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安阳市洹北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初试卷

更新时间:2023-02-16 浏览次数:23 类型:开学考试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态伦理学产生于20世纪中叶伟大的环境保护运动中,是由西方学者首先提出的。当时的创立者们就意识到,虽然生命生存是一种无可争辩的生物学事实,人应当尊重生命;但是,如何从生物学发展到伦理学,如何把对人类的尊重分配给所有生物物种和生态系统?这是伦理学的一个突破。美国生态伦理学家罗尔斯顿认为,在这方面西方在观念上有许多困难,而东方似乎很有前途。

    中国古代哲学是“生”的哲学,“天地之大德曰生”。这是《周易》的哲学观点。它是在生命的意义上讲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中国古代哲学,无论儒家、道家,还是佛家,“生”是它的核心问题,“和”是它的精髓,表述了非常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它的“仁民爱物,仁爱万物”思想,主张把仁(道德)扩展到生命和自然界。道家认为人、生命和万物是平等的,它主张“自然无为”的生活,要“因任自然”,反对“以人灭天”佛家“依正不二”哲学,“依”指环境和国土,“正”指生命主体,“不二”是说主体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中国古代哲人的思想中充满生态智慧,有宝贵的生态伦理观念,是今天我们确立现代生态伦理观念的优秀思想和理论资源,是我们走向思想现代化的基石,开发这种宝贵资源,建设中国生态伦理学,就会根植于中国古代哲学传统,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中,使之具有强大生命力。这是中国生态伦理学的优势。

    在这里,实践性是生态伦理学的精华和主要品格,它根源于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的现实需要,为解决环境问题和保护环境服务。生态伦理学没有实践就会失去社会意义,就没有存在的合法性,就没有发展的生命力。而且,实践生态伦理学的原则和规范是人类道德进步,提高人类道德境界,完善人类道德的重要方面。同时在理论上,它作为一种新的伦理学,又是伦理学科建设的需要。

    依据现代价值观,继承中国哲学和文化的优秀传统,利用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和理论资源,开展现代生态伦理学研究,制定生态伦理的道德标准、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宣传和实施生态伦理学的原则和规范,这是确立生态文明观,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做好这件事,为实现人与社会和解、人与自然生态和解,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这是中国生态伦理学为国服务的光荣使命。

    (摘编自余谋昌《中国古代哲学充满“生态智慧”》)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环境保护运动产生了生态伦理学,但是西方学者却一直没能解决伦理学中的问题。 B . 中国古代哲学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生”与“和”两者间就体现了这种关系。 C . 中国古代有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建设中国生态伦理学离不开这些宝贵的理论资源。 D . 生态伦理学与人类道德密切相关,提高人类道德境界是生态伦理学建设的基本原则。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借助于东方的观念可能会解决生态伦理学中的许多困难问题来引起下文的论述。 B . 文章在谈中国古代哲人的生态智慧时,例举具有代表性的儒道佛三家观点加以论证。 C . 文章对与建设中国生态伦理学有关的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的“生态智慧”进行了阐述。 D . 文章论证了如何开发中国古代哲学资源,解决中西方生态伦理学中的问题这一观点。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生物学发展到生态伦理学,体现出人类对所有生物物种的尊重,这是伦理学的发展。 B .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充满生态智慧,必然产生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中国生态伦理学。 C . 生态伦理学要解决环境问题,为保护环境服务,就必须立足于环境,突出其实践性品格。 D . 确立生态文明观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继承优秀传统利用好传统资源无疑是重要的。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进入了职场就一切归零,学历什么都是浮云,你的工作经历、能力、情商,比你的学历重要多了。这个说法对不对?对的。但前提是,进入职场后,而且是一个好的职场。可以说在接近100%的情况下,学历低的人根本不太可能跟北大清华的学生进入同一个职场,因为在筛选简历的时候,他们就被筛选掉了。

