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全国卷)2023届高三下学期语文开学摸底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3-03-04 浏览次数:29 类型:开学考试
一、<strong>现代文阅读(36分)</strong>
  • 1. 论述类文本阅读

    近年来,“交叉研究”成为呼声很高的热词,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研究”得到了大力提倡,学界甚至将“交叉研究”视为提升学术创新效率的一种重要方法。实际上,“交叉研究”并不一定是在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在同一学科、同一专业内的不同研究领域之间,同样存在着“交叉研究”的可能。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张卫东研究员的《粤汉铁路与近代湖南经济社会变迁研究(1898—1937)》(以下简称“张著”)就是这样一部充满“交叉研究”特色的学术新作。

    首先,张著体现了学术热点领域之间的“交叉研究”。尽管铁路进入中国的时间较晚,但自从交通史研究于近代诞生以来,铁路史研究便一直是这一学术领域的热点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在研究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交通史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另一方面则因铁路是牵动社会方方面面的事物。在如今中国的高铁建设成为国家一张靓丽名片的背景下,铁路史研究的热潮势必进一步高涨并持续。“近代湖南经济社会变迁”,其选题属区域史范畴自是不争,而区域史的研究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始终是历史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至今未曾稍歇。张著的两个核心语汇,一为“粤汉铁路”,一为“近代湖南经济社会变迁”,皆在学术热点领域范围之内。

    其次,张著体现了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多方向的学术“交叉研究”。以张著的两个核心词语来论,无论是“粤汉铁路”,还是“近代湖南经济社会变迁”,都不只是单纯的经济史领域的问题,同时也是特定政治、社会、文化领域的问题。于粤汉铁路而言,其在打通广东沿海与湖南、湖北等内陆省份之间经济交流沟通的脉络上,确实具有经济方面的重大价值。但是铁路的贯通,所打通的又岂止是经济呢?政治上、军事上、文化上的沟通与往还,也因此而更加顺畅。

    第三,张著体现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的“交叉研究”。所谓宏观研究,是指其将研究论题置于整个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大背景下进行思考。无论是“粤汉铁路”这个物质性的具体物象,还是“近代湖南经济社会变迁”这个抽象性的文化现象,张著都是将其放到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宏大时代背景下进行观察和剖析的。所谓微观研究,则指其通过对具体的事件、人物进行细致的剖析,通过两者的交叉融合,从而将整个研究落于实处。仅以“湘米销粤”为例,便可清晰地看到其宏观思考与微观考察相结合的学术思路和研究途径。一方面“湘米销粤”在宏观层面上反映出湘、粤两省的经济形态差异之一斑,另一方面又从微观上考察了“湘米运粤”的细节性问题,如“湖南全省稻作面积产量及亩产比较”“1904—1933年湖南海关谷米出口情况”等诸多统计表格中的数据,更是细致入微,让我们从中了解这个时段湖南的稻作面积产量、亩产量、谷米出口数量等具体数据,从而分析出湖南省在这个时期中粮食生产乃至经济运行的情况。

