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海南省嘉积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3-02-27 浏览次数:32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知识(15分,每道题3分)
  • 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词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园春(qìn)   分(mì)      舰(gě)      南一梦(gē) B .  石(jié)     制(è)       嵘(zhēng)   铁骨铮(zhēng) C . (liáo)    纰(miù)     敌(jìn)     遒有力(jìng) D . (chàng)   缪(chóu)   鸟(hóu)      门似海(hóu)
  • 2.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
    A . 书生义气 百侣曾游 风华正茂 遒劲 B . 鱼翔浅底 浪遏飞舟 寂寥   洞萧 C . 苍茫大地 颓废   一气之下 斑斓 D . 橘子州头 彷徨   义正词严 分泌
  •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①人有时候很多无奈      的心情都是自作自受,给自己一点空间,给未来一点期待,生活才会更加自由洒脱。

    ②要写好作文,就必须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去铸炼自己高尚的情操,       自己的文化素养。

    ③春山如笑,碧水含情,就像好客的主人拉住了游客的脚步,令他们一个个      忘返。

    A . 彷徨 积淀 留连 B . 徜徉 积淀 留恋 C . 彷徨 沉淀 留恋 D . 徜徉 沉淀 留连
  • 4. 下列成语与“色彩缤纷”结构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 辱骂恐吓   爱好文学   崇山峻岭 B . 语文课本   春夏秋冬   品质优良 C . 前程远大   才华横溢   妇孺皆知 D . 理直气壮   想得太多   农业生产
  • 5.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由外物发端,引起情感抒发的创作方法叫作“赋”,是源于《诗经》的一种独特创作技巧,被后世诗人广泛使用。 B . 《雨巷》作者戴望舒,现代诗人,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C . 《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D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诗歌三百篇。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 6. 文学类文本阅读

    相约雨巷

    ①撑一把油纸伞,相约雨巷。

    ②纵然是红尘之外还有红尘,纵然是路的尽头已没有尽头,纵使我枯瘦如叶,我都要择路而来。只因半个世纪的情缘,我早已相思成疾。还是用当年的纸伞挡雨,却怕你的名字湿成深深浅浅的泪痕,以勾起我心灵的唯一伤痛。从此再也无法紧握你的身影取暖,甚至走尽这雨巷。

    ③巷已成墟,亦如我破碎的心,有的只是一池雨打芭蕉的寂寞,一地风吹落叶的惆怅,一种对月独酌的凄清,还有一个结着淡淡愁怨的姑娘所勾勒的凄婉,凄婉又迷茫的故事,一段没有结尾的雨中曲。

    ④不管你是否已化蝶而去,那刻骨铭心的回忆早已在心头择荒而憩,汲取我的血液。待到哪一天我猝然老去,入土而眠,你依然清纯如往昔,倚我灵魂轻盈而舞。日月轮回,斗转星移,哪怕是千年之后的千年,而相遇之初的美丽,那颜色,那芬芳,那忧愁,甚至是那太息般的目光仍会如约来袭。如诗,如词的音律在我的心头鸣起。

    ⑤我相信在那人海茫茫中的邂逅,或许早已注定了我今生的牵挂与等待的维系。我要在生命终结前,了却未竟的心愿——撑一把油纸伞,相守于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你不来,我不走。

    ⑥等待是一种痛苦的欢愉,我发觉我成为一棵枯干的树时,已能听到风吹树皮剥落的声音,仿佛遥远的绝响,那么悲壮,那么凄凉。戛然而止时,我将轰然倒下,将痴情演奏为千古绝唱。待到来世,用我的残骸和灵魂化为一生只能梦你一次的花——丁香,仍在此处为你苦苦守候。

    ⑦或许你终有一天姗姗来迟,或许会讶异,身旁竟有一花孑然而立。清纯如你,芬芳如你,甚至还带有你忧愁的回忆。那似曾相识的感觉,是否会让久违的怦然心动濡湿于你,隐约忆起那“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

    ⑧然你终究淡淡一笑之后,翩然离去,不再回首。身后的花在微笑过后,悄然枯萎、隐去,只留下几滴绝望成灰的眼泪和那个紫陌纤尘里不老的回忆在空气中慢慢回味……

    1. (1)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笔下的雨巷是寂寞、惆怅、凄婉的,这实际上也是作者内心的反映。 B . “等待是一种痛苦的欢愉”,因此,本文只是为了表达“相约雨巷”的痛愁。 C . 本文语言优美,婉约、细腻、清丽而朦胧的意境让人回味无穷。 D . 本文缘《雨巷》而抒情言志,同样表达了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2. (2) 第②段中“只因半个世纪的情缘,我早已相思成疾”说的是什么意思?
    3. (3) 作者在第⑤段中说“你不来,我不走”,用大量的笔墨描述了自己“等待”的长久和“你”的形象,应该如何理解作者等待的“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 7. 实用类文本阅读

