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3-03-27 浏览次数:34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3*16=48分)
  • 1. (2021高二下·天津期中) 考古学家在今中国辽宁朝阳、韩国庆州地区的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俑的形象既有来自地中海地区的东罗马人、波斯人,也有中亚地区的回鹘人、粟特人。这表明当时(    )
    A . 东亚风俗深受西方文化影响 B . 中西交流主要依赖于海上交通 C . 丝绸之路已延伸到朝鲜半岛 D . 中国与东罗马建立了外交关系
  • 2. 任何国家的建筑都与其文化相关,清代平遥地区的四合院,关上大门便把外界的尘嚣留在高墙之外,在园中赏花栽木,宁静养心。这体现出传统文化内涵中的(   )
    A . 以民为本 B . 天人合一 C . 和而不同 D . 源远流长
  • 3.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林则徐诗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下列最贴切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的是(    )
    A . 牺牲精神 B . 家国情怀 C . 舍生取义 D . 公而忘私
  • 4. 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中写道:“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新士人有独立的思想,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去著书立说或发表言论,成为这一时期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这有利于(    )
    A .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B . 佛、道思想的吸收 C .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D . 传统儒学的发展
  • 5. (2022高二下·宁波期中)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蛊惑青年”“崇奉新神”两项罪名起诉并判处死刑,他拒绝了门徒们为他安排好的一切逃走机会,饮毒而死。这表明苏格拉底(   )
    A . 认同和体现了理性的精神,追求思想自由 B . 对雅典的民主深感失望,主张精英治理国家 C . 更加强调个人主观感受,主张重塑人的道德价值观 D . 对雅典城邦缺少认同感,是对智者学派的反思
  • 6. (2023高三下·肇州开学考) 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在中国近代这一思想演进的过程中(   )
    A . 中西方文化激烈交锋,儒学被彻底抛弃 B . 西学广受欢迎,逐渐统治国民思想 C . 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 D .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极力推崇西方文化
  • 7. 颜海英在《世界文明史·古代埃及文明》一书中指出,古埃及人主要向南与努比亚,向东北通过西奈半岛与叙利亚、巴勒斯坦和两河流域发生联系。促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 地理位置的独立性 B . 专制王朝的封闭性 C . 西亚大国的侵略性 D . 王权观念的宗教性
  • 8. (2020高二上·鹤岗期末) 《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喜剧作品的巅峰之作,以最富幻想色彩的浪漫情调在轻快的节奏中展现出人们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该作品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
    A . 享乐主义 B . 禁欲主义 C . 人文主义 D . 民生主义
  • 9. 广州的西汉南越王博物院收藏了很多珍贵宝物。有代表江南楚文化、中原文化、海外文化、岭南文化等多种文化内涵的珍贵器物。这表明(    )
    A . 文化重心随经济重心南移 B . 岭南文化具有多元交融特点 C . 南北方地区长期和睦共处 D . 南方农耕经济文明水平高超
  • 10. (2023高三下·广东开学考) 古印度的《摩奴法典》规定:“婆罗门穷困时,可完全问心无愧地将其奴隶首陀罗的财产据为己有,而国王不应加以处罚,因为奴隶没有任何属于自己所有的东西,他不占有主人不能夺取的任何所有物。”这表明(   )
    A . 种姓制度受到法律保护 B . 财产多寡是划分种姓的依据 C . 法律注重维护私有财产 D . 婆罗门掌握古印度经济大权
  • 11. 面对人民不满及周兴起的危险形势,曾有大臣提醒纣,纣说:“我生不有命在天?”后商被周取代,周特别强调“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但在其统治者内部却明确表示,保民就是敬天,敬天要做到保民。据此可知,周人(    )
    A . 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B . 从人事角度思考天命 C . 构建了新型政治体制 D . 旨在宣扬传统天命观
  • 12. (2020·浙江模拟) 下图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与该发明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是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制成的指向仪器