    (摘编自李文才《评〈粤汉铁路与近代湖南经济社会变迁研究(1898—1937)〉》)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之间和同一学科、同一专业内的不同研究领域之间存在的“交叉研究”完全不同。 B . 铁路史研究一直是该领域的热点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交通史研究的深化,另一方面是因为铁路是牵动中国社会面的重要事物。 C . “粤汉铁路”打通沿海与内陆,体现出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多方向的学术“交叉研究”。 D . 将物质性的“粤汉铁路”与抽象性的“近代湖南经济社会变迁”交叉融合,让整个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紧扣张著中体现的“交叉研究”特征,先总体概括,再从三个角度分条列述,思路清晰。 B . 文章在分析张著中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的特征时,既有抽象的概括,也有具体的阐释。 C . 文章最后一段列举具体数据,让读者了解了湖南在具体时段中粮食生产乃至经济运行的情况。 D . 文章在评论张著时,对书中具体内容的直接引用并不算多,更多的是向读者评述其宏观特征。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将文学现象的研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进行交叉融合,是人们并不陌生的“交叉研究”形式。 B . 当下高铁建设已经成为中国一张靓丽名片,这就意味着新一轮中国铁路史研究的热潮即将到来。 C . 人们对于粤汉铁路,更为明确的是它能带来经济价值,但其政治、文化、军事价值也不容忽视。 D . 张著对书中核心词语的讨论没有脱离历史变迁的大背景,可以窥见作家进行研究时的客观态度。
  • 2.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提出科普服务高质量发展能效显著,为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的目标,并提出了具体举措,系统布局推进科普工作。《意见》强调新时代科普工作要聚焦“四个面向”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推动科普供给侧改革,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厚植创新沃土,以科普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这彰显了党中央对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新时代科普工作支撑和服务国家科技创新大局的重要性日益提升。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是3.2%,到2020年达到了10.56%。对比同期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2012年我国位列全球第34位,2021年上升到了第12位,上升幅度与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幅度契合。从城市来看,作为我国在科学创新当中最为活跃也是最有成效的区域,上海、北京全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接近25%。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的氛围,为科技创新事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将对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摘编自扈永顺《提高科普服务世界科技强国建设能力》)

    材料二:

    材料三:

    新时代的科普工作需要从“知识补课”转向“价值引领”,不能停留在传播和扩散科学知识这个“初级阶段”。科普的价值引领最终是对人的引领,为的是厚植科技创新的沃土,所以我们的科普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科普。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同时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62亿。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当前的科普更加需要关注网络和社交媒体中的内容供给,因为群众在哪里,科普工作的重心就必须在哪里。

    科普需做到守正创新,守正是为了确保科学性,毕竟科学性是科普的灵魂,如果没有了科学性,那么这样的科普必然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创新则是为了让科普能够触达公众,而需要采用公众能够普遍接受的各种形式、平台、渠道等等对科学内容进行传播,正所谓“百工居肆已成其事”,否则就会曲高和寡,难以奏效,这包括创新创作理念,创新表达方式,创新传播渠道以及评价形式等等。这也要求在创新的同时,科普还要通俗易懂,也就是用公众能够理解的语言来解释复杂的科学问题,其中就包括对专业术语进行转化等,当然通俗并不是要庸俗、低俗、媚俗以及流俗,否则科普就失去了价值引领的功能和作用。此外,做科普要打通最后一公里,需要放低身段,需要接地气,需要潜移默化地将科学融入公众的日常生活之中,需要整合、融合、结合与契合公众的需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迎合,否则也会贬损科普的价值引领功能。科普的价值引领主要体现在对科学家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弘扬、科学思想的树立、科学方法的掌握、科学理性的倡导等方面,当然这需要建立在科学知识的传播与扩散的基础之上。但如果我们仅仅局限于传播科学知识,只告诉公众科学“是什么”,而没有拓展到科学“为什么”的维度,那么这样的科普可能还停留在只是让公众“知其然”的地步,远未上升到“知其所以然”的境界。就此而言,科普的价值引领也需要让公众产生对科学的认同感。

    (摘编自王大鹏《科普价值引领应“以人民为中心”》)

