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十联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开学摸底联...

更新时间:2023-03-20 浏览次数:28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回忆钟扬,很多藏族师生说,他就像绽放在“生命禁区”里的格桑花。

    来到西藏,钟扬感到,这里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他由此萌发另一个梦想:为祖国每一个民族都培养一个植物学博士。

    为此,钟扬不放过任何一颗可在当地生根发芽的“种子”。援藏期间,他累计培养了6名傅士、8名硕士,他们多已成长为我国民族地区急需的科研教学骨干。在他的帮助下,西藏大学建立了植物学研究“地方队”:他把自己活成了一颗追梦的“种子”。

    “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这是钟扬生前常说的话。从教30余年,援藏16年,他带领团6队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青藏高原有超过2000多种特有植物,然而,在全世界最大的种质资源库中,长期没有我国西藏地区的植物种子,因此,2001年,醉心基础科研的钟扬只身前往青藏高原,寻访植物标本,探寻生物进化轨迹。此后10余年,从藏北高原到藏南谷

    地,从阿里无人区到雅鲁藏布江边,都留下了钟扬的身影。

    “为什么要花那么多时间,到那么多地方采集种子?”面对质疑,钟扬回答:“眼前的确没有经济效益,但国家需要、人类需要这些种子。做基础研究,心里想的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除了4000万颗种子,钟扬及其团队还将全世界仅存的3万多棵西藏巨柏登记在册,为珍稀巨柏筑起保护屏障。他们从采集的高原香柏中提取出抗癌成分,并通过美国药学会认证;他们寻找到雪域高原上的拟南芥,为全球植物学研究提供支持…

    (摘编自新华网《钟扬:一颗追梦的“种子“》)

    材料二: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这一路走来,虽然有很多的汗水和辛酸,但也有很多的丰收和喜悦。科学探索无止境,这是一条漫长而又艰辛的路。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务实的精神。袁隆平认为:成功的要诀在于“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他喜欢阅读外文方面的资料,了解其他国家著名的遗传学家的理论新动向,于是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从而打开了杂交水稻的大门。

    顾大局、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自从事杂交水稻研究以来,他亲自下田研究水稻的生长状况,从难处着手,从全局着想,曾把自己研究小组的相关材料毫无保留地分给全国各个研究单位,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我们要学习他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才能把事情办好。

    袁隆平院士曾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第二个梦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全球有一亿六千万公顷稻田,如果一半有八千万公顷(种杂交水稻),那现在的情况,每公顷增产两吨,可以多养活五亿人口。”

    (摘编自《人民日报》社论《一稻济世,万家粮足》)

    材料三:

    所谓航天育种,准确地讲叫航天诱变育种,就是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诱使植物种子发生基因变异,进而选育植物新品种、创造农业育种材料、丰富基因资源,是一种将辐射、宇航、育种和遗传等学科综合起来的高新技术。

    航天系统工程复杂,每增加一点荷载容量都弥足珍贵。在这种“名额有限”的情况下,可以跟随航天器进行“太空旅行”的种子也需要通过“千挑万选”才能脱颍而出。

    带上太空的种子,必须是遗传性稳定、综合性状好的种子,这样才能保证航天育种的意义。拿这一批最近收获的“航聚香丝苗”来说,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郭涛介绍道,科研人员对约10000个种质进行了广泛评价,从中挑出若干性状优良的候选搭载材料,而后进一步调研市场需求,最终才确定了“航聚香丝苗”作为嫦娥五号的搭栽材料。

    “奔月”水稻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端上老百姓的餐桌呢?郭涛表示,从2020年11月搭栽烯娥五号“奔月”到真正成为流通于市场中的农产品,这批水稻种子要经历种植、鉴定、比较、示范、推广等一系列流程,预期花费3~4年的时间。

    毕竟到太空经历诱变还只是品种选育的第一步,“太空种子”既要“上得了天”也要“入得了地”。航天育种是一个完整的育种研究过程,整个研究最繁重和最重要的工作是在后续的地面上完成的。