    ②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是将天然磁石经人工琢磨后制作而成

    ③勺子在盘上自由旋转,静止的时候,勺柄就会自然指向南方

    ④《韩非子》中提到过这种指南仪器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3. 齐世荣等学者认为,考古学上判断古代文明产生的标志有——城市与城镇的形成、文字的使用和王宫神庙等宏伟建筑的出现。根据目前的考古成果,人类的文字最早出现在(    )
    A . 西亚地区 B . 东北非地区 C . 爱琴海中 D . 尤卡坦半岛
  • 14. 下图是汉代画像石中常见的“孔子见老子”画像。《史记·老子传》记载: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史记的记载和这块画像石在(    )

    A . 描绘上是一致的 B . 形式上是一致的 C . 风格上是一致的 D . 主题上是一致的
  • 15. (2022高一下·青阳月考) 英国著名东非史学家马修回忆他20世纪50年代在东非的考古工作时说:“我认为所调查的一些遗址是沿海地区阿拉伯或波斯殖民遗物……但我逐渐发生了怀疑,因为它们是非洲式的。”据此可推知(    )
    A . 东非文明的发展深受周边民族文化影响 B . 阿拉伯或波斯殖民者的文化逐渐东非化 C . 东非文明遗址的存在说明东非外贸发达 D . 阿拉伯的伊斯兰教文明在东非广泛传播
  • 16. (2023·浙江) 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印第安人的社会生活以使用石器工具和直接占用资源为特征,他们信奉万物有灵,并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下列项中,属于印第安人独特文化成就的有()

    ①创造了玛雅文字    ②建造羽蛇神金字塔   
    ③发明数字符号“0”    ④广泛使用马拉战车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38分)
  • 17. 寻迹文化源,共享文明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作为一个坚定的孔子的信徒……荀子又是诸子中的一个综合者,他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但同时对于庄子的天论,有很多的吸收,因此发展出“天人之分”的学说。

    ——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材料二:汉代人将孔子予以理想化,以此成为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可以说在武帝统治时期,儒教进入了支持汉王朝政治的时代……

    ——[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材料三:读图一和图二

    儒学的传播

    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国,这些国家纷纷建立孔庙,实行以儒学为主的开科取士。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了西方,欧洲一些思想家也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

    图一:儒学的传播

    图二:2019年孔子学院全球分布图

    1. (1) 写出材料一中荀子和庄子所属学派,并根据材料概括战国时期各派思想发展呈现的特点。
    2. (2)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含义的理解。
    3. (3) 材料三儒学的传播轨迹说明什么?结合孔子学院分布图和所学知识,概述其设立的意义。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历史是无情的,谁抛弃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谁就会收到历史的惩罚。这样,从汉代以后,中国历史上就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

    ——节选自张岂之《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

    材料二: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三:与亚非其它三大古文明相比,中华文明的起源不能算是最早的,但中华文明是唯一的从未中断过的文明。今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就是那创造古老文明的先民之后裔,在这片土地上是同一种文明按照自身的逻辑演进、发展,并一直延续下来。同时,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显示了巨大的凝聚力,不仅没有中断,也没有分裂;只有新的文明因素增加进来,而没有甚么文明的因素分离出去成为另一种独立的文明。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2. (2) 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指出如何区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并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 19. 人地关系,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思想家

    观点

    墨子

    今用执有命者之言,则上不听治,下不从事。

    董仲舒

    “有天子在,诸侯不得专地,不得专封,不得专执天子之大夫,不得舞天子之乐,不得致天子之欧,不得适天子之贵。”“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孔子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已矣。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材料二:从秦朝开始,秦始皇嬴政建立起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隋唐两代,都城均建都在长安。隋和唐均以洛阳为东都,作为控制东部的重要据点,与西周经营洛邑的政治目的相同。建康只在南北分治对立时期作为中国南方政权的都城。公元12世纪,金兵南下,开封失守,赵宋政权仓惶南迁。几经奔波,落脚于杭州,升为临安府。宋金南北对峙,开始了中国历代建都史以都城位置偏于东部近海地区、南北相互演替的时期。元统一中国后,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都北京。朱元璋称帝后,犹豫了很久才确定建都南京。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冬,明成祖朱棣下诏迁都北京。清沿袭明制,仍定都北京。

