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齐市第八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

更新时间:2022-11-28 浏览次数:35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自然写作”一词肇始于西方生态批评的兴起,生态批评的重要代表人物格罗特菲尔德曾在《生态批评读本》中有所涉及,另一位生态批评的重要代表人物劳伦斯·布伊尔在《环境批评的未来》中提出“自然写作”的概念。他说:“自然写作,可以简洁地定义为‘一种非虚构的文学写作,它提供关于世界的科学考察;探索个体人类观察者对世界的经验;或者反映人类与其所在星球关系之政治和哲学涵义’。自生态批评运动开始阶段起,尤其是在我说的第一波生态批评中,中心兴趣便是自然写作。”

    布伊尔这里所说的“自然写作”,是针对人为的“艺术写作”而言的纪实自然考察与个体经验的一种文学形态,诸如梭罗的《瓦尔登湖》之类。但真正的“自然写作”则是一种包含“环境取向”的写作。诚如布伊尔在另外一部著作《环境的想象:梭罗、自然与美国文化的形成》中所言,这种“环境取向作品”的标准要素是:1.非人类环境的在场并不仅仅是一种框定背景的手法,这种非人类环境的在场实际上开始向人们宣示:人类的历史必然被融入自然之历史。2.在环境取向的作品中,人类利益并没有被视为唯一合法的利益。3.人类对环境负有责任,这是文本伦理取向的重要组成。4.这种自然取向的文本中隐含这样一种意识:自然并非一种恒定或假定之物。

    这就在实际上批判了传统的“人类中心论”与“艺术中心论”,而使自然写作走到与传统文学艺术平等的地位。可见,“自然写作”即是一种人与自然“共生”的写作,它是“自然文学”的另一种表达。显然,这是对于工业革命“人类中心”“艺术中心”与“理性中心”的抛弃与评判。

    “自然写作”在西方是一种后现代时期对于工业革命进行反思与超越的写作,是20世纪中期的产物,但在中国却是具有原生性的文化形式。因为,中国作为农业古国,以农为本,遵循“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力倡人与自然“共生”的文化立场。儒家有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道家则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释家则言“众生平等”。这种“共生”的哲学观念必然导向人与自然平等的“自然写作”。

    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自然写作”进行全面理论论述的,是《文心雕龙》。它在《原道》篇中提出文来源于“自然之道”的论断:“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这里所说的“自然”既包含大自然,也包含人对于自然的自然而然、顺其自然的表现。“自然写作”的观念,在中国古代文论典范之作《文心雕龙》中,由全书的首篇《原道》揭示出来,也具有全书之核心的意义。

    (摘编自曾繁仁《“自然写作”:人与自然共生》)

    材料二:

    由于疫情,很长时间每天都几乎处于封闭隔离状态,每个人都赤裸裸地面对自然的生命生存状态。如此真实处境使自然诗歌和自然文学越来越让人关注,这也许将成为自然诗歌和自然文学的新时代。生态意识、环保理念、新的生活方式,这些都会逐渐成为新常态。

    人应该与自然界和谐平等共处,形成一个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的生命整体。这样一种理念,与天人合一思想契合,也接近当代生态学的一些观点。比如当代生态学特别强调人和自然是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循环系统,每一样物种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具有一种默契的平衡。

    爱默生被誉为“美国文明之父”,特别提倡自然文学,惠特曼和梭罗都是他的弟子。爱默生曾经强调:人类应该遵守两句格言,一是认识你自己,二是研习大自然。“认识你自己”是古希腊神庙里镌刻的一句格言。“研习大自然”则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终于醒悟人类再也不能自大,不能自我中心主义,人不过是大自然里的一分子,应该平等对待其他物种,与之和谐共存。

    我对没有过自然生活经验的诗人,从来持怀疑态度。对于诗人来说,童年的经验极为重要,保存其最初的精神种子或者说初心,这是一些看似寻常的人最终成为诗人的奥秘。此外,自然是人类最早的家园,从小就受到大自然熏陶,是人性健康的必要条件。在自然中生活的最初经验感受,确保了很多诗人有更广阔包容的胸襟和开放精神。古典诗歌里花草植物出现数量很多,《诗经》就完全是“群芳谱”,宋词也有很多以花草拟人的篇章,人和花草相互对应生辉,说明那是一个何其自然葱郁的和谐世界。

    所以,自然写作,我的理解就是要将这样的自然理念通过文学作品,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受到熏陶,具有一种生态意识,继而在生活中自觉地践行科学的环保的理念。在这一点上,诗歌从来在文学中有引领作用。

