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芜湖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查...

更新时间:2022-12-31 浏览次数:5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基础积累(32分)
  • 1.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殒命   雇用   惨无人道   不瘟不火   兵荒马乱 B . 旗竿   邋遢   岁月磋跎   幡然觉醒   慎终追远 C . 布署   慰藉   英雄气概   巍然屹立   度过难关  D . 诨名   害臊   浑为一谈   孤苦伶仃   筚路蓝缕   
  • 2.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 . 名著续写难似乎是世界级难题,像高鹗续书之于《红楼梦》,果戈理付之一炬的《死魂灵(二)》之于原著,都难逃画虎类犬的命运。 B . “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各种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比比皆是,但该领域已经遭受“污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 C . 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非常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 , 他都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获得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D . 《百年孤独》一经面世即震惊了拉美文坛及整个西班牙语世界,并很快被翻译为多种语言,马尔克斯也成为了名噪一时的世界级作家。
  •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 . 斯人已逝,焦桐长青。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在飞沙地、老洼窝、盐碱滩种下了泡桐树,如今已成为“绿色银行”,造福千家万户。 B .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强调以儒家思想为国家的哲学根本,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从此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C . 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提供了便利,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样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权益和要求。 D . 延长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退休制等改革,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 4. 填入下面横线中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的时代,是百花齐放的时代,我们不但要盈亩满畦的牡丹和菊花,我们也要树下的紫罗兰、地边的蒲公英。。我们的责任是不但让读者能兼收并蓄,而且还可以各取所需。

    A . 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又是多种多样的 B . 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不尽相同 C . 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人们既爱牡丹、菊花,又爱紫罗兰、蒲公英 D . 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那么每位读者也有选择的权利
  • 5.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圣人以治天下为者也                     回虽不敏,请斯语矣 B . 一日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靡不有初,鲜有终 C . 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富贵,无相忘 D .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    其国,先齐其家 
  • 6.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B . 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C . 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D .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7.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 其家者,先修其身 B . 大学之道,在明德 C . 夫子固拙于用 D . 异家以利其家
  • 8. 下列各句与例句的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A .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B .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C . 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D .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 9.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 先王:一般特指尧舜禹汤文武几位有名的帝王,亦指已逝的前代君主。“先王有不忍人之心”中指的是前者。 B . 《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学说汇总,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与《老子》《孟子》合称“三玄”。 C . 四海: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称,具体所指不一,一说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后多借指全国、天下。 D . 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周代统治族居住在国中及国郊,称为国人。其中上层为卿、大夫、士,下层为庶人。
  • 10.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礼记·大学》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
    2. (2) 李白《将进酒》中表现诗人否定权贵,又无改变现实,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
    3. (3) 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自勉。
  • 11.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1)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 (2) 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二、阅读理解(38分)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泰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名山。经过悠久的历史积淀形成的泰山文化,寄托了“国泰民安”的民族意愿,承载了“贵和尚中”的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泰山文化与黄河、长江一样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同时也有着丰富厚重的文化内涵。

    在泰山文化形成的过程中,无论是帝王巡守,还是封禅、祭祀,都把泰山与社稷苍生联系在一起,希冀和祈求的都是江山永固、国泰民安等。即使是民间信仰泰山府君和碧霞元君,也是出于其“护国庇民”。“泰”字之本义,即有大、强、安定之意。只有国家强大安定,才有人民的安康乐业。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共生”,与国泰民安一起,成为泰山文化的一体二翼。“和合共生”的基本精神,强调“贵和尚中”,即《礼记·中庸》所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泰山文化中的“和合共生”,大致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天人合一,二是和谐包容。

    以“功成受命”“易姓告代”为标识的泰山封禅已经是天人合一的体现,天人合一还在于泰山神的“灵显昭著,佑庇万民”。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肤寸成云,霖雨天下”。即所谓“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雨,遍乎天下者,唯泰山云尔”。泰山的祈雨活动,在天人合一方面是“天心感召”,在官员方面是“遵旨虔祈”,由于与百姓的愿望契合,所以出现“人心为之安定”等景象。

