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渭南市渭南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

更新时间:2022-12-09 浏览次数:38 类型:月考试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②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③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1. (1) 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 B . 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C . 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D . 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2. (2) 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B . 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C . 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 D . 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曾被广泛传唱。 B . 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C . 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看得很珍贵的。 D . 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们推崇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46分)
  •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陶潜,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邪!”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潜不解音律,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宋本《陶潜集》,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 B .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 C .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 D .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人起名取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或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或名与字所取文字的含义正好相反相对,如“潜”与“渊”就是相近的关系。 B . 祭酒是州刺史的帮手,是掌管兵戎、治安、田租、户口、祭祀、农桑、水利、兵器等事务的官职,是举足轻重的要职。 C . 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是维护皇权的有力手段,用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 D . 督邮是督邮书掾、督邮曹掾的简称,是古代掌管邮政事务的官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 . 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和彭泽令等职。 C . 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 D . 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每次喝到酣畅之处,便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译文:

      ②潜不解音律,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译文:

  •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①这首诗是王维仕途失意,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次年王维即在张九龄的荐举下结束隐居,出任右拾遗。②长薄:绵延的草木丛。③闭关:佛家闭门静修。

    1. (1) 请简要分析颔联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2) 本诗的前两联、颈联、尾联,所透露出来的情感有着细微的不同,请简要分析。
  • 4. 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1) 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2. (2) 《滕王阁序》中作者用“。”写出了秋水秋空秋景的水天相接、浑然天成。
    3. (3) 《逍遥游》中用夸张的手法写鹏的脊背很宽很广的句子是 “

       ”。

    4. (4) 李密《陈情表》中开头用“”概括自己坎坷命运。
    5. (5) 杜甫《蜀相》中的“。”以高度凝练、精辟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6. (6) 《书愤》中描述陆游青壮年时期的战斗生活的句子是:“

       ”。

    7. (7) 《夜归鹿门歌》中,写世人回村,诗人却离家归鹿门,在两种归途中,表露诗人的隐逸自得志趣的句子是:“”。
    8. (8) 在《一剪梅》中,作者由己及彼体现两人心心相印的句子是“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逍遥游

    聂鑫森

    江南大学是一所老资格的大学,中文系又是江南大学的名系。中文系之所以声名赫赫,是因为有一批久负盛名的老教授,在许多专业上可以说是一言九鼎,领风气之先。

    贺先生即是其中的一位。他的专长是古籍校勘与论证,最为人所钦服的是《庄子》研究,写过许多振聋发聩的专著。他字“散木”,也是取自《庄子》书中,自谦为无用之材,但“不材”即可免遭斤斧之苦而尽天年。

    贺先生的样子,尤其是五十岁以后,极似一棵瘦矮枯黄的杂树,一点儿也不起眼。他的个子也就一米六高,背有些弯,平头,脸色蜡黄,唇上蓄两撇八字胡,说话时露出两颗大门牙。他喜欢着青色的衣裤,加上布鞋布袜,乍一看,俨然一乡下农民。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中文系的办公楼,立在校园东南角的一个小庭院里,是彼此相连的双层木结构小楼,飞檐翘角,古色古香。有一天黄昏,不知何故,起火了,电铃骤响,让所有的教职员迅速撤离。贺先生当时正在办公室撰写讲义,同室的年轻教师陶淘慌忙丢下手中的书,往门外奔去。陶淘是教现代文学的,自己也写小说,在文坛已有相当的知名度。

    贺先生一声大喝:“你跑什么?如果我跑,是因为我死了,就不再有人能这么好地讲《庄子》了。”

    陶淘连忙恭敬地侧立门边,说:“贺先生,您请!”

    事后,贺先生对陶淘说:“我让你等一下,是想提醒你,什么事都不必慌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陶淘说:“是,是。”

    “文化大革命”说来就来了。

    贺先生很快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红卫兵小将隔三差五地拉着他去游街批斗。他被戴上一顶很高很尖的纸做的帽子,胸前挂着一块黑牌,上写“打倒反动学术权威贺圣臣”,手里提着一面铜锣。他没有一点沮丧之色,从容地走着,锣声响得有板有眼。

    他的几个同辈人,有的受不了这种侮辱,自杀了;有的吓得旧病复发,住了院。他对他的老伴儿和儿女说:“我不会自杀,也不会因病而逝,我还有几本书要写,我不能让天下人有憾事。”

    后来,贺先生又被遣送去了“五七干校”,以体力劳动来改造他的思想。和他同居一室的是陶淘。这一老一少的任务是喂猪,不是关着喂,而是赶着猪野牧。他们两个人共一口锅吃饭,俨然父子。

    陶淘的情绪越来越坏。

    有一天出门牧猪时,陶淘说身体不舒服,想休息半天。

    贺先生说:“好吧。”

    贺先生把猪赶到不远处的山坡上,让猪自去嚼草。他坐在树下,想他的《庄子》大义。坐了一阵,觉得陶淘的举动有些异常,慌忙往回赶。

    推开门,陶淘在矮屋的梁上上吊了。

    贺先生忙把被子垫在地上,搬来凳子,站上去,用镰刀砍断绳子。陶淘跌落在被子上。

    贺先生寻出一截儿艾条,在煤灶上引燃,然后灸陶淘的“人中”穴。

    过了一会儿,陶淘醒来了。

    “贺先生,您不该救我!”

