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东阳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3-05-19 浏览次数:25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60.0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一个民族的精神发展中,总有一些思想观念,受到人们的尊崇,成为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这种最高指导原则是多数人民所信奉的,能够激励人心,在民族的精神发展中起着主导的作用。这可以称为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亦可简称为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比较广泛的影响;二是能激励人们前进,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哪些思想可以称为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呢?我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上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孔子赞扬“刚毅”。曾子提倡“宏毅”。《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这就是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周易集解》引干宝云:“凡勉强以进德,不必须在位也。故尧舜一日万机,文王日昃不暇食,仲尼终夜不寝,颜子欲罢不能,自此以下莫敢淫心舍力,故曰自强不息矣。”后世的有志之士,致力于事业学问,亦莫不尽心竭力,昼夜不懈。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延续发展的思想源泉。

    “厚德载物”即以宽厚之德包容万物。这与“和同之辨”有一定联系。西周末年史伯区别了和与同,他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所谓和即包容不同的事物而保持一定的平衡。孔子亦说:“君子和而不同。”厚德载物有兼容并包之意,这对于文化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在历史上,中国能接受外来文化。佛教东来,被中国人民容纳;明末西学东渐,亦曾受到中国知识分子重视。清末顽固派拒绝西学,事实上是违背了中国文化兼容并包的基本精神。

    (摘编自张岱年《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

    材料二:

    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盘古开天、女娲炼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这些言说先民心志的神话传说,都包含着对“勇”的崇仰和赞颂。可以说,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中华民族英勇面对无数困难和挑战的不屈奋斗史。在栉风沐雨一路向前的历史征程中,“勇者不惧”深深地刻写在中华民族的性格之中,成为无比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

    “勇者不惧”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小勇者,不能忍小辱小过,睚眦之仇必报,这是匹夫之勇。大勇者何?循大义、迎难上,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是为大勇。大勇之“大”,在与“义”融。鲁莽强悍、好勇斗狠,并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是指人们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概。勇者的无畏气概,产生于道义的感召。如果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哪怕有千军万马的阻拦,我们也要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礼记》有云:“有义之谓勇敢。”我们之所以推崇勇者,就是因为勇者能够无惧地坚守并光大道义。

    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中国古人向来批评那种什么都不惧怕、什么都不忌惮、什么都不敬畏的蛮勇。可以说,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从大义、大局的角度出发,要藐视一切困难、无惧任何挑战;从具体行事的角度出发,则要心怀敬畏、朝乾夕惕、如履薄冰。此外,在道义感召下不惧外在艰险,却时常忧惧道之不行、义之不彰,这也是勇者内心兼具的“无惧”与“有惧”。

    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孟子与弟子公孙丑讨论“勇德”时曾提到“不动心”的概念。所谓“不动心”,就是指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能镇定自若、岿然不动,“每临大事有静气”。同时,这种不动如山的强大定力、静气,又“至大至刚”“折而不挠”,有着压倒和战胜一切的韧性与力量。沉着的静气,进取的锐气,一同滋养着勇者的不惧品格。

    如何培养这种临危不惧的进取锐气与沉着静气呢?中国古人提出了克己与成己的辩证工夫。

    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之间被军队围困而一度绝粮。情势危急之下从人惊慌失措,但孔子却始终沉着冷静,“歌两柱之间”“修乐不休”。危机解除后,子贡表示要铭记这场不幸遭遇,孔子直接反驳道:“夫陈、蔡之间,丘之幸也!二三子从丘者,皆幸人也!”孔子为何珍视这场坎坷遭遇?他把艰难困苦当作了成就英勇人格的重要外在条件。当然,困境本身不能成就勇士,真正成就勇士的,是人们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周易》谓:“蹇,君子以反身修德。”面对外在的艰难险境,我们要反求诸己,在克除内心恐惧、忧愁、烦扰的同时,积极自我砥砺、超越突破,并在道义感召下奋发有为。

