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奉贤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3-01-19 浏览次数:30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运用 (10分)
  • 1. 按要求填空
    1. (1) 《大学之道》中“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概括为。(戴圣 《礼记·大学》)
    2. (2) ,死而不亡者寿。(《老子》四章)
    3. (3) ,当其无,有车之用。(《老子》四章)
    4. (4) 自伐者无功,。(《老子》四章)
    5. (5) 《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戴圣《礼记·大学》)
  • 2. 找出下列句中成语,并选择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 . 小张高考考入理想的大学,同学们弹冠相庆。 B . 岳阳楼的景象真是洋洋大观。 C . 《红楼梦》一经出版,一时间炙手可热。 D . 小朱与同学相处总是自以为是,同学都说他卓尔不群。
  • 3. 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细细看去,     ;写事写景亦然。《红楼梦》自发牢骚,自感身世,自忏情孽,于是不能自已的发为文章。     , 于是不得已要打破窠白得罪读者了。作者当时或是不自觉的也未可知,不过这总是《红楼梦》的一种大胜利,大功绩。    

    ①《红楼梦》作者第一本领,是善写人情

    ②并且他的材料全是实事,不能任意颠倒改造的

    ③《红楼梦》作者的第一大本领,只是肯说老实话,只是做一面公平的镜子

    ④凡写书中人没有一个不适如其分际,没有一个过火的

    A . ③④①② B . ③④②① C . ①④②③ D . ①④③②
二、阅读(70 分)
  • 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走出文明的模糊地带(沙莲香)

    ①个体文明是公共文明的基础,个体文明的质量决定群体文明的质量:“修身”、“养性”,是公共文明的基石。

    ②把文明研究定格在公共文明之上,并进行跟踪调查与思考,是一个有趣的研究维度。通过整理与分析调查数据可以发现,公共场所林林总总的行为带有某种“过程性”,不文明与文明既相斥又相叠,呈现为一种文明的模糊地带。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无论个体还是由个体集合而成的聚群,都会产生对不文明的排斥,这常常是促使行为转向文明的动因。从这个意义出发,“不文明与文明之间”的概念就可作为公共文明研究的一种解释工具,以表示“不文明”常发生在每个人身边又在时刻改变。

    ③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语境去审视国人的不文明行为,或可对比有更好理解。长期以来,我们的公共生活处于封闭状态,随着社会逐步走向开放,人们越来越方便地实现出游乃至出境,从而在不同的文化差异中,让不文明现象有了更加鲜活和立体的呈现,映衬出一些人对公共文明的知识匮乏与教养不足。这种境况,让一些人不停遭遇困窘,心生危机感。而这种危机感,也未尝不是推动我们走出文明模糊地带的动力。

    ④公共生活中的不文明非自今日而始。改革开放之初,很多人在见到外国人时显得呆里呆气、不知如何自处,与陌生人交往时不会微笑,不讲究礼仪。当年出国留学的学子,不知费了多少功夫,才不让自己在公共生活中显得格格不入。而一些先富起来的人,在大庭广众下的豪购及狂妄,则暴露出炫富的无知与浅薄。时至今日,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现象虽已有明显改观,但诸如“组团式过马路”这种聚群行为仍然难以根除,“红灯停、 绿灯行”的文明规则并没有在一些人的心中落地生根。

    ⑤公共文明研究所涉及的聚群现象,最早为法国社会学家勒庞所注意,并在《乌合之众》一书中予以解释。勒庞对法国大革命风暴做出了历史性解剖,对席卷当时社会的群体心理进行了精到的心理分析,证明了研究群体心理的重要。公共场所的聚群,是群体现象的一种形态。聚群(也包括网络空间的集合)由个体构成,人们相互间虽不认识但却聚集在一起,可以共同行动但不能持续不散。聚群现象往往伴随着情绪非理性,可能群情高昂,也可能一哄而散、溃不成军,置身其中的个体容易失去个性和理性。聚群的出现和存在有必然性,因为聚群内部具有相互理解、相互解释、相互推动的力量,满足了某种心理需要。例如,“组团式过马路”即体现出典型的不文明行为聚群性,闯红灯过程中大家各自匿名、相互壮胆,又相互依赖而分散责任。

    ⑥个体是文明的承载者,文明也可视为公共交往对个体修养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伴随着公共生活范围的扩大,个体之间的关系组合不断变化,衍生出各类形态的群体。如果从“元”层级上思考个体修养及其后果,个体文明就是公共文明的基础,个体文明的质量决定群体文明的质量。正因如此,“修身”、“养性”,是公共文明的基石。