    搭栽嫦娥五号的这批水稻种子目前已经完成了第一个世代的种植,很快就要进入下一步的鉴定阶段。据介绍,目前收获的第一批种子来源于2000个植株、1万个单穗,每个植株收获的种子会被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用来继续种植,第二类用来进行广泛的基因及性状鉴定,第三类将作为种子备份进行长期保存。同时,每株水稻都会有一个ID,方便科研人员对每一个样本进行连续的跟踪和鉴定,溯源追查。

    (摘编自李子吉《航天育种:一粒种子“上天入地”的奇妙旅程》)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小正确的一项是( )
      A . 钟扬以自己在高原多年的奋斗,改变了西藏地区的植物种子不被世界了解的状况,并为保护植物做出巨大贡献。 B .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这和他想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的毕生梦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C . 航天器的载重容量决定了航天技术的发展.只有那些遗传性稳定、综合性状好的种子才有可能被带人太空进行试验。 D . 搭载嫦娥五号的水稻种子已完成部分阶段的种植实验,这些实验获得的种子将会分为不同类型进入下一阶段的实验。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们不应该只从当前的经济效益角度来看待种子采集活动,而应该站在国家和人类需要的高度来审视其意义。 B . 袁隆平在国外遗传学家理论的影响下,找准了研究的方向,打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的大门,并为之奋斗终生。 C . 航天育种需要综合辐射、宇航、育种等学科知识方能完成,它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诱使种子发生基因变异。 D . 航天育种研究工作最繁重和最重要的工作并不是在人空环境完成的,而是在种子“落地”后的地面完成的。
    3. (3) 下列选项,例子最适合体现材料一中画线句子意思的一项是( )
      A . “敦煌女儿”樊锦诗将自己大半辈子的光阴奉献给大漠上的敦煌石窟。 B . 路炳辉教授一心上好思政课,引领教研室教师探索思政课的教学模式。 C . 年过古稀的冯骥才奔止于古村落间,被称为“传统村落保护第一人”。 D . 华为公司而对不利的国际环境,公司上下一心彰显了团队的凝聚力。
    4. (4) 材料三详细介绍了种子“上天人地”的过程,请分别概括两个阶段不同的工作重点。
    5. (5) 两位种子专家在科研上取得优异成就,给我们带米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
  • 2. 阅读下面的文宁,完成问题。

    机舱里的钟声

    [英国]希区柯克

    从明尼苏达州杜鲁门城飞往华盛顿的班机上,坐在我旁边靠窗座上的那个大高个,看着手腕上的表说:“七点十分,托尼,我们已飞一半路了,假如我逃亡海外的话,他们会认为我不回来了。”

    “山姆,你不是在逃亡。”我说。

    他微微一笑:“对,我不是在逃亡。”

    就从那时起,头顶传来“滴答,滴答”的声音。

    山姆的两眼瞪大,他长期处于恐怖中,一听到这滴答声,立即目瞪口呆,一只手紧紧抓住座位间的扶手。

    我明白他恐怖的原因,这是定时炸弹定时装置的声音。

    他惊恐地望着我,好像我能保护他。

    我十分镇静地站起来.我看到山姆头顶行李架上的公文包。它不是山姆的,他的皮包正在身旁,印有名字缩写。

    滴答声来自那个没有记号的皮包。它的声音像打鼓,每一声似乎都要毁掉我的生命及飞机上其他四十几个无辜的生命。

    我看看那只公文包,没敢碰它,没错,是定时装置,但谁能说清那是一种什么样的装置?也许把它取下就会爆炸。

    一分钟过去了,山姆问:“找到没有?”

    我无言以对.一个小男孩在山姆前面的座位中十分不安地说:“妈妈,我听到时钟声。”

    一位空中小姐端着盘子走过来,停在我座位旁边的走道上,侧耳倾听。“那是你的吗?”她的微笑是牵强的,“我想里面是一只钟吧?”

    “那不是我的。”我贴近她耳朵轻轻说,“小姐,它可能是一只炸弹,坐在窗边的是山姆。”

    她听了我的话急忙走向驾驶舱。山姆看了看我。一会从麦克风里传出一个男人的声音:“我是机长,十七号座位上头那个没标签的皮包,不论是谁的,请声明……”

    那滴答声在我耳边如打鼓般响。乘客的脸全转向我们。机舱内有谈话声,但没人承认那只公文包。

    山姆的额头上出现了豆大的汗珠,说:“该死,它什么时候爆炸?”

