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

更新时间:2023-01-12 浏览次数:44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扫扬尘”“穿新衣”“放烟花”“贴春联”是中国年的传统“味道”,以上“年味”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扫扬尘 B . 穿新衣 C . 放烟花 D . 贴春联
  •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化学实验操作符合要求的是(   )
    A . 振荡试管 B . 闻气体气味 C . 点燃镁条 D . 过滤液体
  •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B . 人体内含量最高的元素是O C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Fe D .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N2
  • 4. 化学符号具有独特的学科内涵。下列各项对相关符号含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2H2O:既能表示2个水分子,也能表示水物质 B . Cu:只能表示金属铜 C . :只能表示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D . :表示硫酸根离子
  • 5. 2022年5月10日,我国科学家发现的新冠治疗新药“千金藤素”(C37H38N2O6)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以下关于千金藤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千金藤素中含有1个氮气分子 B . 千金藤素由四种元素组成 C . 千金藤素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7:38:2:6 D . 千金藤素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 6. 比较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内涵中科学思维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比较正确的是(   )
    A . 导电性:石墨<金刚石 B . 反应剧烈程度:燃烧<缓慢氧化 C . 化学性质的活泼性:氧气<氮气 D . 二氧化碳的含量:空气<人体呼出的气体
  • 7. 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 .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 C .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D . 该反应的生成物是混合物
  • 8.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氯酸钾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钾

    加入少量MnO2并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

    B

    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

    C

    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煮沸或蒸馏

    D

    鉴别CO和CO2

    将气体通入灼热的氧化铜或澄清石灰水

    A . A B . B C . C D . D
  • 9. 形成化学观念解决实际问题是新课标的课程目标,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
    A .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则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B .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C . 在同化一合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价,则非金属元素化合价一定为负价 D . C、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夺取CuO中的氧,因此这三种物质都具有还原性
二、填空题
  • 10.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 (1) 科学佩戴口罩能预防新冠病毒传染,下列关于医用口罩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①耳挂柔软弹性高                ②鼻部的金属条可弯曲变形

      ③口罩没有耐火性                ④口罩能防水

    2. (2) 2022年北京冬运会首次利用跨临界直冷技术将“水立方”变成“冰立方”,水变成冰的过程属于。(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 (3) 走过花圃会闻到花香,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就会变干是因为的结果。
    4. (4) 胃舒平片(复方氢氧化铝片)为复方制剂,每片中含氢氧化铝0.245克,其中铝的化合价为
  • 11. 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飞船上建立了水的循环体系,利用物质的转换使O2、CO2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以保证宇航员的生活用水和工作需要。
    1. (1) 发射探测器使用的推进剂是液氢和液氧,液氢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 (2) 水资源进行回收利用具有的优点是
  • 12. 1909年德国化学家哈伯将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合成氨气(NH3),反应的原理为:
    1. (1) 该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
    2. (2) 若用下面a、b、c三幅模型图表示合成氨气的微观过程,则从反应开始到结束的排列顺序为(用字母表示)。

    3. (3) 化学家维勒再将二氧化碳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尿素[CO(NH2)2]和水,这一反应过程中,氨气和尿素的质量比为
  • 13. 下图为自然界中CO2的循环图,图中箭头指向表示产生(排放)或消耗CO2的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1. (1) 途径①需要消耗空气中的
    2. (2) 途径⑤中,部分城市的汽车改用压缩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作燃料,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植树造林是完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其原理是利用绿色植物的作用,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4. (4) 为达成“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
      A . 减少公共交通,多开车出行 B . 大力植树造林 C . 用新能源电动车逐渐取代传统燃油车 D . 多使用化石燃料
三、综合题
  • 14. 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分别由碳(C)、氢(H)、氧(O)中的一种或两种元素组成,通常情况下,A、B、C为气体,D、E为液体。且A和B、D和E分别为两组组成元素相同的氧化物,C为单质。(“—”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相连物质能向箭头所指一方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A和B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2. (2) 写出A和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化学反应类型)。
  • 15. 下列五幅图展示了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及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1是两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填姓名)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的装置。
    2. (2) 实验2是我们仿照实验1的原理,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若实验2测得的空气中氧气含量小于理论值,原因可能是(写一条即可)。
    3. (3) 实验3的试管中装有氢气,该操作的目的是
    4. (4) 分析实验4的现象,可推测CO2在生活中的用途 (写一条)。
    5. (5) 分析实验5的现象,可推测石蜡中一定含有元素。
  • 1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一:探究燃烧的条件。

      ①该实验利用了铜片的性。

      ②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

      A.b处火柴头燃烧,a处火柴头不燃烧

      B.b处火柴头燃烧,c处火柴梗不燃烧

      C.a处火柴头不燃烧,c处火柴梗不燃烧

    2. (2) 实验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①装置A中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不变。

      ②能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是(填字母)。

    3. (3) 实验三:探究水的组成。

      ①下图表示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请在方框内将反应后的微观示意图补充完整

      ②若d管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为32g,则e管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为g。

  • 17.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1) 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①
    2. (2) 实验室里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选填字母),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3. (3) 实验室若用A作氧气的发生装置,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四、计算题
  • 18. 某同学,把1.8克不纯的过氧化钙样品(杂质不与水反应)加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发生了Ca2O2+2H2O=2Ca(OH)2+O2↑.完全反应后,生成了0.224L氧气(密度为1.43g.L)

    求:

    1. (1) 生成氧气的质量g(精确到0.01g)
    2. (2) 该样品含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