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

更新时间:2022-11-22 浏览次数:37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西方戏剧的观念与中国戏曲的观念,是迥然有别的。

    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对戏剧进行了理论总结,写下了著名的《诗学》。他说:“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悲剧“最重要的是情节,即事件的安排……悲剧中没有行动,则不成为悲剧,但没有性格,仍然不失为悲剧。”中国的戏曲理论,无论是明代的汤显祖还是清代的李渔,阐述的重点都是在演员的演技和唱腔方面,剧本的故事无不处于次要的位置。

    这种理论上的差异,自然造就了舞台演出的分疆。

    西方的戏剧注重情节,强调客观真实性。演员的演出力图逼真。苏联时期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演员在演出中放弃自我本性完全投入到角色中去,以期最大程度地符合剧情的客观真实性。他在排演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时,这样处理威尼斯的小船驶过舞台:“船下要装小轮子。小轮子必须妥善地装上一层厚橡皮,使船能平稳地滑动……小船要十二个人推着走,用鼓风机向口袋里吹胀了气,以此形成翻滚的波浪……使用的槽是锡制的、空心的,在空心的槽里灌上一半水,摇槽时里面的水便会动荡,发出典型的威尼斯河水的冲击声。”舞台上一切的安排就是要把一个不容怀疑和增减的情节让观众接受。

    中国的戏曲注重的是演员的表演,对戏曲的情节并不十分苛求。戏曲也强调逼真,但这种逼真不是在摹仿现实的细节摹仿得惟妙惟肖的基础上,而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把舞台上没有的东西“无中生有”地表现给观众看。如布莱希特看了梅兰芳表演的《打渔杀家》后写道:“他表演一位渔家少女怎样驾驶一叶小舟,她站立着摇着一支长不过膝的小桨,这就是驾驶小舟,但舞台上并没有小舟……观众这种感情是由演员的姿势引起的,正是这种姿势使得这场行船的戏获得名声。”

    中西舞台演出的不同,自然也造就了欣赏的异趣。

    西方看戏剧的观众十有八九是以认知的心态去观赏的。他们努力设身处地地沉浸到剧中去,做一个“事件过程”的偷窥者或目击者。在戏剧的剧场里,观众的神情始终是关注的,观众席上始终是寂静的,大家都在悄悄地“偷看”台上发生的“事件”。观众即使被“事件”触动,也不敢即席发声与伙伴交流,就像在现实中不敢打扰旁人的生活一样。走出剧场,他们感受的焦点在于,评判演员和情节“像”还是“不像”,反思自己“知”还是“不知”。如果“知”了就不再进剧场。西方戏剧以及类似样式的艺术,一般很难吸引没有偏爱的回客。

    中国观众到剧场里去看戏,与其说看戏曲故事,不如说看演员能力。老练的观众常常不以戏曲故事作为看戏的选择,而以某一个演员的演技作为看戏的选择。中国戏曲剧场中,名演员的折子戏(剧目中最能表现其演技的片段)专场往往比完整的戏曲故事演出更能吸引人。重演技的结果锻炼出了演员超乎寻常的表现力:如青年演员能扮演老年;老年演员能扮演青年;男演员能扮演女人,如京剧的梅兰芳;女演员能扮演男人,如越剧的徐玉兰。这种强调表现力而不重客观真实的舞台准则,是西方戏剧闻所未闻,不敢想象的。

    (节编自陈伟《中国戏曲点燃布莱希特的理论火花》)

    材料二:

    清初画家笪重光在他的《画筌》里一段论画面空间的话,也正相通于中国舞台上空间处理的方式。他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中国舞台表演方式有独创性,我们愈来愈见到它的优越性。中国舞台上一般地不设置逼真的布景。老艺人说得好:“戏曲的布景是在演员的身上。”演员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地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演员集中精神用程式手法、舞蹈行动,“逼真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行动,就会使人忘掉对于剧中环境布景的要求,不需要环境布景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实景清而空景现”,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深入艺术创作的最深意趣,这就是“真境逼而神境生”。这是艺术所启示的真,也就是“无可绘”的精神的体现,也就是美。

