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

更新时间:2022-11-23 浏览次数:36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对于节气准确性的追求,贯穿了整个中国天文历法史。我们熟悉的祖冲之、郭守敬等我国古代学者,都对节气的算法做出了杰出贡献。当然,今天历法计算的基础是牛顿力学和现代天文观测。可以说,在观测自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古今中外的科学家们面临的是同样的问题,不同民族发展出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并最终汇聚成为现代科学,成为现代文明的基础。

    注重观测记录和规律总结,是中国古代科技的一大特点,沈括的《梦溪笔谈》、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都有着至今都令人赞叹的闪光点。在天文、地理、气象、农学等领域,古人勤勉的记录可谓汗牛充栋。这些不可复现的历史记录为后人追溯和重现历史现象,发现长期规律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如对于四百年以前新星超新星的研究,中国古代记录几乎是唯一的目击资料,为现代天体物理研究者所重视。而竺可桢先生正是从古代史书和笔记中,梳理出了中长期历史物候的变迁。

    科技史研究,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对某一学科的具象上的启迪,它拥有着更多内涵。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斯蒂文·温伯格在《第三次沉思》中指出,我们在研究古代科学的同时,不得不采取某种程度的辉格史观倾向,以现代标准来评判古代科学的进展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二十四节气及中国古代对日月运行的算法,在唯象理论上达到很高的水平,(与古希腊传统对比)在唯理层次上略有欠缺——中国天文学始终持“天圆地方”模型,在二维球面上用代数方法描述(拟合)日月运行,缺少了距离讨论。而古希腊天文学从柏拉图时代起,就致力于建立三维几何模型,托勒密时代提出了“地心说”,并为一千五百年之后哥白尼科学革命准备好了舞台。

    这应该让我们更加意识到,科学始终来源于现实问题,但我们不能把目光局限在现象层次上,忘记了对知识产生的过程和未知问题的瞻望。这一点,在我们今天的科学教育上尤应警惕——科学教育不能只从书本到书本,而要鼓励青少年儿童热爱科学、养成科学思考的方式。

    对于公众而言,我们也应该对比、借鉴世界科学发展的历史,理解科学发现大多数是“反常识”的。因此,相对于其他文化领域,科技领域更需要多样性观点和宽容精神,需要批评和争鸣,因为我们无法事先评判哪一种新思想是正确的,更无法通过计划书来决定原创新科学的诞生。

    早在四百年前,徐光启面临中国天文历法方面的落后,就定下了“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必先翻译”的方针。其时,仅仅通过一代人的努力,就使中国历法赶上了当时西方的水平。他更敏锐地意识到了西方学术先进的原因是“无他谬巧也,千百为辈,传习讲求者三千年,其青于蓝而寒于水者,时时有之”。反观中国历史,对自然科学感兴趣的学者数量不算多,杰出之人“越百载一人焉,或二三百载一人焉”。徐光启的忧虑如今已经得到解决——今天,中国科技事业已经翻天覆地,我国的科技人员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位,而随着各类人才计划的实施,随着我国科技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科技领域也必将涌现更多领军人物和战略科学家。

    (摘编自孙正凡《古代科技的现代映照》)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整个中国天文历法史上,祖冲之、郭守敬等我国古代学者坚持不懈地追求节气的准确性。 B . 中国古代科技的历史记录繁多而且珍贵,有利于后人追溯和重现历史现象,发现长期规律。 C . 依据辉格史观,中国古代对日月运行的算法在唯象理论上水平很高,唯理层次上略有欠缺。 D . 在徐光启的努力下,中国天文历法一改落后局面,在较短时间内赶上当时西方的先进水平。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古代历法为例,比较古今中外的科学家解决实际问题的异同,论述现代文明基础的成因。 B . 文章以对四百年以前新星、超新星的研究等为例,论述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历史记录的重要作用。 C . 文章通过回顾中国古代天文学与古希腊天文学的发展情况,阐述了科技史研究的内涵,发人深省。 D . 文章最后介绍了四百年前徐光启的十六字方针及其忧虑,以及如今中国科技事业的变化,并展望了未来。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于同样的科学问题,不同民族处理的方法不同,最终汇聚成现代科学,成为现代文明的基础。 B . 科学始终来源于现实问题,我们不是要关注现象,而是要关注问题产生的过程并瞻望未知问题。 C . “反常识”的科学发现才是有价值的,我们应该秉持多样性观点和宽容精神对待原创科学技术。 D . 西方因重视“传习讲求”而学术先进、人才辈出,但中国古代杰出的自然科学人才也层出不穷。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2年2月2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75亿,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7.03亿,网络音乐用户规模达7.29亿,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02亿……

