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3-03-26 浏览次数:33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 1.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近期,某国际大牌推出了一款黑色中长半身裙,售价高达29000元人民币,但有网友发现,这款裙子神似中国的马面裙。该品牌强调其采用了“标志性的廓形,是一款全新的优雅时尚的单品”,却只字未提“马面裙”。尽管国内质疑该品牌文化抄袭的声音四起,但品牌官方至今没有表态,只是在中国市场内默默下架了这款新品,国外的网站上这款裙子在继续售卖。有媒体认为,这波操作难以被界定为抄袭,只能冠以“文化挪用”。

    在这一事件中,不少人被科普了马面裙的概念:马面裙,前后里外共有四个裙门,两两重合,侧面打裥,裙腰多用白色布,取白头偕老之意,以绳或纽固结。马面裙的风格由明代的清新淡雅到清代的华丽富贵,再到民国的秀丽质朴,其结构一直根深蒂固地存在着。

    此前,也有不少国际大牌借鉴中国元素,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出现在巴黎、米兰、伦敦的时尚舞台上,1981年戴安娜王妃曾经穿过红色的马面裙,当时的新闻稿写的是中式刺绣裙。这些借鉴参考,在文化领域并不少见,是对中国文化元素的喜爱和推广,为国人所乐见。

    要想让我们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就需要主动去发现。在此之前,许多国人并不了解马面裙。争议事件发生后,众人才知道,这种款式不仅凝结了古人的实用智慧和审美情趣,更具有十足的现代感,只需稍加改良点缀,便可成为日常生活中的时尚单品。

    文化交流与元素借鉴本来就是一种双向奔赴,“韩国端午祭申遗”等文化抢注事件一直让国人耿耿于怀,此次“被挪用”则给我们再次敲响了警钟。不过,与其停留在口头的“抗议”,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投入到民族文化的整理中来,寻找更好的保护与传承传播的方法。

    (摘编自张晓涵《文化挪用,应让公众更关注传统文化守护》)

    材料二:

    文化挪用是指处于一种文化背景中的人将其他不属于自己文化中的元素进行符号特征挪用的行为。根据内涵的不同,文化挪用可被归为“实物挪用”与“非实物挪用”,前者通常是指对有形物体的占有,而后者更为抽象,通常表现为内容挪用和主题挪用。内容挪用指某文化中的文化成果被其他文化中的创作者借鉴、利用,又可具体分为风格挪用和主题挪用,两者都指异文化对本文化中文化成果的挪用,只不过前者会主动地表明挪用对象的出处并以此进行自我标记,而后者则是利用异文化的符号与象征来创造性地再现本文化。而主题挪用指在文化塑造中有意地借用其他文化中的个体与机构。

    对于文化挪用的批评者来说,文化挪用是一种异文化思维下对本土文化的误读与错用,是对被挪用者的冒犯,特别是文化挪用本身所具备的符号化、片面化及多变性等特征让人将其视为是刻板印象的输出。但是,文化传播是从符号开始传播的,即文化传播的第一步永远都是符号化与片面化的。这在好莱坞电影中体现得最为明显,表现中国不离功夫,表现日本不离和服。符号化的目的是便于传播与记忆,只有借助符号化的事物进行文化传播,才能使得更多处于外来文化背景中的传播对自身文化产生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持续地进行输出。

    在对文化挪用进行讨论时,要避免“绝对原创性”的误区,避免陷入保守主义与自闭主义。一种文化若想进入世界舞台,就必须以适合其传播的形式进行改造,以适应不同文化,马克思曾提出“世界文学”的概念,即“用世界性文学来包容所有在其自身文化之外出现与发展的文学作品”,“在最广泛的意义上,世界文学能够包含任何影响力超出本土文化的作品”。作为日益成为学术关注重点的“世界性文化”或“全球性文化”,实际上包含着一种内在的“地方性”,即在全球化时代,每一种文化都不是具体而为之的,而是各个文化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沟通的产物。简而言之,每一种文化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对立的产物,如果想要自身文化在世界体系中获得发展与尊重,就要让自身文化所具有的特殊性与其他文化中的特殊性相交流,使其特殊性发展为普遍性。

