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2022-2023学年初中毕业班历史第一次...

更新时间:2023-05-11 浏览次数:65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 1. (2018九下·太平月考) 公元前453年,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现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考察团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 . 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B . 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C . 雅典民主制实质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D . 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 2. (2019·通辽) 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

    A . 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B . 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C . 《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河流域很早就进入了文明时代 D . 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 3. (2022·广东) 《罗马民法大全》中规定“释放奴隶也列入列国通法”“被释放,便是从管辖下得到释放”。这一记载,说明拜占庭帝国(    )
    A . 专制统治日益巩固 B . 奴隶处境有所改善 C . 法制时代全面开启 D . 废除封建领主特权
  • 4. 疫情期间,日本捐赠给湖北的物资,纸箱的标签上,写着八个汉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是1300多年前,日本遗人来中国学习佛法,日本贵族长屋赠送中国大德的上千件袈裟,边缘都绣着一首偈子: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这一时期两国的结缘推动了日本( )
    A . 市场经济的发展 B . 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C . 天皇的权利的削弱 D . 贵族的特权的加强
  • 5.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总序中说:“ 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是古代驶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于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和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等诸海航路的船只,对古代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材料中概述了世界古代史上三大帝国的主要影响是(    )
    A .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B . 为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 C . 造成了各地区纷争不断 D . 有利于三大宗教的发展
  • 6. (2020·孝感) 《全球通史》记载:“西欧到14世纪,城市成为贸易中心,……佛罗伦萨市区有手工工场300家,年生产呢绒十万匹;1343年佛罗伦萨市中有九万余人,从事呢绒生产约三万人,占全城居民的三分之一。”材料说明这一时期的西欧(    )
    A .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 . 开始了文艺复兴 C . 完成了新航路开辟 D . 垄断了东西方贸易
  • 7. (2021九上·中山期中) 文艺复兴前夕,意大利的市民阶层重视自由,因为没有自由就不能携带商品走南闯北;敢于冒险,因为害怕漂洋过海,商品就缺乏广阔的市场;主张宗教宽容,因为不敢和异教徒接触,就会失去可观利润。这说明意大利(    )
    A . 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B . 经济发展催生人文主义 C . 资产阶级宣扬自由平等 D . 最先开始远洋探险活动
  • 8.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文艺复兴不再被认为是与漆黑一团的中世纪相对立的时期,也不是一个断代时期或转折点,而是从中世纪转向近代文明的一个过渡时期。”他意在强调文艺复兴(    )
    A . 继承发展中世纪基督教文化 B . 全盘否定封建专制制度 C . 推动欧洲迈入资本主义社会 D . 促进欧洲经济快速发展
  • 9. 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人类文明的交流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的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世界不同地区的文明“遭遇”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 新航路开辟 B . 文艺复兴 C . 启蒙运动 D . 工业革命
  • 10. (2022九上·新会期中) 《圣经》中有诺亚诅咒他儿子含的记载,称其后代“必给他的弟兄做奴仆的奴仆”。17世纪时,神学家宣传称含后来到了北非,是非洲人的祖先。神学家这种宣讲旨在(   )
    A . 宣扬教会的宿命论思想 B . 完善非洲的历史叙述 C . 扩大教会在非洲的影响 D . 为奴隶制及奴隶贸易辩护
  • 11. “17世纪是荷兰的世纪,它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凭借雄厚的资本和以政府为后盾,垄断了东方的香料贸易。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英国殖民贸易的鼎盛时期正是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时期。”材料表明(    )
    A . 殖民掠夺是西方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唯一手段、 B . 殖民地人民不具有反抗意识 C . 殖民掠夺促进了西方国家的发展 D . 荷兰最早成为“日不落帝国”
  • 12. (2022·郴州) 历史学家马立博研究17世纪的世界时指出:“……其时正值俄国的‘多事之秋’,英国也发生了内战,法国则出现了农民暴动……气候变化在那时的确是一个世界范围现象,因此对解释17世纪普遍的危机有用。”材料中的“17世纪普遍的危机”应该包含(    )
    A . 法国大革命 B . 第二次工业革命 C . 美国独立战争 D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13. (2022·广东)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认为,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本身是狭隘、混乱且令人不满意的:但作为一个阶级的代表,它与阶级压迫、国家之间的压迫完美契合,所以处在奇特的不完美状态。其论述旨在强调(    )
    A . 革命导致国内外局势紧张 B . 法案维护了封建君主专制 C . 君主立宪制契合英国国情 D . 议会与王权矛盾不可调和
  • 14. 1783年美国取得独立战争胜利时,有人评价战时诞生的美国政府是“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由此可见,当时的美国政府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    )
    A . 如何理清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 . 如何处理美国与欧洲各国的关系 C . 如何解决黑人奴隶制问题 D . 如何尽快恢复和发展战后经济
  • 15. 2020 年2月5日,美国国会参议院否决了两项弹劾条款,弹劾失败。2020年11月7日,美国多家媒体宣布民主党候选人乔·拜登赢得2020美国总统大选,与此同时,特朗普仍未放弃推翻大选结果的希望,继续力推自己关于选举舞弊的争议说法。由此可知,美国( )
    A . 总统享有的权力受到限制 B . 两党秉持不同阶级立场 C . 议会开始成为权力的中心 D . 分权制衡原则发挥作用
  • 16. 以下大事年表的名称应是(    )