    机长出来了,非常镇静,不动声色。他瞧瞧公文包,注意地听听,通道那头有位男士站起来和他说话。“请坐下。”机长说。

    突然有人说:“炸弹!”

    乘客都站起来,向前舱后舱乱跑。

    纷乱中,我迅速告诉机长:“我叫托尼,私人侦探,我正带这位山姆到华盛顿去作证,假如他能证明塔克兄弟帮在中西部的所作所为的话,就会消灭一个犯罪集团。”

    “我们可以把它丢出门外.”机长说。

    “那机舱能保持正常压力吗?”

    “这是没办法的办法。”

    “谁也不知道它是怎样的装置,改变压力可能会引发炸弹爆炸,”

    机长点点头,抬高声音大叫:“诸位请各归原座,假如我们能紧急降落……”他头一次表现出惊慌,“天哪,等一等。”他看看手表,“七点十九分。”自从滴答声开始,已过去九分钟。

    “我们需要的是四千米的跑道。在新阿巴尼附近有个小机场……”

    他向驾驶舱冲去。几秒钟后,我们系上安全带,飞机准备紧急降落。

    庞大的飞机俯冲着滑翔,发出很大声响。

    飞机在机场上空盘旋,我看到一个风向塔,两个小小的孤寂的棚子,三辆闪闪发亮的汽车等在跑道边。

    那三辆黑色汽车在等什么?

    我觉得面部肌肉僵硬,傻兮兮地冲山姆笑着。他皱着眉看着我,同时抹抹额头的汗水。

    我越过他的头,伸手取下那只公文包,他吃了一惊,几乎从座位上跳起来。

    我抉着公文包来到驾驶舱。

    副驾驶在驾驶飞机,机长看看我和公文包:“你疯了吗?”

    “我差点成了傻子。”

    飞机正在滑落。

    “马上飞离机场。”我说。

    那住副驾驶不理我.

    此刻我做了唯一能使他们听话的事,举起手中的公文包,要把它砸在机舱壁上。

    机长伸手抓我,但没抓住。我打开公文包,里面有一只静悄悄的小钟,还有一只噪音很大的钟,小钟牵动大钟,七点十分开始作响,

    就是那样,没有炸弹。

    “他们知道你们的一贯作风,”我说,“他们估计你们不敢去动那枚定时炸弹,假如你们听见它在七点十分开始响的话,你们就会在这里降落,那三辆汽车在这荒凉的机场停着,是在等候山姆。”我说,“现在请你们通知警察逮捕他们。”

    山姆按照规定的时间抵达华盛顿,并且由于他的作证,警方破获了一个犯罪集团。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托尼要护送证人山姆到华盛顿作证,但旅途并不顺利,在托尼和机组成员的恰当处理下,总算有惊无险,将证人安全送达华盛顿。 B . 空中小姐侧耳倾听后“微笑是牵强的”,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能说明“滴答”的钟声已经引起了机舱内其他人的注意和不安。 C . 托尼为了使机长和副驾驶听从自己的要求飞离机场,作势要将公文包砸在机舱壁上,因为机长这时还不知道包里是没有炸弹的。 D . 本义中的机长虽然着墨不算很多,但他对整个事件的处理都显得有条不紊,自始至终都保持冷静果断,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2) 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的人物描写细致生动,作者从语言、动作、神态等角度对侦探托尼进行了全面的描写,使这一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眼的。 B . 小说中有多处细节描写,如“他吃了一惊,几乎从座位上跳起来”刻画了山姆的恐惧心理,营造出紧张的气氛,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 . 小说为故事设置了一个独特的环境,开篇首句“从明尼苏达州札鲁门城飞往华盛顿的班机上”,正是接下来的情节发生的主要场所。 D . 小说善丁用场景表现主题,义中当有人喊出“炸弹”时,乘客们开始陷入混乱。这一场景,充分体现了小说谣言可畏这一主题思想。
    3. (3) 请简要分析小说中“我”的形象特点。
    4. (4) “钟”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赵寰子攻翟而胜之,取尤人、终人。使者来谒之,襄子将食而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裹子曰:“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飘风暴雨,日中不须臾。今赵氏之德行无所积,今一朝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贤主以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齐、楚、昊、越皆尝胜矣,然而卒取亡 , 不通乎持胜也。唯有道之主能持胜。孔子劲构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而不肯以兵知。善持胜者,以强为弱。

