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佳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3-01-15 浏览次数:25 类型:期中考试
一、语文基础知识(21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xué)   后檐(yīn)   痉(lán)      峥嵘岁月 B . 如(pì)    岩泉(yǐn)   守(zhuō)     而不舍 C . (léng)  慰(jí)      喧(xiāo)     越 D . (jǐn)   自由(jìn )  绳(zhòng )     金石可
  • 2.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五岳            拔:超出         慨当以慷   当以:没有实际意义 B . 烟涛微茫难求      信:确实        枉用相存     存:依存 C . 我欲之梦吴越      因:依据        訇然开     中:从中间 D . 少无适俗          韵:气质,情致  深林兮惊层巅 栗:使…颤栗
  • 3. 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B . 何时可掇 C . 风急天高猿啸哀 D . 契阔谈讌
  • 4. 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   )
    A . 人生几何 B . 依依墟里烟 C . 艰难苦恨繁霜鬓 D . 渌水荡漾清猿啼
  • 5. 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左迁:贬官,降职。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之。 B . “乐府”初设于秦,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 C . 称杜甫为杜工部,称韩愈为韩昌黎,称陶渊明为五柳先生,分别是以官职、籍贯、号来称呼人。 D . 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佩插茱萸、用艾叶驱五毒以防疫祛病等习俗。
  • 6.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基层真抓实干才是硬道理,少些来回比划的雕虫小技 , 少做些表面文章。

    ②两人笑笑,学着电视里的大哥,尽量摆出莫测高深的样子,却不知那种沐猴而冠的神态,就是两个小丑。

    ③在世界杯足球赛上,南美队的高超技艺,欧洲队的粗犷勇猛,非洲队的灵巧迅速,无不表现得炉火纯青

    ④“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有诗句如是说,充满隐者离群索居飘逸洒脱意境,但身处囚室中的他可没有这么高雅脱俗。

    ⑤他的身高,即使在素有“篮球王国”之称的美国,也是出类拔萃的。

    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爱看足球比赛,当他们的球队参加比赛的时候,他们可以废寝忘食地为他们的队员加油。

    ⑦东西两路军同室操戈 , 紧密配合,在长山湖一带重创来犯敌军。

    ⑧此书面世以后,我读到过十余位评论家的文章,评论家的崇论宏议都很精辟;也收到了百余位普通读者的亲切来信。

    A . ①③⑤ B . ②④⑧ C . ①④⑥ D . ②⑤⑦
  • 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这项研究成果,不仅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使中国率先实现培育“超级稻”的目标。 B . 人们常提出的一个疑问是: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C . “汕优63”杂交稻近几年的年种植面积都超过1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约500千克左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 D . 袁隆平对于为攻克杂交水稻难关在全国13个省区的18个科研单位进行的科研大协作感慨不已,认为没有这样的大协作,杂交水稻研究绝不会取得今天这样世界瞩目的成果。
二、现代诗歌鉴赏(9分)
  • 8.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一朵野花

    陈梦家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

    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

    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

    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

    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一九二九年一月

    (选自《梦家诗集》,新月书店1931年版)

    1. (1)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交代了野花的生存境遇,在看似轻描淡写的叙述中蕴含着诗人的慨叹。 B . “向着太阳发笑”正是“上帝给他的聪明”的具体表现,“不想到”则写出诗人对小小野花做出这一举动而产生的意外和惊喜。 C . 这首诗将一朵野花进行了人格化的塑造,诗人以饱满而轻婉的诗情入笔,以小见大,透露出深切的生命感怀与由衷的生命礼赞。 D . 诗歌采用象征手法,咏物喻人,语言清新自然,节奏急促紧凑,情感真挚朴素,充溢着向上的生命力。
    2. (2)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野花的形象特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俄罗斯陆军腰带