    1. (1)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只有普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立起庞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才能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形成创新型国家创造条件。 B .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在10年间增长了3倍多,同期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位次上升了22位,全民科学素质有明显的提升。 C . 科普工作需要接地气,但不意味着要迎合公众的需求,只有科学整合、融合、结合与契合公众的需求,才能正确发挥科普的价值引领功能。 D . 2017年至2021年,中国主办科普微信公众号及关注数逐年递增;中国主办科普App数量增长明显,而公众下载安装次数数据波动较大。
    2. (2) 下列不属于材料中提倡的科普宣传方法的一项是( )
      A . 以“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为主题的2022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在全国各地同步启动,一系列精彩纷呈的科普活动把高精尖的科技成果带到公众身边。 B . “神舟十号”乘组在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开启中国首次太空授课,通过“天宫课堂”为全国数千万名中小学生演示失重环境下独特的物理现象,进行天地互动交流。 C . 居民小区为完成科普任务,在小区广场及小区大门处悬挂了显眼的科普标语,在保安室的橱窗旁精心地贴上了多篇内容详致、论述清晰的科普论文。 D . 网络上,一些院士通过视频、直播等形式进行“云科普”,成了科普领域的新“网红”。他们德高望重、腹笥充盈,具有极高科学素养以及丰富经验,效果奇佳。
    3. (3) 新时代背景下,应如何高效开展科普工作?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 3. 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本一:

    我的鱼塘

    【加】斯蒂芬·里柯克【注】

    我的鱼塘在山谷的一片小洼地里,隐映在树木丛中。我最后一次去那儿正好是秋季结束的时候,当时塘边大树的叶子正日益变黄,并沙沙地落到平静黝黑的水面安息。塘岸是那么高峻,岸边的树又是那么古老高大,因此难得有一丝风把塘面吹皱。在鱼塘周围,世界好像陷入了沉寂,而时间也融进了永恒。

    当时看着那个鱼塘,我再一次意识到,它是一个多么美丽而与世隔绝的地方,它叫钓鱼者着迷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儿。

    为了不至于搞得神秘兮兮的,还是让我立即告诉你吧,我的塘里根本就没有鱼。据我所知那里从来就没有过鱼。不过,我从来没发现那有什么区别。不时有些客人从外面的世界来访,旨在来此挥钩一个下午,他们绝不会怀疑没有鱼,他们也绝不会问,于是我也就听之任之了。

    我周围的人都很清楚,我不会随便带人到我的鱼塘去钓鱼。我只喜欢请那些真正懂钓鱼的能挥钩的人——也就是钓鱼行家,尤其是那些以前从没见过我的鱼塘并且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奇的远方来客。他对钓鳟太了解了。他知道,即使在真正棒的鱼塘里都常有一连几天钓不到一条鳟鱼的情况。他本人事先会对你解释一番,在解释完之后,假如结果被他不幸言中,一条鳟鱼都没有钓到,那他会更加高兴。说实话,我只需对我的钓鱼行家朋友说上一句:“怪了,它们居然不吃饵!”他便会滔滔不绝地向我解释半天。关于钓鳟鱼值得学的东西太多了,难怪热衷此道的人们可以一连好几个小时谈论钓鱼理论。

    我们一般都是一边谈这类理论,一边在塘边做准备工作的。你知道吧,我在那儿有钓鱼所需的各种设施,有一条方头平底船,有一个用香柏搭成的整洁的小码头(香柏能吸引鳟鱼),而最棒的是有—间小小的钓鱼屋——它小巧别致,形状像宝塔,主靠在水边,而且有树木荫庇。屋里放的是钓具,各种钓具一应俱全,它们随意地挂在墙上,但并不显得紊乱。

    “瞧,老兄,”我说,“你要是想试试念珠钓的话,拿这条去好了。”或说:“你见过这种日本式铅线吗?没有吧,它们不是肠状的,而是像丝一样。”

    “我怀疑我是否能用那玩意儿钓到鱼。”他说。

    “也许吧。”我回答说。事实上我肯定他钓不到,塘里根本没鱼可钓。

    钓鱼塔里的木钉上挂着一两件防水雨衣。除了雨衣之外,当然还有个香柏餐橱什么的,里面装满了一瓶又一瓶的酒和姜汁甜饼之类。

    当我带我的某位朋友出去钓鱼的时候,我总是发现这些纯粹的准备工作,这些钓鱼的前期活动,在整个钓鱼过程中是最开心的。它们常常要花去一个小时。要谈论的东西有很多很多,有钓具的重量问题,有蝇饵的颜色问题,另外还有不少更宽泛的理论问题。