    徐志摩:是人没有不想飞的

    余杰

    是人没有不想飞的……这皮囊要是太重挪不动,就掷了它。可能的话,飞出这圈子!飞出这圈子!——徐志摩

    ①1933年11月19日午后2时,一架司汀逊式小型运输机展翅北飞,把它的身影投射在深秋斑斓的大地上。忽然,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雾铺天盖地,飞机顿时迷失了航向。经过几分钟艰难的飞行,飞机撞到了泰山北麓的白马山上,“轰”的一声巨响,紧接着一团冲天大火,挟裹着浓烟坠落山下……这架飞机上有一位特别的乘客——现代诗坛的“夜莺”徐志摩。在烈焰中,这位年轻的诗人结束了他35岁的生命,而他的灵魂已飞向天外,逍遥地“云游”去了。

    ②“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徐志摩是一位从头到脚都充满了浪漫气息的天才诗人。他的一生,如同他热烈崇拜的拜伦、雪莱、济慈一样,彻底奉献给了远在云端的理想。我感到惊奇的是,在那被鲁迅形容为“处处是非人间的黑暗”的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单纯”信仰的诗人?我始终觉得他不像一个纯粹的中国人。因为中国人很少像他那样快快乐乐、认认真真地做梦。中国人都是世故的、乡愿的、滑头的。而在徐志摩的眼里,生命如同一注清泉,处处有飞沫,处处有闪光;生命也像一段山路,处处有鲜花,处处有芳草。不幸的是,错乱的时代与困苦的现实一天天侵蚀着他明朗的心房,他渴望像孩子那样哭,像孩子那样笑,但生活却强迫他长大。他的歌声越来越低沉,他的目光越来越黯淡,他的笑容越来越稀疏,他的诗作越来越晦涩。一只秃笔去,一只秃笔回,再无当年剑桥的神采飞扬。生活的牵制、政治的压迫、舆论的指责、友人的背离……团团地包围住了这位坚持浪漫理想的诗人。“你们不能更多地责备我,我觉得我已是满头的血水,能不低头已算好的。”是的,一辈子徐志摩没有绝望过,也没有怨恨过谁。在最悲壮的那一幕到来之前,尽管现实的黑暗一点点地吞噬着他那理想的新月所放射的清辉,他还是在痛苦中竭尽全力挣扎着,写诗、作文、教书、办刊物、开书店,甚至实验农村乌托邦计划……作为一个诗人,他注定像蚕一样用生命结成雪白的茧,在茧成的那天羽化飞升而去;作为一个诗人,他也注定像荆棘鸟一样,衔着锐利的荆棘,在只有一弯新月的夜晚,不断为理想而鸣唱,直到满嘴鲜血淋漓,直到生命的终了。

    ③徐志摩是为了艺术,为了自由,为了美而生活的。“我之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奋斗者,非特求免凶惨之痛苦,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惟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徐志摩反复地陷到了情感和人事的旋涡之中,每一次的挣扎反而加速旋涡的运转。徐志摩本不该来到这么一个世界的,就好像一粒沙落进眼睛里肯定会被流出的眼泪冲走一样,他只能被当作异端。不设防的城市往往招致最猛烈的攻击,这是一种他怎么也参不透的逻辑。进入30年代以后,徐志摩开始感到,尽管诗歌弱小的翅膀在那里扑腾,还是没有力量带整份的累赘往天外飞。“太丑恶了,我们火热的胸膛里有爱不能爱;太下流了,我们有敬仰之心不能敬仰;太黑暗了,我们要希望也无从希望。太阳给天狗吃去,我们只能在天边的黑暗中沉默着,永远的沉默着!这仿佛是经过一次强烈的地震的悲惨,思想、感情、人格,全被震成了无可收拾的碎片,再也不成系统,再也不得连贯,再也没有发现。”当每个聪明的成年人都对皇帝的新衣赞不绝口的时候,那个喊出“什么也没有看见”的孩子的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在这一点上,徐志摩很像安徒生——既深味人世的苦楚,又保持不老的童心。然而,长不大的彼得·潘毕竟只是一个遥远的神话,徐志摩则是一棵无法与土地告别的树。追求了一辈子的美,突然发现面前傲然开放的是一朵恶之花。我们无法揣度他当年的心态,而好友梁遇春的回忆录中,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徐志摩拿着一支纸烟向一位朋友借火时说的话:“Kissing the fire。(吻火)”人世间的经验好比是一团火,许多人都敬鬼神而远之,隔江观火,拿出冷酷的心境去估量一切,不敢投身到轰轰烈烈的火焰里去,因此这个暗淡的生活,简直没有一点光辉。“只有徐志摩肯亲吻这团生龙活虎的烈火,火光一照,化腐朽为神奇,遍地开满了春花,难怪他天天惊异着,难怪他的眼睛跟希腊雕像的眼睛相似,希腊人的生活就像他这样吻着人生的火,歌唱人生的传奇。”还是梁遇春看得真切透彻,徐志摩的血液里,真有希腊人天真好奇的因子呢。

    ④“飞”是徐志摩理想的象征。在诗歌《云游》中,他写道:“脱离了这世界,飘渺的/不知到了哪儿,仿佛有/一朵莲花似的云拥着我/拥着我到极远的地方去/唉,我真不希望再回来/人说解脱,或许那就是罢!”

