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

更新时间:2022-12-29 浏览次数:68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过程中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 用木炭做燃料 B . 液氮作制冷剂 C . 铜作导线 D . 稀有气体可制作霓虹灯
  • 2. 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   )
    A . 发出耀眼的白光 B . 放出大量的热 C . 生成白色固体 D . 固体形状变化了
  • 3. 下列变化中,与其他变化不同的是(   )
    A . 瓷碗破碎 B . 葡萄酿酒 C . 轮胎爆炸 D . 冰雪融化
  • 4. 在一次化学实验课上,李军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 提出问题 B . 设计实验 C . 做出假设 D . 得出结论
  • 5. 实验室加热约150mL的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

    A . ②③④⑤ B . ②③⑤ C . ①③④⑥ D . ①③⑥
  • 6. 下列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 用托盘天平称量25.26 g氯化钠 B . 用10 mL的量筒量取7.50 mL稀硫酸 C .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2 D . 取用液体时,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取用1mL~2mL
  • 7.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 固体药品通常储存在广口瓶中 B . 液体药品通常储存在细口瓶中 C . 滴瓶上的滴管用后要清洗 D . 取用砝码,拨动游码都要用镊子
  • 8. 某学生在称量13.6g氯化钠时,发现天平往左偏,此时他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A . 减少砝码 B . 增加砝码 C . 减少药品 D . 增加药品
  • 9. 动手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做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一般不需使用的仪器是(   )
    A . 酒精灯 B . 坩埚钳 C . 石棉网 D . 试管
  • 10. 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先仰视读数为2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读数为15mL,则该同学倒出的液体体积( )
    A . 10mL B . 大于10mL C . 小于10mL D . 无法确定
  • 11.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 B . 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C . 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 . 长期饮用蒸馏水有益于身体健康
  • 12.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

    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B

    液化石油气压缩到钢瓶中

    分子体积变小

    C

    水在0℃时结冰后不能流动

    分子不再运动

    D

    食物腐烂变质

    食物中的分子种类不变,但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A . A B . B C . C D . D
  • 13. 我国汉朝就掌握了豆腐的制作工艺。下列制作豆腐的流程中与实验室过滤的原理相同的是(   )
    A . 黄豆磨浆 B . 分离灌浆 C . 煮沸豆浆 D . 点卤灌
  • 14. 2022 年北京冬奥会是史上制冰方案最环保的一次盛会。本次冬奥会在世界上首次采用 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其原理是将液态 CO2蒸发吸热,使水变成冰实现制冷,更加绿色环保。关于水变成冰的过程中,从微观角度分析正确的是(   )
    A . 水分子的间隔变小 B . 水分子的体积变大 C . 水分子静止不动 D . 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
  • 15.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 氮气  蒸馏水 B . 河水  五氧化二磷 C . 氧气  冰水混合物 D . 二氧化碳  空气
  • 16. 在下列变化中(条件已略去),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 碳+氧气→二氧化碳 B .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 . 氧化汞→汞+氧气 D . 硫+氧气→二氧化硫
  • 17. (2019九上·无棣期中)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反应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B . 该反应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 . 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 . 该反应能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 18. (2021八上·任城期中) 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黑球和白球分别表示相中不同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
    A . B . C . D .
  • 19.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分子的运动情况,在T形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一:将浓氨水加入左侧试管中。3分钟后观察到ba段滤纸条先变红。