    (摘编自南君《自然写作中的诗意》)

    1.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自然写作这一概念肇始于西方生态批评的兴起,它是由格罗特菲尔德和劳伦斯·布伊尔首先创立的。 B . 劳伦斯·布伊尔所提倡的“自然写作”并不是一种包含“环境取向”的写作,因而不是真正的自然写作。 C . “自然写作”理论以自然环境的在场表示人类历史必将融入自然历史,自然环境不再仅仅作为人类活动的背景。 D . “自然写作”在西方是20世纪中期的产物,但在中国,这一概念古已有之,是具有原生性的文化形式。
    2. (2)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疫情使得人们更直接地面对自然的生命生存状态,如此真实处境之下,自然文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新的生活方式也将逐渐成为新常态。 B . 自然文学提倡人应该与自然界和谐平等共处,形成生命整体,这种理念符合中国传统的 “天人合一”的思想。 C . 爱默生强调要研习大自然,提醒人们尊重自然,摒弃人类中心主义;因为这种思想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他被誉为“美国文明之父”。 D . 诗歌经常抒写人对自然的感受,在熏陶生态意识、培育环保理念方面,相比其他文学样式,能发挥引领作用。
    3. (3) 下列表述,不符合“自然写作”内涵的一项是(   )
      A .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庄子·天下》) B .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C . 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奥尔多·利奥波德《像山那样思考》) D . 我辽阔广大,我包罗万象。(沃尔特·惠特曼《我自己的歌》)
    4. (4) 材料一引用儒道释诸家名言,材料二例举古典诗歌中的花草描写,分别证明了什么观点?
    5. (5) 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钥匙

    杨晓敏

    张主任遇到了棘手的事儿。

    西藏部队驻锦城办事处新盖成四幢军职干部楼,未竣工时,便有人来指指戳戳,似乎早就内定了分配方案。老将军们戎马边关几十年,自然个个劳苦功高。退休了,待遇能低吗?

    房子刚装修完毕,问题便接踵而至。原因是,四幢小楼,阳八套,阴八套。

    老司令的小儿子骑辆摩托车,“忽突”一声停在张主任门前,说:“张叔,下个月请您吃喜糖,爸同意我们在新楼上举行婚礼。不过亚萍她想住一套阳面的,您看……”

    老参谋长的续老伴倒是直截了当:“张主任哪,老头子的关节炎一直犯病,这锦城的鬼天气总是雾气沉沉的,可比不上拉萨的太阳暖人哟,你多关照吧。”

    老政委竟亲自登门:“小张呀,我这次是被人逼上梁山哩,可我开不了那个口,一句话,你秉公办理就好。”

    其他分房户不甘落后,捎话的,递条子的,都据理力争。

    新房钥匙分配不下去了。有先从岗位上退休的,有军功多的,有身体不好的,还有主动让贤的,等等,即使任何一种方案,都不可能尽善尽美。

    张主任能不挠头吗?老伴劝他:“你不会到医院装病!”其实,这不是躲得了的事。他知道,任何人陈述的理由,都不能等闲视之。他倒不是怕给小鞋穿什么的,他是怕闹腾开来,坏了老首长们的一世英名!

    后来有人提出,既然不好平衡,干脆抓阄儿,张主任摇头否定了。让一群白发苍苍的老将军抓阄分房子,简直是儿戏。

    再难房子还是要分的。张主任召集分房小组多方征求意见后,制订出一个颇有说服力的分配方案。有人仍担心:分到阴面的老将军自己不会说什么,可他们的家眷要是闹起来才难缠啊!张主任一沉吟,觉得还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别看家眷们平时吵吵嚷嚷的,老头子一瞪眼,照样是“老鹰飞进林子里——鸦雀无声”。

    建军节前,办事处召开座谈会,老将军们都来了。会上,张主任说:“部队过节要搞传统教育,我整天忙昏了头,过去的事情记不准了,今天正好请老首长帮我落实些细节。”老将军们情绪活跃起来。

    张主任掏出小本,翻着说:“那年进藏路上,在风雪弥漫的雀儿山下扎营,老司令您当时以营长的名义命令,为严明纪律,宁愿冻死也不准靠近藏族老乡的房子。我记得有个生病的战士叫什么来着,在帐篷里冻僵了,您哭得好伤心哟……”

    艰苦岁月很容易勾起将军们的思绪,他们顿时陷入金戈铁马的追忆中。老司令捋几下华发,低沉地说:“他叫吴福根,多好的兵啊,没病时能扛两挺机枪行军,有什么办法呢,当年藏族群众对我军还不够了解。要是把他抬到老乡屋里,何至于……唉,帐篷太单薄了,怎么能抵御零下三十度的冰雪寒流呢。”

