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第3节 化学方程式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3章第3节 第1课时 质量守...

更新时间:2023-02-07 浏览次数:63 类型:同步测试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 1.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测定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关系的实验。

    1. (1) 图甲是测定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关系的装置,先按图组装好装置,然后将锥形瓶置于天平托盘上,调节天平至平衡,接下来的操作是。 
    2. (2) 该同学将上述实验中的现象整理成如下所示表格,图乙实验中的现象①为。他不知如何表述表格中“②”处的项目,你认为该项目应该是。 

      实验

      实验现象

      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有蓝色絮状沉淀出现

  • 2. 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10 g冰受热熔化为10 g水 B . 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 C . 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D . 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
二、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 3. 以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示意图为例,分析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从微观角度来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重新组合成的过程。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三、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变化
  • 4. 1784年,科学家卡文迪许演示了“人工空气”的燃烧,发现燃烧产物只有水。据此判断“人工空气”可能是(   )
    A . 氢气 B . 氮气     C . 二氧化碳 D . 氧气
  • 5.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现象。
    1. (1)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质量减少:
    2. (2) 密闭容器中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质量比镁条质量大:
    3. (3)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后,剩余灰烬质量比木炭质量小:
  • 6. 充分加热a g氯酸钾与b 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剩余固体的质量为c 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
    A . (a-b) g B . (a-b-c) g C . (a+b-c) g D . (a-b+c) g
  • 7. 高氯酸铵(化学式为NH4ClO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可能生成的物质是 ( )
    A . CO2 B . Cl2     C . O2 D . N2
  • 8. 将20 g甲、5 g乙、8 g丙三种纯净物混合置于密闭容器中加热,发生化学反应。经分析可知:反应后混合物中含有5 g甲、16 g丙,还含有一种新物质丁。则丁物质的质量是( )
    A . 12 g B . 9 g     C . 4 g D . 17 g
  • 9. 在空气中放置较长时间的锌片,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膜,其中含有Zn2(OH)2CO3。若该物质通过化合反应生成,反应物除了Zn外,还可能有N2、O2、CO2、H2O中的(   )
    A . 一种 B . 两种     C . 三种 D . 四种
  • 10. 如图是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实验,玻璃管在酒精灯上烧热后,塞紧橡皮塞的同时玻璃管触碰瓶底的白磷后发生燃烧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白磷必须过量,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 B . 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C . 燃烧后玻璃管顶端的小气球始终胀大 D . 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
  • 11. 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水+二氧化碳淀粉+氧气,由此可推断淀粉一定含有元素,可能含元素。
  • 12. a g氯酸钾与b 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c g,则反应后生成氯化钾g。 
  • 13. 走进化学变化的微观世界,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X、Y、Z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原子。据图回答问题。

    1. (1) 该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2. (2) 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是。 
    3. (3) 由X原子构成的物质在该反应中(填“是”或“不是”)催化剂。 
四、自我提升
  • 14. 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8.4

    4.0

    3.2

    2.8

    反应后质量/g

    7.2

    7.2

    x

    2.8

    A . d可能是催化剂 B . 反应后c物质的质量为5.2 g C . 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 D . a和b是反应物
  • 15. 一定条件下,甲、乙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50

    0.5

    0

    0

    反应后的质量/g

    23

    x

    24

    3

    A . x的值等于0.5 B . 甲一定是化合物 C . 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8∶1 D .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