德重,受人爱戴。 B . 高汉筠从军任职,言语谨慎。唐末时局动荡,高汉筠放弃文业,投身军伍,虽然先后担任军中的不同职务,但是他从来没有说过不符合体统的话。 C . 高汉筠竭诚尽忠,守节不移。高汉筠用逆耳的忠言劝说卫州牧守应该顺时投诚庄宗;面对田承肇想扶助他担任节度使的利诱,高汉筠誓死不从。 D . 高汉筠廉洁自律,体恤百姓。有恶吏在定额之外献上白金,高汉筠严词拒绝,原封上缴;在亳州三年,每年用自己的薪俸代百姓缴纳拖欠的租税。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会唐末齐、鲁交兵,梁氏方霸,乃掷笔谒焉,寻纳于军门。

      ②汉筠乃启关延承肇,谓曰:“仆与子俱承朝寄,而相迫何甚?”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赵莹,字元辉,华阴人也。莹风仪美秀,性复纯谨。梁龙德中,始解褐为康延孝从事。车驾入洛,使持聘谢契丹,及还,加光禄大夫兼吏部尚书,判户部。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华下,以粗缞随幕,人或短之。及入相,以敦让汲引为务。少帝嗣位,拜守中书令。明年,检校太尉本官,出为晋昌军节度使。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开运末,冯玉、李彦韬用事,以桑维翰才望素重,而莹柔而可制,因共称之,乃出维翰,复莹相位,加宏文馆大学士。及李崧、冯玉议出兵应接赵延寿,而以杜威为招讨都部署,莹私谓冯、李曰杜中令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恒怏怏安可更与兵权若有事边陲只李守贞将之可也。及契丹陷京城,契丹主迁少帝于北塞,莹与冯玉、李彦韬俱从。契丹永康王代立,授莹太子太保。周广顺初,遣尚书左丞田敏报命于契丹,遇莹于幽州。莹得见华人,悲怅不已,谓田敏曰:“老身漂零寄于此,近闻室家丧逝,弱子无恙,蒙中朝皇帝倍加存恤,东京旧第本属公家,亦闻优恩特给善价,老夫至死无以报效。”于是南望稽首 , 涕泗横流。未几,莹卒于幽州,时年六十七。莹初被疾,遣人祈告于契丹主,愿归骨于南朝,使羁魂幸复乡里,契丹主闵而许之。及卒,遣其子易从、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仍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节选自《旧五代史·晋书·赵莹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莹私谓冯、李曰/杜中令/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恒怏怏/安可更与兵权/若有事/边陲只李守贞将之可也。 B . 莹私谓冯、李曰/杜中令/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恒怏怏/安可更与兵权/若有事边陲/只李守贞将之可也。 C . 莹私谓冯、李曰/杜中令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恒怏怏/安可更与兵权/若有事/边陲只李守贞将之可也。 D . 莹私谓冯、李曰/杜中令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恒怏怏/安可更与兵权/若有事边陲/只李守贞将之可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解褐,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任为官。“褐”是古代贫苦人穿的粗布衣,用粗麻或粗毛制成。 B . 车驾,帝王坐的车,也用作帝王的代称,文中指高祖皇帝。 C . 少帝,称新登基的皇帝,也指被废的皇帝,文中加点的“少帝”指新登基的皇帝。 D . 稽首,指古代跪拜礼,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用。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赵莹敦厚谦让。等到入阁为相,他把举荐提拔后辈作为自己的责任。 B . 赵莹刚直敢言。冯玉、李彦韬拟任杜威为招讨都部署时,他能为国谋划,敢于直言,提出异议。 C . 赵莹忠心事主。京城被契丹攻陷,他追随被迫离开中原的少帝前往北方边塞。后遇故人,得知家人仍受皇恩,于是向南叩头致谢。 D . 赵莹思念故土。刚染上疾病时,赵莹便派人向契丹国主祈求禀告,希望把他这把老骨头送回故土,契丹国主哀怜并答应了他,并立即派遣大将把他安全护送到京城。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华下,以粗缞随幕,人或短之。

      ②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开运元年秋七月辛未 , 帝御崇元殿,大赦天下,河北诸州,曾经契丹蹂戒处,与免今年秋税。八月辛丑,命十五将以御契丹。壬辰,太原奏,代州刺史白文珂破契丹于七里烽,生擒将校七十余人。冬十月戊午,诏曰:朕虔承顾命,获嗣丕基。常惧颠危,不克负荷,宵分日昃 , 罔敢怠宁,夕惕晨兴,每怀祗畏。向者,频年卖实,稼穑不登,道殣相望,上天垂谴,凉德所招。仍属干戈尚兴,边陲多事。仓廪不足,则辍人之糇食;兵士不足,则取人之丁中;战骑不足,则假人之乘马。虽事不获已,而理将若何!访闻差去使臣,殊乖体认,不有敦于勉谕,而乃临以威刑,自有所闻,益深愧悼。旋属守臣叛命敌骑入边致使甲兵不暇休息军旅有征战之苦人民有飞輓之劳疲瘵未苏科徭尚急言念于兹寝食何安!得不省过兴怀,侧身罪已,载深减损,思召和平?所宜去无用之资,罢不急之务,弃华取实,惜费省功,一则符先帝慈俭之规,一则慕前王朴素之德。向者,造作军器,破用稍多,但取坚刚,不须华楚。今后作坊制器械,不得更用金银装饰。比于游畋 , 素非所好,凡诸服御,尤欲去奢,应天下府州不得以珍宝玩好及鹰犬为贡。在昔圣帝明君,无非恶衣菲食,况于薄德,所合恭行,今后大官尚膳,减去多品,衣服帷帐,务去华饰,在御寒温而已。峻宇雕墙,昔人所诫,玉杯象箸,前代攸非,今后凡有营缮之处,丹垩雕镂,不得过度,宫闱之内,有非理费用,一切禁止。三月戊戌,契丹陷祁州,刺史沈斌死之。乙巳,左补阙袁范先陷契丹,自贼中逃归。杜威奏,与李守贞、马全节、安审琦、皇甫遇部领大军赴定州。易州刺史安审约奏,二月三日夜,差壮丁斫敌营,杀敌千余人。

    (节选自《旧五代史·少帝本纪》)

    【注】①輓(wǎn):同“挽”。②瘵(zhài):病。③丹垩:泛指油漆粉刷。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旋属守臣叛命/敌骑入边/致使甲兵不暇/休息军旅有征战之苦/人民有飞輓之劳/疲瘵未苏/科徭尚急言/念于兹/寝食何安 B . 旋属守臣叛命/敌骑入边/致使甲兵不暇休息/军旅有征战之苦/人民有飞輓之劳/疲擦未苏/科徭尚急/言念于兹/寝食何安 C . 旋属守臣叛命/敌骑入边/致使甲兵不暇/休息军旅有征战之苦/人民有飞輓之劳/疲瘵未苏/科徭尚急/言念于兹/寝食何安 D . 旋属守臣叛命/敌骑入边/致使甲兵不暇休息/军旅有征战之苦/人民有飞輓之劳/疲瘵未苏/科徭尚急言/念于兹/寝食何安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朔,农历每月初一,又称新月,指当时的月相,此时地面观测者看不到月面部分。 B . 日昃,太阳偏西,地支中的未时,也相当于计时13点至15点这个时间区间。 C . 宫闱,宫是皇宫,闱是皇宫里小侧门,供帝王游乐的离宫,一般指后妃住所。 D . 游畋,同“游田”,畋是打猎,游逸田猎,专指皇帝出游打猎,游山玩水的情况。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少帝爱戴子民,兢兢业业。他驾临崇元殿,大赦天下,河北各州,曾经被契丹践踏的地方,免除今年秋税,同时积极派遣将领抵御契丹。 B . 少帝同情疾苦,懊悔忧虑。目前战争连绵,边境战事不断,仓库的米粟不够,人就没有饭吃;战马不够,就借人的战马,总担心自己德行不厚。 C . 少帝注重反思,直面不足。他在诏书中提到自己要常常自省,平时谨慎地检查自己的错误,进一步省吃俭用,希望招来和平安定。 D . 少帝仁慈俭朴,务去华饰。他减去不合理的费用,禁止一切费用,主张放弃华丽的东西而用实惠的东西,减少浪费,不得过度铺张。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频年灾诊,稼穑不登,道殣相望,上天垂谴,凉德所招。

      ②向者,造作军器,破用稍多,但取坚刚,不须华楚。

    5. (5) 少帝在诏书中强调“尤欲去奢”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凤,幽州人也,少为儒。唐天祐中,燕帅刘守光尽率部内丁夫为军伍,而黥其面,为儒者患之。儒者多为僧以避之,凤亦落发至太原。顷之,从刘守奇奔梁,梁用守奇为博州刺史,表凤为判官。唐庄宗闻凤名,得之甚喜,以为护銮学士。后庄宗即位,拜凤中书舍人。及入汴,改授礼部员外郎。庄宗及刘皇后幸张全义第,后奏曰:“妾五六岁失父母,每见老者,思念尊亲注下,以全义年德,妾欲父事之,以慰孤女之心。”庄宗许之,命凤作笺上全义,定往来仪注。凤上书极谏,不纳。天成初,置端明殿学士。时任圜为宰相,为安重诲所倾,以至罢相归磁州。及朱守殷以汴州叛,驰驿赐圜自尽。既而凤哭谓安重诲曰任圜义士也肯逆谋以雠君父乎如此滥刑何以安国重诲笑而不责明年春,有僧自西国取经回,得佛牙大如拳,进于明宗。凤扬言曰:“曾闻佛牙锤锻不坏,请试之。”随斧而碎。时宫中所施已逾数千缗,闻毁乃止。及车驾还洛,留知汴州事。长兴中,安重诲出镇河中,其后重诲得罪,人无敢言者,惟凤极言于上前曰:“重诲是陛下家臣,其心终不背主,五年秉权,贤豪俯伏,但不周防,自始浸润。”明宗以为朋党,不悦其奏。重诲获罪,乃出邢州节度使。及闵帝蒙尘于卫州,凤集宾佐军校,垂涕曰:“主上播迁,渡河而北。吾辈安坐不赴奔问,于礼可乎?”军校曰:“唯公所使。”将行,闻闵帝遇弑而止。清泰初,召还,授太保。凤性豁达,凡士友以穷厄告者,必倾其资而饷之,士人以此多之也。既而病足,不能朝谒。疾笃,自为蓍筮,卦成,投蓍而叹曰:“吾家世无五十者,而复穷贱;吾年已五十,又为将相,岂有遐寿哉!”清泰二年三月

    (选自《旧五代史·赵凤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既而凤哭谓安重诲曰/任圜/义士也/肯逆谋以雠君父乎/如此滥刑/何以安国/重诲笑而不责/ B . 既而凤哭谓安重诲曰/任圜/义士/也肯逆谋以雠君父乎/如此滥刑/何以安国/重诲笑而不责/ C . 既而凤哭谓安重诲曰/任圜/义士也/肯逆谋以雠君父/乎如此滥刑/何以安国/重诲笑而不责/ D . 既而凤哭谓安重诲曰/任圜/义士/也肯逆谋以雠君父/乎如此滥刑/何以安国/重诲笑而不责/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天祐,年号名。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B . 礼部,隋朝以后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其长官为礼部尚书,负责国家的祭祀、科举、外交和法律等事务。 C . 汴州,指今河南开封一带。州在古时是行政单位,大约相当于现在省。现在我国许多地名中的“州”不再具有原来的意义。 D . 卒,我国古代对死亡的称呼之一。《礼记·曲礼》中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赵凤少年为儒,名声在外。唐庄宗在赵凤为己用时非常高兴,即位后更是任命他为中书舍人。 B . 赵凤恪守礼法,勇于进谏。在刘皇后想要以侍父之礼对待张全义时,赵凤极力劝谏,但皇帝没有采纳他的谏言。 C . 赵凤为人正直,敢于直言。安重诲获罪时,没有人敢为他说话,只有赵凤敢于为他向皇帝进言。 D . 赵凤乐观豁达,不重钱财。他常常倾尽家财帮助穷困不得志的士人,也因此拥有了更多的好友。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明年春,有僧自西国取经回,得佛牙大如拳,进于明宗。

      ②主上播迁,渡河而北。吾辈安坐不赴奔问,于礼可乎?