    ⑤于是,他真的不回来了,真的解脱了。这是一个他早已洞悉的宿命。我不得不相信宿命的存在。否则,这个沼泽地一样的世界上,怎么会有徐志摩这样一个不湿鞋袜的人来走一遭呢?

    (有删改)

    1.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徐志摩世故圆滑,但执着地追求理想,沉醉于自己编织的梦中,不像是纯粹的中国人。 B . 徐志摩受拜伦、雪莱、济慈影响很深,一生也如同他们一样热切地追寻着自己的理想。 C . 徐志摩生活在一个错乱的时代,困苦的现实一天天地将他的激情消磨殆尽。 D . 徐志摩后期认识到自己并没有足够的力量能肩负起世上的种种累赘。
    2. (2)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1段画横线的句子用了比喻的手法,除了照应结尾“‘飞’是徐志摩理想的象征”外,也表达了对其诗才的高度赞美。 B . 徐志摩一生追求美却未能成功,因此内心非常失望和痛苦,《云游》这首诗歌就是为了表达这种心境而写的。 C . 徐志摩在生活中是个谈吐诙谐的人,比如他用“Kissing the fire”(吻火)来代指借火点香烟,想象丰富,充满生活的趣味。 D .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言辞中渗透了作者强烈的情感,如结尾画横线的句子用了对比的手法升华主题,主要表达了对徐志摩悲剧命运的同情。
    3. (3) 请简要概括并分析作者笔下的徐志摩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三、古诗文阅读(36分)
  • 8. 文言文阅读

    沈有容,字士弘,宣城人。幼走马击剑,好兵略。举万历七年武乡试。蓟辽总督梁梦龙见而异之,用为昌平千总。复受知总督张佳胤,调蓟镇东路,辖南兵后营。

    十二年秋,朵颜长昂以三千骑犯刘家口。有容夜半率健卒二十九人迎击,身中二矢,斩首六级,寇退乃还,由是知名。十四年从李成梁出塞,抵可可毋林,斩馘多。明年再出,亦有功。成梁攻北关,有容陷阵,马再易再毙,卒拔其城。

    从宋应昌援朝鲜,乞归。日本封事坏,福建巡抚金学曾欲用奇捣其穴,起有容守浯屿、铜山。二十九年,倭掠诸寨,有容击败之。倭据东番。有容守石湖,谋尽歼之,以二十一舟出海,遇风,存十四舟。过澎湖,与倭遇,格杀数人,纵火沈其六舟,斩首十五级,夺还男妇三百七十余人。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

    三十二年七月,西洋红毛番长韦麻郎驾三大艘至澎湖,求互市,税使高寀召之也。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由浙江游击调天津,迁温处参将,罢归。四十四年,倭犯福建。巡抚黄承元请特设水师,起有容统之,擒东沙。

    泰昌元年,辽事棘,始设山东副总兵,驻登州,以命有容。八月,毛文龙有镇江之捷。诏有容统水师万,偕天津水师直抵镇江策应。有容叹曰“率一旅之师,当方张之敌,吾知其不克济也。”无何,镇江果失,水师遂不进。明年,广宁覆,辽民走避诸岛,日望登师救援。朗先下令,敢渡一人者斩。有容争之,立命数十艘往,获济者数万人。时金、复、盖三卫俱空无人,有欲据守金州者。有容言金州孤悬海外 , 登州、皮岛俱远隔大洋,声援不及,不可守。迨文龙取金州,未几复失。四年,有容以年老乞骸骨 , 归,卒。

    (选自《明史•沈有容传》,有删改)

    1. (1)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B . 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C . 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D . 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乡试”是古代科举的地方考试,又称“大比”。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B . “倭”指倭寇。是指元末到明中叶在朝鲜和我国沿海抢劫骚扰的日本海盗。 C . “海外”与古代的“海内”相对,“海内”指国内,“海外”则古今同义,指国外。 D . “乞骸骨”意思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家。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沈有容热爱军事。他从小就会骑马击剑,后考中武生乡试,梁梦龙、张佳胤都赏器重他,让他担任要职。 B . 沈有容作战勇。在指挥夺取刘家口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虽身中两箭,但仍斩首六级,等敌人退走了才回来。 C . 沈有容有计谋。他曾想用奇兵攻打倭寇的巢穴,可惜福建巡抚金学曾不按他的计划行事,导致部队攻打失败。 D . 沈有容爱护百姓。朗先发布禁令不让人去救百姓时,他表示反对并下令让几十艘船开往各岛,从而使数万人获救。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

