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3-06-30 浏览次数:16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做好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通过持续努力推进脱贫摘帽地区乡村全面振兴,为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具有一致性,从时间安排的维度上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重叠和交叉关系。根据党中央的相关部署,2020年必须打赢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的近期目标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因此,2018-2020年就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叠期和交叉期。

    从空间布局的维度上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耦合和重合的关系。打赢脱贫攻坚战,主要聚焦贫困村和所在县,尤其是连片特困地区和深度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则覆盖整个农村区域,要在城乡融合的原则下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具有递进性。从战略对象的维度来看,脱贫攻坚的帮扶主体是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重点解决贫困户的生存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涵盖的对象就更加广泛,包括全体农村居民。就对象所在区域而言,脱贫攻坚瞄准贫困地区,重点是特困地区和深度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则要实现所有乡村的全域覆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在实施过程中要统筹好相对贫困人口与其他人口、脱贫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关系。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具有联动性。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一是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提升了贫困地区的发展能力。二是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脱贫攻坚的相关举措提升了贫困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通过发展环境的改变,改善贫困人口的生存条件,增强贫困人口的基础发展能力。三是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塑造了组织载体。脱贫攻坚的实施,促进了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尤其是乡村治理的组织载体得到了夯实。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当前,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但对于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尤其是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而言,由于产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不到位等,仍然存在返贫风险。因此,亟须尽快在脱贫地区建立脱贫长效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其内生发展动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实现脱贫攻坚的纵深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光明网《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材料二:

    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着力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重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就业增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阶段,要继续深化缓解相对贫困的体制机制,抑制贫困再生。与此同时,要以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基本要求是切实防止返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目前,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整体性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然而,由于脱贫地区产业基础薄弱,精神贫困问题未根本消除等,脱贫人口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并未完全形成,防止返贫仍存在较大压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建立高质量的减贫标准体系和常态化的帮扶模式,切实防止返贫。此外,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面持续发力,培植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持续发展的“土壤”,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贯穿主线是增强脱贫地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和“造血机能”。要实现切实防止返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目标,核心在于激发农民的内生发展动力。在政策引导上,要优化土地政策、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等的有效供给,将“输血式”政策转为“造血与输血协同式”政策,着重改善脱贫地区发展环境、保障脱贫地区发展要素、提升脱贫人口发展能力等。在产业发展上,要更加注重农民主体地位的体现。农户不仅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受益者,更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直接参与者。在主体培育上,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与培训,着力培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其以农业生产经营为核心的发展能力。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路径是产业支撑、实现机制。从产业支撑的角度来看,当前部分地区扶贫产业的发展,主要是技术含量较低的特色种养产业和劳动密集型非农产业。且存在农民主体缺失、内生动力不足、可持续性差等问题。因此,下一步要实现产业升级、促进多元产业发展。从实现机制的角度来看,基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统一性,要全面总结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充分借鉴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

    (摘编自光明网《促进脱贫攻坚需要有序推进、综合施策、联动发力》)

    1. (1) 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们要在乡村振兴优先的原则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B . 脱贫攻坚要抓住农村人口这一帮扶主体,特别要解决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 C . 要切实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打好脱贫攻坚战,否则,乡村振兴将是一句空话。 D . 攻坚脱贫任重道远,但我们只要提供政策支持,就能巩固好脱贫攻坚的成果。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提升贫困地区的发展能力,有助于脱贫攻坚的实现。 B . 完成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成小康社会后,帮扶工作就全面结束了。 C . 脱贫地区产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不到位,就仍有返贫风险。 D . 要转“输血式”政策为“造血与输血协同式”政策,提升脱贫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3. (3) 下列农村人口脱贫方式中,属于贫困人口自我发展“造血式脱贫”的一项是(   )
      A . 从大学生中选聘优秀毕业生,到农村做“第一书记”。 B . 优化土地政策,保证农民合法权益,延长农民土地承包使用期限。 C . 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吸引工商资本打造民宿等乡村文创项目。 D . 通过网络培训或观看农经节日,农民了解掌握了新型的养殖技术。
    4. (4) 脱贫攻坚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有哪些积极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5. (5)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老丁扶贫

    金光

    精准扶贫中,局里每名干部包扶一个贫困户,还剩一户没人帮扶。局长拿着花名册盯了良久,对办公室主任说,让老丁去吧。

    老丁是个退伍兵,来到单位二十多年连个副科级都没混上。办公室主任把局长的决定告诉老丁,老丁只说了一个字:中!