    我们度过了一个很痛快的下午,我们一条鱼也没钓到。我承认,由于我的鱼塘里没鱼,有时安排起来真需要点手腕。来客有时会变得有点不安。于是我对他说:“你的垂钓技术棒极了,没说的!”他听了之后大为高兴,一门心思地想着把钓钩越抛越远,以至于把鱼全给忘了。

    诚然,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会认为他们的确把鱼钓住了,他们会大谈特谈所谓“我弄丢的那条大鱼”。——在事后的回顾中,这一话题足以令任何一个钓鱼者感慨万千。“你还记得我去年夏天在你的鱼塘那儿弄丢的那条大鳟鱼吗?”几个月之后有一个伙计在我们城里的俱乐部对我说。

    “当然记得。”我说。

    “你后来把它钓上来了吗?”

    “没有,根本钓不上来。”我回答道。实话实说,我确信我就是钓到死也钓不上来,他或任何其他人也同样如此。

    然而那种错觉却相当令人惬意。再说你也绝对说不死。说不定塘里真有鳟鱼哩。为什么不呢?无论怎么说,凭什么塘里不该有一条鳟鱼呢?你有那么好的一个塘,那里面应该有鳟鱼!说到钓鱼的众多妙趣,最令人开心和着迷的事之一便是禁期钓鱼。假如刚好在这时候有客人来访,那么我会说:“我知道渔季过去了,但我想你大概还是乐意上那儿去看看鱼塘的吧。”他没法抗拒那种诱惑。我们就会钓上它一个下午。

    “我真高兴,”客人最后说,“它们没有吃饵。反正我们同样享受到了乐趣,就跟它们吃了饵似的。”

    就这样——幻觉而已!人生与这多相似啊。重要的是对事物的那种意念和期待。

    现在我要回城去,回我的俱乐部去了,在那里我们整个冬季都会“钓”将下去,钓起那些大大的鱼,但弄丢那些更大的。而对我来说,在这一切后面,对我的鱼塘的回忆正在纷纷坠落的秋叶下越变越黑……不过,至少这一切已给了我的朋友们无限的快乐。

    (有删改)

    文本二:

    里柯克的幽默是一种淡淡的、含蓄的幽默,他不是靠奇特、滑稽的故事情节来把读者逗得哈哈大笑,而是善于从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一些为大家司空见惯却又往往熟视无睹的可笑的和不合理的东西,加以放大后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们产生共鸣而露出会心的微笑或无奈的苦笑。在里柯克看来,真正的幽默具有抚慰心灵创伤、净化甚至提升人类精神的作用。里柯克在其众多作品里通过幽默与讽刺艺术地表现了人生的种种尴尬,揭示了人类的众多人性弱点。他坚持用笑去净化和超越人生的尴尬与悲哀。喜剧精神与悲剧意识的完美结合,使里柯克的作品既引人发笑,又发人深省。

    (节选自里柯克《幽默之我见》,有删改)

    【注】斯蒂芬·里柯克(1869—1944),被认为是继马克·吐温(美国)之后最受欢迎的幽默作家。

    1. (1)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还是让我立即告诉你吧”“你知道吧”,作者用这种表述方式,既让人感到亲切,又增强了现场感,拉近和读者的距离。 B . 小说中反复强调鱼塘里并没有鱼,重在表现“我”爱捉弄人的心理,同时也嘲讽了钓客自以为是的人性弱点。 C . 小说结尾“纷纷坠落的秋叶”既与开头“塘边大树的叶子正日益变黄”照应,又烘托了“我”即将离开鱼塘的伤感。 D . 小说淡化故事情节,叙事舒缓,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却让人们在会心的微笑中引发思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 (2) 文本二指出里柯克的幽默是一种“淡淡的、含蓄的幽默”,这种风格在文本一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要分析。
    3. (3) 作为读者,你从小说中获得了哪些人生感悟?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说明。
二、<strong>古代诗文阅读(34分)</strong>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易》曰:“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又曰:“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夫明王之施德而下下也,将怀远而致近也。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

