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

更新时间:2023-03-30 浏览次数:6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党的二十大已经胜利闭幕。大会强调科技可以兴国,科技可以强国。下列做法不利于科技兴国的是(   )
    A . 发展轻轨磁悬浮列车 B . 神舟系列飞船升天 C . 辽宁号成功深潜 D . 过量开采稀土资源
  • 2. 关注健康,预防疾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青少年缺钙会患骨质疏松症 B . 被蚊虫叮咬后可以在患处涂些含碱性物质的溶液减轻痛痒 C . 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D . 霉变的食物不能食用,食用后容易诱发肝癌
  • 3.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镁离子的是(   )
    A . B . C . D .
  •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滴管的使用 B . 加入液体药品 C . 过滤 D . 闻气体的气味
  • 5. 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 档案着火用CO2灭火器 B . 大理石做补钙剂 C . 用洗涤剂洗碗 D . 硬水软化后洗衣服
  • 6. 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 . 聚氯乙烯做电线外皮 B . NaOH改良酸性土壤 C . 氧气炼钢 D . 稀有气体充霓虹灯
  • 7.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是引起酸雨的气体 B . 黄铜是铜锌合金 C . 可燃冰还没有被广泛的开发利用 D .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
  • 8. 下列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石墨导电 B . 检验氧气 C .  点燃蜡烛熄灭后的白烟 D . 食物腐烂
  • 9. 下列叙述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2CO+O2=2CO2 B . 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Al + CuSO4=Cu + AlSO4 C . 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C6H12O6 + 6O26CO2 + 6H2O D . 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HCO3 + 2HCl=NaCl + H2O + CO2
  • 10.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湿衣服晒干

    液化石油气压缩能装入钢瓶

    蔗糖水不导电

    干冰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相同

    A.分子不断运动

    B.压缩后分子间间隔减小

    C.蔗糖水中不含自由移动的粒子

    D.干冰和二氧化碳是同种分子构成的

    A . A B . B C . C D . D
  • 1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铵态氮肥不能跟碱性肥料混合施用 B . 为节能减排,我们提倡“低碳生活” C . 为增强作物抗病虫害能力,必须施加硝酸钾 D .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要做灯火实验
  • 12.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

    A

    铁粉和木炭粉

    观察颜色

    B

    碳铵和磷矿粉

    加水观察溶解性

    C

    羊毛面料和涤纶面料

    手摸,感觉软硬

    D

    氢气和氮气

    闻气味

    A . A B . B C . C D . D
  • 13. 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B . B中含有少量A时,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C . t1℃时,A和B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 . t2℃时,150g 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10g
  • 14.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及操作方法

    A

    硫酸铜溶液

    硫酸

    加入过量的氧化铜,过滤

    B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通过足量灼热的碳粉

    C

    氯化钾

    氯酸钾

    加入适量二氧化锰,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

    D

    稀硝酸

    盐酸

    加过量硝酸银溶液,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现有表面被氧化的镁条样品8.8g,加入到盛有300g7.3%的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则样品中镁元素的质量为(   )
    A . 7.2g B . 4.8g C . 2.4g D . 1.6g
二、填空题
  • 16.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2. (2)
    3. (3)
    4. (4)
  • 17. 今年是航母辽宁舰入列10周年,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舷号为“18”)是迄今为止亚洲最大的军舰、中国建造过的最大的军舰、我国第一艘弹射起飞/拦阻降落航母。

     

    1. (1) 合金是建造航空母舰的主体材料。如:航母舰体可由合金钢制造,这种合金钢应具备的性质有____(填字母);
      A . 密度小、导电性好、熔点低 B . 耐冲击、耐高温、耐腐蚀
    2. (2) 航空母舰的动力由重油燃烧提供,重油的主要成分是一种链烷烃(C16H34),这种链烷烃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放出大量的热,为航母提供动力。该过程中能量转化是由能转化为内能。请写出这种链烷烃(化学式为C16H34)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后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3. (3) 燃料燃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空气污染物是(写一种)。
  • 18. 下图是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为使图示完整准确,应在乙图补充____;(填“A”或“B”)
      A . B .
    2. (2)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见微知著”,从微观角度看,此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种类,一个氧分子比一个氮分子多个质子;
    4. (4) 该反应的实质是:在放电条件下,氮分子分解成氮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结合成一个一氧化氮分子。
  • 19. 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 (1) 同学们进行了以“使用塑料的利与弊”为题的小组辩论。老师提供了下列参考论点:

