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炉桥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

更新时间:2022-12-22 浏览次数:29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事关国运民生。作为人口大国,我们必须增强风险意识,持之以恒地抓好和保障粮食安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做到两个“就是要让”。

    “就是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巩固粮食生产根基的举措,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建设高标准农田、落实粮食种植面积等举措。现在我国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自给率超过 100%,主粮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80%,让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加牢固。

    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 2021年,中央对粮食安全的重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由原来对行政  首长进行责任制考核变为党政同责考核,强化了党委对粮食安全的责任,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制。在保持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体制机制稳定的前提下,将党委责任事项纳入考核,做到“问责有度、奖励有方”,确保粮食的种植面积和产量。

    夯实农田基础设施。坚定不移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截至 2021年底,全国已完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022年将继续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显示,到2030年将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2.8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2万亿斤以上的粮食产能。通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巩固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还针对黑土耕地出现的“薄、瘦、硬”问题,实施土壤侵蚀治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肥沃耕作层培育等措施,到2030年将实施黑土耕地保护2.5亿亩。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我国耕地资源紧张,人均耕地面积不及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14亿人口主要靠19亿亩耕地养活,要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

    “就是要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

    十八大以来,中央围绕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保障种粮收益的政策举措,为粮食领域提供了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支持,让农民种粮有钱赚、得实惠,这是实现粮食安全的根本动力。

    强化种粮农民市场预期。关键在于“强化”粮价,以最低收购价为代表的价格支持政策是国家兜底粮价、保护农民合理收益的有效举措。最近几年国家适度提高最低收购价格,对小麦、稻谷市场价格形成利好支撑,兼顾了种粮收益与后续市场平稳运行的双重目标。要强化种粮农民市场预期,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此外,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引领粮食节本增效。通过测土配方、统防统治等手段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水肥一体化、智能化装备等先进技术提高生产能力,通过农机与农艺融合提高生产效率,多措并举推动技术集成、人工替代、集约经营,最终实现节本增效,强化种粮收益预期。

    加大种粮补贴力度。我国已建成了包含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生产者补贴、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补贴等在内的系统补贴体系。为推动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将粮食生产薄弱环节、丘陵山区特色农业生产急需的机具以及高端、复式、智能农机产品的补贴比例提高至 35%,将粮食烘干成套设施装备等纳入农机新产品补贴范围。2021年,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204.85亿元的基础上,中央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200亿元,相当于补贴幅度提高16.6%。2022年,中央再次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农资补贴300亿元,有效缓解因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测算,2012-2020年种植粮食为粮农带来净利润共计3121.3亿元。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地抓好粮食安全。

    (摘编自钟钰《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做到两个“就是要让”》)

    材料二:

    民以食为天,保障粮食安全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任何时候都不能松劲。

    保障粮食安全,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保障粮食产量的根本之策,也是端稳中国饭碗的长远之计。一直以来,我国将大量的资金以及人力智力投入农业科技当中。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到中国数以万计的农业科研工作者,他们都在默默用自己的辛勤付出让中国农业科技走向世界前沿,不被“卡脖子”。如今,有了世界领先的技术,还要善于利用市场“无形的手”,借力乡村振兴大势,做大做强农产品科技优势,大力发展科技农业、高效农业,只有这样,才能激发粮食安全的内生动力。

    保障粮食安全,要不断深化农业改革。改革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也是粮食安全的“催化剂”。当今世界,全球粮食总产量平均到每个人是足够的,但仍然有 10亿人口处于饥饿状态,归根到底是区域性缺粮造成的,也就是说某些国家和地区是缺乏配套粮食安全的农业机制的。那么,摆在中国面前的,是在总结推广以往好经验、好做法的同时,必须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勇做新时代农业改革的探路者、城乡融合的先行者、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如此才能于世界粮食安全的大变局中开辟发展的新天地,在创新中谋求高质量发展。

    保障粮食安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但是现实中总会有不良商贩为获取非法利益,挖空心思侵害粮农利益,打击粮农生产积极性,从而伤害粮食安全的最根本基石,这些不良商贩必须得到依法惩治。在推动乡村振兴的战略全局中,必须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尽可能降低粮农种植的各种风险,保障农民“粮丰收、钱到账”,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真正做到乡村振兴为了人民、乡村振兴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摘编自王万国《保障粮食安全绝不能松劲》)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巩固粮食生产根基的举措有助于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B . 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建设了9亿亩高标准农田,未来还将继续改造提升部分高标准农田。 C . 最近几年国家适度提高最低收购价格,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还多措并举,强化种粮收益预期。 D . 我国数以万计的农业科研工作者的辛勤付出让中国农业科技全面领先世界,不被“卡脖子”。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央对粮食安全非常重视,由原来对行政首长进行责任制考核变为对党委责任事项的考核。 B . 必须严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必须做到实至名归,所以耕地是我们保障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C . 当今世界很多区域缺粮,仍有10亿人口处于饥饿状态,目前全球粮食总产量也是不够吃的。 D . 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尽可能降低粮农种植的各种风险,依法惩治损害粮农利益的商贩。
    3. (3) 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抓好和保障粮食安全举措的一项是()
      A . 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高产稳产。 B . 进行种植结构调整,种植收益更高的经济作物,提高农民收入。 C .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将大量的资金以及人力投入农业科技中去。 D . 尽可能降低粮农种植的各种风险,保障农民“粮丰收、钱到账”。
    4. (4) 我国为什么必须持之以恒地抓好和保障粮食安全?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分析。
    5. (5) 就如何抓好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问题,两则材料阐述的举措有共同之处。请简要说明。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已经是旧历四月中旬了,上午四点过一刻,晓星才从慢慢地推移着的淡云里面消去,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