    齐桓公设庭燎为士之欲造见者期年而士不至于是东野鄙人有以九九之术见者桓公曰:“九九何足以见乎?”鄙人对曰:“臣非以九九为足以见也,臣闻主君设庭燎以待士,期年而士不至。夫士之所以不至者,以君天下贤君也,四方之士,皆自以不及君,故不至也。夫九九薄能耳,而君犹礼之,况贤于九九者乎?夫太山不辞壤石,江海不逆小流,所以成大也。《诗》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言博谋也。”桓公曰:“善。”乃因礼之。期月,四方之士相携而并至。《诗》曰:“自堂徂基,自羊徂牛。”言以内及外、以小及大也。

    齐景公伐宋,至于歧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十三年,诸侯举兵以伐齐。齐王闻之,惕然而恐,召其群臣大夫,告曰:“有智为寡人用之。”于是博士淳于髡仰天大笑而不应。王复问之,又大笑不应。三问,三笑不应。王艴然作色不悦曰:“先生以寡人语为戏乎?”对曰:“臣非敢以大王语为戏也,臣笑臣邻之祠田也,以一奁饭,一壶酒,三鲋鱼,祝曰:‘蟹堁者宜禾,洿邪者百车;传之后世,洋洋有余。’臣笑其赐鬼薄而请之厚也。”于是王乃立淳于髡为上卿,赐之千金,革车百乘,与平诸侯之事。诸侯闻之,立罢其兵,休其士卒,遂不敢攻齐。此非淳于髡之力乎!

    (节选自《说苑·尊贤》)

    1. (1) 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齐桓公设庭燎/为士之欲造见者期年/而士不至/于是东野鄙人有以九九之术见者 B . 齐桓公设庭燎/为士之欲造见者/期年而士不至/于是东野鄙人有以九九之术见者 C . 齐桓公设庭燎/为士之欲造见者期年/而士不至于是/东野鄙人有以九九之术见者 D . 齐桓公设庭燎/为士之欲造见者/期年而士不至于是/东野鄙人有以九九之术见者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是故绝江海者托于船”和“或因寄所托”(《兰亭集序》)两句中的“托”字含义不同。 B . “故不至也”和“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两句中的“至”字含义相同。 C . “自堂徂基”的“徂”意思是“往、到”,与《诗经·卫风·氓》中“自我徂尔,三岁食贫”的“徂”含义相同。 D . “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和“奈何取之尽锱铢”(《阿房宫赋》)两句中的“尽”含义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1段将贤人比喻为鸿鹄之羽翼、绝江海之舟船、致远道之车乘,论证君王成就霸业必须依靠贤德之人。 B . 第2段看到仅凭微小技能来求见的东野鄙人被礼待,四方士人才放下自认为不如齐桓公的顾虑纷纷投奔。 C . 第3段弦章认为齐桓公英明因而管仲忠诚,可凭借八百乘称霸,暗示齐景公难以称霸,不如齐桓公英明。 D . 第4段齐王封赏淳于髡,让他参与平息战事。诸侯各国听说此事不战而退,说明尊贤重士可安邦定国。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

      ②夫九九薄能耳,而君犹礼之,况贤于九九者乎?