  • 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琪,字台秀。父縠,广明中,为晋公王铎都统判官。年十三,词赋诗颂,大为王铎所知,然亦疑其假手。一日,铎召縠于公署,密遣人以《汉祖得三杰赋》题就其第试之,琪援笔立成。赋尾云:“得士则昌,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铎览而骇之,曰:“此儿大器也,将擅文价。”

    昭宗时,李谿父子以文学知名。琪年十八,袖赋一轴谒谿。谿览赋惊异,倒屣迎门,谓琪曰:“余尝患近年文士辞赋,皆数句之后,未见赋题,吾子入句见题,偶属典丽,吁!可畏也。”琪由是益知名,举进士第。天复初,授武功县尉,转运巡官,迁左拾遗、殿中侍御史。自琪为谏官宪职,凡时政有所不便,必封章论列,文章秀丽,览之者忘倦。

    梁祖受禅,征入,拜翰林学士。梁祖经略四方,而琪以学士居帐中,专掌文翰,下笔称旨,宠遇逾伦。是时,琪之名播于海内。琪重然诺,怜才奖善,家门雍睦。贞明、龙德中,时琪与萧顷同为宰相,顷性畏慎深密,琪倜傥负气,不拘小节,中书奏覆,多行其志,而顷专掎摭其咎。会琪除吏,是试摄名衔,改“摄”为“守”,为顷所奏,梁帝大怒,将投诸荒裔,而为赵岩辈所援,罢相,为太子少保。庄宗入汴,素闻琪名,累欲大任。同光初,历太常卿、吏部尚书。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疏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 , 俄遇萧墙之难而止。

    及明宗即位,豆卢革、韦说得罪,任圜陈奏,请命琪为相,为孔循、郑珏排沮,乃相崔协。琪时为御史大夫,安重诲于台门前专杀殿直马延。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自是之后,尤为宰执所忌,凡有奏陈,靡不望风横沮。

    长兴中,卒于福善里第,时年六十。

    (选自《旧五代史·李琪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疏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 B . 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疏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 C . 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疏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 D . 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疏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
    2. (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隋朝始置进士科目。 B . "封章",言机密事之奏章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 C . "辟",帝王召见并授与官职:如:辟召,辟引,辟书,辟除(征召推举授官),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拔人才的方式。 D . "萧墙之难",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萧墙之难"指由内因而非外因引起的灾祸,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琪博学多才,才思敏捷。晋公王铎怀疑少年李琪的文章假手他人,因而派人测试,李琪援笔立成,出语不凡。 B . 李琪为文独树一帜,不同于时俗。他写作时不拐弯抹角,善于开宗明义,他的文赋深为文坛名宿李谿所推崇。 C . 李琪恪尽职守,正直敢言。他做了谏官后,积极上书,评论时政中的不当之处。做御史大夫时,却对安重诲的罪责只字不敢言,因此自责请辞。 D . 李琪为同僚所忌恨。他为同任宰相的萧顷所敌视,后因萧顷的告发,李琪受到皇上的斥责并被罢相。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梁祖经略四方,而琪以学士居帐中,专掌文翰,下笔称旨,宠遇逾伦。

      ②顷性畏慎深密,琪倜傥负气,不拘小节,中书奏覆,多行其志,而顷专掎摭其咎。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琪,字台秀,五代祖憕,天宝末,礼部尚书、东部留守。安禄山陷东都,遇害,累太尉,谥曰忠懿。憕孙寀,元和朝,位至给事中。寀子敬方,文宗朝,诚议大夫。敬方子縠,广明中,为晋公王铎都统判官,以收复功为谏议大夫。

    琪即縠之子也,年十三,词赋诗颂,大为王铎所知,然亦疑其假手。一日,铎召縠宴于公署,密遣人以《汉祖得三杰赋》题就其第试之,琪援笔立成。赋尾云:“得士则昌,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铎览而骇之,曰:“此儿大器也,将擅文价。”

    昭宗时,李谿父子以文学知名。琪年十八,袖赋一轴谒谿。谿览赋惊异,倒屣迎门 , 谓琪曰:“余尝患近年文士辞赋,皆数句之后,未见赋题,吾子入句见题,偶属典丽,吁!可畏也。”琪由是益知名,举进士第。天复初,应博学弘词,居第四等,授武功县尉,转运巡官,迁左拾遗、殿中侍御史。自琪为谏官宪职,凡时政有所不便,必封章论列,文章秀丽,览之者忘倦。

    庄宗入汴,素闻琪名,因欲大任。同光初,历太常卿、吏部尚书。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陈经国之要。琪因上疏曰:

    臣闻王者富有兆民,深居九重,所重患者,百姓凋耗而不知,四海困穷而莫救,下情不得上达,群臣不敢指言。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 何议而不臧?

    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俄遇萧墙之难而止。

    琪虽博学多才,拙于遵养时晦,动而见排,由己不能镇靖也。以太子太傅致仕。长兴中,卒于福善里第,时年六十。

    (节选自《五代史•卷五十八列传十》)

    1. (1) 下列对文中加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B . 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C . 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D . 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赠,古代皇帝为已死官员加封官爵称号。《清史稿·岳起传》:"帝深惜之,赠太子少保。" B . 辟,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文中含义为"任命官职"。 C . 同光,与文中"天复"都是用以纪年的年号,古代帝王"改元称帝",都有独立的年号。 D .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与《张衡传》"上书乞骸骨"中"乞骸骨"之义略有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琪簪缨世胄,算得上几世之泽。先祖中有多人曾担任不同朝代的显要官职,有的忠烈垂范,有的功勋卓著。 B . 李琪博学多才,堪称文坛俊杰。他十三岁就因辞赋为晋公所知,在晋公偷偷测试他时,以文思才学令其大为称赞。 C . 李琪辞无所假,可谓远近知名。李谿忧虑当时文人辞赋不能及时体现主题,赞赏李琪文章典雅,李琪因此更加闻名。 D . 李琪擅长政论,仕途却最终受挫。庄宗欣赏他的奏书言策,任命其为国计使,后又直升辅相,不久因祸起萧墙而停职。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琪年十八,袖赋一轴谒谿。谿览赋惊异,倒屣迎门。

      ②琪虽博学多才,拙于遵养时晦,动而见排,由己不能镇靖也。

  • 11.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高行周 , 字尚质,幽州人也。父思继,昆仲三人,俱雄豪有武干,声驰朔塞。

    及庄宗收燕,以行周隶明宗帐下。明宗征燕,率其下拥从。梁将刘鄩之据莘也,与太原军对垒,旦夕转斗。尝一日,两军成列,元行钦为敌军追蹑,剑中其面,血战未解。行周以麾下精骑突阵解之,行钦获免。庄宗方宠行钦,召行周抚谕赏劳,而欲置之帐下,又念于明宗帐下已夺行钦,更取行周,恐伤其意,密令人以利禄诱之。行周辞曰:“总管用人,亦为国家,事总管犹事王也。余家昆仲,脱难再生,承总管之厚恩,忍背之乎!”及两军屯于河上,知梁军自汴入杨村寨,明宗晨至斗门,设伏将之,众寡不敌,反为所乘。时势甚危蹙。行周闻之,出骑横击梁军,遂得解去。明宗之袭郓州也,行周为前锋。会夜分澍雨,行周曰:“此天赞也,彼必无备。”是夜,涉河入东城,比曙平之。明宗即位,特深委遇。天成中,从王晏球围定州,败王都,擒托诺,皆有功。贼平,迁颍州团练使。晋祖建义于太原,唐末帝命张敬达征之,行周与符彦卿为左右排阵使。契丹主入援太原也,行周、彦卿引骑拒之,为契丹所败,遂与敬达保晋安寨,累月救军不至。杨光远欲图敬达行周知之引壮士护之敬达性戆不知其营护谓人曰行周每踵余后其意何也?由是不复敢然,敬达遂为光远所害。

    杜重威据邺叛,汉祖以行周为招讨使,总兵讨之。邺平,授邺都留守,守太尉,进爵临清王。太祖 , 加守尚书令,增食邑至一万七千户。太祖以行周耆年宿将,赐诏不名,但呼王位而已。慕容彦超据兖叛,太祖亲征,奉迎舆驾,倾家载贽,太祖待之逾厚。广顺二年秋,以疾于位,享年六十八。

    (节选自《旧五代史》)

    【注】①高行周:曾在五代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多朝任职。②建义:起义。

    1. (1)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知梁军自汴入杨村寨           觇:偷看,侦察。 B . 设伏将                     邀:求取,希望得到。 C . 明宗即位,特深遇             委遇:信任,礼遇。 D . 为契丹所败                   寻:随即,不久。
    2. (2) 下列对文中加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杨光远欲图敬达行周/知之引壮士/护之敬达/性戆不知/其营护谓人曰/行周每踵余/后其意/何也 B . 杨光远欲图敬达/行周知之引/壮士护之敬达/性戆/不知其营护/谓人曰行周/每踵余后/其意何也 C . 杨光远欲图敬达行周/知之引/壮士护之/敬达性戆不知/其营护谓人曰/行周每踵余/后其意/何也 D . 杨光远欲图敬达/行周知之/引壮士护之/敬达性戆/不知其营护/谓人曰/行周每踵余后/其意何也
    3. (3)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昆仲”指兄弟,“昆”为哥哥,“仲”排行第二;有时也是称呼他人弟兄的敬词。 B . “加”指“加官”,旧时于原有官职之外加领其他官衔,有时指在原有官职上升迁。 C . “践阼”多指新官履任。古代庙、寝堂前的主阶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故称履新为践阼。 D . “薨”是指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唐朝以后二品以上官员死也称为“薨”。
    4.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因高行周曾带领精锐骑兵解救了庄宗的宠臣元行钦,庄宗欲将其招至帐下,被高行周拒绝。 B . 明宗设伏兵截击梁军,却因寡不敌众而陷入险境,危急之中高行周派兵出击,明宗得以脱身。 C . 高行周曾与符彦卿一起协助张敬达,阻击契丹军队增援太原,最终击退契丹援军,保住了晋安寨。 D . 高行周曾赢得历朝数位皇帝的信任,太祖更是对其崇礼有加,即使对他下诏也不直呼其名。
    5.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会夜分澍雨,行周曰:“此天赞也,彼必无备。”是夜,涉河入东城,比曙平之。