    老丁包扶的是苗家沟唐大石一家。这家就大石一个劳力,上有79岁卧病在床的母亲,下有两个在镇上读书的娃娃,妻子两条腿畸形,只能坐在矮凳子上,以手代脚挪着前行。老丁见唐家的光景确实愁人,就从家里拿来一些衣服被褥,又自掏腰包买了些生活必需品送到唐家。局长批评老丁说:“你这接济式的扶贫是不行的,要扑下身子,与贫困户一起研究致富项目,只有搞产业扶贫才是出路。”

    老丁就和唐大石琢磨项目,想一个被否定一个,末了对大石说:“不行咱们养猪吧,这个项目简单又不用花太多的本钱。”大石说:“猪要吃饲料,没钱买可咋办?”老丁指着门前沟渠上长的两排灰灰菜说:“这后山沟里的草就足够养百十头猪了,还让它吃什么饲料,再说了,这猪吃草长出的肉可是难得的原生态猪肉。”

    老丁领着唐大石在唐家屋后的洼地上挖八个土坑,用石头垒成猪圈,自己又掏钱买了八头猪崽,养起了猪。老丁重新收拾了一下唐家的生活用品,又在山墙边续了一间简易房。每周五老丁都随单位的扶贫车过来,帮着割猪草、馇猪食,白天和唐家人一起吃饭,夜里就宿在简易房里,到了周日下午才坐班车回到县城。这样,一周保证三天住在唐家。

    那天夜里,突然天降暴雨,猪圈灌满了水;老丁的简易房也漏了雨,被褥被雨淋得湿透了。老丁赶紧把大石叫起来,两人摸黑把猪崽从水里捞出来,放到安全的地方,然后一个挨一个地把猪圈扒个小豁口,将水排放出去。他们折腾了一夜,才将猪崽重新又安置到猪圈里。

    老丁被雨水淋病了,发高烧,回到县城住了五天医院。当他出院随扶贫车来到唐家时,反少了一头猪崽,他问大石,大石说:“后山沟有红毛狼,夜里听见猪崽叫,起来追时,红毛狼叼着一头猪崽上山坡了。”

    老丁气得一屁股坐在石头上,愣愣地望着那个空了的猪圈。他和大石上山砍了些黑老鸹刺,围在猪圈旁边,防止红毛狼再来叼猪崽。周六镇上逢集,老丁又买了一头猪崽放进猪圈里。

    七个月后,老丁帮唐家养的八头黑猪有七头要出栏了,局长说:“老丁养的生态猪市场上可买不到,希望单位的人到唐家消费扶贫。”扶贫日那天,单位的人一拥而上,直接将两头大黑猪“消费”了。之后局长亲自做广告,以每公斤35元的价格,将剩余的五头猪卖给了一家大酒店。

    老丁将卖猪的钱交给唐大石,问他下一步怎么办。大石憨厚地笑着说:“继续养猪呗。”老丁笑了:“你开窍了。”

    那天,大石弄了两瓶粮食酒,老丁亲自下厨炒了几个菜,两人对饮起来。酒至半酣,老丁说:“大石,我不能一辈子跟着你,你得想办法自立呀。”

    大石想了想,说:“这养猪的技术含量也不是很高,就是得操心。你只要能帮我卖,我可以多养一些。”

    老丁说:“来,闷一口!我明儿到镇上帮你办10万元扶贫贷款,咱们把你后坡的责任田全改成猪场,养上三五十头,就叫它生态猪养殖基地。”

    大石从来没贷过款,怕出了岔子还不上。老丁鼓励他说,想致富就得闯一闯。

    第二天,老丁领着大石到镇上办了贷款,直接订了一卡车水泥,开始按照他的思路一步步实施。晚上老丁和大石干活儿累了,又拿出那天没喝完的粮食酒喝着。这时村支书来了,商量说看能不能以大石的基地为龙头,弄成集约化经营,让有条件且愿意养猪的村民都参与进去。大石对支书说:“那你喝两口。”村支书对着酒瓶就咕咚咕咚喝了几口,大石说:“成了。”

    于是,养猪就成了苗家沟村的主打产业,几茬猪出栏后,苗家沟的生态猪就有了名气,被市里定为脱贫致富典型。

    三年过去了,老丁的脸变黑了,皱纹也多了起来。唐大石的破旧的瓦屋变成了两层红顶楼房,漂亮的大门上还挂着一块鲜亮的标牌:唐大石生态养殖基地。大石的两个孩子一个考到省城,一个考进了市师范学院。

    苗家沟村整村脱贫摘帽的总结会上,老丁做了典型发言。老丁发言时,会场上掌声雷动。

    会后,局长问老丁:“你当年在部队当的什么兵?”

    老丁望着局长,微笑着说:“在连队当饲养员。”

    (选自《大观》2019年第9期,有改动)