            当下,中国文化实践坚持“文化自信”。我们既要注意文化挪用的负面意义,也要看到其背后所承载的积极意义,善用文化挪用,在彼此理解、彼此尊重的基础上,以积极的姿态与“文化星丛”中的其他文化进行对话。只有这样,才能打破西方社会对中国“傅满洲”“陈查理”式的想象,促进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欣赏,以符号为载体,各文化共同参与编码与解码,实现“文化走出去”与“文化自信”。

            (摘编自徐冠群《文化传播与文化创新:跨文化传播语境中文化挪用的积极意义》)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某国际大牌面对网友的抄袭质疑,虽然表面上不置可否,但在中国市场下架了这款新品,部分媒体认为这是一次“文化挪用”而非抄袭。 B . 在此次风波之前,国际大牌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借鉴参考并不少见,这也有利于中国文化在西方社会的传播与推广,为国人所乐见。 C . 此次争议事件推动了国人对马面裙的认知,让人们意识到这种凝结古人智慧和审美的服装款式也能成为当下的时尚单品。 D . 好莱坞电影表现中国不离功夫,表现日本不离和服,说明文化传播始终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符号化、片面化的问题。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根据材料二关于文化挪用的分类,材料一中引起争议的某国际大牌的行为是内容挪用中的风格挪用。 B . 文化挪用的符号化、片面化及多变性使其不断输出刻板印象,是对被挪用者的冒犯,因此文化挪用是一种异文化思维下对本土文化的误读与错用。 C . 只要借助符号化的事物进行文化传播,就能引发外来文化背景中的传播对自身文化的兴趣,从而实现文化的持续输出。 D . 若想进入世界舞台,中华文化必须经过适合其传播的形式改造,以适应不同文化,在欣赏、学习、沟通中获得发展与尊重。
    3. (3) 根据上述材料,以下行为中不属于“文化挪用”的一项是(   )
      A . 美国迪士尼公司将中国传统剧目《花木兰》改编成动画片,将原始版本中的核心主题“尽忠尽孝”演绎为女性解放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主题。 B . 伏尔泰将元代戏剧家纪君祥所创作的《赵氏孤儿》改编成为欧洲经典剧目《中国孤儿》,借用中国文化中的形象符号来宣扬启蒙精神。 C . 日本导演竹内亮拍摄纪录片《好久不见,武汉》,向全世界展示疫情之后武汉人真实的生活现状。 D . 美国网飞公司翻拍刘慈欣的科幻巨作《三体》,起用欧美当地演员饰演原著中以中国人为主的主角群体,讲述超越时间、文化和种族边界的故事。
    4. (4) 面对文化挪用,中华文化应该如何实现突围?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2. 现代文阅读II-双文本

    文本一

    救命车(节选)

    王安忆

            有一段时间彻底从他记忆中藏匿了,中断的切口是他在弄堂里奔跑,有千军万马在身后追随,所谓千军万马,不过是他的兄弟及邻家的男孩。他一直跑到后门口,祖母身前,祖母将手指探进他的后衣领,说了声:怎么没有汗?祖母检测他们的健康状况,就是探他们的后颈,倘是汗津津的发黏就没事,放他们再继续奔跑;相反,滑溜溜的干爽,一定出毛病无疑。这是从她相继两代的育儿经验中得出的方法,百试不爽。祖母探过后颈之后,还有一段杂乱的印象,所以,记忆中那个切口并不是齐整的,而是很有些毛糙,如同藕断丝连的意思。

