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2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初中科学浙教版 七年级下册第2章 第2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更新时间:2023-03-02 浏览次数:6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利用B超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人体内脏的情况,这是因为( )
    A . B型超声波的频率很高 B . B型超声波的振幅很大 C . B型超声波进入人体,可在脏器上发生反射,反射波带有信息 D . B型超声波进入人体,可穿透内部脏器治病
  • 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B . 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C . 利用次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 D . 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 3. 古代的人在旷野地区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马群到来,应用的知识是( )
    A . 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 . 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C . 声音的反射     D . 回声
  • 4. (2022七下·南浔期末) 如图所示,用硬纸片做成一个无盖的纸盒,罩住一只正在播节目的半导体收音机,在纸盒上放一只轻质“小老鼠”,将会看到“小老鼠”翩翩起舞,这一现象说明了( )

    A .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 . 传声不需要介质 C . 响度与频率有关 D .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 5. (2022七下·武义期末) 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在空间站进行授课的航天员相互之间可以不借助无线电进行直接交流;但若是在空间站外航天员则需要借助宇航服中无线电进行交流的原因是( )
    A . 太空中噪音太大,听不到声音 B . 外太空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C . 宇航员在外太空,音调会变低 D . 宇航员讲话声带振动幅度太小
  • 6. 如图所示,二胡是弓弦类最具中国民乐气质的乐器。下列关于二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B . 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响度 C . 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 . 二胡发出的优美的声音一定是乐音
  • 7. 如图所示,在一个透明玻璃钟罩内放一个会闪光的音乐贺卡,抽出玻璃钟罩内的空气,在贺卡闪光并播放音乐时( )

    A . 看不到闪光,听不到音乐 B . 看到闪光,听不到音乐 C . 看不到闪光,听到音乐 D . 看到闪光,听到音乐
  • 8. 若声音和光都从水中传入空气中,则( )
    A . 声速变大,光速变小 B . 声速变小,光速变大 C . 声速、光速都变大 D . 声速、光速都变小
  • 9. 以下几个实验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 . 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铃声明显减弱 B . 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 . 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D . 相比正常情况,耳朵贴在桌子上,敲击桌子能听到更大的声音
  • 10. 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以及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物质种类

    空气

    氧气

    物质的密度/(kg·m-3)

    1.29

    1.43

    2700

    7900

    11300

    声音传播的速度/(m·s-1)

    330

    316

    5100

    5000

    1300

    A . 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 . 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 .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D .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小于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 11. 鱼缸中有金鱼,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金鱼立即受到惊吓,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音是由水的振动产生的 B . 上述现象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 . 金鱼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空气→水→鱼 D . 在月球上进行上述操作,金鱼不会受到惊吓
  • 12. (2022七下·仙居期末) 使用一款骨传导蓝牙耳机时,将耳机贴在颇骨两侧而不是堵塞住外耳道(如图),既可以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也能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听到耳机声音和周围环境声音对应的传播介质分别是( )

    A . 气体、固体 B . 气体、气体 C . 固体、气体 D . 固体、固体
  • 13. (2022七下·丽水期末) 2022年2月5日,任子威、曲春雨、范可新、武大靖和张雨婷组成的中国队在首都体育馆夺得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女2000米混合接力冠军,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首枚金牌(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观众的呐喊声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B . 观众的呐喊声是由空气传播到运动员耳中的 C . 运动员的冰鞋与冰面摩擦产生振动也能发声 D . 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比固体、液体更清晰、更快速
  • 14. (2022七下·嘉兴月考) 下列实验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等介质 B . 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碎纸屑跳动,说明声章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 . 扬声器对着烛焰发声,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 . 只拔掉a、c的孔塞时,观察到两孔均有水流出,说明水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 15. (2022七下·诸暨期中) 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 . 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C . 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 . 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 16. (2022七下·兰溪月考) 下列的实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甲: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乙: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丙: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

    A . 甲、乙 B . 甲、丙 C . 乙、丙 D . 甲、乙、丙
  • 17. 下列技术应用中,属于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 . 利用鸣枪声警告歹徒 B . 利用超声波治疗胆结石 C . 蝙蝠利用回声定位捕捉昆虫 D . 吉他手用手指拨弦试音
  • 18. 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1”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 B . 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C . 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D . 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 19. (2021七下·滨江期中) 根据如图提供的小资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蝙蝠发出的声音都是超声波,人类听不见 B . 因为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没有重叠区,所以狗的叫声大象永远也听不见 C . 家人之间悄悄说话,身边的狗狗无动于衷,因为“悄悄话”的频率狗狗是无法感知 D . 静谧的夜晚我们身边的狗狗有时突然耳朵一竖并转动几下,这可能是狗狗听到了人类听不见的声音
  • 20. (2019七下·杭州期中)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 B . 回音壁利用的是声音的反射 C . 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航天员在飞船内或飞船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交流必须利用电子通信设备,通过无线电波进行 D . 超声波能破坏细菌结构,从而可以利用超声波对医疗器械和食物进行杀菌消毒
  • 21. (2017七下·萧山期中)

    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 B . 甲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C . 丙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D . 甲和丁声音的音色相同
  • 22.

