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等4地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3-01-18 浏览次数:51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数字藏品火了。今年1月,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原作《群虾图》首个社交化数字藏品在上海嘉 禾首届冬季拍卖会竞拍,最终以30万元落槌价成交;北京冬奥会举行期间,国际奥委会官方投 权的冰墩墩数字盲盒发售,售价99美元,售出当天“秒无”。当下,国内外各大博物馆、企业甚至 艺术家个人都开始试水数字藏品,这已经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

    所谓数字藏品,是指使用区块链技术,对应特定的作品、艺术品生成唯一数字凭证,在保护 其数字版权的基础上,实现真实可信的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具有可追溯、难以篡改等 特点。传统藏品和数字藏品相比,前者锁在保险柜里,后者则在网络账号里。

    这可能会把千百年来的收藏形态给彻底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收藏,都是实物形态的,珠玉 宝器、简牍书卷,无论如何得有一个可触摸的“实实在在”,来提供一种占有感。数字藏品就不是 这样了,它是虚拟的,超物理形态的,说是一个藏品,其实只是收藏了一段代码。

    效字藏品可能会避免一些传统藏品的遗憾,比如不会有那么多毁损,金字塔不用拆下来搬 进博物馆,《富春山居图》也不用分开收藏,虫蛀、风化、腐蚀,这些收藏大敌将不复存在。

    当然,这不代表数字藏品就更耐久, 一个技术性的变化,可能就会导致藏品消失。小说《三 体》里未来人类选择留下文明的形式依然是石刻,这是个有启发的假设。所谓藏诸名山、纸寿千 年,恐怕没有哪个数字载体可以超过物质留存,人们怎么可能指望千变万化的互联网出现“海枯 石烂”的故事?

    在现阶段看,不同的收藏方式还是各有优劣,人们不妨各取所需。不过效字藏品的出现,依  然足够有冲击力,让传统的文化定义开始发生转移。传统的艺术创作,追求的是经典化、古董  匕、精英化,那么今天有可能变得日益技术化、日常化、平民化。人类对文化的欣赏、拥有与满  足,开始摆脱物质限制,走向一种超现实。人们在纯粹的物质世界之外,制造了一个平行空间, 这里有全新的价值模型,有独特的阐释逻辑,解构的同时也在建构,让人迷惑也充满刺激。

    或许,对许多人来说,接受数宇藏品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但对数字藏品,我们不妨用一竹历火观云看待。现实世界的发展总是会带来很多意外,颠覆认知的画面也会不断出现,文化 与艺术,也可能变成代码与符号,以虚拟的方式,贴近人们的生活。

    可以想见的是,作为新生事物,数宇藏品可能会出现许许多多让人大惑不解的景象。这 些问题,可能还需要从实践中去找到解决办法,但没必要以一种排斥的、传统的、怀疑的态度 去对待新生事物。每一次技术变苹、审美重建,总会带有一点头脑风暴的眩晕感,人们应该 有这个准备。

    (摘编自罗兵《当一款艺术品变成了一段代码》)

    材料二:

    人们期待,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数字藏品有望与现实世界中更多实物相结合,成为链接数字 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桥梁,为数字经济创造无限可能,给社会发展与治理带来新的机遇。

    想象很丰满,现实还有点骨感。总体上看,由于涉及场录较为复杂,落地模式不够清晰,数 宇藏品的实际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远未达到生态开放、虚实互通的理想状态。然而,各类投机 炒作活动却已经有了苗头, 一双虚拟球牡、 一个概念性头像、 一张卡通图片等以“天价”交易的新 闻频现。越来越多消费者将目光聚焦在数字藏品这一概念,而非作品本身,花样百出的噱头、千 奇百怪的产品,逐渐偏离了数字藏品本身的技术内涵。

    任何新技术的发展,既需要包容又不能纵容,既需要创新也不能出界。监管部门应尽快出 台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投机炒作行为,以规避可能的金融或法律风险。新技术只有建立在 安全的市场环境、健全的法治秩序中,才能健康有序发展。

    技术是中立的,所释放的最终价值取决于使用者。站在技术的新风口,企业、平台既要富有 创造力,也要守好边界、尊重规律。目前一些“天价”数字藏品的实际应用意义并不大,许多现实 场景与数字藏品结合的安全性还需充分验证,随意夸大数字藏品的概念外延,或者一心投机变 现,都不符合科技进步规律,也不是产业发展的长久之策。数字藏品开发者、运营者还需不断进 行技术攻关,推动集成创新,构建全产业生态,让数字藏品有个好前程。