    泰山文化中的和谐包容,本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这种“和合”,既包括了“君臣父子亲戚朋友之合”,也包括了齐、鲁文化之合以及泰山儒释道文化之合。泰山本来就是儒家思想的渊源之区,儒学一向兴盛,同时,泰山是道教的孕育之地,泰山的佛教虽然处于从属地位,但普照寺、竹林寺、灵岩寺等佛教寺庙同样得到发展,香火繁盛。

    泰山文化中和谐包容的起源,也与李斯《谏逐客书》中的名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有关。“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本意在于虚怀若谷,广纳天下之才,容事容人。康熙御定《日讲书经解义》卷五《说命上》就称:“古人云,泰山不择土壤,故能成其高,沧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人主不遗葑菲刍荛之言,故能成其圣。”这已经将泰山文化中的包容精神上升到了治理国家的高度。

    “国泰民安”“和合共生”,这种人文理念和价值取向,贯穿于中国人的历史创造之中,赋予中国人与时俱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魄,促使国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百姓安康和民族复兴而不断创造历史伟业。

    (摘编自陈锋《尊崇·社稷·苍生:泰山文化的形成与精髓》)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泰山文化有其重要的象征意义和丰富厚重的文化内涵,与黄河、长江文化同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 . 泰山文化形成的过程中,许多活动都把泰山与社稷苍生联系起来,帝王巡守、封禅、祭祀决定了其内涵。 C . 泰山文化主要由国泰民安与和合共生二者构成,“和合共生”又包含“天人合一”和“和谐包容”两方面。 D . 泰山文化中的和合源于传统,泰山本就是儒家思想的渊源之区和道家的孕育之地,佛教寺庙亦较为兴盛。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论述泰山文化的两大精髓,整体上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B . 文章引用《日讲书经解义》卷五语句,意在论证“和合共生”的泰山文化的内涵已经提升。 C . 文章在论述“和合共生”的泰山文化的内涵时,先论述“天人合一”,再论述“和谐包容”。 D . 文章综合运用道理、引用、举例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述了泰山文化的人文理念和价值取向。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华泰山,天下泰安”是泰山的宣传语,此句的内涵与“贵和尚中”的民族精神是相一致的。 B . 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诗句,契合了泰山文化中“和合共生”的理念。 C . 《泰山祈雨文》“惟神闵人之病,助岁之功,霈然下雨,变沴为丰”体现了泰山文化的和谐包容。 D . 李斯《谏逐客书》中“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一句亦有赞美泰山文化中的包容精神之意。
  • 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裴楷字叔则,弱冠知名,尤精《》《易》,少与王戎齐名。钟会荐之于文帝,辟相国掾。贾充改定律令,以楷为定科郎。事毕,诏楷于御前执读,平议当否。武帝为抚军,妙选僚采,以楷为参军事。石崇以功臣子有才气,与楷志趣各异,不与之交。长水校尉孙季舒尝与崇酣燕,慢傲过度,崇欲表免之。楷闻之,谓崇曰:“足下饮人狂药,责人正礼,不亦乖乎!”崇乃止。 

    楷性宽厚,与物无忤。不持俭素,每游荣贵,辄取其珍玩。虽车马器服,宿昔之间,便以施诸穷乏。尝营别宅,其从兄衍见而悦之,即以宅与衍。梁、赵二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楷岁请二国租钱百万,以散亲族。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 

    楷子瓒娶杨骏女,然楷素轻骏,与之不平。骏既执政,乃转为卫尉。及骏诛,楷以婚亲收付廷尉,将加法。是日事仓卒,诛戮纵横,众人为之震恐。楷容色不变,举动自若,索纸笔与亲故书。赖侍中傅祗救护得免,犹坐去官。太保卫瓘、太宰亮称楷贞正不阿附,宜蒙爵土,乃封临海侯。代楚王玮为北军中侯。玮怨瓘、亮斥己任楷,楷闻之,不敢拜,转为尚书。楷长子舆先娶亮女,女适卫瓘子,楷虑内难未已,求出外镇,垂当发而玮果矫诏诛亮、瓘。玮以楷前夺己中侯,又与亮、瓘婚亲,密遣讨楷。楷素知玮有望于己,闻有变,单车入城,匿于妻父王浑家,故得免难。 