      ②慕容彦超据兖叛,太祖亲征,奉迎舆驾,倾家载贽,太祖待之逾厚。

  • 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赵莹,字玄辉,华阴人也。祖孺,秘书正字。父居晦,为农。莹风仪美秀,性复纯谨。梁龙德中,始解为康延孝从事。后唐同光中,延孝镇陕州。会庄宗伐蜀命延孝为骑将将行留莹监修金天神祠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觉而骇异明宗即位,以高祖为陕府两使留后。莹时在郡,以前官谒之,一见如旧相识,即奏署管记。高祖历诸镇皆从之,累使阙下 , 官至御史大夫。高祖再镇并州,位至节度判官。高祖建号,授莹翰林学士承旨,知太原府事,寻迁门下侍郎,监修国史。车驾入洛,使持聘谢契丹 , 及还,加光禄大夫兼吏部尚书。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乡,人或短之。及入相,以敦让汲引为务。监修国史日,以唐代故事残缺,署能者居职,纂补实录及修正史二百卷行于时,莹首有力焉。少帝嗣位,拜守中书令。明年,检校太尉本官,出为晋昌军节度使。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未几,移镇华州,岁余入为开封尹。开运末,冯玉、李彦韬用事,复莹相位。及李崧、冯玉议出兵应接赵延寿,而以杜重威为都督部署,莹私谓冯、李曰:“杜中令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恒怏怏,安可更与兵权?若有事边陲,只李守贞将之可也。”及契丹陷京城,契丹主迁少帝于北塞,莹与冯玉、李彦韬俱从。契丹永康王代立,授莹太子太保。未几,莹卒于幽州,时年六十七。莹初被疾,祈告于契丹主,愿归骨于南朝,契丹主闵而许之。及卒,遣其子易从护丧而还。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节选自《旧五代史·赵莹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会庄宗伐蜀/命延孝为骑将/将行/留莹监修金天神祠/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觉而骇异/ B . 会庄宗伐蜀/命延孝为骑将/将行/留莹监修金天神祠/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觉而骇异/ C . 会庄宗伐蜀/命延孝为骑将/将行/留莹监修金天神祠/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觉而骇异/ D . 会庄宗伐蜀/命延孝为骑将/将行/留莹监修金天神祠/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觉而骇异/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褐",本义是指粗布或粗布衣服,指贫贱之人;"解褐",指卸下官职成为平民。 B . 阙下,官阙之下,指帝王所居之处,常借指朝廷,古人常有"献书阙下"之说。 C . 契丹,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D . 节度使,唐代始设的地方军政长官,初仅设于边境,后地方武官亦常署此名号。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赵莹追随高祖,深受重用。他随高祖镇守各地,曾多次被委派进宫朝见皇上;契丹车驾进入洛阳,他作为高祖的使者,携带书信前去答谢。 B . 赵莹勤勉实干,任人唯能。监修国史,他出力最多,因唐代历史残缺,他任命有才能的人担当相关职务,撰修的二百卷正史流传于当时。 C . 赵莹体恤民情,颇受好评。少帝时天下蝗虫为害严重,他下令在境内捕杀一斗蝗虫就供给一斗粟米,使饥饿的人得以渡过难关。 D . 赵莹见微知著,善于识人。商议派兵对付赵延寿时,他认为杜重威是皇室至亲,所求不曾如愿,心中不快,不能给予兵权,而推荐李守贞担任将领。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乡,人或短之。

      ②莹初被疾,祈告于契丹主,愿归骨于南朝,契丹主闵而许之。

  • 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莹,字元辉,华阴人也。父居晦,为农。莹风仪美秀,性复纯谨。梁龙德中,始解褐为康延孝从事。后唐同光中,延孝镇陕州,会庄宗伐蜀,命延孝为骑将。将行,留莹监修金天神祠。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明宗即位,以高祖为陕府两使留后,莹时在郡,以前官谒之,一见如旧相识,即奏署管记。高祖建号,授莹翰林学士承旨、金紫光禄大夫等,寻迁门下侍郎、监修国史。车驾入洛,使持聘谢契丹,及还,加光禄大夫兼吏部尚书,判户部

    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华阴,以粗缞随幕,人或短之。及入相,以敦让汲引为务。监修国史日,以唐代故事残缺,署能者居职,纂补实录及修正史二百卷行于时,莹首有力焉。少帝嗣位,拜守中书令,已而,出为晋昌军节度使。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 者获济,远近嘉之。开运末,冯玉、李彦韬用事 , 以桑维翰才望素重,而莹柔而可制,因共称之,乃出维翰,复莹相位,加宏文馆大学士。及李崧、冯玉议出兵应接赵延寿,而以杜威为招讨都部署,莹私谓冯、李曰:“杜中令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恒怏怏,安可更与兵权?若有事边陲,只李守贞将之可也。”

    及契丹陷京城,契丹主迁少帝于北塞,莹与冯玉、李彦韬俱从。周广顺初,遣尚书左丞田敏报命于契丹,遇莹于幽州。莹得见华人,悲怅不已,谓田敏曰:“老身漂零于此,近闻室家丧逝,弱子无恙,蒙中朝皇帝倍加存恤,东京旧第本属公家,亦闻优恩特给善价,老夫至死无以报效。”于是南望稽首,涕泗横流。先是,汉高祖以入蕃将相第宅遍赐随驾大臣,故以莹第赐周太祖。太祖时为枢密副使,召莹子前刑部郎中易则告之曰:“所赐第,除素属版籍外,如有别契券为己所置者,可归本直。”即以千余缗遗易则。易则惶恐辞让,周太祖坚与之方受,故莹言及之。莹初被疾,遣人祈告于 契丹主,愿归骨于南朝,使羁魂幸复乡里,契丹主闵而许之。及遣其子易从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赐其子绢五百匹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选自《旧五代史·晋书十五》)

    1. (1) 下列对文中加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遣其子易从/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赐其子绢五百匹/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B . 遣其子易从/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赐其子绢五百匹/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C . 遣其子易从/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赐其子绢五百匹/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D . 遣其子易从/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赐其子绢五百匹/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解褐",亦作释褐,指解去做平民时所穿的衣服,易上官服,即初仕。"褐"多指粗布短衣。 B . "判户部"中"判"一般指高级官员兼任低级官员职务,也可指低级官员暂时代理高级职务。 C . "用事"有行祭祀之事、当权执政、执法行刑、使用武力、当令等意义,文中是指当权执政。 D . "卒"指人死,《礼记》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赵莹出身不高,历任要职。他出身务农家庭,凭借才干在朝代更替中不断升迁,前后担任多个官职,并多次位居宰相。 B . 赵莹任贤用能,灭蝗有方。在监修唐史时,他用人得当,居功至伟;面对蝗灾,他举措得力,使饥者获救,受到称赞。 C . 赵莹柔和谦逊,复登相位。李崧、冯玉拟任杜威为招讨都部署时,他能为国谋划,敢于直言,受到李、冯二人共同称赞。 D . 赵莹随主北迁,思念故国。契丹灭晋,皇帝被掳北迁,赵莹随行,年老遭病,奏告契丹主,请求死后将遗体送回中原。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华阴,以粗缞随幕,人或短之。

      ②所赐第,除素属版籍外,如有别契券为己所置者,可归本直。

  • 1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赵,其先天水人,代为忠武牙将,曾祖宾,祖英奇,父叔文,皆历故职。犨幼有奇智,龆龀之时,与邻里小儿戏于道左,恒分布行列为部伍战阵之状,自为董帅,指顾有节,如夙习焉,群儿皆禀而从之,无敢乱其行者。及赴乡校 , 诵读之性出于同辈。弱冠有壮节,好功名,妙于弓剑,气义勇果。郡守闻之,擢为牙校。唐会昌中,壶关作乱,随父北征,收天井关。未几,从王师征蛮,浹月方克,惟忠武将士转战溪洞之间,斩获甚众。本道录其勋,陟为马步都虞候乾符中,王仙芝起于曹、濮,大纵其徒,侵掠汝、郑,犨乃率步骑数千袭之,贼党南奔。及黄巢陷长安,天子幸蜀,中原无主,人心骚动。于是陈州数百人相率告许州连帅,愿得犨知军州事。其帅即以状闻,于是天子下诏,以犨守陈州刺史。既视事乃谓将吏曰贼巢之虐遍于四方苟不为长安市人所诛则必驱残党以东下况与忠武久为雠凌我土疆势必然也乃遣增垣墉,浚沟洫,实仓廪,积薪刍。黄巢在长安,果为王师四面扼来,食尽人饥,谋东奔之计,先遣骁将孟楷拥徒万人,直入项县,犨引兵击之,贼众大溃,斩获略尽,生擒孟楷。中和五年八月,除犨为蔡州节度使。于时巢党虽败,秦宗权益炽,六七年间,陷二十余郡,唯陈去蔡百余里,兵少力微,日与争锋,终不能屈。文德元年,蔡州平,朝廷议勋,以犨检校司徒,充泰宁军节度使,又改授浙西节度使。龙纪元年三月,又以平巢、蔡功,就加平章事,充忠武军节度使,仍以陈州为理所。由是中原尘静,唐帝复归长安,陈、许流亡之民,襁负归业,犨设法招抚,人皆感之。犨兄弟三人,时称雍睦。一日,念仲弟昶同心王事,共立军功,乃下令尽以军州事付于昶,遂上表乞骸。后数月,寝疾,卒于陈州官舍,年六十六,葬于宛丘县之先域,累太尉。

    (选自《旧五代史·赵犨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既视事/乃谓将吏曰/贼巢之虐/遍于四方苟不为/长安市人所诛/则必驱残党以东下况与忠武久为仇/雠凌我土疆/势必然也/ B . 既视事/乃谓将吏曰/贼巢之虐/遍于四方苟不为/长安市人所诛/则必驱残党以东下/况与忠武久为仇雠/凌我土疆/势必然也/ C . 既视事/乃谓将吏曰/贼巢之虐/遍于四方/苟不为长安市人所诛/则必驱残党以东下/况与忠武久为仇/雠凌我土疆/势必然也/ D . 既视事/乃谓将吏曰/贼巢之虐/遍于四方/苟不为长安市人所诛则必驱残党以东下/况与忠武久为仇雠/凌我土疆/势必然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龆龀,同“髫龀”,即垂发换牙之时,可借指孩童,这里借指童年。 B . 乡校,指古代地方学校,也是乡人聚会议事的地方。周代特指六乡州党的学校。 C . 中原,又称中土,狭义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看黄河上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D . 赠,即追赠,指对死者赠以官爵或称号,一般用在因公殉职或阵亡等对国家有贡献的死者。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赵犨出身将门,自幼聪慧。他的祖辈世代为忠武牙将;小时候与邻里小儿在道旁玩排兵布阵的游戏,自为统帅,小伙伴都听其号令。 B . 赵犨勇猛善战,屡立战功。壶关作乱,他随父出征,收复天井关;后又跟随王师征讨蛮地,一个月攻克,斩获很多人,因功升任马步都虞候。 C . 赵犨看清战事,精心备战。他担任陈州刺史时,正逢黄巢叛乱攻陷长安,中原人心骚动,他预知黄巢必然进犯陈州并积极备战,最终大败贼军。 D . 赵犨关心民生,深受爱戴。天子到蜀,中原无主,陈州百姓请求让赵顰任知军州事;叛乱平定后,流民回乡,赵犨设法招抚,人们都感激他。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弱冠有壮节,好功名,妙于弓剑,气义勇果。

      ②乃遣增垣墉,浚沟洫,实仓廪,积薪刍。

  • 1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高行周 , 字尚质,幽州人也。父思继,昆仲三人,俱雄豪有武干,声驰朔塞。

    及庄宗收燕,以行周隶明宗帐下。明宗征燕,率其下拥从。梁将刘鄩之据莘也,与太原军对垒,旦夕转斗。尝一日,两军成列,元行钦为敌军追蹑,剑中其面,血战未解。行周以麾下精骑突阵解之,行钦获免。庄宗方宠行钦,召行周抚谕赏劳,而欲置之帐下,又念于明宗帐下已夺行钦,更取行周,恐伤其意,密令人以利禄诱之。行周辞曰:“总管用人,亦为国家,事总管犹事王也。余家昆仲,脱难再生,承总管之厚恩,忍背之乎!”及两军屯于河上,觇知梁军自汴入杨村寨,明宗晨至斗门,设伏将邀之,众寡不敌,反为所乘。时势甚危蹙。行周闻之,出骑横击梁军,遂得解去。明宗之袭郓州也,行周为前锋。会夜分澍雨,行周曰:“此天赞也,彼必无备。”是夜,涉河入东城,比曙平之。明宗即位,特深委遇。天成中,从王晏球围定州,败王都,擒托诺,皆有功。贼平,迁颍州团练使。晋祖建义于太原,唐末帝命张敬达征之,行周与符彦卿为左右排阵使。契丹主入援太原也,行周、彦卿引骑拒之,寻为契丹所败,遂与敬达保晋安寨,累月救军不至。杨光远欲图敬达行周知之引壮士护之敬达性戆不知其营护谓人曰行周每踵余后其意何也?由是不复敢然,敬达遂为光远所害。

    杜重威据邺叛,汉祖以行周为招讨使,总兵讨之。邺平,授邺都留守,守太尉,进爵临清王。太祖践阼 , 加守尚书令,增食邑至一万七千户。太祖以行周耆年宿将,赐诏不名,但呼王位而已。慕容彦超据兖叛,太祖亲征,奉迎舆驾,倾家载贽,太祖待之逾厚。广顺二年秋,以疾薨于位,享年六十八。

