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恩施市四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

更新时间:2022-12-06 浏览次数:41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 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 B . 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8℃ C . 人体的密度约为1.0×103kg/m3 D . 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8dm
  • 2. 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的描述属于升华的是(   )
    A . 春天,冰雪消融 B . 夏天,清晨的甘露 C . 严冬,冰雕逐渐变小 D . 秋天,枝头挂满白霜
  • 3.

    如图所示,将烧杯中的水加热到沸腾后再继续加热,则试管中的水(  )

     

    A . 一定沸腾 B . 一定不沸腾 C . 下部沸腾,上部不沸腾 D . 开始不沸腾,过一会儿也沸腾了
  • 4. 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t=9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 . 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 . 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D . 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 5. 目前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面,因为氟利昂既容易汽化也容易液化。有关这种电冰箱工作过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氟利昂进入冷冻室管子里迅速液化、吸热 B . 氟利昂进入冷冻室管子里迅速汽化、放热 C . 氟利昂被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后会液化、放热 D . 氟利昂被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后会汽化、放热
  • 6. 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测木块长度 B . 测木块质量 C . 测液体温度 D . 测液体体积
  • 7. (2016八上·高台期中) 关于对密度公式ρ= 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某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 . 某种物质的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C .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是在数值上等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D . 单位质量某种物质的体积越大,密度越大
  • 8. (2019八上·凤县期中) 有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质量之比是2:3,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   )
    A . 2:3 B . 3:2 C . 1:1 D . 以上答案都不对
  • 9. (2016八上·高台期中) 运动会发奖用的金、银、铜制成的体积、图案及形状完全相同的奖牌,其中奖牌质量最大的是(ρ>ρ>ρ)(   )
    A . 金牌 B . 银牌 C . 铜牌 D . 无法确定
  • 10. a、b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物质的密度是2.0×103 kg/m3 B . b物质的密度是2.0×103 kg/m3 C . b物质的密度是a的2倍 D . a物质的密度是b的2倍
二、填空题
  • 11. 下列常见物理现象各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A.严冬玻璃窗上结有冰花

    B.秋天早晨草叶上挂满露珠

    C.炎夏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就干

    D.铸造车间里铁水铸成零件

  • 12. 我国民间有句谚语叫“霜前冷、雪后寒”,说明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现象而形成的,而雪在成水时需要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使气温迅速降低(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 13. (2017八上·仙游期中) 今年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严重干旱,为减缓旱情某部空军出动飞机在云层中播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实施人工降雨,靠干冰的 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水滴增大,冰晶增多,形成降雨,其中冰晶在下落过程中 成水(以上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 14. (2016八上·高台期中) 某同学对同一物体长度五次测量记录是:17.82cm,17.83cm,17.81cm,17.28cm,17.81cm,这五次测量记录中有一次记错了,是,被测物体的最终长度应记为 cm,该同学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15. (2016八上·青山期中) 某同学在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前,他首先应将游码拨到,然后发现天平的指针出现如图所示的情况,此时他应该进行的操作是.若他称量时,把物体放到了右盘,砝码放到了左盘,并且调节游码至标尺的中间某一位置使天平平衡,他测量的质量和真实质量相比.(偏大/一样/偏小)

  • 16. 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情况如图所示,则甲容器中装的是,乙容器中装的是.(ρ酒精

  • 17. 一块小石头先后浸没在装满水的杯子中和装满另一液体的杯子中,溢出水的质量与溢出液体的质量之比为5:4,则另一液体的密度为kg/m3
  • 18. 如图所示,甲图温度计的示数是 ℃,乙温度计的示数是 ℃。

  • 19. 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为 cm。

三、实验题
  • 20. 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凝固曲线,由曲线可知:

    1. (1) 该物质的凝固点为℃;
    2. (2) 该物质凝固过程经历的时间是min;
    3. (3) 在0~2min该物质处于态;
    4. (4) AB,BC,CD三个过程中,过程中温度不变。
  • 21. (2020八上·金昌期中) 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个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中的(a)、(b)所示。

    1. (1) 则图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实验小组还得到下列数据(见下表):

      时间(min)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温度(℃)

      95

      96

      97

      98

      98

      98

      95

      98

      98

      98

    2. (2) 从记录的数据看,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是第min时的数据;
    3. (3) 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此时水沸腾的温度是℃(所用的温度计是准确的),可以看出当时的大气压要比一个标准大气压(选填“大”、“小”或“相同”)。
    4. (4) 端午节,小施和小李帮妈妈煮粽子。煮粽子的水烧开后,小施认为要继续将火烧得很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这样会很快将粽子煮熟。小李则认为,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同样能很快将粽子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你的理由是什么?
  • 22. 测定物质石块密度的实验中:

    1. (1) 使用托盘天平时,应先把天平放在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此时,如果天平不平衡,应调节横梁右端的,使指针指在分度标牌的
    2. (2)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石块的质量,把石块放在天平的盘,当天平平衡时所用的砝码和游码所在的位置如图c所示,则石块的质量是g;
    3. (3) 把石块放入如图a所示量筒,水面所到达位置如图b所示,则石块的体积为cm3
    4. (4) 石块的密度是kg/m3
    5. (5) 该实验应该先测量石块的。(体积/质量/密度)
四、综合题
  • 2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在出版行业,通常用“克重”来表示纸张的厚薄。例如,有些图书所用的纸张克重为60g。实际上,这种表示纸张厚薄的方法与密度的知识是相关的:由于纸张的厚薄是均匀的,所以我们无需测算其单位体积的质量,只需知道它单位面积的质量即可。单位面积的质量叫做物质的“面密度”。

    国家标准规定以A0、A1、A2、B1、B2等标记来表示纸张幅面规格。其中A1纸张尺寸是841mm×594mm,A2纸张尺寸是594mm×420mm。同样,对粗细均匀的线形材料,我们也常常只考虑其单位长度的质量,单位长度的质量叫做物质的“线密度”。

    1. (1) 有些图书所用的纸张克重为60g,其“面密度”记作 ______(单选)。
      A . 60g B . 60g/m2 C . 60g•m2 D . 60g/m3
    2. (2) 同种材质做成的等厚纸张,A1纸张的“面密度”A2纸张的“面密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 (3) 家庭电路常使用横截面积为2.5mm2和4mm2两种规格的铜导线,下面关于二者的密度和“线密度”(绝缘皮的质量不计)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单选)。
      A . 它们的密度和“线密度”都不相同 B . 它们的密度相同,“线密度”不相同 C . 它们的密度不相同,“线密度”相同 D . 它们的密度和“线密度”都相同
    4. (4) 某图书所用纸张克重为60g,如要计算其密度,还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
    5. (5) 有一捆横截面积为2.5mm2铜丝,质量为89kg,则该铜丝的“线密度”为 g/m。(已知铜的密度为8.9×103kg/m3
五、计算题
  • 24. (2019九下·临沭月考) 质量为200g的瓶子,盛满水后质量是1.2kg , 若这种瓶子盛满某种液体,液体和瓶的总质量是13.8kg , 计算这种液体密度?
  • 25. 今年小南家种植苹果获得了丰收。小南想:苹果的密度是多少呢?于是,她将苹果带到学校实验室,用天平、溢水杯来测量苹果的密度。她用天平测出一个苹果的质量是114g,测得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是360g;然后借助牙签使这个苹果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苹果,接着测得溢水杯的总质量是240g。

    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解答下列问题:

    1. (1) 溢水杯中排出水的质量是多大?
    2. (2) 这个苹果的体积和密度各是多大?
    3. (3) 小南用这种方法测出的这个苹果的密度与它的实际密度比较,是偏大还是偏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