    “反击战中,打克节朗战役,参谋长您率领我们打阻击,死守阵地,在地堡里一蹲就是三天三夜。怕暴露目标,又不能晒太阳,潮湿阴冷,凉风飕飕,您的腰病复发……在地堡里来回翻滚……”

    “不对!”老参谋长“啪”地击响桌子,“不是腰病,是关节炎,整天爬冰卧雪,风雨行军,巡逻潜伏,西藏兵有几个没患上高山瘸?说我打滚,笑话,打滚还算万马军中的‘铁杆李’吗?我当时疼得厉害时,直骂娘,骂鬼子兵,骂骂就好些嘛。”

    张主任抱歉似地点点头,又说:“10年前总后勤部张部长来西藏巡视边防,老政委,是您亲自陪同吧,录像送到北京后,军委的老帅们是怎么说的?”

    “老帅们从录像上看到一排排叫做‘干打垒’的土房子,渐渐锁紧眉头,泪洒衣襟。这种房子低矮狭窄,不采光,逢下雪落雨,屋顶上的泥土变得松软,战士们只好用雨布遮挡漏水。老帅们说,解放都几十年了,没想到西藏边防战士还住在这样简陋的营房里,怎么体现祖国尊严,体现军队现代化建设?怎么让官兵们安心服役,驻守边关?因此拨下巨款,重建了边防一线的营房……我说小张,你就别绕弯子了!”

    老政委一提醒,将军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大悟大彻,表情很是复杂。老司令叹口气,目光审视一番昔日的老部下老战友们,站起来缓慢地说:“这堂课上得好哇。这些年官当大了,条件好了,开会作报告,总是给别人讲传统。老伙计们,我看咱们是不是应该在自己家里也讲讲哪?”说着,他抬起头来,像当年布置作战会议那样,朗声问:“张乾同志,你们的分房方案进展如何?”

    张主任“啪”地立正敬礼:“报告司令员,分房方案制订完毕,请您指示。”

    老司令还礼:“分钥匙吧!”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任何人陈述的理由,都不能等闲视之”,既表现出分房问题的复杂性,也为下文写巧妙解决分房问题做铺垫。 B . 分房的压力不仅来自老将军们的家属,也来自老将军们,他们以身体、军功等为原因也在向张乾据理力争。 C . “今天正好请老首长帮我落实些细节”这句话看似与分房没有关联,实际上体现了张乾做事机智灵活的一面。 D . 小说开头写分房受到各种阻力,结尾写老司令吩咐分发钥匙,分房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思想意识转变的过程。
    2. (2)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主任遇到了棘手的事儿”,小说开门见山,迅速、简明地将问题点出来,同时也达到吸引读者的效果。 B . 小说写分房户家属来说人情,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如写老司令的儿子是“点”,“其他分房户”是“面”。 C . 小说用语贴切,“老鹰飞进林子里——鸦雀无声”,生动地表明老将军们在座谈会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D . 座谈会上,几位老将军的动作行为及发言体现了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有的性格沉稳,有的脾气火爆。
    3. (3) 小说标题为“钥匙”,有哪些丰富含义?请简要分析。
    4. (4) 小说为什么重点写其中几位老将军的回忆?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46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志忠,讨王都战殁。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殁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寻知代州,移深州,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召还,以其勤养母老,赐以上尊酒茶米。诏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①合战。迟明,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遂决战。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殁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继英等谢曰:“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拏②,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恻然曰:“尔父死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顾谓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埸,身复战殁,世有忠节,深可嘉也。”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殁后,亲吏鬻器玩以偿。上知之,乃复厚赐焉。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之,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至寅力战,敌乃退。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殁,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

    (节选自《宋史•康保裔传》)

    【注释】①诘朝,即诘旦;平明,清晨。  ②拏,通“孥”,儿子。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殁/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 B . 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殁/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 C . 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殁/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 D . 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殁/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领,中国古代官职兼任的一种说法,多为以高等职位兼任低等职位,如知州兼任观察使。 B . 废朝,中国古代重要大臣去世后,皇帝为表哀悼之情,暂时停止朝会,时间有长有短。 C . 侍中,中国古代官职名,唐时为门下省长官,相当于宰相,宋时沿用,但很少授予。 D . 申,中国古代的计时方式十二时辰之一,相当于现在的下午五时至七时,亦称哺时。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康保裔出身将门,满门忠烈。他的祖父、父亲都是带兵打仗的将军,且都亡于阵中,他也在与契丹的作战中阵亡。 B . 康保裔作战勇猛,不畏牺牲。在被契丹军队围困后,部下将领劝他更换甲衣,骑快马突围,但被他拒绝了,最后英勇战死。 C . 康保裔曾经抓着一把三十支一束的箭,踌躇满志搭弓射箭,那些箭的箭头追着箭尾接连着落下,人们都钦服他的射术之妙。 D . 康保裔以身赴难,感人至深。他战死后,皇上非常痛心,给他的儿子封了官。李重贵虽有战功,也不忍向皇上请功。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恻然曰:“尔父死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