    时间

    1640年

    1688年

    1787年

    1789年

    1804年

    事件

    英国议会得新召开

    英国发生“光荣革命”

    美国宪法制定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拿破仑法典》颁布

    A . 封建时代的欧洲 B . 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 C .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D .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 17. 观察理解如图漫画。作者认为16~20世纪中期地球“变”得越来越“小”的直接因素是(    )

    16世纪至19世纪40年代,马车的平均时速10英里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前期,蒸汽机车的平均时速65英里。蒸汽轮船平均时速36英里

    20世纪50年代,螺旋桨飞机平均时速400英里

    20世纪40年代,世界第一架喷气客机,时速500英里

    A . 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B . 经济全球化趋势在发展 C . 英国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 D . 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
  • 18. (2022九下·深圳月考) 马克思和恩格斯惊讶地发现,早在19世纪40年代,在曼彻斯特一个纺织厂区,每到周日,3000多名工人从厂里出来,坐在路边谈论政治、社会和文化。工人们把宗教歌曲或赞美诗改为世俗歌曲,唱出他们希望联合力量改变社会现状的心声,这反映出(    )
    A . 工人意识到自身困境的根源 B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 C . 工人阶级迫切需要理论指导 D . 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
  • 19. “5月10日(星期日)黄昏,当英军在教堂里祈祷时,米鲁特第三骑兵连的“士兵”,在市民和郊区武装农民的配合下,发动了起义。起义者打开了牢房,释放了被捕者,封锁了交通要道……经过一夜行军战斗,起义者很快占领了古都德里城。”材料记录的是( )
    A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C .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 . 印度民族大起义
  • 20. 独立运动未能扭转拉丁美洲的民族分裂之势,甚至还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恶性循环:分裂的拉丁美洲民族无法抵御欧美列强的侵略扩张,导致未能赶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遇。这说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
    A . 没有取得民族独立 B . 未彻底扫除拉美发展的障碍 C . 导致拉美的民族分裂 D . 没有推翻殖民统治
  • 21. (2022·广东) 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希望向别国借鉴任何能够借鉴的事物:奥地利的军事组织、法国的礼仪、英国的服饰、德国的管理方法、荷兰的务实精神。这说明,彼得一世(    )
    A . 积极向西方学习 B . 迫切希望国家统一 C . 决心废除农奴制 D . 鼓励兴办现代工厂
  • 22. 1862 年9月,联邦在惨烈的安蒂特姆战役中取得首次胜利。随后,林肯起草了其最为著名、名垂青史的行政命令,让战争与国家方向发生永久性改变。1863年1 月1日,该命令以法律手段,在联盟国一定区域(至少在文件记录上)解放了约350万非裔美国奴隶,尤其是那些仍处于叛军控制之下的州。“该命令”的直接影响是(    )
    A . 调动了农民参军积极性 B . 维护了美国国家统一 C . 扩大了联邦军队的兵源 D . 清除了资本主义障碍
  • 23. 下表为日本政府颁布的部分法规及内容。可见,这一时期日本(    )

