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新疆自治区新源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

更新时间:2023-01-27 浏览次数:29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了乡土社会的特征,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乡土社会的人际关系与社会变迁原理,是一本引导我们观察社会、研究人事、学习表达的重要学术著作。

    这本书有一个论题核心,这个核心就是:村落。乡土中国是以村落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作者在第一章《乡土本色》中就指出其三个特色,即土地属性、人空关系固定、熟悉社会,这三个特征决定了乡土社会的其他属性。

    《文字下乡》与《再论文字下乡》,实际上不是谈文字的问题,而是分析“熟悉社会”的基本内涵:前者谈人与空间的关系,村落社会是面对面的社群,无空间阻隔,无需文字;后者谈人与时间关系,人具有记忆能力,凭此可以口口相传,直接准确,也无需文字。

    接下来,作者从三个角度来阐释乡土社会的基本内容。

    角度一:乡土社会中人和人的关系。主要包括《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等四个章节。据我知见,这四个章节的层次并不在同一个层面上,《差序格局》是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来探讨人与人的关系的,在这个“圈子”里,个人是圆心,以此为起点向外辐射状展开,就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这个圈子是单向性发展关系的结果,这样的社会极为复杂,因为每个人都有若干圈子,如何来协调统筹这些圈子,那就是东方与西方最大的不同之处:我们拥有一个笼统性的道德观念来统领,这就是《系维着私人的道德》的内容。这一章节,是与差序格局的社会形态紧密相关的,但从论述角度来看,与上下章节稍嫌不够协调。《家族》是从村落的团体组织角度分析人与人的关系,而《男女有别》则是对这一团体的的特征作出剖析。

    角度二:维护社会关系的原理。主要包括《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四个章节。通过前面的分析,在我看来,如果把《系维着私人的道德》一章放到这一部分似乎更合适,因为这一部分主要是从维护乡土社会这一视角展开研究的。

    《礼治秩序》一章先总体上论述维护乡土社会安定的基本工具就是“礼”,具有仪式感的“礼”让乡土社会从人的内在精神上接受约束,接受这个约束的前提是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的需要。《无讼》则从礼与法的对比中透视乡土社会传统礼法的特殊性。《无为政治》从“横暴权力”“同意权力”的实施条件出发,提出乡土社会不具备“横暴权力”所需要的经济要求,也不具备“同意权力”所需要社会分工前提,于是,乡土社会沦为“无为而治”的状态。最后的《长老统治》则指出维护乡土社会的主要因素是教化,这一部分则清晰地剖析了乡土社会得以稳定存在的原因。

    角度三:乡土社会变迁的本质分析。乡土社会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作者从《血缘与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三个层面剖析了乡土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血缘与地缘》,指出依靠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乡土社会在慢慢地向适应商业化社会需要的地缘关系转变;《名与实的分离》,则指出维护乡土社会稳定的长老统治因不能满足人的生活需要而被加以“注释”,而这个“注释”让长老统治徒有其名而不具其实。最后从人的欲望与生存在从相洽“印合”状态将慢慢走向自觉的“需要”的规划的社会形态中去,乡土社会依靠欲望去生活的状态也要慢慢离去。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本书也是基本按照阐释核心概念、梳理人与人社会关系特征、探讨维护社会关系的方法、指出乡土社会的变迁因素这样一个逻辑顺序展开的,逻辑结构非常严密。整本书阅读,首先应该把这个整体框架理清楚,胸有整本书才能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阅读意识,通达全书的脉络才能从任何一个章节入手皆可自然圆通。

