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安庆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3-03-31 浏览次数:24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19·银川模拟) 自来水的净化主要包括以下过程,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 自然沉淀 B . 砂层过滤 C . 活性炭吸附 D . 杀菌消毒
  • 2. 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实验室制取并收集O2 B . 点燃酒精灯 C .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 过滤
  • 3. 随着疫情防控的逐步放开,感染新冠肺炎的几率会大幅上升,而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对抗疫很重要。专家提醒:维生素C(C6H8O6)是一种常见维生素,适当补充Vc,可以提高免疫力。下列有关Vc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维生素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 维生素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 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4:3 D .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可以从日常膳食中获得足够的Vc,不必额外服用Vc
  • 4. (2019九上·沧州期末) 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 钻石(C)    B . 水晶(SiO2)    C . 食盐(NaCl)    D . 钟乳石(CaCO3
  • 5. 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

    选项

    现象

    解释

    A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

    分子是有质量的

    B

    酒精敞口放置逐渐变少

    分子是运动的

    C

    固态氧气和气态氧气化学性质相同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是相同的

    D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A . A B . B C . C D . D
  • 6.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氟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 B . 硫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6 C . 氟、硫、氯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D . 氟元素和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
  • 7. (2020九上·庐阳期末) 制备硫酸经过多步化学反应,下图是其第二步反应的微观模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是1∶1 B .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都没有变化 C .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都没有变化 D .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 8. (2022九上·河东期中) 鉴别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其操作错误的是(   )
    A . 软水和硬水:滴加肥皂水 B . CO和CO2: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C . N2和CO2:伸入燃着的木条 D . H2和O2:点燃
  • 9. 石墨烯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科学家以石墨或膨胀石墨为原料,可通过机械剥离法来制备单层或多层石墨烯。科学家用石墨烯膜制成“筛子”,可以筛掉盐类物质。当海水流过该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如图)。下列关于石墨烯膜“筛掉”氯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 . “筛掉”氯化钠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C . “筛掉”氯化钠过程类似于过滤操作 D . 该过程可应用于海水淡化
  • 10.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要严格防控,科学消毒。下表是酒精的相关数据:

    资料:闪点指的是挥发性物质所挥发的气体与火源接触下会闪出火花的最低温度。下列有关说法不合理的是(   )

    物质 爆炸极限%(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闪点(℃) 着火点

    物质

    爆炸极限%(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闪点(℃)

    着火点

    酒精

    3-19

    12.8(医用酒精为22)

    423℃

    A . 使用医用酒精消毒时,应避免火源 B . 在家里,可以采用擦拭医用酒精的方式对桌面、文具等物品进行消毒 C . 当空气中酒精蒸汽的体积分数大于19%时,遇到明火不爆炸,也不燃烧 D . 由表中数据可知,引燃酒精时不需要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 11. 树立科学观念,可以克服认识的主观盲目性。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守恒观:丙烷燃烧生成CO2和H2O,则丙烷中含有C、H、O B . 转化观:水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 . 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原子的结构不同 D . 辩证观:杂质不可能成为有价值的资源
  • 12. (2021九上·定远期中) 在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中压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其中a是打开止水夹后的时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a点处的压强约等于大气压 B . 反应开始时压强增大是因为消耗氧气 C . a点的温度已经接近室温 D . a点后气压增大是由于水倒吸入集气瓶
二、科普阅读题
  • 13. 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可燃冰外观类似冰,富含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甲烷水合物的分子结构就像一个一个由若干水分子组成的笼子。每个笼子里“关”一个甲烷分子。温度不高、压力足够大、有甲烷气源时甲烷可与水生成甲烷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岩层的空隙中。甲烷水合物能稳定存在的压强和温度范围如图所示。

    1体积可燃冰可储载约164体积的甲烷气体。可燃冰储量丰富,燃烧热值大,因而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的替代能源。甲烷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制造炭黑、乙炔、氰化氢等。由甲烷引发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厉害10至20倍。可燃冰一旦离开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发生喷井意外,还可能会破坏地壳稳定平衡,引发海底塌方,导致大规模海啸。所以可燃冰的开采困难。

    1. (1) 可燃冰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 (2) 可燃冰形成的适宜条件是

      A高温高压     B低温低压      C低温高压        D高温低压

    3. (3) 可燃冰作为能源的优点是
    4. (4) 甲烷(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5. (5) 有关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冰与干冰成分相同

      B在1atm和15℃时,可燃冰能稳定存在

      C可燃冰开采时若出现差错,可能引发严重的环境灾害

三、综合题
  • 1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 (1) 图中①仪器的名称是
    2. (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选择的装置组合是(填字母序号)。
    3. (3) 若用B、D装置制取二氧化碳,选择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从进入(填“a”或“b”),验满的具体操作是
  • 15. 兴趣小组同学利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并回收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流程如下:

    【相关资料】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1. (1)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步骤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实验结束后,理论上能够回收得到g二氧化锰。
    3. (3) 操作1名称为
    4. (4) 写出氧气的一种用途
  • 16. 数字化实验能更好地解决化学反应中的疑难问题。化学兴趣小组用贝壳和一定浓度的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在实验中使用了压强和温度两种传感器。

    【查阅资料】

    ①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贝壳中的其它杂质对实验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②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探究实验一】分别取等质量块状和粉末状的贝壳样品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在图1的三颈烧瓶中反应,采集数据,形成如图2和图3的图像。

    1. (1) 贝壳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 (2) 根据图2回答:

      Ⅰ. 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填“①”或"②")表示块状贝壳与稀盐酸反应;

      Ⅱ. 最终粉末状贝壳产生的质量(填“>”或“<"或“=”)块状贝壳产生的质量;

    3. (3) 据图3分析,影响实验测定准确性的原因:一是水蒸气含量增加;二是
    4. (4) 【探究实验二】优化发生装置

      图4装置(不包括传感器)制二氧化碳的优点是;为了解装置具有该优点的原因,在装置中连接压强传感器,在实验中测定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的情况(如图4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

      B.be段石灰石与稀盐酸脱离接触

      C.c点的对应操作是打开活塞

四、计算题
  • 17. 钛(Ti)被称之为“未来金属”,与人骨相容性好,且制成的钛合金有形状记忆功能。一定条件下,钛可由四氯化钛( TiCl4)和金属镁反应而制得,化学方程式为:。现有760kg含杂质20%的四氯化钛(杂质不含钛元素),求理论上可生产金属钛的质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