    惠盂见宋康王蹀足謦欬疾言曰寡人所说者勇有功也不说为仁义者也客将何以教寡人惠孟对曰:“臣有道于此。人虽勇,刺之不入;虽巧有力,击之不中。大王独无意邪?”宋王曰:“善,此寡人之所欲闻也。”惠盂曰:“夫刺之而不入,击之而不中,此犹辱也。臣有道于此,使人虽有勇弗敢刺,虽有力不敢击,夫不敢刺、不敢击,非无其意也。臣有道于此,使人本无其意也。夫无其意,未有爱利之心也。臣有道于此,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欢然皆欲爱利之心,此其于勇有力也,四累之上也。大王独无意邪?”宋王曰:“此寡人所欲得也。”惠孟对曰:“孔、墨是已。孔丘、墨翟,无地而为君、无官而为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颈举踵而愿安利之之者。今大王,万乘之主也。诚有其志,则四境之内皆得其利矣。此贤于孔、墨也远矣!”宋王无以应。惠孟出,宋王谓左右曰:“辩矣,客之以说胜寡人也。”故老子曰:“勇于不敢则活。”由此观之,大勇反为不勇耳。

    (《淮南子·道应训》)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证确的一项是( )
      A . 惠孟见朱康王/蹀足謦欬/疾苦曰/寡人所说者勇/有功也//不说为仁义者也/客将何以教寡人/ B . 惠盂见宋康王/蹀足謦欬/疾言曰/寡人所说者/勇有功也/不说为仁义者也/客将何以教寡人/ C . 惠孟见宋/康王蹀足督欬/疾青曰/寡人所说者/勇有功也/不说为仁义者也/客将何以教寡人/ D . 惠孟见宋/康王蹀足謦欬/疾言曰/寡人所说者勇/有功也/不说为仁义者也/客将何以教寡人/
    2. (2) 下列对文巾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襄子方将食而有忧色”与“方其破荆州”(《赤壁赋》)两句中“方”字含义不同。 B . “然而卒取亡焉”与“风雨兴焉”(《劝学》)两句中的“焉”字含义小同。 C . “此其贤于勇有力也”与“其贤不及孔子”《师说》)两句中“贤”字含义相同。 D . 万乘,古时指天子。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乘。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赵襄子认为自然之理和治国之道有相似之处,他清醒地意识到潜在的危机,孔子也正因为这一点认为赵氏会兴亡昌盛。 B . 贤明的君主知道保持胜利比取得胜利更为困难,所以他们能保持胜利。而无道之君即使获得一时胜利也难以福及后世。 C . 惠孟认为宋康王是一个有道之君,他抓住宋康王的心理,和他深入谈论身体不被刺人、人不被击倒的方法,深受认可。 D . 惠孟劝谏宋康王如果把孔墨作为自己标准,以他君王的身份一定可以做出超过孔墨的事业,天下人也会因此获益。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赵氏之德行尤所积,今一朝两城下,亡其及我乎?

      ②朱王谓左右曰:“辩矣,客之以说胜寡人也。”

    5. (5) 上面文段认为一个贤明的君王应该要做到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水调歌头,送太守王秉

    辛弃疾

    酒罢且勿起,重挽使君须 , 一身都是和气,别去意何如?我辈情钟休问,父老田头说尹,泪落独怜渠。秋水见毛发,千尺定无鱼。

    望清阙,左黄阁③,右紫枢。东风桃李陌上,下马拜除书。屈指吾生余几,多病妨人痛饮,此事正愁余。江湖有归雁,能寄草堂无?