    实验二:换一根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微微加热试管,发现ba段滤纸条更快变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实验一说明相同条件下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B . 实验一和二对比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C . 滤纸条变红有可能发生了化学反应 D . 该实验中气球的作用可能是为了缓冲气压
  • 20. 如图是一定体积的氢气和不同体积的氧气化合成水(液态)的实验数据的关系图(横坐标表示通入氧气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后剩余的气体的体积,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反应中消耗氢气2毫升 B . 虚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氧气 C . 实线与虚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气体恰好完全反应 D . 实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氢气
二、综合题
  • 21. 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完成化学实验的基础和保证。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细口瓶的塞子要在桌面上。
    2. (2) 如图B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____(填序号)。
      A . 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 . 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 . 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3. (3) 如图C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4. (4) 用量筒量取8毫升水时,若仰视读数,则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填“大于”“小于”或“等于”)8毫升,正确的读数方法为
  • 22.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1. (1) 欲除去不溶于水的泥沙,应采用的装置如图1所示,其中小卵石、石英砂和蓬松棉的作用是,活性炭的作用是。上述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有关物质吸附杂质已经达到饱和。这时清洗后可以继续使用的是纱布、石英砂和,需要更换的是蓬松棉和
    2. (2) 按物质组成划分,海水、河水、湖水、雨水和矿泉水都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自然界的水多含有杂质,硬水是指含有较多的天然水。
    3. (3) 暴雨过后,河水的能见度很低,某同学取回河水进行研究,首先进行过滤,若采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过滤,请问:该图操作中存在的一处明显不正确是。该操作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图3情形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填序号)。若经过过滤后,所得河水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写一条即可)。
    4. (4) 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直径为0.08~0.2微米,带有病毒的飞沫直径一般为1~10微米。常用的三种口罩过滤孔径如下,①普通16层纱布口罩在100微米左右:②单层无纺布口罩在10微米左右,③N95专业口罩在0.1微米左右。上述口罩在防控甲型H1N1流感中更有效的是(填序号)。口罩的作用是过滤,由此你对过滤原理的认识是
  • 23. 如图1所示,将滴有酚酞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如图所示放在实验桌上:

    1. (1) 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胶头滴管的用途是
    2. (2)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从微观角度看,此现象说明
    3. (3) 小明同学在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不正确操作可能是;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具有挥发性。
    4. (4) 与图2装置相比,用图1的装置完成实验,其优点是
  • 24. 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能验证水的组成。

    1. (1) 图1所示实验:可以观察到,导管口处氢气安静燃烧产生色火焰,干冷烧杯内壁有生成,用手触摸烧杯,会觉得,此过程中,能转变成了
    2. (2) 点燃氢气前,必须以保证实验安全,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反应基本类型是
    3. (3) 上述过程可建立如图微观模型:由此你获得的结论是。(任写2点即可)
    4. (4) 图2所示实验:玻璃管a连接的是电源的极,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玻璃管b内产生的气体是,验证其的方法是用接近其尖端处,慢慢打开活塞,会发现

    5. (5) b管内产生约8mL气体时,玻璃管a内产生约mL气体。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反应基本类型是。这一过程电能转变成了
    6. (6) 此过程中,粒子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 25.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室取用药品要节约,没有说明用量时,固体一般
    2. (2) 取用15mL蔗糖水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填序号)。

      A.5mL量筒B.10mL量筒C.20mL量筒D.胶头滴管E.玻璃棒

      若某同学量取液体时俯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读数为15mL,则所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应15mL(填“<”、“>”或“=”)。

    3. (3) 小白同学用托盘天平称取16.6g食盐,称量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这时应该____直至天平平衡(填序号)。
      A . 将游码向左移动 B . 在右盘加入少量食盐 C . 在左盘加入少量食盐 D . 将游码向右移动
    4. (4) 若小花同学同样称量16.6g食盐(若1g以内用游码),称量结束后与小白同学的食盐比较偏少了,可能造成食盐质量偏少的原因有____(填序号)。
      A . 药品和砝码放反了 B . 左右两盘均未放称量纸 C . 砝码缺损 D . 天平未调平,指针偏右便开始称量 E . 游码未归零时就调节天平至平衡便开始称量
  • 26. 运用你所学的知识将正确的编号填入题后的空格里。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了锈: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C.酒精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D.硫酸铜晶体加热后会变白:E.食品会腐烂变质:F.澄清石灰水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G.酒精常作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H.白云变成了雨滴降落到地面。

    1. (1) 上述描述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2. (2)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3. (3) 属于物理性质的有
    4. (4) 属于化学性质的有
    5. (5) 属于用途的有
  • 27. 某同学在实验室探究加热蓝色硫酸铜晶体是否会发生化学变化?

    【猜想与假设】1.发生物理变化:2.发生化学变化。

    【设计实验】

    1. (1) 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写出图中标号a仪器的名称:
    2. (2) 【进行实验】

      按正确操作向试管中加入药品,其操作方法是:先使试管,用把药品送至试管底部,再直立试管。

    3. (3) 将装有药品的试管按正确方式固定好(如图所示),点燃酒精灯加热,加热的方法是
    4. (4) 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蓝色晶体变成白色,

      【获得结论】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5. (5) 【反思评价】

      实验结束后,出现了试管破裂的现象,可能原因是(任写2条合理答案)

    6. (6) 硫酸铜晶体受热能分解是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