    (摘编自李华林《数字藏品能否有个好前程》)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作者以《群虾图》数字藏品高价成交、售价99美元的冰墩墩数字盲盒当天“秒无” 等为例,论证数字藏品火了。 B . 数字藏品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实物收藏形态,它可能会避免一些传统藏品的遗 憾,从而超过物质留存。 C . 虽然数字藏品可能会出现不少让人难以理解的景象,但是人们应该以理性的态度对待 数字藏品,不必盲目排斥。 D . 面对数字藏品这一新生事物,人们期待在未来能够将其与现实世界中更多的实物相结 合,这样有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数字藏品能够火爆,其根本原因是一些人的投机炒作,所以需要通过法律监管,规避可 能的金融或法律风险。 B . 传统意义上的藏品为实物形态。与之相比,数字藏品具有难以篡改等特点,存在于网络 账号里,具有虚拟性。 C . 艺术作品的数字收藏与实物收藏各有优劣,但对许多人来说接受数字藏品可能还需要 一个时间过程。 D . 数字藏品的实际应用刚刚起步,其开发运营还存在着一些技术上的难关,需要相关人员 不断进行技术攻关。
    3. (3)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4. (4) 2022年8月以来,数字藏品行业迎来了“寒冬”,多家相关的企业经营困难。数字藏品行业如 何健康发展才能走出“寒冬”?请你结合材料,给出建议。
  • 2. 现代文阅读Ⅱ

    赤   柳

    蒋冬梅

    风来了,大碱滩的人喘口气,嘴里都粘着碱土面子。他和她坐在一片赤柳荫底下,端着一碗 <,碗底一层细沙。

    她把碗先凑到他嘴边:“你先喝!”

    “你先喝嘛!”

    “咱俩一块喝!”

    “一块喝咋弄?”

    “就是头挨着头嘛。”她把脸凑向水碗, 一边笑着斜眼看他,自己先喝了一口说:“真甜!” “瞎说!碱土地里挖出的水, 一股碱土面子味儿。”

    “渴了喝啥都甜。”

    “放着泉水不喝,非跟着我跑到这疙瘩喝碱水,你可真傻呀!”

    “泉水甜也不如人心好。”

    “你傻啊!”

    他用手抓了几把碱土,把被风刮出来的赤柳根儿埋好,站起来一边拿脚踩踩实, 一边说:“我 心疼这赤柳,那籽儿借着风落哪疙瘩不好,非扎在这碱土面上。”

    “像咱俩一样傻呗!”她吃吃地笑着。

    “缺吃少喝的,长得倒挺泼辣。”

    “和咱这碱土村的人一个样,扎了根,多少辈都扎在这儿。”

    他望了望远处的赤柳林,叹了口气:“这风也欺负它们,把它们吹得七扭八歪的乱样子!” “像一帮人在扭秧歌呢,多好看!”

    “你就是傻啊!咋苦在你眼里都不算苦。”

    “我不傻, 一辈子跟定个实成人,咋算傻嘛!”

    “不实成,骗过你!”

    “对,骗过我呢!当初我问你家在哪儿?”

    “我说带你来看赤柳林。”

    结果我跟」来一看,赤柳苗苗还没个篮子高。”

    “那你咋不跑呢?”

    “我不跑,赤柳苗苗长大了不就是赤柳林么?”

    “你真傻啊!”

    “我不傻!”

    辣辣的阳光,刺进她戴的那块晒得发白的纱巾,白花花地晃得他看不清她的脸,他知道纱巾 后面早已不是当年鲜采一样的脸。他的心有些痛,伸手隔着纱巾摸摸她,问她:“悔不?”

    “不悔。”

    “头发白了才能看到赤柳林,也不悔?”

    “也不悔。”

    “傻啊!你当初看上我啥地方了呢?”

    “你站在盐碱滩上,种第一棵赤柳时跟我说,你这辈子,就干这一件事。” “是啊,人这辈子,也干不了几件事。”

    “当时我就拿定了主意,能说这话的,肯定是个爷们!”

    隔着纱巾她看不清他的脸,她不知道他脸上正滑下一滴泪。他不说话了,怕让她听出自己 的哽咽,就一把揽过她,靠在自己肩膀上,白茫茫的盐碱滩上,他俩像两株枝蔓相依的赤柳。

    她靠着他的肩,往远处望, 一眼望不到边的碱滩,走到天边了,也看不见一户人家。

    他问她:“你咋不说话啦?想水灵了?实在想你就哭两声。”

    “我不哭。”

    “你不哭,我哭,想闽女想得心里疼啊!”