    做到了这一点,就会使舞台上“空景”的“现”,即空间的构成,不须借助于实物的布置来显示空间,恐怕“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排除了累赘的布景,可使“无景处都成妙境”。例如川剧《刁窗》一场中虚拟的动作既突出了表演的“真”,又同时显示了手势的“美”,因“虚”得“实”。《秋江》剧里船翁一支桨和陈妙常的摇曳的舞姿可令观众“神游”江上。中国的演员能用一两个极洗炼而又极典型的姿式,把时间、地点和特定情景表现出来。

    (节选自宗白华《美学散步·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略有删减)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演员变成角色,就是为了舞台逼真,让演员的表演更符合剧情的客观真实性。 B . 中国戏曲注重演员的表演,与西方的戏剧相比,中国的戏曲情节在客观真实性上远不如西方的戏剧。 C . 西方观众看戏剧都抱着认知的目的,关注的核心是演员和情节与客观现实的关系,收获的是“知性”。 D . 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写的对戏剧进行理论总结的名著《诗学》,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西方戏剧理论。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的戏曲的“逼真”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把舞台上没有的东西“无中生有”地表现给观众看,与客观现实没有什么关系。 B . 中国观众看戏,主要是看演员的表演能力,因此老练的观众对那些最代表名演员表演能力的折子戏专场更有兴趣,百看不厌。 C . 中国舞台上一般不设置布景,为的是不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 D . 《画筌》里关于画面空间的理论,与中国戏曲舞台上空间处理的方式相通,这说明中国戏曲理论受到了中国绘画理论的启发。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中国戏剧舞台空间“虚实相生”观点的一项是(   )
      A . 白雪阳春都妙句,高山流水自知音。 B . 数声唱出千秋事,双手招来百万兵。 C . 三五步遍行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 D . 借虚事指点实事,托古人提醒今人。
    4.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 (5) 德国戏剧改革家布菜希特在导演《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时,在舞台上表现随军女商贩大胆妈妈跟着大军转战欧洲,却让演员拉着小篷车只走了几圈。布菜希特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他的做法的理解。
  • 2. 现代文阅读Ⅱ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狄更斯

    早晨我下楼时,发现姨婆倚在餐桌上,正在出神,我确信我就是她出神的中心,于是就更加急于想知道她对我的处置意向了。

    “喂!”姨婆说道,“我已经给他寄了封信,告诉他他和我会有一番理论!”

    “要把我——交给——他吗?”我结结巴巴地说。

    “我不知道,”姨婆说,“还要看情形呢。”

    听到这话,我一下就泄了气,情绪低落,好不伤心。姨婆似乎没有注意到我,她自顾自地从衣柜里拿出一件粗布围裙穿上,亲手洗茶杯,把茶杯一一洗净后放到茶盘上,再把桌布叠好放在茶杯上。这之后,她又用小扫帚扫面包皮屑,直到地毯上一点纤尘都没有。接着她又收拾打扫那本已被收拾打扫得无可挑剔的房间。当这一切家务已干得令她满意了,她才取下手套,解下围裙叠好,放回衣柜里某个专门的角落里。她把她的针线盒拿到打开的窗子前的桌上,坐了下来开始干活。

     ……

    “特洛伍德小姐 , 一收到你的信,我就感到,为了更合情理地表达我本人的意思,或许也为了更好地表示对你的尊敬——”

    “谢谢你,”姨婆尖锐地看着他说,“你不必在意我。”

    “还是亲自面谈更好,”谋得斯通先生继续说道,“虽说旅途不便,这个倒霉的孩子,他已抛弃背离了他的朋友和职责——这个倒霉的孩子,在我那亲爱的亡妻生前身后,都给家里带来了许多的纷扰和不安。他有一种阴郁逆反的心理,一种粗暴野蛮的脾气,一种不驯服不听管教的气质。家姐和我都曾努力改变他的恶习,却毫无成效。”

    谋得斯通小姐说道:“我再补充一句,我认为这孩子是世界上所有的孩子中最坏的——”

    “太过分了!”姨婆说道。

    “可事实上一点也不过分。”谋得斯通小姐说。谋得斯通先生接着说:“我曾让这孩子去从事一种受尊重的职业,并托我的一个朋友照顾他,但他不喜欢那职业;他跑走了,成为一个四处流浪的叫花子,衣衫褴楼地到这儿向你求哀告怜。”

    “还是先说说那受人尊敬的职业吧,”姨婆说,“如果他是你的孩子,我想,你也会把他送去从事那个职业吗?再假设,如果那可怜的孩子——也就是他的母亲——还活着,他也要去投身那受人尊敬的职业吧,是吗?”