            那一段杂乱的印象是以昏睡为主,在昏睡中间杂着祖母向母亲的诉说,母亲对祖母的抱怨,以及对兄弟的呵斥;再有被母亲还是祖母挟持着起来,去医院挂号,在等候的长椅上继续昏睡;有几次母亲试图让他睡在膝上,可他的身量和心理都已不适宜躺在母亲的怀里,于是挣着出来。体温表冰凉地放进舌下,很快又滚烫地取出;脚踩到地上,没有站起来,而是蹲下去,最后是负在父亲的背上;药片送进嘴,再原样呛出,又碾成粉状,和了水灌下,在喉咙口打着旋。酒精辛辣凛冽的气味四处都是······

            祖母探这小人儿的后颈时,其实已经在发热,小孩子通常都不怎么惧怕发热,任凭到三十八甚至三十九度,依然无知无觉。此时,正是从三十八往三十九度攀爬的过程,祖母自然不依,立马驱去床上躺着,这一躺下,原本被抑制着的热度便一径直升上来,等孩子的父母下班到家,七月天里裹在一床棉被里的小孩子已烧成一块火炭,再量体温,水银柱几乎升到顶头。母亲责怪祖母不该大热天里用棉被裹他,祖母申辩历来都是用捂发汗退热,到底犟不过强悍的媳妇,由她解开棉被,却见那小孩像剥了皮的老鼠,浑身赤红着打战,无奈再将棉被裹上。思忖一时,决定去医院。

            可怜那孩子烧成这样还能自己站住,由母亲和祖母套上毛衣,随着走出家门去医院挂急诊。急诊间满是发热的大人小孩,差不多都是诊为热伤风,打一针退热针,再配些药片,便退出来。虽是昼长的季节,此时亦已暮色满天,街灯亮起,催促着夜晚来临。白日的暑气略退去,风吹来有些微凉意,方才的退烧针起了作用,那孩子振作了些。问他想吃什么,回答面条;又问面条里放些什么,回答什么都不放;祖母说,原来是要一碗阳春面,回答却很坚执:“阳春”也不要!显然食欲不振,想吃得清淡,只是不知道“阳春”仅为修饰,与任何实物无干。祖母与母亲相视一笑,婆媳俩在争吵之后和解了。

            医院去过了,针打过了,药也吃下了,再加上捂被子发汗的老法,余下的就是等待。寒热就像潮汐,自有运动的规律,一夜过去,早晨醒来又是新鲜活泼的一天。这一晚格外平静地过去。那孩子的兄弟比平日乖许多,早早也上了床。大人呢,急躁过去之后安详下来,将病了的那个掖紧被子,没病的也搭上一角毛巾毯在肚子,然后燃起一盘蚊香,苦涩的烟在木地板上弥散,缠着桌脚与床脚盘旋缭绕。这平静里藏着些指望,因此指望又生出欣悦。这也是平常的居家日子里的波澜,微小的危境与解脱,凝结的亲情,将一家人团得更紧。

            由于早睡,那夜是要比以往漫长。小兄弟有一两次醒来,朦胧中,房间里有黄黄的电灯和轻轻的呢喃,是祖母服侍哥哥喝水,吃药,还有撒尿。那小的是有纠缠的习惯,可这一夜却不,翻个身兀自睡熟。小孩子都是有感应的动物,感觉到不寻常,正在或者已经发生事端。所以,潜意识里就有回避,存了侥幸,也许,一觉醒来,一切回到原状。灯光在眼睑里恍惚一下,又被睡眠盖住,将发热的同胞手足留在了灯下,连同墙上摇曳的影。七月的夜晚,其实是爽利的热,身下竹席滑滑的,风习习拂过身上。热杀去了黏滞的物质,空气变得轻盈,很远的地方的声音和气味传过来,又扩散开去,这静谧里有了一股跃动,飘然的。灯光里的几只青虫瞎撞着飞行,骤然在黑暗中匿去。