    那些鼓吹经历比学历更重要的大企业,他们所谓的“经历比学历更重要”,是在进入他们的单位后。进入单位前,他们对学历的选择比谁都严苛。不信的话,你只要上985高校,而且频率最高的还是北大清华人大等顶级名校。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有句古语,叫“百无一用是书生”。其实不仅仅是过去,即使现在很多人也觉得太高的学历没有什么用,还是抓紧时间赚钱才是王道。但重视研发和人才培养的华为公司却并不这样认为,近期,华为内部顶级博士薪酬文件公开,8名博士年薪从100万到200万不等。

    8月23日华为AI芯片与全新计算框架发布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华为努力点亮人才灯塔,希望广纳全球英才,为华为发展做贡献,公布他们薪酬也是向全球告示,真正人才的价值,也欢迎他们加入华为。华为内部的心声社区挂出华为创始人、CEO任正非6月20日在公司EMT(经营管理团队)内部的讲话。任正非称:“今年我们将从全世界招进20~30名天才少年,明年我们还想从世界范围招进200~300名。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鳅’一样,钻活我们的组织,激活我们的队伍。”

    (摘编自中关村在线)

    材料四:

    就群体来看,“学历越高,收入越高”仍然是一个不变的真理。这包括,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毕业三年后的月收入显著高于农民工,也包括本科院校毕业生的薪资待遇要明显高于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

    实际上,我们的大学中既然设置了这么多的专业,定然来自社会的客观需求,都有其合理的依据。而且,就整体就业率情况来看,所有专业毕业时的就业率都超过了86%。而且,半年之后所有专业的就业率都超过了91.8%。 这意味着,无论学什么专业,只要一心向上,态度积极,都会在茫茫社会与复杂的职场中找到自己的岗位。将目光放长远,很难说未来什么样的专业能吃香。当今社会发展速度之快、商品迭代速度之快,超乎想象。一些看似强大无比、能吃一辈子的专业,很可能因为技术的创新而倏然落伍。正如诺基亚、雅虎、柯达等巨无霸的倒塌,许多专业很可能在几年之内就失去社会土壤。大学所学的专业,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都基本不会是吃一辈子的饭碗。

    十年之后,谁也无法想象人工智能、机器人、“互联网十”能消灭哪些专业和工作。此语境下,拥有持续的学习能力、自生能力,才是让每一位个体立于不败之地的真本领。

    (摘编自中国网)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你的工作经历再多、情商再高,如果没有学历这一前提条件,很多好单位在招人时连机会都不会给你。 B . 就整体就业率情况来看,大学所有的专业在毕业时就业率都能超过八成,半年后就业率能超过九成。 C . 根据材料二,就整体学历水平而言,银行占比最高——“本科及以上学历”和“硕士博士学历”的员工均占比最高。 D . 若干年后,一些专业可能会失去社会土壤,我们想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拥有持续的学习能力、自生能力。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高大上的国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全部都是985高校毕业生,而且北大清华等顶级名校毕业生最多。 B . 从人均月薪万元以上的行业来看,非银金融和银行的人均月薪较高,因此,学生报考专业会首选与这两个行业相关的专业。 C . 如今高学历人才更受各种高大上的国企、事业单位和研究机构的青睐。华为公司高薪聘请博士生人才,就说明华为公司人才多、薪酬高。 D .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商品快速迭代,大学所学的专业,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都基本不会是吃一辈子的饭碗。
    3. (3) 材料针对哪些传统观念完成了全新认知?请分条概括作答。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 3.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青 衣

    阎秀丽

    定妆、勒头、贴片、梳扎……

    香玲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嘴角不由得翘起一弯笑,她把腮红又用指肚小心地往下拉了拉,让她的圆脸显得修长了些。着装完毕,香玲静静地坐在木凳上,不敢去看金凤。她知道金凤的眼睛里正在喷火,她能感觉到周身被灼伤时的隐痛。

    金凤是村里红透半边天的台柱子。

    香玲是小剧团里名不见经传的配角。金凤脸上的嗔、喜、笑、怒、伤感、娇羞,诠释着世间凡尘女子的烟火风情。女人似乎能从她那里找到自己的一生。

    所以,金凤有了架子,是角儿的架子。每次上台,都需要剧团里的几个头面人物去请。要一请、二请,直到三请,金凤才笑着说:“哟,干吗还来好几个人啊?让谁知会一声就行了。乡里乡亲的,哪来的那些说道儿!”