    ⑦网络时代的公共文明,愈益深入个体及细节,丑陋行为“无人知晓”的心理与观念,正逐步失效。一个人的善恶美丑,随时可能曝光于公共平台,不得不接受审视与评判。有理由相信,互联网技术演进所带来的“透明”,将倒逼不文明行为转向文明。

    (选自《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6日05版)

    1. (1) 第②段中的“模糊地带”是指
    2. (2) 以下说法与原文相符合的一项是( )。
      A . 每个人都会发生“不文明”。 B . 我们走出文明模糊地带有时需要危机感这一动力。 C . 不文明现象是在不同的文化差异中呈现出来的。 D . 学会了自处、微笑、礼仪,就不会让自己在公共生活中显得格格不入。
    3. (3) 以下逻辑运用和第⑥段画线句逻辑推理相同的一项是( )。
      A . 红是红玫瑰的本色,刺是红玫瑰的灵魂,有灵魂和本色的玫瑰都有其特有的颜色和刺。 B . 勤学好问是小景的学习之法,小景是班级群体的核心力量,核心力量带动班级整体的学习风气,所以,勤学好问,是班级群体的学习方法。 C . 唱歌是小王的爱好,歌手是全民的歌唱偶像,因此,小王是全民的歌唱偶像。 D . 我身边的人和我都有情感利害关系,你身边的人和你也都有情感利害关系,我的亲朋好友不会告诉我实情,因此,你的亲朋好友也不会告诉你真相。
    4. (4) 请根据费孝通《乡土中国》相关知识,分别阐述以下现象与第⑤段划线部分“聚群”及“聚群现象”的概念的不同之处,并另举-·例补充说明什么是 “聚群现象”。(5分)

      工做完了,男子们也不常留在家里,男子汉如果守着老婆,没出息。有事在外,没事也在外。茶馆,烟铺,甚至街头巷口,是男子们找感情上安慰的消遣场所。在那些地方,大家有说有笑,热热闹闹的。(选自 费孝通《家族》)

    5. (5) 作者是如何论证“走出文明的模糊地带”这一文明发展愿景的。
  • 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修表记

    [ (美)马克·吐温]

    ①我的那只漂亮的新表起初一直走得很好,18个月中从没慢过,也没快过,更没停过。因此我不免认为,它在结构组织的完美上足堪不朽。但不幸的是,它终于在某个夜晚停了下来,对此我真是悲恸万分,大有熟人前来报凶,大祸临头之感。不过日子一长,我也就慢慢振作起来,于是经常凭着约摸,定定表针。

    ②不久,我跑进一家大珠宝店去对准确时间。店主从我手中接过表去,给我对好。接着他道,“表慢了四分钟——它的整时器需要紧紧。”我马上想拦住——想让他知道这只表在时间上从未出过半点差错。但,这个白薯头脑所懂得的就是慢了四分钟,所以那整时器必须紧上一紧。因此尽管我在一旁急得直跳,哀求他手下留情,他还是面不改色、手毒心狠地干下了那桩可耻罪行。

    ③于是我的表走得快了起来,而且一天快似一天。不出一个星期,它已经病得发起高烧,脉搏的速度在背阴处也已跃到一百五十。到了两个月将尽,它早已将全城里的大小钟表统统抛到后面,比历书上的日子超出十三天还有余。在它的带动下,我不得不赶凑房租,赶结账目,赶办一切事务,弄得焦头烂额,狼狈不堪,达到全然无法容忍的地步。我只好将它拿到一家钟表商处去修理。表商问我,这表以前修理过没有。我回答说没有,它一直好好的,不用修理。他听到后,一脸奸相,透出暗喜,于是急忙撬开表壳,抓起个小骰子盒戴到眼上,便瞅了起来。瞅罢讲道,需要擦泥上油,另外调调——一个月后来取。

    ④经他这样一番除垢上油以及调节之后,我的表又开始慢了下来,慢到以后滴嗒起来,其音悠悠,有如叩钟。在行动上,开始事事落在时间后面,变得出门误车,对客爽约,甚至赶宴逾期;我自己也渐渐被拖向昨天,拖向前天,甚至拖向一个星期之前。这样经过一段时间,我终于突然醒悟到,我已成了孤苦伶仃,子然一身,仍然徘徊在那上上个星期之中,整个世界已经从我的面前消失不见。说来惭愧,我甚至察觉,内心深处,我已经与博物馆里的木乃伊隐隐产生感情。