    “那我也哭。”

    他一双粗手隔着纱巾给她擦眼泪:“咱都不哭了,水灵在寄宿学校喝的是甜水呀!” “对,水甜心里也甜。”

    “你看,赤柳越来越多了,将来咱都能喝上甜水。”

    “对,咱不哭,咱卖力多种点赤柳。”

    “树多了,鸟就能飞回来了。”

    “鸟回来了,动物回来了,将来,人也就回来喽!”

    他兴奋得起身, 一头扎进毒日头底下,镐头刨一下,土里冒一股烟。

    “看你!歇口气儿这点工夫,都抢。”她唤他。

    “我一看见赤柳苗儿,就想赶快种进土里,它们渴呀。”

    “你还说我傻,你比谁都傻。”

    “咋?”

    “多大的盐碱滩哪, 一辈子也种不完。”

    “种不完,让水灵他们接着种”

    “这没山遍野的赤柳,哪棵你都像心疼水灵一样。”

    “都当自个儿的孩子看。”

    “也对,都经过咱俩的手,挨个摸着长大的。”

    “长大了成林就好啦,大碱滩就不能漫天刮碱土面子了。”

    “不刮碱土面子了,咱也在这扎根儿一辈子。”

    对,你定黄榆,我是赤柳,咱俩对着扭。”

    “像过年,天天扭秧歌。”她丢了锄头,扭着走了几步。

    “哈哈、嘿嘿。”

    “傻笑哈啊,树才手指头粗,净做梦了你。”

    “嘿嘿,做做梦,有吩头。”

    天尽头, 一辆越野车颠簸着驶来,在一丛赤柳边停下,孩子一下车就围着赤柳看个不停。 “妈妈,这里怎么到处都是沙子?”

    “土地在沙化呀。”

    “什么是沙化?”

    “就是不长草,不长树了。”

    “那我不要这里沙化。”孩子声音里带了哭腔。

    “别担心,每个来这儿的人,都会带一棵树苗,你看,就像那两个人。”

    孩子顺着妈妈手指的方向,望向远处,看见两个人正躬身挖沙,他们身后, 一排幼小的赤柳 苗已经在风沙里昂着头了。

    整片碱滩上,星罗棋布着大大小小的赤柳。风央着碱土漫天翻卷, 一片赤柳被风篦过,伏倒 又挺起,像用一只手紧紧抓着碱滩,怎么也吹不跑似的。看着茫茫白土上那一团团红形形的火, 她在他身后舒心地笑了,其实,这早就是她心中的赤柳林了。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她”和“他”一样,为了治沙放弃了在大城市的安稳工作,来到沙漠。 B . “他”比“她”先“哭”,说明“他”内心更加脆弱,也可能有难言之隐。 C . 文章的“他”和“她”连名字都没有,会让读者对文章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D . “白茫茫的盐碱滩”“土里冒一股烟”凸显了赤柳所生长的土地的特点。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不以叙述展开情节而用对话推进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直击人物内心,增加了 小说的感染力。 B . 一对母子来到沙漠的情节,有暗示下一代人继续治理沙漠的用意,说明治沙防沙需要 几代人的努力。 C . 小说中“他”不止一次说“她”“傻”,表现了“他”对“她”的疼爱与关心,也进一步烘托 了“她”的形象。 D . 尾段详写风吹赤柳的画面,展现赤柳耐风沙抗倒伏的特点,只是为了说明赤柳确实是治 沙防沙的理想植物。
    3. (3) 请简要概括“她”的形象特征。
    4. (4) 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小说标题“赤柳”的多重意蕴。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文言文阅读