     “您可千万别这么说,咱们的小剧团能少得了您吗?全指着您给撑场呢。”

    金凤嘴角便噙着淡淡的笑,摇摆着腰身出了门。

    这是这些年唱戏时的规矩,人家金凤要的就是这个面儿!谁让村里人好这口呢。正月没事,唱唱大戏,扭扭秧歌,人们便有滋有味地过完了年。

    香玲喜欢青衣。青衣在舞台上水袖飞扬时的飘忽和眼眸流转时的风情让香玲着迷。香玲看青衣,就像看自己。

    而今天,她只是被临时抓来救场的。

    老规矩,请了金凤三次。金凤托着腮,只是说嗓子疼了,开不得口,今儿是唱不了。

    头面人物中的九叔便急得跳了脚。唱戏有唱戏的规矩,锣鼓声已经在村里密集地响起,这戏不能歇。但是,没有主角儿的戏是没人看的,何况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正月十五!

    年轻力壮的人过完年就都外出打工了,但村里该热闹还得热闹。正月十五唱大戏,却不想金凤会撂挑子,难怪九叔跳脚了。跳脚归跳脚,这戏还得唱,别的角儿都收拾妥当了,断不能临场改戏。九叔思忖良久,心里便有了谱儿。

    香玲!

    金凤和香玲一个村东一个村西,一个主角一个配角。

    金凤在县剧团学过一段时间,无论是扮相、身段,还是唱腔,都是专业水准,能自然地演绎出青衣的一腔心事。香玲是山野里长出来的花儿,没有在县剧团里熏陶过,却有着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唱起来低回婉转,别有一番风韵。但是亏就亏在了脸蛋和做派上,香玲自是多了一份山野间的气息。所以无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都自然而然地成了金凤的专属角色。

    九叔找到了香玲,香玲点头。香玲不想让九叔为难,九叔眉头紧锁着的疙瘩让香玲的心也揪在了一起。

    揪在一起的心会疼。看着九叔的背影,香玲轻轻地叹了口气。九叔的眼睛里只有金凤,这是村里人都心知肚明的事儿,香玲也知道,但是香玲的心还是会疼。

    香玲出门的时候,外面下起了雪,雪花很大,把夜晚的村庄罩上了一层白色的纱衣。

    谁也没有想到,金凤会突然闯进来。

    金凤面无表情,只是在门口静静地站着。

    外面的雪花依然在飘,两扇门在她身后尴尬地一张一合,挑衅似的吞吐着寒气。

    香玲赶紧从坐着的椅子上挪到一个小木凳上,灯光明明暗暗地在她的脸上滑过。

    定妆、勒头、贴片、梳扎……

    旋即,另一个青衣装扮的人稳坐在灯光下,如冰如雪,凛然不可侵犯。

    九叔挠了挠头,看了看金凤,张了张嘴,什么话也没说出来;又看了看香玲,还是挠了挠头,什么话也没说出来

    外面的雪下得越发大了起来,孩子不扛冻,老人们便带着孩子一个个离开戏场。可九叔依然亮着嗓子吼:“开场!”