    贺先生说:“我已至花甲,尚不想死,何况你!我的《庄子》研究,想收个关门弟子,你愿不愿意?”

    陶淘哭了,说:“我愿受教于先生。”

    此后,贺先生开始系统地向陶淘讲述《庄子》。没有书,没有讲义,那书和讲义全装在贺先生的肚子里。贺先生先背出原文,再逐字逐句地细细讲评,滔滔不绝,神完气足。《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伴随着日历,一篇一篇讲过去。

    贺先生讲课时,喜欢闭着眼睛,讲到他自认为得意的地方,便睁开眼问:“陶淘兄,你认为如何?”陶淘慌忙站起来,毕恭毕敬地说:“学生心悦诚服,确为高见!”

    陶淘觉得日子短了,生活有意思了,眼前常出现幻觉:贺先生就像那自由自在的鲲鹏,扶摇直上,“其翼若垂天之云”,自由自在,不以环境险恶为念,堪为自己人生的楷模。

    世道终于清明了。

    陶淘一边工作,一边当了贺先生的研究生和助手。在他的协助下,贺先生完成了几部关于《庄子》研究的重要著作。贺先生说:“陶淘,我也该走了,我的肝癌居然拖过了这么多年,实为奇迹。庄子说,生为附赘悬疣,死为决疣溃痈。我现在把该做的事做完了,写完了书,还有了你这个传人,此生无憾。”

    几天后,贺先生安详地去了,享年七十有二。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以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向人们讲述主人公贺先生的故事,却先写一所大学,然后再引出人物、名字、专长等,在情节安排上略显拖沓。 B . 文中有多处文言的表达,这不但使文章在短小的篇幅内具有很大的容量,而且使得文章语言典雅,充溢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C . 陶淘贯穿文章始终,是贺先生故事的见证者,是文章的线索,他在生活、工作中都和贺先生形成了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贺先生的品质。 D . 作者把贺先生放到一个特殊的社会背景——“文化大革命”,通过特定的历史情境和残酷的生活条件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文化大革命”的强烈批判和对现实生活态度的思考。
    2. (2) 请概括贺先生的形象特征,并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3. (3) 陶淘这个人物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4. (4) 这篇小说为什么以“逍遥游”为题?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 6.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如今痛苦的高考历程早已成为回忆,但是我在短短的高考历程中,经历了人生的大喜大悲,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每个人的命运其实都是握在自己手里的,偶然的失利并不是一切的终结。 B . 王勃在滕王阁盛会上,当众挥笔而书,率尔成章 , 于是《滕王阁序》喷薄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熠熠生辉。 C . 钟鸣鼎食的巨室不是像荣国府那样靠着先祖庇荫而碌碌无为地寄生,恰恰是天天靠着不断地创业实现着巨大的资金积累和财富滚动。 D . 销售数量的增长掩饰不了彩管产业日薄西山的尴尬局面,由于主要品种价格降低幅度较大,导致该公司净利润下跌严重,彩虹电子去年亏损2843万元人民币。
  • 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中国男足奇迹般地获得了2018年世界杯亚洲区12强赛资格,这是他们时隔14年,继2002年之后再度进入世预赛亚洲区最后阶段的比赛。 B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布了我国首台具有体验交互功能的美女机器人“佳佳”,不仅有和常人一般逼真的面庞,还能像真人一样和普通人交流。 C . 漫游费被人形象地称为“化石费用”,就在于其是20年前2G时代的产物,可如今早已是4G时代,收取漫游费,道理上是很难说得通的。 D . “互联网+创业创新”,就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引导和推动全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 8.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中国的餐饮行业集中度非常低,至今没有一家像麦当劳一样一统天下的企业。研究者认为,                 。首先,中餐传统餐食难以标准化。不能标准化,就不能工业化,不能工业化,餐饮企业也就无法规模化经营。其次,中餐餐饮受限于时间和空间。中餐馆一天只有3小时能创造价值。

    A . 中国餐饮业应该学习、吸收西方餐饮文化中的精华 B . 是中餐餐食的特征和传统经营模式制约了行业发展 C . 中国餐饮行业不具备国外餐饮行业先进的经营理念 D . 中国人不愿改变传统的饮食习惯,阻碍了行业发展
  • 9. 请参照下面语段中画横线的部分,另选两位我国古代诗人及其名句,仿写句子。要求结构一致。

    生活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陶渊明说,生活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

五、写作(60分)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近,某一家护理院别出心裁地推出了“奖孝金”管理制度。这项制度规定,子女两个月内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超过30次,就可获200元现金抵用券,两个月内子女看望老人累计超过20次,给予100元“奖孝金”;两个月内子女看望老人累计超过10次,给予50元“奖孝金”。

    实施前,38人每天去看望老人,137人每月看望两次,126人每月看望一次,134人两月看望一次,77人一次都不去。

    实施后,129人两个月内看望老人超30次,38人超20次,60人超10次。

    针对这一现象,请以高远同学的身份向全校同学做一次演讲,谈谈你对该问题的认识和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