    (选自《晋书·裴楷传》)

    1. (1) 下列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与物无                 忤:忤逆,抵触 B . 辄取其珍玩                游:交游,交往 C . 侍中傅祗救护得免        赖:依赖,依靠 D . 卫瓘子                适:适合,适应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 B . 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 C . 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 D . 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
    3. (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老》,指《老子》,又称《道德经》,古代被纳入科举考试的经书范围之中。 B . 武帝,皇帝的谥号,是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给予的一种评价性称号。 C . 婚亲,有婚姻关系的亲戚,文中指裴楷与杨骏两家儿女结为婚姻的亲戚关系。 D . 矫诏,是指假托或假传皇帝布告臣民的文书,或者篡改皇帝布告臣民的诏令。
    4.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裴楷年少有名,屡获任用。裴楷年少时有名声,经钟会推荐,被征辟为相同掾,以定科郎身份参与朝廷律令的修改;武帝精选属下,任裴楷为参军事。  B . 裴楷性格宽厚,轻财仗义。裴楷为人宽厚,与人无仇;堂兄裴衍喜欢他的别院,他就慷慨相送,还把每年索要来的几百万租钱,散发给家族中穷亲戚。  C . 裴楷遭遇动乱,仓皇逃命。裴楷在两位姻亲的推荐下代替楚王担任北军中侯,楚王发动叛乱,秘密派人讨伐裴楷,裴楷藏匿在岳父家,才得以免于灾难。  D . 裴楷不附姻亲,从容应变。裴楷一向看不起姻亲杨骏,杨骏执政后,裴楷转任卫尉,后来杨骏被杀,裴楷也被捕交付廷尉,然而他神色不变,举动自如。 
    5.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楷闻之,谓崇曰:“足下饮人狂药,责人正礼,不亦乖乎!”

  • 14.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

    王维

    杨子谈经所,淮王载酒过。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

    径转回银烛,林开散玉珂。严城时未启,前路拥笙歌。

    【注释】①别业:别墅。②杨子:西汉杨雄,哲学家、文学家。③淮王:汉淮南王刘安。④珂:马笼头上的饰物。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联扣标题,以杨雄指杨氏,以淮南王指岐王,“载酒”暗示这是欢宴游乐的聚会。 B . 宴席快要结束,鸟儿换了种类,四周落花堆积已多;颔联写景入神,以景传神。 C . 诗歌以笙歌声作结,余音袅袅,言已尽而意未穷,可以感受到岐王一行的赏玩兴致。 D . 作者随岐王游宴整日,傍晚返回;本诗以时间为序移步换景,描绘了其间的动人景色。
    2. (2) 后人评王维这首诗“富贵山林,两得其趣”,请结合本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 1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留余

    侯发山

    康家的生意越做越大,可是,康百万发现,康家的摊子大了,利润倒没怎么上升。难道是里面有人捣鬼?他通过调查,发现大相公以及各个行当的相公、账房先生及小相公,都是按照他的旨意在循规蹈矩地做事,并没有投机取巧,更没有吃里爬外。原因出在哪里呢?他愁肠百结,百思不得其解。

    这天后晌,康百万信步来到了神都山下,想散散心,排解一下心中的郁闷。黄河黄,河面宽阔,像一幅闪光的黄绸;洛水清,水流平静,河面如清绒的地毯。如果说黄河有男子汉的粗犷,则洛河有女子的婉约。两条河交汇后,一黄一清界限分明,绵延数里后形成一个巨大的旋涡,经过一番激烈“搏斗”,最终洛河融进了黄河里。据说,伏羲创造的八卦图就是根据这一景象画出来的。黄河里走着不少大大小小的船只,船工的号子抑扬顿挫,此起彼伏……一个头戴草帽的老汉,站在河边的树下,拿着一个大舀子——漏水的勺子,一动不动地盯着水面。

    康百万来到老汉身边,顺势坐在河岸上,观看老汉捞鱼。

    老汉看了康百万一眼,没有说话,转眼盯着水面。

    康百万瞅了瞅老汉身边的鱼篓,发现鱼篓里只有两条二斤左右的黄河鲤鱼,皱着眉头问道,大叔,您啥时候来的?