    这些内容汇聚在一起,从某种意义上说,表明当代文艺正在呈现出新的变化和新的格局。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以网络为传播媒介的网络文艺发展态势颇为可观,各种新兴文艺门类创意迸发,成为当代文艺富有朝气的新生力量。当然,网络文艺的产生,并不意味着与文化传统彻底割裂了联系,而是借助科技进步和网络发展表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近些年,网络文艺热情拥抱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韵和价值,使得二者自然相融、深情相拥,出现了诸多“破圈”产品。

    (摘编自孙学峰、马冲《优秀传统文化是网络文艺的底色和灵魂》)

    材料二:

    从参与主体的庞大数字、作品的巨量产出和广泛的社会影响来看,网络文学已经成长为不容小觑的文学力量。借助网络媒介的优势,网络文学使作者和读者群体突破各种限制,延伸至几乎所有受过基本文化教育的普通民众。网络文学不仅题材广泛,而且动摇了从“作者”到“读者”,再经社会大环境间接反馈至“作者”的传统文学传播模式。网络文学的“读者”不仅完成了接受美学所理解的“二次创作”,而且还很可能是名副其实的“第二作者”。文学由此进入某种意义上的“全民写作”时代。这些都为网络文学的普及化、大众化风格奠定了基础。

    当前,文学的电子化、网络化日渐成为趋势。网络文学不能只是在普及化诉求上“原地踏步”,而是努力向更高境界超越,实现“悦志悦神”的审美追求。要处理好这个问题需要持续不断的多方合力,其中创作者的自觉是关键。

    就目前来说,网络文学发展最重要的推手之一是商业文化资本。资本逐利的本性内在地要求将经济效益置于突出地位,经常在法律与道德允准的框架内追求盈利的最大化。这种操作可能迫使文学的艺术价值屈从于短期经济利益的获取。因此,作者必须拿捏准与资本的距离,既要顾及资本对利润的要求和普通读者的阅读需求,又要避免将自我异化为流水线上机械化操作的“人工智能”,还要有意识地引导读者向更高层次的审美趣味升华。

    相当多网络作家在完成自己的成名作之后,就开始走不断“复制自己”的下坡路,显示出素材耗尽、后劲乏力的窘况。突破经验范围是横向的开拓,反思自我则是纵向的掘进。只有不断审视、反思,超越自己,才能从更高的视角认识自己的过去与现在、理想与困惑,才有可能在深度上向文学的更高境界靠拢。

    (摘编自黄权壮《网络文学审美追求还要更进一步》)

    材料三:

    网络短剧成为市场热门,与网络文学的免费阅读机制关系密切。网络短剧的商业模式主要依赖广告收入转移支付,某种意义上是广告创意学与网络文学故事类型的融合。网络文学短剧化的核心依然是文学的变局。

    传统网络文学是在互联网媒介驱动催生下,从传统文学中分化出的类型文学,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体形式。其主要特征除了媒介性、类型化特征之外,还有商业化带来的以读者阅读体验为中心的超长性;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基于微信公众号、App、小程序等客户端作为阅读载体的商业化新媒体文、短故事,反超传统网络文学的长文模式获得长足发展。

    传统网络文学付费阅读和作者稿酬制保证了网络文学生产的可持续性,提高用户黏性并保持足够长度。在这个过程中,所谓文学性由传统文学表达手段、表现方式、语言修辞化、文本阐释的多义性等,朝着以读者为中心的类型文学游戏化、创意化方向转变。在篇幅上传统网络文学长文更适宜改编成长视频或者长漫画、动画。

