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八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2-12-08 浏览次数:4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2·崇明模拟) 在天宫课堂,王亚平通过实验展示了油水混合物在太空静置后不分层的现象。飞到太空中的油和水(   )

    A . 溶解性改变 B . 化学性质改变 C . 分子结构改变 D . 以上三项均没变
  • 2. 化学与科技、生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新冠病毒颗粒直径在80~120nm之间。在空气中能形成气溶胶,可较远距离传播 B . 屠呦呦团队用乙醚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C . 我国发射的“北斗组网卫星”所使用的光导纤维是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 D . 《新修本草》中有关于“青矾”的描述为:“本来绿色,新出定未见风者,正如瑠璃,烧之赤色”。这里的赤色物质是
  • 3. 2022年春晚上,《只此青绿》惊艳了许多观众,生动还原了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画中的青色来自蓝铜矿颜料[],下列有关蓝铜矿颜料的说法合理的是(   )
    A . 可表示为 B . 可溶于氢氧化钠 C . 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D . 属于复盐
  • 4.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 组成元素相同,与反应产物也相同 B . 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 C . CO、NO、都是大气污染物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D . 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显红色
  • 5. (2022高三上·贵州) 化学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对生产活动的知识解读错误的是(   )

    选项

    生产活动

    知识解读

    A

    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干冰升华吸热

    B

    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生石灰吸水,易与水反应

    C

    向葡萄酒中通入少量进行防腐,起到保质作用

    具有氧化性

    D

    利用氢氟酸刻蚀石英制作艺术品

    氢氟酸可与反应

    A . A B . B C . C D . D
  • 6. (2022·吉林模拟) 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侯氏制碱法的工艺流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B . 5G技术中使用的光导纤维不与任何酸碱反应 C . 香云纱染整技艺中去除丝胶所用的纯碱水溶液属于纯净物 D . 我国古代“灌钢法”的原料之一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O
  • 7. 某废催化剂含SiO2、ZnS、CuS及少量的Fe3O4。某实验小组以该废催化剂为原料,回收锌和铜,设计实验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检验滤液1中是否含有Fe2+ , 可以选用KSCN和新制的氯水 B . 滤渣2的主要成分H2SiO3 C . 步骤②操作中,应先加6%H2O2 , 然后不断搅拌下缓慢加入1.0mol·L-1H2SO4 D . 步骤③、④操作是蒸发浓缩至液体表面出现晶膜时停止加热,冷却结晶,过滤
  • 8. 室温下,将充满NO2的试管倒立在水中,实验现象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NO2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B . 试管中剩余的无色气体是未溶解的NO2 C . 取试管中的溶液,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显红色,是因为NO2与H2O反应生成了酸 D . 向试管中再缓缓通入一定量的O2 , 试管中的液面上升
  • 9. 在室温下,用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②中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

    选项

    ①中物质

    ②中物质

    预测②中的现象

    A

    浓硫酸

    光亮铝条

    铝条完全溶解

    B

    溶液

    酸性溶液

    溶液先变棕黄,后出现气泡

    C

    稀硝酸

    铜屑

    瓶中立刻产生无色气体

    D

    浓氨水

    溶液

    先生成白色沉淀后又溶解

    A . A B . B C . C D . D
  • 10. 下列由实验现象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
    A . 溶液中滴加氢硫酸,产生淡黄色沉淀,证明具有氧化性 B . 向酸性溶液中加入粉末,紫色褪去,证明中含Fe(Ⅱ) C . 向NaClO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先变红后褪色,证明NaClO在溶液中发生了水解反应 D . 向浓中插入红热的炭,产生红棕色气体,证明炭可与浓反应生成NO
  • 11. (2020·) 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应用下列各组气体—溶液,能出现喷泉现象的是(   )

     

    气体

    溶液

    A.

    H2S

    稀盐酸

    B.

    HCl

    稀氨水

    C.

    NO

    稀H2SO4

    D.

    CO2

    饱和NaHCO3溶液

    A . A   B . B   C . C   D . D
  • 12. (2022高三上·保定月考) 实验室中利用洁净的铜片和浓硫酸进行如图实验,经检测,所得固体中含有Cu2S和白色物质X,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白色物质X为CuSO4 B . 微热5min待Cu反应结束后,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48mol C . 放出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896L D . 向Y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氨水,先产生蓝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 13. 下列各组离子,可能在指定溶液中共存的是(   )

    ①无色溶液中:K+、Cl-、Na+、HCO、OH-

    ②使pH试纸变深蓝色的溶液中:K+、CO、Na+、AlO

    ③水电离的c(H+)=10-12mol·L-1的溶液中:ClO-、HCO、NO、NH、SO

    ④加入Mg能放出H2的溶液中:Mg2+、NH、Cl-、Na+、SO

    ⑤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MnO、NO、SO、Na+、Fe3+

    ⑥pH=0的溶液中:Fe2+、Al3+、NO、Cl-、SO

    A . ①③⑤ B . ②④⑤ C . ①②⑥ D . ③④⑥
  • 14. 下列对应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 . 向BaCl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 Ba2++CO2+ H2O= BaCO3↓+2H+ B . 向FeCl2溶液中通入Cl2: 2Fe2+ +Cl2= 2Fe3+ +2Cl- C . 向NaClO溶液中通入过量SO2: ClO- +SO2+H2O = Cl-+SO+2H+ D . 向NH4Al(SO4)2溶液中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Ba(OH)2溶液:2Al3++3SO+3Ba2++6OH-=3BaSO4↓+2Al(OH)3
  • 15. 部分含N及S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 .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a可将c、d氧化为b B . 用玻璃棒分别随取浓的a溶液和浓的e溶液,玻璃棒靠近时有白烟产生 C . a分别溶于d'的溶液和e'的溶液所得的盐溶液均显碱性 D . 常温下,Fe能溶于浓的e溶液,不能溶于浓的e'溶液
  • 16. (2021高三上·海拉尔月考) A、B、C、D、E、F均为中学里常见的物质,一定条件下存在如图所示转化。已知:A是不含结晶水的酸式盐,气体D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2.857g·L-1 , 溶液E的焰色反应呈黄色。下列有关推断错误的是(   )