    ⑤我于是又去了一家表店。等的工夫,店家已把表全部拆散。然后讲道,表的发条匣子“发胀了”,三天之后可以修复。

    ⑥在这以后,这只表只能说是平均来讲,走得还好,但却决不是万事大吉。有时,一连好几个小时,它那里边简直是在闹鬼,又是吵嚷,又是吼叫,喷嚏不断,鼻息不停,搅得你意乱心烦,不知如何是好;但过上一阵,它又会渐渐慢了下去,晃晃悠悠,不慌不忙,于是被它甩到后边的钟表又都一路追了上来。不过看看一天二十四个小时将尽,它又会一阵疾步,风驰电掣般地飞奔裁判台前,正点到达,分秒不误。它拿给人的是它那倒也不错的平均数值,现在职责尽到,谁又能说人家干多干少!但只是平均准确,在表来说,却决不是什么突出美德。于是我又带上它另去表铺。铺里人说是中枢梢发生断裂。说实在的,我根本不知道那中枢梢是什么。只是当着生人面前,又岂可表露无知。

    ⑦那中枢梢是修理好了,然而它成了这种情形:一会走走,一会停停,再走上一阵,再停上一阵;至于那短暂快慢,已经完全听凭它去决定,再也无从过问。而且每次发动起来,简直像子弹出膛一般,坐力很大,震得胸口发疼。因此好几天来,我不得不戴上护胸,以保安全。最后我只好再去找人修理。店家把它全部拆开,拿起那残骸在他镜下翻来复去地检视了一遍,然后宣布,它的微力发火机出了毛病。但他终于把表修好,于是再次给予了它一个效力机会。

    ⑧从此我的这个计时仪器倒也在各方面表现得并无特别异常之处,只是往往当它平安无事地一连气工作上七八个小时之后,它里边的每个零件就会猛地全部变松,放出蜜蜂般的嗡嗡嘤嚶之声,顿时表上的几个走针也都一齐疾迅 飞转,不消六七分钟工夫,它已经像是放脱了轴线似的,把未来的二十四个小时全给放光,然后砰的一声,停在那里。我怀着异常沉重的心情,再次去找表商,而且这次拆的时候,两眼一定得紧盯不放。我还准备将他着实地盘问一番,因为事情确已发展到了严重地步。这只表当初买时所费不过二百余元,但是修它的费用早已高达二三千元。就在我等他和看他修的时候,我突然认出这表匠原来是个熟人——早先曾在一个汽船上当过司机,当然也绝不是什么高明司机。正像其他表商那样,他也是照例先行检查一番,然后便以那同样自信的口气对它的病况作出判断。

    ⑨他道:“主要是冒气太多——你该把这活动扳头挂到安全阀上去放放气!”

    ⑩听到这话,我当场将他击毙,然后自己出钱掩埋了他。

    ⑪我的一位名叫威廉的长辈(可惜如今早已去世)常讲,一匹好马,只要从来没偷跑过,就总是一匹好马;一只好表,只要匠人没得机会拨弄过它,就总是一只好表。另外他还经常纳闷,世上的一些糟糕的工匠,不论补锅的、造枪的、制鞋的、打铁的,还是当司机的,最后他们都混得怎样,只可惜从来没人能告诉他。

    [注]①小骰子盒:指放大镜。

    1. (1) 本文运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有何表达效果?请结合第②段加以分析。
    2. (2) 从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的角度,分析第③段画线部分的作用。
    3. (3) 以第⑥段为例,赏析马克·吐温这篇小说的语言风格。
    4. (4) 评析这篇小说的思想意义。
  • 6.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千秋岁

    (宋·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鹘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西池:作者与诸同僚聚会之地。②鹩鹭同飞盖:指作者和同僚一同乘坐着车辆飞驰于大道。

    1. (1) 以下哪首词的风格与本词完全一致( )。
      A . 《声声慢》 B . 《念奴娇·过洞庭》 C . 《桂枝香·金陵怀古》 D . 《念奴娇·赤壁怀古》
    2. (2) 以下关于秦词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花影乱”写出了花落之景凌乱凋敝,表达内心的惆怅。 B . 本词表达出沉痛悲苦之情绪。 C . “人不见”“人已去”都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相聚分别后的孤独。 D . 第二首词是黄庭坚追随秦观,聚会相和的词作。
    3. (3)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云:“少游词寄慨身世, 闲情有情思。”又云:“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有人认为下面一首黄词追和之作稍逊于秦词,结合两首词,谈谈你的看法。