    (节选自《旧五代史》)

    【注】①高行周:曾在五代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多朝任职。②建义:起义。

    1. (1) 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杨光远欲图敬达行周/知之引壮士/护之敬达/性戆不知/其营护谓人曰/行周每踵余/后其意/何也 B . 杨光远欲图敬达/行周知之引/壮士护之敬达/性戆/不知其营护/谓人曰行周/每踵余后/其意何也 C . 杨光远欲图敬达/行周知之/引壮士护之/敬达性戆/不知其营护/谓人曰/行周每踵余后/其意何也 D . 杨光远欲图敬达行周/知之引/壮士护之/敬达性戆不知/其营护谓人曰/行周每踵余/后其意/何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昆仲”指兄弟,“昆”为哥哥,“仲”排行第二;有时也是称呼他人弟兄的敬词。 B . “团练使”是唐代中期以后在不设节度使的地区设立的官职,掌管辖区军队事务。 C . “加”指“加官”,旧时于原有官职之外加领其他官衔,有时指在原有官职上升迁。 D . “践阼”多指新官履任。古代庙、寝堂前的主阶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故称履新为践阼。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因高行周曾带领精锐骑兵解救了庄宗的宠臣元行钦,庄宗欲将其招至帐下,被高行周拒绝。 B . 明宗设伏兵截击梁军,却因寡不敌众而陷入险境,危急之中高行周派兵出击,明宗得以脱身。 C . 高行周曾与符彦卿一起协助张敬达,阻击契丹军队增援太原,最终击退契丹援军,保住了晋安寨。 D . 高行周曾赢得历朝数位皇帝的信任,太祖更是对其崇礼有加,即使对他下诏也不直呼其名。
    4.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会夜分澍雨,行周曰:“此天赞也,彼必无备。”是夜,涉河入东城,比曙平之。

      ②慕容彦超据兖叛,太祖亲征,奉迎舆驾,倾家载贽,太祖待之逾厚。

  • 1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王镕,其先回鹘部人也。唐至德中,其先事镇州节度使王武俊为骑将。武俊嘉其勇干,畜为假子,其后子孙以王为氏。父景崇位至太尉, 中书令 , 中和二年卒。时镕年十岁,三军推袭父位。大顺中,李存孝连年出师以扰镇之属邑。镕苦之,遣使求救于幽州。自是燕帅李匡威频岁出军,以为镕援。时匡威兵势方盛,以镕冲弱,将有窥图之志。

    景福二年春,匡威率精骑数万,再来赴援,会匡威弟匡俦夺据兄位,匡威退无归路,镕乃延入府第,馆于宝寿佛寺。镕以匡威因己而失国,又感其援助之力,事之如父。五月,镕谒匡威于其馆,匡威阴遣部下伏甲劫镕,抱持之。镕曰:公戒部人勿造次吾国为晋人所侵垂将覆灭赖公济援之力幸而获存今日之事本所甘心即并辔归府舍镕军拒之竟杀匡威梁先遣亲军三千,分据镕深、冀二郡,以镇守为名,镕遣使告急庄宗(晋王李存勖),庄宗命周德威率兵应之,于是镕归庄宗。

    镕自幼聪悟,然仁而不武,征伐出于下,不亲军政,多以阉人秉权,出纳决断,悉听所为。镕宴安既久,惑于左道,有阉人石希蒙者,奸宠用事,为镕所嬖。

    天祐八年冬十二月,镕自西山回,宿于鹘营庄,将归府第,希蒙劝之他所。宦者李宏规谓镕曰:“方今世道未夷,人心多梗,久虚府第,远出游从,如乐祸之徒,翻然起变,拒门不纳,则王欲何归!”镕惧,促归。希蒙谮宏规专作威福,多蓄猜防,镕由是复无归志。宏规闻之怒,使偏将苏汉衡率兵擐甲遽至镕前,露刃谓镕曰:“军人在外已久,愿从王归。”镕不听。宏规因命军士聚噪,斩希蒙首抵于前。镕大恐,遂归。是日,令其子昭祚与张文礼以兵围李宏规及行军司马李蔼宅,并族诛之,诖误者凡数十家。又杀苏汉衡,收部下偏将下狱,穷其反状,亲军皆恐。文礼密谕之曰;“王将坑尔曹,宜自图之。”众皆掩泣。是夜,亲军十余人,自子城西门逾垣而入,军士二人突入镕居室,断其首,袖之而出,遂焚其府第。

    (节选自《旧五代史》,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公戒部人/勿造次/吾国为晋人所侵/垂将覆灭/赖公济援之力幸而获存/今日之事/本所甘心/ 即并辔归/府舍镕军拒之/竟杀匡威/ B . 公戒部人/勿造次/吾国为晋人所侵/垂将覆灭/赖公济援之力/幸而获存/今日之事/本所甘心/即并辔归府舍/镕军拒之/竟杀匡威 C . 公戒部人勿造次吾国/为晋人所侵/垂将覆灭/赖公济援之力幸而获存/今日之事本所甘心/即并辔/归府舍/镕军拒之/竟杀匡威/ D . 公戒部人勿造次/吾国为晋人所侵/垂将覆灭/赖公济援之力/幸而获存/今日之事/本所甘心/即并辔归府舍/镕军拒之/竟杀匡威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节度使,官名,在唐代是重要地区管理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原只在边境重要地区设置,后内地也多有设置。 B . 中书令, 古代官职名称。最初是帮助皇帝在宫廷处理政务的官员,负责传宣诏命及奏章中的“封事”(密奏),责任重大。 C . 天祐,这里是年号。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一般由君主发起。如“开元”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一位帝王的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D .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隋朝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燕帅李匡威连年出动军队去救援王镕,他认为王镕年幼弱小,而自己兵势正强盛,便产生了谋夺之心。 B . 王镕从小聪明,然而讲仁义不习武,征伐之事由手下人干,不亲自处理军政,多以宦官掌权,最终也因此而丧命。 C . 宦官李宏规劝王镕不要远出游玩,如果有生事兴祸之徒,突然作乱,没有归处,王镕害怕,马上听从他的规劝回到府第。 D . 王镕回到府第的当天,令他儿子昭祚与张文礼领兵包围行军司马李蔼和曾经劝谏自己的李宏规的住宅,杀掉全族人。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镕宴安既久,惑于左道,有阉人石希蒙者,奸宠用事,为镕所嬖。

      ②收部下偏将下狱,穷其反状,亲军皆恐。文礼密谕之曰;“王将坑尔曹,宜自图之。”

  • 17.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问题。

    杨凝式,字景度,华阴人也,父涉为唐宰相。唐昭宗朝,登进士第,解褐授度支巡官,再迁秘书郎,直史馆。唐末梁初,涉再登台席 , 太祖之篡唐祚也,涉当送传国玺,时凝式方冠,谏曰:“大人为唐宰相而国家至此不可谓之无过况手持天子玺绶与人虽保富贵奈千载何盍辞之”时太祖恐唐室大臣不利于己,往往阴使人探访群议,搢绅之士及祸甚众,涉常不自保,忽闻凝式言,大骇曰:“汝灭吾族。”于是神色沮丧者数日。凝式恐事泄,即日遂佯狂,时人谓之“杨风子”也。

    凝式体虽蕞眇,而精神颖悟,富有文藻,大为时辈所推。凝式长于歌诗,多杂以诙谐,少从张全义辟,故作诗纪全义之德云:“洛阳风景实堪哀,昔日曾为瓦子堆。不是我公重葺理,至今犹自一堆灰。”他类若此。张从恩尹洛,凝式自汴还,时飞蝗蔽日,偶与之俱,凝式先以诗寄曰:“押引蝗虫到洛京,合消郡守远相迎。”从恩弗怪也。凝式诗句自佳,其题壁有“院似禅心静,花如觉性圆”,清丽可喜。

    凝式虽仕历五代 , 恣其狂逸,多所干忤,故时人目以“风子”。其笔迹遒放,宗师欧阳询与颜真卿,而加以纵逸。既久居洛,多遨游佛道祠,遇山水胜概,辄流连赏咏。有垣墙圭缺处,顾视引笔,且吟且书。或或草,不可原诘。友人赠食,凝式书贴复云:

    “昼寝乍兴,輖饥正甚,忽蒙简翰 , 猥赐盘飧。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充腹之馀。铭肌载切,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

    其贴传世,名曰《韭花帖》。苏轼尝语:“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此真可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汩没者。”清人李瑞清曰:“杨景度为由唐入宋一大枢纽,《韭花帖》笔笔敛锋入纸,兰亭法也。”

    ——(节选自《旧五代史》等)

    【注】①太祖,指后晋太祖石敬瑭。

    1. (1) 下列各项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人为唐宰相/而国家至此/不可谓之无过/况手持天子玺缓/与人虽保富贵/奈千载/何盍辞之/ B . 大人为唐宰相/而国家至此/不可谓之无过/况手持天子玺綬与人/虽保富贵/奈千载/何盍辞之/ C . 大人为唐宰相/而国家至此/不可谓之无过/况手持天子玺缓/与人虽保富贵/奈千载何/盍辞之/ D . 大人为唐宰相/而国家至此/不可谓之无过/况手持天子玺綬与人/虽保富贵/奈千载何/盍辞之/
    2. (2) 下列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 台席,古代以三台星象征三公之位,"登台席"指杨涉担任了宰相的职位。 B . 五代,包括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唐宋之间的五个中原朝代。 C . 真,即真书,也称正书、行书,颜真卿《多宝塔碑》为真书书法代表作品。 D . 简翰,书信,"简"本指竹片,后借指信札,"翰"本指羽毛,后借指书信。
    3. (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杨凝式才华聪慧过人。他曾另辟蹊径,用幽默诙谐的笔调,对张全义治理洛阳的政绩进行了赞扬。 B . 杨凝式诗作高雅不俗。他写的作品既清丽可喜,又有深刻的禅意,如偶遇张从恩时写给张的赠诗。 C . 杨凝式为人率真有趣。他得友人赠食,欣喜之下,写信致谢,一挥而就,竟成传世佳作《韭花帖》。 D . 杨凝式书法成就颇高。苏轼盛赞他是二王颜柳之后的大家,清代李瑞清也说他是承唐启宋的枢纽。
    4. (4) 把下面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凝式体虽蕞眇,而精神颖悟,富有文藻,大为时辈所推。

      ②其笔迹遒放,宗师欧阳询与颜真卿,而加以纵逸。

    5. (5) 杨凝式被时人称为“风(疯)子”的内外原因分别是什么?
  • 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任赞,魏州人也。父玭为县令,赞始就学,衣以青布衫襦,每食则玭自肉食,而别以蔬食食赞于下,谓之曰:“肉食,君之禄也,尔欲之,则勤学问以干禄;吾肉非尔之食也。”由是赞益力学,举进士 , 为罗绍威判官,去为租庸使赵岩巡官,又为孔谦盐铁判官。明宗时,累迁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守官以法,权豪不可干以私。是时,秦王从荣握兵而骄多过失言事者请置师傅以辅道之大臣畏王不敢决其事因请王得自择秦王即请赞乃拜赞秘书监为秦王傅赞泣曰:祸将至矣!秦王所请王府元帅官属十余人,类多浮薄倾险之徒。日献谀谄以骄王,独赞从容讽谏,率以正道。秦王尝命宾客作文于坐中,赞自以师傅,耻与群小比伍,虽操笔勉强,有不悦之色。秦王恶之,后戒左右赞来不得通。赞亦不往,月一至府而已,退则杜门不交人事。已而,秦王果败死,唐大臣议王属官当坐者,冯道曰:“元帅判官任赞与秦王非素好,而在职不逾月,詹事王居敏及任赞皆以正直为王所恶,河南府判官司徒诩病告家居久,皆宜不与其谋。而谘议参军高辇与王最厚,辇法当死,其余可次第原减。”朱弘昭曰:“诸公不知其意尔,使秦王得入光政门,当待赞等如何?吾徒复有家族邪!且法有首从,今秦王夫妇男女皆死,而赞等止其一身幸矣!”道等难之,而冯赟亦争以为不可,赞等乃免死。于是论高辇死,而任赞等十七人皆长流。初,赞闻秦王败,即白衣驾驴以俟,人有告赞夺官而已,赞曰:“岂有天子家嗣见杀,而宾僚夺官者乎,不死幸矣!”已而赞长流岚州百姓。清泰二年,诏归田里,行至石会关,病卒。