    颁布时间

    法规名称

    内容

    1872年

    《学制》

    男女平等接受初等教育

    1884年

    《町村会法》

    规定选举权只限男性

    1890年

    《集会及政治结社法》

    禁止女性从事政治活动

    1898年

    《民法》

    妻子嫁入夫家,法律视为“无能力者

    A . 天皇制度发生动摇 B . 选举权的范围扩大 C . 社会生活文明开化 D . 女性权利受到限制
  • 24. (2021·安徽) 1900年以后,机器导致的力量革命使男人相对于女人在生产领域的力量优势变得无足轻重,“女性与男性第一次平等地站在机器面前”。这可以说明(   )
    A . 科学研究引领技术突破 B . 男女平等基本实现 C . 科技进步引起社会变化 D .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25. 巴尔扎克确信:“无论什么时代,叙事人都是同时代人的秘书:描写路易十一或大胆查理的故事,班戴洛、纳瓦尔王后、薄伽丘、吉拉尔第、拉斯卡笔下的短篇,古代小说家的韵文故事,无不以其同时代的某一事实为基础。”这表明(    )
    A . 巴尔扎克的创作风格属于浪漫主义 B . 文学作品的素材以虚构为主 C . 文学作品真实地记录了历史 D . 小说一定程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
  • 26. 龙常肃封对战指出:“因为欧洲看起来被削弱、分裂和不堪一击了,所以这些白人不再注家是难民地的统治者了。从欧洲和西南亚战场返回家多的殖民地居民根据他们的亲身观察加深了这种印象。”这意在说明一战(    )
    A . 缓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B . 结束于世界人民的反战运动 C . 终结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D . 有利于被压迫地区民族解放
  • 27. 下图立足于战争与革命的视角审视191年发生在我国的系列举命。从中可推知(    )

    A . 战争是历史演进的决定因素 B . 民心是统治兴亡的重要基础 C . 反战是俄国革命的核心课题 D . 革命是变革社会的唯一途径
  • 28. 一战结束后,主要战胜国的第一反应就是竭力把战争爆发的罪责完全推给德国。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这样的认识:缺陷丛生的国际关系体系导致了战争。与“这样的认识”相匹配的是(    )
    A . 外交关系影响无足轻重 B . 良好国际体系利于和平 C . 经济发展缓和彼此矛盾 D . 军备竞赛完全可以避免
  • 29. 下图是英国漫画家创作的题为《如果我们让它四蹄着地的话,或许它就会快跑起来》的漫画。画中德国被画作一匹赢弱的老马,它所承担的货物是永无尽头的赔款,英、法两国被画作贪得无厌的马夫。作者意在表达(    )

    A . 英法的赔款要求过分削弱了德国 B . 英法没有在巴黎和会上获得益处 C . 《凡尔赛条约》中战胜国分赃不均 D . 德国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元凶
  • 30. 甘地出生在一个印度教家庭,父亲是当地土邦首相。甘地19岁时远赴英国学习法律。1893年,甘地来到英国统治下的南非,领导南非印度人争取权利。他把印度教的仁爱、素食、不杀生的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相结合,并吸收了梭伦、列夫呢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等人的思想精髓,逐渐形成了非暴力不合作理论。上述对非暴力不合作理论的论述属于(    )
    A . 理论内容 B . 理论实质 C . 理论的思想来源 D . 理论的影响
二、综合题(31题14分,32题13分,33题13分,共40分。)
  • 31. 赏析当代学者名作《拿破仑的三副面孔——普希金笔下的拿破仑形象》(注:普希金,俄国人、历史学家、诗人和哲人)的节选内容,回答问题。

    (人间的灾星)

    材料一:《皇村回忆》 (注:创作于1814年)评判拿破仑的视角是1812年的卫国战争:“敌人像浩荡的洪水/淹没了俄国人的土地。”“和平的城市和村庄在黑夜里燃烧……敌人横冲直撞,不可阻挡,/烧杀劫掠,一切都化为灰烬。”

    (伟大的人物明星)