    (摘编自孙晋诺《<乡土中国>的逻辑框架》)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为一本学术著作,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为了解乡土社会的特征提供了重要参考。 B . 虽然《文字下乡》与《再论文字下乡》分析的内容基本一致,但是选取的角度不同。 C . 孙晋诺从研究视角出发,认为《系维着私人的道德》一章与上下章的衔接不够协调。 D . 《礼治秩序》认为“礼”让人在接受精神上的约束后,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的需要。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据我知见”“在我看来”等语,对观点表述作出限制,立论审慎。 B . 文章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每个人都是他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 C . 文章多次征引《乡土中国》里的一些概念,通过对其进行解释,推进论述。 D . 文章对费孝通著作的评述,既有整体概括,又有具体分析,二者相互结合。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孙晋诺阐释《乡土中国》的逻辑框架,既立足于原文,又体现出了学术批判的精神。 B . 对于如何协调统筹自己的“圈子”,东方因为有道德观念的统领,从而效果优于西方。 C . 《乡土中国》从理论的角度去研究乡土社会,本文作者对该书的整体结构表示认可。 D . 在整本书阅读的背景下,孙晋诺认为只有理清书本结构,才能拥有良好的阅读意识。
  • 2.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氢弹技术是各个核大国的最高机密,没有参考可借鉴,中国的氢弹研究是彻底白手起家。带头突破氢弹原理的,正是于敏,这位中国自主培养的“国产土专家一号”。因于敏的工作内容较为特殊,在长达28年时间里,他的名字曾是绝密,直到1988年才解密,连他妻子孙玉芹都说:“没想到老于是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的。”

    巨大的成功背后,是难以想象的艰辛。当时全国仅一台每秒万次的计算机,95%的时间算原子弹,5%留给氢弹设计。1965年9月,39岁的于敏带领科研团队来到上海华东计算所,对加强型原子弹进行优化设计。在接下来一百多个日日夜夜里,于敏经常半跪在地上分析堆积如山的计算纸带,终于实现了氢弹原理突破,形成了一套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基本完整的物理方案——这就是核武器研究史上著名的“百日会战”。

    1967年6月17日,我国成功地空投爆炸了第一颗氢弹,爆炸威力同于敏计算的结果完全一致。试验成功的这一刻,于敏并没有在现场,而是在北京守候在电话机旁,等待成功的喜讯,其实他早已成竹在胸。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说这是集体的功劳,他婉拒“氢弹之父”的称谓。他说,核武器事业是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兄弟单位大力协同完成的大事业。他还说:“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人们亲切地称他‘老于’。作为后辈,我们竭力沿着前辈们留下的震撼心灵的足迹,继续前行。”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所长李华说。人,总有憾事。老于说,亏欠妻儿很多;妻走了,他想补偿,来不及了。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作者:张力友)

    材料二:

    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开始培育超级稻品种。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持续时间长、资助力度大的农业科技项目之一。

    八桂的好山好水好传统吸引了关注水稻栽培的袁隆平的目光。他认为:“一路看过来,甘蔗漫山遍野,水稻长势良好,是培育水稻的理想地方。”在后来几年间,袁隆平多次深入八桂调研,足迹遍及南宁、百色、北海等地,考察发现:

    “广西农业前途远大。”在一系列良田之中,灌阳拥有独特的地形地貌和良好的生态条件,被列为“超级稻+再生稻”高产攻关示范基地之一。在袁隆平眼里,灌阳的良田土质不粘不沙、不酸不碱,是个发展超级稻品种的“风水宝地”。灌阳县黄关镇联德村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这里两边高山矗立,中间是广袤的稻田,像一叶狭长的柳叶镶嵌在绵延的群山之间,形成自己的小气候,优良的冲积土质成为呵护超级稻生长的土壤。袁隆平把实验基地就建在这里,让自己研究的超级稻品种就在这里孕育,壮乡这片稻田上也播撒了希望。春去秋来,那片稻田在袁隆平的关注与灌阳县的努力下,日益生长起来。

    “水稻高产需要良种、良法、良田、良态。”在袁隆平“四良”的评定里,这块基地无疑是达标的,唯一需要突破的是“良法”。若按一般方法来种超级稻,往往出现“前期生长有余,后劲不足;分蘖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结实率不足”的问题,容易引发病虫害进而产生倒伏现象。其中,倒伏成为攻关的一大难题。勤劳的灌阳人民探索并主推“水气平衡栽培法”技术:在水分、氧气的平衡供给上,实行“水稻旱管”水气平衡栽培;在肥料的平衡供给上,保持当地村民农家有机肥的传统习惯,针对有机肥缺失的营养,实行与化肥“有机融合”,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实现按禾苗生长需要的平衡供给。这样水稻“免疫力”提高了,营养充足了,根系强劲了,稻秆结实了,病虫害减少了,倒伏现象也很少发生了,从而确保超级稻有“超级”的底子。