    (摘编自吴长青《网络文学短剧改编,刚上路别迷路》)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据相关调查,我国网络短视频发展迅猛,用户规模达9.75亿,高于网络直播、网络音乐和网络文学用户。 B . 网络文学参与者主体庞大,在自身优势下使作者和读者群体突破各种限制,扩展到了所有受到文化教育的普通民众。 C . 新媒体文、短故事是新的网络文学模式,克服了商业化带来的以读者阅读体验为中心的超长性的弊端,获得长足发展。 D . 网络文学在发展过程中,由注重表达手段、表现方式等的创作者中心模式,转向以读者为中心的类型文学游戏化、创意化。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网络文艺发展态势不销,出现了各种新兴文艺门类,成为当代文艺富有朝气的新生力量,这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推动。 B . 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不可小视的文学力量,这是因为网络文学的“读者”可以借助网络进行“二次创作”,成为“第二作者”。 C . 网络文学要向更高境界超越,实现“悦志悦神”的审美追求,需要各方通力合作,但是创作者的自觉是处理好这一问题的关键。 D . 网络短剧的商业模式主要依赖广告收入转移支付,网络短剧能成为市场的热门,这与网络文学的免费阅读机制关系密切。
    3. (3) 要提升网络文学的审美追求,网络文学的创作者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沉默的墙

    梁晓声

    ①在一切沉默之物中,墙与人的关系最为特殊。无墙,则无家。

    ②建一个家,首先砌的是墙。为了使墙牢固,需打地基。因为屋顶要搭盖在墙垛上。那样的墙,叫“承重墙”。承重之墙,是轻易动不得的。对它的任何不慎重的改变,比如在其上随便开一扇门,或一扇窗,都会导致某一天突然房倒屋塌的严重后果。而若拆一堵承重墙,几乎等于是在自毁家宅。人难以忍受居室的四壁肮脏。那样的人家,即使窗明几净也还是不洁的。人尤其忧患于承重墙上的裂缝,更对它的倾斜极为恐慌。倘承重墙出现了以上状况,人便会处于坐卧不安之境。因为它时刻会对人的生命构成威胁。人还能做的事几乎只有一件,那就是美观它,或加固它。

    ③我家一面主墙的正上方,是方形的特别普通的电池表。大约一九八三年,一份叫《丑小鸭》的文学杂志发给我的奖品,时价七八十元。表的下方,书本那么大的小相框里,镶着性感的玛丽莲·梦露,正巧逛早市时发现摊上在卖,于是以十元钱买下。“她”的旁边,是比“她”的框子大出一倍多的黑框的俄罗斯铜版画,其上是庄严宏伟的玛丽亚大教堂。是一位表妹送给我的。玛丽莲·梦露的下方,框子里镶的是一位青年画家几年前送给我的小幅海天景色的油画,是印刷品。再下方的竖框里,是芦苇丛中一对相亲相爱的天鹅的摄影,是《大自然》杂志的彩页,我由于喜欢就剪下来镶上了。……墙上还有两具瓷的羊头,一模一样。一具牛头,一具全牛,我花一百元从摊上买的。还有别人送我的由一小段一小段树枝组成的带框工艺品;还有两名音乐青年送给我的他们自己拍的敖包摄影。还有湖南某乡女中学生送给我的她们自己粘贴的布画,是扎着帕子的少女在喂鸡,连框子也是她们自己做的。这是我最珍视的,因为少女们的心意实在太虔诚。还有一串用布缝制的五彩六色的十二生肖,我花十元钱在早市上买的;还有如意结,如意包,小灯笼什么的,都是早市上二三元钱买的……以上一切,挡住了我家墙上的破处、脏处,并美观了墙。

    ④我这么详尽地介绍我家一面主墙上的东西,其实是想要总结我对墙的一种感想——墙啊,墙啊,永远沉默着的墙啊,你有着多么厚道的一种性格啊!谁要往你身上敲钉子,那么敲吧,你默默地把钉子咬住了。谁要往你身上挂什么,那么挂吧,管它是些什么,美观也罢,相反也罢,你都默默地认可了。墙啊,墙啊,你具有着的,是一种怎样的包容性啊!尽管,人可以在墙上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想挂什么就挂什么,想把墙刷成什么颜色就刷成什么颜色——然而,无论多么高级的墙漆,都难以持久,都将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褪色,剥落。自欺欺人或被他人所骗往墙上刷质量低劣的墙漆,那么受害的必是人自己。水泥和砖构成的墙,却是不会因而被毁到什么程度的。时过境迁,写在墙上的标语早已成为历史的痕迹,写的人早已死去,而墙仍沉默地直立着。画在墙上的画早已模糊不清,画的人早已死去,而墙仍沉默地直立着。挂在墙上的东西早已几易其主,由宝贵而一钱不值,或由一钱不值而身价百倍,而墙仍沉默地直立着。战争早已成为遥远的大事件,墙上弹洞累累,而墙沉默地直立着……