    ——摘编自《赵俪生文集》、唐紫昕《中国历代王朝都城变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

    材料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芹川古村坐落在一条相对独立的山谷之中,从村落的外形看,口小腹大,天道自然,山水形胜,是典型的风水宝地。地势北高南低,整体地形地貌极为巧妙,呈“葫芦”形状。一条小溪,横卧在村子中央,宛如衣带自上游飘至村口,溪水清澈见底,溪中小鱼成群,全村有30多座桥,半数以上是柏木搭成的独木桥,约有10公分宽。走在桥上,柏木会时常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溪的两岸屋舍俨然,环溪而建,如陶渊明笔下桃花源。

    ——节自芹川古村导游词等

    1. (1) 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墨子在天人关系上的思想主张。分析董仲舒天人关系中反映的价值追求是什么?请说明孔子天人关系的特点。
    2. (2) 在人地关系的图景中,对都城选择的分析可以以点带面。请结合材料与所学分析历代都城变迁的特点,并介绍定都的依据。
    3. (3) 阅读材料一、二、三,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讨论:①对人地关系的认知,产生出不同的思想主张和政策面向,其中儒家多有论述。结合所学,阐述儒家思想在人地关系上的具体表现及其影响。②从人地关系的认识出发,分析说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芹川古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结合所学,说一说其“典型的风水宝地”是什么?试对其口小腹大和山水形胜村落布局予以描述。
三、论述题
  • 2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现在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人世间》,是剧根据梁晓声的同名小说改编,以居住在北方某省会城市的一户周姓人家三代人的视角,讲述了周家三兄弟周秉义、周蓉、周秉昆等十几位平民子弟在近50年时间内所经历的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

    人物

    简介

    周志刚

    周家父亲,他是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为了国家建设,被派到四川支援“大三线”建设,他常年在外东奔西走,内心一直洋溢着国家主人公、社会建设者的豪迈和激情。同时,他又深明大义,为人耿直,作风正派,重情重义,这是一个久违了的工人阶级的高大形象。

    周秉昆

    周家老三,在兄弟姐妹中排最小。作为底层小人物,就像低头拉车的老黄牛。他没有周秉义的大理想,也没有周蓉的洒脱,但他恪守本心,稳重踏实,对工作兢兢业业,对朋友热情仁义,对父母孝顺、对老婆孩子负责、对养子和外甥女视如己出,在家庭中正直勇敢有担当。虽历尽艰难,但他坚韧勇敢,用自己的努力让生活充满生机。

    周秉义

    周家老大,周秉昆的哥哥。周秉义是家中老大,他勤奋好学,性格稳重,独立,坚强,有主见。大学时期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加入建设兵团,当上了营教导员。高考恢复,不负众望考上北大。改革开放后,作为副市长,招商引资,身患重病依然投身家乡建设,勤勤恳恳,克己奉公。

    周蓉

    周家老二,周秉昆的姐姐。从小就有独立、好强、叛逆的一面,朝气蓬勃,聪明美丽。从知青,到北大学生,再到老师,大学教授,每一步都是按照她的既定路线完成的,敢作敢为,自己的命运自己扛,是一个新时代的女性形象。

    郑娟

    周秉昆的妻子,一个命途多舛的女人。从小就是弃婴,正值花季时被人侵犯怀孕,前夫因杀人而被判死刑,郑娟变成了寡妇,带着视障的弟弟艰难生活。遇到周秉昆后开始了新的生活,但丈夫又不幸入狱,她担负起了照顾周家老小的重任。接连不断的坎坷遭遇,让郑娟的生活充满了悲情色彩,她虽弱,但没有自暴自弃,不埋怨懂感恩,内心坚定且强大。

    阅读上表,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或者两个人物介绍,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和精神,自拟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立论正确、表述成文、叙述完整、条理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