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西安市两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

更新时间:2023-03-30 浏览次数:31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说:“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由“诗分唐宋”引出一个问题:唐宋两朝的其他重要文体,比如词,是否也可以作唐宋之分呢?

    文学审美形态的演变,与孕育它的文化土壤密切相关。在中国文化史上,唐宋两朝是一个转折期。以中唐为界,从魏晋到盛唐一直在政治体制中处于中心位置的门阀贵族日益衰落,而寒门庶族势力不断增强,至宋代完全取代了门阀贵族,形成了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文官政治。经济上,两税法取代了租庸调制,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弱,以城市为中心的商业经济日趋繁荣。文化方面,思想领域由儒、释、道三教并行走向以儒为主兼融释、道的理学独盛。印刷术的广泛应用则使知识迅速扩散,社会的文化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今人通常将中唐之前上承魏晋南北朝的文化称为“唐型文化”,中唐发端、成于宋代的文化称为“宋型文化”。“以丰神情韵擅长”的唐诗与“以筋骨思理见胜”的宋诗,分别是这两种文化所开出的精神花朵。“词分唐宋”的现象也与唐宋文化转型有关,但与诗歌相比,又有其特殊性。文化转型并非一蹴而就。中唐之后,“唐型文化”的某些因子依然长期存在。比如科举考试,终唐之世不仅取士数量不多,而且多出自世家大族。作为“宋型文化”思想内核的儒学,到仁宗朝庆历前后才真正实现,理学的生成更要到北宋后期。“宋型文化”诸要素在与“唐型文化”诸要素的相持中不断成长壮大,最终占据了主流。

    从词的创作史来看,晚唐五代的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等人是“唐词范式”的奠基者。他们的基本创作方法是“以唐诗为词”,将唐诗的艺术手法、创作经验运用到词中,营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含蓄委婉的韵味。北宋词坛在神宗朝以前,基本处于“唐词范式”的影响下。柳永以慢词创作打破了小令一统天下的局面,其“以赋为词”的手法也开启了宋词新风,但未获主流认同。北宋后期,“宋词范式”初步生成,其构建主要有两条道路:一是以苏轼为领袖的革新派,二是以周邦彦为代表的改良派。

    苏轼与周邦彦的词作为经典的审美范式被广泛接受,是从南宋开始的。南宋前期由于国势剧变,士人多怀抗金恢复之志,因此苏词言志述怀、不拘音律的作风受到重视。辛弃疾接过革新派的大旗,将“以宋诗为词”的作风发挥到极致,完成了“苏辛体”的建构。南宋中后期偏安之局已定,士大夫更加推崇文雅意趣,周邦彦注重技巧、音节和雅、用典丰富的词风由此大受尊奉。姜夔在周邦彦的基础上改良,以江西诗法入词,用健笔写柔情,矫秾丽为清空,开创了格高调雅的风雅词源,形成了“周姜体”。南宋词坛创作以“宋词范式”为主,理论上也与此相应,前期多崇苏,后期多尊周。而“唐词范式”中的“花间体”则处于褒贬并存的境地。人们一方面奉《花间集》为“倚声填词之祖”,另一方面又批评其靡丽的风格无补于世道人心。

    (摘编自符继成《诗分唐宋  词亦分唐宋——文化转型与词体审美范式的演变》)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词分唐宋”是指产生于唐、宋的词作分别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审美范式迥异。 B . 门阀制度衰落,商业经济繁荣,理学兴盛,这是文学审美形态得以演变的重要原因。 C . 柳永对宋词发展有一定贡献但影响范围小,“宋词范式”直至北宋后期才真正形成。 D . 苏轼词作在南宋前期被广泛接受,这与当时的社会形势及士人抗金复国的心态有关。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篇引用钱钟书先生关于唐诗、宋诗的观点,引出了词有无唐宋之分这一论题。 B . 文章二至五段主要从唐宋词产生的文化土壤、唐宋词创作的演变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C . 文章将“唐型文化”与“宋型文化”的不同点进行比较,意在突出“宋型文化”的优势所在。 D . 文章在阐述“宋词范式”时,列举了不同阶段有代表性的词作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考察文学审美形态演变的文化土壤,可从政治经济特点、文化思想潮流、社会文化水平等方面着手。 B . 从中唐到北宋的文化转型是渐进发展的,“宋型文化”产生并不意味着“唐型文化”被其全面取代。 C . 从温庭筠、韦庄、李煜、辛弃疾等人的作品来看,唐宋词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唐宋诗的影响。 D . “花间体”和“周姜体”都追求艺术性,南宋文人对“花间体”的批评,也反映了对“周姜体”弊端的反思。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星星维修师