    中国古人常以玉相比相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玉“折而不挠,阙而不荏”的特点与“勇者不惧”的品格高度相似。同时,从石到玉的切、磋、琢、磨过程也与人在困境中锤炼无畏勇气的历程相类似。“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在数千年风雨征程中,没有被任何外在困难吓倒,而是凭着自己在其间砥砺出的“勇者不惧”的品格,开辟出文明的新天地,书写出发展进步的新篇章。面对当前之新冠肺炎疫情,中华民族强劲地展现着,也进一步锤炼着这一宝贵的精神品格。

    (摘编自沈壮海、刘水静《也说“勇者不惧”》)

    材料三: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期发展中所孕育而成的意识,是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精神支柱。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而取得这次大考的胜利不能脱离民族精神的强大助力。可以说,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战胜磨难、发展进步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精神又被不断赋予新质。这体现在以爱国主义为内核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之中。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近代中国,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外国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中国的主权。这不仅没能打垮中国人民,反而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热忱,呼唤人们挺身而出,进行救亡图存的抗争。正是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从历史的一次次磨难中拼搏奋起。

    民族精神也是当代中国奋发图强的不竭动力。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今天,从耄耋古稀之年的钟南山、李兰娟院士,到许许多多不知名的医护人员;从湖北、武汉当地医院的迎难而上到外省市医疗队的紧急驰援;从广大党员干部的守土尽责到联防联控的人民战争……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全国各族人民心中筑起了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长城。民族精神是战胜风险挑战的硬核力量,还是中国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障。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国上下以伟大梦想精神为航标,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创新工作方式,发扬奋斗精神。疫情期间,脱贫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新的时代,中国人民正书写着中华民族精神新的篇章。

    (摘编自《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抗疫力量》)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自强不息”激励我们要发愤图强,“厚德载物”告诉我们要仁厚宽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刚一柔,相得益彰,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B . “勇者不惧”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基因,勇者只要受到道义的感召,就会产生无畏的气概。 C . 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成就了勇士,使得勇士克服自身烦忧,积极超越自我,成就英勇人格。 D . 民族精神是战胜风险挑战的硬核力量,此次新冠疫情取得胜利离不开民族精神的强大支撑。
    2.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有临危不惧的沉着静气,因此他反对子贡将危机当作不幸的遭遇,而将其视为幸运的事情。 B . 真正的勇者要心系道义,坚守道义,并把困境当作机遇,在困境中修炼自己“勇者不惧”的品格。 C . 新冠肺炎疫情中义无反顾奔赴抗疫一线的逆行者,在“克己”中“成己”,体现“勇者不惧”的大勇。 D . 材料三第二段论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材料三第三段列举名言事例论证了一个国家民族精神形成的过程。
    3. (3) 下列表述,与材料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B .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C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

      D .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4.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5) 这三则材料论述的内容都与民族精神有关,但论述上各有侧重点,请简要概括。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局  外  人

    加    缪

    检察官要求玛丽讲一讲我碰见她的那一天的情况。玛丽不愿意说,但在他的坚持下,她讲了我们游泳,看电影,然后回到我那里去。他要玛丽自己说那一天放的是什么电影。她的声音都变了,说那是一部费南代尔的片子。她说完,大厅里鸦雀无声。这时,检察官站起来,神情非常庄重,伸出手指着我,用一种我认为的确是很激动的声音,一个字一个字地慢慢说道:“陪审员先生们,这个人在他母亲死去的第二天,就去游泳,就开始搞不正当的关系,就去看滑稽影片开怀大笑。至于别的,我就用不着多说了。”他坐下了,大厅里还是一片寂静。忽然,玛丽大哭起来,说情况不是这样,还有别的,刚才的话不是她心里想的,是人家逼她说的,她很了解我,我没做过任何坏事。但是达吏在庭长的示意下把她拖了出去。审讯继续。