    2013年秋天,袁隆平来到基地田间察看水稻长势情况,面对一片金灿灿的稻田,他情不自禁地弯下腰,仔细察看禾苗的长势,抽出一株稻穗数起来,数着数着不禁喜上眉梢,翘起大拇指夸赞当地种田人:“你们真会种田!”在这片超级稻里,还进行了再生稻的试验。收过一茬的超级稻田里,不用再播种、犁田和插秧,直接培育再生水稻。再生稻生长季节,袁隆平又悄悄来到田畴,瞅一瞅他念念不忘的水稻再生情况。只见再生稻破禾而出,茁壮生长。袁隆平看在眼里、喜上心头,跟当地种田户说:“行,十分可行!这可是省工、省肥、省钱的一个发展方向。”当地祖祖辈辈传统式种田的村民没有想到,水稻还有“二胎”生产技术,过去只能在稻田闲置时种植马铃薯,现在头季稻后还能再生稻,粮食增产不用愁了。

    (摘编自《广西日报》,作者:林雪娜、童团结)

    1. (1) 下列关于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于敏的工作内容较为特殊,他的名字曾经是绝密,妻子直到后来才知道他是搞高级秘密工作的,因此他感到对妻儿亏欠太多。 B . 凭借于敏爆炸威力结果计算的高度准确性,1967年6月17日,我国成功地空投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原创) C . 袁隆平“四良”评定标准里,灌阳县黄关镇联德村自然条件优越,作为实验基地,无疑是达标的,但最需要突破的是“良法”。 D . 为解决超级稻倒伏这一难题,勤劳的灌阳人民在实践中探索并进行技术革新,成绩斐然,最终确保超级稻有“超级”底子。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氢弹技术是各个大国的机密,中国没有参考可借鉴,所以氢弹研究是彻底白手起家。(原创) B . 于敏到了华东计算所,形成一套基本完整的物理方案后,仍坚持分析堆积如山的计算纸带达一百多天,这就是核武器研究史上著名的“百日会战” C . 面对金灿灿的稻田,袁隆平喜上眉梢,但是没有就此止步,被戏称为“二胎”的再生稻,改变了传统的种田方式,极大地促进了粮食增产稳产。 D . 于敏、袁隆平两位科学家能够在科研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功,既有他们个人的原因,也有着集体的力量,更离不开国家领导层度重视。
    3. (3) 于敏、袁隆平两位科学家对待科学事业的态度上,表现出的崇高的精神品质,令人景仰,值得学习。两位科学家身上最值得后人学习的精神品质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相关内容,分别概括出来并加以分析。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最美是百合

    那是许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曾有一段日子,我和妻子的生活陷入了困境。那时我的工资收入只有七十二元,妻子没有工作,且已怀孕了八个月。

    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我们开了一个小书店,还请了一个帮工。

    她叫阿纯,在一所中专读书。此时,她正好放假,主动要来帮忙,而且执意不要工钱,只想借此机会多读一点书。

    妻子说,暂时不拿工钱也行,搬过来和我们一起吃住,多少可以节省一点。

    阿纯想了想,点头答应了。

    阿纯是一个爱笑的女孩,我和妻子都怀疑她的嗓子眼儿里是不是挂了铜铃。

    阿纯爱和妻子背着我说悄悄话。其实,她们的悄悄话大多也只是谈论女人的化妆、穿戴,并没有什么秘密。

    阿纯总对妻子说:“商店里有一种百合花布,你用来做连衣裙一定很好看。”

    妻子看着一天比一天大的肚子,笑着摇摇头。

    阿纯说:“等生完宝宝再穿嘛!”