    锣鼓声响,响彻了整个村子。

    村子瞬间变得热闹起来,锣鼓声和丝弦声挤满了空荡荡的村庄。雪花飞舞着,和台上红红绿绿的戏服相衬,竟然有着说不清的魅惑。

    两个“青衣”从左右幕侧飘然而出,青衫鼓荡,水袖飘忽,一个云手,一个盘腕,随着丝弦声起,咿咿呀呀地唱起来。

    九叔把胡弦的调门儿调得高,金凤使足了劲头儿,香玲也毫不示弱。两个青衣的唱音势如裂帛,穿透飘舞着的雪花,穿透莽莽的群山,绵延不绝。

    不知在什么时候,金凤从香玲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另一个自己。娇俏的兰花指,妩丽的面庞,水袖轻颤,眼波流转,亦真亦幻,是她的形,也是她的魂,风情万种。金凤的心颤了一下。

    金凤的声音愈发清脆高亢,香玲的声音低回婉转,掺杂在一起,竟然有着意想不到的和谐。那和谐让金凤的心又颤了一下,竟觉得自己和自己的戏都与以往有了不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九叔眼里飘进了雪。

    他转头望了望台下,低下头,雪花从眼里流出来,变成点点晶莹,落在他的弦弓上。

    台下早已空无一人,那些零星的脚印已经被大雪掩盖。

    台上依然是水袖飞扬,在漫天飞雪中如三月杨花袭人面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文中写透过金凤脸上的各种表情,“女人似乎能从她那里找到自己的一生”,“香玲看青衣,就像看自己”,其中两个“自己”代表的对象有别,含义隽永,意味深长。 B . 文中先写老人们带着孩子一个个离开现场,后文又写“台下早已空无一人”,一方面是缘于天气寒冷,另一方面也表明青衣的角色淡出人们的视野、淡出历史舞台的命运。 C . 文中前后两次写到“金凤的心颤了一下”,分别表现了金凤从香玲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对今日香玲与自己形魂兼似的惊诧感,对自己今日表演不同往日的新奇之感。 D . 文中写“雪花从眼里流出来,变成点点晶莹,落在他的弦弓上”,形象地表现了九叔内心既有对金凤、香玲表演和谐的感动,也有对台下无人观看的落寞、伤感。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小说中反复写到了“雪花”,这一自然景物并不寻常,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并趋向高潮,同时还有利于渲染现场的气氛,烘托人物形象。 B . 小说结构严谨,如开头写香玲“不敢去看金凤”时的心理与后文“金凤面无表情,只是在门口静静地站着”等细节形成照应,表现香玲面对金凤时的惶恐与不安等复杂心情。 C . 小说多处将金凤与香玲进行对比,不仅表明两人角色、地位的不同,还突出了金凤无论在扮相、身段,还是在唱腔功夫上较之香玲,都更胜一筹、更令人敬佩。 D . 小说以“青衣”为题,全文采用全知视角、倒叙的方式对故事展开了叙述,讲述了正月十五那天发生的两个青衣女子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令人余味无穷。
    3. (3) 文中两处画线句写九叔“什么话也没说出来”,他想说什么?又为何都没说出来?请分别加以简要分析。
    4. (4) 有文学评论家说过:“写结尾是对一个作家最好的奖赏,一个好的结尾更是对读者最好的馈赠。”这篇小说的结尾耐人寻味,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
四、文言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来歙字君叔,南阳新野人也,归光武,为太中大夫,是时方以陇、蜀为忧。歙因自请曰:“隗嚣始起,以汉为名,今陛下圣德隆兴,臣愿得奉威命,开以丹青之信,嚣必束手自归,则公孙述自亡之势,不足图也。”帝然之。建武年,歙始使隗嚣。五年,复奉玺书于嚣。既还,复往说嚣。嚣遂遣子恂随歙入质,拜歙为中郎将。时山东略定,帝谋西收嚣兵,与俱伐蜀,复使歙喻旨。嚣将王元说嚣,多设疑,故久冘豫不决。歙素刚毅,遂发愤质责嚣曰:“国家以君知臧否,晓废兴,故以手书畅意。足下推忠诚,遣伯春委质,是臣主之交信也。今反欲用佞惑之言,为族灭之计,叛主负子,违背忠信乎?吉凶之决,在于今日。”欲前刺嚣,嚣起入,部勒兵,将杀歙,歙徐杖节就车而去。嚣愈怒,王元劝嚣杀歙,使牛邯将兵围守之。歙为人有信义言行不违及往来游说皆可案复西州士大夫皆信重之多为其言故得免而东归