  • 5. 古代诗歌阅读

    哭孟郊

    贾岛

    身死声名在,多应万古传。

    寡妻无子息,破宅带林泉。

    冢近登山道,诗随过海船。

    故人相吊后,斜日下寒天。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议论,赞誉友人虽死,但其声名将万古流芳。“多应”为揣想之词。 B . 颔联感慨友人生活之凄苦与仕途之坎坷,“林泉”暗示了友人品行高洁。 C . 颈联上句叹息友人坟墓在喧闹之地,下句叙写友人诗作生前就已流传海外。 D . 全诗语言朴素,感情深沉,叹惋与赞赏并发,寄寓了对亡友的深切同情。
    2. (2) 本诗尾联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2. (2) 李白《蜀道难》中,“”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耸入云霄;“”则写出了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的场景。
    3. (3) 《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三、<strong>语言文字运用(20分)</strong>
  • 7. 语言文字运用1

    在近日召开的“遏制过度包装‘天价’月饼,倡导绿色理性消费”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表示,经过集中整治,         , 月饼包装全方位“瘦身”。月饼回归本味,过节回归初心,中秋才不会走形。

    中秋是拜月的节日。自古以来,中秋起源于上古,定型于汉,普及于唐,又叫祭月节、月光诞、月娘节,因此就是这个色香味俱全的调调儿。国人对月亮的亲近,远超太阳。冷月有情,虽远而弥近,似疏而实亲,入诗入骨入相思,入脑入口入肝肠。有哪个民族,曾给月亮起过上百个表字、昵称和小名儿?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你我今天所见的,是李白与苏东坡抬头凝视过的同一个月亮啊!在同一个月亮下,我们感怀古人和他们的人生经历。

              。从过去到现在,很多人都曾在怀抱中听过父母“举头望明月”“明月几时有”的念诵。今年中秋,依旧诗声琅琅。文化传承,家国情怀,就在华夏各处代代相传的念诵中,在后羿、嫦娥与吴刚等远古故事的祖孙相守讲述中,得以充分彰显。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有人认为将文中画框线的句子换为“只有中国给月亮起过上百个表字、昵称和小名儿”意思也不会改变,你认为可以这样换吗?请简述理由。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 8. 语言文字运用Ⅱ

    电吹风是常见的居家小电器。近几年,电吹风产品外形越来越时尚,体积越来越小巧,其中,很多电吹风只需要几十元,甚至十几元就能买到。然而便宜未必有好货,这些看上去时尚又便宜的电吹风,    。电吹风主要由电机、扇叶和电热元件构成,通过电机旋转,带动扇叶,     , 实现烘干和整理毛发的目的。但是如果电机损坏无法实现送风散热的功能,这个时候,    。这种非正常工作情况下,电吹风是不应该产生危险的。国家标准要求,试验期间,器具不应喷射出火焰、熔融金属、达到危险量的有毒性或可点燃的气体,同时产品外壳也不能变形导致漏电。

    其实不少电吹风企业还生产没有品牌的产品,行业内叫“中性包装”或“白标”产品,要么自己贴牌,要么批发给其他经营者贴牌,大多拿到电商平台销售,用便宜的价格吸引顾客,质量却难以保证。一家企业负责人透露,这种产品可以根据需要定制,数量多的话6元多就可以批发,如果要网页宣传图,就要加9元,还可以提供3C认证证书。但是这种白标一般都没有安装温度控制器件。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下列选项中,加粗的词语和文中“白标”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 巾帼不让须眉。 B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 .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D . 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四、<strong>写作(60分)</strong>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命不止坚毅与奋斗,有梦想才是有意义的追求。成功不止付出与拥有,有承担才是最高的成就。

    ——汕头大学毕业歌《大学问》

    民族的命运全担在我们双肩,抗日救亡要我们加倍努力……我们要忠实于民族解放事业,我们献身于新社会的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校歌《陕北公学校歌》

    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大同爰跻,祖国以光。莘莘学子来远方,春风化雨乐未央,行健不息须自强。

    ——清华大学校歌

    校歌反映了大学的历史传统、精神底蕴和价值追求,是大学精神和文化的体现。对以上三所大学的毕业歌或校歌的歌词,即将迈入大学校门的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