    陈宣帝太建十三年三月戊子,隋主以上开府仪同三司贺若弼为吴州总管,镇广陵;和州刺史 河南韩擒虎为庐州总管,镇庐江。隋主有并吞江南之志,问将帅于高题,频荐弼与擒虎,故置于 南边,使潜为经略。祯明元年。初,隋主受禅以来,与陈邻好甚笃,每获陈谍,皆给衣马礼遣之, 而高宗犹不禁侵掠。故太建之末,隋师入寇。会高宗殂,隋主即命班师,遣使赴吊,书称姓名顷首。帝答之益骄,书末云“想彼统内如宜,此宇宙清泰。”隋主不悦,以示朝臣。上柱国杨素以为 “主辱臣死”,再拜请罪。隋主问取陈之策于高题,对曰:“江北地寒,田收差晚,江南水田早熟。 量彼收获之际,微征士马,声言掩袭,彼必屯兵守御 , 足得成其农时。彼既聚兵,我便解甲。再三  若此,彼以为常,后更集兵,彼必不信。犹豫之顷,我乃济师,登陆而战,兵气益倍。又,江南土  薄,舍多茅竹,所有储积,皆非地窖。密遣行人,因风纵火,待彼修立,复更烧之,不出数年,自可  财力俱尽。”隋主用其策,陈人始困。及受萧岩等降,隋主益忿,谓高颊曰:“我为民父母,岂可限  一衣带水不拯之乎!”命大作战船。人请密之,隋主曰:“吾将显行天诛,何密之有!”使投其林  于江曰若彼惧而能改吾复何求十一月丁卯隋主亲饯将士十二月隋军临江泰王俊督诸军屯汉口 为上流节度诏以散骑常侍周罗喉都督巴峡缘江诸军事以拒之,杨素引舟师下三峡,军至流头滩。 及隋军临江,间谍骤至。后主笑,不为深备,奏伎纵酒,赋诗不辍。庚午,贺若弼攻拔京口,执南 徐州刺史黄恪。 弼军令严肃,秋毫不犯,有军士于民间酤酒者,弼立斩之。 所俘获六千余人,弼  皆释之,给粮劳道,付以敕书,令分道宣谕。于是所至风靡。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 隋灭陈》)

    【注】①柿,砍木头掉下来的碎片。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使投其柿于江/曰若彼惧而能改/吾复何求/十一月丁卯/隋主亲饯将士/十二月/隋军临 江/秦王俊督诸军屯汉口/为上流节度/ B . 使投其柿于江曰/若彼惧而能改/吾复何求/十一月丁卯/隋主亲饯将士/十二月/隋军临 江/秦王俊督诸军/屯汉口为上流节度/ C . 使投其柿于江/曰若彼惧而能改/吾复何求/十一月丁卯/隋主亲饯将士/十二月/隋军临 江/泰王俊督诸军/屯汉口为上流节度/ D . 使投其柿于江曰/若彼惧而能改/吾复何求/十一月丁卯/隋主亲饯将士/十二月/隋军临 江/秦王俊督诸军屯汉口/为上流节度/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受禅,本指上古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杨坚接受北周宇文闸的禅让。 B . 顿首,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文中指杨坚向陈后主磕头。 C . 上柱国,原为保卫都城安全的军将,后为中央最高武官或勋官也称之为上柱国。 D . 敕书,指皇帝慰谕公卿诫约朝臣的文书;文中指贺若弼转交给俘虏的皇帝敕书。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隋文帝杨坚有吞并江南地区的志向,他一方面将得力干将贺若弼和韩擒虎安排在南部 边境,另一方面还故意向陈朝示弱。 B . 隋文帝杨坚自从接受北周禅让以后,始终与陈朝保持睦邻友好关系,如抓获陈朝的探 子,都是送衣服送马匹,以礼遣返。 C . 隋文帝对陈朝接收后梁萧岩等人投降极为愤怒,于是命令大力建造战船,还故意让人把 造船砍下的木片投入长江之中。 D . 陈后主陈叔宝大意轻敌。当隋军进抵长江北岸,探子屡次前来之时,他大笑隋军,不做 防备,仍旧奏乐观舞,饮酒赋诗。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量彼收获之际,微征士马,声言掩袭,彼必屯兵守御。

      ②弼军令严肃,秋毫不犯,有军士于民间酤酒者,弼立斩之。

    5. (5) 隋文帝向高频征询攻取陈朝的计策,高频提出哪些策略?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 4. 古代诗歌阅读