            睡眠席卷了夜晚。

    文本二

    作为中国当代文坛创作风格最嬗变的作家之一,王安忆从创作伊始就对现实主义保持着极大的热情,沿袭着按照生活本来面貌反映生活的原则,她努力探寻着现实的自然原貌。在回望自己独特人生经历,书写个体生命特有体悟的过程中,她始终将“真实性”作为其小说创作的主要原则,不同于我国古代写实传统中强调的“实录”,也不同于“五四”以来政治性观念映射下对生活的客观反映,王安忆崇尚的客观真实更具有西方现实主义所倡导的认识论上的意味。

                                                                 (节选自皮进《王安忆小说创作观念中的“真实性”阐释》)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昏睡中杂乱的印象的描写,渲染了朦胧隐约的氛围,表现生病中的孩子虚弱单薄的形。 B . 祖母用捂被子发汗退热的老办法,使孩子的体温不降反升,写出了年老的祖母思想的落后。 C . 母亲和祖母二人因孩子生病争吵,又因孩子的童真和解,细节中体现家人之间的爱与关怀。 D . 小兄弟在哥哥生病时像有了感应,并不纠缠,“兀自睡熟”,充分表现小兄弟的乖巧懂事。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人物没有有个性的姓名,只有“他”“这小人儿”等代称,使其生命体验具有了概括意义。 B . 小说从寻常百姓家的小危机写起,语气平和温厚,全文皆以简笔勾勒的白描手法,凸显平常人家的生活气息。 C . 小说景物描写推动情节的发展,如“风习习拂过身上”,推动情节发展,暗示孩子的病情好转。 D . 小说影像化的叙事风格,对光线格外偏爱,如“灯光里的几只青虫瞎撞着飞行”,让小说有画面感。
    3. (3) 文本二指出,王安忆的小说始终将“真实性”作为小说创作的主要原则。谈谈文本一是如何体现小说创作“真实性”的。(
二、古诗文阅读(43分)
  • 3. 文言文阅读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于秦。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张唐辞曰:“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罗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质矣。今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行之。”文信侯叱去之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

             甘罗见张唐曰:“卿之功,与武安君?”唐曰:“武安君战胜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甘罗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欤?”曰:“知之。”“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曰:“卿明知为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唐曰:“请孺子而行!”令库具车,厩具马,府具 , 行有日矣。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见赵王,赵王郊迎。谓赵王曰:“闻燕太子丹之入秦欤?”曰:“闻之。”“闻张唐之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身与秦什一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

    【注】①文信侯:吕不韦。②武安君:白起。③应侯:范雎(jū)。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 B . 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 C . 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 D . 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质,文中是人质的意思。古代两国交往,各派世子或宗室子弟留居对方国家作为保证,叫“质”或“质子”。 B . 孰与,意思是“与······相比,谁更”,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孰与”的含义相同。 C . “请因孺子”与“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因”的用法与意义相同。 D . 币,古人指礼物、财物,“应具币”与《屈原列传》中“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中“币”的意思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信侯请张唐到燕国做相国,张唐认为自己要到燕国去,必然经过赵国,那时一定会被赵国捉住,所以他推辞了,这令文信侯不高米。 B . 武安君在秦国对外战争中,为秦国夺取了不计其数的城邑,但在是否攻打赵国上与文信侯意见不一致,就被绞杀在咸阳城外。 C . 甘罗见到张唐,以武安君和张唐、应侯与文信侯作比较,让张唐认识到拒绝文信侯的利害关系,成功说服张唐自己主动去文信侯处接受使命。 D . 赵王割五座城池给秦国以扩大河间的地盘,是因为甘罗许诺割城后,秦国就会让燕太子回去,与燕断交,转而与赵国一起攻打燕国。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