    ②八年春,歙袭略阳,合二千余人,伐山开道,从番须、回中径至略阳,斩嚣守将金梁,因保其城。嚣大惊曰:“何其神也!”乃悉兵数万人围略阳,斩山筑堤,激水灌城。歙与将士固死坚守,矢尽,乃发屋断木以为兵。嚣尽锐攻之,自春至秋,其士卒疲弊。帝乃大发关东兵,自将上陇,嚣众溃走,围解。于是置酒高会,劳赐歙,班坐绝席,在诸将之 , 赐歙妻缣千匹。诏使留屯长安,悉监护诸将。

    ③嚣亡后,歙乃大修攻具,进击羌于金城,大破之。陇西虽平,而人饥,流者相望。歙乃倾仓廪,转运诸县,以赈赡之,于是陇右遂安,而凉州流通焉。

    ④十一年,歙与盖延进玫公孙述将王元、环安于河池、下辨,陷之,乘胜遂进。蜀久大惧,使刺客刺歙,未殊,驰召盖延。延见歙,因伏悲哀,不能仰视。歙叱延曰:“虎牙何敢然!令使者中刺客,无以报国,故呼巨卿,欲相属以军事,而反效儿女涕泣乎!刃虽在身,不能勒兵斩公耶1”延收泪强起,受所诫。歙自书曰:“臣不敢自惜,诚恨奉职不称,以为朝廷羞。夫理国以得贤为本,太中大夫段裹,骨鲠可任,愿陛下裁察。”投笔抽刃而绝。

    (节选自《后汉书》卷四十五)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歙为人/有信义言行不违/及往来/游说皆可案/复西州士大夫皆信重之/多为其言故/得免而东归 B . 歙为人有信义/言行不违/及往来游说/皆可案复/西州士大夫皆信重之/多为其言/故得免而东归 C . 歙为人有信义/言行不违及往来/游说皆可案复/西州士大夫皆信重之/多为其言故/得免而东归 D . 歙为人/有信义言行不违/及往来游说皆可/案复西州/士大夫皆信重之/多为其言/故得免而东归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拜”的本义多表恭敬的动作,引中为拜见等,古文中后面跟有官职时,表授予官职之意。 B . “足下”在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时,都用“足下”,意为“您”,属称对方的敬辞。 C . “右”,常用于表示方位,这里是以右为尊,表处在尊贵的位置。古时乘车,右边即为主位。 D .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这种由臣民给君主的呈文还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如疏、奏等。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隗嚣、公孙述各据陇、蜀,拥兵自立,光武帝深深忧虑。来歙前去游说隗嚣,经过反复努力,隗嚣终于派儿子到洛阳做人质,归顺东汉王朝,公孙述也自然灭亡了。 B . 来歙在隗嚣反叛后主动请缨攻打洛阳,并在这里坚守半年多,使隗嚣消耗了大量有生力量,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由于攻守有功,光武帝给来歙特殊的奖赏,并让他监护诸将。 C . 来歙与盖延攻打公孙述时被刺客刺伤,盖延痛哭不已,来歙叱责他说,正想委你以重任,可你却像小孩子一样哭个没完,你虽然有兵刃护身,难道我就不能下令杀了你吗! D . 来歙的一生,勇武壮烈,为人诚信,颇有远见,能攻善守,具有将帅之才,征战连年,出生入死,平定羌陇,削弱蜀国,对东汉的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国家以君知臧否,晓废兴,故以手书畅意。

      ②臣不敢自惜,诚恨奉职不称,以为朝廷羞。夫理国以得贤为本,太中大夫段襄,骨鲠可任,愿陛下裁察。

五、古代诗歌阅读
  • 5. (2021高三上·新疆月考)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淮浦忆司空文明