    马晓丽

    秦冲中校没想到会在远离中俄边境的地方再见到鲍里斯。

    秦冲迅速地瞥了一眼鲍里斯的肩章,心当即就被狠狠地抓挠了一下:妈的,这家伙都上校了!秦冲立刻觉得两个臂弯同时发痒,心想这回神经性皮炎指定是要大发了。

    秦冲和鲍里斯是名副其实的老对手了,当年他俩都是边防连长时,曾守过同一段国境线,只是各为其主。秦冲和鲍里斯守的是黑龙江一段。冬季黑龙江会封冻,封冻之后江面上不仅能走人,跑载重车都没问题。所以一到了这个季节,方方面面就都活泛起来了,你一眼看不住就可能闹出个边境纠纷来。所以,每当进入冬季,两岸的哨位就开始跟着冰冻的江面,从岸边一点点地向江心推进。

    秦冲觉得鲍里斯很军人,身姿挺拔,着装严谨,无论什么时候出现,脚下的皮靴都擦得锃明瓦亮。秦冲是很在意军人气质的,可惜那时咱的军装不给撑腰,想御寒就得把自己穿成个棉花包。秦冲是坚决鄙视棉花包的,只要是出现在俄军面前,特别是出现在鲍里斯连长面前时,秦冲准穿得周吴郑王的。其实,连刚下连的新兵蛋子都看得出,秦连长是在跟对面的鲍连长较劲儿。

    眼前的鲍里斯仍旧身姿挺拔,皮靴锃亮,腰间是一条皮质优良的俄罗斯陆军腰带,棕黄色的皮带条上用明线扎出规则的菱形图案,纯铜卡头在阳光下闪着油亮的光。一般的腰带卡头上只有一个钉,这种腰带的卡头上却有两个钉,腰带上的钉眼也相应地有两排。秦冲曾在身上比量过这种腰带,他觉得这种双钉的腰带比单钉的扎在腰上更牢靠。秦冲觉得最不牢靠的就是我军现在用的这种腰带,卡头太民用化,时尚但不踏实。

    这么多年过去了,老鲍除了军阶有变化,其余方面似乎毫无变化。见鲍里斯也在打量自己,秦冲下意识地挺了挺胸脯子。

    正式演习之前的两军合练进行得很顺利。这次演习主要是为加强中俄两军的联合反恐能力,要求多兵种配合,运用多种手段打击恐怖分子。秦冲的特战营在演练中显得十分抢眼,俄军的表现也相当不错。

    下午突降一场暴雨,没几分钟,野营村的大小排水沟就爆满了。根本不用秦冲多说,官兵们就挖沟的挖沟,培土的培土,舀水的舀水。对面的俄军帐篷也进水了,水漫进帐篷把盆都漂起来了,俄罗斯兵却什么都不顾只顾皮靴,光脚站在水里把皮靴提得高高的。秦冲赶紧派人去帮他们排水,俄罗斯兵这才纷纷跑出来,学着我们士兵的样子用盆往外淘水。

    像来时一样突然,大雨说停眨眼间就停了。在查看俄军帐篷时,秦冲发现俄军竟然在悄悄地学我们的内务,他们也开始追求整齐划一,把牙缸摆成了一排,而且牙刷都朝一个方向倾斜。只是他们学得还不够地道,新牙刷都没开封,一看就是摆样子给人看的。

    演习进行得很成功,秦冲的特战营在演习中表现得极为突出,获得了联合军演指挥部的高度评价。一切都很完美,只是演习过程中我军后勤部队出了点事,一辆保障车发生侧翻,驾驶员当场死亡。

    清晨,鲍里斯把部队带到了野营村的小广场上,所有俄军官兵一起摘下了帽子,低头默哀。与此同时,旗杆上的那面俄罗斯国旗开始缓缓下降,直降到半旗的位置停了下来。秦冲心头一震。

    晚饭前秦冲提着两瓶酒去找鲍里斯。演习结束了,俄军明天就开始撤了。

    鲍里斯举着酒杯说,秦,我尊敬你。

    老鲍,你搞错了吧,秦冲笑着指了指自己的肩章,又指了指鲍里斯的肩章,说我有什么可尊敬的?