      ②无何,镇江果失,水师遂不进。明年,广宁覆,辽民走避诸岛,日望登师救援。

  • 9. 古代诗歌阅读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王维

    天官动将星 , 汉地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 , 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 , 报国取龙庭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注】①天官:天上的星官。将星:古人认为中央的大星是天的大将,外边的小星是吏士;大将星摇晃是战争的预兆,大将星出而小星不同出,是出兵的预兆。②刁斗:行军中的工具,白天用来烧饭,夜间用于打更。③凤阙:指宫廷。④龙庭:原指匈奴单于祭天的地方。这里借指敌虏。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首联紧扣题目,“天官”“将星”点明了人物身份和事件缘起,“柳条青”则表明了季节特征和特定场景,可谓言简意赅。 B . 颔联承接首联,描写生动,仿佛可看到赵都督率领大军行进的情形,其中“鸣”字写出了威势,“出”字点明了此次进军的方位路线。 C . 颈联一反前两联的具体描写,有些晦涩抽象,但不失其流畅自然,“辞凤阙”写出征,“取龙庭”写鏖战,对比中表达爱国之情。 D . 尾联以“岂学”二字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有凄楚之情,是愤激之语,是写赵都督,更是写自己,表达了改变自身现状的想法。 E . 这首诗与王维以往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不同,虽情真意切,却呈现笔力雄大、意气风发、昂扬向上的格调。
    2. (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10. 名句默写
    1.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 (2) 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3. (3) 像我一样地,,冷漠,凄清,又惆怅。
    4. (4) 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四、语言文字应用(13分)
  • 1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连通西安和成都的西成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以来,旅客发送量节节攀升,开通首月共发送旅客达93万人次,致使高铁车票洛阳纸贵

    ②无论正史还是野史,甚至武侠小说,他都浏览涉猎,有的还进行精读。博学多闻让他的课堂自然而然地生动起来,说起历史故事如数家珍

    ③学者宋恪震的《唐宋词名篇精赏》是近年新成果的结晶,与他的《唐诗名篇精赏》恰巧配套,可谓珠联璧合的姊妹篇。

    ④他的笔下有历史,有中国哲学的智慧,他谈论的是历史上的人与事,但常常枝蔓开去,或联想,或抒情,或状物,天马行空

    ⑤邵飘萍先生不畏国民党言论钳制,在报纸上连篇累牍地发表了许多揭露黑幕、针砭时弊的新闻和社评,显示出国人的勇气和操守。

    ⑥这部抗战题材的电影表达了对抗日英雄的敬仰,充满了正能量,以喜剧的形式带领观众回忆抗战年代的蹉跎岁月 , 提醒观众不忘历史。

    A . ①③④ B . ①⑤⑥ C . ②③⑥ D . ②④⑤
  • 12. (2018·新乡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卫星激光通信具有通信容量大、传输距离远、保密性好,是建设空间信息高速公路不可替代的手段,也是当前国际信息领域的前沿科学技术。 B . 德国各方尽管对中国投资的利益诉求不尽相同,但许多中国对德投资成功的案例,不仅扭转了德国企业原来的亏损状况,更赢得了德方的信任。 C . 临床试验的内涵很广,包括预防、诊断和治疗等诸多方面,而药物临床试验,就是一种评价某种药物的疗效或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的科学研究。 D . 大数据运用有助于引领高等教育创新变革,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应该进一步扩大大数据在高等教育的应用研究,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智慧。
  • 13.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 李教授给张教授发微信:近来因冗务繁忙,昨日您亲临府上,未能晤面,深表歉意。 B . 某杂志编辑给李老师发来短信:大作已通过一审,请按意见进一步斧正,以便刊出。 C . 某中介回复王先生:您的房屋已有买家表示购买意愿,我们一定尽快玉成此事。 D . 赵先生给朋友发请帖:犬子新婚之喜,多承厚爱,略备薄酒,恭请到寒舍小聚。
  • 14. 请仿照画线句的句式再续写两个句子。

    在书中,假如你和徐志摩在康桥上徜徉,你会采摘到康桥下自由的水草

  • 15.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我以为我读懂了春天,原来,我只知道春天过了是夏天;

    我以为我读懂了青春,原来,我只把青春当成一段时间;

    我以为我读懂了母爱,原来,我把母爱当成早餐;

    我以为我读懂了朋友,原来,我把朋友当成玩伴……

    总以为我们读懂了很多,原来我们并没有真正读懂。读了以上文字,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受?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