    《旧五代史·刘赞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秦王从荣握兵而骄/多过失/言事者请置师傅以辅道之/大臣畏王/不敢决其事/因请王得自择/秦王即请赞/乃拜赞秘书监/为秦王傅 B . 秦王从荣握兵而骄/多过失/言事者请置师傅以辅道之/大臣畏/王不敢决其事/因请王得自择/秦王即请赞/乃拜赞/秘书监为秦王傅 C . 秦王从荣握兵而骄/多过失言事者/请置师傅以辅道之/大臣畏王/不敢决其事/因请王得自择/秦王即请赞/乃拜赞秘书监/为秦王傅 D . 秦王从荣握兵而骄/多过失言事者/请置师傅以辅道之/大臣畏/王不敢决其事/因请王得自择/秦王即请赞/乃拜赞/秘书监为秦王傅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床:在古代,床功能繁多。文中"而别以蔬食食赞于床下"的"床"指的是坐具。 B . 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谓,分三等,称三甲,一甲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C . 刑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司法刑狱等,部长官称为尚书,任赞担任的是副职侍郎。 D . 明宗,后唐皇帝李嗣源的谥号。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明"是表扬性质的。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任赞父亲教育方式独特,自己吃肉,却让任赞吃素菜淡饭,以此激励他努力学习。任赞因此发愤读书,考中进士,走上仕途。 B . 任赞刚直不阿,不愿与浮薄阴险人为伍。秦王因此讨厌任赞,每月只让他来王府一次,而他回到家也是闭门不出,不与人交往。 C . 秦王死后,虽然大臣中有人认为任赞犯连坐罪应被杀,但因为他的正直,冯道、冯赟坚持为他开脱而免于一死。 D . 任赞有先见之明,得知要辅佐秦王,他就预感灾祸来临;而秦王事败身亡后,他就穿上白衣服骑着驴等候判刑。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日献谀谄以骄王,独赞从容讽谏,率以正道。

      ②而谘议参军高辇与王最厚,辇法当死,其余可次第原减。

  • 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李存勖,李克用长子也。初,克用破孟方立于邢州,还军上党,置酒三垂岗,伶人奏《百年歌》,声甚悲,坐上皆凄怆。时存勖在侧,方五岁,克用慨然捋须,指而笑曰:“吾行老矣,此奇儿也,后二十年,其能代我战于此乎!”存勖年十一,从克用破王行瑜遣献捷于京师昭宗异其状貌赐以鸂鶒卮翡翠盘抚其背曰儿有奇表后当富贵无忘予家。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

    天祐五年正月,即王位于太原。叔父克宁杀都虞候李存质,幸臣史敬镕告克宁谋叛。二月,执而戕之,且以先王之丧、叔父之难语周德威,德成自乱柳还军太原。梁夹城兵闻晋有大丧,德威军且去,因颇懈。王谓诸将曰:“梁人幸我大丧,谓我少而新立,无能为也,宜乘其怠击之。”乃出兵趋上党,行至三垂岗,叹曰:“此先王置酒处也!”会天大雾昼暝,兵行雾中,攻其夹城,破之,梁军大败,凯旋,以一少牢告庙。同光二年,帝御文明殿,以教坊使陈俊为景州刺史,内园使储德源为宪州刺史,皆梁之伶人也。初,帝平梁,俊与德源皆为宠伶周匝所荐,帝因许除郡,郭崇韬以为不可,帝密召崇韬谓之曰:“予已许除郡,经年未行,我惭见二人,卿当屈意行之。”故有是命。

    天成元年,郭崇韬、朱友谦皆以谗死,李嗣源以名位高,亦见疑忌。赵在礼反于魏,大臣皆请遣李嗣源讨贼,庄宗不许。群臣屡请,庄宗不得已,遣之。李嗣源至魏,屯御河南,在礼登楼谢罪。军变,李嗣源乃入于魏,与在礼合,遣石敬瑭将三百骑为先锋。李嗣源反,龙骧指挥使姚彦温以前锋军叛降于李嗣源,入于汴州。帝自万胜至洛京,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反。夏四月丁亥 , 帝崩。七月,葬雍陵,追谥为光圣神闵孝皇帝,庙号庄宗。

    (节选自《新五代史·唐本纪五、六》《旧五代史·唐书八、十》,有改动)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克用破/王行瑜遣献捷于京师/昭宗异其状貌/赐以鸂/卮翡翠盘/抚其背曰/儿有奇表/后当富贵/无忘予家 B . 从克用破王行瑜/遣献捷于京师/昭宗异其状貌/赐以鸂/鶒卮翡翠盘/抚其背曰/儿有奇表后/当富贵/无忘予家 C . 从克用破王行瑜/遣献捷于京师/昭宗异其状貌/赐以鸂鶒卮翡翠盘/抚其背曰/儿有奇表/后当富贵/无忘予家 D . 从克用破/王行瑜遣献捷于京师/昭宗异其状貌/赐以鸂鶒卮翡翠盘/抚其背曰/儿有奇表后/当富贵/无忘予家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伶人,是封建时代对歌舞或戏曲演员的称谓,又称伶官、优伶。 B . 《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与《诗经》《礼记》《乐》《易》并称“五经”。 C . 少牢,古代祭祀时用牛、羊、猪各一头称“太牢”,用牛、猪各一头称“少牢”。 D . 朔,月初之名,又称“新月”,指农历的每月初一,“朔”日的前一天称为“晦”。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存勖实现父愿。李克用在三垂岗设宴,预言李存勖将完成未竟的功业。后来,初袭王位的李存勖果然在三垂岗大败梁军,奠定了晋国崛起的基础。 B . 李存勖勇武善战。李存勖曾在先王之丧、叔父之难等不利的情形下果断出击,雾中进军,攻破梁的夹城,把梁军打得大败,然后凯旋,祭告祖庙。 C . 李存勖宠信伶人。后唐灭梁后,李存勖竟然答应让梁之优伶陈俊和储德源做刺史,被郭崇韬劝阻,可最终他还是履行了对伶人的这个承诺。 D . 李存勖疏忌功臣。李存勖在位期间,对功臣宿将多有猜忌之心,郭崇韬、朱友谦等都被他诛杀,李嗣源也因位高权重而被其疑忌,因此而走投无路被逼造反。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梁人幸我大丧,谓我少而新立,无能为也,宜乘其怠击之。

      ②予已许除郡,经年未行,我惭见二人,卿当屈意行之。

  • 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琦,字辉山,幽州安次人也。祖寿,瀛州景城主簿。父兖,沧州节度判官,累至检校右庶子。刘守光攻陷沧州,琦父兖被擒,族之。琦时年十五,为吏追摄,将就戮焉。有赵玉者,幽、蓟之义士也,久游于兖之门下,见琦临危,乃绐谓监者曰:“此子某之同气也,幸无滥焉。”监者信之,即引之俱去。行一舍,琦困于徒步,以足病告,玉负之而行,逾数百里,因变姓名,乞食于路,乃免其祸。年弱冠 , 以家门遇祸,邈无所依,乃励志勤学,多游于汾、晋。唐天祐中,庄宗方开霸府,翘伫贤士,墨制授琦代州军事判官,秩满归太原,监军使张承业重琦器量,礼遇尤厚。天成初,拜琦殿中侍御史,迁驾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会河阳主藏吏盗所监物,狱吏尹训纳赂反其狱,其冤家诉于朝,诏命琦鞠之。琦连奏不已,训知其不免,自杀于家,其狱遂明,蒙活者其众,自是朝廷多琦之公直。高祖建义于太原,唐末帝幸怀州,赵德钧驻军于团柏谷,末帝以琦尝在德约幕下,因全赍都统使官告以赐之,且犒其军焉。及观军于北陲馆于忻州会晋祖降下晋安塞遣使告于近郡琦适遇其使即斩之以闻寻率郡兵千人间道而归高祖入洛,亦弗之责,止改授秘书监而已。天福中,预修(唐书》,权掌选部,皆有能名焉。累迁礼部、刑部、户部、兵部侍郎,阶至金紫光禄大夫,至开国子。琦美凤仪,有器概,虽以刚直闻于时,而内实仁恕。初,高祖谋求辅相,时宰臣李崧力荐琦于高祖,云可大用。高祖数召琦于便殿,言及当世事,甚奇之,方将倚以为相,忽遇疾而逝,人皆惜之。赵玉仕至职方员外郎,琦事之如父,玉疾,亲尝药扶侍,及卒,为其家主办丧葬。

    (节选自《旧五代史·吕琦列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及观军于北陲馆/于忻州会/晋祖降下晋安寨/遣使告于近郡/琦适遇其/使即斩之以闻/寻率郡兵千人/间道而归/ B . 及观军于北陲/馆于忻州/会晋祖降/下晋安寨遣使/告于近郡/琦适遇其使/即斩之以闻/寻率郡兵千人/间道而归 C . 及观军于北陲馆/于忻州会/晋祖降下晋安寨遣使/告于近郡/琦适遇其/使即斩之以闻/寻率郡兵千人/间道而归 D . 及观军于北陲/馆于忻州/会晋祖降下晋安寨/遣使告于近郡/琦适遇其使/即斩之以闻/寻率郡兵千人/间道而归/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主簿:职官名,为唐代以来通用的官名,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 B . 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C . 户部:古代六部之一,为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等事务的机构。 D . 爵:即爵位,古代封给贵族或功臣的名位,例如官爵、爵禄。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吕琦幸躲大难。因受其父亲吕兖的牵连,其家族人被刘守光诛杀,吕琦被官吏追捕,即将被处斩,多亏赵玉机智相救,得以逃命。 B . 吕琦正直公正。河阳掌管钱库的官吏尹训盗窃钱财,主审此案的官员贪赃枉法,歪曲事实。吕琦受命查清事实,多次上奏请示,贪官得以伏法。 C . 吕琦官仕两朝。后唐时曾先后做代州军事判官、殿中侍御史、驾部员外郎等职。后晋时,曾做礼部、刑部、户部、兵部侍郎等,封爵开国子。 D . 吕琦懂得感恩。他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救命恩人赵玉,他曾经亲自尝药服侍。赵玉去世后,吕琦为他家主办丧事。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杀于家,其狱遂明,蒙活者甚众,自是朝廷多琦之公直。

      ②末帝以琦尝在德钧幕下,因令赍都统使官告以赐之,且犒其军焉。

  • 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张宪,字允中,晋阳人,世以军功为牙校。宪始童丱(guàn),喜儒学,励志横经,不舍昼夜。太原地雄边服,人多尚武,耻于学业,惟宪与里人药纵之精力游学,弱冠尽通诸经,尤精《左传》。尝袖行所业,谒判官李袭吉,一见欣叹。既辞,谓宪曰:“子勉之,将来必成佳器。”石州刺史杨守业喜聚书,以家书示之,闻见日博。

    庄宗为行军司马,广延髦俊,素知宪名,令朱守殷赍书币延之。岁余释褐交城令,秩满,庄宗嗣世,补太原府司录参军。十二年,庄宗平河朔,念籓邸之旧,征赴行台。十三年,授监察,赐绯,署魏博推官,自是恒簪笔扈从。从讨张文礼,镇州平,授魏、博、镇、冀十郡观察判官,改考功郎中,兼御史中丞,权镇州留事。庄宗即位,宪学识优深,尤精吏道,剖析听断,人不敢欺。

