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

更新时间:2022-12-29 浏览次数:4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物质的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
    A . 液氢 B . 洁净的空气 C . 二氧化碳 D . 盐酸
  • 2. (2022九上·防城期中) “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核心是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对环境的污染,你认为下列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
    A . 对秸秆资源进行综合利用 B . 为了防止水污染,农业上合理施用化肥、农药 C . 将废旧电池深埋 D .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倡低碳出行
  • 3. (2021·漯河模拟) 下列四季更替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春一冰雪融化 B . 夏一花香四溢 C . 秋一落英缤纷 D . 冬一燃煤取暖
  • 4. 化学使生活更美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氦气通电发出粉红色的光,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B . 图书资料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 . 青少年喝高钙奶,是为了补充钙原子 D . 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防止食品变质
  • 5. 如图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加热铜片 B .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C . 读取液体体积 D . 闻药品的气味
  • 6.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 两个氮分子:2N B . 硫酸钠的化学式:Na2S C . 表示的微粒:S2- D . 铜单质中铜元素的化合价:
  • 7. 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图示中x的数值为3 B . 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发生改变 C . 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D . 反应中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7
  • 8. 对下列实验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A.电解水实验

    B探究燃烧的条件

    C.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检查装置气密性

    实验内容

    解释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可以发生改变

    ①白磷燃烧②白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气体体积改变,压强改变,通过测量量筒中水的变化得出氧气的体积

    装置内气体分子间间隔受热变大

    A . A B . B C . C D . D
  • 9.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图甲:在密闭容器中加热汞 B .  图乙: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 .  图丙:在燃烧匙中放入一定质量的硫,加热至燃烧后伸入一瓶氧气中 D .  图丁:用等质量、等浓度的两份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分别制取氧气
二、填空题
  • 10. 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做好自身防护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措施。
    1. (1) 疫情期间要戴口罩。佩戴活性炭口罩有防毒、除臭、滤菌、阻尘等功效,这是利用活性炭的性。
    2. (2) 做核酸时,隔很远就能闻到消毒水的气味,请从分子角度解释
    3. (3) 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阿比多尔【其化学式为C22H25BrN2O3S】,该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4. (4) “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NaClO,所含的阳离子为(写离子符号)。
  • 11. 中国古代很多发明创造与化学有关。
    1. (1) 豆腐是由两千多年前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在制作豆腐块的过程中涉及豆腐与水分离的环节,该分离操作的名称是
    2. (2) 黑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 , 则X的化学式是
    3. (3)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铜雁鱼灯造型优美,设计精妙。雁鱼灯出土时表面某些部分存在绿色锈蚀,它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 其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雁鱼灯的灯罩可自由开合,将灯罩合住即可将其熄灭,其原理是
  • 12. 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 (1) 根据上表A写出铝元素的核电荷数:
    2. (2) E中X为,D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 (3) 这五种元素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填字母)。
三、综合题
  • 13. 柯柯从老家带了一桶山泉水,利用学校实验室仪器做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使用明矾的作用是除去河水中的
    2. (2) 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3. (3) 操作③的过程主要发生(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4. (4) 想要知道最后获得的水为硬水还是软水,应该借助来检验。
  • 14. 请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一:将铜片放入小试管中并塞上橡胶塞,用酒精灯对试管A端加热,A处铜片变黑,再将酒精灯移至B端加热,B处铜片不再变黑,原因可能是
    2. (2) 实验二:实验现象为(氨气密度小于空气)。
    3. (3) 实验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5.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 (1) 仪器①的名称是
    2. (2)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若某气体只能用C装置收集,则该气体的性质可能为
    4. (4) 若用E装置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
  • 16. 如图中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在常温下,C、D是气体,A、B是液体,E是固体;组成A、B的元素种类相同,图中“一”表示两端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 (1) 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基本反应类型为
    2. (2) 若E为淡黄色固体,在C中燃烧发出色的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17. 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基本定律之一,化学兴趣小组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为主题开展实验探究。
    1. (1)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猜想与假设】猜想1:不相等:猜想2:相等

      【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装置的质量。


      甲组

      乙组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瓶内,天平指针没有偏转

      实验结论

      猜想1正确

      猜想2正确

      请写出甲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反思评价】两个实验,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请讨论分析甲组中导致指针向右偏转的原因是
    3. (3) 【得出结论】同学们经过讨论分析,得出猜想2正确。最终得出结论: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4. (4) 【总结交流】通过以上实验,小组同学总结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反应有气体生成时,应在容器中进行。
    5. (5) 【拓展延伸】小华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小刚同学认为该实验设计是错误的,原因是

四、计算题
  • 18. 某学生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现取一定量的氯酸钾,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称得该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为13.8g,记录产生氧气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求:

    1. (1) 完全反应后制得氧气的质量是g。
    2. (2) 计算该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