    “我深信,”谋得斯通歪了歪头说,“凡是我和家姐一致认为最好的事,克莱拉都对其没有异议。”

    “唉!”姨婆说,“不幸的吃奶娃娃!”

    “那可怜的孩子的年金也和她不复存在了吗?”

    “也和她一样不复存在了。”谋得斯通先生答道。

    “那么那笔小小的财产——就是那座房子和那个花园——”

    “我的亡妻爱她的第二个丈夫,”谋得斯通先生说道,“毫无保留地信任他。”

    “你的亡妻,先生,是一个最没头脑、最不快活、最不幸的吃奶娃娃,”姨婆对他摇摇头说,“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特洛伍德小姐,”他答道,“我到这儿来是要把大卫带回去,按照我认为最恰如其分的方法处置他,你如果袒护了他一次,你就得永远袒护他,我来这儿把他带走,如果他不走,我的门从此不再为他开。”

    我的姨婆很专注地听着这番话,她坐得直挺挺的,双手叠放在膝盖上,忿忿地盯着那说话的人等他说完。

    “这孩子要说什么呢?”姨婆说道,“你愿意走吗,大卫?”

    我用“不”字回答,我乞求我的姨婆看在我父亲的分上照顾我,保护我。

    姨婆把我拉到她身边,对谋得斯通先生说:“你可以走了;我要来试试这个孩子。如果他真像你说的那样,至少我还可以像你做的那样去对待他,不过,你说的话我一点儿也不相信。”

    “你以为我不知道,”姨婆极其尖锐地说,“你让那可怜的、不幸的、误入歧途的吃奶娃娃过的什么日子吗?你以为我不知道,当你向她套近乎时——我敢说,你对她卖弄风情时装得对鹅都不敢嘘一声——对那软弱的小人来说是何等可悲的日子吗?现在我就是看到了你,也听到了你!谁会像谋得斯通先生一开始那样柔顺听话!那个可怜的、上当的、没头脑的孩子从没见过这样的男人——他是用糖做成的,他崇拜她,他溺爱她的儿子,非常非常溺爱他!他要做这孩子的第二个父亲,他们要一起生活在开满玫瑰的乐园里,是吧?”

    “呸!滚开!滚!”姨婆说。

    “谋得斯通先生,”她向他摇着手指说,“在那没有头脑的吃奶娃娃眼里,你是个专横的君王,你伤了她的心,你利用她弱点里最大的那部分给了她致命的创伤。这事实使你心安了。”

    在这当儿,他一直站在门边,面带某种微微笑意打量着姨婆,不过他的黑眉黑眼重重拧在一起了。我看得出,虽然他仍然挂着微笑,但是脸色已经变了,并像刚跑过那样喘着气。“祝你好,先生!”姨婆说,“再见!也祝你好,小姐。”

    谋得斯通小姐没有回答一个字,挽起她弟弟的胳膊,大模大样地走出了那小屋。姨婆的脸色渐渐缓和,我诚恳地搂住她的脖子去吻她。

    就这样,我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开始了我的新生活。    (有删改)

    【注】①特洛伍德小姐:大卫的姨婆。②谋得斯通小姐:谋得斯通的姐姐。③克莱拉:大卫的母亲。

    1.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谋得斯通说凡是自己和姐姐一致认为最好的事,克莱拉都没有异议,这从侧面反映出克莱拉在家中没有地位和话语权的事实。 B . 特洛伍德多次用“吃奶娃娃”来称呼克莱拉,体现了她对克莱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同时也包含着对谋得斯通的愤怒。 C . 特洛伍德起初并不想收留大卫,但当她看到谋得斯通姐弟俩的嘴脸后,知道大卫跟着他们不会有幸福的生活,最终决定收留大卫。 D . 本文主要记叙了特洛伍德和谋得斯通姐弟俩围绕着大卫·科波菲尔的归属问题所展开的激烈的矛盾冲突。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5段开头的“听到这话,我一下就泄了气,情绪低落,好不伤心”与结尾的“我诚恳地搂住她的脖子去吻她”是伏笔与照应的关系。 B . “姨婆似乎没有注意到我……坐了下来开始干活”写的是从“我”的视角观察到的姨婆劳作的情形,其背后有一个内心惴惴不安的“我”。 C . “他是用糖做成的……是吧”运用第三人称写克莱拉眼中谋得斯通的“美好”形象,反映了特洛伍德对谋得斯通的虚伪本性的清醒认知。 D . 文章注重写不同人物的情绪随着矛盾的发展而发生的变化,如特洛伍德刚开始比较克制,后来逐渐变得愤怒,最后渐渐缓和。
    3. (3) “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4) 特洛伍德小姐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经典形象,请结合文本概括其形象特点,并谈谈本文是如何塑造这一形象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29分)
  • 3. 文言文阅读