    A . A的化学式为NaHSO3 B . 气体D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 . 固体B的化学式为Na2SO3 D . A,B,C,F均属于电解质
  • 17. (2020高一上·鹤岗月考) 标准状况下VL氨气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质量分数为ω,物质浓度为c mol/L,则下列关系中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1000Vρ/(17V+22400)
  • 18.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1mol铁单质与足量的硫单质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3NA B . 常温下,22.4L 与足量的反应,生成的分子数为NA C . 常温下,将5.4g铝片投入足量的浓硫酸中,铝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 D . 0.1mol 与0.1mol 反应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NA
  • 19. 取一定量的铝土矿(含Al2O3、Fe2O3、SiO2)样品,放入盛有200 mL H2SO4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10 mol/L的NaOH溶液, 产生沉淀的量与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原矿石中Al2O3的质量是克( )

    A . 5.1 B . 3.9 C . 2.55 D . 7.8
  • 20. 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

    , 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第一份加入溶液有沉淀产生;

    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0.03mol气体;

    第三份加足量溶液后,得到干燥沉淀4.30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综合上述实验,你认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 . 该混合液中一定含有: , 不含 B . 该混合液中一定含有: , 可能含 C . 该混合液中一定含有: , 可能含 D . 该混合液中:
二、填空题
  • 21. 回答下列问题:
    1. (1) 高铁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作为水处理剂和高容量电池材料。与KClO在强碱性条件下反应可制取 , 同时生成KCl,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 (2) bmL溶液中含有ag , 若把此溶液取一半加水稀释至2bmL,则稀释后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
    3. (3) 向一定量的Fe、FeO、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反应,放出11.2L(标准状况)气体,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色。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该混合物,所得铁的质量为克。
    4. (4) a克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混合物,加热灼烧,固体质量为b克,求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5. (5) 0.2mol/L60mL,恰好与含0.1mol/L的溶液40mL完全反应,试推测元素M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价。
三、综合题
  • 22.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微生物作用的条件下,经过两步反应被氧化成。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

      ①第一步反应是(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②1mol全部氧化成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 (2) 已知   , 蒸发1mo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kJ,其他相关数据如表:

      物质

      1mol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kJ)

      436

      200

      a

      则表中a=

    3. (3) 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有

      ①燃烧木炭取暖②C与反应制取水煤气③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制生石灰④氯化铵晶体和混合搅拌⑤食物因氧化而腐败

    4. (4) 一定条件下,由稳定单质反应生成1mol化合物的反应热叫该化合物的生成热()。图为ⅥA族元素氢化物a、b、c、d的生成热数据示意图。

      ①非金属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与氢化物的生成热的关系为

      ②硫化氢发生分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5. (5) 已知 , 当放出的热量为nkJ时,该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 23. 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世界肆虐,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消毒灭菌剂。利用氯酸钠(NaClO3)和草酸(H2C2O4)反应可以得到ClO2 , 下图装置(夹持装置略)对其制备、吸收、释放进行了研究。

    已知;①ClO2有类似Cl2的性质;②实验室常用稳定剂吸收ClO2 , 生成NaClO2 , 使用时加酸只释放出ClO2一种气体;③草酸100 ℃可以升华,150℃左右开始分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装置图中,仪器b的名称是 , 比较仪器c和d,实验中c的优点是
    2. (2) 写出氯酸钠和草酸反应制备ClO2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3. (3) 在ClO2释放实验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
    4. (4) 制备ClO2时实验需在60 ℃~100 ℃进行的原因是,便于控制在此温度范围内加热,则装置中需改进的一项措施是
    5. (5)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仪器a中NaOH溶液主要用于停止反应,并吸收多余的ClO2

      b.装置e主要用于检验是否有Cl2生成

      c.仪器f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倒吸

  • 24. (2022·吉林模拟) 以电石渣[主要成分为Ca(OH)2和CaCO3]为原料制备KClO3的流程如下:

    1. (1) 制备之前,通常将电石渣进行粉碎,原因为
    2. (2) “氯化”过程控制电石渣过量,在75℃左右进行。氯化时存在Cl2与Ca(OH)2作用生成Ca(ClO)2的反应,Ca(ClO)2进一步转化为Ca(ClO3)2 , 少量Ca(ClO)2分解为CaCl2和O2

      ①生成Ca(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氯化”时要适当减缓通入Cl2速率的目的是

    3. (3) “氯化”过程中Cl2转化为Ca(ClO3)2的总反应方程式为:6Ca(OH)2+6Cl2=Ca(ClO3)2+5CaCl2+6H2O,氯化完成后过滤。

      ①滤渣的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

      ②滤液中Ca(ClO3)2与CaCl2的物质的量之比n[Ca(ClO3)2]∶n[CaCl2]1∶5(填“>”、“<”或“=”)。

    4. (4) 向滤液中加入稍过量KCl固体可将Ca(ClO3)2转化为KClO3 , 各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从该溶液中尽可能多地析出KClO3固体的方法是、过滤、洗涤、干燥。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