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9月...

更新时间:2022-12-24 浏览次数:47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伪托之书”,是古代文人以“托古传道”为旨而编辑撰写的书籍,其绝大部分属史书,因而伪书大多是伪史。伪史一词最早出自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史通》:“当晋宅江、淮,实膺正朔,嫉彼群雄,称为僭盗。故阮氏《七录》,以田、范、裴、段诸记,刘、石、符、姚等书,别创一名,题为《伪史》。”刘知几笔下的伪史就是在古代“尊古卑今、贵远贱近”的风气下,一些文人“假借他人之名以传其书”而伪造的史书。

    据《汉书·艺文志》载,早在先秦时期托古伪书就已有“儒家托于周公,农家托于神农,道家托于黄帝”的说法。纪昀在主持编修《四库提要》时,对伪书现象感慨道:“夫古书日亡而日少,淳风之书独愈远而愈增,其为术家依托,大概可见矣。”那些“托古传道”的伪书编撰者,大多是依托他人之名来传播自身思想,推介个人作品的。

    既然很多史书在彼时已经被厘定为伪史,为何又被存留下来并加以研究?今日看来原因似乎非常简单,即伪书还有一定的价值,很多伪书的学术思想价值、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还很高。仅以东晋时期的豫章内史梅赜所献孔安国的《古文尚书》为例,明末清初考据学大师阎若璩沉潜三十余年,从篇数、篇名、历法、典章制度、文字句读、地理沿革等方面对《古文尚书》进行了精细考证,得出此书乃后世假托古人而作的定论,使悬置学术史千百年来的疑案得以破解。但其后三百多年来,该书依旧在《尚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究其原委,就是伪造的《古文尚书》中的很多文字,辑录于东晋以前的一些史书典籍,而这些史书典籍到了阎若璩所处的明末清初时期,大多已经散佚失传了,所以伪造的《古文尚书》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再比如《四库全书总目》的编者经过缜密详尽的考辨,认为《海内十洲记》乃托名东方朔而撰,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伪书,但同时又指出该书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一定地位。再比如《四库全书总目》的编者认为《神异经》乃托名东方朔,《汉武故事》《汉武帝内传》系托名班固,这些伪书的文学价值一方面在于“词条丰蔚”“字句妍华”,足供采摭,增广见闻;另一方面在于它们是六朝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来的唐传奇、宋话本以及明清小说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事实上,我国历史上诸多伪书之所以是赝品,绝不是因为其所记述的内容是假的,而是由于作者或著作成书的年代不真实。诸如此类的伪书,如果厘清作者的真实情况或者成书的具体年代,那么是可以有选择地对其加以利用的。伪书的作者几乎都是饱读诗书的文人士子,如伪造《孔子家语》《孔丛子》和参与伪造《古文尚书》的三国魏人王肃,就是当时朝野所公认的饱学之士和知名经学家。而实践表明,无论是《孔子家语》《孔丛子》,还是《古文尚书》,这三部书均有较高的学术品位和史料价值,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儒学发展历程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我们应该认识到,伪书的意义和价值体现在诸多方面,按照章学诚的观点,一旦确定了伪书作伪的历史背景和具体年代,其思想价值、学术价值、文学价值、语言学价值、艺术价值、药学价值和史料价值等也就逐渐显露出来了。

    (摘编自刘金祥《古代“伪托之书”的价值》)