    初,庄宗行即位之礼,卜鞠场吉,因筑坛于其间,至是诏毁之。宪奏曰;“即位坛是陛下祭接天神受命之所,自风燥雨濡之外,不可辄毁,亦不可修。魏繁阳之坛,汉汜水之坛,到今犹有兆象。存而不毁,古之道也。”即命治之于宫西。数日,未成。会宪以公事获谪,阁门待罪,上怒,戒有司速治行宫之庭,碍事者毕去,竟毁即位坛。宪私谓郭崇韬曰;“不祥之甚,忽其本也。”

    四年二月,赵在礼入魏州。时宪家属在魏,关东俶扰,在礼善待其家,遣人赍书至太原诱宪。宪斩其使,书不发函而奏。既而明宗为兵众所劫,诸军离散,地远不知事实,或谓宪曰:“蜀军未至,洛阳窘急,总管又失兵权,制在诸军之手,又闻河朔推戴,事若实然,或可济否?”宪曰:“治乱之机,间不容发,以愚所断,事未可知。愚闻药纵之言,总管德量仁厚,素得士心,余勿多言,志此而已。”四月五日,李存渥自洛阳至,口传庄宗命,并无书诏,惟云天子授以只箭,传之为信。众心惑之,时事莫测。左右献画曰:“存渥所乘马已戢其饰复召人谋事必行阴祸因欲据城宁我负人宜早为之所但戮吕郑二宦且系存渥徐观其变事万全矣。”宪良久曰:“吾本书生,无军功而致身及此,一旦自布衣而纡金紫, 向来仕宦非出他门,此画非吾心也。事苟不济,以身徇义。”翌日,符彦超诛吕、郑,军城大乱,燔剽达曙。宪初闻有变,出奔沂州。既而有司纠其委城之罪,四月二十四日,赐死于晋阳之千佛院。明宗郊礼大赦,有司请昭雪,从之。

    (选自《旧五代史·张宪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存渥所乘马/已戢其饰/复召人谋事/必行阴祸/因欲据城/宁我负人宜早/为之所/但戮吕郑二宦/且系存渥/徐观其变/事万全矣 B . 存渥所乘马/已戢其饰/复召人谋事/必行阴祸/因欲据城/宁我负人/宜早为之所/但戮吕郑二宦/且系存渥/徐观其变/事万全矣 C . 存渥所乘/马已戢其饰/复召人谋/事必行阴祸/因欲据城/宁我负人/宜早为之所/但戮吕郑二宦/且系存渥/徐观其变/事万全矣 D . 存渥所乘/马已戢其饰/复召人谋事/必行阴祸/因欲据城/宁我负人/宜早为之所/但戮吕郑二宦/且系存渥/徐观其变/事万全矣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童丱(guàn),指童子。丱,丱角,儿童发式。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蛮夷童丱,犹能以学成忠。" B . 簪笔扈从,插笔于冠或笏,以备书写。古代帝王近臣、书吏及士大夫均有此装束。 C . 总管,古代官名,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事长官或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的职称。 D . 河朔,泛指黄河以北地区。"朔"在空间上指北方,在时间上指农历每月的初一,晦日是农历每月三十。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宪聪敏好学,在学问上有造诣。太原地势雄险偏僻,当地的人多尚武力,耻于读书,而张宪却精通《左传》,并得到了判官李袭吉的称赞。 B . 张宪性格耿直。庄宗下令拆毁即位坛,他引经据典,陈述即位坛是接天神受命之所,因此遭到贬谪,在阁门待罪。 C . 张宪忠心耿耿。赵在礼想通过善待张宪家人来引诱张宪投降,但张宪不为所屈,斩了来使并将未打开的信件上奏朝廷。 D . 张宪感念君恩。左右献策要求杀掉吕、郑两个宦官,并且拘留李存渥,张宪被迫同意,决定若不能成功,便以身殉义。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多尚武,耻于学业,惟宪与里人药纵之精力游学,弱冠尽通诸经,尤精《左传》。

      ②庄宗为行军司马,广延髦俊,素知宪名,令朱守殷赍书币延之。

  • 2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珽,字公度,陇西敦煌人。珽聪悟,有才学,尤工词赋。年二十四登进士第,解褐授校书郎,拜监察御史,俄丁内艰。先是,父旅殡在远。家贫无以襄事,与弟琪当腊雪以单縗扶杖,衔哀告人,由是两克迁祔。而珽日不过一食,恒羸卧丧庐中不能兴。大为时贤所叹。忧阕,再征为御史,以瘠不起,逾时乃就。天复中,淮寇大举围夏口,逼巴陵,太祖患之,飞命成汭率水军十万援于鄂。珽入言曰:“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汭性刚决,不听。淮人果乘风纵火,舟尽焚,兵尽溺,汭亦自沈于江,一如所料。又明年,太祖为元帅,以襄阳贰于己,率兵击破之,署珽为天平军掌书记。沧州节度使刘守文拒命,太祖引兵十余万围之,乃召珽草檄。珽笔不停缀,登时而成,大为太祖嗟赏。受禅之岁,宰臣除为考功员外郎、知制诰。寻以本官监曹州事。曹去京数舍,吏民豪猾,前后十余政,未有善罢者。珽在任期岁,众庶以宁。入为兵部郎中、崇政院学士。未几,以许帅冯行袭疾甚,出为许州留后。先是,行袭有牙兵二千,皆蔡人也,太祖深以为忧,乃遣珽驰往,以伺察之。珽至传舍,召将吏亲加抚慰。行袭欲使人代受诏,珽曰:“东首加朝服,礼也。”乃于卧内宣诏,令善自补养,苟有不讳 , 子孙俱保后福。行袭泣谢,遂解二印以授珽,代掌军府事。及庶人友珪篡位,除右散骑常侍,充侍讲学士。内讨之日,军士大扰,珽其夕为乱兵所伤,卒于洛阳。珽性孝友,与弟琪有敦睦之爱,为搢所称。

    (节选自《旧五代史·梁书·列传十四》,有删节)

    1. (1) 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 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 B . 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 C . 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 D . 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代,父母死后,子女须守丧三年,任官者须离职,称“丁忧”,也称“丁艰”,这里的“丁内艰”指遭遇父丧。 B . 受禅是指王朝代换,新王朝的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源于上古时的禅让制,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常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 C . 不讳是死亡的委婉表达,古人对不同的人的死有不同的委婉表达,如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死曰“不禄”等。 D . 绅是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搢绅就是指把笏板插在腰间,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引申指士大夫。
    3. (3)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珽聪明有才学。二十四岁就进士及第,他工于辞赋,在太祖征讨刘守文时应召起草檄文,挥笔立就,深得太祖赏识。 B . 李珽为人孝顺。先前去世的父亲的灵柩安放于外地,因家贫,他和弟弟李琪一起冒着风雪四处求人,最终让父母合葬。 C . 李珽治民有方。他在曹州任职时,不到一年时间,就让老百姓过上安宁的生活,这是之前十几任官员都未曾做到的。 D . 李珽见识过人,有谋略。征讨淮寇时准确判断局势;太祖让他出任许州留后,他亲近安抚将吏,并解除了冯行袭的后顾之忧。
    4. (4) 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珽日不过一食,恒羸卧丧庐中不能兴。大为时贤所叹。

      ②以襄阳贰于己,率兵击破之,署珽为天平军掌书记。

  • 2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承嗣,代州雁门人。父佐方。承嗣少仕郡,补右职。中和二年,从武皇讨贼关辅,为前锋。王师之攻华阴,黄巢令伪客省使王汀会军机于黄揆,承嗣擒之以献。贼平,以功授汾州司马,改榆次镇将。光启初,从讨蔡贼于陈、许。上源之难,遣承嗣奉表行在 , 陈诉其事,观军容田令孜馆而慰谕,令达情于武皇,姑务叶和,仍授以左散骑常侍。朱玫之乱遣承嗣率军万人援廊州至渭桥迎扈车驾王行瑜既杀朱玫承嗣会鄜之师入定京城获伪相裴彻函送朱玫首献于行在。驾还宫,赐号迎銮功臣、检校工部尚书、守岚州刺史,赐犒军钱二万贯。时车驾初还,三辅多盗,承嗣按兵警御。及还屯于及,留别将马嘉福五百骑宿卫。孟方立之袭辽州也,武皇遣承嗣设伏于榆社以待之。邢人既至,承嗣发伏,击其归兵,大败之,获其将奚忠信,以功授洛州剌史。及张濬之加兵于太原也,时凤翔军营霍邑,承嗣率全军攻之,岐人夜遁,追击至赵城,攻平阳,旬有三日而拔。师还,改教练使、检校司徒。乾宁二年,兖、鄆为汴人所攻,势渐危蹙,遣使乞师于武皇;武皇遣承嗣率三千骑假道于魏,渡河援之,时李存信屯于莘县,既而罗宏信背盟,掩击王师,因兹隔绝。及瑁、瑾失守,承嗣与朱瑾、史俨同入淮南。承嗣、史俨皆骁将也,淮人得之,军声大振。武皇深惜之,乃遣赵岳间道使于淮南,请归承嗣等。杨行密许之,遣使陈令存修好于武皇。其年九月,汴将庞师古、葛从周出师,将收淮南,朱瑾率淮南军三万,与承嗣设伏于清口,大败汴人,生获庞师古。行密嘉其雄才,留而不遣,仍奏授检校太尉,领镇海军节度使。天祐九年,淮人听闻庄宗有柏乡之捷,乃以承嗣为楚州节度使,以张犄角。十七年七月,卒于楚州,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旧五代史•卷五十五•唐书列传七》)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朱玫之乱/遣承嗣率军万人援廓州/至渭桥迎扈车驾/王行瑜既杀朱玫/承嗣会鄜之师入定京城/获伪相裴彻/函送朱玫首/献于行在 B . 朱玫之乱/遣承嗣率军万人/援郸州至渭桥/迎扈车驾/王行瑜既杀朱玫/承嗣会鄜之师/入定京城/获伪相/裴彻函送朱玫首/献于行在 C . 朱玫之乱/遣承嗣率军万人援郷州/至渭桥迎扈车驾/王行瑜既杀朱玫/承嗣会鄜之师/入定京城/获伪相/裴彻函送朱玫首/献于行在 D . 朱玫之乱/遣承嗣率军万人/援廊州至渭桥/迎扈车驾/王行瑜既杀朱玫/承嗣会鄜之师入定京城/获伪相裴彻/函送朱玫首/献于行在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和,年号名,年号是古代新君为区别之前君王的当政标志,新皇登基时才能改换年号。 B . 客省,主要负责接待上书言事者或四方使者的官署,因黄巢政权非正统,故称"伪客省"。 C . 行在,也称"行在所",既可指古代君主所在的地方,也可以指古代君王巡行所居之地。 D . 犄角,亦作"'掎角",指作战时分出部分兵力,以形成牵制、夹击敌人或互相支援之势。
    3. (3) 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承嗣少年得志。他早年任职于郡里,并担任武职,后因平乱有功,先被授予汾州司马,又改任为榆次镇将。 B . 李承嗣骁勇善战。辽州遇袭之时,他设伏大破孟方立的军队;张濬出兵太原时,他又率军一鼓作气攻下平阳。 C . 李承嗣曾陷淮南。为解兖、郛两地之困,他受命假装进攻魏地,实则渡河救援,但因罗宏信背盟而身陷淮南。 D . 李承嗣颇具才能。他先前深受武皇赏识重用,之后又受到杨行密的赞赏,并举荐他担任检校太尉等重要官职。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车驾初还,三辅多盗,承嗣按兵警御。

      ②武皇深惜之,乃遣赵岳间道使于淮南,请归承嗣等。

  • 2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赵莹,字玄辉,华阴人也。莹风仪美秀,性复纯谨。梁龙德中,始解褐为康延孝从事。后唐同光中,延孝镇陕州,会庄宗伐蜀,命延孝为骑将。将行,留莹监修金天神祠。

