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2022-2023学年中考历史学科素养调研...

更新时间:2023-06-02 浏览次数:76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对每年洪水泛滥的恐惧,加之永远存在的外族人侵的威胁,美索不达米亚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减轻笼罩人们的不安全感。自然屏障使得尼罗河流域受到特别好的保护,不易遭到外族的侵犯,法老始终被认为是神王。这表明影响两个地区文明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 政治因素 B . 地理环境 C . 生产水平 D . 居民习俗
  • 2. 德国的一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一次。”这位法学家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
    A . 罗马法是近代欧洲法学的渊源 B . 罗马法律有较强的民主性和灵活性 C . 罗马法律维持罗马帝国的统治 D . 《十二铜表法》是世界最早的法典
  • 3. 14世纪中叶以后,西欧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自营地,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西欧农村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这种经营方式是( )
    A . 资本主义农场 B . 庄园经济 C . 自耕农经济 D . 租地农场
  • 4. 某学者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此引文肯定了( )
    A . 希腊罗马文化的历史价值 B . 封建神学统治的危害性 C . 人文主义思潮的社会价值 D . 资产阶级统治的先进性
  • 5. 西方国家在近代化的历程中,体现了三大变化: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法治取代人治、公民取代臣民。其中最早实行“法治取代人治”的国家是( )
    A . 德国 B . 法国 C . 美国 D . 英国
  • 6. 以下是关于哥伦布的不同看法:

    印第安人: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我们的文化,掠夺我们的财富,他是一个恶魔。

    欧洲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使落后的美洲走向文明,他是一个功臣。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 . 立场不同影响人物评价 B . 人物评价没有客观标准 C . 个人好恶决定人物评价 D . 人物评价受时代的影响
  • 7. 某兴趣小组准备进行一次专题探究,他们搜集到如下资料:《共产党宣言》读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画像、《国际歌》歌词等,由此推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 . 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B .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D .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 8. 下图是英国学者B·R·米切尔在其著作《世界历史统计》中的统计图表,该图展示的是1870一1913年英、美、法、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 %)变化的情况,据此得出的结论是(    )

    A .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B . 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C . 美国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D . 英法工业实力全面衰落
  • 9. 以下关于美国内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为其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 . 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 C . 首要目标是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D . 使黑人获得了平等权利
  • 10. 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他通过这部著作告诉世人自然界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有人说他使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说明牛顿的发现( )
    A . 使人类进人蒸汽时代 B . 使人们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C . 促进了人类思想解放 D . 推动了英国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 11. 建筑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以下可以作为冷战的标志性建筑的是( )
    A . 柏林墙 B . 联合国大厦 C . 世贸中心大厦 D . 艾菲尔铁塔
  • 12. 1960年被称为“非洲年”,最准确的解释是( )
    A . 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独立运动进人高潮 B . 联合国为庆祝众多非洲国家独立而把这年设为纪念年 C . 这一年非洲国家公开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 D . 这一年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彰显了维护主权的决心
  • 13. (2023·封开模拟) 一战结束后,主要战胜国的第一反应就是竭力把战争爆发的罪责完全推给德国。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这样的认识:缺陷丛生的国际关系体系导致了战争。与“这样的认识”相匹配的是(    )
    A . 外交关系影响无足轻重 B . 良好国际体系利于和平 C . 经济发展缓和彼此矛盾 D . 军备竞赛完全可以避免
  • 14. 近段时间以来,ChatGPT引发舆论风暴,火遍全球。它可以就任何议题生成文本,完成包括回答问题,撰写文章、论文、诗歌在内的多种工作。下列科技中为ChatGPT的研发奠定技术基础的是( )
    A . 生物科技的革新 B . 电气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C . 信息技术的发展 D . 5G通信技术的广泛运用
  • 15. 下列示意图中,能够体现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
    A . B . C . D .
二、非选择题(2大题,40分)
  • 16. 发展道路并非一成不变,各国都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继承、模仿、探索、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旦西方人入侵,日本人的做法就会完全不同于中国人。日本的新领导人仅仅对那些能够增强民族力量的组成成分感兴趣。在宗教领域,赞成神道教成为国教……在教育方面日本明确规定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国家利益……在军事方面,废除封建征兵制,创造了以欧洲最新模式为基础的现代化军队。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586页

    材料二:列宁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对于列宁而言,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只是一次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686页

    材料三:美国股票市场的崩溃始于1929年9月。一个月内股票的价值就下降了40%,除了少数几次股价短暂的回升外,这种下降一直持续了三年……到1933年,工业总产量和国民收入暴跌了将近一半,商品批发价格下跌了近三分之一,而商品贸易则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691页

    材料四:1988年,戈尔巴乔夫又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这些措施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

    ——摘自义务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5页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面对西方的入侵,日本人采取了什么“不同的做法”?这一做法对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对“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只是一次暂时的退却”这一观点是否正确进行辩论,请你以正方辩手的身份写一份辩论稿。字数260字以内。
    3.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面对经济的衰退,美国采取了什么对策?其特点是什么?收到了什么实际效果?
    4. (4) 综合以上四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至少写出2点认识)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右图是油画家雅姆·蒂索的作品(1876年)《机器时代的享受》:乘坐汽艇游览泰晤士河、参观停靠在港口的巨大蒸汽轮船,是19世纪末英国伦敦的绅士淑女们乐此不疲的娱乐。在这幅绘画精致的画中,可以看出他们身上的呢绒服装是苏格兰血汗纺织厂的优良出品,令他们引以为豪的英国巨轮吞吐着呛人的浓烟,泰晤士的河水则已经变成了浑黄的工业污水。

    ——摘自[美]亨德里克·房龙《人类的故事》

    材料二:1939年,美国总统罗斯福采纳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建议,决定研制原子弹。后来,这一决定逐渐发展成代号为“曼哈顿”的庞大计划,动用了大约60万人。1945 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原子弹(造成大量平民和军人伤亡),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

    ——摘自义务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72页

    材料三: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为标志的科学技术有了新发展。以计算机的升级换代为例:第一代1946到1958年间,这个时期构成计算机的主要逻辑元件是电子管,称为电子管时代;第二代1959到1964年间,称为晶体管计算机时代;第三代1965到1970年间,此阶段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称为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第四代从70年代起,随着集成电路集成度的不断提高,采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逻辑元件,称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更新换代加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里的各项技术都是知识密集性、战略性、时效性、风险性强的新技术,没有大规模、多学科的有机配合和国家的统一组织、规划和投资是很难完成的。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英国产生了什么影响?根据材料三,概括科学技术新发展的特点。
    2. (2)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不得照搬材料。)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