      千秋岁

      宋·黄庭坚

      苑边花外。记得同朝退。飞骑轧,鸣珂碎。齐歌云绕扇,赵舞风回带。严鼓断,杯盘狼藉犹相对。

      洒泪谁能会。醉卧藤阴盖。人已去,词空在。兔园高宴悄,虎观英游改。重感慨,波涛万贯珠沉海。

      [注]①这是黄庭坚被贬宜州,经过衡阳时,追和秦观遗作《千秋岁》的作品。②鸣珂:显贵者所乘的马以玉为饰,行则作响。③兔园:汉梁孝王园,指代朝廷。④虎观英游:虎观,泛指宫廷中讲学处。英游,英俊之辈,才智杰出的人物。

  • 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子曰:“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子曰:“朝闻道, 夕死可矣。”(《里仁》)

    子曰:“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里仁》)

    子曰:“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子曰:“知者不惑, 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颜渊问仁。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 请事斯语矣。”(《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1. (1)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君子于义( )

      A.知晓

      B.比喻

      C.寄寓

      D.讲究

      有道而正焉( )

      A.完成

      B.仅仅

      C.到

      D.趁着

    2. (2) 以下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
      A . 文质彬彬 B . 然后君子 C . 譬如平地 D . 士不可以不弘毅
    3. (3) 以下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不仁;任重道远 B . 事父;六艺经传皆通习 C . 小子何莫学《诗》;且天地之间 D . 事而慎于言;不拘
    4. (4) 用“/”为《卫灵公》画线部分断句。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 (5) 把《雍也》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 (6) 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及《诗经》,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等,可见孔子对于《诗经》的重视,请概括课文中孔子对于《诗经》的看法。
  •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就亭记

    (清·施闰章)

    ①地有乐乎游观,事不烦乎人力,二者常难兼之;取之官舍,又在左右,则尤难。临江地故硗啬 , 官署坏陋,无陂台亭观之美。予至则构数楹为阁山草堂,言近□阁皂也。而登望无所,意常怏怏。一日,积雪初霁,得轩侧高阜,引领南望,山青雪白,粲然可喜。遂治其芜秽,作竹亭其上,列植花木,又视其屋角之障吾目者去之,命曰就亭,为就其地而不劳也。

    ②古之士大夫出官于外,类得引山水自娱。然或逼处都会,讼狱烦嚣,舟车旁午,内外酬应不给。虽仆仆于陂台亭观之间,日餍酒食,进丝竹,而胸中之丘壑盖已寡矣。何者?形怠意烦,而神为之累也。

    ③临之为郡,越在江曲,阒焉若穷山荒野。余方愍其凋敝,而其民亦安予之拙,相与休息。俗俭讼简,宾客罕至,吏散则闭门,解衣盘礴移日,山水之意未尝不落落焉在予胸中也。顷岁军兴,征求络绎,去阁皂四十里,未能舍职事一往游。聊试登斯亭焉,悠然户庭,凭陵雉堞,厥位东南,日月先至,碧嶂清流,江帆汀鸟,烟雨之出没,橘柚之青葱莫不变气象、穷妍巧,戛胸拂睫,辐辏于栏槛之内,盖若江山云物有悦我而呢就者。

    ④夫君子居则有宴息之所,游必有高明之具,将以宜气节情,进于广大疏通之域,非独游观云尔也。予窃有志,未之逮,姑与客把酒咏歌,陶然以就醉焉。

    [注]①硗啬:土地坚硬贫瘠。②阁皂:山名。③阒:寂静。④青葱:鲜绿。⑤戛:触击;拂:掠过。⑥辐辏:聚集。

    1. (1) 填入第①段“言近□阁皂也”方框中的虚词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2. (2) 对第②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代士大夫在外做官,大都能够寻求山水之景来愉悦自己。 B . 古代士大夫不愿意应酬,因为心中的志趣像丘壑一样,曲高和寡。 C . 抒发士大夫“胸中之丘壑盖已寡矣”是因为忙于应酬,精神受累。 D . 与后段作者胸藏意趣登亭饱览山水形成对比。
    3. (3)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4. (4) 欧阳修《醉翁亭记》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你认为本文表达的是“山水之乐”吗?请分析本文在当下有什么现实意义。
三、写作(70分)
  • 9. 学习诸子百家作品,有人觉得毫无用处,有人却认为大有益处。

    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请依托第二单元课文,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和感悟。

    要求:⑴自选角度,题目自拟⑵不少于 800字⑶不得抄袭或套作⑷立意新颖准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