    李端

    愁心一倍长离忧,夜思千重恋旧游。

    秦地故人成远梦,楚天凉雨在孤舟。

    诸溪近海潮皆应,独树边淮叶尽流。

    别恨转深何处写,前程唯有一登楼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①大历末年,李端由校书郎出为杭州司马,司空曙(字文明)等友人仍留在长安,这首诗大约作于李端到杭州赴任途中。②《登楼赋》是东汉文学家王粲的赋作,抒写作者生逢乱世、长期客居他乡的怀国之精和怀才不遇之忧。③元和元年,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十年后,循例被召至京师,因有人梗阻,柳宗元又被贬谪为柳州刺史。十年前与他一同参与“永贞革新”的友人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也分别出任漳州、汀州、封州、连州刺史。此诗为诗人初到柳州所作。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两首诗的首联都开门见山,直写出“愁心”与“愁思”,且一“愁”字贯始终,情真意切。 B . 李诗颔联写夜思的具体情境,虚实结合,想象故人居京师长安,与孤舟中自己的落魄鲜明对照。 C . 柳诗尾联写与友人“共来百越”地,虽同伤谪宦,但易于相见,“音书滞一乡”也算些许安慰。 D . 这两首诗言之有物,绘最细腻,有近景,有远景,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赋中有比,不见痕迹。
    2. (2) 这两首诗同为抒发对朋友旧僚的思念,请结合诗句比较他们表达情感的方式有何异同。
六、情景默写
  • 6.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劝学》中荀子用“蟹六跪而二螯,”来说明不能用心浮躁
    2. (2) 《蜀道难》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
    3. (3) 杜甫《登高》中,以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七、选择题组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      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的      情况公之于众。

    如果美国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那么,这对美国来说,将是致命伤。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果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1963年并不意味着斗争的结束,而且是开始。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之若素,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权利,美国就不可能有安宁或平静;正义的光明的一天不到来,(               )。

    现在黑人社会充满着了不起的新的战斗精神,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不信任所有的白人。因为我们的许多白人兄弟已经认识到,他们的命运与我们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他们今天参加游行集会就是明证;他们的自由与我们的自由是      的。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讲出一个      的真理——人人生而平等。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备受          骇人听闻          休戚相关          不可理喻 B . 倍受          耸人听闻          息息相关          不可理喻 C . 备受          骇人听闻          息息相关          不言而喻 D . 倍受          耸人听闻          休戚相关          不言而喻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果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1963年并不意味着斗争的结束,而是开始。 B . 如果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1963年并不意味着斗争的结束,而是开始。 C . 如果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1963年并不意味着斗争的结束,而且是开始。 D . 如果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1963年不仅意味着斗争的结束,而且是开始。
    3.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叛乱的旋风就将继续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 B . 这个国家的基础就将继续受到叛乱旋风的动摇 C . 叛乱的旋风就继续将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 D . 这个国家的基础就继续将受到叛乱旋风的动摇
八、语言表达
  • 8. 古今中外,有很多名家在创作过程中巧妙地使用量词来传情达意。请从下面一段文字中加点的量词“痕”“点”“芥”“粒”中任选两个分析其妙处。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张岱《湖心亭看雪》,“湖心亭”在西湖中央)

九、材料作文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追求快节奏、高效率的今天,很多人无暇观照自己的内心,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自己都不认识自己”。我们学会了阳奉阴违,学会了包装掩饰,人前一套,人后一套,成了保护自己的权宜之计,甚至是成熟、入世的标志。当面阿谀奉承、谈笑风生,背后却指指点点、说三道四;在公共场合谈吐优雅、恭恭敬敬,私下里却对保洁人员颐指气使;会议上高谈阔论讲环保,却可能在四下无人时随手丢垃圾……这些都是频繁发生在你我身上的习以为常的小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除诗歌外),不能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