      ②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

    5. (5) 文信侯与甘罗都要从赵国得到土地,但做法不同,请简要概述。
  • 4. 古诗阅读

    题老学庵壁

    陆游

    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注】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阴时所作,此时金兵已占领北方领土,宋朝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老学庵,陆游书斋名。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人一生酷爱读书,哪怕晚年生计艰难,也要盖上一间书斋,以此来表明晚年的时光无聊难捱。 B . 颔联中“古今”与“昏晓”相对,“永日”与“流年”相对,精炼准确地概括了作者终生与书为伴,以书开导人生的读书生涯。 C . 诗人对生活要求不高,书斋没有书童,请一个南村的跛脚童子也无所谓,同时也说明了诗人生计艰难,照应了开头的“萧然”。 D . 老学庵是陆游晚年生活的精神家园,哪怕它十分简陋,他依然写诗作记,并题写在墙壁上。
    2. (2) 有人说“太平民乐无愁叹”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有相仿之意,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 5. 课内补写。
    1. (1) 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高度评价屈原的品格和文章,说他志行高洁、品行端正,说他的《离骚》有“”的特点。
    2. (2) 贾谊《过秦论》中,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语句是:
    3. (3) 忧政勤民可以富国强兵,安逸享乐自会招灾亡身,对此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告诫统治者“
    4. (4) 《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写归家后在劳作之余放声呼啸,身心舒展,文思泉涌的句子是:
  • 6. 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语,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①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②明年 , 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③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④将有事于西畴⑤抚孤松而盘桓 ⑥悦亲戚之情话以致天下之士

    ⑧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⑨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A . ①③④⑤⑦⑧ B . ②③④⑥⑦⑨ C . ②③⑤⑥⑧⑨ D . ①②④⑥⑧⑨
  • 7.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一项是(   )
    A . 无忘乃父之志    秦有余力而制 B . 木欣欣向荣   乐琴书消忧 C . 博闻强识,明治乱   故内惑郑袖 D . 其称文小其指极大    天下诸侯已困矣
  • 8. 下列选项中,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此句中“称物芳”是指《离骚》中多用美人香草来比喻,或用以喻君王,或用以自喻。 B . 《鵬鸟赋》是汉代文学家贾谊的赋作,为贾谊谪居长沙时所作。此赋借与鹏鸟问答抒发自己忧愤不平的情感,并用老庄齐生死、等祸福的思想来自我解脱。 C . 高适的《燕歌行》是一首古体诗。其中的“羽书”即羽檄,古代军事文书,插上鸟羽以表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瀚海”指当时靠近我国东北沿海一带的地区。 D . 以养“士”著称的“战国四公子”分别是: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齐国的春申君黄歇、楚国的孟尝君田文。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 语言文字运用I

            主持人:《红楼梦》这部恢弘伟大的巨著,它那________的情节,伏脉千里的结构,玩味不尽的谜题暗语,的语言,既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又往往令我们_______,不知该如何下手。

            品味经典,要从最基本之处入手,不可________,好高骛远。今天,我们举办“《红楼梦》知识竞赛”这个活动,旨在督促大家熟悉文本,脚踏实地,做一个真真正正的“红楼梦中人”!

            接下来,我们进入知识竞赛环节。

            我先宣布一下比赛规则:①答题时,每组各派一名代表负责回答,其余组员可以查阅资料予以帮助,答题时间为十秒钟。②不可抢答,务等主持人念题完毕之后才能作答。③答案说出后就不可改动。④一组答题时,其他各组要保持安静,不得说话。⑤答对每一题得一分,全部题目回答完毕之后,分数最高的组即为胜者。⑥若出现最高分并列,则加赛一个抢答题,争夺冠亚军。

            题分为必答和抢答,下面必答开始。

         “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说的是谁?请第一组的选手作答。

    第一组选手:(   )

         林黛玉喜欢的“留得残荷听雨声”,这句诗是谁写的?请第二组的选手作答!第二组选手:(   )