    1. (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伪书大多属于伪史,为古代文人的依托之作,即是古人以“托古传道”为旨而编写的书籍。 B . 纪昀举淳风的书离他的时代远反而增多的例子,说明有人托淳风的名来著书。 C . 虽然伪书是赝品,其作者或著作成书的年代不真实,但其记述内容都是真的。 D . 很多伪书中的内容虽与其所伪的时代不合,但我们通过这些史料,可了解伪书作者所处时代的思想和学术。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首段通过引用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史通》中的内容,为人们追溯了“伪史”一词的由来。 B . 第三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设问行文,观点明确,体现出作者清晰的论证思路,结构合理。 C . 第四段采用了举例论证,论证了如果考辨伪书作者身份或成书年代,就能更好地挖掘伪书的价值。 D . 文章在介绍伪书的历史和目的的基础上,强调了伪书存留的意义和价值,论述重点明确。
    3. (3) 下列选项,不能选作原文最后一段论据的一项是(   )
      A . 《银海精微》虽伪,然托医药大家孙思邈之名而获流传,却能“辨析诸症颇为明析”“其法补泻兼施,寒温互用,亦无偏主一格之弊。” B . 《四库全书总目》的编者在考辨伪书时,认为《子华子》“其书理致肤近,而持论不甚诡于道,文字亦春容雅则,至宋世一时盛传”。 C . 刘炫《鲁史记》今不传。“炫经术冠绝,史笔或非其任,而博学强识,时莫与伦。且隋世古书存者尚伙,炫所采录,必多可补前史之缺。惜亡从见之矣。” D . 胡应麟认为伪书要注意:“核之《七略》,以观其源;核之群志,以观其绪;核之并世之言,以观其称;核之异世之言,以观其述”。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宇宙中有两类天体:一类是发光的天体;另一类虽然不发光却可以反射或吸收光。但是人们发现,还有一类很诡异的物质暗藏在宇宙中。它不发光又绝对透明,在任何环境下都无法看到却又有质量的物质,被称为暗物质,即暗藏在宇宙中的物质。

    当然,这里说的“光”不是仅指可见光,而是包括几乎所有波段的“光”;这里说的“看”也不仅仅是用人的眼睛看,它包括了所有形式的现代望远镜或探测器的观察。

    由物理规律可知:任何物体的温度都不可能低于热力学温标的零度;任何高于热力学温标零度的物体都一定会有电磁波辐射发出。这两点告诉我们,宇宙中的任何物质都会有电磁波辐射。因此,只要我们能灵敏地测量到所有波段的辐射光,宇宙中的任何物质都逃不出我们的观察。图(a)给出不同温度的天体所发出的光波波长及其对应的亮度。图(b)给出不同天体所辐射电磁波的波长与其相应亮度。不难看出,尘埃、恒星及黑洞,无一不在我们所能观察到的波长范围内。可以说,任何波段的“光”均逃不过人类的“火眼金睛”,人类已经可以全波段全方位地观察整个宇宙。

    ①参宿五星    ②太阳    ③热尘埃    ④冷尘埃    ⑤宇宙微波

    然而不幸的是,诡异的暗物质既不发出任何波段的电磁波,也不和任何波段的光发生作用。暗物质是用任何波段的探测器或望远镜都无法观察到的物质。构成暗物质的基础粒子应该是暗物质粒子,大量暗物质聚集也可能形成暗物质天体。

    (摘编自李金《寻找缺失的宇宙——暗物质》)

    材料二:

    国际暗能量调查项目团队的科学家利用弱引力透镜工具,分析了约1亿个星系的形状和光的图像,绘制出一份覆盖南半球1/4天空的地图。这是迄今为止用这一方法获得的最大的暗物质地图,可以帮助人们对这一看不见的神秘物质“按图索骥”。

    在广袤的宇宙中,我们熟知的普通物质仅占宇宙物质的15%,其余85%都是神秘莫测的暗物质。上世纪40年代,科学家在大量奇特宇宙现象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提出了宇宙中可能暗藏有大量“看不见”却能通过引力作用被感知的暗物质。经过多年探测和研究,人们已较为准确地估算出了暗物质的总量和占比,知道它在宇宙中无处不在。

    暗物质之所以“暗”,是因为其既不发出任何波段的光,也不和任何波段的光发生作用,用任何探测器或望远镜都无法直接观察到。目前暗物质的存在还是一种假设,但它可以解释绝大部分观测事实,基于这一假设前提下的结构形成理论也能解释大部分星系观测数据。不过,人们对于暗物质的本质属性,比如基于何种基本粒子、质量为多少等依然未知。