    ⑤墙什么都看见过,什么都听到过,什么都经历过,但它永远地沉默地直立着。墙似乎明白,人绝不会将它的沉默当成它的一种罪过。每一样事物都有它存在着的一份天职。墙明白它的天职不是别的,而是直立。墙明白它一旦发出声响,它的直立就开始了动摇。墙即使累了,老了,就要倒下了,它也会以它特有的方式向人报警,比如倾斜,比如出现裂缝……

    ⑥人知道有些墙是不可以倒下的,因而人时常观察它们的状况,时常修缮它们。人需要它们直立在某处,不仅为了标记过去,也是为了标志未来。比如法国的巴黎公社墙。人知道有些墙是不可以不推倒它的。比如隔开爱的墙;比如强制地将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一分为二的墙……比如种族歧视的无形的墙;比如德国的柏林墙。人从火山灰下,沙漠之下发掘出古代的城邦,那些重见天日的不倒的墙,无不是承重之墙啊!它们沉默地直立着,哪怕在火山灰下,哪怕在沙漠之下,哪怕在地震和飓风之后。

    ⑦像墙的人是不可爱的。像墙的人将没有爱人,也会使亲人远离。墙的直立意象,高过于任何个人的形象。宏伟的墙所代表的乃是大意象,只有民族、国家这样庄严的概念可与之互喻。一个时代又一个时代过去了,像新的墙漆覆盖旧的墙漆;一批风云际会的人物融入历史了,又一批风云际会的人物也融入历史了,像挂在墙上的相框换了又换。战争过去了,灾难过去了,动荡不安过去了,连辉煌和伟业也将过去,像家具,一些日子挪靠于这一面墙,一些日子挪靠于另一面墙……而墙,始终是墙。沉默地直立着。

    ⑧而承重墙,以它之不可轻视告诉人:人可以做许多事,但人不可以做一切事。人可以有野心,但人不可以没有禁忌,哪怕是对一堵墙……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③段通过实写,强调了“承重之墙”对于一个“家”的意义。 B . ④⑤两段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展现了“承重之墙”独特的魅力。 C . 第⑥段通过两种情况的对比,表现出作者对“承重之墙”的辩证态度。 D . ⑦⑧两段由“墙”及人展开联想,启示人们要守护好生命长河中的“承重之墙”。
    2. (2) 作者为什么说“像墙的人”是不可爱的?
    3. (3) 本文中“墙”这个形象贯穿始终,有何效果?请加以简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韩荆州书

    李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 , 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 , 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 , 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注]①青萍,宝剑名;结绿,美玉名。②薛,指薛烛,春秋时越国人,善相剑;卞,指卞和,古代善识玉者。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 B . 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 C . 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 D . 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躬吐握之事”与“躬亲抚养”(《陈情表》)两句中的“躬”字含义相同。 B . 登龙门,比喻得到有力者的援引而增长声誉。文中指科举时代会试得中。 C . 长揖,是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风俗,拱手高举,自上而至极下行礼。 D . 下车,古代作为殉葬的制造粗陋的车。初即位或到任也称为“下车”。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借天下谈士的话,赞美韩荆州具有周公谦躬下士的风范,令天下贤才争先恐后地投奔到他的门下,以期得到韩荆州的赏识而声名鹊起。 B . 接着作者介绍自己的经历、才能和气节,期待韩荆州能够接见他,并允许其纵情畅谈,测试他能写万字长文的才气,然后经韩荆州品评,成为佳士。 C . 文章把韩荆州与古代善于举荐贤才的王子师、山涛相提并论,意在肯定韩荆州的荐贤之举,从而表达作者依附韩荆州,并且要为他献身效劳的愿望。 D . 文末作者表示自己既有运筹谋划的才能,又精通诗文创作,期待自己的作品在得到韩荆州的嘉奖鼓励后,能像青萍宝剑等那样闻名天下。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②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