    “拆铺啦!起来!”穿着一身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像生气似的呼喊,“芦柴棒,去烧火!还躺着,猪猡!”

    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打呵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叫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

    那男人虎虎地在起得慢一点儿的“猪猡”身上踢了几脚,回转身来站在不满二尺阔的楼梯上面,向着楼上的另一群生物呼喊:

    “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山吗?”

    “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作了她的名字。

    这是杨树浦福临路东洋纱厂的工房。长方形的,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的工房区域,被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划成狭长的两块。像鸽子笼一般地分得均匀,每边八排,每排五户,一共八十户一楼一底的房屋,每间工房的楼上楼下,平均住着三十二三个“懒虫”和“猪猡”,所以,除了“带工”老板、老板娘、他们的家族亲戚和穿拷绸衣服的同一职务的打杂、请愿警之外,这工房区域的墙圈里面住着两千个左右衣服褴褛而专替别人制造衣料的“猪猡”。

    1.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 这些包身工都是年轻的姑娘,爱美、自尊本应是天性,然而在包身工制度的控制下,她们根本无法维持自己的生命,每天在死亡线上挣扎,性命都难保,更毫无自尊可言。 B . 写穿拷绸衣服的男子快速的连续动作,描写他踢人时用了“虎虎地”这个状语,十分逼真地表现了这个人的凶暴,语言十分简洁,但又形象鲜明。 C . “七尺”“十二尺”“十六七个”,表明了住宿条件的拥挤;“汗臭、粪臭和湿气”说明了环境的恶劣;“打呵欠”说明睡眠严重不足,身体极度疲劳;“蜂窝一般骚动”形象地写出了她们的惊惶恐惧。 D . “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作了她的名字”,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2. (2) “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忪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自来水龙头边挤满了人,用手捧些水来浇在脸上”描写了楼上的包身工起床后下楼的情形。这两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3. (3) “成人期女孩所共有的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作‘猪猡’的生物中间,已经很迟钝了。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会公然地在男人面前换衣服”写了包身工女性害羞感觉的迟钝,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
    4. (4) 在选文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包身工这个群体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僖公二十七年)冬,楚子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先轸曰:“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于是乎蒐于被庐,作三军 , 谋元帅。赵衰曰:“郤縠可。臣亟闻其言矣,说礼、乐而敦《》《书》。《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德、义,利之本也。《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君其试之。”

    晋侯始入而教其民,二年,欲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义,未安其居。”于是乎出定襄王,入务利民,民怀生矣,将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宣其用。”于是乎伐原以示之信。民易资者,不求丰焉,明征其辞。公曰:“可矣乎?”子犯曰:“民未知礼,未生其共。”于是乎大蒐以示之礼,作执秩以正其官。民听不惑,而后用之。出榖戍,释宋围,一战而霸,文之教也。

    (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围曹,门焉,多死。曹人尸城上,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谋曰称舍于墓师迁焉曹人凶惧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因其凶也而攻之。三月丙午,入曹。数之以其不用僖负羁,而乘轩者三百人也。且曰:“献状。”令无入僖负羁之宫而免其族,报施也。魏箄、颠颉怒曰:“劳之不图,报于何有!”爇僖负羁氏。魏箄伤于胸。公欲杀之,而爱其材。使问,且视之。病,将杀之。魏箄束胸见使者,曰:“以君之灵,不有宁也。”距跃三百,曲踊三百。乃舍之。杀颠颉以拘于师,立舟之价以为戎右。

    (节选自《左传•晋楚城濮之战》,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听舆人之谋曰/称舍于墓/师迁焉/曹人凶惧/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因其凶也而攻之/ B . 听舆人之/谋曰称舍于墓/师迁焉/曹人凶惧/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因其凶也而攻之/ C . 听舆人之谋曰/称舍于墓/师迁焉/曹人凶惧/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因其凶也而攻之/ D . 听舆人之/谋曰称舍于墓/师迁焉/曹人凶惧/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因其凶也而攻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诸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 B . “作三军”的“三军”指骑马打仗的前、中、后三军,与《论语•子罕》中“三军可夺帅也”的“三军”含义相同。 C . 《诗》,即《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浪漫主义风格诗歌总集,《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D . 城,文中是实指,指曹国的城墙;现在则主要是指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地方,通常也是周围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楚国与其他诸侯想要攻打宋国,面对宋国的求助,先轸认为晋国应报答宋国的施恩,救援宋国的患难,在诸侯中取得威望,奠定霸业。 B . 赵衰推荐郤縠做元帅,认为晋国可以听取郤縠的意见,明确考察郤縠的政绩,因为郤縠喜爱礼、乐,熟悉蕴藏道义的《诗》《书》典籍。 C . 晋文公想让百姓参与作战,但子犯认为应等到百姓听从指挥,明辨是非,服从命令而不疑惑,然后才能使用他们作战,成就霸业。 D . 魏箄、颠颉不满于晋文公对僖负羁的报答,便放火烧了僖负羁的房屋,因魏箄受伤,晋文公最后免除了对魏箄、颠额的惩罚。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

