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九年级下册 /第2章 生物与环境 /本章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九下 第2章生物与环境选择专项练习

更新时间:2023-02-14 浏览次数:29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2九下·义乌开学考) 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构成了如图所示的食物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   B . 该食物网中,分解者是E C . 有毒物质在E体内积累最多 D . 图中生物B与C的关系只有捕食关系
  • 2. (2021九下·富阳期中) 将表格内与生物有关的内容依次对应右下图所示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

    A

    生态系统

    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

    生产者

    消费者

    B

    动物细胞

    细胞核

    细胞质

    叶绿体

    液泡

    C

    种子植物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葫芦藓

    水绵

    D

    消化系统

    消化腺

    消化道

    小肠

    A . A B . B C . C D . D
  • 3. (2021九下·杭州月考) 学习科学时,我们经常会使用图像、模式图来帮助理解,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图①表示从种子萌发到长成植物体的过程中体内有机物含量变化,O到Q整个过程中种子及长成的植物体都在进行呼吸作用来消耗有机物 B . 图②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上各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则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丁→乙→甲 C . 图③为心脏结构示意图,若静脉注射消炎药,则药物经过心脏的途径是Ⅰ→Ⅲ→Ⅳ→Ⅱ D . 若图④结构位于肝脏,则c内葡萄糖含量可能比a内多,也可能比a内少
  • 4. (2021九下·杭州月考)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B . 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 C . 图中有3条食物链 D . ①④是该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 5. 在一个由草、兔、狐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假如把狐全部杀灭,图中可以正确表示兔数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A . B . C . D .
  • 6.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造福子孙后代。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B . 过度放牧造成草原的土地沙化,能通过草场的自动调节快速恢复原样 C . 发展生态农业有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D . 建立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是保护生态系统的有效措施
  • 7. 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若乙的数量增加,在一段时间内将引起( )

    A . 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B . 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C . 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D . 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 8. 在一个生态保护区中,一段时间内,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依据图中的数据推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不相互影响,种群变化无规则性 B . 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相互影响,使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现象 C . 捕食者种群数量受被捕食者控制,但被捕食者的种群变化不受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影响 D . 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受捕食者控制,但捕食者的种群变化不受被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影响
  • 9. 对生态平衡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随着生产者的数量锐减,消费者也大量死亡 B . 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相等 C .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保持恒定 D .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动态平衡
  • 10. (2020九下·拱墅开学考) 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的体内毒素含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假如甲的数量增加,最可能引起的变化是(    )

    A . 乙和丙的数量增加 B . 丙和丁的数量减少 C . 乙数量减少 D . 乙和丁数量增加
  • 11. (2020九下·萧山开学考) 近期,中国在毛乌素、库不齐沙漠治理方面的成就获得了全世界的关注和赞赏。建起防护林难,维护防护林的生态稳定也很难。如图体现了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各成分的相互关系,从而实现较长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有关分析不正确的(    )