    阿  英

    快跑,你又要迟到了。

    小禾把书塞给我,冲我使劲儿挥挥手。小禾瘦得像一把柴,头发又黄又稀。她的身后,是几只吃草的羊。

    从家到学校,有好几里路。每天我都会起晚,胡乱啃几口饼,书包拍打着屁股,奔出院门。跑完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就到了一个长满草的小山坡。小禾每天等在那里,把我的课本还给我。我放学回来,再把书借给她。

    我曾问小禾,你咋不上学?

    小禾答,我爹说了,让我好好放羊,等羊长肥,卖了钱,就供我念书。

    小禾的娘有些痴傻,整日瘫在炕上。小禾除了放羊,还要做饭、哄弟弟。弟弟不到一岁,一醒来就哭。小禾把一小碗粥热好,放勺白糖,搅匀,尝尝温度,喂弟弟吃。弟弟尿了拉了,给他换被子,哼儿歌哄他睡。弟弟睡着了,她又要忙着洗洗涮涮。

    小禾上不了学,就借我的课本看。被我揉烂的书,她总能变得平平整整,还有一股香味。

    小禾一钻进书里,她爹就吼,一个女娃,学那没用的作甚?能变出饭来?

    小禾抽噎起来。我安慰她说,要不是怕老师拿教鞭抽我,就送给你了。

    小禾抹掉眼泪,翻开一页,说,这些星星画得不好看,我改了改。

    我低头细看,也发觉,书里的星星确实呆气,蹲在纸上,像笨笨的甲虫。小禾只用铅笔在边缘轻扫几下,星星就不一样了,似乎在拖曳着光芒飞行。

    小禾的这根铅笔,是用蝉蜕换来的。放羊时,她爬上树,寻找一种金色的蝉蜕。村东有个老中医专收这个。

    你们教室里,有星星吗?

    我想起屋顶黑褐色的椽檩,夏天漏雨,冬天灌风,常有蜘蛛吊下来。

    我梦见教室里长满了星星,小禾幽幽地说。

    我望着小禾,星星好像在她眼底闪耀。我忍不住撒谎说,嗯,星星有时会飞进来。

    升五年级后,学校担心我们考不上初中,就安排了晚自习。那时候没通电,大伙儿点蜡烛背书。我跟同桌说好,俩人合买一根蜡烛。天一黑,教室真有星星了。

    每天下了晚自习,我才能把书给小禾。她只能夜里看书了。我想切下一截蜡烛送给小禾,同桌舍不得。

    小禾求爹买蜡烛,她爹骂她,不务正业。

    小禾哭了,说,村里的姐姐们都是小时候放羊,干杂活儿,哄弟弟;大点儿了就去外面打工,月月寄回钱;再过几年,回老家,嫁人,收笔彩礼,给弟弟盖房娶媳妇用 ……我不想这样。

    哪家女娃不是这样?小禾爹踢翻一只凳子。

    小禾的这些话,让我想起我姐。她只有过年时,才能回来几天。她在厂里,每天要踩十二小时缝纫机。我不由得难过起来,对小禾说,放心,我有办法。

    我跑去教室。每张课桌上,都凝固着前一晚淌下的蜡油,扁扁的一小块。我拿铅笔刀小心刮下来,包在纸里,连米粒大的碎屑也没放过。有同学忽然说,你爷爷不是木匠吗?你会雕刻吗?给我的蜡烛刻条龙吧。他可能想起了评书里的盘龙柱。我心中一喜,这样的话,就又能刮一些蜡下来了。我用尽平素所学,刻了一条胖龙,又把残渣细细收集起来。

    下了自习,我去找小禾,小禾爹呼噜打得山响。我小声说,快,把你爹的酒盅找出来。

    我把蜡块压到酒盅里,埋进一根棉线,露个小头。火柴一擦,急吼吼地把一簇小火苗喷出来。那根棉线却懒懒的,不理它。火苗委屈了,缩成一粒小圆球。我向前捅捅火柴,火苗朝棉线拱过去。棉线先是害羞地瑟缩起身子,而后舒展开,尝了尝味道似的,舔了火苗一口。随即它有了精神头,把脑袋伸进火焰中心,几缕纤维变得透亮。火柴棍枯萎打卷了,棉线的脑袋上顶了一颗亮亮的豆子。随着我们的呼吸,那粒小火豆前滚一滚,后滚一滚,像小羊羔在玩耍。棉线身下的蜡块越来越软,彼此抱在一起。