    紧接着是马松说话,人们都不怎么听了,他说我是个正经人,他甚至还要说,“是个老实人”。

    至于萨拉玛诺,就更没有人听了。他说我对他的狗很好。当问到关于我母亲和我的时候,他说我跟妈妈无话可说,所以我才把妈妈送进养老院。他说:“应该理解呀,应该理解呀。”可是似乎没有一个人理解。他被带了出去。

    轮到莱蒙了,他是最后一个证人。莱蒙朝我点点头,立刻说道我是无罪的。但是,庭长说法庭要的不是判断而是证据。他要他先等着提问,然后再回答。他们要他明确他和被害人的关系。莱蒙趁此机会说被害人恨的是他,因为他羞辱了他姐姐。但庭长问他被害人是否就没有理由恨我。

    莱蒙说我到海滩上去完全是出于偶然。检察官反驳说偶然在这宗案子里对人的良心所产生的坏作用已经不少了。

    这是一个最下流的无耻事件,由于加进了一个道德上的魔鬼而变得更加严重。莱蒙要声辩,我的律师也提出抗议,但是人家要他们让检察官说完。他说:“我的话不多了。他是您的朋友吗?”他问莱蒙。莱蒙说:“是,他是我的朋友。”检察官又向我提出同一个问题,我看了看莱蒙,他也正看着我。我说:“是。”检察官于是转向陪审团,说道:“还是这个人,他在母亲死后的第二天就去干最荒淫无耻的勾当,为了了结一桩卑鄙的桃色事件就去随随便便地杀人。”

    他坐下了。我的律师已经按捺不住,只见他举起胳膊,法衣的袖子都落了下来,露出了里面浆得雪白的衬衫,大声嚷道:“说来说去,他被控埋了母亲还是被控杀了人?”听众一阵大笑。但检察官又站了起来,披了披法衣,说需要有这位可敬的辩护人那样的聪明才智才能不感到在这两件事之间有一种深刻的、感人的、本质的关系。他用力地喊道:“是的,我控告这个人怀着一颗杀人犯的心埋葬了一位母亲。”

    这句话似乎在听众里产生了很大的效果。我的律师耸了耸肩,擦了擦额上的汗水。但他本人似乎也受到了震动,我明白我的事情不妙了。

    下午,巨大的电扇依旧搅动着大厅里沉浊的空气,陪审员们手里五颜六色的小扇子都朝着一个方向摇动。我觉得我的律师的辩护词大概说不完了。有一阵,我注意听了听,因为他说:“的确,我是杀了人。”接着,他继续使用这种口吻,每次谈到我时他也总是以“我”相称。我很奇怪。我朝一个法警弯下身子,问他这是为什么。他叫我住嘴,过了一会儿,他跟我说:“所有的律师都是这样。”我呢,我想这还是排斥我,把我化为乌有,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取代了我。不过,我已经和这个法庭距离很远了。

    最后,我只记得,正当我的律师继续发言时,一个卖冰的小贩吹响了喇叭,从街上穿过所有的大厅和法庭传到我的耳畔。对于某种生活的种种回忆突然涌上我的脑海,这种生活虽已不属于我,但我曾经在那里发现了我最可怜最深刻难忘的快乐:夏天的气味,我热爱的街区,某一种夜空,玛丽的笑容和裙子。在这里我所做的一切都毫无用处的想法涌上了心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只想赶紧让他们结束,赶紧回到牢房去睡觉。