    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华下,以粗缞随幕,人或短之。及入相,以敦让汲引为务。监修国史日,以唐代故事残缺,署能者居职,纂补实录及修正史二百卷行于时,莹首有力焉。少帝嗣位,拜守中书令。明年,检校太尉本官,出为晋昌军节度使。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

    开运末,冯玉、李彦韬用事,以桑维翰才望素重,而莹柔而可制,因共称之,乃出维翰,复莹相位,加弘文馆大学士。及李崧、冯玉议出兵应接赵延寿,而以杜重威为都督部署,莹私谓冯、李曰“杜中令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恒怏怏,安可更与兵权?若有事边陲,只李中贞将之可也。”

    及契丹陷京域,契丹主少帝于北塞,莹与冯玉、李彦韬俱从。周广顺初,遣尚书左丞田敏报命于契丹,遇莹于幽州。莹得见华人,悲怅不已,谓田敏曰:“老身漂零寄于此,近闻室家丧逝,弱子无恙,蒙中朝皇帝倍加存恤,老夫至死无以报效。”于是南望稽首,涕泗横流。未几,莹卒于幽州,时年六十七。

    莹初被疾,遣人祈告于契丹主,愿归骨于南朝,使羁魂幸复乡里,契丹主闵而许之。及卒遣其子易从及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仍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节选自《旧五代史·晋书·赵莹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及卒遣其子/易从及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遭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仍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B . 及卒/遣其子易从及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仍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C . 及卒遣其子/易从及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仍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D . 及卒/遣其子易从及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遭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仍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事,在本文中是古代官名,又称从吏史,也称从事掾,是地方长官的僚属。 B . 实录,是中国封建时代记载皇帝在位期间重要史实的资料性编年体史册名称。 C . 迁,即变动、改变,也用来指古代调动官职,在本文中采用的是后一种用法。 D . 室家,本义指房舍、宅院,又借指家庭或家人,文中是说话人对夫人的称谓。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赵莹于朝代更迭之际,累有功勋。他从后梁到后唐都有任职,曾负责监修金天神祠,又曾致力倡导敦厚谦让和汲引人才,还曾在监修国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B . 赵莹任地方要职之时,治理有方。少帝即位时他就被指派为晋昌军节度使,面临天下蝗灾的局面,他想出妙计发动民众捕蝗,让灾民少受灾祸,赢得赞誉。 C . 赵莹为人与为官,都被同僚推重。他因为性格温和而受冯玉、李彦韬称赞和任用,在应对赵延寿事件中,私下提出自己的用人看法,既有理由,又有措施。 D . 赵莹危难中忠心事主,不忘故土。京城被契丹攻陷,他追随被迫离开中原的少帝前往北方边塞;到年迈仍不忘故土,恳切请求,最终被允许归葬于中原故乡。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华下,以粗缞随幕,人或短之。

      ②杜中令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恒怏怏,安可更与兵权?

  • 2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琪,字台秀。父縠,广明中,为晋公王铎都统判官。年十三,词赋诗颂,大为王铎所知,然亦疑其假手。一日,铎召縠于公署,密遣人以《汉祖得三杰赋》题就其第试之,琪援笔立成。赋尾云:“得士则昌,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铎览而骇之,曰:“此儿大器也,将擅文价。”

    昭宗时,李溪父子以文学知名。琪年十八,袖赋一轴谒溪。溪览赋惊异,倒屣迎门,谓琪曰:“余尝患近年文士辞赋,皆数句之后,未见赋题,吾子入句见题,偶属典丽,吁! 可畏也。”琪由是益知名,举进士 第。天复初,授武功县尉,辟转运巡官,迁左拾遗、殿中侍御史。自琪为谏官宪职,凡时政有所不便,必封章论列,文章秀丽,览之者忘倦。

    梁祖受禅 ,征入,拜翰林学士。梁祖经略四方,而琪以学士居帐中,专掌文翰,下笔称旨,宠遇逾伦。是时,琪之名播于海内。琪重然诺,怜才奖善,家门雍睦。贞明、龙德中,时琪与萧顷同为宰相,顷性畏慎深密,琪倜傥负气,不拘小节,中书奏覆,多行其志,而顷专掎摭其咎。会琪除吏,是试摄名衔,改“摄”为“守”,为顷所奏,梁帝大怒,将投诸荒裔,而为赵岩辈所援,罢相,为太子少保。

    庄宗入汴,素闻琪名,累欲大任。同光初,历太常卿、吏部尚书。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 , 俄遇萧墙之难而止。

    及明宗即位,豆卢革、韦说得罪,任圜陈奏,请命琪为相,为孔循、郑珏排沮,乃相崔协。琪时为御史大夫,安重诲于台门前专杀殿直马延。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自是之后,尤为宰执所忌,凡有奏陈,靡不望风横沮。长兴中,卒于福善里第,时年六十、

    (选自《旧五代史·李琪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 B . 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 C . 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 D . 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唐代始置进士科目。 B . "封章",言机密事之奏章,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 C . "受禅",指王朝更迭,新皇帝继承旧帝让给的帝位,泛指继位。 D . "萧墙之难",指由内因而非外因引起的灾祸,泛指内乱。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琪博学多才,才思敏捷。晋公王铎怀疑少年李琪的文章假手他人,因而派人测试,李琪援笔而成,出语不凡。 B . 李琪为文独树一帜,不同于时俗。他写作时不拐弯抹角,善于开宗明义,他的文赋深为文坛名宿李溪所推崇。 C . 李琪恪尽职守,正直敢言。他做了谏官后,积极上书,评论时政中的不当之处,却没能直言安重诲的罪责,因此自责请辞。 D . 李琪为同僚所忌恨。他为同任宰相的萧顷所敌视,后因萧顷的诬告,李琪受到皇上斥责并被罢相。
    4.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赋尾云:“得士则昌,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

      ②任圜陈奏,请命琪为相,为孔循、郑珏排沮,乃相崔协。

  • 2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晏球,莹之。少遇乱,汴人杜氏畜之为子,因冒姓杜氏。晏球少沉勇有断,倜傥不群。梁祖之镇汴也,选富家子有材力者,置之帐下。宴球预选,从梁祖征伐,所至立功。梁末帝嗣位,以晏球为龙骧四军都指挥使。

    贞明二年四月十九日夜,汴州捉生都将李霸等作乱,纵火焚剽,攻建国门,梁末帝登楼拒战。晏球闻乱先得龙骧马五百屯于鞠场俄而乱兵以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势将危急晏球隔门窥乱兵见无甲胄即出骑击之奋力血战俄而群贼散走。梁末帝见骑军讨贼,呼曰;“非吾龙骧之士乎?”晏球奏曰:“乱者惟李霸一部,陛下但守宫城,迟明臣必破之。”既而晏球尽戮乱军。以功授单州刺史

    (唐)庄宗入汴,晏球率骑军入援。至封丘,闻梁末帝殂,即解甲降于庄宗。明年,与霍彦威北捍契丹,受齐州防御史,乃赐姓氏 , 名绍虔。邺之乱,明宗入赴内难,宴球时在瓦桥,遗人招之。明宗至汴,宴球率骑从至京师,以平定功授宋州节度使。

    天成二年,授北面行营副招讨,以兵戍满城。是岁,王都据定州,契丹遣秃馁率骑千余来援都,突入定州,晏球引军保曲阳。王都、秃馁出军拒战,晏球督厉军士,令短兵击贼。戒之曰:“回首者死。”贼军大败于嘉山之下,追袭至于城门。宴球围城既久,帝遣使督攻城,宴球曰:“贼垒坚峻,但食三州租税,抚恤黎民,爱养军士,彼自当鱼溃。”帝然其言。

    晏球能与将士同其甘苦,所得禄赐私财,尽以飨士,日具饮馔,与将校筵宴,待军士有礼,军中无不敬伏。其年冬,平贼。自初战至于城拔,不戮一士,上下欢心,物议以为有将帅之略。以功授天平军节度使。长兴三年,卒于镇,时年六十。赠太尉。

    (节选自《旧五代史·唐书》,有删改)

    注释: ①鱼溃:鱼腐烂。比喻自内崩溃。

    1. (1) 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晏球闻乱/先得龙骧马/五百屯于鞠场/俄而乱兵以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势将危急/晏球隔门窥乱兵/见无甲胄/即出骑击之/奋力血战/俄而群贼散走/ B . 晏球闻乱先得/龙骧马五百屯于鞠场/俄而乱兵以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势将危急/晏球隔门窥乱兵/见无甲胄/即出骑击之/奋力血战/俄而群贼散走/ C . 晏球闻乱/先得龙骧马五百屯于鞠场/俄而乱兵以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势将危急/晏球隔门窥乱兵/见无甲胄/即出骑击之/奋力血战/俄而群贼散走/ D . 晏球闻乱/先得龙骧马五百屯于鞠场/俄而乱兵以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势将危急/晏球隔门窥乱兵见/无甲胄即出骑击之/奋力血战俄而/群贼散走/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字”是古代男子成人后不便直呼其名,另取与本名涵义先关的别名,又称表字。 B . “贞明”“天成”“长兴”都是皇帝年号。年号是古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 C . “刺史”是汉朝开始设置的职官,本为出刺各地的监察官员,后成为中央常置官员。 D . “赐姓氏”,一般指天子根据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宴球少遇战乱,被人收养。王晏球少年时遇上动乱,汴都人杜氏收他为义子,因而改姓杜氏。他年少时就沉着勇敢有决断,卓越不凡,才能出众。 B . “贞明”“天成”“长兴”都是皇帝年号。年号是古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 C . “刺史”是汉朝开始设置的职官,本为出刺各地的监察官员,后成为中央常置官员。 D . 王晏球爱护士兵,大获称赞。他和将士同甘共苦,俸禄赏赐全部分给士兵,对待军士有礼,舆论认为他有将帅风度,朝廷因此任他为天平军节度使。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梁祖之镇汴也,选富家子有材力者,置之帐下。

      ②乱者惟李霸一部,陛下但守宫城,迟明臣必破之。

  • 2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赵莹,华阴人也。梁龙德中,始解褐为康延孝从事。后唐同光中,延孝镇陕州,会庄宗伐蜀,命延孝为骑将。将行,留莹监修金天神祠。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明宗即位,以高祖为陕府两使留后,莹时在郡,以前官谒之,一见如旧相识,即奏署管记。高祖历诸镇皆从之,累使阙下,官至御史大夫,赐金紫。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以粗縗随幕,人或短之。及入相,以敦让汲引为务。监修国史日,以唐代故事残缺,署能者居职,纂补实录及修正史二百卷行于时,莹首有力焉。少帝嗣位 , 拜守中书令。明年,检校太尉本官,出为晋昌军节度使。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及契丹陷京城,契丹主迁少帝于北塞,莹与冯玉、李彦韬俱从。契丹永康王代立,授莹太子太保。周广顺初,遣尚书左丞田敏报命于契丹,遇莹于幽州。莹得见华人,悲怅不已,谓田敏曰:“老身漂零寄于此,近闻室家丧逝,弱子无恙,蒙中朝皇帝倍加存恤,东京旧第本属公家,亦闻优恩特给善价,老夫至死无以报效。”于是南望稽首 , 涕泗横流。未几,莹卒于幽州,时年六十七。莹初被疾,遣人祈告于契丹主,愿归骨于南朝,使羁魂幸复乡里。契丹主闵而许之。及卒,遣其子易从、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仍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节选自《旧五代史·赵莹传》)

    1. (1) 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 B . 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 C . 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 D . 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解褐,指脱去平民衣服,始任官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使其从者衣褐"中,褐指平民衣服。 B . 实录,一般记录某一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或私人记录祖先事迹,是纪传体的一种。 C . 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奉行嫡长子继承制,但历史上并不都是由嫡长子继承皇位的。 D . 稽首,《周礼》"九拜"里最隆重的拜礼,是臣子拜见君父的常见礼节。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赵莹提拔后学,着力修史。担任宰相之后,他就将提拔后学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又选拔他们中有能力的人员修补实录、正史。 B . 赵莹治理蝗灾,方法巧妙。担任晋昌军节度使时,天下发生蝗虫灾害,他以捕捉蝗虫换发救灾粮食,获得成效,受到称赞。 C . 赵莹他乡为官,心念故土。赵莹跟随少帝到了契丹,后担任太子太保,但是在见到中原来的使臣时,伤感不已,向南悲叹流泪。 D . 赵莹客死他乡,归葬故里。赵莹六十七岁时在幽州去世,儿子和其他家人护送他的灵柩回到中原,并且得到周太祖的赏赐和追封。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以粗縗随幕,人或短之。