      ①塑料的制造成本低,且耐用、防水   

      ②塑料容易被塑制成不同的形状

      ③有些塑料易燃,燃烧产生有害气体   

      ④大部分塑料的抗腐蚀能力强

      ⑤塑料难降解,易造成“白色污染”   

      ⑥塑料一般不导电,是良好的绝缘体

      ⑦塑料分类回收困难,经济上不合算   

      ⑧塑料是石油炼制的产品制成,石油资源有限

      分析上述论点,选择一个观点,并选出能支持你的观点的所有论据。

      你的观点:;你选择的支持你的观点的所有论据序号:

    2. (2)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由有机小分子化合物聚合而成的,淀粉和聚乙烯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下图是两种表示聚乙烯的分子模型,都很形象。淀粉的化学式为,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 , 请你根据淀粉的化学式,仿写聚乙烯的化学式为

三、综合题
  • 20.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 (1) 写出仪器b的名称:
    2. (2) 小组同学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选取装置B作为发生装置制取CO2 , 其中仪器a的作用是,仪器b中液体必须高于仪器a的下端管口,是为了防止
    3. (3) 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填字母编号)。
    4. (4) 用E装置收集氧气,导管伸入集气瓶口收集氧气的最佳时刻是____(填字母编号)。
      A . 集气瓶灌满水倒扣在水槽里时 B . 刚开始加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 C . 导管口有连续并均匀气泡冒出时
    5. (5) 收集到氧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大致趋势如图所示,请结合图像分析,t1时试管内固体中氧元素与锰元素的质量比(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48:55。

  • 21. A、B、C、D分别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它们的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或“”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单向转化或双向转化,且省略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条件),A与B反应可生成D,C与D反应可生成B。

    1. (1) 若D为细铁丝,且B为黑色固体氧化物,请回答:

      ①写出A、C的化学式:A;C

      ②C与D发生反应生成B的实验现象为:银白色固体剧烈燃烧,,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2. (2) 若D为氯化钡时,B为胃液主要成分,请回答:

      ①写出AB的化学式:A;B

      ②C与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计算题
  • 22. 将如图所示稀盐酸滴入盛有100g氢氧化钠溶液(滴有2滴酚酞试液)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此稀盐酸的质量为50 g。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配制此实验中的5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需要用36.5%的浓盐酸g;
    3. (3) 求此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x)的比例式为
    4. (4) 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
    5. (5)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滴酚酞试液质量忽略不计)。
五、科学探究题
  • 23. 小冰同学对家里久置的炉具清洁剂进行探究(假设表面活性剂对探究过程无影响);

    1. (1) 【实验活动1】探究炉具清洁剂的酸碱性。小冰同学取炉具清洁剂少许于试管中,加入酚酞溶液,无色酚酞溶液变,说明炉具清洁剂显碱性。
    2. (2) 【提出问题】标签上的无机碱是指碳酸钠还是氢氧化钠?

      【实验探究】小冰同学进行了如图实验:   

      【解释结论】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是,据此实验,小冰同学得出炉具清洁剂中的无机碱是碳酸钠.实验分享给同组同学,大家讨论认定小冰的结论是错误的,原因是如果炉具清洁剂中的无机碱是氢氧化钠,变质发生反应(填化学方程式),也会产生碳酸钠。小城同学取新开封的同种炉具清洁剂少量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确定小冰家的炉具清洁剂已经变质。

    3. (3) 【实验活动2】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讨论后进行了如图实验: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得出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填“是”或“不是”)完全变质;实验中溶液A可以是(填两个序号)。

      A.氯化钙溶液       B.氢氧化钙溶液    C.氢氧化钡溶液     D.硝酸钡溶液

    4. (4) 【拓展延伸】小城同学观察上述实验后分析得出,实验中加入的酚酞溶液可用(填一种有色盐溶液名称)代替,也可以得出正确结论。
    5. (5) 【实验安全】小美同学在实验时不小心将清洁剂沾到皮肤上了,正确的处理方式是先,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6. (6) 【反思总结】同学们经过上述探究活动,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教训得出确定某物质是否变质和是否完全变质是不同的,确定是否变质是证明变质后生成了新物质,而确定是否完全变质是证明变质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