    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雪溪馆因题长句四韵

    杜  牧

    万家相庆喜秋成,处处接台歌板声。

    千岁鹤归犹有恨, 一年人住岂无情。

    夜凉溴馆留僧话,风定苏潭看月生。

    景物登临闲始见,愿为闲客此闲行。

    【注】①大中四年七月,杜牧在湖州刺史,大中五年八月将离任赴京,新任刺史到任交接时,诗人由官署暂移 居乌程县雪(zhà)溪馆驿。②《搜神记》载:辽东人丁令威学道于灵虚山,千年后化鹤归乡。③苏潭:湖州乌程县 有苏公潭。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湖州城中洋溢着“歌板之声”,那是百姓在庆祝秋收,“万家”“处处”描写出这种场面的宏大。 B . 颔联上句中,作者用丁令威化鹤归乡的典故,直接抒发自己卸任湖州刺史后还留有的怨恨之情。 C . 颈联描写诗人在雪溪驿馆内与僧人交谈,在苏潭上看风定月生之景,从这里可见出诗人之闲适。 D .  尾联连用三个“闲”字,写出作者卸任湖州刺史后才有时间来欣赏美景,但并不因此感到遗憾。
    2. (2) 有人认为,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看出杜牧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地方官。你是否认同?请简要 说明理由。
  • 5. 名篇名句默写
    1. (1) 曹操《短歌行》中,“ ,  ”两句化用《管子》中的话,表达了其招纳贤 才,以实现天下归心的宏伟抱负。
    2. (2) 陶渊明《归园田居》中,“ , ”两句以狗吠、鸡鸣表现出了田园环境的 恬静怡人。
    3. (3) 《师说》中,韩愈认为要以能者为师,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弟子高明,这是 因为“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I

    2022年6月20日,词作家乔羽病逝。作为一位高产词作家,乔羽一生笔耕不辍。他创作 了二千多首愁曲。这些歌曲经受住岁月的考验,久唱不衰,可谓          。它们能表达一个 时代大多数人的心愿,和大多数人的心灵跃动合拍,能引起大多数人的感情共鸣。跟人民大众 的所思所想         ,定然不可能流行开来,也不可能广为传唱。乔羽那些近乎白描的歌词 记录了几代中国人的日常:我们的孩子如何长大,青年如何恋爱,老人如何度过晚年,千千万的 普通人如何在这片土地上过活。

    “歌这东西,必须让大家一听就明白, 一听就喜欢,所以既要有动人的感情又要平白如话,我 不喜欢          ,就喜欢直来直去地写非常简单的大白话。”乔羽说。他在《中国歌海词丛》的序言中,这样写道:“我一向不把歌词看作是锦衣美事、高堂华屋。它是寻常人家一口个-1八缺 的家常饭、粗布衣,或者是虽不宽敞却也温馨的小小院落。”

    自幼就受到中华文化的侵染,传统文化的根深深地扎在乔羽幼小的心里,他也愿意与时俱 进,并不排斥新事物;他的歌词中,既有着古典情韵,也有着现代浪浸。他曾在自己的文集最后

    写下这样一句话: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时尚所惑。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诮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 原意。
    3. (3)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一个长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 意。
  • 7. 语言文字运用Ⅱ

    随着手环和微信运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刷步效”,每天达到一定的步行量,似乎也 能一定程度上实现自己的有氧训练。

    但必须提醒大家的是 , 我们在微信朋友图晒的步数大多是指手机记录的步数,通常来自手  机、手环上的内置传感器。只要手机或手环的位置变了、重心动了,手动脚不动也会产生步数, 这样的步数是有欺骗性的步数,          。只凭借步数不一定能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我们 通常理解的每天一万步,        。而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发现,运动对健康的增益,很大程度  上是依赖于运动强度的。如果你步行的强度很低,并不能引起身体良性的应激反应。 一般而 言,走一万步消耗的热量大约在240至300卡路里。这一万步的数字看起来很美,能不能达到 实际热量的消耗却不一定。 一般来说,要不间断行走30分钟以上,对健身才更有效。因此,步 行和其他运动一样 ·重要的是       ,才可以起到健身的作用。

    1. (1) 下列句子中的“大家”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大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他是散文大家,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B . 大家要坚定信念, 一定能够战胜疫情。 C .  作为大家闺秀,早年的李清照生活无忧无虑。 D . 李老师上课时,经常提醒大家不要打瞌睡。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2022高一上·玉林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我们将目光聚集于那些时代楷模时,敬意会油然而生。张桂梅用40余年的青春,扎根边疆教育,无私奉献,为许多女孩带去改变生活的希望;袁隆平将自己的青春贡献在水稻研究领域,他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诠释了什么叫大爱无疆;陈红军等戍边英雄用他们年轻的生命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完整……英雄人物用自己的青春谱写出了生命华章,其实还有许多平凡的人物也有自己亮丽的青春。

    请以“青春"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