    最后庭长用一种奇怪的方式对我说要以法兰西人民的名义在一个广场上将我斩首示众。

    ……

    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好像我身上有什么东西爆裂了似的,我扯着喉咙大叫,我骂神甫,我叫他不要为我祈祷。我揪住他的长袍的领子,把我内心深处的话,喜怒交迸的强烈冲动,劈头盖脸地朝他发泄出来。我好像是两手空空。但是我对我自己有把握,对一切都有把握,比他有把握,对我的生命和那即将到来的死亡有把握。我所度过的整个这段荒诞的生活里,一种阴暗的气息穿越尚未到来的岁月,从遥远的未来向我扑来,这股气息所过之处,使别人向我建议的一切都变得毫无差别,未来的生活并不比我已往的生活更真实。他人的死,对母亲的爱,与我何干?既然只有一种命运选中了我,而成千上万的幸运的人却都同他一样自称是我的兄弟,那么,他所说的上帝,他们选择的生活,他们选中的命运,又都与我何干?他懂,他懂吗?大家都幸运,世上只有幸运的人。其他人也一样,有一天也要被判死刑。被控杀人,只因在母亲下葬时没有哭而被处决,这有什么关系呢?萨拉玛诺的狗和他的老婆具有同样的价值。那个自动机器般的小女人,马松娶的巴黎女人,或者想跟我结婚的玛丽,也都是有罪的。莱蒙是不是我的朋友,赛莱斯特是不是比他更好,又有什么关系?今天,玛丽把嘴唇伸向一个新的默尔索,又有什么关系?他懂吗?这个判了死刑的人,从我的未来的深处……我喊出了这一切,喊得喘不过气来。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检察官要玛丽自己说那一天放的是什么电影,目的是想证明默而索在母亲死去的第二天就去看滑稽影片,不是孝子。 B . 莱蒙认为默尔索到海滩上去完全是出于偶然,没有杀人动机。但因为与默尔索是朋友,所以他的证词没公信力。 C . 马松和萨拉玛诺作为证人,都想证明默尔索无罪,但是人们根本不想听他们说,更没有一个人理解他们的话。 D . 律师继续发言时,生活的种种回忆突然涌上默尔索的脑海,让他觉得在法庭上所做的事虽无用,但还是要抗争。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陪审员们手里五颜六色的小扇子都朝着一个方向摇动。”这处描写暗示了陪审员们对默尔索的案件拥有相同的观点和看法。 B . 本文从默尔索的角度来叙事,他静静地看着法庭上各人的表演,律师和法庭的其他人站在了一起,成为了他的对立面。 C . “我想这还是排斥我,把我化为乌有,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取代了我”,借助心理描写,展现了默尔索从无助失望到生无可恋的心路历程。 D . 结尾处,默尔索不再沉默,对着神甫喊出了他内心深处的话。这段语言描写,说明默尔索不相信上帝,认为世界是荒诞的。
    3. (3)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4. (4) 如何理解小说的标题“局外人”?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十八第进士,中博学宏辞。调郑尉,罢归。以书判拔萃补渭南尉。帝在东宫,已闻其名矣,召为翰林学士。

    泾师急变帝播迁府藏委弃卫兵无褚衣天下贡奉稍至乃于行在夹庑署琼林大盈二库别藏贡物 贽谏,以为:“今师旅方殷,疮痛呻吟之声未息,遽以珍贡私别库,恐群下有所觖望,请悉出以赐有功。”帝悟,即撤其署。帝欲以内外从官普号“定难元从功臣”。贽曰:“宫官具寮,恪居奔走,劳则有之,何功之云?难则尝之,何定之云?今与奋命者齿,恐沮战士之心,结勋臣之愤。”帝乃止。

    李怀光有异志,欲怒其军使叛。李晟密言其变,因请移屯。不阅旬,怀光果夺两节度兵。行在震惊,遂徙幸梁。俄以劳迁谏议大夫,仍为学士。

    京师已平,帝欲召浑瑊访奔亡内人,给装使赴行在。贽谏曰:“大难始平,而百役疲瘵之氓、重伤残废之卒,皆忍死扶疾,想闻德音。盖事有先后,义有轻重,重者宜先,轻者宜后。葺宫室,治服玩,耳目之娱,巾栉之侍,是皆宜后不可先也。且内人当离溃之后,或为将士所私。天下固多亵人[注] , 何必独此?”帝不复下诏,犹遣使谕瑊资遣。