    (摘编自《暗物质地图中的宇宙奥秘》)

    材料三:

    近日,全球最大的暗物质探测器发布了首个探测结果。该探测器名为LUX-ZEPLIN(LZ),LZ由一个巨大的钛罐组成,里面满载10吨极纯的液态氙。为了保护氙免受非暗物质的粒子和辐射影响,钛罐被设置在一个纯净水箱内,并被埋在超过地下1公里深的古老金矿中。

    “LZ的中心是地球上最纯净的地方,可能也是太阳系中最纯净的地方。”LZ团队成员、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ChamkaurGhag表示,在这个星球上没有其他空间是无辐射和尘埃的。今年4月结束的为期3个半月的测试表明,LZ可能是迄今最敏感的探测器。然而,无论灵敏度如何,3个月的时间都不足以找到暗物质。“这是一件非同寻常的事,目前虽然一无所获,但几年后,我们可能会开辟新的物理前景。”Ghag说。

    (摘编自《全球最大暗物质探测器“小试牛刀”》)

    1. (1) 下列对于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暗物质是暗藏在宇宙之中的物质,它不发出任何波段的“光”,所有形式的现代望远镜或探测器都“看”不到它。 B . 参宿五星、太阳、尘埃、宇宙微波等不同温度的天体,在过了相应的临界点后,亮度都随着波长的增加而降低。 C . 虽然波长、亮度有所不同,但宇宙中的尘埃、恒星、黑洞都会辐射电磁波,这就使它们能够被我们观察到。 D . 由物理规律可知,物质都有电磁波辐射,人类已可全波段全方位观察整个宇宙,但对已经形成的暗物质天体无能为力。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宇宙中有发光的、不发光但能反射或吸收光的天体,也存在不发光也不具有质量且和任何波段的光不发生作用的物质。 B . 暗物质虽然无法被看见,但人们已经较为准确地估算出了暗物质的总量和占比情况,并绘制出整个宇宙的暗物质地图。 C . 尽管暗物质的存在还是一种假设,人们对于暗物质的本质属性也处于未知状态,但用暗物质可以解释绝大部分观测事实。 D . LZ探测器的中心是地球上最纯净的地方,是没有辐射和尘埃的,这一属性使LZ成为迄今最敏感的暗物质探测器。
    3. (3) 为什么说探测暗物质是非同寻常的事?这对我们有何启发意义?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北中国

    萧红

    一早晨起来就落着清雪。在一个灰色的大门洞里,有两个戴着大皮帽子的人,在那里响着大锯。

    “扔,扔,扔,扔……”好像唱着歌似的。

    不远就有一段树林,沿大道的两旁长着。说是养了一百来年的大树,从祖宗那里继承下来的。将来还要传给第二代、第三代儿孙,最好是永远留传下去,好来证明这门第的久远和光荣。

    可是,今年却是这树林的主人自己发的号令,用大锯锯着。

    树上的喜鹊窝,新的旧的有许多。树一被伐倒,喜鹊窝也跟着覆到地上,有的跌破了,有的则整个的滚下来,就坐在那亮晶晶的雪上。

    一百多棵榆树,现在没几棵了。

    上房的门喀喀的响着就开了,老管事的手里拿着一个信封,从台阶上下来,怀怀疑疑,把嘴唇咬着。那两个拉锯的,一看这情景就知道大先生又在里边闹了。

    老管事的走进大门洞,把信封拿给他们两个细看。他们都不识字,老管事的也不识字。不过他闭着眼睛也可以背得出来,这样的信,他的主人从生了病的那天就写,一天或是两封三封,或是三封五封。已经写了三个月了。

    老管事的把信封头朝下、脚朝上的倒念着:

    中华抗日英雄

    耿振华吾儿收

    父字

    全念对了,中间写在红绶上的那一行,他只念了“耿振华收”。一个拉锯的,连忙补添着说:“耿振华吾儿收。”

    清雪还照旧的下着,两个拉锯的,又在那里唰唰的工作起来。这样好的木头那里去找去!现在锯了,毁了,劈了烧火了。好像他们自己的命运一样,看了未免有几分悲哀。

    “百多棵树,耿大先生想儿子想疯了。”

    大少爷一走,开初耿大先生不表示什么意见。他想过了一些时候,就会回来的。自己年轻时,也是那样。孙中山先生革命的时候,还偷偷的加入了革命党呢。只希望他在外边碰了钉子就回来了。

    儿子的母亲,一哭哭了三四天,说儿子走的三四天前,她就看出孩子有点不对。眼泡是红的,一定是不忍心走,哭过了的,还有他问过母亲一句话,他说:

    “妈,弟弟他们每天应该给两个钟头念中国书。尽念日本书,将来连中国字都不认识了,等哪天咱们把日本人打跑了,还满口日本话,那该多么耻辱。”

    妈就说:“什么时候会打跑日本?”

    儿子说:“我就要去打日本去了……”

    这不明明跟母亲露一个话风吗?可惜当时她不明白,现在她越想越后悔。

    儿子一去就是三年,只是到了上海时,有过两封信。以后就音信皆无了。传说就在上海的抗日部队里,当了兵。后来,又说他早就不在上海了,在陕西八路军里边工作。

    母亲在这三年中,会说东忘西的,无所因由似的说哭就哭。

    可是耿大先生则不然,关于儿子,他一字不提。只是夜里不睡觉,静静的坐着,往往一坐坐个通宵。

    他夜里坐了三年,竟把头发坐白了。

    大少爷一走,全家都散心了。院墙倒了,用一排麦秆附上;房子漏了雨,拿一块砖头压上。一切的光辉生气随着大少爷的出走失去了。

    现在耿大先生早已经病了,有的时候清醒,有的时候则昏昏沉沉的睡着。

    今年阴历十二月里,他听到儿子大概是死了的消息。这消息是儿子从前的一个同学那里传出来的。

    耿大先生拿起这些日子所有的报纸,看了半夜。直到鸡叫天明,他枕着那些报纸,忽然做了一梦。在梦中,他的儿子并没有死,而是做了抗日英雄,带着千军万马,从中国杀向“满洲国”来了。

    耿大先生一梦醒来,从此就病了。

    清醒的时候,他就指挥着伐树。

    “伐呀,不伐白不伐。”

    把树木都锯成短段。

    “烧啊!不烧白不烧,留着也是小日本的。”

    等他昏迷的时候,他就要笔要墨写信。

    只要客人来了,他就说:“你等一等,给我带一封信去。”

    家里的人,觉得这是一种可怕的情形。若是来了日本客人,他也把那抗日英雄的信托日本人带去,可就糟了。

    所以自从他一发了病,也就被幽禁起来,把他放在花园角上那凉亭子里去了。那花园里素常没有人来,一到了冬天,满园子都是白雪。凉亭里边生了一个炭火盆,他寂寞的时候,就往炭火盆上加炭。

    有一天,厨子给老爷送饭的时候,一开门,满屋子的蓝烟。往地上一看,耿大先生就在火盆旁边卧着,一只手按着自己的胸口,好像是在睡觉,又好像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出来似的。

    耿大先生死了。

    1941.3.26

    (有删改)

    文本二:

    好的作家在具体的文学创造中,会采用很多策略加强时空叙事的张力和粘合力,使叙事中的时间进程和空间拓展趋于复杂化,丰富文本的审美意蕴,萧红的小说擅于在单一故事情节发展中蕴涵隐性情节,把时代风云变化的隐性情节隐藏在具体平实的小人物日常生活遭遇的表层情节发展中,让表层情节和隐性情节相互渗透,一方面可以更完整地理解表层情节进程中不能得到很好解释的某些因素,另一方面也丰富和拓宽了小说风云变化的时代背景,这样处理不仅能够揭示时代特征,还能巧妙地展现人物的心路历程和作家的主观意图。