    燕昭王使乐毅为上将军。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淄。齐湣王之败济西,亡走,保于莒。乐毅攻入临淄,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燕昭王大说,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于是燕昭王收齐卤获以归,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乐毅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齐田单后与骑劫战果设诈诳燕军遂破骑劫于即墨下而转战逐燕北至河上尽复得齐城而迎襄王于莒入于临淄。燕惠王后悔使骑劫代乐毅,以故破军亡将失齐;又怨乐毅之降赵,恐赵用乐毅而乘燕之弊以伐燕。燕惠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乐毅报遗燕惠王书曰:臣闻之,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伍子胥说听于阖闾,而吴王远迹至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吴王不寤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沈子胥而不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是以至于入江而不化。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臣虽不佞 , 数奉教于君子矣。故敢献书以闻,唯君王之留意焉。于是燕王复以乐毅子乐间为昌国君;而乐毅往来复通燕,燕、赵以为客卿。乐毅卒于赵。

    (节选自《史记·乐毅列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齐田单后与骑劫战/果设诈诳燕军/遂破骑劫于即墨下/而转战逐燕/北至河上/尽复得齐城/而迎襄王/于莒入于临淄/ B . 齐田单后与骑劫战/果设诈诳燕军/遂破/骑劫于即墨下/而转战逐燕/北至河上/尽复得齐城/而迎襄王于莒/入于临淄/ C . 齐田单后与骑劫战/果设诈诳燕军/遂破骑劫于即墨下/而转战逐燕/北至河上/尽复得齐城/而迎襄王于莒/入于临淄/ D . 齐田单后与骑劫战/果设诈诳燕军/遂破/骑劫于即墨下/而转战逐燕/北至河上/尽复得齐城/而迎襄王/于莒入于临淄/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郡县,起源于春秋时期,后来作为地方管理两级行政单位,皆属中央管辖。 B . 燕惠王的“惠”指仁慈爱民有惠于百姓,与齐湣王的“湣”同属“美谥”。 C . 不佞,本意指无口才,不会巧言善说,也指没有才能,用来谦称自己。 D . 客卿,官名,春秋战国时授予在本国做高级官员的非本国人,是一种尊称。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乐毅联合赵、楚、韩、魏、燕等国的军队讨伐齐国,齐国战败,但最后只有乐毅独自率兵追击齐兵。 B . 燕惠王后悔用骑劫取代了乐毅,又埋怨乐毅投降赵国,使得赵国乘着燕国疲困之际任用乐毅攻打燕国。 C . 燕惠王派人指责乐毅,说他只为自己考虑是可以的,但是没有考虑报答燕昭王对他的知遇之恩。 D . 乐毅举伍子胥与吴王阖闾、夫差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两代国君认知不同,对待臣下的态度也不同。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

      ②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

    5. (5) 燕惠王“召乐毅”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 4. 古代诗歌阅读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宋 ]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恩爱夫妻,阴阳相隔,时间疏忽,转瞬十年。 B . 词人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 C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爱妻华年早逝,词人感慨万千,无处可以话凄凉,心情非常复杂,喜怒哀乐涌上心头。 D . 正因“无言”,方显沉痛;“无言”胜过万语千言;“无言”使这个梦境有无限凄凉。
    2. (2) 结合这首悼亡词的内容,概述词人是用什么艺术手法表情达意的。
  • 5. 名篇名句默写
    1. (1) 《论语》中“”两句,揭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同时体现出了较强的道德约束力。
    2. (2) 作为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名著,《礼记·大学》开宗明义,指出“大学”的宗旨是“”,最终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3. (3) 《将进酒》中以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自我的诗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Ⅰ