    俄以丧解官,客东都。服除,以权知兵部侍郎,复召为学士。贞元七年,罢学士,以兵部侍郎知贡举。明年,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班宏度支,卒官,贽荐李巽,帝漫许之,而自用裴延龄。俄而延龄奸佞得君,天下仇恶,无敢言。贽上书苦谏,帝不怿,竟以太子宾客罢。延龄揣帝意薄,谗短百绪,帝遂发怒,欲诛贽,赖阳城等交章论辨,乃贬忠州别驾。顺宗立,召还。诏未至,卒,年五十二。兵部尚书,谥曰宣。

    (选自欧阳修、宋祁等编《新唐书》)

    【注释】亵人,受宠幸的人。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泾师急变/帝播迁/府藏委弃/卫兵无褚衣/天下贡奉稍至/乃于行在夹庑署/琼林大盈二库别藏贡物/ B . 泾师急变/帝播迁府藏/委弃卫兵/无褚衣/天下贡奉稍至/乃于行在夹庑署琼林大盈二库/别藏贡物/ C . 泾师急变/帝播迁/府藏委弃/卫兵无褚衣/天下贡奉稍至/乃于行在夹庑署琼林大盈二库/别藏贡物/ D . 泾师急变/帝播迁府藏/委弃卫兵/无褚衣/天下贡奉稍至/乃于行在夹庑署/琼林大盈二库别藏贡物/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行在,天子巡行所到之处,本文唐德宗流亡所居之处也称行在是避讳的说法。 B . 东都,京师以东的都城,历代地点不一,其中唐代京都在长安,东都在洛阳。 C . 判,古代官员以较高官职兼任较低官职,或者在中央任职的官员兼任地方官。 D . 赠,古代官员死后朝廷将官爵或荣誉赐予死者的家人,是对功臣的奖励方式。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陆贽十八岁考中进士,又在吏部考中博学宏辞科,调任郑县尉。早在德宗皇帝还在当太子时,就已经听闻陆贽的名声,任命他为翰林学士。 B . 德宗皇帝流亡梁州,想把随他一起逃难的官员加上“定难元从功臣”的封号。陆贽认为这些官员吃了一些苦,但并没有功劳,也没有平定祸难。 C . 京城收复后,德宗皇帝派浑瑊查访逃散的宫人,供给盘缠让这些人回到宫中。经过陆贽进谏,德宗皇帝表面收回成命,但还是派人把宫人送到行宫。 D . 陆贽推荐李巽担任度支,皇帝先是很认同,后又改用裴延龄。裴延龄依靠花言巧语献媚钻营,得到皇帝宠信,引起了天下人的憎恶。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与奋命者齿,恐沮战士之心,结勋臣之愤。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5. (5) 陆贽劝谏皇帝不要查访在战争中逃散的宫人,请简要概括他的理由。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 4.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起二句极富战争氛围,看剑是写视觉,吹角是写听觉,视听交汇,起笔摄人心魄。 B . 三、四句,对仗极工而又极其雄健,突出表现雄壮军容,表现将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C . 六、七句选取了两个特写镜头:骏马飞快奔驰,利箭射出如雷鸣般惊响,惊心动魄,写出了战场上激烈拼杀的场景。 D . 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酣恣淋漓;结尾一句表达了白首不改初心的坚定意志。
    2. (2) 辛弃疾自称这首《破阵子》为“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自问与东鲁的朋友分别后何时返回,他的回答是:
    2. (2) 《归园田居》中“”两句表达了诗人摒弃尘俗、回归自然的愉悦心情。
    3. (3) 古代文人常以酒入诗:曹操《短歌行》中的“”两句表达了对美酒的喜爱。
    4. (4)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5. (5) 《师说》强调从师是为了学道,与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五、语言表达(本大题共5小题,共30.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钟扬说过:“人不是因为伟大才善梦,而是因为善梦才伟大。”他做的很多事情都着眼于十年、百年,甚至千年,哪怕自己看不到开花结果,也要把种子播撒在大地。中国古代形容社会劳动是“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每一个阶段______,周而复始。当前我们有大量空白需要填补,无数未知需要探索,万千新路需要勘测,“春种”具有创新开拓的关键意义。(    )很多人更喜欢急功近利,愿意____的“短平快”,愿意出现在“秋收”时刻,却惧怕做一个也许看不见收获季节的“春种”人。