    阿纯用很美丽的语言形容那些比她的语言还美丽的百合花。

    她说:“不信你去看一看。”

    经不住阿纯的一再诱惑,妻子挺着大肚子去了商店。她看到了那种布,淡黄的布面上那高雅洁白的百合花使她怦然心动。她在柜台前站了许久,但她的手并没有伸进口袋。她低下头,匆匆地离开商店,一言不发地回家了。

     一个下午,妻子也不多说话。

     阿纯好像自己犯了什么错误,不知怎么安慰妻子才好。

     做一身连衣裙的布料价钱,等同于我们一个月的生活费,妻子的选择再简单不过了。

     妻子说:“也许有更好的呢,等孩子生下来再说吧。”

     阿纯看看我,轻轻地转过头去。

     小书店的生意还不错,因为小店附近有两所学校和一个大工程局,来租书看的人还真不少。收入最多的一天,小小的钱盒里装了十七元钱。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阿纯要回校上课,妻子也要临产,小书店刚撑起门面,就面临停业了。

    经过盘点,这一个月,我们竟收入了一百八十二元钱!

    我和妻子坚持拿出九十一元钱给阿纯,算她的工钱。阿纯推辞再三,收下了。她小心地把钱装进一个信封,又把信封夹在书里,然后把书放到书包的最里层。

    转眼二十多天过去了,妻子住进了妇产医院。有一天,我回家取东西,门卫室的大爷交给我一个小包袱,说是一个女孩送来给我妻子的。

     妻子打开小包袱,里面是那块美丽的百合花布和一个小手铃。

     阿纯在信里说:“大姐,我要去秦皇岛基地实习了,这块百合花布是我用自己的‘工钱’买来的,送给你,希望你收下。天空灰暗的时候,没有人会发现百合花的美丽,但阳光一出来,满坡的百合花最鲜艳!祝你生一个健康的、又白又胖的宝宝!”

     妻子坐在那儿,眼泪一滴一滴地渗入那叠得十分整齐的花布里。

    (选自《中国当代微型小说排行榜》,文字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篇小说选材精巧恰当,篇幅紧凑短小,结构严谨,主题突出,为我们讲述了一对夫妻和 一位假期打工女生短暂相遇的故事。 B . 本篇小说情节简单,但是主题非常鲜明,通过对生活的真实刻画,在娓娓道来中引起读者共鸣,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 . 本篇小说中的阿纯是一个热爱读书,热爱生活,乐观开朗心地善良美好的女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D . 通过“我的妻子”舍不得买百合花布和阿纯舍得买的情节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勤劳、节俭、善良的人。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什么作用?
    3. (3) 文章最后,阿纯给妻子的信里说:“天空灰暗的时候,没有人会发现百合花的美丽,但阳光一出来,满坡的百合花最鲜艳!”请分别指出“天空灰暗”“阳光”“百合花的美丽”在文中的含义。
二、 诗歌鉴赏(本题共6小题,24分)
  • 4. 下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全词风格豪壮悲凉,用典贴切自然,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B .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全诗构思精密,意境雄伟,富有现实主义色彩。其在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堪称绝世名作。 C . 《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D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语出《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
  • 5. 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原创)
    A . 中国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属于近体诗,《登高》属于古体诗。 B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永遇乐”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句数、阕数、平仄、押韵、内容等。 C .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概念,“意”即客观事物,“象”是思想情感,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东去的“大江”就是意象。 D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风”“雅”“颂”是《诗经》中的三部分, “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后人把它们合称为“六义”。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菩萨蛮·大柏地①

    毛泽东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注】①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县城北30公里。1929年1月,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军从井冈山出发,2月10日,同追来的国民党军在大柏地打了一仗,大获全胜。1933年夏天,毛泽东重新经过大柏地,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词。‚关山,泛指附近的群山。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词首句先从目前夕阳西下的晚空入笔,形象传神地展示出一幅斑斓的春日黄昏图。 B . 上阕第三句化用花间词人温庭筠的“雨后却斜阳”,并非落入花间派的婉约纤柔之中。 C . 上阕从空中到眼前的夕辉与青山,雨后的群山格外苍翠欲滴,闪烁着绮丽的暮色。 D . 下阕起首两句才点出此诗追忆的主题,这些弹洞点缀祖国河山,显得分外美丽。
    2. (2) 本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
  • 7.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九日登梓州城