    尽管喜欢二胡的 _______,它仍是我不敢碰触的乐器,因为琴筒一侧蒙着显眼的蟒皮,上面像蛇的目光那样明明暗暗的斑块对我意味着_______,想象上的触摸已经带来指尖的异样。我发现,斑纹起源于对一种简单图案的特别嗜好:或直或曲的线条,大小不一的色块,或者,就是一个普通的圆点,不断的复制构成惊人的_______效果──重复,使图案与图案之间超越了和的累加,而演变为乘法的关系。我在水族馆里看到蓑鲉,树起的背刺和层层交叠的鳍叶使它有若非洲部落的酋长,蓑鲉身上有序地排布着斑点和条纹,像一张藏宝地图那样暗怀不为人知的玄机。​​​​​​由于对斑纹和斑点的收集乐趣,使蓑鲉同其他鱼种显著地区别开来,让我乍一看把它误认为植物,加之它傲慢得极其懒散的泳姿。多数动物不像蓑鲉的兴趣那样_______,它们只选其一:要么斑纹,要么斑块,要么斑点。

    1. (1) 在文中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 可歌可泣

      忌讳

      繁复

      中立

      B . 如歌如泣

      禁忌

      繁复

      折中

      C . 可歌可泣

      禁忌

      复杂

      中立

      D . 如歌如泣

      忌讳

      复杂

      折中

    2. (2)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由于对斑纹和斑点的收集乐趣,使蓑鲉同其他鱼种显著地区别开来,加之它傲慢得极其懒散的泳姿,让我乍一看把它误认为植物。 B . 对斑纹和斑点的收集乐趣,使蓑鲉同其他鱼种显著地区别开来,加之它傲慢得极其懒散的泳姿,让我乍一看把它误认为植物。 C . 对斑纹和斑点的收集乐趣,蓑鲉同其他鱼种显著地区别开来,让我乍一看把它误认为植物,加之它傲慢得极其懒散的泳姿。 D . 由于对斑纹和斑点的收集乐趣,蓑鲉同其他鱼种显著地区别开来,让我乍一看把它误认为植物,加之它傲慢得极其懒散的泳姿。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 7. 语言文字运用II

    正念是指“通过有意地、非判断地注意当下而升起的觉知”,通俗地理解为对当下身心感受的觉知。正念训练可使个体对不愉悦感受的容纳能力有所提升,并拥有更强的自我行为的监控与调解能力,即元认知。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正念训练可以从多个方面改善家长和孩子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心理不适。(  )由此,不妨将正念训练看作健身方法和_____。

    正念练习是让大家对此时此刻自己身体与情绪的觉察与接纳, ______,如舞蹈,不仅能提高练习者对自己身心状态的感知,而且能提高练习者与身处同一空间内不同个体的交流,如群体同步;瑜伽也是较为常见的正念训练,其能降低静息心率,增加心率变异性,提高心脏功能;此外,还有老年人乐而不厌的太极拳。人们完全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及需求选择适合的方案, ______。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正念训练不仅提升家长的心理能量、降低焦虑,而且提升亲子关系以及孩子学习效果,从而可以更灵活与耐心的方式参与孩子的学习活动。 B . 家长通过更灵活与耐心的方式参与孩子的学习活动,提升心理能量、降低焦虑,从而提升亲子关系以及孩子学习效果。 C . 正念训练通过提升家长的心理能量、降低焦虑,帮助他们以更灵活与耐心的方式参与孩子的学习活动,从而提升亲子关系以及孩子学习效果。 D . 家长不仅通过正念训练提升的心理能量、降低焦虑,而且提升亲子关系以及孩子学习效果,从而以更灵活与耐心的方式参与孩子的学习活动。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大学》开篇告诉我们,“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完善的境界)。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道我要达到的目标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了解自己想要什么,想达到怎样的境界,认识自己的本心,这些话语千百年来一直启迪与引导着无数人积极探索人生,它对生活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的青年人,仍然有着重要意义。

    每个人天赋不同,兴趣各异,如果我们能尽早地认清自己,明白自己内在生命的愿景,能顺着自己的天性,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找到自己的人生真谛,实现人生价值,就更能享受这美好的一生。

    我校高二年级近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活动,语文老师也计划在课堂上举行“找到自己的人生路,做幸福青年”主题交流会。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