    今天我们太需要钟扬精神的滋养了!习近平同志曾在《摆脱贫困》一书中阐释过“滴水穿石”的时代哲理:水滴在牺牲的瞬间,虽然未能看见自身的价值和成果,但其价值和成果体现在无数水滴前仆后继的_____之中,体现在终于穿石的成功之中。当每个人都成为这样的“水滴”,我们何愁不能成就历史的成功契机?不计当下,把个人融入民族复兴、国家发展的伟大洪流,这样的人最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最应该享受时代的荣光。钟扬走了,但精神还在,当这种精神_______,我们的民族也将释放出更澎湃的创造力。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 . 承前启后    饮鸩止渴    奋不顾身    蔚然成风 B . 承前启后    竭泽而渔    粉身碎骨    蔚然成风 C . 承上启下    饮鸩止渴    奋不顾身    风靡一时 D . 承上启下    竭泽而渔    粉身碎骨    风靡一时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 但是,这更是一个十分艰难的选择。 B . 因而,这又是一个十分艰难的选择。 C . 因而,这更是一个十分艰难的选择。 D . 但是,这又是一个十分艰难的选择。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每个人都成为这样的“水滴”,我们何愁不能成就历史的成功契机?不计当下,把个人融入民族复兴、国家发展的伟大洪流。 B . 当每个人都成为这样的“水滴”,我们何愁不能成就历史的成功契机?不计当下,把个人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洪流。 C . 当每个人都成为这样的“水滴”,我们何愁不能造就历史的成功契机?不计当下,把个人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洪流。 D . 每个人都成为这样的“水滴”,我们何愁不能造就历史的成功契机?不计当下,把个人融入民族复兴、国家发展的伟大洪流。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______,超出了我们的认知范围。如果人体中的每个病毒都长到一个针头那么大,那么成年人平均身高将达到150千米。在2018年的一项研究中,病毒学家柯蒂斯·萨特尔发现,每天落在每平米土地上的病毒数量超过8亿。一汤匙海水中的病毒数量通常超过全欧洲的人口数。萨特尔说:“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每次游泳都会吞下超过10亿个病毒。

    大多数病毒引起我们的注意是因为它们让我们患病。近年来,②______,比如当下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本世纪初的非典和中西非的埃博拉。但是,也有良性病毒:“实际上,几乎大多数病毒都对人类无害。”甚至可以说,③______。它们会感染其他原本对我们有害的生物。另一个好处是:病毒大大加速了海藻对碳的吸收,从而有助于净化我们吸入的空气。它们还具有广泛的医疗保健应用。除了用减毒的病毒做疫苗,一个名为病毒学的新兴治疗领域正在研发治疗癌症等慢性疾病的新方法。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如果一、二两段文字是对记者有关病毒的问题的回答,请分别拟写记者的提问,每问不超过15个字。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55年,钱学森在归国临开船前说:“我打算竭尽努力,去帮助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和幸福的生活。”

    1980年,陈云说,我们要改革,但步子要稳;好事要做,又要量力而行;对实现四个现代化,决不要再作不切实际的预言。

    今天,我们朝着新目标迈上新征程,在“量力”与“尽力”之间做好选择与平衡,就一定能谱写出新时代的新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