    老汉说,大清早就来了。

    康百万不禁惊讶地问,大叔,大半天您就弄到这两条啊?黄河里的鲤鱼不是也不少吗?

    你是说我捞鱼的水平很臭吗?老汉似乎不高兴了。

    康百万忙说,大叔,没有,我没有那个意思。

    忽然,老汉猛地一甩胳膊,舀子划了一个优美的弧线,似乎瞬间完成了下水和出水的过程。一条鱼被舀子捞着了,这条鱼不小,有三斤多重。老汉把鱼丢进了鱼篓。

    康百万发现了秘密所在,忽然笑了,快嘴快舌地说,大叔,您的舀子的洞太大了,只能捞到大鱼,一斤以下的小鱼都捞不到啊。

    老汉气呼呼地说,如果舀子底部没有窟窿,想“一网打尽”,大鱼小鱼都不放过,怕是一条鱼也捞不到。

    为什么?康百万顺嘴问道。

    老汉说,有句古话叫做“漏水的勺子才能舀到大鱼”。这是为啥?因为漏水的那些孔,不但没有影响俺们捕鱼,反倒如渔网一般,减轻了水的冲击力,捕大鱼如探囊取物。

    大叔,您说的好像有一些道理。可是,像您这种捞法啥时候才能把鱼篓捞满呀?康百万感到不可思议。

    老汉瞪了康百万一眼,恶狠狠地说,我不稀罕小鱼!

    康百万闹了个大红脸,不明白老汉为何会发这么大的火。

    话不投机,好半天两人都没有说话。康百万觉得无趣,准备起身离去。

    老汉瞄了康百万一眼,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康百万说,如果连小鱼也不放过,天长日久,河里还会有鱼吗?不留鱼,俺们渔民日后咋生活?后世子孙咋生存?赶尽杀绝那是自掘坟墓!

    “……”康百万张嘴说不出话来。仔细琢磨老汉的话,不禁对老汉肃然起敬,他的话太有哲理了。

    当天晚上,康百万失眠了。留鱼?留鱼?留余?康百万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心里一下子亮堂了,兴奋得差点叫起来。

    不久后,康百万召集家族会议,大刀阔斧地改变经商策略,其中最主要一条就是,做生意只赚取利润的百分之六十,要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利益均衡,保持人与社会、自然各种关系的和谐,相伴相生,正常谋利,谋正当利,适可而止。他说,留余忌尽,忌盈忌满,福不可享尽,势不可使尽,心机不可用尽,留余不但是昌家之道,也是做人之则。随后,他让当朝文状元牛瑄雕刻“留余匾”挂在客厅,作为家训让后世子孙铭记。

    此后,康家世世代代秉承留余思想,一直富裕了四百多年。

    (原载《天池小小说》,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故事情节虽然谈不上紧张激烈,但布局谋篇的技巧纯熟,例如开头写康百万找不出生意利润无法提高的原因,巧设悬念,吸引了读者。 B . 作者善用动作、神态等细节塑造人物形象,例如写康百万“忽然笑了,快嘴快舌地说”表现了他对老汉的不屑与嘲弄,为老汉生气做铺垫。 C . 小说的语言应该与文章的内容相贴合,为内容服务,例如本文人物对话语言十分契合人物身份和性格,具有明显的生活化、个性化的特点。 D . 作者擅长借故事说道理,虽然只叙述了一件平常无奇的小事,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哲思,在当代社会也颇有现实意义,让人读来深受启发。
    2. (2) 文中第二自然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 (3) 本文标题“留余”有哪些深刻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三、写作(30分)
  • 1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意思”指有趣味、有情趣,不单调、不枯燥。“有意义”指有思想、有道理、有价值。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关于二者的比较或争论。妈妈对看动画片的儿子说,别看《熊出没》了,有什么意义?儿子说,有意思呀。谈到今后的职业,有人说,今后要搞科研,因为“有意义”,有人却说“没意思”。有人说,“有意思”关注的是过程,“有意义”关注的是结果。有人说,“有意思”讲究外在的形式,“有意义”更注重实际的内涵。……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有意思”和“有意义”的区别和联系到底是什么?它们真的是非黑即白、互相排斥的吗?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