    材料二:《拿破仑》(注:创作于1821年拿破仑离世之后)在思考“拿破仑究竟给俄国和世界带来什么”时,从政治、文化和理念的层面,而非战争的层面、揭示出拿破仑最为珍贵的价值:“他为俄罗斯人民/指出了崇高的使命,/给世界以永恒的自由,/是他放逐生涯的遗赠。”(普希金)指责亚历山大一世:“无声的禁铟是他给世界的馈赠”。现实的困苦让普希金将逝去的拿破仑再次当成对抗专制的救世主。

    (世上奇异的过客)

    材料三:《英雄》(注:创作于1830年)一诗从生命哲学的角度来观察拿破仑的一生……他内心有爱心和仁慈,冒着生命危险去医院探视和鼓励黑死病人:“致命的黑死病(病中之王)/正吞噬着每个个病人……他心情沉重地进行慰问,/冷静地握住病人的手/顿时又焕发了新的劲头”。

    1. (1) 材料一中普希金描述了怎样一幕“卫国战争”的场景?据此可见,他站在了哪个国家的立场?在他眼里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普希金选择从哪些层面揭示拿破仑的价值?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拿破仑最为珍贵的价值"指的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普希金创作这首诗时俄国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他可能依据哪些史实赞美拿破仑“给世界以永恒的自由”?
    4. (4) 根据材料三指出,普希金对拿破仑的认识又增加了哪一角度?他从拿破仑冒死探望黑死病人的行为中感受到其怎样的情怀?
    5. (5) 综上所述,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人物?(两点即可)
  • 32. 国家政策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95年以后,西欧新增的全部贵金属中,有大约85%来自新大陆的金、银矿。金属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增加,导致了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托马斯·威尔逊在16世纪末期写道:“一些人一天天衰落下去,另一些人按照世界的发展进程而发展起来。”新兴阶级上升为主导力量,国家的一般行为和性质随之发生变化。

    ——摘编自张宇燕、高程《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的兴起》

    材料二:德国的工业化进程落后于英国,但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走上了现代化道路。全民教育为德国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19 世纪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站在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从1851年到1900年,德国取得的成果达到202项,超过英法两国的总和。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逐渐平息,但是,工厂停工,农业生产急剧下降,饥荒严重,面对严重的危机,政府必须调整政策。

    1. (1) 材料一中划线的“新大陆”和“新兴阶级”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分析15、16世纪西欧货币量增加的原因(两点) 和影响。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德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独特方式。结合所学,用史实证明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3. (3) 材料三中苏维埃政府为解决危机,实行了什么政策?该政策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至少两点)
    4. (4) 综上所述,分析国家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一点即可)
  • 33. 平等是人们跨越山海时空的共同追求,在对权利、种族、主权和国际地位诸多平等的孜孜追求中,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大革命的重要特点就是广泛实践人民主权,追求平等。为了追求平等,革命者不仅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从可担任官职、公共职务和职位,他们甚至敢于放弃一部分经济自由,对财产权加以限制。

    材料二: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农奴起义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起来,尼古拉的继任者亚历山大二世把解放农奴当做代替革命的唯一办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美国这场战争的意义在于, 它粉碎了奴隶主阶级的政治势力,使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全部国家政权,使其能够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全面地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战争消灭了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奴隶制度,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为美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四:19世纪中期的几十年里,西方扩张的威胁和压力对日本的传统政治文化形成了致命的挑战。日本的反应从“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概敌视,不情愿地承认自身在财富和力量上的劣势”到后来“以夷制夷”,获得了成功。明治维新可以说是日本近代史的起点。

    ——摘编自张光《明治维新》

    材料五:在近50年来世界历史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进程中,西方世界自19世纪开始占领支配地位,西方秩序主导者的接力相继在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之间转换收接。西方主宰下的国际秩序基本.上是一种“等级体系”。

    ——摘编自苏长和《从历史维度认识国际秩序的演进》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大革命中哪-文献宣告了“广泛实践人民政权,追求平等”?哪次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理论准备?
    2. (2) 据材料二指出,亚历山大二世解放农奴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事件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这场战争”是指什么?它使美国做出了怎样的改变,从而“为美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4. (4)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回答日本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列举明治时期日本在增强“自身财富”上采取的具体措施一例。
    5. (5) 影响材料五中“西方秩序主导者”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6. (6) 中国为破除这种“等级体系”的国际秩序贡献了哪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