  •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东陂遇雨率尔贻谢南池

    孟浩然

    田家春事起,丁壮就东陂。

    殷殷雷声作,森森雨足垂。

    海虹晴始见,河柳润初移。

    予意在耕凿,因君问土宜。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越州(今浙江绍兴)所作。陂,水边或山坡;东陂,泛指田野。谢南池,诗人在越州结识的友人。②土宜,不同的土性,对于不同的人和物各有所宜。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贻”有赠送之意,诗人在田野突遇降雨,便匆匆写下这首诗赠送给朋友谢南池。 B . 诗歌首联运用赋的手法,交代了时节、地点以及人事,暗示农民的苦难已经开始。 C . 春雷滚滚,春雨蒙蒙,覆盖原野,领联运用叠词,形象地概括了春耕的季节特点。 D . 这首诗描写农家春日趁雨耕作的情景,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也饱含诗人的情感。
    2. (2)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的含意及其蕴含的思想情感。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阿房宫纷繁曲折的走廊和屋檐高耸。
    2. (2) 《赤壁赋》中,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明智之人,他深知自己的想法不可能经常得到,只好通过箫声寄托在悲凉的秋风之中的两句是“”。
    3. (3) 李白在《蜀道难》—诗中用“”两句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虽然历经了千百年,但戏曲艺术仍          , 散发出日臻醇厚的魅力,关键在于其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A)“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 传统戏曲需要动起来才能吸引更广泛的受众,而形式和内容全方位不断创新是传统戏曲能够动起来的         

    传统戏曲跨界混搭出现代艺术美感,以青春版《牡丹亭》为例,从15年前就开始俘获“80后”大学生的心,时至今日仍能受到“00后”的追捧,跨越性混搭现代艺术的方式总能吸引年轻群体的关注。网络直播是戏曲在寻求票房外收入的试水,(B)“上海越剧院一团特别直播公益演唱会”在十多个线上平台有200万人次观看。越剧以(C)“网上直播”形式打开局面,成为流量(D)“领跑者” , 再通过线下巡演圈粉。相比于越剧多级化推送,海派京剧的线上拓荒,意外在二次元文化聚集地B站和抖音收获新天地。时代在变,戏曲也得跟上节奏,摒弃          , 拥抱探索创新。戏曲应更注重互联网时代年轻观众的需求,一要善,有戏曲的剧种的、声腔的、演员个人的独特之美;二要真与善,在陶冶情性的艺术欣赏中,感受到生活的历史的时代的某种真实感。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四处引号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但牛奶虽好,如果喝错了,          , 甚至有害!牛奶不能搭药物,牛奶中的蛋白质和钙,会影响药物发挥作用。牛奶不能搭钙片,          , 起到的作用就不是1+1=2,反而可能会造成“正正为负”的结果。

    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离子,而咖啡中的咖啡因和草酸会影响钙的吸收。长期大量饮用咖啡的人群,骨质疏松的概率高,所以,喝咖啡首先要注意控制好量。一般成人每天喝2杯以内是可以的。在控制好量的前提下,两者一起喝虽然会丢失一点钙,不过多喝几口牛奶就可以了。

    一些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常喝牛奶,觉得牛奶能养胃。其实不然,反流的原因是胃里有一些带酸性物质,这种朋友喝牛奶可能会导致胃酸增多,加重反流现象。

    一天中的任何时间段饮用牛奶,并无实质上的差别。不过,空腹喝牛奶更容易因乳糖不耐受而发生腹胀和腹泻。另外,晨起空腹只喝牛奶的话,牛奶在胃肠道通过时间会较快,会导致吸收效率降低。所以,          , 要搭配主食和蔬菜。

    成人每日最好饮用相当于牛奶300克的奶制品。针对饮用一袋牛奶(250毫升)后就有腹胀和腹泻的人来说,则建议采用少量多餐,将牛奶的250毫升分2次饮用。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请你用疑问句分别为二、三、四段拟小标题。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什么是理想的生活,永远是困扰年轻人的问题。《中文桃李》中,女主人公徐冉问李晓东:“生活也可以分为歌类的、诗类的、小说类的、散文类的、报告文学类的、史诗类的,你憧憬哪一类生活?”两人商量一番,觉得没有谁的生活可以始终如歌,史诗类的离普通人又太远,诗类的太理想主义,小说类的太难把控、太复杂,而散文类的更适合老年人,还是报告文学类的更恰当——人生像一场自己给自己的报告,由不得虚构、自欺欺人,而又得有点文学性,加进小说、散文、诗歌的味道。

    阅读以上材料,你对自己的理想生活有怎样的期待?请结合上述材料与自身发展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