    小禾展开书,兴奋地看起来。

    我用烫疼的手指,从她额头拽下几根燎焦的头发。

    从此,班里的蜡烛被我雕成各种造型。但我并没有刮得太狠,我还给蜡烛们整容,将多出来的部分削下去补到凹陷处。同学给我取了个绰号:星星维修师。

    不久后,父母带上我,去外地做生意,我再也没见过小禾。听说,她爹卖掉了羊却没真的供她念书,小禾哭得撕心裂肺,绝食好几天。

    参加工作后,我又听说,小禾后来真的上了学,考到师范学院,毕业后回乡支教了。

    我回去过一次。校园里的操场像开满了花朵,女孩男孩一样多。

    推开教室的门,我不禁惊呆了——屋顶染成天空的样子,是梦幻般的宝石蓝,饱满的云朵像胖乎乎的绵羊。最引人注目的,是云朵间的星星,每一颗都不一样,但每一颗都那么亮。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禾告诉“我”她爹承诺卖了羊供她念书,后文小禾爹食言的情节与之相承,凸显小禾求学的艰难。 B . 还“我”课本时,小禾总能把揉烂的书变得平整,书上还有一股“香味”,旨在刻画小禾爱干净的形象。 C . 小禾每日面临着繁重的家务劳作,既要放羊,又要做饭、哄弟弟,还要洗洗涮涮,但她仍坚持借书学习。 D . 棉线“舔了火苗一口”“有了精神头”“操场像开满了花朵”等语言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画面感。
    2. (2) 本文塑造了小禾爹怎样的形象?有何作用?
    3. (3) “星星维修师”有哪几层内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3. 文言文阅读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 , 对策集英殿。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就。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寻丁父忧,归。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佑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天祥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遂移漳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厓山破,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释】①溪峒蛮:宋时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泛称。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B . 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C . 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D . 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进士,指科举时代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元、明、清,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举进士,指参加进士考试。 B . 勤王,尽力于王事,后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内乱或外患的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 C . 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时君主为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会至郊外祭祀社稷,后来用社稷代指国家。 D . 除,指官职升迁。古文中还有许多表官职升迁的词语,比如:陟、出官、迁谪、转徙等。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天祥才华出众。他二十岁时参加进士考试,应对时不打草稿,一挥而就,考中状元,考官王应麟对他大为赞赏。 B . 文天祥堪当重任。他任湖南提刑时,与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认为他有治理国家的能力。 C . 文天祥忠君爱国。长江上游告急时,他积极应诏勤王;被捕之后,拒绝张世杰的劝降并书写《过零丁洋》,以明心志。 D . 文天祥守节不屈。厓山被攻破后,他被元将张弘范送往京师,元朝廷劝降,他坚决不屈服,视死如归,最后从容就义。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②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

  • 4.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晚归山居

    刘沧

    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

    秋深频忆故乡事,日暮独寻荒径归。

    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

    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深秋时节,诗人独行于郊外,天空冷寂、树叶稀疏,渲染了凄清寂寥的气氛。 B . 颔联写诗人回忆故乡往事,直到日暮时分才“独寻”荒径归来,心情孤寂惆怅。 C . 尾联写山月的清辉洒向独居的竹扉,流露出诗人对山居恬淡生活的喜爱之情。 D . 全诗从初行郊野写到月上西林,清光照竹扉,以空间为顺序写了诗人一路所见之景。
    2. (2) 请将这首诗的颈联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归园田居》)进行比较,从写景手法的相同和意境的不同两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归园田居》(其一)中采用对仗句式,连用两个比喻,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向往自由世界的句子是:
    2. (2) 《劝学》中通过“木”与“金”的前后变化强调学习对人的重要塑造作用的句子是“”。
    3. (3) 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所以古往今来,文艺巨制无不是①____的结晶。有文艺魅力的作品无一是内在充实的,凡是传世之作,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泻心血的作品。福楼拜说,写《包法利夫人》“有一页就写了5天”,“客店这一节也许得写3个月”。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正是有了这种②____的精神,好的文艺作品才能打造出来。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大凡伟大的作家艺术家,都有一个渐进、渐悟、渐成的过程。文艺工作者要志存高远,就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即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即便是“人憔悴”也③____,最后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领悟。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
    3. (3) 文中画横线的三个词语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明理由。
四、写作(50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