      ②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殁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5. (5) 康保裔的勇猛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
  • 4. (2020高一上·合肥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代赠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句“楼上黄昏”点明时间是薄暮时分,地点是在高楼之上。主人公在黄昏时分登上高楼,想凭栏远眺,最终却凄然作罢。 B . “月如钩”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有情人的不得相会。 C . 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指丁香花尚未绽放,暗示主人公欲语还休的羞涩心绪。 D . “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心上人被阻,不能来此相会。
    2. (2)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无衣》中,表现战士们一样仇恨敌人的一句是“ ”;表现战士们一起行动起来的一句是“ ”;表现战士们一起上战场一句是“ ”。
    2. (2) 《春江花月夜》中写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的句子是“?”
    3. (3) 在《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用“”两个问句领起下文对思妇和游子的相关描写。
    4. (4) 在《老子》四章中有所作为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如果超过了必要的限度,过于偏执,反而会失败,因而老子说:“。”
    5. (5)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
    6. (6)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诗的重要性,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还可以“”。
    7. (7) 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
    8. (8) 《大学之道》中,写要想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0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强调,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甲】永远保持慎终如始、戒骄戒躁的清醒头脑;永远保持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我们的祖先,通过耕耘,唤醒了沉睡的大地,他们从刀耕火种开始,踏过冰川草原,历尽千难万险从远古一路走来。【乙】耕耘使荒凉的世界变得多彩,耕耘将不毛的沙漠变成绿洲,耕耘将中华文明的美轮美奂传唱千古……

    苍天下,厚土上,一代代吾国吾民,日复一日劳作,使中华文明薪火相传回顾一代代劳动模范的事迹,他们对事业的“痴”、对工作的“傻”、对得失的“狂”,成为“三牛精神”最生动的诠释。这种定力和韧劲,谱写了一代代耕耘者的生命底色。

    【丙】无论是“嫦娥五号”上天,还是“蛟龙号”入海;无论是穿山跨江的高铁,还是矗立在都市里的楼宇;无论是飞速旋转的机器,还是千家万户的佳肴……特别是全体医护工作者为抗击疫情、挽救生命所做出的牺牲——这一切,都是不同行业耕耘者“三牛精神”的体现。

    【丁】千言万语融为四个字——美在耕耘。

    1. (1) 文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刀耕火种 B . 美轮美奂 C . 薪火相传 D . 千言万语
    2. (2) 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回顾一代代劳动模范的事迹,他们对事业的“痴”、对工作的“狂”、对得失的“傻”,成为“三牛精神”最生动的诠释。这种韧劲和定力,谱写了一代代耕耘者的生命底色。 B . 回顾一代代劳动模范的事迹,他们对事业的“痴”、对工作的“狂”、对得失的“傻”,成为“三牛精神”最生动的诠释。这种定力和韧劲,铺陈了一代代耕耘者的生命底色。 C . 回顾一代代劳动模范的事迹,他们对事业的“傻”、对工作的“痴”、对得失的“狂”,成为“三牛精神”最生动的诠释。这种定力和韧劲,谱写了一代代耕耘者的生命底色。 D . 回顾一代代劳动模范的事迹,他们对事业的“痴”、对工作的“傻”、对得失的“狂”,成为“三牛精神”最生动的诠释。这种韧劲和定力,铺陈了一代代耕耘者的生命底色。
    3. (3) 下列关于标点符号用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句中顿号、逗号、分号使用符合语意层级并列关系。 B . 【乙】【丙】两句中省略号作用都是列举省略。 C . 【丙】句中三处引号作用都是特定称谓。 D . 【丙】【丁】两句中破折号作用不同。
四、写作(60分)
  •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花儿为什么谢了呢?我的热烈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了。琴弦为什么断了呢?我强弹了一个它不能承受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泰戈尔)

    材料二:

    一切重压与负担,人都可以承受,它会使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米兰·昆德拉)

    请你结合上面两则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理解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