    (摘编自楚金波《论萧红短篇小说的时空叙事策略》)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展现了侵略者占领之下的单调压抑的日常生活图景,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B . 小说写耿少爷离家之后家中环境日益破败、人心散了,预示着家庭最终败落的命运和耿大先生的悲剧结局。 C . 从“一字不提”,希望他“碰了钉子”,到称儿子为“抗日英雄”,这体现了耿大先生对儿子前后矛盾的态度。 D . 耿大先生年青时也参加过革命党,小说以此关联两代人的青春,展现了不同时期下青年同样的担当精神。
    2. (2) 小说中“树”多次出现,富有意味。请分析这样写的用意。
    3. (3) 请根据文本二,从表层情节和隐性情节相互渗透的角度,对画线处耿振华母子的对话进行分析。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易曰:“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又曰:“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夫明王之施德而下下也,将怀远而致近也。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

    春秋之时,天子微弱,诸侯力政,皆叛不朝;众暴寡,强劫弱,南夷与北狄交侵,中国之不绝若线。桓公于是用管仲、鲍叔、隰朋、宾胥无、宁戚,三存亡国 , 尊周室,霸诸侯。晋文公用咎犯、先轸、阳处父,强中国,败强楚,合诸侯,朝天子,以显周室。郑僖公富有千乘之国,贵为诸侯,治义不顺人心,而取弑于臣者,不先得贤也。

    伯牙子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已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已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讎之;怨儺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明镜所以昭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

    (节选自《说苑·尊贤》)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 B . 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 C . 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 D . 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怀远而致近”与“致万乘之势”《过秦论》)两句中的 “致”字含义不同。 B . “不绝若线”与“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两句中的 “绝”字含义不同。 C . “三存亡国”与“枉用相存”(《短歌行》)两句中的“存”字含义相同。 D . “不务袭迹”与“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两句中的“务”字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君王想流芳后世,一定要尊重贤土。朝廷没有贤士,就像渡江海的人没有船只,去往远方的人没有车马,贤士是想要称霸成王的人的依靠。 B . 春秋时期,天子的权力微弱,诸侯的势力强大,国家濒于灭亡,齐桓公、晋文公均任用贤士,使自己的实力强大,并尊奉周天子。 C . 钟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钟子期死后,伯牙为之摔琴绝弦。文章以此为例,论证了贤士往往也像这样曲高和寡,让人难以接近。 D . 子路向孔子讨教治理国家的方法,孔子认为,治理国家在于尊重并任用贤能的人和轻视罢免没有才能的人。
    4. (4) 翻译文中画线句。

      ①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

      ②贤者知其不已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已而雠之。

  • 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病后登快哉亭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释】①《吕氏春秋·本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朱弦:这里指琴。②《晋书·阮籍传》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③快哉亭:位于彭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被贬徐州病后所作。④黄华:菊花。

    1. (1)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黄诗首联“倚晚晴”三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情态,也为下句的描写做了铺垫。 B . 黄诗尾联以眼前“归船”“白鸥”之景呼应首句,顺势作结,意味隽永,让人想象无穷。 C . 贺诗首联以“鸣蝉”起兴,“得意”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欣羡之情。 D . 贺诗尾联“秋风发上生”意指鬓发斑白,把秋风与白色勾连,用语新奇,不落俗套。
    2. (2) 同样登高望远,贺诗的颈联和黄诗的颔联在意境营造和情感表达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屈原在《离骚》中诉说自己曾因佩带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的表示“”。
    2. (2) 中国古典建筑往往依地形而建,设计精巧。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就留下了“”的记载。
    3. (3) 陆游在《游山西村》中,用“”两句,描写了庆典将近,音乐不断的热闹景象,也反映了当时纯朴的民风。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有努力的人都值得尊重。今年高考的报名人数达到1193万的规模,而在这一千多万人中,大约只有40%的人能上本科。如果想要上顶尖学校,就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一群出身普通、缺乏资源支持的小镇青年脱颖而出,在①      中挤过独木桥,和所谓的“优胜者”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这难道不值得我们保持敬意吗?