    A . ①、③过程表示呼吸作用,②过程表示光合作用 B . 乙固定能量的多少决定丙、丁的数量多少 C . 乙、丙、丁构成的食物链是乙→丙→丁 D .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在丁这一级获得最少
  • 12. (2019九下·乐清月考) 科学课外活动小组在考察校园周边某生态系统时,记录到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还应该包括分解者 B . 该生态系统如果被重金属污染。则体内有毒物质最多的是猫头鹰 C . 此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和分解者一起组成了该生态系统 D . 猫头鹰与蛇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
  • 13. 下列能构成一条完整食物链的是( )
    A . 蝉→螳螂→黄雀 B . 阳光→草→兔→狐 C . 植物→鼠→蛇→鹰 D . 田鼠→蛇→鹰
  • 14.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单方向的,逐级减少的 B . 单方向的,逐级增加的 C . 可循环的,逐级减少的 D . 可循环的,逐级增加的
  • 15. 下例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B . 细菌和真菌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C . 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般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组成 D . 阳光、空气和水都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 16.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每个生态系统都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B . 一片森林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C . 农田中的全部生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D .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 17. 下列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
    A . 池塘中全部的鱼 B . 麦田中全部的小麦 C . 竹林中的全部的竹叶青蛇 D . 沙漠及沙漠上的全部生物
  • 18. 群落的空间结构是指( )
    A . 群落的组成成分 B . 群落中各生物的多少 C . 群落中各生物的食性 D . 群落中生物的空间配置状况
  • 19.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B . 可以用标志(记)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C . 同种生物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 D . 某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不同水层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 20. 小华从报纸上看到,浙江东海海区的鱼类在不断地减少,许多原有的鱼类也逐渐迁移到别的海区,关于此事以下说法有错误的是( )
    A . 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B . 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 . 生活环境的恶化,会导致种群迁出本区域 D . 生物群落减少生物个体的主要方式是死亡
  • 21. 根据种群的年龄分布图,你认为下列种群中灭绝的可能性最大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22.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动物性成熟的早晚对动物出生率大小有重要影响 B . 人口增长率趋势下降时,人口数量一定减少 C . 各种生物的种群性别比例均为1∶1 D . 种群密度是种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量
  • 23. 对种群概念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不同地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 B . 同一地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 C . 一个湖泊中各种鱼类的总称 D . 一个生态环境中相互关系的动植物的总称
  • 24. 下列有关动物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但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 B . 生殖前年龄组个体数大于生殖后年龄组个体数,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C . 自然增长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 D . 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繁殖期个体数一定大于衰退型繁殖期个体数
  • 25. 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①表示种群密度,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B . 春运期间,北京人口数的变化主要取决于②③ C .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 .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⑤
  • 26.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说明了生物与环境怎样的关系?(   )
    A . 生物影响环境 B . 生物适应环境 C . 环境影响生物 D . 生物依赖环境
  • 27. 棉铃虫结茧化蛹来保护自身,金小蜂借此机会成功地将自己的卵产于棉铃虫蛹的体内使之死亡.上述事实与下列现象体现了同一原理(   )
    A . 变色龙的体色随不同的环境而改变 B . 雷鸟在降雪前就换上了白羽毛 C . 振动树枝,竹节虫跌落不动 D . 冯兰花瓣吸引雄黄蜂帮其传粉
  • 28. (2018·绍兴模拟) 如图表示某孤岛存在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变化,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 . 种群①为捕食者,种群②为被捕食者 B . 种群①的营养级比种群②营养级高 C . 种群②所含的能量比种群①所含的能量高 D . 种群②的数量随种群①的数量减少而减少
  • 29. (2018九下·嘉兴月考) 2015 年 12 月 27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政策定于 2016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这措施对下列种群特征影响最小的是( )
    A . 种群密度 B . 出生率 C . 性别比例 D . 年龄结构
  • 30. 栽种于某市的樱花一般在四月中旬盛开,而位于长江中游武汉的东湖樱花早在三月下旬便进入盛开期,造成这种差异的非生物因素是 ( )
    A . 水分 B . 阳光 C . 温度 D . 土壤
  • 31. 被某化工企业污染了的河流里,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毒物质的含量情况如表

    生物体

    A

    B

    C

    D

    有毒物质浓度

    0.06

    1.23

    8

    78

    那么,据此可知该河流内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A . A→B→C→D B . A→B→C C . B→A→C→D D . A→C→B→D
  • 32. 南极是一个极度冰冻的地方,在科学家眼里,那儿可能蕴涵着无价的科学奥秘,而在勇敢的旅游者眼里,这块冰封的陆地恰好是一个游览胜地。目前,在是否可以到南极旅游的问题上,科学家和旅游者的对抗越来越激烈。科学家之所以强烈反对旅游者去南极旅游,主要原因是( )
    A . 南极生态系统的成分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弱,生态平衡容易被破坏 B . 南极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复杂,人类的介入会使原有的食物网遭到破坏 C . 南极的光照强烈,上空存在臭氧空洞,这会给旅游者带来很大的伤害 D . 旅游者的活动会使南极的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
  • 33. 农贸市场上有新鲜的白菜、大蒜,活的鸡、鱼以及附着在上面的细菌、真菌等生物,它们共同构成一个( )
    A . 种群 B . 群落 C . 生态系统 D . 以上都不是
  • 34. 在下列食物链中,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上获得的能量数值相同,提供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 )
    A . 绿色植物→蚱蜢→蜘蛛→蜥蜴→蛇→猫头鹰 B . 绿色植物→蚱蜢→青蛙→蛇→猫头鹰 C . 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 D . 绿色植物→鼠→猫头鹰
  • 35. 近年来,某市遭受多种外来物种的入侵,如美国白蛾、黄顶菊、水葫芦、巴西龟等,对该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下面对外来入侵物种的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①影响本地部分物种的生存,破坏本地生态平衡  ②造成本地部分物种的灭绝,危及本地生物的多样性  ③外来物种的入侵,有利于本地生物优胜劣汰  ④外来物种的入侵,丰富了本地生物的多样性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③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