    不,鲍里斯摇着头说,你是个好军人,从前到现在,都是。

    好,秦冲说,就冲你这句话,我跟你连喝三杯!

    喝完这三杯,鲍里斯突然问秦冲,秦,你看我是不是好军人?

    老鲍……秦冲刚张嘴,鲍里斯就把他制止了。秦,鲍里斯认真地问,你为什么总叫我老鲍?我叫鲍里斯不叫老鲍,秦,你知道鲍里斯是什么意思吗?为荣誉而战。

    好,鲍里斯,你这名字很军人,真不错。见鲍里斯高兴地咧开了嘴巴,又不无醋意地点着鲍里斯的肩章说,为荣誉而战,鲍里斯,你下一步该升准将了吧?

    不,鲍里斯说,这是我最后一次参加军事演习了,演习回去之后,我们部队就撤编了。已经宣布过命令了,因为是最后一次,所以大家都很努力。秦,鲍里斯问,我是不是好军人?

    你是好军人,鲍里斯,秦冲毫不迟疑地回答,从前到现在,都是!

    秦冲和鲍里斯抬眼向远处望去,远处天空中飘扬着的两国国旗,在月夜里显得分外清晰。

    秦,鲍里斯指着那两面一高一低的国旗问,这是为什么?

    怎么说呢?秦冲想了想说,两个军队就像两个完全不同的家庭,各家有各家的生活方式,习惯了就只觉得自己的好,就算发觉了人家的好,也不会轻易就学,因为不习惯,还因为没有积累一时学不来。你能明白我说的意思吗?

    鲍里斯说我明白了,就是我们的腰带好,你们的腰带也好,但不可以换?

    秦冲大笑,说胡扯,这哪跟哪呀?腰带有什么不能换的?

    鲍里斯立刻跳将起来,大叫了一声,好,那我和你换腰带。

    换就换,秦冲也跳了起来。秦冲抽下自己的腰带在手里掂了一下,腰带很压手,皮质厚实,卡头漂亮。要离手了,秦冲才发现这腰带真的很好。

    秦冲接过鲍里斯的腰带仔细地端详着。没错,正是他喜欢的那种俄罗斯陆军腰带。往腰上扎的时候,秦冲才觉出有些不方便,两个钉眼儿不是一下就能找准,皮质也显得过于粗硬了些。但这腰带系在身上真的很妥帖,很紧实,很有束缚感。

    换了腰带,两人笑看着对方。秦冲惊讶地发现,自己的胳膊平整光滑,神经性皮炎竟奇迹般地好了……(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故事描写了中俄两军交往中呈现的文化背景、军事传统等方面的差异,生动地刻画出秦冲、鲍里斯两人以及两国军人不同的精神气质。 B . 秦冲注重形象,他认为绝对不能输给同为军人的身姿挺拔、着装严谨的老对手,所以在鲍里斯面前,哪怕再冷他也一定会穿着精神得体。 C . 野营村突降暴雨,俄军什么都不顾只顾光脚站在水里把皮靴提得高高的,这一细节意在说明俄军的应变能力不能与紧张有序的我军相比。 D . 秦冲虽对俄军降半旗的做法心生敬意,但认为因为习惯、积累等原因难以借鉴这做法,正如俄军学习我军要求内务整齐的做法,也难以学到位。
    2. (2) 小说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请结合文意分析“陆军腰带”有哪些象征义。
    3. (3) 小说中秦冲和鲍里斯为什么都评价对方为好军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四、古诗文阅读鉴赏(27分)
  • 10.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各题。