    杜甫

    昔黄花酒,如今白发翁。

    追欢筋力异,望远岁时同。

    弟妹悲歌里,乾坤醉眼中。

    兵戈与关塞,此日意无穷。

    【注】①宝应元年(公元762年),诗人送好友严武到绵州,未几,徐知道作乱,因入梓州。②伊,发语词。③乾坤,诗中指朝廷。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首联中的“黄花酒”与题目中的“九日”相契合,点明了时令为重阳节。 B . “昔”与“今”、“异”与“同”等在对比之中彰显沧桑感,突显沉郁诗风。 C . 颈联将家之命与国之运紧密联系,以“悲歌”“醉眼”传达出一种无奈之感。 D . 本诗时间与空间相贯通,景物与情感相融合,与作者的《登高》诗异曲同工。
    2. (2) 诗论家方回评价本诗“悲不可言”,请结合全诗概括作者所写之“悲”的内涵。
  • 8. 名句名篇默写
    1. (1) 杜甫的《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2. (2) 《沁园春·长沙》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
    3. (3)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梦游天姥而非瀛洲,是因为瀛洲“”,而天姥山与之相比,却“”。
    4. (4) 《琵琶行》用比喻的手法,表现出乐曲的激越和雄壮的是:
    5. (5) 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里的“”两句,将女子对情人的深情相思化成自己对贤才的无比渴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毛泽东一生饱读诗书,成就了他的风雅。他的风雅不是______,而是真本性、纯天然的风雅,更是大气度、雄万端的风雅。他创作诗词百余首,既有“坐地日行八万里”的浪漫,又有“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慨叹;既有“我失娇杨君失柳"的柔肠,又有“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豪情。每一段浪漫、慨叹、柔肠、豪情无不透露出他的风雅。人们最为叫绝的词作《沁园春 . 雪》,以其撼动山河、摇曳历史的气势,不但打赢了国共两党的文坛政治大战,而且成为中华诗词宝库中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千古绝唱。在井冈山革命处于低潮时,当行军打仗______,许多人悲观失望时,毛泽东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并用诗一样的浪漫语言预言革命高潮的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______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毛泽东不但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文,而且留下了许多墨宝,近现代登上狂草高峰的第一人。

    毛泽东的风雅来自于他的文学功底和浪漫情怀,( )。这种风雅是黑暗岁月里民众看到的天边朝霞,是______中人们嗅到的战地黄花。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矫揉造作  人困马乏  喷薄欲出  枪林弹雨 B . 惺惺作态  丢盔弃甲  奔涌而出  枪林弹雨 C . 矫揉造作  丢盔弃甲  喷薄欲出  狂风暴雨 D . 惺惺作态  人困马乏  奔涌而出  狂风暴雨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还有他的高度自信和家国情怀 B . 高度自信和家国情怀也影响了他的风雅 C . 也被他的高度自信和家国情怀影响 D . 更来自于他的高度自信和家国情怀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毛泽东一生不但创作了大量诗文,而且留下了许多墨宝,近现代登上狂草高峰的第一人。 B . 毛泽东不但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文,而且留下了许多墨宝,在近现代第一个登上狂草的高峰。 C . 毛泽东一生不但创作了大量诗文,而且留下了许多墨宝,是近现代登上狂草高峰的第一人。 D . 毛泽东一生不但创作了大量诗文,而且留下了许多墨宝,在近现代登上狂草高峰的第一人。
  • 10. (2020高一上·淄博期末)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12 月22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在现役火箭已有模块的基础上通过组合而开展设计,开创了我国火箭逆向设计的先河,取得了模态综合技术、主动识别系统干扰、应用发动机节流技术等三大突破,填补了我国太阳同步轨道3吨至 4.5吨运载能力空白,将成为国内外商业航天发射市场的生力军和主力军。

  • 11. 某校举办“诵经典诗歌,品诗意人生”活动,拟开展诗人作品海选活动,请你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任选其中一位诗人的诗词,为本次活动写一段推荐词,200字左右。(原创)
四、作文(60分)
  •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终其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日月轮转,他的眼里只有“杂交水稻”,他的心里装着“天下人的温饱”,“择一事,终一生”。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飞速发展。许多人认为一个人一辈子只从事一项事业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对此你怎么看?你又想到了哪些人和事?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