      ②公欲杀之,而爱其材。使问,且视之。

    5. (5) 根据选段内容,简要谈一谈晋文公为什么能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题盱眙军东南第一山二首(其一)

    杨万里

    第一山头第一亭,闻名未到负平生。

    不因王事略小出,那得高人同此行。

    万里中原青未了,半篙淮水碧无情。

    登临不觉风烟暮,肠断渔灯隔岸明。

    【注释】①盱眙:紧邻淮河,是南宋与金分界线上的重要城镇:东南第一山:盱眙境内的南山,被书法家米芾称为“第一山”,因此得名。②王事:指受朝命接待全国使臣,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十二月,杨万里奉派为金国贺正旦接伴使,此诗即作于北行途中。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诗歌以近似白话的语句起笔,却具有点题并唤起读者注意的作用,暗示这里的不平常。 B . 诗中化用杜甫诗“齐鲁青未了”一句,写中原景象的青翠无边,以此来反衬眼前淮水碧绿浅窄和冷漠无情。 C . 诗歌尾联颇具画面感,天色渐晚,暮霭重重,诗人浑然不觉,面对隔岸的渔火伤心断肠,让人回味。 D . 作者用语以白描、不避俚俗著名,诗中“不因”“小出”“那得”等词语浅近明白。
    2. (2) 为什么诗歌第二句写第一山“未到负平生”,而结尾登临后又感慨“肠断”?请结合全诗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在《<论语>十二章•子罕篇》中,孔子认为君子之道主要有三个方面,这三方面分别是
    2. (2) 在《六国论》中,苏洵说明虽然齐国没有贿赂秦国,却也随着五国的灭亡而灭亡,原因是:“ 。”唇亡齿寒,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3. (3) 中国古代君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常常根据个人喜恶而奖罚臣民,针对这一点,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向唐太宗建议:君王在向臣民施恩时应做到“ ”;而在动用惩罚时应做到“ ”,要赏罚得当。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共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代以后,中华民族苦难深重。( ), 1925年,毛泽东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现出他对祖国命运的忧虑和担当。不仅他关注世界的未来,也关注中国的前途,并把中国梦梦融入实现个人的伟大实践中。他壮怀激烈,立志改造中国社会,坚信人民群众一旦觉醒并汇入中国革命的历史潮流,将凝聚成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他终结了旧中国黑暗无边的噩梦,开启了新中国的好梦。

    回顾百年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持为人民谋福利、为国家谋发展、为民族谋复兴的宗旨, 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的壮丽史诗。

    1. (1)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繁花似锦

      蹉跎岁月

      义无反顾

      气贯长虹

      B . 锦绣壮美

      峥嵘岁月

      义无反顾

      气吞山河

      C . 锦绣壮美

      峥嵘岁月

      义不容辞

      气贯长虹

      D . 繁花似锦

      蹉跎岁月

      义不容辞

      气吞山河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不同阶层的国人关注世界 B . 面对中国社会的内忧外患 C . 世界革命运动正风起云涌 D . 无数仁人志士为救国牺牲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ㅤㅤ疫苗只能预防特异性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如13价肺炎疫苗无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EV71疫苗只能预防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①     ;同理,还有5价轮状病毒疫苗、9价HPV疫苗等。

    ㅤㅤ疫苗可保护绝大多数人避免发病。由于受种者个体差异、免疫应答功能等原因,②   。如有较小部分人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产生乙肝抗体或产生抗体滴度较低,无法检测出来。大量研究表明,接种疫苗后即使发病,相对于不接种疫苗者,其患病后的临床表现会轻很多。

    ㅤㅤ此外,与儿童相比,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感染各种疾病的风险更大,有的成年人,即使儿童时期接种过疫苗,抗体水平也可能会随年龄增长而降低。③       , 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乙肝疫苗等。成人疫苗需自费接种,“花小钱,防大病”,何乐而不为?

    1. (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否定词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本题共1题,共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初到美国的留学生,不知该如何做西红柿炒蛋,为了招待朋友,男孩发微信向母亲求助,隔着时差的大洋彼岸,父母二人大半夜爬起来争录视频教西红柿炒蛋。有一个小伙伴问中国和美国的时差是多少,男孩呆住了……

    无论距离远近,无论处境如何,总有这样两个人,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在你不知道的时候,不离不弃地陪着你,爱着你。犹如一面墙,给你依靠,你并不孤单。

    读完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