    齐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榖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曰:“不榖不须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楚兵大败于杜陵。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1. (1) 下对文中划线都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 B . 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 C . 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 D . 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约车意思是约定派车,“约”与《鸿门宴》“与诸将约”的“约”字含义相同。 B . 宣言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与后来用作文告的“宣言”含义不同。 C . 孤国指孤立的国家,“孤”与《赤壁赋》“泣孤舟之嫠妇”的“孤”字含义相同。 D . 阴合意思是暗中联合,“阴”与《岳阳楼记》“朝晖夕阴”的“阴”字含义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秦国想要攻打齐国,但又担心楚国作梗,因为齐国曾经帮过楚国,齐楚关系密切。秦惠王希望张仪考虑如何应对,张仪答应尝试出使楚国。 B . 张仪见到楚王,提出楚国如果能与齐国断交,秦王就会下令献上商于之地六百里,又可以削弱齐国,还能得到秦国的恩惠,这是一举三得的事情 C . 楚国群臣祝贺将得商于之地六百里,陈轸不以为然,认为秦看重楚是因为楚有齐为后援,若先绝齐后索地,一定受骗,齐秦两国都将攻打楚国。 D . 张仪返回,秦王随即派人与齐联合,拒不给楚国六百里地,楚王大怒,起兵伐秦,秦齐合力大败楚兵。楚国失败是因为没有听从陈轸而误信张仪。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

      ②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③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 11. 阅读下面宋代诗歌。

         寄衣曲三首

    罗与之

    其一

    忆郎赴边城,几个秋砧月。若无鸿雁飞,生离即死别。

    其二

    愁肠结欲断,边衣犹未成。寒窗剪刀落,疑是剑环声。

    其三

    此身傥长在,敢恨归无日! 但愿郎防边,似妾缝衣密。

    下列对这组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 其一的前两句用平铺直叙的语言交代寄衣者的身份和寄衣的缘由:丈夫赴边御敌,已经好几个年头了,现在秋风又起,又要为他准备寒衣了。 B . 其二的后两句写主人公在窗下为丈夫赶制寒衣,不慎剪刀落地,发出的响声让她一下子联想到丈夫剑环的铿锵声,情味含蓄蕴藉。 C . 三首诗在技巧的运用上也很特别:其一中的“鸿雁”代指丈夫的书信,其二中的“剑环”是谐音双关“见还”,其三中的“敢恨”是“心中充满怨恨”的意思。 D . 这三首小诗各自独立,而又互相关联,借一个独守空房的妇人之口,抓住缝制和寄送寒衣这一特定情景,表现了她复杂而深沉的心理。
五、理解性背诵默写(12分)
  • 12. 用原文句子填空。
    1. (1) 《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词人发出慨叹,表现词人的雄心壮志的词句是:

      、谁主沉浮。

    2. (2) 曹操《短歌行》中“”两句比喻新颖,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深沉感慨。
    3. (3) 《归园田居(其一)》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4. (4) 《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

    5. (5)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李白性格的句子是:
    6. (6)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六、语言文字运用(6分)
  • 13.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内容,20个字以内。

    苏轼是一个创作能力极强、创作精力极为旺盛的大文学家。在64年的人生当中,他给我们留下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4800多篇文章。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文化全才。在诗歌、辞赋、散文、书法、学术等方面的成就都是开创性的。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没有一个人像苏轼这样在各个领域中都表现出了卓越的才华。这还不包括他在建筑、农业、绘画、宗教、饮食、医药、保健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浓厚兴趣及所做的深入研究。

七、作文(60分)
  • 1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风华正茂的你走进了高中,也就实实在在地站在了青春的门槛前。青春的激情中带有几分单纯几分复杂。有时热情似火开阔如海,有时心静如水迷茫似雾。

    习近平同志对青年有诸多寄语,他希望青年“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站在“青春的门槛”前,成为高中生的你有过怎样感人的青春故事?你见过怎样青春动人的风景?或者你对于青春又有哪些自己的认识与见解?

    请以“站在青春的门槛前”为副标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不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