    1. (1)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善于用细节刻画人物心理,如老丁“一屁股坐在石头上”“愣愣地望着”,形象地表现出他对唐大石“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愤怒而无限悲伤的心理。 B . 小说运用第三人称叙事,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叙述了老丁去苗家沟村的唐大石家精准扶贫的故事,由人物的言行来构成主要情节,小说脉络清晰。 C . 小说先写老丁接济式扶贫遭到了局长的批评,再写垒猪圈、买猪崽,又写水淹猪圈、狼叼猪崽,然后写贷款扩建,唐大石脱贫,情节曲折,引人人胜。 D . 小说语言朴实但富有表现力,如写唐大石家境贫困,寥寥数语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使用“灰灰菜”“猪崽”“红毛狼”等口语,增添了小说的乡土气息。
    2. (2)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主要叙写了帮扶唐大石的过程中老丁的艰辛付出,但没有忽视局长的作用,如扶贫策略的指导,组织单位的人消费扶贫等。 B . 老丁与唐大石最终将扶贫项目确定为养猪,是因为“这个项目简单”,而且利用山沟里的草饲养出原生态猪肉,不存在销路问题。 C . “唐大石生态养殖基地”是老丁扶贫的丰硕成果,产业扶贫推动苗家沟村整村脱贫摘帽,“掌声”是群众对老丁扶贫工作的肯定。 D . 村支书找唐大石商量,让唐大石带领村民集约化养猪,唐大石让村支书喝两口酒后就答应了此事,表现了唐大石的豪爽、纯朴。
    3. (3) 小说叙写老丁扶贫,着重表现了老丁的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4. (4) 小说以局长与老丁的一问一答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文言文阅读

    晋侯、秦围郑,以其无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节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B . 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C . 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D . 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伯,春秋时期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一,今天欧洲仍有这样的称谓。 B . 礼,指礼节、仪式等道德规范,先秦有《周礼》《仪礼》《礼记》等流传于后世。 C . 寡人,指寡德之人,古代的诸侯、君主在失德后的自称。 D . 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吏,后来也用于表示对对方的敬称。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烛之武顾全大局。面对郑国危亡的局面,他放下不被重用的个人恩怨,毅然担负起出使秦国的重任。 B . 烛之武反客为主。他对秦穆公说,灭亡郑国是让秦赔上自己的邻国来增加晋国的势力并削弱自己。 C . 烛之武富于谋略。他一面向秦穆公许诺,愿为秦国提供好处;一面利用秦、晋矛盾,施行离间之计。 D . 烛之武不辱使命。他在国家危亡之时出使,不卑不亢,从容辞令,说服秦国退兵护郑,不失本国尊严。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

      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5. (5) 烛之武从什么角度离间秦晋关系的?请简要说明。
  • 4.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  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③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 (1) 对本诗的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名了“野泊”之因:“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B . 后人评价周莘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C . 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此联只有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D . 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的所思、所感、所痛。
    2. (2) 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中“ ”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2. (2) 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  。”
    3. (3)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杜甫《登高》中,表现诗人杜甫担忧国事艰难、愁思难遣的深沉情怀的两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劳动创造美好未来”这句______的公益广告语,曾深深地印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脑海中,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很多人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焕发抖擞的劳动精神面貌。但近年来劳动教育的缺失,让一些青少年劳动价值观念扭曲、劳动技能欠缺,特别是少数在溺爱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小孩,想过安逸舒适的生活,但又不愿意劳动,一些人在工作岗位上不知道怎样劳动,工作责任感欠缺,工作技能单一,怕吃苦、怕受挫折,不以劳动为荣,反以劳动为耻。

    加强劳动教育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也是一个______、久久为功的过程,不可能______。就学校教育来说,要将劳动教育列入必修课,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年龄段编制详细的劳动教育大纲,编印不同的教材体系,制定不同的考核办法,中小学要全力走出应试教育怪圈,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就家庭教育来说,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劳动机会,教孩子把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切忌不要事事包办。就社会教育来说,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大正面典型宣传和负面典型鞭策,让劳动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 (3) 学校积极响应劳动主旋律,组织开展以“劳动光荣,创造伟大”为主题的校园活动,现就如何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向同学们征集意见,请你任写两条。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地球上,           , 南极可以说是气候恶劣的一个极致。南极大陆本身被冰雪覆盖,而冰川厚度足足有两千米,因此,          。然而,正是这个超大型冰窖,在全球变暖面前却束手无措。冰川消失就像是把啤酒瓶的瓶盖打开一样 , 只不过酒瓶里面放出来的是让人愉悦的酒,而冰川放出来的却是能够淹没许多国家和城市的毁灭之水。因此,冰川融化也被称为末日冰川,所以这些冰川一旦完全融化,也就不远了。

    一般情况下,夏天南极的冰川会发生融化,冬天融化的冰就会再次结冰,一年到头融化的冰和结的冰总量大体一致,并不会有多少水流入海洋。随着人类对于资源的利用加大,温室气体的排放也就更加严重起来,而温室气体能够导致全球温度上升,就连南极也不例外。据统计,现在的全球平均温度相比于一百年前已提高了足足1摄氏度,不断上升的温度让冰川加速融化,           , 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按照目前气候变化的趋势,地球在三十年后的平均气温会上升1~2度。如果人类不控制,末日冰川在未来或许会彻底融化。

    1. (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西北工业大学有一座塑像令人感动,塑像是一个人深埋着头颅,强健有力的双臂捧着一只利剑高举过头顶,雕像的名字叫“隐姓埋名,为国铸剑”。

    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毫不讳言对农村女孩向命运低头“认命”的痛恨。她为华坪女子高中创立的校训,充满她对女孩的期冀:“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读完上述两则材料,作为时代青年,我们应该具有的姿态是低头还是抬头?光明中学校刊组织了以“低头·抬头”为主题的征稿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