    更②      的是,为了同一个目标,他们不仅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而且还具备更乐观的心态、更坚韧的奋斗精神。因为生活环境等种种因素限制,“小镇做题家”身上或许会呈现出一些短板,但在发现理想和现实的落差之后,大多数人都只是通过“小镇做题家”自我宽慰,他们没有陷入情绪陷阱,没有③      , 而是选择收拾行囊、重新出发,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尊重吗?

    “小镇做题家”背后是这样一群中国人,他们坚信“奋斗改变命运”,他们选择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们绝对不是“没有能力空会做题的书呆子”,而是一个个具体的奋斗者,进取者、实干者。

    1. (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第三段指称“小镇做题家”时,使用的都是第三人称“他们”,如果换成第二人称“你们”,表达效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简要说明。
  • 8.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1683年,牛津大学阿斯莫林博物馆向公众开放,标志着现代博物馆的诞生。博物馆发展至今,其功能在收藏、研究的基础上,①。博物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其三大功能中,收藏是基础和前提,②,教育是目的和结果。“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以博物馆为窗口和媒介,能实现研究成果从专业小众向普通大众的转化,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进而实现文明互鉴,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是博物馆强国建设的核心要义之一。

    博物馆作为收藏、保护和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见证物的机构,其教育功能的发挥,③,辅助以讲座、讲解等形式。新近出现的博物馆研学,也存在“游”“学”割裂、资源供需结构矛盾、各方主体磨合不够等问题。可以深度贯彻馆校合作,针对不同学龄,开发和推广兼具知识性、趣味性、体验性的系列博物馆研学课程。在多次实践教学的基础上,评估研学效果,完善课程内容、改进研学方式,并以此汇编出版教案,将课程向更大范围推广。同时,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适当引进市场机制,推广非学历教育研学,形成体制与市场双轨运行,满足多元、定制化需求,实现博物馆教育向深度发展。

    (摘编自《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光明日报》2021年5月28日)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项任务都有一个最佳的压力水平,取得的成绩与压力水平之间呈倒U形曲线关系:当压力水平由低向上变化时,成绩会有所提高,直至达到最佳压力水平;而如果压力水平再进一步提高,成绩则会下降。完成任何一项任务都必须遵循这一规律,以合适的兴奋度取得最佳的唤醒水平。有人将此称为“倒U形假说”。

    良性的压力会驱使人们工作更加卖力,把事情做得更好。而无论是负面压力还是压力过重都会带来不良影响,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疾病。只有一个人若长期处于压力和压力过重之下,他的身体最终会因无力招架而崩溃的后果。他可能会患上冠状动脉心脏病、高血压等生理疾病,或者抑郁症和焦虑等心理疾病。同时,过重压力还有可能导致个体行为的改变,如酗酒或服用镇定剂。

    1.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2. (2) 网球运动员常胜希望自己是赛场的“常胜将军”,请你根据“倒U形假说”原理为他设计一条取胜秘诀。不超过50字。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假如航班从北京飞往广州,那你觉得这班飞机有多长时间是行驶在航线上的呢?正确答案是:从来没有。如果你坐在靠窗的位置,只要扫视一下机翼边缘,便能观察到副翼的躁动——副翼就是用来不断修正航线的。自动驾驶系统每秒钟都会数千次计算飞机实际航线和预设航线间的偏差,然后将校正的指令传导到副翼。

    人生同飞机航行一样,需要预设,更需要不断调整。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