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3-03-31 浏览次数:4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宣城自然资源丰富,人们利用这些资源创造美好生活。 下列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用高粱、小麦等为原料发酵酿酒 B . 手工采摘绿茶 C . 用青檀皮、沙田稻草等为原料制造宣纸 D . 利用石灰石烧制生石灰
  • 2. 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 . 草稿纸尽量双面书写 B . 短途出行建议步行或乘公交车 C . 避免疫情传播尽量使用一次性木筷 D . 出门购物,尽量自己带环保袋
  • 3. 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意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搬运取用易燃、易爆物时要轻拿轻放,不能砸摔和撞击 B . 厨房闻到煤气泄漏的气味,需立即打开油烟机抽风以免中毒 C . 用水浇灭着火纸箱,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 油锅内油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 4. 如图是空气中主要成分微观模型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我们身处这些分子之间,这些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 我们吸气时,部分分子进入体内发生化学变化,并伴随着能量变化 C . 给足球打气,这些分子进入足球,分子间隔变小、球内压强变大 D . 由上可知空气中只含有这两种分子,属混合物
  • 5.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 检查气密性 B . 加入石灰石 C . 加入稀盐酸 D . 验满
  • 6.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2H:表示2个氢分子 B . N2:表示氮气 C . :表示硫酸钾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 D . 2Fe3+:表示2个铁离子
  • 7. 2022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国际上首次成功在超冷环境下利用射频场相干合成一种三原子分子。 下图是这一反应的微观模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 . 反应前单质的化学式为K C . 反应生成了两种分子 D . 不易反应的物质可能在特殊的条件也能反应
  • 8.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甲元素的符号是He B . 原子序数:乙>丙>甲 C . 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D . 甲与氖的化学性质相似
  • 9. 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在防治新冠肺炎中作用显著,其主要成分绿原酸的化学式为C16H18O9 , 下列关于绿原酸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 . 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C . 由三种元素组成 D . 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6∶18∶9
  • 10. 在一密闭容器里放入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四种物质

    反应前质量/g

    25

    15

    1

    5

    反应后质量/g

    未测

    10

    1

    22

    A . 未测值为13 B . 丙不一定是催化剂 C .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 . 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25∶15
  • 11. 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 鉴别氧气和一氧化碳:闻气味 B . 区别金刚石和石墨:看颜色 C . 除去水中的不溶物:过滤 D . 判断是否是硬水:加肥皂水振荡
  • 12. 如图a、c为喷水的紫色石蕊试纸,b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b处先变红,a、c处后变红 B . a处先变红,b处不变红 C . 此实验无法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D . 根据塑料瓶内现象与烧杯内现象都能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二、填空题
  • 13. 下图展示了中国空间站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流程。

    1. (1) 写出上图中一种氧化物的化学式
    2. (2) 上图“氧气生成系统”中,直流电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3. (3) 进入“萨巴蒂尔反应系统”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上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4. (4) 以上空间站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三、综合题
  • 14. 实验室可用如下装置制取并收集气体供实验研究用。

    1. (1) 写出图中①仪器的名称:
    2. (2)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用C收集时发现水槽中的水逐渐变红,可能的原因是
    3. (3) 写出用B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4. (4) 用稀硫酸与硫化亚铁固体制硫化氢气体,需选择的发生装置为(填字母序号),收集该气体应选 D装置,不能用C和E,原因是
  • 15. 葡萄糖是一种白色固体,在空气中能燃烧。某兴趣小组对葡萄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1. (1)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所以葡萄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猜想的依据是

    2. (2) 【实验验证】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不参加反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加强热,葡萄糖发生分解反应。

      观察到小烧杯内出现水珠,说明葡萄糖中含有元素。

    3. (3) 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小组同学打开弹簧夹,通入氧气,并向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石灰水并继续加热,发现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黑色固体是
    4. (4) 上述实验过程涉及多个反应,请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5. (5) 【拓展交流】

      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目的是

  • 16.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空气的研究也逐步深入。拉瓦锡用图一装置加热12天,高温下汞蒸汽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色固体,曲颈甑里的汞部分变红并不再减少,冷却至室温后玻璃罩内汞液面上升。 

    1. (1) 有关图一和图二实验说法错误的是____。
      A . 曲颈甑内的汞与图二中的红磷都是为了除空气中的氧气 B . 汞槽内的汞与烧杯内的水都可用来帮助显示密闭空间内减少气体的体积 C . 图一玻璃钟罩内汞液面上升的体积即为曲颈甑内空气所含氧气的体积 D . 与图一比较,图二实验的优点有红磷无毒、装置更简单
    2. (2) 某同学对图二中过量的红磷熄灭后集气瓶中是否还含有氧气产生质疑。于是设计了如图三的装置探究磷在空气燃烧后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

      【提出问题】足量的红磷在密闭的四颈烧瓶内燃烧至熄灭后,容器中是否有氧气剩余?

      【作出猜想】猜想 1:有氧气剩余;猜想2:无氧气剩余

      【实验验证】小组同学按图三组装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装药品,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红磷燃烧直至熄灭,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居然也被点燃。图四是图三整个实验过程中用氧气浓度传感器测量得到的瓶内氧气浓度变化曲线。

      激光笔的作用是

    3. (3) 红磷燃烧的产物与热水反应生成磷酸(H3PO4)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4) 【实验结论】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猜想正确。

    5. (5) 【拓展延伸】

      根据图四数据,有人建议图二实验中用白磷比红磷好,理由是

    6. (6) 【反思与评价】

      对比图四中的曲线BC与DE,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由此联想我们课本上的一个实验非常明确地反映了这一事实,请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计算题
  • 17. 石灰石是我市重要的自然资源,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是影响其经济价值的重要指标。 某同学为帮助当地百姓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下图的实验(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

    1. (1) 反应前把石灰石样品粉碎的目的是
    2. (2) 计算此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至0.1%)。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