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

更新时间:2023-03-31 浏览次数:44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割麦穗 B . 榨果汁 C . 剪纸花 D . 酿香醋
  • 2. 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此目标,我们应大力提倡低碳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此理念的是(   )
    A .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B . 提倡使用一次性纸杯 C . 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D . 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人工吸收二氧化碳
  • 3. 牛奶中的钙易被人体吸收,是食物中理想的钙来源,这里的“钙”指的是(   )
    A . 离子 B . 元素 C . 单质 D . 原子
  • 4. (2022九上·高州月考) 下列气体中,不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是(  )
    A . CH4 B . CO2 C . SO2 D . O3
  • 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取用锌粒  B . 读取液体体积 C . 点燃酒精灯  D . 闻气体气味
  • 6.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 . 氮气用于磁悬浮列车 B . 金刚石用于切割大理石 C . 一氧化碳用于冶金工业 D . 干冰用于食物保鲜
  • 7. 从安全的角度考虑,生活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 到溶洞探险用火把照明 B . 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 . 携带酒精乘坐公交车 D . 煤炉上放一壶水,防止煤气中毒
  • 8. 下列现象或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现象或事实

    微观解释

    A

    品红在热水中的扩散速度比在冷水中更快

    受热时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B

    6000 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

    加压时气体分子间隔变小

    C

    金刚石无色透明,石墨深灰色不透明

    原子种类不同

    D

    氧气能供给呼吸,臭氧不能供给呼吸

    分子构成不同

    A . A B . B C . C D . D
  • 9. 如图是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色素及异味 B . 若入水口在b处,可以达到更好的净水效果 C . 经过该装置净化的水属于混合物 D . 硬水经过该装置后可转化为软水
  • 10.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放热 B . 硫在氧气里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氧化镁 D .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 11. 国际新标准中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的。结合图示,下列有关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属于非金属元素 B .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9 C . 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 g D .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 12.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 . 2N:两个氮分子 B . Fe2+:亚铁离子 C . 高锰酸钾:K2MnO4 D . 氯化钙:CaCl
  • 13. 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图为乙醇燃烧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中共有4种分子 B . 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C . 乙醇属于氧化物 D .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变
  • 14.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观察到热水中的白磷熔化成一个白色小液滴,不久,铜片上的白磷开始燃烧,而红磷及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从该实验可知白磷的熔点较低 B . 向热水中通入空气,白磷也能燃烧 C . 该实验能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D . 该实验中热水只有提供热量的作用
  • 15. 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一氧化碳和甲烷

    点燃,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B

    比较酒精灯火焰各层温度

    将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约1 s后取出

    C

    探究水的组成

    电解水并检验所得产物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在烧杯中称量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

    A . A B . B C . C D . D
  • 16. 某同学为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设计如图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实验1控制的变量是水 B . 实验1中的干石蕊纸花不会变红 C . 实验2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D . 实验2中棉球①比④先变红,棉球②和③均不变红
二、填空题
  • 17.              
    1. (1) Ⅰ. 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主要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途径①中的燃料属于(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等燃烧时,还可能带来的另一个环境问题是

    2. (2) 自然界中吸收二氧化碳最主要的途径是(填标号);此外途径⑤也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此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3. (3) 为尽快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新能源的推刻不容慢,请列出一种新能源:
    4. (4) Ⅱ.下表是我国消海、 黄海、东海、南海海水中所含的主要化学元素。 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名称

      元素总量/t

      元素名称

      元素总量/t

      元素名称

      元素总量/t

      3.35×1015

      0.1×1013

      1.1×107

      0.4×1015

      2.5×1011

      0.8×107

      7.2×1013

      0.5×1010

      0.8×107

      4.0×1013

      2.7×108

      0.8×107

      0.5×1013

      2.3×108

      0.4×107

      0.3×1013

      0.4×108

      1.4×105

      0.2×1013

      1.1×107

      0.15×104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5. (5) 实验室模拟除去海水中难溶性杂质常用的操作是,该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6. (6) 氯气(Cl2)常用于对水体杀菌消毒,它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HClO)具有强氧化性,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18. 芯片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粮食”,高纯度的硅可用于制造计算机芯片。工业上常用焦炭在高温下和二氧化硅反应制取硅,主要反应为SiO2+2CSi+2CO↑。
    1. (1) 硅在地壳中的含量居第位, 晶体硅与金刚石的结构相似,均由(填“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
    2. (2) 反应中焦炭表现出性(填“氧化”或“还原”);SiO2中硅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 (3)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若要制取5.6 kg的硅,至少需要焦炭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
三、综合题
  • 19. 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制取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1. (1) 装置B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2. (2) 若选择装置B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长颈漏斗中应加入的药品是(填名称),选择的收集装置是(从A~F中选);若选择装置C作为发生装置,与装置B相比其优点是
    3. (3)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选择装置A作为发生装置时需在导管口放一团棉花, 其作用是;若选择装置G收集氧气,则氧气应该从(填“a”或“b”)端通入,验满方法是
    4. (4) 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共热制取氨气,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则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组合为(从A~F中选)。
  • 20. 已知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D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反应④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D;G
    2. (2) 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反应①;反应③, 其中反应③属于(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3. (3) 气体B可作燃料,其优点有(写一点即可)。
  • 21. 科学佩戴口罩是预防新冠感染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熔喷布是生产一次性口罩的主要原材料。某学习小组为探究熔喷布的元素组成设计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熔喷布由哪些元素组成?

    【查阅资料】

    ①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能吸收水分,遇水变蓝;

    ②熔喷布易燃,只可能由C、H、O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

    【提出猜想】

    1. (1) 猜想:①由C、H组成;②由H、O组成;③由C、O组成;④由组成。
    2. (2) 【设计与实验】

      实验一:直接点燃熔喷布(如图1)

      甲组同学采用直接点燃熔喷布的方法进行实验,用干冷烧杯、内壁涂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分别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熔喷布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3. (3) 乙组同学认为上述实验设计不严谨,理由是
    4. (4) 实验二:乙组同学对此实验进行改进,在氧气流中加热熔喷布(如图2)

      实验步骤:

      步骤1:连接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步骤2:将m克某熔喷布样品碎片装入玻璃管中,先通入一段时间干燥的氧气,再点燃酒精灯;

      步骤3:一段时间后,待样品完全燃烧,无灰分残留;

      步骤4:熄灭酒精灯,再持续通一会儿干燥氧气;

      步骤5:冷却,称量,装置C增重m1克,装置D增m2克(所加药品均足量)。

       “步骤4”中再持续通一会儿干燥氧气的目的是

      现象与结论:

    5. (5) 装置C中 (填实验现象),可说明产生了H2O。
    6. (6) 装置D中溶液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7. (7) 根据(5)和(6)的现象可排除猜想(填代号)。
    8. (8) 数据处理:m=(用含m1、m2的式子表示)。

      得出结论:猜想①正确。

    9. (9) 【实验反思】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在装置C、D之间连接一个如图3所示的装置E会更严谨,理由是,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