    【注】①本词是辛弃疾闲居带湖时,为送别被贬为泾原路(今宁夏一带)都监的信州(今江西上饶)太守王乘所作。②挽须:出自苏轼赠王庆源诗“时有野人来挽须”称赞王庆源不摆做官的威仪。③黄阁:中书门下省。④紫枢:枢密院。宋代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分掌军令与政令。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阕从别宴写到田头,作者写到父老,着意表现了王秉虽身为太守,但和善宽厚、仁德亲民的形象。 B . 上阕后两句取义于“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表达对王乘处事过于执着于完美的委婉劝告。 C . 下阕写别后场景,尾句中“雁”与范仲淹《渔家傲》“衡阳雁去无留意”中“雁”传达的情感不同。 D . 全词运用了侧面烘托、用典、直抒胸臆等手法,使作品既具有质朴通俗之效,又具有含蓄蕴藉之美。
    2. (2) 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 5. 名篇名句默写。
    1. (1) 苏轼《赤壁赋》中,作者认为风月长存,声色娱人,由于其“”,故而足无穷无尽的宝藏,可以共享其乐。
    2. (2) 在《蜀道难》中,李白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传说的句子是“”。
    3. (3) 古诗中对音乐效果的描写,常会用听众的反应来表现,比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某年路过浙东,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寄宿一夜,意外地触发万千感慨。

    此间三江交汇,有虞舜渔猎的远古传说,是商旅往返的交通中枢,古迹 , 每一处都是独特的历史印记。

    翻阅当地史料得知,山水诗宗谢灵运开篇,描绘此地山水,随后来了唐朝的李白、杜甫……未了宋朝的苏轼、陆游……来了元明清的钱思复、唐伯虎……一代代才华横溢的名士才俊穿越漫长的时空,来赴奇山异水的盛宴。三八浙东的李白,经此古埠进入钟灵毓秀的越中,以天才的挥洒,奠定了唐朝山水诗的文学史地位。

    那是一个漫长不息的盛会,一场绵延不断的雅集,一支流光溢彩的队伍。一千多年的吟唱 , 千多年的杰作斑斓如练。

    从南北朝到明清,走过这务诗路的诗人络绎不绝,留下的诗文卷帙富赡,造就了中国文学又一座瑰丽高峰。我于是:寻找李白落帆登岸的码头,寻找孟浩然枕流听桡的扁舟,寻找苏轼遥望远山的柳堤,寻找陆游旅泊夜宿的灯影……

    古老而又年轻的小镇正由一个历经沧桑的津渡朝一个活力蓬勃的现代城镇嬗变 , 勤勉的后辈子孙,让千古诗人倾情咏叹的景致,渐次甦醒。

    1. (1) 请在义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三处使用了省略号,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读文学作品时,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用简要的文字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写出来,。写文学短评,有利于梳理、积累个人的阅读经验,领悟创作、鉴赏的规律,提高文学审美能力。

    写文学短评,必须对作品有深入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认真读作品,对作品的情感、形象、思想内涵、艺术特点等有自己的理解,抓住让你感触最深的地方,以此展开评论。比如杜甫《登高》中蕴含的身世之悲和忧国之情,白居易《琵琶行》对音乐的传神描写,

    写文学短评要善于聚焦,从“小”处切入。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从多方面触动我们的情思,引发我们的思考 , 值得评论的点很多。写短评时要能够聚焦,如果面面俱到,很容易失之浮泛。注意选择小的切入口,可以关注一些细节。

    写文学短评主要运用叙议结合的方式,要在适当复述、介绍或者引用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分析和评论。“叙”要精当,为“议”提供支撑或依据;“议”要紧密结合“叙”,思路清晰、态度鲜明,最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 才能将见解表达清楚,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1. (1) 下列句子巾的“我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同志们,出现问题时,我们一定会考虑到大家的利益。 B . 你这么不讲理,让我们怎么办? C . 张校长叮嘱同学们:“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D . 我们必须融入到时代的发展之中。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尼采曾说,“我们的眼睛就是我们的监狱,而目光所及之处就是监狱的围墙”。

    杉本博司则在《直到长出青苔》中有过比喻:“这一生依靠着倒映于视网膜上映出的虚像,人类不断地测量着世界和自己的距离。”

    青年人观照世界,拓展视野,难免有局限,需要在探索世界中突破自我,去拥抱更广大的舞台和更光明的愿景。

    请综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