    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B . 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 . 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 . 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二、填空题
  • 23. 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
    1. (1) 悠扬的笛声是由振动产生的。 
    2. (2)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 (3) 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 
  • 24. 超声波和次声波: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听觉频率范围和发声频率范围。大多数人的听觉范围是 Hz。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音叫做,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蝙蝠利用捕食。
  • 25. 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瓶内。

    1. (1) 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2. (2) 分析实验现象,运用(填“推理”或“归纳”)的方法可得结论:
  • 26. 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

    1. (1) 实验时小明用小锤敲击音叉,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 (2) 如果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3. (3) 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这种研究方法叫作
  • 27. (2022七下·义乌期中) 巴西设计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了1:1的3D模型,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请问B超利用的是(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但是这种波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
  • 28. 根据你学习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分析并解决以下实际问题。
    1. (1) 古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中的鸟声、风声分别是体、体的振动发出的。

    2. (2) 北宋时期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成的箭简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
    3. (3) 将一颗石子抛入水中,若距击水处相同距离的水中、空中、岸边分别有一条鱼、一只小鸟、一个人,则最先听到击水声的是,这是因为
  • 29. (2021七下·嵊州期末) 小明学了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①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钟放到一个盒子里,将衣服盖在钟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嘀嗒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依次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钟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1. (1) 小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越(选填 “大”或“小”)的原理。
    2. (2) 根据实验数据,上述待测材料隔音性能最差的是 。
    3. (3) 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可以作出一个推测:表面的材料隔音性能较好。(选填“平整光滑”或“粗糙多孔”)
三、实验探究题
  • 30. (2022七下·武义期末)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图中甲、乙是直径为10cm的去底塑料筒,在每个筒的一侧用橡皮筋扎一橡皮膜,再在乙筒的橡皮膜外吊一乒乓球,装置固定在两张桌面上。

    [实验1]:调节两个塑料筒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并使筒的开口对齐且相距5cm,用手往外拉开甲的橡皮膜,突然放手,听到声音并观察到图乙处的乒乓球被弹开。

    1. (1) 此实验说明了:      (填字母,多选)
      A . 声音具有能量. B .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 .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 . 声音由振动产生
    2. (2) 实验1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3. (3) [实验2]分栏筒了进一步探究响度和距离的关系,小组成员将甲、乙两筒的距离s分别调节到10cm、15cm、20cm,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逐渐减小。

      根据实验2: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1. (2020七下·桐庐月考) 下表是声音在不同介质,不同温度下的传播速度。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

    介质

    温度(℃)

    速度(m/s)

    A

    空气

    0

    331

    B

    空气

    15

    340

    C

    空气

    20

    344

    D

    0

    1450

    E

    0

    4900

    1. (1) 通过比较(填“序号”),可得出在相同温度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2. (2) 通过比较A、B、C,可得出的结论是
    3. (3) 小明和小刚利用一根足够长的充满水的自来水管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小明将一只耳朵紧贴在水管一端,小刚在另一端敲一下,则小明会听到声敲打声。
  • 32. (2019七下·余杭期中) 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具体数据如下页表。

    编号

    材料

    长度

    粗细

    松紧

    钢丝

    10cm

    0.2mm2

    钢丝

    10cm

    0.1mm2

    钢丝

    5cm

    0.1mm2

    钢丝

    5cm

    0.1mm2

    1. (1) 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弦的松紧程度、长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有关。
    2. (2) 探究发声体振动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钢丝。
    3. (3) 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丝丙和丁,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3. (2019七下·绍兴期中)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进行了图示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

    1. (1) 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
    2. (2) 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材料种类

      聚酯棉

      软木

      泡沫

      海绵

      玻璃杯发声大小

      最小

      最大

      较大

      较小

      吸音性能

      最强

      最弱

      较弱

      较强

      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

  • 34. (2018七下·杭州月考) 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具体数据如下表:

    编号

    材料

    长度

    粗细

    松紧

    钢丝

    10cm

    0.2mm2

    钢丝

    10cm

    0.1mm2

    钢丝

    5cm

    0.1mm2

    钢丝

    5cm

    0.1mm2

    1. (1) 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  论是:在弦的松紧程度、长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有关。
    2. (2) 为了探究发声体振动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时,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钢丝。
    3. (3) 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丝丙和丁,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四、解答题
  • 35. (2022七下·龙游月考) 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如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空气温度/℃

    -20

    -10

    0

    10

    20

    30

    声音速度/(m/s)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1. (1) 请你根据图像找出温度为 5 ℃时声速为m/s。
    2. (2) 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上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你能指出在什么情况下试验更容易成功吗?
    3. (3) 10℃时,某人站在一个较大的山谷里,想估测山谷的宽度。他大喊一声后经过0.3秒钟听到右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经过0.5秒钟才听到左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则这个山谷的宽度为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