      ②莹初被疾,遣人祈告于契丹主,愿归骨于南朝,使羁魂幸复乡里。

  • 2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讳存勖,武皇帝之长子也。天祐五年春正月,武皇疾笃。及武皇厌代 , 帝乃嗣王位于晋阳,时年二十有四。乃下令于国中,禁贼盗,恤孤寡,期月之间,其俗丕变。帝每出,于路遇饥寒者,必驻马而临问之,由是人情大悦,王霸之业,自兹而基矣。及霸业已定,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群臣愤嫉,莫敢出气;亦反有相附托以希恩泽者,四方藩镇争以货赂结之。又性刚好胜,不欲权在臣下,入洛之后,信伶宦之谗,颇疏忌宿将。李嗣源家在太原,三月,丁酉 , 表卫州刺史李从珂为北京内牙马步都指挥使以便其家,帝怒曰:“嗣源握兵权,居大镇,军政在吾,安得为其子奏请!”乃黜从珂为突骑指挥使,帅数百人戍石门镇。嗣源忧恐,上章申理,久之方解。是岁大饥多流亡,租赋不充。军士乏食,有雇妻鬻子者,老弱采蔬于野,百十为群,往往馁死,流言怨嗟,而帝游畋不息。宰相惧,帅百官上表言:今租庸已竭内库有馀诸军室家不能相保傥不贩救惧有离心俟过凶年其财复集。上即欲从之,刘氏曰:“吾夫妇君临万国,虽藉武功,亦由天命。命既在天,人如我何!”须臾,出妆具及三银盆、皇幼子三人于外曰:“人言宫中蓄积多,四方贡献随以给赐,所馀止此耳,请鬻以赡军!”宰相惶惧而退。同光四年三月,李嗣源反。夏四月丁亥朔,帝于乱中为流矢所中,崩于绛霄殿之庑下。

    史臣曰:庄宗以雄图而起河、汾,以力战而平汴、洛,家仇既雪,国祚中兴。虽少康之嗣夏配天,光武之图受命,亦无以加也。然得之孔劳,失之何速?岂不以骄于骤胜,逸于居安,忘栉沐之艰难?静而思之,足以为万代之炯诫也。

    (节选自《旧五代史》,有改动)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今租庸已竭/内库有馀诸军/室家不能相保傥/不赈救惧有离心/俟过凶年/其财复集 B . 今租庸已竭/内库有馀/诸军室家不能相保傥/不赈救惧有离心/俟过凶年/其财复集 C . 今租庸已竭/内库有馀/诸军室家不能相保/傥不赈救/惧有离心/俟过凶年/其财复集 D . 今租庸已竭/内库有馀诸军/室家不能相保/傥不赈救/惧有离心/俟过凶年/其财复集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厌代,特指帝王逝世。唐朝时,因避太宗李世民讳,改“世”为“代”,后遂沿用下来。 B . 丁酉,属干支历法。干支在中国古代主要用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文中用来纪日。 C . 指挥使,官职名。五代时期,以马军四百人、步军五百人为一指挥,指挥使为最高长官。 D . “光武之膺图受命”中“膺”与《蜀道难》中“以手抚膺坐长叹”的“膺”意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庄宗即位初期,勤政爱民,每逢路边饥寒交迫之人,一定会下马亲自安抚慰问。 B . 唐庄宗霸业稳定后,开始宠幸伶人,他经常与俳优在庭中表演杂戏,伶人因此当权。 C . 唐庄宗没答应李嗣源上书的请求,反而贬黜了李从珂,让他率领数百人戍守石门镇。 D . 国家遭遇灾年,收成不好,租税不够,刘皇后拿出梳妆用具等私人物品,欣然出资。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亦反有相附托以希恩泽者,四方藩镇争以货赂结之。

      ②岂不以骄于骤胜,逸于居安,忘栉沐之艰难?

    5. (5) 史臣用“然得之孔劳,失之何速”一句感叹庄宗得天下难、失天下易。请结合全文,概括唐庄宗失天下的原因。
  • 2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①夏鲁奇,字邦杰,青州人也。初事宣或军为军校与主将不协递归于庄宗以为护卫指挥使从周德威攻幽州燕将有单廷佳元行钦时称胰更鲁责与之斗两不能解 , 将士皆释兵纵观。幽州平,鲁奇功居多。晋已下魏博,梁将刘界军于渔水。庄宗以数百骑觇敌,深入致师 , 郭设伏于魏县西南葭芦中。庄宗不满千骑,汴人伏兵万余,大噪而起,围庄宗数重。奇与王门关、乌德儿等奋命决战,自午至 , 俄而李存审兵至方解。鲁奇持枪携剑,独卫庄宗,手杀百余人,乌德儿等被擒,鲁奇伤痰遍体,自是庄宗尤怜之,历磁州刺史。中都之战,汴人大败,鲁奇见王彦章,识之,单马追及,枪拟其颈,彦章顾曰;"尔非余故人乎?"即擒之以献。庄宗壮之,赏绢千匹。王彦章守中都,庭隐在其军中。及彦章败,庭隐为庄宗所获,将以就戮,大将夏鲁奇奏曰∶"此楚也,其材可用。"遂释之。梁平,授郑州防御使。四年,授河阳节度使 , 为政有惠爱。天成初,移镇许州,加同平章事。

    ②鲁奇性忠义,尤通夹道,抚民有术。及移镇许田,孟州之民,万众遮道,断登卧辙,五日不发。父老诣阙请留,明宗令中使谕之,方得离州。明宗讨荆南,鲁奇为副招讨使,顷之,移镇遂州。夏鲁奇禀朝延之命,缮治甲兵,将图蜀。孟知祥与董璋谋先取鲁奇,令仁罕攻遂州。董璋之叛,与孟知祥攻遂州,蜀师围夏鲁奇于遂州,唐师来援,剑门不守,肇领兵赴普安以拒之,唐师不得进,援路断绝。旬月救兵不至,城中兵尽食穷,鲁奇自制而卒,时年四十九。帝闻其死也,恸哭之,厚给其家,赠太师、齐国公。

    (节选自《旧五代史·后唐》)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初事宣武军为军校/与主将不协/遂归于庄宗/以为护卫指挥使/从周德威攻幽州/燕将有单廷佳/元行钦/时称骁勇/鲁奇与之斗/两不能解/ B . 初事宣武军为军校/与主将不协/遂归于庄宗/以为护卫指挥使/从周德威攻幽州燕将/有单廷佳/元行钦/时称骁勇/鲁奇与之斗/两不能解/ C . 初事宣武军为军校/与主将不协/遂归于庄宗/以为护卫指挥使/从周德威攻幽州/燕将有单廷佳/元行钦/时称骁勇鲁奇/与之斗两不能解/ D . 初事宣武军为军校/与主将不协/遂归于庄宗/以为护卫指挥使/从周德威攻幽州燕将/有单廷佳/元行钦/时称骁勇鲁奇/与之斗两不能解/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申,十二地支之一;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申时指下午一时至三时。 B . 致师,挑战之意;古代战争发生之时,先让勇力之士到敌人阵前挑战决斗。 C . 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可全权调度。 D . 太师,古时"三公"之首,多为重臣加衔,作为最高荣典以示恩宠,无实际职权。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夏鲁奇骁勇善战,忠心保卫君主。他在庄宗误入埋伏被围困之时,与王门关、乌德儿等一起拼死保卫庄宗,坚持到援兵来方才解围。 B . 夏鲁奇爱才惜才,积极举荐人才。中都之战王彦章战败后,庭隐被庄宗俘获,将要被杀戮,夏鲁奇上奏赞赏其是人才,最终庭隐被释放。 C . 夏鲁奇抚民有术,深受百姓爱戴。他奉命调任许田,孟州的百姓拦道挽留,拉住马橙躺在路上不让他走,五天都未能离开孟州去赴任。 D . 夏鲁奇忠义刚烈,死后君主痛惜。他在遂州失守时自刎而死,年仅四十九岁;庄宗为之痛哭,重赏其家人,追封他为太师、齐国公。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鲁奇见王彦章,识之,单马追及,枪拟其颈,彦章顾曰∶"尔非余故人乎?"

      ②顷之,移镇遂州。夏鲁奇禀朝廷之命,缮治甲兵,将图蜀。

    5. (5) 请简要说明夏鲁奇"自刎而卒"的原因。
  • 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赵光逢,字延吉。曾祖植,岭南节度使。祖存约,兴元府推官。父隐,右仆射。光逢与弟光裔,皆以文学德行知名。(《旧唐书》: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光逢幼嗜坟典 , 动守规检,议者目之为“玉界尺”。唐僖宗朝,登进士第。逾月,辟度支巡官,历官台省,内外两制,俱有能名,转尚书左丞、翰林承旨。昭宗幸石门,光逢不从,昭宗遣内养戴知权诏赴行在 , 称疾解官。驾在华州,拜御史中丞。时有道士许岩士、瞽者马道殷出入禁庭,骤至列卿宫相,因此以左道求进者众。光逢持宪纪治之,皆伏法,自是其徒颇息。改礼部侍郎、知贡举。光化中,王道浸衰,南北司为党,光逢素惟慎静,虑祸及己,因挂冠伊洛,屏绝交游,凡五六年。门人柳璨登庸,除吏部侍郎、太常卿。(《唐摭言》云:光化二年,赵光逢放柳璨及第,后三年不迁,时璨自内庭大拜,光逢始以左丞征入。)入梁为中书侍郎、平章事,累转左仆射兼租庸使,上章求退,以太子太保致仕。梁末帝爱其才,征拜司空、平章事。无几以疾辞,授司徒致仕。(《唐摭言》云:光逢膺大用,居重地十余岁,七表乞骸,守司空致仕。)居二年,复征拜上相。

    同光初,弟光允为平章事,时谒问于私第,尝语及政事,他日,光逢署其户曰“请不言中书事”,其清净寡欲端默如此。尝有女冠寄黄金一镒于其室家,时属乱离,女冠委化于他土。后二十年,金无所归,纳于河南尹张全义,请付诸宫观,其旧封尚在。两登廊庙,四退邱园,百行五常,不欺暗室,搢绅咸仰以为名教主。天成初,迁太保致仕,封齐国公,卒于洛阳。诏赠太傅。

    (节选自《旧五代史·卷五十八》,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B . 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C . 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D . 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知制诰,官名,掌管起草皇帝诰命,以他官掌诏、敕、策、命者称为兼知制诰。 B . 江表,长江以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 C . 坟典,是《三坟》、《五典》的合称,后来泛指古代的典籍。 D . 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也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赵光逢世出名门。他的曾祖父赵植,曾经担任岭南节度使;他的祖父赵存约,曾经做过兴元府推官;他的父亲赵隐,也曾官至右仆射。 B . 赵光逢谨慎宁静。唐朝光化年中,南北司结党,赵光逢辞官到伊洛隐居,五六年断绝交往; 弟弟赵光胤到家中拜访谈到政事,赵光逢在门上题字提醒。 C . 赵光逢正直廉洁。赵光逢一举一动都很守规矩,被称作“玉界尺”;女道士在他家里寄放黄金,二十年后,金子原封没动。 D . 赵光逢深谋远虑。赵光逢辞官后放柳燦及第,所以当柳燦受朝廷重用后,赵光逢便凭借柳燦得以回到朝廷担任要职。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有道士许岩士、瞽者马道殷出入禁庭,骤至列卿宫相,因此以左道求进者众。

      ②光逢索惟慎静,虑祸及己,因挂冠伊洛,屏绝交游,凡五六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