         元迎探惜“四春”的丫环各有一个名字取“琴棋书画”之意,迎春的丫环是谁?请第三组的选手作答。(   )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波澜壮阔  美不胜收  望而生畏  眼高手低 B . 波澜壮阔  琳琅满目  望而却步  眉高眼低 C . 波谲云诡  美不胜收  望而生畏  眉高眼低 D . 波谲云诡  琳琅满目  望而却步  眼高手低
    2. (2) 主持人说的比赛规则中,有的表达有误,有的听起来有歧义,下列对相关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②句中“务”改为“必须”,以避免和“勿”同音。 B . ④句中“一组”应改为“一个组”,“不要说话”删去。 C . ⑤句中,“答对每一题得一分”应改为“每答对一题得一分”。 D . ⑥句中“若出现最高分并列”改为“若出现最高分并列的情况”,“则”后加“我们”。其它部分无误。
    3. (3)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选手们的答案正确的一项是(   )
      A . 林黛玉  孟浩然  抱琴 B . 林黛玉  李商隐  入画 C . 贾宝玉  李商隐  司棋 D . 贾宝玉  孟浩然  侍书
  • 10. 语言文字运用II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塞腰鼓是根植于黄土地的艺术。安塞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有“塞北锁钥”之称。相传驻守在此的士兵以腰鼓为作战工具,用来传递信息、擂鼓助威、庆贺胜利。安塞腰鼓分文鼓与武鼓两种:文鼓以扭为主,重扭轻打;武鼓以打为主,重打轻扭。鼓槌落下的瞬间,百十个白羊肚手巾齐齐挥舞着红绸。这种艺术刚柔并济,屈伸自如,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将舞蹈、武术、体操等融为一体。安塞腰鼓尽显男子阳刚之美,(    )当下,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面临着冲击,但安塞腰鼓仍以其独有的魅力在世界广为传播。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黄土地人民不屈服的坚韧意志在雄浑的鼓声中展示,高原人民朴实悍勇的独特个性在雄壮的呐喊中张扬。 B . 黄土地人民在雄浑的鼓声中展示不屈服的坚韧意志,高原人民在雄壮的呐喊中张扬朴实悍勇的独特个性。 C . 雄浑的鼓声展示着黄土地人民不屈服的坚韧意志,雄壮的呐喊张扬着高原人民朴实悍勇的独特个性。 D . 雄浑的鼓声将黄土地人民不屈服的坚韧意志展示,雄壮的呐喊张扬着高原人民朴实悍勇的独特个性。
    2. (2)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B .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C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 .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 11. 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概括出3条安妮·埃尔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每条不超过25字)

    瑞典文学院10月6日宣布,今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纽约时报》在介绍埃尔诺时写道:“埃尔诺的作品主要专注于描写自己的人生经历,她挖掘自己的记忆,并展现个人记忆与人们集体经历之间的微妙互动。不少读者认为他们在她书里“简单的激情”中看到了自己。”埃尔诺的写作并不是纯粹的私人写作。她具有社会学的视角,对权力关系、阶层互动、个人审美和记忆背后的影响因素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埃尔诺开创了一种新的文学风格,叫“无人称自传”。在自传体小说《悠悠岁月》里,她全篇采用的叙事主语不是第一人称“我”,而是第三人称,法语中无人称的泛指代词on,近似于“我们”的意思。埃尔诺通过这种集体表述,唤醒冷战亲历者的公共记忆,也对大时代下的小人物心灵进行了一次细腻的勘探。对于女性写作而言,不失为一次重要创新。同时,埃尔诺的作品兼顾了女性的私人体验和社会学方法所带来的公共性,这是她的小说与一般女性小说不同的一点。

四、写作(60分)
  •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北京时间1月27日,荷兰海牙足球俱乐部官方宣布与中国球员李嗣镕签下职业合同。同时,李嗣镕凭借神仙颜值,登上微博热搜并引发诸多热议。

      众多饭圈网友纷纷表示,“国足已如斯,看帅哥如此尚好”;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网友称,“李嗣镕因颜值“出圈”是好事,或许能让更多目光关注中国足球,但弟弟还是好好踢球吧,总之岁月漫长,未来可期。”

      复兴中学开展以“建功十四五,铸就新时代”为主题的文学活动,请你以青年学生的身份,联系材料,选择正方“体育圈饭圈化利大于弊”或反方“体育圈饭圈化弊大于利”,写一篇辩论稿。体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